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教学课件_第1页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教学课件_第2页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教学课件_第3页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教学课件_第4页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教学课件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12/5/2023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教研室

12/5/20232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二节职业生命质量第三节职业生理学第四节职业心理学第五节职业病理学第六节职业流行病学第七节职业毒理学第八节职业工效学12/5/20233绪论12/5/20234职业病危害12/5/20235根本概况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概念:是一门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创造平安、卫生、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生活质量的一门应用学科。12/5/20236根本概况〔1〕职业医学以个体为主要对象,对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损害或存在潜在健康危险的个体进行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处理;〔2〕职业卫生以人群和作业环境为对象,创造平安、卫生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职业生命质量(qualityofworkinglife).12/5/20237根本概况2、研究对象和任务〔1〕研究对象:劳动条件,职业人群

劳动条件: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 职业人群:从事劳动作业的所有人群12/5/20238研究任务:

识别评价控制预测早期检测早期诊断早期处理职业性有害因素防止其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12/5/20239广义的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学

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个人生活方式综合干预措施保护和促进劳动者的健康。12/5/202310

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关系

12/5/202311第一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劳动条件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物的变化过程人的操作过程劳动者所处的环境12/5/202312 决定劳动过程生产过程↑ 影响生产环境第一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12/5/202313

第一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二、职业性有害因素〔一〕概念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hazards)〔二〕种类1、环境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3、与职业有关的生活方式4、职业效劳质量在实际生产场所中,职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环境因素,12/5/202314第一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1、环境因素〔1〕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 生产性粉尘异常气象条件〔2〕物理因素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 噪声、振动、噪声性〔3〕生物性因素致病寄生虫致病微生物12/5/202315第一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2.社会经济因素国民生产总值(GNP,grossnationalproduct)、财富分配、文化教育水平、生态环境、劳动立法、医疗、卫生12/5/202316第一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3、与职业有关的工作方式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作息制度不合理;2〕工作节奏的变动,换班和夜班工作;3〕工作过度紧张4〕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5〕个人缺乏健康和预防的观念6〕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7〕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8〕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12/5/202317第一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4.职业卫生效劳的质量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医德至为重要,应视为职业卫生效劳的重要条件。为此国际职业卫生协会(ICOH)在1992年订立了职业医学准那么,提倡祟尚医德。12/5/202318职业性病损第一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occupationaldisease)workrelatediseaseoccupationalinjuries(reportableoccupationaldisease)occupationaldisease12/5/202319〔一〕发生职业病的条件职业病的发病过程,还取决于以下三个主要条件:1.有害因素的性质〔1〕化学结构〔2〕理化性质

分散度挥发性溶解度水溶性12/5/202320第一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2.作用于人体的量〔1〕接触水平:一般作用剂量(dose,D)是接触浓度/强度(concentration,C)与接触时间(time,t)的乘积,可表达为D=Ct。蓄积物质蓄积功能蓄积〔2〕接触方式

12/5/202321第一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3.人体的健康状况在同一作业条件下,不同个体发生职业性病损的时机和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异,这与以下因素有关:遗传因素营养状况文化水平健康状况年龄和性别12/5/202322第一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上述因素称个体危险因素〔hostriskfactors〕存在这些因素者对职业性有害因素较易感,故称易感者〔vulnerablegroup〕或高危人群〔highriskgroup〕。

12/5/202323第一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二〕职业病1.概念:广义: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时间、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尝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工作能力,这类疾病统称职业病。法定: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的由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某些特定的职业病,应给予一定的劳保待遇,又称为需赔偿的疾病。

