南通智能电动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南通智能电动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南通智能电动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南通智能电动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南通智能电动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5一、智能电动床行业的发展状况 5二、智能家具行业的发展状况 6三、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8第二章市场预测 9一、智能电动床行业的发展趋势 9二、智能电动床行业的发展趋势 11第三章选址方案 15一、项目选址原则 15二、建设区基本情况 15三、创新驱动发展 21四、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23五、产业发展方向 25六、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31第四章发展规划分析 32一、公司发展规划 32二、保障措施 38第五章运营模式 40一、公司经营宗旨 40二、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 40三、各部门职责及权限 41四、财务会计制度 44第六章劳动安全评价 52一、编制依据 52二、防范措施 55三、预期效果评价 57第七章人力资源配置 58一、人力资源配置 58劳动定员一览表 58二、员工技能培训 58第八章工艺技术及设备选型 61一、企业技术研发分析 61二、项目技术工艺分析 63三、质量管理 64四、项目技术流程 65五、设备选型方案 66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 67第九章经济收益分析 69一、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 69二、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6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69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71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73三、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73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75四、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76五、偿债能力分析 77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78六、经济评价结论 78第十章项目招标及投标分析 80一、项目招标依据 80二、项目招标范围 80三、招标要求 81四、招标组织方式 83五、招标信息发布 86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智能电动床行业的发展状况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床上度过,床的智能化在家具智能化的进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智能电动床采用高科技硬件技术与低能耗有效结合的研发与设计理念,具有调节床板曲线、震动按摩、蓝牙音箱、床底灯、智能健康管理、移动终端APP控制等功能,外观美观、结实,结构与布局合理、性能优越,节能环保、舒适健康,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智能电动床产品作为智能家具行业的新型分类,未来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智能电动床的接受程度差异较大,现阶段智能电动床的主要消费市场在欧美,2016年度仅美国市场的销售量已突破100万张(不包括智能电动床制造商直接通过零售商销售的部分)。就美国而言,智能电动床大约15年前开始出现在市场,产品最初面向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购买群体绝大多数是50岁以上的人群。现在随着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以及零售商对于智能电动床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购买智能电动床,目前消费最多的群体年龄在30-40岁之间。在美国市场,智能电动床主要通过两个渠道进行销售:直接向零售商销售以及通过床垫企业间接实现销售。根据ISPA的统计,美国地区仅通过床垫企业间接实现销售的智能电动床销售额从2011年的2.04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6.1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25%,2017年通过床垫企业间接实现销售的金额较2016年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智能电动床直接向零售商销售的比例明显上升。自2017年起,ISPA增加了对于直接向零售商销售智能电动床的数据统计。根据ISPA出具的《2018MattressIndustryTrendsReport》,美国地区直接向零售商销售以及通过床垫企业间接销售的智能电动床数量约为324.28万张,较2017年增长约52.83%;销售额约11.34亿美元,较2017年增长约32.16%。2018年美国地区固定床的销量在2,036.25万张左右,智能电动床销量占全部床型销量(即固定床及智能电动床销量合计)比例约10.33%,较2017年增加3.41个百分点,智能电动床占全部床的比例呈上升趋势。2018年,美国地区智能电动床的平均销售单价大约为349.76美元,固定床的平均销售价格大约为67.90美元,智能电动床的售价远高于固定床。综合价和量两方面的因素,可以合理预见,随着家具智能化的普及和消费习惯的转型升级,智能电动床会逐步蚕食固定床的市场份额,智能电动床未来的市场增长空间十分巨大。智能家具行业的发展状况智能家具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向传统家具产业渗透发展的必然结果。从社会背景层面来看,信息化的高度发展,通讯的自由化与高层次化、业务量的急速增加与人类对生活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舒适性、效率性要求的提高,造成家具智能化的需求大为增加;从科学技术层面来看,由于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与电子信息通讯技术之成长,也促成了智能家具的诞生。近年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热门概念的兴起进一步将智能家具行业的发展推向了高潮,智能家具行业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在线统计数据门户Statista的统计和预测,全球智能家具的市场规模将从2016年的241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53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21%,呈现迅速的发展态势。从产品形态的维度看,智能家具的发展趋势可分为三个阶段。一、单品智能化,其中以家电产品智能化为代表,床等传统家具产品也紧跟智能化趋势的步伐,在这一阶段主要实现家具产品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二、单品之间互联互通,不同品牌、不同品类的产品之间在物理上互联、在数据上互通,这需要智能家具中的所有产品运营在统一的平台之上,遵循着统一的标准,这一阶段是智能家具行业向前发展的关键一步;三、系统智能化,这是跨品牌、品类实现数据互通和互动之后再进一步的结果,这种不同产品之间的数据互通互动是机器主动的行为,不需要用户再去人为干涉,比如智能电动床读取用户体温数据,而空调就相应地自动调节气温到适宜的温度。这一阶段不仅需要大量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心率传感器、亮度传感器等等)的介入来获取海量数据,还需要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技术来让机器展现出人类智力,只有在智能家具实现了主动自动化之后,才会真正给人带来智能的感觉。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生活环境的舒适、安全与便利,智能家具系统很好的顺应了人们的这种需求,家具智能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家具行业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市场预测智能电动床行业的发展趋势1、城镇化水平提升将促进智能电动床行业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其中提出发展目标为,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人口转移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2007年的45.89%提高到2018年的59.58%,年均增加1.24个百分点。2018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9.58%,预计至205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70%,与发达国家80%左右的水平相接近。家具市场的快速发展与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密不可分,一方面,城镇人口可支配收入相对较高、购买力强,城镇人口的增加尤其是新婚人口的增多使得购置新房后配置家具产品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城镇人口对流行时尚潮流更加敏感,对家具的品牌、质量及科技性选择更加注重,促使行业更新速度加快。因此,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将为智能电动床行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为智能电动床行业持续增长创造了必要条件随着宏观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居民消费能力大幅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从2013年到201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6,467.00元上升至39,251.00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20%。随着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因素从单纯的价格因素逐渐发展到品牌、质量、信誉、服务以及购物环境等综合因素,这为智能家具行业迅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带动智能家具行业的消费升级。3、居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将拉动智能电动床消费增长多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一直低于欧美发达国家。