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情感、思想内容题_第1页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情感、思想内容题_第2页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情感、思想内容题_第3页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情感、思想内容题_第4页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情感、思想内容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鉴赏(三)——情感、思想内容题古诗链接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传承几千年的文化产物,一句句浪漫而富有哲理的诗句,抚慰着我们的心灵。无论在何种处境下,总有一句诗能写进你的心头。事理哲理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友谊爱情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二首》相思离情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爱国忧民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述志抒怀类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行路难》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内容情感型常见题型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心情?3、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情趣?4、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题思路一、描绘画面第一步:抓准意象(或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第二步:展开联想,将景物串联成一幅画面;第三步:运用恰当的修饰语或修辞通顺流畅地表达。例1: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问:展开想象,描写颔联所展现出的画面。二、情感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从标题(题眼)入手;观察题目是否包含时间、地点、题材、情感等。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山居”明示了诗的题材属归隐一类;“秋”点明季节;“暝”点明具体的时间。“秋”与“暝”在古人笔下往往流淌着悲愁,如“万里悲秋常作客”,但“山居”那欲隐而难藏的惬意与满足就使“秋暝”的感情亮丽畅快起来了。如李白的《行路难》,其题眼为“难”,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人生路难行之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其题眼为“登”,由此可推知本诗当是写登高怀远、怀古伤今之情。例2: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问: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从关键诗句、关键词入手;多关注诗歌的首尾句(联),首句(联)经常开篇扣题、奠定情感基调,而尾句(联)则经常会隐含或点化主题。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首句“峨眉山月半轮秋”是对题目的具体描述和延展,月是秋之月,月半轮喻人之别,秋半轮指秋未深,月与秋给人“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寒意。尾句“思君不见下渝州”是对主题的点化,君即月,月即故里和亲人,因别而思,思而不见更显其情深意切。古诗词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情藏之于景因而含蓄,但作者经常有意无意地将景的一角撩起,让情显出山形水貌。如李煜的《浪淘沙》中的“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一个“寒”字,亡国之悲痛尽从心底泛起。古诗词最讲究的是炼字,炼出了情,炼出了意,字淡而味浓,文浅而情深。如温庭筠的《菩萨蛮》中的“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懒”表慵懒哀怨,“弄”表心绪不宁,“迟”表迟缓惆怅。例3: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问: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从文题间的注释入手;注释有对写作背景的必要交代,有对典故逸事的阐述,有对难于理解或易于误解的词语的解释,在理解时能起拨云见月的作用。例4:阳关曲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注】熙宁十年(即公元1077年)。离别七年以来,兄弟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佳节。问: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从意象的象征义入手;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在经年累月的磨合之后,意与象的关系早已约定俗成。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当然,诗人用意象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如子规的常意为孤寂哀愁,而在“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中,子规却是一个对美好事物留恋、热爱和执著不懈地追求的形象。例5: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问: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从诗歌的题材入手。诗歌的题材也可以帮助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的感情,如陶渊明作为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他的诗大多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归隐田园的惬意为主题。例6: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问: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二者结合第一步:描写了(或刻画了)……的景色(或人物形象等);第二步:抒发了……的思想感情。例7: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刻画了诗人自己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参考答案:例1:山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例2: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的深情。(从题中的“送”字可以看出本诗的主题为送别。)例3: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表现了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入手。)例4:抒发了作者对眼前团聚的珍惜,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例5:歌颂梅花的傲雪耐寒,寄托诗人在逆境中坚贞不移的品格。(从梅花的这个意象入手)例6:抒发了诗人归隐生活的悠闲、恬静、欣悦,又蕴含着诗人对宇宙人生超然境界的向往和憧憬。(田园诗)例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诗刻画了诗人在竹篱笆边上采摘菊花,无意中抬头看见南山的宁静优美的景色。刻画了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意象归纳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独特的艺术形象)。意象情感/思想例句及出处酒、饮酒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李清照)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李白)4、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羌笛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1、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范仲淹)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月(残月、明月、新月、玉盘)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李白)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短歌行》曹操)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范仲淹)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李白)风、霜、烟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崔颢)2、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雁门太守行》李贺)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武陵春》李清照)4、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落花(残红)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1、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武陵春》李清照)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晏殊)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松坚贞高洁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刘桢)梅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陆游)兰高洁,耿耿劲节、高贵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咏幽兰》陈毅)竹气节、正直、虚心、高洁、积极向上、顽强的生命力。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郑板桥)2、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和黄门卢侍御咏竹》张九龄)菊坚贞高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陶渊明)萍多传达惆怅和哀愁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文天祥)柳送别,留恋,思乡伤感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区》王维)莲高洁、爱情的象征。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西洲曲》)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李煜)草木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杜甫)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短歌行》曹操)杜鹃(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鸿雁、青鸟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1、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李商隐)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王湾)马漂泊思乡、奔腾、追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舟表达离情别绪、思乡、追求向往、愁苦之情。