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程及其给语文教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课件_第1页
高中语文新课程及其给语文教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课件_第2页
高中语文新课程及其给语文教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课件_第3页
高中语文新课程及其给语文教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课件_第4页
高中语文新课程及其给语文教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新课程

及其给语文教师带来

的机遇与挑战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何立新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简介(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推进概况

2001年教育部颁布《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同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验(1~9年级)开始正式实施。2003年5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正式颁布。2004年秋季,首轮高中课改实验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区开始实施。2005年秋季,江苏进入高中课改实验。2006年,实验范围扩大到福建

、辽宁、浙江

、安徽

、天津五省市,初步形成了东部沿海省市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的格局。2007年秋季,又有北京、陕西、湖南、黑龙江、吉林等5个省市高一新生进入高中课改实验,至此,全国已有15个省市、自治区成为高中课改实验省份,约占全国高中总量的50%。2008年将有山西、江西、河南、新疆四省区进入高中课程改革,高中课改实验区已达19个。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将于2010年全部进行高中新课程实验。(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推进概况

四川……?(二)高中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课程内容的突破——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课程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2、课程结构的创新——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高中课程由八个学习领域、十三个学科、若干课程模块组成,分必修(共同基础)、选修(不同基础)两部分内容。由齐步走、统一性课程转向多样化、分层次、选择性课程。3、建立新型的教与学方式——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高中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4、改革评价机制——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5、调整课程管理权限——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三)普通高中课程方案1、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纵向结构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学习领域科目模块数学语言与

文学人文与

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

健康综合实践

活动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音乐艺术(略)新课程设置八个学习领域:

语言与文学 数学 人文与社会 科学 体育与健康 技术 综合实践活动 艺术每一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

(1)关于学习领域

设置学习领域的意义更好地反映了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理解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避免并学科目过多,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各学习领域由若干科目组成,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等12-13个科目;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多种外语。(2)关于科目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个模块都有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与建议;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3)关于模块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教师、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模块的设置的意义语文1语文5语文4语文3语文2必修选修系列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诗歌与散文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必修课程选修Ⅰ课程选修Ⅱ课程

2、普通高中课程的横向结构学习领域科目必修学分选修学分I选修学分II语言与文学语文10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外语10数学数学10人文与社会思想政治8历史6地理6科学物理6化学6生物6技术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8艺术艺术或音乐、美术6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11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15社区服务2社会实践6二、高中语文新课程简介

1.总体思路为了适应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普遍获得进一步提高,同时也要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高中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2.课程结构

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

必修课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其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一)高中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

3.必修课程

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系列的目标,组成“语文必修一”至“语文必修五”五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必修课程五个模块的学习可在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一)高中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

4.选修课程

设计为五个系列:系列1:诗歌与散文;系列2:小说与戏剧;系列3:新闻与传记;系列4:语言文字应用;系列5:文化论著研读。每个系列可设计若干模块。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开设选修课。对于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编排,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实施。课程的具体名称可由学校自定。

(一)高中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4、用学分进行调节和管理

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2学分。半个学期(约36学时)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高中生的语文水平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必修课程10学分(学生修满必修课的10学分便可视为完成了本课程的基本学业,达到高中毕业的最低要求)。第二层次,必修10学分+选修8学分(学生可以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中任意选修4门,获得8学分,加上必修课的10学分,共计18学分,达到报考高等学校的最低要求)。第三层次,必修10学分+选修14学分(达到第二水平层次的学生,从自己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出发,或根据某些院校、专业招考和某些用人单位的要求,可再从这五个系列里任意选修3个模块,获得24学分,达到第三水平层次的要求)。

(一)高中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二)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简介1、总体概况全套教科书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个系列,共21册。必修课教科书按五个模块设计,每个模块编为一册,共5册。

2、必修模块的构成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1)阅读鉴赏

本套教科书努力开发出一批体现时代特点和多样文化的新课文,尽量做到文质兼备,视角新颖,语言活泼,适合教学,尤其是现当代作品和外国作品,既有一定的文化含量,语言文字上又有可供学生咀嚼、借鉴、模仿之处。时代性和典范性兼顾,富于文化内涵,突出人文熏陶。形式丰富多彩,风格多样,阳刚与阴柔兼备,激发学生兴趣。难易适中,适合大多数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和语文学习基础。注意开发外国作品,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树立多元文化观念。古代诗文作品也力求突出新的语文教育理念,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与解读。新课文占课文总数的60%以上。课文特色①精读

精读课文力求文质兼美,语言文字规范,适合教学,体现时代特点和多元文化价值。每个单元精读课文两篇。②略读

略读课文在内容上与精读课文相照应,或者具有某些方面的延伸或联系。每个单元略读课文两篇,给师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③扩展阅读

扩展阅读课文不强调与精读课文在内容上的联系与照应,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与语文学习方法的启迪,选文视野更加开阔,科学与人文兼顾,以扩大阅读视野。扩展阅读的课文,可以是精读、略读的补充,也可以是精读或略读的延伸或拓展。(2)表达与交流

表达与交流的设计,注意突出应用与探究,写作、口语交际的有关内容与阅读单元紧密结合,以体现读与写的联系。

写作有三个系统:一是结合精读、略读课文安排相关的写作练习,这种练习形式比较灵活;二是结合“梳理探究”的专题进行,以研究性论文写作为主;三是专门的写作训练,实用文、理论文和文学创作兼顾。

①写作口语交际也分为三个系统:一是结合阅读安排相应的口语交际练习;二是结合“梳理探究”专题活动进行;三是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②口语交际表达交流:写作第一册一、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二、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三、人性光辉写人要凸现个性四、“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一、直面挫折学习描写二、美的发现学习抒情三、园丁颂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四、想像世界学习虚构第二册表达交流:写作一、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二、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三、善待生命学习论证四、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第三册表达交流:写作一、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二、发现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三、确立自信学习反驳四、善于思辩学习辩证分析表达交流:写作

第四册

第五册一、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二、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三、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四、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表达交流:写作表达交流:口语交际第一册朗诵第二册演讲第三册讨论第四册辩论第五册访谈(3)梳理探究第一册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第二册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辞无处不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第三册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3)梳理探究

第四册

逻辑和语文学习走近文学大师影视文化第五册

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有趣的语言翻译

(4)名著导读以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涉及的中外名著为范围,同时有所扩展补充,每册两部,指导学生对中外名著的整本书阅读。小结

从“精读”到“略读”“扩展阅读”,再到“名著导读”,形成由课内到课外的阅读序列,教师和学生的选择余地和自主性越来越大,以体现“大语文”的阅读观。3、选修系列选修一:诗歌与散文选修二:小说与戏剧选修三:新闻与传记选修四:语言文字应用选修五:文化论著研读选修一:诗歌与散文1.古代诗歌散文选读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余恕诚,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杜晓勤)2.现代诗歌散文选读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思敬)3.外国诗歌散文选读

(北京大学中文系张辉、姜涛)选修二:小说与戏剧4.中国小说

(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5.外国小说

(北京大学中文系曹文轩)6.中外戏剧选读

(清华大学中文系徐葆耕)7.影视文学评论(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金元浦)选修三:新闻与传记8.新闻通讯与传媒基础(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陈昌凤)9.中外传记选读(北京大学中文系温儒敏)选修四:语言文字应用

10.语言文字专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