随着抑制我国消费的因素逐渐消除,在消费升级和消费普及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规模将会获得长期、持续的增长,根据Wind资讯的统计,2017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61.60亿元,比2016年增长10.21%;2017年全年家具类消费品零售总额2,808.90亿元,比2016年增长1.00%。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居民消费潜力具有很大的释放空间,并拉动智能电动床消费的持续稳定增长。4、养老市场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根据民政部《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人口老龄化另一方面也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近年来,我国的养老服务业发展迅速。2014年9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10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要求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智能电动床产品由于其具有智能驱动、简易交互、实时身体机能监测等功能,不仅可以为老人提供智能化的家居服务,还可以快捷地监测并记录老人的健康数据,在养老市场上具有先天优势。随着养老市场的逐步发展和壮大,智能电动床行业在养老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智能电动床行业的发展趋势1、城镇化水平提升将促进智能电动床行业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其中提出发展目标为,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人口转移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2007年的45.89%提高到2018年的59.58%,年均增加1.24个百分点。2018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9.58%,预计至205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70%,与发达国家80%左右的水平相接近。家具市场的快速发展与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密不可分,一方面,城镇人口可支配收入相对较高、购买力强,城镇人口的增加尤其是新婚人口的增多使得购置新房后配置家具产品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城镇人口对流行时尚潮流更加敏感,对家具的品牌、质量及科技性选择更加注重,促使行业更新速度加快。因此,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将为智能电动床行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为智能电动床行业持续增长创造了必要条件随着宏观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居民消费能力大幅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从2013年到201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6,467.00元上升至39,251.00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20%。随着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因素从单纯的价格因素逐渐发展到品牌、质量、信誉、服务以及购物环境等综合因素,这为智能家具行业迅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带动智能家具行业的消费升级。3、居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将拉动智能电动床消费增长多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一直低于欧美发达国家。随着抑制我国消费的因素逐渐消除,在消费升级和消费普及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规模将会获得长期、持续的增长,根据Wind资讯的统计,2017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61.60亿元,比2016年增长10.21%;2017年全年家具类消费品零售总额2,808.90亿元,比2016年增长1.00%。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居民消费潜力具有很大的释放空间,并拉动智能电动床消费的持续稳定增长。4、养老市场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根据民政部《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人口老龄化另一方面也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近年来,我国的养老服务业发展迅速。2014年9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10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要求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智能电动床产品由于其具有智能驱动、简易交互、实时身体机能监测等功能,不仅可以为老人提供智能化的家居服务,还可以快捷地监测并记录老人的健康数据,在养老市场上具有先天优势。随着养老市场的逐步发展和壮大,智能电动床行业在养老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选址方案项目选址原则1、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应符合当地工业项目占地使用规划的要求,并与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和自然生态保护相一致。2、项目选址应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它特别需要保护的敏感性目标。3、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4、项目选址选择应提供足够的场地以满足工艺及辅助生产设施的建设需要。5、项目选址应具备良好的生产基础条件,水源、电力、运输等生产要素供应充裕,能源供应有可靠的保障。6、项目选址应靠近交通主干道,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原料和产成品的运输。通讯便捷,有利于及时反馈市场信息。7、地势平缓,便于排除雨水和生产、生活废水。8、应与居民区及环境污染敏感点有足够的防护距离。建设区基本情况南通,位于中国东部海岸线与长江交汇处,长江入海口北翼,与上海市隔江相望,是江苏唯一同时拥有沿江沿海深水岸线城市。陆域面积8001平方千米,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山水旅游城市,以“中国近代第一城”著称的历史文化名城。下辖如东1县,如皋、启东、海门、海安4市,崇川、港闸、通州3区及富民港办事处(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全国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城市之一,为全国有影响力“纺织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体育之乡”“文博之乡”“长寿之乡”“平安之乡”“新侨之乡”,先后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服务外包风采城市等荣誉。2018年,南通市常住人口73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90.5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7.77亿元,比上年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3947.88亿元,比上年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4081.35亿元,比上年增长8.4%。人均GDP115320元,比上年增长7.1%。按2018年平均汇率计算,人均GDP17427美元。建筑业总产值8259.1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88.77亿元。新南通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地区生产总值9383.4亿元、增长6.2%;在减税降费142.8亿元的基础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9.3亿元、增长2.2%;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6%,出口总额增长2.3%;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0217元、24303元,分别增长8.4%、8.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2%;城镇登记失业率1.75%,新增就业11.5万人;完成省下达节能减排任务。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在南通落地转化的关键之年,也是南通经济总量过万亿的突破之年。随着北沿江高铁、通州湾新出海口等实质性开工,南通将更加倍受各方青睐。但是面临百年未有机遇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发展,处于“风口”不是自然而然就能起飞,越是机遇叠加越要认清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坚定信心,敢打善拼,真正化压力为动力、变潜力为实力。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要以争当先锋、追赶超越的使命担当,以舍我其谁、一往无前的豪情斗志,用奋斗回答好“新时代南通发展之问”,乘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东风,对标苏南赶先进,借力上海攀新高,加快把机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6%,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进出口总额保持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纵观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十三五”时期,南通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从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展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唱响,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并进,这为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既提供了重要契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既面临风险挑战,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从机遇看。