1、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渔家傲》李清照)(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向往)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李白)(思乡)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次北固山下》王湾)(离情别绪,漂泊羁旅之情)题材分类一、怀古诗【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例题展示】南园唐·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①,若个②书生万户侯?【注】①凌烟阁,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等24位功臣之像列于凌烟阁上。②若个,哪个。1.“吴钩”,古代吴地生产的一种弯刀,这里代指。(2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二、写景咏物诗【形式特点】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修辞。如于谦的<<石灰吟>>、杜荀鹤的《湘江秋夕》。【内容特点】①托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②借景抒情,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③表达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④描绘山川美景,抒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之情;⑤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例题展示】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1.第二句中“遍绕”“日斜”表现了怎样的情景?(2分)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小试牛刀】雪梅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①,骚人阁②笔费评章③。梅须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注】①降(xiáng):服输。②阁:同“搁”,放下。③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1.从“差、欠、逊、少”等字中选择一个填入原诗中的空白处,应为。(2分)2.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三、山水田园诗如陶渊明的《饮酒》、《归园田居》等。【内容特点】①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②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③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例题展示】天净沙•江上元·张可久嗈嗈①落雁平沙,依依②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注】①嗈嗈(yōng):雁鸣叫声。②依依,轻飞的样子。1.这首词描绘了暮秋江上(时间)的景色和渔家的生活情景。(2分)2.此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小试牛刀】田园乐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1.诗的一、二句描绘了雨后的春天早晨怎样的景象?(2分)2.结合诗的三、四两句具体说说作者的“田园乐”乐在哪些方面。(2分)四、送别诗【形式特点】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基本主题】①依依不舍的留恋;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离别时的伤感、凄切悲苦;④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例题展示】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九日送别(唐)王之涣蓟庭[注]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注释】蓟(jì)庭:地名。(1)请简要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中的“暂”字的妙处。(2分)(2)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2分)五、边塞诗【形式特点】题目中常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从军行》。【基本主题】①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描绘边塞荒凉肃杀的战地风光,如“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②描绘边塞环境恶劣、生活艰苦,以此反衬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如“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③描写将士们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如“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④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例题展示】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3分)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2分)六、行旅诗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基本主题】①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②羁旅在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③对温馨家庭的憧憬。【例题展示】南乡子唐·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1.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2分)2.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2分)七、闺怨诗如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内容特点】①表现妇女与丈夫的分离的痛苦,忧愁,伤感。和对远方丈夫的思念;②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③表现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④叹年华早逝,美人迟暮。【例题展示】闺怨唐·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2分)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八、迁谪诗【内容特点】①多写因直谏或受小人排挤而被皇帝疏远、流放的痛苦经历,②对尔虞我诈的官场丑恶现象的不满,③对君主亲贤臣远小人重振朝邦的厚望,④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⑤对最终能一展抱负为国尽忠的希冀,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例题展示】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唐)李白一为迁客②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③古曲有《梅花落》。1.用自己的话说说“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这两句诗的意思。2.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九、即事感怀诗针对某件事情或某个场景生发感慨,常见的有怀亲、送友、思乡、赠别、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如杜甫的《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朱熹的《观书有感》。【常见意象】风、霜、烟(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夕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忧愁),落红、残红(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松、菊(坚贞高洁的品格)。【主旨】抒发感慨、发表议论、表明心态等。【例题展示】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①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注释】①柳宗元三十三岁被贬永州,十年后被召回长安,仅一个月又被外放到更荒僻的柳州。1、请对“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作简要赏析。2、你对“宦情羁思共凄凄”中的“共”字如何理解?参考答案:一、怀古诗【例题展示】1.精良的武器2.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感,也有怀才不遇之苦。二、写景咏物诗【例题展示】1.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景。2.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此夜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小试牛刀】1.逊2.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更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三、山水田园诗【例题展示】1.傍晚/黄昏从容闲适/宁静恬美2.表现了作者对恬淡闲适生活的热爱之情。【小试牛刀】1.清新明丽、清幽恬美、富有情趣、生机盎然2.乐在清新幽雅的自然环境,更乐在闲适、随性的心境。四、送别诗【例题展示】(1)一个“暂”字,把作者和朋友分别的依依不舍,转念又觉即使悲切也无济于事,还不如今天忘却离别的忧伤,高高兴兴、开怀同饮菊花美酒这样复杂的情感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了。(2)“断蓬”,就是飞蓬,时值深秋,蓬草枯黄断根,遇风飞旋。作者用“断蓬”暗喻:明日一别,就像那飞蓬一样,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再见。表现出诗人对和朋友此时的相遇十分珍惜,对即将的离别万分悲伤。五、边塞诗【例题展示】1、(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地局势的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六、行旅诗【例题展示】1.思乡之愁2.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思乡之情。七、闺怨诗【例题展示】1.既写月影的孤单,又写出了思妇孤苦的心理。2.表达了她对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思念。八、迁谪诗【例题展示】1.一旦成为贬谪之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日日西望,望不见长安,也望不见家。 2.表达作者被流放后的愤懑痛苦,对家人的思念、对国事的关切、对往事的回忆、对朝廷的眷恋。九、即事感怀诗【例题展示】1、采用了移情于物(或寓情于景、触景伤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了雨后山城百花落尽、榕叶满庭、莺鸟乱啼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愁苦(或凄黯迷惘)之情。2、“共”字说明“凄凄”之感是双重的,既包含仕途不顺的贬谪之思(或政治失意的郁结或宦情的凄凄),又包含羁旅无归的怀乡之念(或漂泊在外的愁绪或羁思的凄凄)。习题演练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共6分,每小题3分)入直①周必大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②坐赐茶。归到玉堂③清不寐,月钩初上紫薇花。【注释】①入直:入宫值班。诗人时任右丞相。②敕使传宣:皇帝派使者传令,召诗人询问国事。③玉堂:指翰林院。(1)本诗写得简约、真挚。“敕使传宣”“