12/5/202324我国卫生部、劳动保障部于2002年4月18日(02卫法监发108号?职业病名单?),新公布的职业病名单分l0类共115种;包括;①尘肺13种;②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③职业中毒56种;④物理因素职业病5种;⑤职业性传染病3种;⑥职业性皮肤病8种;⑦职业性眼病3种;⑧职业性耳鼻喉疾病3种;⑨职业性肿瘤8种;⑩其他职业病5种,其中包括化学灼伤等工伤事故。为正确诊断,已对局部职业病制订了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并公布实施。12/5/202325第一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2、职业病的特点〔1〕病因明确〔2〕病因大多可以检测,一般有接触水平(剂量—反响)关系;〔3〕在不同的接触人群中,常有不同的发病集丛〔4〕如能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但仅只治疗病人,无助于保护仍在接触人群的健康;〔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应着眼于保护人群健康的预防措施。12/5/202326第一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3、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理原那么?职业病诊断管理方法?卫生部〔〕诊断原那么综合分析(可靠的依据充分的诊断依据):职业史和既往病史、劳动卫生资料临床病症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判断集体诊断:严格掌握:动态观察:12/5/202327第一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2〕处理原那么治疗:一经诊断,及时安排其医治或疗养待遇:发?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治疗、住院、修养、死亡均享受相应劳保待遇。对不适宜从事原作业者,一经确认,2-6月内调离12/5/202328第一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3〕职业病的报告制度★报告责任者与时间限制①报告责任者严重的急性职业病〔死亡、同时发生三名以上职业中毒、炭疽〕:接诊机构立即报告患者单位所在地卫生监督机构,并及时发出?职业病报告卡?监督机构接报后即报卫生部,并即赴现场,分析原因,填写?职业病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表?报上级卫生监督机构,同时抄报当地有关部门。12/5/202329第一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②时间限制急性职业病:由最初接诊的医疗卫生机构在24小时内发出?职业病报告卡?。慢性职业病:职业病诊断组诊断后〔包括尘肺患者升级诊断〕填写?尘肺病报告卡?或?职业病报告卡?在15天内报告。★报告程序:诊断机构报患者单位所在地卫生监督机构逐级上报中科院劳研所。12/5/202330第一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三〕工作有关疾病:工作有关疾病有三层涵义:1职业因素是该病发生和开展的诸多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直接病因;2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从而促使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加重已有疾病的病情;3通过改善工作条件,可使所患疾病得到控制或缓解。12/5/202331第一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常见的工作有关疾病,举例如下:1.行为(精神)和身心的疾病2.慢性非特异性呼吸道疾患3.其他如高血压、消化性溃疡、腰背痛等疾患,常与某些工作有关.12/5/202332四、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根本准那么

第二级预防(secondaryprevention)病因预防发病预防第三级预防(tertiaryprevention)第一级预防(primaryprevention得病以后,合理康复处理“三早〞相辅相成浑为一体弥补措施弥补措施12/5/202333第一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五、职业卫生效劳优良的卫生效劳,包括:1.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monitoring)及健康监护(healthsurveillance)。2.职业流行病学3.为制订有关政策法令提供科学依据4.卫生监督5.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培训12/5/202334第一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监测健康监护职业危害因素强度(接触量)接触的时机识别提供依据改进生产环境

早期检测就业前体检定期健康检查阻断接触保护劳动者12/5/202335第一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以上五个方面的工作,需要有三方面的力量,包括:行政领导的力量医务卫生人员的力量劳动者的自我保健。12/5/20233612/5/202337第二节职业生命质量12/5/202338第二节职业生命质量

劳动者的生命质量,表达在劳动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精神,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自尊、自信和良好适应状态。12/5/202339第二节职业生命质量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任务职业病职业卫生效劳健康促进提高职业生命质量预防促进12/5/202340第二节职业生命质量

职业人群健康促进(healthpromotionforworkingpopulation)已成为职业医学的重要内涵,它不仅仅在于治疗有病的工人,而更应强调治疗有病的作业场所,故职业人群健康促进又称作业场所健康促进(workplacehealthpromotion)。而做好作业场所健康促进,目的在于提高职业生命质量。12/5/202341第二节职业生命质量一、职业生命

WHO将人类生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生命孕育阶段2、生命保护阶段(职业生命阶段)3、晚年生命阶段,

12/5/202342第二节职业生命质量二、职业生命质量1、职业生命质量(qualityofworkinglife)是指劳动者对工作的感受和职业对劳动者的身心效应,如职业满意度、身心健康和平安等。12/5/202343第二节职业生命质量2、影响职业生命质量的因素包括工作环境、补偿系统、个体权益、自主权、工作内容和内外社会关系等,特别是劳动组织的有效性能明显的影响职业生命质量。12/5/202344第二节职业生命质量