一是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效应集中释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全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和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为南通深入推进跨江融合发展拓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二是重大改革发展平台活力竞相迸发。全面推进陆海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着力打造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加快推进沪苏通融合发展,为南通深入实施陆海统筹、江海联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强大动力。三是国家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不断完善。随着沪通铁路等一批重大工程的建成,南通将成为国家沿江沿海大通道互联互通的重要节点,为在更大范围内集聚发展要素、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提供了有力支撑。从挑战看。我市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和附加值率不高,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二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均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仍然较大,贫困人口尚未消除,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社会保障支出压力加大,人口老龄化加剧,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三是资源约束趋紧,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亟待提高,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生态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四是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社会建设和治理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总体上看,“十三五”时期,是南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陆海统筹江海联动的黄金发展期、全面深化改革开发开放的攻坚突破期。呈现如下阶段特征:1、创新与改革并重,不断释放发展动能。“十三五”时期,创新驱动将成为南通发展的主动力,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上中高端水平提供强大支撑。改革开放将成为主要的发展源泉,全面深化陆海统筹综合改革将取得阶段性成果,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为更好发展提供强大活力。2、扩量与提质并重,不断深化江海联动开发。“十三五”时期,实现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阶段性目标,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扩大总量,壮大实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必须加快江海联动开发,推动结构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一批重要的增长点。3、城镇与农村并重,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十三五”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既是拓展发展空间的需要,也是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必须加快形成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城镇化发展新模式。4、资源与生态并重,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十三五”时期,南通进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面临较多资源瓶颈制约,对优化资源利用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出更高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民生幸福的保障。必须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更大力度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5、民生与法治并重,不断加强社会建设和法治建设。“十三五”时期,是南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有更多期盼。发展民生利于社会和谐,加强法治利于社会稳定。必须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法治南通,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为民生建设提供制度性保障。创新驱动发展牢固树立空间结构也是生产力的理念,坚持“江海联动、陆海统筹、产城融合、轴向带动”,认真实施《江苏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科学合理布局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优化开发方向,创新开发方式,规范开发秩序,提高开发效率,促进形成高效、集约、均衡、永续发展的空间开发模式。(一)构建总体发展格局合理引导生产力布局和要素流动,实现空间集约与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两带两轴”的总体发展格局。(二)构建宜居舒适的生活空间坚持交通引领、以产兴城、城园互动、集聚发展,加快构建“一主三副”城镇组团,带动城镇与港口、产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城镇宜居水平。(三)构建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发挥靠江靠海靠上海的独特区位优势,优化“五沿”重点产业布局,促进资源向重点园区、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四)构建天蓝水秀的生态空间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加快构建“六廊五圈多点”生态空间格局。到2020年,全市生态红线区域占国土面积不少于23.07%。(五)完善主体功能区建设体制机制加强主体功能区建设。优化开发区域,推动崇川区、港闸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苏通科技产业园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空间开发方式,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重点开发区域,推动通州城区、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各县(市)城区、沿江沿海重点镇等区域加快人口和产业集聚,成为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主阵地。农产品主产区,以海安、如东农业主产区及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打造农产品生产核心区。生态功能区,以重要饮用水水源地、重要湿地、清水通道维护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为重点,增强生态公共服务产品供给。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十三五”总体目标是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南通,全面小康社会水平更高、质量更优。科教进步、经济强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快于全省1个百分点以上,总量超过9000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6%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50%左右,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建成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全国一流的现代建筑强市。建成教育现代化示范区,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和人才强市行列,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2.8%,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3%。百姓富裕、人民幸福。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提前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分别达到55000元、26500元。居民收入结构不断优化,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完成新一轮脱贫任务。民生投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5年新增城镇就业4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2年,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超过99.8%,居民健康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更加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空间集约、环境优美。空间开发格局持续优化,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攀升,国家生态市建设成果进一步巩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加快发展,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达到70%,地表水省级以上考核断面优于III类水质比例达到73%,全市开发强度控制在22.1%以内。全面完成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任务,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质量明显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进一步提高,城镇体系更加完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社会文明、风气良好。