”“归到玉堂”是直叙其事,“

”是点睛之笔,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

的心情。(3分)(2)请描述“月钩初上紫薇花”一句展现的画面。(3分)2、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共8分)摊破浣溪沙①明•陈继儒梓树花香月半明,棹②歌归去草虫鸣。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③。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修竹纸窗灯火里,读书声。【注释】①词牌名,为“浣溪沙”的别体。②棹:用桨划船。③鱼罾:渔网。(1)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梓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草虫鸣”一句的妙处。(4

分)(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修竹纸窗灯火里,读书声”的画面。(4

分)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5分)

忆秦娥·送牛农师二首(其一)元·许有壬春山碧。诗成马上应相忆。应相忆。卢沟桥畔,晚云如织。人生有别休多惜。但悲后会知何日。知何日。暮云心绪,断鸿消息。(1)“忆秦娥”和“送牛农师二首(其一)”分别属于这首词的和。(2分)(2)词中写“暮云”

和“断鸿”

有什么作用?(3分)4、你将以下面这首词为内容,参加“中华经典”诵读比赛,请做好准备。(5分)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①南宋·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②,眼前万里江山。【注释】①此词写于1182年,作者被免官闲居信州后,在博山寺旁筑“稼轩书屋”,时常往来于信州到博山的路上。②觉(jué):睡醒。(1)你需要拍摄一段短视频作为诵读背景,请完善拍摄脚本。(3分)(2)请说说在朗诵下片时应读出哪些情感。(2分)5、漫步古诗苑,欣赏一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题稚川山水[唐]戴叔伦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注】戴叔伦,唐代诗人,此诗作于作者宦游途中。(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本诗的写景,着墨不多,颇似元人简笔写意山水,富有意趣。B.艺术的灵感往往来自错觉,这首诗便是如此。如果按因果关系,行人在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之后,才有“无限秋风思”,三四句却予以倒置,颇具匠心。C.诗人憩息于“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在水天背景上,那“汀沙云树”像在清水中洗浴过一样,给人以舒畅之感,一个“凉”字就传达了这种快感。D.本诗通过对稚川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稚川山水的思念之情。(2)请你把“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的画面描述出来。6、诗歌阅读(5分)长相思·雨①[宋]万俟咏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②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注]①长相思,词牌名。②道,知。(1)运用想象,描绘“窗外芭蕉窗里灯”的画面。(2)赏析“一声声,一更更”或者“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的妙处。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南园(其一)[唐]李贺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注释】此诗是李贺组诗《南园》之一,大约写于元和十年春,李贺辞官离京,回到故乡昌谷,闲居南园之时。(1)请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诗人由花朵的艳丽联想到江南女子的容颜,以人面喻花面,用语新奇。B.“可怜”意为可惜,此句描写了日暮时分花落的景象,蕴含着诗人深沉的情感。C.此诗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南园风光描绘得生动传神。D.全诗意象丰富,色彩缤纷,视听结合,画面感强,给读者以美的感受。(2)同一位诗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面对不同的人生境遇,会写出风格迥异的诗歌。请比较此诗与《雁门太守行》在内容与情感上的不同。8、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城中闲游(唐)刘禹锡借问池台主,多居要路津。千金买绝境,永日属闲人。竹径萦纡入,花林委曲巡。斜阳众客散,空锁一园春。[注]本诗作于使人被贬归来,闲居洛阳时。(1)下列诗歌选集中,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

)A.《古诗源》

B.《乐府诗集》

C.《唐宋近体诗集》

D.《万首唐人绝句》(2)以下对本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A.深沉哀怨

B.清雅委婉

C.瑰奇明丽

D.高古淡远(3)结合全诗,具体分析诗题中“闲游”所寄寓的情感。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放舟蓬莱①阁下戚继光②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沧波浩荡浮轻舸,紫石崚嶒③出画楼。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注]①蓬莱:今属山东,戚继光家乡。②戚继光: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征讨倭寇,屡建奇功。晚年因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面“建改之广东”其后“张希皋等复助之,竟罢归居三年”此诗即写于此时。③崚嶒:形容山高峻。(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时隔三十年旧地重游,看到山川依旧,有人事沉浮、物是人非之感。B.颔联中“出”字精炼传神,突出了蓬莱阁立于高崖有缥缈飞天之势的特点,表达诗人隐逸家乡的意愿。