三、提高职业生命质量1.首先要防止和减少由于职业卫生和职业平安问题对劳动者造成的机体健康损害。2.要关注劳动者的精神卫生和心理卫生。3.应关注“白领阶层〞某些特殊职业人群4.完善和提高劳动者自身技术素质5.提高劳动者职业生命质量,进行工作场所的健康促进和职业卫生效劳是重要的途径。12/5/202345第二节职业生命质量1、防止和减少由于职业卫生和职业平安问题对劳动者造成的机体健康损害。我国劳动者尘肺、化学中毒、职业性皮肤病和噪声性听力损伤仍为主要的职业病。其次为不良体位、局部紧张和不合理劳动组织所致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如腰背痛)的工效学问题,以及因疏于平安防范所致工伤(亡)事故。12/5/202346第二节职业生命质量2、要关注劳动者的精神卫生和心理卫生。职业性有害因素除了化学性、物理性和生物性不良因素外,还有精神和心理方面的不良因素,即社会心理因素,称“职业性紧张〞(occupationalstress),它可造成不良的心理行为效应和精神紧张效应(strain),以至诱发紧张有关疾患(stress-relateddisorders)。12/5/202347第二节职业生命质量3、关注“白领阶层〞某些特殊职业人群例如医务卫生人员的职业卫生与平安问题。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所面临的职业性危害,包括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以及工效学和心理学因素,在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那么是首当其冲的“高危人群〞。12/5/202348第二节职业生命质量4、完善和提高劳动者自身技术素质是重要的保证。劳动者要在劳动过程中能主动参与和有自主权。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不仅在上岗前,还需要表达在整个职业生命阶段中。12/5/202349第二节职业生命质量5、进行工作场所的健康促进和职业卫生效劳是重要的途径。职业人群健康促进通过作业场所健康促进12/5/202350第二节职业生命质量影响劳动者职业生命质量的因素,可来自环境、行为及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效劳状况,以及生物遗传学特征诸方面。这些因素相互依存,必须从整体上考虑各因素的综合作用。12/5/202351第二节职业生命质量我国的职业紧张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学者通过“工作有关疾病〞研究、行为功能测定和病症自评量表(SCL—90)分析发现职业紧张正成为我国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领域不容无视的问题。12/5/202352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53概述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是人们为创造使用价值所从事的活动,也可看作认为了一定的目的而从事的一切职业活动。它可分为体力和脑力劳动。体力劳动〔physicalwork〕——是以肌肉活动为主的劳动。脑力劳动〔mentalwork〕——是以高级中枢活动为主的劳动。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54概述劳动适当的劳动作业劳动负荷过大促进健康生理和心理的过度紧张损害健康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55概述研究劳动过程中机体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的最终目的:保护和促进劳动者的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由此形成三门既独立又有关联的学科职业生理学〔workphysiology〕职业心理学〔workpsychology〕人类工效学〔ergonomics)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56职业生理学——研究一定劳动条件下人的器官和系统的功能。职业心理学——研究人的劳动行为与劳动条件之间的关系。概述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57概述人类工效学——根据人体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生物医学特性研究设计生产设备、器械、工具和工作任务,创造出舒适、平安的劳动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58人类工效学12/5/202359〔-〕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供给肌肉收缩与松弛活动的能量来源有三条途径:1、ATP-CP系列。2、需氧系列3、乳酸系列一、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60

一、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1、ATP-CP系列一、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61

2、需氧系列中等强度肌肉活动,ATP以中速分解,糖和脂肪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提供能量来合成ATP;正常情况,一般不动用蛋白质。在开始阶段利用的糖类较多,但随着活动时间的延长,利用脂肪的比例增大,脂肪即成为主要的能源。该过程需要氧的参与才能进行,故称需氧系列。

一、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62

2、需氧系列一摩尔葡萄糖能相应地形成38分子ATP一摩尔脂肪能相应地形成130分子ATP这一过程不产生疲劳性副产品,如:乳酸,能使肌肉活动经济持久地进行。

一、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63

3、乳酸系列

在大强度活动时,ATP分解非常迅速,需氧系列受到供氧能力的限制,形成ATP的速度不能满足肌肉活动的需要。此时,需靠无氧糖酵解产生乳酸的方式来提供能量,称乳酸系列。

一、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64ATP-CP系列乳酸系列需氧系列无氧需氧能源很少有限几乎不受限制任何劳动短期重及很重的劳动长期轻及中等劳动CP糖原糖原脂肪蛋白质产生ATP产生ATP

一、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65氧债的产生与归还12/5/202366〔二〕作业时氧消耗的动态1、氧需〔oxygendemand)劳动1min所需要的氧量称氧需。2、氧上限〔maximumoxygenuptake〕血液在1min内能供给的最大氧量称氧上限。成年人的氧上限一般不超过3L,有锻炼者可超过4L。决定氧上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一、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67〔二〕作业时氧消耗的动态1、氧需2、氧上限决定氧上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1L血液能供给组织120ml氧,心脏的最高输出量为每分钟35L时,那么可供给组织4.2L氧,这相当于有高度锻炼者的氧上限。因空气能给予血液的氧约为空气的5%—6%,为摄取4.2L氧需有70—84L空气通过肺。而经常锻炼者的最大通气量为120L/min或更高,远超过摄取4.2L氧所需的空气量。因此,决定氧上限的主要因素是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一、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68