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新时期“南通精神”进一步弘扬,崇文重教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光大,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进一步巩固,以江海文化为特色的文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成为江苏有影响力的思想文化和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文化强市基本建成。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升,法治南通、平安南通建设持续走在全省前列,成为江苏社会安全感最高的地区之一。制度优化、活力增强。陆海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国家和省赋予的改革试点探索出可推广的制度经验,体制活力和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长江经济带北翼桥头堡地位进一步提升,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港产城融合发展取得重大成果,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更加巩固,港口吞吐量突破3亿吨。开放型经济在全省的位次稳中有升,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发展方向优化人力、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调强调绿的要求,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集约化发展,着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干、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一)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大力发展消费经济。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落实和创新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拓展居民多层次、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在数量增长的同时,着力提高消费质量,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在产品消费逐步满足的同时,重点转向服务消费,加快培育养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教育、文化等领域消费热点,推动智慧南通、健康南通、畅游南通成为新的增长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着力扩大有效投入。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切实扩大有效投资,保持投资持续增长。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农业和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公共设施、社会民生、信息服务消费等领域的投资力度。重点加大龙头牵引型、板块配套型、产业补链型项目投资。促进出口稳定增长。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提高传统优势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强营销和社会服务网络建设,鼓励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新型贸易方式。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促进由单一的商品输出向商品、产业和资本输出转变。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努力创造新供给。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建立健全适应供给模式创新的监管规则,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激励市场主体供给创新。推进标准、质量、品牌、信誉“四位一体”建设,提升“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水平。鼓励企业通过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扩大新产品和服务供给、改善用户体验等方式,开发引领消费时尚的概念产品、设计理念、新兴服务,推动建立新型消费模式,将消费者潜在需求变为现实需求。(二)建设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基地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南通实施纲要,推进“智能、创新、绿色、品牌、基础”五大关键制造工程,加快制造业“低转高、散转聚、大转强”,重点建设世界一流的船舶海工产业基地、家纺基地,全国重要的精细化工基地、海洋产业集聚基地,长三角电子信息基地、现代能源基地。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优化制造业结构。将高端产业集群化和传统产业高端化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成长性产业发展和种子产业培育,做特做大海洋工程、智能装备、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到2020年,新兴产业产值突破8000亿元。围绕做优做强高端纺织、船舶重工、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电力装备、轻工食品六大主导产业,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技术溢出和产业溢出效应,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高技术含量,培育标志性产品和行业,加快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到2020年,主导产业产值超过1.4万亿元。提升基础制造水平。优化产品设计,改造技术装备,推进精益制造,提升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发展水平,打造一批基础制造领军企业,进一步夯实南通制造根基。统筹总装企业与基础制造企业协同发展。在数控机床、航空航天、发电设备等重点领域,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需对接,提升重大装备的自主可控水平。积极开展工业强基示范应用工程。支持企业瞄准国内外同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全面提升设计、制造、工艺、管理、能效、环保等水平,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推动企业发展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装备和智能服务,实现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流程管理数字化、企业信息网络化、智能制造云端化。积极发展智能化装备产品及关键零部件,实现智能工控系统本地化。推进企业综合集成应用虚拟设计制造、智能测控、精益管理等技术,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推广新型智能装备,提高重大成套设备及生产线系统集成水平。创建一批智能制造示范试验区和两化融合智慧园区。加快制造业服务化。大力发展“制造业+互联网”,积极发展“互联网+制造业”,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工业设计研发、软件服务外包、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服务、系统集成和技术支持服务等产业化,鼓励引导制造业企业加大产品整合力度,围绕产品功能扩展服务业务,从产品供应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为客户提供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和专业化集成方案,推进制造业向制造环节两端延伸拓展,促进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融合发展。加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培育发展船舶海工、家用纺织品等50个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现代化能源基地,积极推进规划布局的电源点项目建设,大力开发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国家级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支持江苏(南通)集成电路产业园建设,打造全国一流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到2020年,省级以上特色产业基地达到9个。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海洋工程、船舶重工、光电通信、新材料、新能源、纺织服装及建筑业等重点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建设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加强应急应战物资储备和物流保障及装备维修基地建设。搭建军民融合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立企业军民结合开发中心,积极开发军民结合特色产品。加大沿江沿海基础设施军民合建共用力度。加强国防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积极培养军地双向两用人才。全面提升城市综合防护能力。(三)建设长三角北翼现代服务业基地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促进规模扩大、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加快建设长三角北翼现代物流中心、区域性现代商贸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配套服务基地和江海旅游门户城市。到2020年,建成15个实力较强的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四)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建筑强市以发展绿色建筑、智能建筑为方向,加快推进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成品化装修、信息化管理”为特征的建筑产业现代化,打造江苏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到2020年,建筑业年总产值突破9000亿元。拓展建筑市场新领域。鼓励企业承接高端绿色建筑、智能建筑,提升绿色建造能力。大力发展和应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结构保温装修一体化、地源热泵采暖与新风系统等成套技术。在保障性住房、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项目以及国有资本开发的工程项目中,率先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设全装修成品住房。