C.颈联写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诗人已是双鬓斑白,垂垂老矣,转而又想到自己仍存活于世,颇有感慨之意。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2)尾联是诗歌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去蜀注杜甫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注]公元765年,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府尹严武去世,诗人失去在蜀地的依靠,结束相对安定的生活,被迫携家眷离开成都。(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回顾了在蜀地长达数载的生活,暗含不舍之情。“客”是客居、旅居的意思。B.颔联用设问表达在兵荒马乱之时举家迁居的无奈与悲凉。“如何”意为“为何”。C.颈联上句的“黄发”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的“黄发”所传达的感情相同。D.颈联下句用“白鸥”这一意象表达离开蜀地后人似白鸥、转徙江湖的悲苦之情。(2)有人认为,《去蜀》的尾联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表达的思想感情完全不同,请你予以反驳。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①[北宋]王安石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②。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飘然欲作乘桴③计,一到扶桑④恨未能。【注释】①本诗是王安石依其弟平甫原诗的韵脚而作。金山,地名。②西兴:地名。③桴(fú):小筏子。④扶桑:传说中的神树,长在东方日出处。请描绘诗中画线句展现的景象。12、赏析《雁门太守行》,回答各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首联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描绘这两句呈现的画面。(2)诗的结尾很有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主旨?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江村①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②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③,微躯④此外更何求?【注释】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②堂上:一作“梁上”。③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④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抱”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一湾清流绕村而过的优美风光,极富表现力。B.颔联写燕子自在飞翔,白鸥相伴相随。对仗工整,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C.中间四句紧紧贴住“幽”字,一路叙下,描绘出“景幽、事幽、人幽”的情景。D.这首诗描写了一家人暂居江村的生活,尾联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幸福满足的心情。(2)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画线句所呈现的画面。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月山草堂四咏①[明]汤显祖(一)楼转松风韵紫虚,眠云夜冷昼芙蕖。山中所有应如此,直是江南陶隐居。(二)风露涓涓浣竹林,月窗秋影夜来深。不知丛桂山中客,长听潇湘云水音。(三)君子山前放午街,湿烟青竹弄云霞。烧将玉井峰前水,来试桃溪雨后茶。(四)酒是金盘露滴成,花如素女步轻盈。西风暮雨何辞醉,便向池亭卧亦清。【注释】①选自《汤显祖诗文集》。月山,在遂昌县城西。(1)下列是四首诗歌的标题,请将诗歌序号分别填到对应的标题后面。松屋卧云()竹院烹茶()荷亭酌酒()竹窗延月()(2)你从这组诗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结合诗歌内容分析。15、诗歌鉴赏碛中作①[唐]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②,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醉里送裴子赴镇西③[唐]岑参醉后未能别,待醒方送君。看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选自《高适岑参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注释]①这首诗是岑参赴安西途中经过大沙漠时所作。碛:沙漠。②天:形容极西的地方。③镇西:安西大都护府。辛文房评价岑诗超越“常情”。任选上面一首诗歌,从内容、情感等角度,分析其超越“常情”的体现。16、阅读下面古诗,补全对话。旅次石头岸〔唐〕张祜行行石头岸,身事两相违。旧国日边远,故人江上稀。水声寒不尽,山色暮相依。惆怅未成语,数行鸦又飞。小语:老师,我发现尾联中有一个直接表达情感的词语“(1)_______________”,还有一个意象“(2)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读出这首诗的情感。老师:是的。我们还可以通过诗题中“(3)_______________”一词知道诗人身处异乡。他想起“旧国”“故人”,流露出(4)_______________之情。小语:我不理解“身事两相违”这句诗。老师:这就需要了解作者的经历。张祜性格耿直,被他人排挤,最后无奈归隐,所以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写小松原先被掩没在草丛中,而现在感觉要超出蓬蒿的高度了。B.后两句写松树幼小时难以被人识别,长成凌云大树才为人们所称道。C.“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体现了小松活泼可爱的性格。D.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充满理趣。(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1)【答案】坐赐茶