一、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69中等强度作业大强度作业极大强度作业氧需不超过氧上限氧需超过了氧上限无氧条件氧债几乎等于氧需工农业劳动重件手工锻打短跑和游泳

一、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70我国已公布“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GB3869-83〕。它根据对262个工种工人的劳开工时、能量代谢和疲劳感等的调查分析,提出按劳动强度指数来划分体力劳动强度劳动强度级别劳动强度指Ⅰ≤15Ⅱ-20Ⅲ-25Ⅳ>25

一、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71〔一〕神经系统

主观能动性有目的一时性的动作共济联系传入神经冲动

二、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72〔一〕神经系统动力定型〔dynamicstereotype)当长期在同一劳动环境中从事某一作业活动时,通过复合条件反射逐渐形成该项作业的,使从事该作业时各器官系统相互配合得更为协调、反响更迅速、能耗较节省,作业更轻松。建立动力定型应依照循序渐进、注意节律性和反复的生理规律。

二、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73〔一〕神经系统动力定型虽是可变的,但要破坏已建立起来的定型,特别是要用新的操作活动来代替已建立的动力定型时,对皮层细胞是一种很大的负担,假设转变过急,有可能导致高级神经活动的紊乱。大强度作业能降低皮层的兴奋性并加深抑制过程;长期脱离某项作业,可使该项动力定型消退而致反响迟钝。

二、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74〔二〕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在作业开始前后发生的适应性变动,表现在:心率、血压血液再分配血液成分的变化。

二、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751、心率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心率60-100次╱min,女性快于男性,经常锻炼在作业开始前lmin常稍增加,作业开始30-40s内迅速增加,4-5min到达与劳动强度相应的稳定水平。

二、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76对一般人,留神率增加未超过其安静时的40次时,表示能胜任该项工作。作业停止后,心率可在几秒至15S后迅速减少,然后再缓慢恢复至原水平。恢复期的长短随劳动强度、工间歇息、环境条件和健康状况而异,此可作为心血管系统能否适应该作业的标志。

二、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772.血压作业时收缩压即上升,劳动强度大的作业能使血压上升60—80mmHg〕舒张压不变或稍上升,致使脉压变大。当脉压小于其最大值的一半时,那么表示疲劳和糖原贮备接近耗竭。作业停止后血压迅速下降,一般能在5min内恢复正常。

二、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783.血液再分配安静时血液流入肾、腹腔脏器的量最多,其次为肌肉、脑,再次为心、皮肤〔脂肪〕、骨等。体力劳动时,通过神经反射使内脏、皮肤等处的小动脉收缩,而代谢产物乳酸和CO2却使供给肌肉的小动脉扩张,使流入肌肉和心肌的血液量大增,脑那么维持不变或稍增多,而肾、腹腔脏器、皮肤、骨等都有所减少。

二、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79

4.血液成分〔1〕血糖正常人在安静状态时血糖含量为5.6mmol/L,当降至正常含量一半时,即表示糖原贮备耗竭而不能继续劳动。

二、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80〔2〕血乳酸在安静状态下约为1mmol/L,极重体力劳动时可达1.5mmol/L。中等强度和重度体力劳动时分别为2.3mmol和4.0mmol/L。血乳酸含量变动很大,它取决于无氧代谢乳酸的产量及其去除速率。

二、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81〔三〕呼吸系统作业时,呼吸次数随体力劳动强度而增加,重劳动可达30-40次/min,极大强度劳动时可达60次/min。肺通气量可由安静时的6-8L/min增至40-120L/min或更高。

二、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82(五)体温体力劳动时及其后一段时间内体温有所上升,以利于全身各器官系统活动的进行,但不应超过安静时的1℃;否那么人体不能适应,劳动不能持久进行。

二、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83

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和社会的进步,工农业生产中机器取代繁重的体力劳动智能化机器职业危害较严重的工种

体力劳动的比重和强度不断降低,智力和精神紧张的作业日趋普遍。

三、脑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84〔一〕脑力劳动:〔mentalwork〕凡以脑力活动为主的作业主的作业,也称信息性劳动。其明显特点:感觉器官感受信息中枢神经系统加工处理信息多种形式转化输出信息。

三、脑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8512/5/202386工作记忆(workingmemory)指以不稳定形式初始和暂时地贮存信息的记忆。是脑电在皮层和皮层与丘脑神经元之间的回路来回震荡,延长了兴奋作用的结果。长期记忆:贮存有大量的知识,其内容是不易抹掉的,经激活后可再进入工作记忆,其生化根底在于合成新的RNA、蛋白质或有关的活性肽。