提升建筑产业国际化水平。对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战略,发挥南通“建筑之乡”传统优势,加快提升在交通、水利、市政、铁路等基础设施领域的施工能力,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境外市场。支持企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并购国外先进建筑企业,推动企业以劳务输出为主向工程承包过渡,提升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项目选址综合评价项目选址区域地势平坦开阔,四周无污染源、自然景观及保护文物。供电、供水可靠,给、排水方便,而且,交通便利、通讯便捷、远离居民区,所以,从项目选址周围环境概况、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拟建工程的项目选址选择是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分析公司发展规划(一)发展计划1、发展战略作为高附加值产业的重要技术支撑,正在转变发展思路,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公司顺应产业的发展趋势,以“科技、创新”为经营理念,以技术创新、智能制造、产品升级和节能环保为重点,致力于构造技术密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品质优良、持续发展的新型企业,推进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2、经营目标目前,行业正在从粗放式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公司将进一步扩大高端产品的生产能力,抓住市场机遇,提高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注重技术创新,提升公司科技研发能力;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开发应用节能减排染整技术,保持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按照公司治理准则的要求规范公司运行,提升运营质量和效益,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行业的标杆企业。(二)具体发展计划1、市场开拓计划公司将在巩固现有市场基础上,根据下游行业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特点,以新技术新产品为支撑,加快市场开拓步伐。主要计划如下:(1)密切跟踪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建立市场、技术、生产多部门联动机制,提高公司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2)进一步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加强销售队伍建设,优化以营销人员为中心的销售责任制,激发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3)加强品牌建设,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充分利用互联网宣传途径,扩大公司知名度,增加客户及市场对迎丰品牌的认同感;(4)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市场,推进省内外市场的均衡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公司市场占有率。2、技术开发计划公司的技术开发工作将重点围绕提升产品品质、节能环保、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展开。公司将在现有专利、商标等相关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将技术研发成果整理并进行相应的专利申请,通过对公司无形资产的保护,切实做好知识产权的维护。为保证上述技术开发计划的顺利实施,公司将加大科研投入,强化研发队伍素质,创新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积极参加行业标准的制定,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开发能力。3、人力资源发展计划培育、拥有一支有事业心、有创造力的人才队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对人才的需求将更为迫切,人才对公司发展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显现。为此,公司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培育优秀技术人才、管理人才;(2)加强与高校间的校企人才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开展技术合作和人才培养,全面提升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3)加强对基层员工的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和自动化设备的操作能力,有效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4)积极探索员工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以绩效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4、企业并购计划公司将抓住行业整合机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充分利用现有的综合竞争优势,整合有价值的市场资源,推进收购、兼并、控股或参股同行业具有一定互补优势的公司,实现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经营规模和市场竞争能力。5、筹融资计划目前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新生产线建设、技术改造、科技开发、人才引进、市场拓展等方面均需较大的资金投入。公司将根据经营发展计划和需要,综合考虑融资成本、资产结构、资金使用时间等多种因素,采取多元化的筹资方式,满足不同时期的资金需求,推动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积极利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为公司的长远发展筹措资金。(三)面临困难公司资产规模将进一步增长,业务将不断发展和扩大,但在战略规划、营销策略、组织设计、资源配置,特别是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同时,公司今后发展中,需要大量的管理、营销、技术等方面的人才,也使公司面临较大的人才培养、引进和合理使用的压力。公司必须尽快提高各方面的应对能力,才能保持持续发展,实现各项业务发展目标。1、资金不足发展计划的实施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目前公司融资手段较为单一,所需资金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解决,融资成本较高,还本付息压力较大,难以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能否借助资本市场,将成为公司发展计划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如果不能顺利募集到足够的资金,公司的发展计划将难以如期实现。2、人才紧缺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在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生产经营管理方面,高级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相对缺乏,将影响公司进一步提高研发能力和管理水平。因此,能否尽快引进、培养这方面人才将对募投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公司未来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四)采用的方式、方法或途径建立多渠道融资体系,实现公司经营发展目标公司拟建立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改变融资渠道单一依赖银行贷款的现状,为公司未来重大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筹集所需资金,确保公司经营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加强与商业银行的联系,构建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及时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缓解公司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压力。1、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高层次人才,应对经营规模快速提升面临的挑战公司现有人员在数量、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将不能完全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需求,公司需加快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确保高素质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以及营销人才满足公司发展需要。为此,公司拟采取下列措施:1、加强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通过建立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公平有序的职业晋升机制,吸引优秀的技术、营销、管理人才加入公司,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2、进一步完善以绩效为导向的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企业文化,强化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保持公司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3、加强年轻人才的培养,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增强公司人才队伍的深度和厚度,形成完整有序的人才梯队,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2、以市场需求为驱动,提高公司竞争能力公司将以市场为导向,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密切跟踪印染行业政策及最新发展动向,推动科技创新和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开拓高端市场,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最终实现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保障措施(一)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拓宽资金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设立行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行业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将行业评价标识信息纳入招投标、融资授信等环节的采信系统。