清不寐

心绪起伏,难以入眠【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本题,要从诗歌中所写的事物、景象或直抒胸臆的慨叹出发,通过分析事物、景象的特征,或找出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诗中第二、三句“敕使传宣”“坐赐茶”“归到玉堂”都是直叙其事,“清不寐”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在受到皇帝召见后心绪起伏,难以入眠的激动心情。(2)【答案】(诗人心潮起伏难以入眠)透过纱窗,看到弯弯的新月爬上半空,正照在庭院那丛紫薇花上,给紫薇花披上一层如梦般的轻纱。【解析】本题考查描述画面。解答本题,应具体描写诗句中所写的事物、景象,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末句写深夜退回玉堂后所见,并暗用紫薇省典故,写得含蓄而有味。2、(1)示例1:运用多感官写景的手法,花香是嗅觉,明月是视觉,渔歌、虫鸣是听觉,描绘了夏夜渔村宁静、清幽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热爱田园之情。示例2: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梓花、明月是静景,渔歌归航是动景,描绘了夏夜渔村宁静、清幽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热爱田园之情。示例3: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用草虫鸣叫衬托渔船归航后的宁静,写出了夏夜渔村的宁静、清幽,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热爱田园之情。(2)示例:翠竹修长,茂密成林,茅屋掩映其中。宁静的夜色里,纸窗内亮着一星灯火,不时飞出几句读书声。3、(1)词牌

题目(2)“暮云”写的是傍晚的云彩,运用景物描写,衬托了词人与友人分离而产生的思念、忧伤之情。“断鸿”指失群的孤雁,这里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词人因与友人分离而产生的孤独之感。这两个意象,形象生动,有力地突出了词人的情感。4、(1)①昏暗的屋内,饥饿的老鼠绕着床奔走觅食,黑色的蝙蝠围着灯上下翻飞。