研究制定行业专项财政补贴和企业增值税优惠政策。(二)加强统筹协同推进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需求导向作用和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开展集成创新、工程应用、产业化与试点示范的主体地位,调动企业推进产业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产业整体方案,大力实施智能化改造升级,大幅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快转变部门职能,强化对产业发展的引导推动,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加强战略性谋划和前瞻性部署,统筹协调各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广大企业等各方优势资源,协同推进产业发展。(三)加快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进一步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搭建集产学研于一体的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多渠道、多层次加大科技投入,激发创新活力。要健全产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机制,加大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支持力度,调动成果转化积极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实施人才强水战略,建立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熟悉政策法规、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干部队伍。(四)开展宣传培训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现代网络平台,大力开展产业宣传,提高全社会对产业的认知度。组织对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技术应用等多方面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组织规划设计单位开展产业规划竞赛活动。(五)加强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在招商引资工作上,要以本规划的重点产品为方向,以完善产业链为重点,着力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行业10强企业,进一步提升区域产业技术和产品档次,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六)强化人才支撑加强产业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国内外优秀产业人才从事产业研究教学和创业工作。加强高校产业学科建设,支持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合作开展产业基础研究,培养产业领军人才。鼓励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与高校共建人才实训基地,开展产业从业人员在职培训。运营模式公司经营宗旨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保证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使全体股东获得满意的投资回报并为国家和本地区的经济繁荣作出贡献。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一)目标近期目标: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企业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精干主业,分离辅业,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快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完善管理制度及运营网络。远期目标:探索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产业发展新思路。坚持发展自主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此外,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多元化战略,向产业集团化发展,力争利用3-5年的时间把公司建设成具有先进管理水平和较强市场竞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二)主要职责1、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在国家宏观调控和行业监管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法自主经营。2、根据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智能电动床行业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制定并组织实施公司的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重大经营决策。3、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智能电动床行业有关政策,优化配置经营要素,组织实施重大投资活动,对投入产出效果负责,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区域内智能电动床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4、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结构调整,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内部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5、指导和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统一管理公司的名称、商标、商誉等无形资产,搞好公司企业文化建设。6、在保证股东企业合法权益和自身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公司可依照《公司法》等有关规定,集中资产收益,用于再投入和结构调整。各部门职责及权限(一)销售部职责说明1、协助总经理制定和分解年度销售目标和销售成本控制指标,并负责具体落实。2、依据公司年度销售指标,明确营销策略,制定营销计划和拓展销售网络,并对任务进行分解,策划组织实施销售工作,确保实现预期目标。3、负责收集市场信息,分析市场动向、销售动态、市场竞争发展状况等,并定期将信息报送商务发展部。4、负责按产品销售合同规定收款和催收,并将相关收款情况报送商务发展部。5、定期不定期走访客户,整理和归纳客户资料,掌握客户情况,进行有效的客户管理。6、制定并组织填写各类销售统计报表,并将相关数据及时报送商务发展部总经理。7、负责市场物资信息的收集和调查预测,建立起牢固可靠的物资供应网络,不断开辟和优化物资供应渠道。8、负责收集产品供应商信息,并对供应商进行质量、技术和供就能力进行评估,根据公司需求计划,编制与之相配套的采购计划,并进行采购谈判和产品采购,保证产品供应及时,确保产品价格合理、质量符合要求。9、建立发运流程,设计最佳运输路线、运输工具,选择合格的运输商,严格按公司下达的发运成本预算进行有效管理,定期分析费用开支,查找超支、节支原因并实施控制。10、负责对部门员工进行业务素质、产品知识培训和考核等工作,不断培养、挖掘、引进销售人才,建设高素质的销售队伍。(二)战略发展部主要职责1、围绕公司的经营目标,拟定项目发实施方案。2、负责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定期编制信息分析报告,及时报送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并对各部门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进行考核。3、负责对产品供应商质量管理、技术、供应能力和财务评估情况进行汇总,编制供应商评估报告,拟定供应商合作方案和合作协议,组织签订供应商合作协议。4、负责对公司采购的产品进行询价,拟定产品采购方案,制定市场标准价格;拟定采购合同并报总经理审批后,组织签订合同。5、负责起草产品销售合同,按财务部和总经理提出的修改意见修订合同,并通知销售部门执行合同。6、协助销售部门开展销售人员技能培训;协助销售部门对未及时收到的款项查找原因进行催款。7、负责客户服务标准的确定、实施规范、政策制定和修改,以及服务资源的统一规划和配置。8、协调处理各类投诉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并建立设诉处理档案,做到每一件投诉有记录,有处理结果,每月向公司上报投诉情况及处理结果。9、负责公司客户档案、销售合同、公司文件资料、营销类文件资料、价格表等的管理、归类、整理、建档和保管工作。(三)行政部主要职责1、负责公司运行、管理制度和流程的建立、完善和修订工作。2、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制定及优化公司的内部运行控制流程、方法及执行标准。3、依据公司管理需要,组织并执行内部运行控制工作,协助各部门规范业务流程及操作规程,降低管理风险。4、定期、不定期利用各种统计信息和其他方法(如经济活动分析、专题调查资料等)监督计划执行情况,并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五、在选择产品供应商过程,定期不定期对商务部部门编制的供应商评估报告和供应商合作协议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5、负责监督检查公司运营、财务、人事等业务政策及流程的执行情况。6、负责平衡内部控制的要求与实际业务发展的冲突,其他与内部运行控制相关的工作。财务会计制度(一)财务会计制度1、公司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制定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上述财务会计报告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的规定进行编制。2、公司除法定的会计账簿外,将不另立会计账簿。公司的资产,不以任何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3、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本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股东大会违反前款规定,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参与分配利润。4、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参与分配利润。公司的公积金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公司资本。但是,资本公积金将不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法定公积金转为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将不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5、公司股东大会对利润分配方案作出决议后,公司董事会须在股东大会召开后2个月内完成股利(或股份)的派发事项。6、公司利润分配政策为:(1)利润分配原则:公司的利润分配应重视对社会公众股东的合理投资回报,以维护股东权益和保证公司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保持利润分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符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2)利润分配决策程序:公司年度的利润分配方案由董事会结合公司的经营数据、盈利情况、资金需求等拟订,董事会审议现金分红方案时,应当认真研究和论证公司现金分红的时机、条件和最低比例、调整的条件及其决策程序等事项。公司也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提出中期利润分配方案。公司独立董事应对利润分配方案发表明确的独立意见,利润分配方案须经董事会过半数以上表决通过并经三分之二以上独立董事表决通过后,方可提交股东大会审议;股东大会审议现金分红方案时,公司应当通过多种渠道主动与独立董事、中小股东进行沟通和交流,充分听取中小股东的意见和诉求,及时答复中小股东关心的问题。对报告期盈利但公司董事会未提出现金分红方案的,董事会应当做出详细说明,独立董事应当对此发表独立意见。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时,公司应当提供网络投票等方式以方便股东参与股东大会表决。此外,公司应当在定期报告中披露未分红的具体原因,未用于分红的资金留存公司的用途;监事会应当对董事会和管理层执行公司分红政策的情况及决策程序进行监督,对董事会制定或修改的利润分配政策进行审议,并经过半数监事通过,在公告董事会决议时应同时披露独立董事、监事会的审核意见;公司利润分配政策的制订或修改由董事会向股东大会提出,董事会提出的利润分配政策需经全体董事过半通过并经三分之二以上独立董事通过,独立董事应当对利润分配政策的制定或修改发表独立意见;公司利润分配政策的制定或修改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时,应当由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包括股东代理人)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对章程确定的现金分红政策进行调整或者变更的,应当满足公司章程规定的条件,经过论证后履行相应的决策程序,并经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公司如因外部经营环境或自身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而需要调整分红政策,应以股东权益保护为出发点,详细论证和说明原因。有关调整利润分配政策的议案由独立董事、监事会发表意见,经公司董事会审议后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批准。(3)现金分红的条件公司该年度实现的可分配利润(即公司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的税后利润)为正值,并且现金流充裕,实施现金分红不影响公司的持续经营;审计机构对公司该年度财务报告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4)现金分红政策公司董事会应当综合考虑所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自身经营模式、盈利水平以及是否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等因素,区分下列情形,并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程序,提出差异化的现金分红政策:公司发展阶段属成熟期且无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的,进行利润分配时,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应达到80%;公司发展阶段属成熟期且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的,进行利润分配时,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应达到40%;公司发展阶段属成长期且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的,进行利润分配时,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应达到20%;公司发展阶段不易区分但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的,可以按照前项规定处理。重大资金支出是指需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达到以下情形之一:①交易涉及的资产总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的30%以上;②交易标的(如股权)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相关的营业收入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5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3000万元;③交易标的(如股权)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净利润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净利润的5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300万元;④交易的成交金额(包括承担的债务和费用)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5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3000万元;⑤交易产生的利润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净利润的5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300万元。满足上述条件的重大投资计划或者重大现金支出须由董事会审议后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批准。(5)利润分配时间间隔:在满足上述第(四)款条件下,公司每年度至少分红一次;(6)现金分红比例:公司利润分配不得超过累计可分配利润的范围;公司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应不低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7)存在股东违规占用公司资金情况的,公司应当扣减该股东所分配的现金红利,以偿还其所占用的资金。(8)公司在依据公司的利润分配原则、利润分配政策、利润分配规划以及本章程的规定,进行利润分配时,现金分红方式将优先于其他各类非现金分红方式。(二)内部审计1、公司实行内部审计制度,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对公司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进行内部审计监督。2、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和审计人员的职责,应当经董事会批准后实施。审计负责人向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第三节会计师事务所的聘任3、公司聘用会计师事务所必须由股东大会决定,董事会不得在股东大会决定前委任会计师事务所。4、公司保证向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拒绝、隐匿、谎报。5、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用由股东大会决定。6、公司解聘或者不再续聘会计师事务所时,提前30天事先通知会计师事务所,公司股东大会就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表决时,允许会计师事务所陈述意见。会计师事务所提出辞聘的,应当向股东大会说明公司有无不当情形。劳动安全评价编制依据(一)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月5月1日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月5月1日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2014年1月1日起施行)。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549号,2009年)。7、《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8、《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9、《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二)采用的标准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5、《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12)。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7、《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8、《建筑设计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9、《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10、《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设备设计规范》((GB50058-2014)。11、《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50087-2013)。1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1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16、《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17、《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18、《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2010)。19、《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20、《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21、《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三)生产过程不安全因素识别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自然危害、火灾爆炸、中毒、粉尘、噪声、机械伤害、灼伤等,具体情况如下:1、自然危害因素有:暴雨、洪水、雷电、地震、酷热等。2、火灾爆炸: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3、中毒:有毒物质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泄漏,易造成操作工中毒事故。