②破败孤寂(1分,学生答到“荒凉、凄谅、孤独、伤感”等亦可。)(2)下片前三句应读出词人辛酸、孤寂之情(1分),最后一句“眼前万里江山”应读出词人失意时仍心系中原统一大业,志在千里的报国豪情(1分)。(学生答出“壮志难酬的愤懑”“报效国家的豪情”等亦可。)5.(1)D

(2)在酷热的五月仲夏傍晚时分,憩息茅亭中,只感到清幽的凉意阵阵拂来,又怎不感到痛快。再纵目远眺,那江中汀洲的白沙,那云烟缭绕的绿树,都映照在苍茫暮色里。【参考译文】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爽宜人,白沙覆盖的汀洲和远处的繁茂树林融入了暮色,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路上的行人兴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此处的青山绿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乡了。6、(1)诗人客居异乡,在雨夜,独坐室内,点一盏孤灯,隔窗听雨打芭蕉声音,孤灯照着离人难入梦。(2)A“一声声,一更更”形容雨声,连用两个叠宇,描摹雨断断续续的声音,既显得形象,在声音上也显得贴近。雨声之所以如此清晰入耳,是因为人夜深难寐。B“愁人”怪雨无情,不顾人的心情,就这样在空洞洞的台阶上一点一点滴到天明,这说明人一夜未睡。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愁思。7、(1)【答案】D【解析】考查诗歌的理解与赏析。D.“视听结合”有误,本诗没有听觉方面的描写;故选D。(2)【答案】(1)内容:①《南园》通过“花枝”“草蔓”等意象,描绘了生机盎然的田园之景,表现出田园生活的宁静美好;②《雁门太守行》则通过“黑云”“角声”“燕脂”“夜紫”等意象,描绘了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2)情感:①《南园》抒发了诗人对南园风物的喜爱之情,委婉地流露出归隐情绪,也隐含着诗人对仕途的失望和无奈;②《雁门太守行》则赞扬了唐军将士英勇无畏、报效国家的精神。【解析】考查比较阅读。本诗:这是一首描摹南园景色、慨叹春暮花落的小诗。前两句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日莫暮花落,纷飞如雨。作者从视角角度落笔,表现出田园生活的美好。《雁门太守行》: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这是两诗内容上的不同。本诗:前两句写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表现了作者对南园风物的喜爱之情。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李贺当时不过二十来岁,正是年青有为的时期,却不为当局所重用,犹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想到红颜难久,容华易谢,不免悲从中来。隐含了作者对仕途的无望与无奈之意。《雁门太守行》: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这是两诗情感上的不同。8、(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常识。A.《古诗源》是清人沈德潜选编的上溯先秦下迄隋代的古诗选集;B.《乐府诗集》是北宋文学家郭茂倩编撰的上古至唐、五代的乐府诗歌总集,成书于北宋时期。全书共一百卷,以辑录汉魏至唐的乐府诗为主;C.《唐宋近体诗集》是收录唐宋近体诗的诗集,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D.《万首唐人绝句》是宋人洪迈编撰的,第一次对唐人绝句诗歌大规模的收集、整理。绝句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本诗共八句,每句都是五个字,当是五言律诗,应收录于《唐宋近体诗集》。故选C。(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风格。结合“竹径萦纡入,花林委曲巡”“空锁一园春”可以看出,诗歌语言较为优美,意境幽雅,另外诗歌抒情较为委婉曲折,因此用“清雅委婉”评价诗歌风格较为合适。故选B。(3)【答案】示例:诗人被贬归来,春日闲游城中。首颔二联写池台主人身居要津,却无暇欣赏美景,对比之间投闲置散的处境,暗含自嘲;颈联写诗人流连园景,透露出他得闲情和一丝寂寞;尾联借斜阳客散,春色空锁,暗寓诗人怀才不遇,遭受冷落的不平和无奈。【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结合“借问池台主,多居要路津。千金买绝境,永日属闲人”可知,这里写诗人被贬后有许多时间闲游,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池台主人身居要职,但是没有时间赏玩美景;诗人说“永日属闲人”,属于像自己一样无所事事的闲人,看似豁达,实则满含辛酸无奈;结合“竹径萦纡入,花林委曲巡”可知,这里写的是园中的清幽之景,有闲适之情,也暗含诗人落寞之怀;结合“斜阳众客散,空锁一园春”可知,尾联写夕阳西下,众多客人散去,满院的美景又无人欣赏了,此时更加感觉到落寞孤独;结合注解“本诗作于使人被贬归来,闲居洛阳时”可知,本诗的写作背景;据此可知,诗题中“闲游”寄寓了诗人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因被贬的感伤及怀才不遇,遭遇冷落的无奈之情。9、(1)【答案】B【解析】B.“表达诗人隐逸家乡的意愿”错误。