4、噪声:罗茨风机、空压机及各种泵类等设备在运转过程中产生较大噪声,会对操作工造成危害。5、灼伤: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喷溅,会造成操作工灼伤事故。6、机械伤害:机泵转动设备会对人体造成机械伤害。7、触电:电气设备老化、腐蚀均能造成漏电而发生触电事故。8、高温烫伤:高温的设备和管道若无适当的防烫保温措施,生产过程中会发生高温烫伤事故。9、低温冻伤:操作工接触低温设备或管道,可能发生冻伤事故。10、高处坠落:生产过程中有位于高处的操作平台,在操作及检修过程中会造成高处坠落事故。防范措施1、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根据工业安全卫生的规定,严格按照工程项目劳动安全卫生的原则,将各有害因素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按文明生产要求组织生产,在系统调试安装过程中做好安全保护工作。2、本项目整个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原料、辅料品种较多,成分复杂,噪声也能对人体构成威胁,因此对于安全和工业卫生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规范及法规去设计。公司内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安全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建立严格的防火防爆、防机械伤害等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并对上岗工人组织安全教育,制定严格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杜绝一切安全卫生事故的发生。3、工艺布置应有利于安全生产和有效操作,并按消防安全规范设置安全疏散通道、安全门,为便于事故发生时人员的疏散,在主要安全通道设置事故应急照明和安全疏散标志,车间内配备消火栓、消火箱、灭火器等消防设施。4、所有电源、电线安装均由有资质的电力部门负责实施,车间低压动力线路及供电照明设施皆要有过热、过流保护,各用电设备应有可靠的接地或接零措施,特殊设备有防静电措施,确保操作安全。建筑物避雷、接地措施要符合有关规定,建筑物防雷接地、用电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及通讯设备安全接地等可共享接地装置,接地电阻≤10欧姆。5、对所有存在危险因素的区域均放置警示标志,对特殊工种的操作人员,实行定期体检,及时掌握职工的身体状况,预防职业病的发生。6、建筑装饰采用阻燃材料,设置带离子感应探头的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建立应急照明系统和疏散标志。7、职工的劳动用品及其它防护用品的配置和发放均按劳动部门的规定执行,根据各岗位要求配备必要的安全劳动保护用品,以确保职工劳动生产过程的安全与健康。8、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纳入公司统一管理,安全责任到人,并加强预防性检测。对新招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对在岗工人的安全教育做到经常化,制定严格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9、项目设计中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从根本上杜绝设备和管道的跑、冒、滴、漏。对有可能接触到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操作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同时在相应的岗位上设置急救用品,一旦发生中毒事故,能够使中毒人员得到及时抢救。10、在总图运输设计中严格执行各种规范和规定,保证建筑物及装置之间的安全距离,并在装置和建筑物之间设环形道路,保证消防安全通道。11、设置医务室、浴室、休息室等必要的生活福利设施,对空闲地进行绿化,为员工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12、自动控制设计以集中检测为主,重要参数引至控制室,随时观察生产过程变化,对确保安全生产的参数设置越限报警。此外,为保证安全生产,还应设置一定数量的自动调节系统,以防不安全事故发生。预期效果评价本工程针对生产过程及当地具体条件,依据有关国家标准、规范、规定,设计中采用了防地震、防雷击、防洪水、防暑、防冻等措施,同时采取一系列安全供电、安全供水、防其他伤害措施,在正常情况下,保障了机电设备和人身安全;针对生产特点,采取了除尘、降噪等措施,为职工创造了良好的操作环境,企业如能建立有效的安全卫生管理系统,职工安全和劳动卫生将会得到进一步保障。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配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要求,本期工程项目劳动定员是以所需的基本生产工人为基数,按照生产岗位、劳动定额计算配备相关人员;依照生产工艺、供应保障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在充分利用企业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本期工程项目建成投产后招聘人员实行全员聘任合同制;生产车间管理工作人员按一班制配置,操作人员按照“四班三运转”配置定员,每班8小时,根据xxx有限公司规划,达产年劳动定员468人。劳动定员一览表序号岗位名称劳动定员(人)备注1生产操作岗位304正常运营年份2技术指导岗位47〃3管理工作岗位47〃4质量检测岗位70〃合计468〃员工技能培训1、为了得到文化技术素质较高、操作熟练的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对人员的培训工作,这是提高企业效益、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保证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因此,项目建设单位应选择国内外同类型生产设备对操作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在上岗前熟悉操作,以保证设备顺利开车及安全生产。2、人员培训工作在设备安装前完成,以便操作人员能在设备安装阶段熟悉现场配置和生产工艺流程,并作好单机试车、联动试车和投料试车的各项准备工作。项目人员的培训工作考虑在国内相似工厂进行。3、项目建设单位将对新增各类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上岗人员需经所应聘岗位和职责范围进行应知应会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4、新增员工在上岗前,由项目建设单位培训部门按岗位职责范围,统一组织进行岗前培训,届时聘请劳动就业局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请消防部门和电力部门讲授安全操作知识,同时加强公司经营理念综合培训,教育员工爱岗敬业,遵纪守法。5、本期工程项目需进行培训的人员主要包括技术人员、生产操作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新增人员岗前培训采用集中授课,统一考核的方式,其培训内容及程序入厂军训→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培训→法制培训→消防、安全培训→技术理论培训(设备操作程序及原理、加工工艺、检测方法、设备维修与保养,各种原材料、辅料、备品零部件的识别及使用方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培训→考试、考核。6、项目建设单位将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做到教育有计划、考核有标准、培训制度化,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工艺技术及设备选型企业技术研发分析目前多数行业企业的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落后,处于浅加工阶段,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品附加值低,普遍存在低水平的过度竞争问题。而且因为资金和规模所限,产品品种较为单一,更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随着市场竞争中品牌竞争、质量竞争的加剧,这种低素质状况已经对中小企业的生存构成了威胁。结合行业特点,公司制定了“小而专、小而精”的发展战略。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设立了企业产品研发中心,进一步完善企业自主研发体系。(一)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的主要职责1、科技信息部主要负责行业内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引进外部先进的技术与工艺;负责公司知识产权的申报、管理工作及技术材料文件的档案管理工作。2、技术研发部主要负责组织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和印染配方的开发,负责对新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3、质量检测部主要负责各类研发产品和原辅材料的质量检测;负责质量保证体系的日常运行工作,协助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4、对外合作部主要负责对外技术合作和交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二)技术创新机制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公司已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为公司技术创新活动高效开展和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公司的技术创新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科研管理制度公司制定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从科研项目立项、过程管理、验收、经费管理、成果转换等环节加强对研究开发项目的管理,以实现对科研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更好地指导科研项目的实施。(2)人才培育机制公司通过制定人才培训和激励制度,不断培养、引进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将技术骨干人员的选拔和培养常态化、制度化,强化创新意识,为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制度。(3)产学研合作机制公司以自身为主体,以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与通力合作,将科技成果及时、顺利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于公司开展的各项业务。(三)技术创新能力公司致力于建设新型节能环保型和智能制造型企业,近年来,公司实施了多项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项目,取得了多项专利,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升。项目技术工艺分析(一)工艺技术方案的选用原则1、对于生产技术方案的选用,遵循“技术上先进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