颔联意为那浩荡的缘波之上,漂着一叶轻舟,紫石的高山上有装饰一新的画楼。既写出了蓬莱阁立于高崖有缥缈飞天之势的特点,也表达了诗人山川依旧,人世浮沉的感慨。并非“隐逸家乡的意愿”;故选B。(2)【答案】复起乡关、以身许国的壮志(或建功报国的自我期许)【解析】本题考查情感主旨。“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意为青壮之时灭倭靖国的壮志复起,托那一片白云传情达意于朝廷,再欲杀敌报国,死而无怨。诗人虽然因遭奸佞弹劾被罢官,但还想托云寄情,表现了诗人壮志未衰,以身许国的英雄本色。10、(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C.理解赏析不正确,颈联上句的“黄发”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的“黄发”所传达的感情不相同,本诗中表达了是诗人因年迈衰弱一事无成而悲哀的情感,《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的“黄发”表达了老人愉悦的心情。故选C。(2)【答案】二者都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茅》诗结尾诗人愿以生命换取“天下寒士俱欢颜”,直接表现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去蜀》尾联正话反说:大臣若能担起国家安危重任,我又何必枉自操心、老泪长流呢?寄忧国忧民之思于激愤言辞之中。【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结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可知,这里诗人期盼广厦落成“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宁愿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直接抒发了诗人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结合“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可知,尾联意为:国家安危的大计,自有当政的王公大臣支撑,我这个不在其位的寒儒何须杞人忧天,枉自老泪长流呢!表面是诗人在负气说话自我解脱,其实是他位卑忧国的肺腑之言,诗人寄忠诚忧国之思于愤激言辞之内,更见其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据此可知,《去蜀》的尾联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都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11、【答案】月光照进松林,林间斑驳的光影好似片片碎金;大风吹动江水,朵朵奔涌的浪花犹如白雪纷纷扬扬。【详解】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画面。解答此题要结合诗句的意思。“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意思是松林中斑驳的月光,像是片片碎金;江间白浪腾涌,犹如积雪崩落。在此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运用优美、流畅、通顺的语言描绘即可。示例:皎洁的月光映照松林,林间光影斑驳好似片片碎金;大风吹拂满面,浪花奔涌犹如纷纷白雪。12、【答案】(1)示例: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2)示例:诗的结尾运用燕昭王黄金台上延揽天下贤士的典故,抒发了官军全体将士忘身报国的情感。【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翻译和语言表达。答题要点:用自己的话描述《雁门太守行》全诗中表现色彩的词语所展现的画面,要抓住景物和色彩,结合主题和氛围,合理想象,运用细腻的语言描绘,突出色彩性。首联意思是: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城墙仿佛将要坍塌;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可抓住“黑、金”等颜色和景物“云、光”等描绘。描绘时,可以加上想象,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使得画面更加形象生动。示例:敌军好像乌云一般压城袭来,城墙仿佛要坍塌,铠甲迎着云峰中挤出的金色光线,如金色的鳞片,闪闪发光。(2)本题考查诗文理解及诗文中蕴含的作者情感。“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思是:为报答国君招纳重用贤才的诚意,挥舞着利剑甘愿为君王血战到死!“黄金台”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才。后用来指招揽贤士的地方。尾联借用典故,表达了将士们不畏生死,面对战争毫不畏缩,将士们愿意为了国家统一,将生死置之度外(誓死报效国家)的英雄气概,同时表达了诗人勇往直前,愿以死报国(立志报国)的决心。13、【答案】(1)D(2)示例:老伴正坐在门前的树荫下,在纸上画着什么,走近看时,原来是一个棋局。“叮叮”的声音传来,小儿子在埋头认真地敲着一根针,这个贪玩的孩子,他是要自己做个鱼钩儿,好去江边钓鱼玩。【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