三、脑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87〔二〕脑力劳动的生理特点1、脑的氧代谢安静时约为等量肌肉需氧量的15-20倍,占成年人体总耗氧量的10%;睡眠时那么减少。由于脑的重量不超过体重的2.5%,醒觉时已处于高度活动状态,故即使是最紧张的脑力劳动,全身能消耗量的增高也不致超过根底代谢的10%。

三、脑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88葡萄糖是脑细胞活动的最重要能源,平时90%的能量都靠糖分解来提供。但脑细胞中贮存的糖原甚微,只够活动几分钟之用,主要靠血液送来的葡萄糖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来提供能量。脑组织对缺氧、缺血非常敏感。但仅增高总摄氧量并不能使脑力劳动效率提高。

三、脑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892、心血管系统脑力劳动常使心率减慢,但特别紧张时,可使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脑电图、心电图也有所变动,但并不能用来衡量劳动的性质及其强度。

三、脑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90

3、其他脑力劳动时血糖一般变化不大或稍增高;尿量没有影响,在极度紧张的脑力劳动时,尿中磷酸盐的含量有所增加;汗液的量与质,体温均无明显的影响。

三、脑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91〔三〕脑力劳动的职业卫生要求脑力劳动系统包括:劳动者、劳开工具、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和工作组织制度等条件和要素,对脑力劳动的职业卫要求可据此加以考虑:

三、脑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921、工作场所应保持安静,噪声不应超过45dB。2、室内光线应明亮,但须防止阳光直射,光线应从左边来;3、室内温度以至适温度为宜,我国相应标准规定为夏季24—28℃,冬季19-22℃(GB5701—85)。4、墙壁颜色应明亮柔和,防止使用黑色、深色或刺眼的颜色。5、工作空间、桌椅应符合国人身体尺寸和工效学的要求。6、特殊的职业卫生要求

三、脑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93脑力劳动的特殊的职业卫生要求。例如:〔1〕荧光屏显示字符信息〔2〕视距500mm时,字体高度最小为2.6mm;视距超过500mm时,字体高度二视距/190;〔3〕符号比照度指符号与其背景的光强度比符号光强度比照应在1:3和1:5之间。〔4〕提供的信息应该明确,量要适中,信号的区分度要高,否那么会加重脑力劳动的负荷。〔5〕信息的和谐性和剩余度

三、脑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94信息的和谐性是指信息显示、控制性活动或系统的应答要与操作者所预期的保持一致,否那么会导致信息冲突。信息剩余度(informationredundancy)是表示信号所携带的实际信息量低于它可能携带的最大信息量的程度。

三、脑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95多余的信息使操作者能够交叉地检查和确认信息,保证信息交流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过多的信息可增加脑力劳动的负荷,使人分心。所以应根据作业需求,保持适量的剩余信息。

三、脑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96劳动可看作是人为了一定目的而从事的一切职业性活动。劳动负荷(workload)评价的目的是把负荷维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以便保护健康并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四、作业类型与

劳动负荷评价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97〔一〕劳动和作业类型的划分1、劳动类型各种劳动任务对人有不同的要求,概括地讲可分为两类:〔1〕能量性劳动:要求人产生和付出体力(2)信息性劳动:要求人加工和处理信息。

四、作业类型与

劳动负荷评价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98根据劳动任务要求人做些什么,涉及哪些器官或者功能,可进一步区分为:肌力式、感觉运动式、反响式、综合式、创造式劳动由能量性劳动到信息性劳动,它涉及的主要器官或功能由肌肉骨骼、呼吸和循环系统逐步过渡到注意、思维和决定的能力。

四、作业类型与

劳动负荷评价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992.作业类型劳动生理研究说明,根据肌肉收缩状况、参与劳动肌肉量的多少以及是否做功等可将作业分为几种类型。(1)静力作业(staticwork)又称静态作业,肌肉等长性收缩(2)动态作业(dynamicwork)动力或动态作业,即等张性收缩(isotoniccontraction)

四、作业类型与

劳动负荷评价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100(1)静力作业(staticwork)特点:①从物理学的观点看,人在静力作业时没有做功。②能消耗水平不高,易疲劳,作业维持时间短。③作业停止数分钟后,氧耗先升高后在逐渐降致原水平。原因:这是由于肌肉在缺氧条件下工作,无氧糖酵解产物乳酸等不能及时去除而积聚起来形成氧债。当作业停止后,血流畅通,立刻开始补偿氧债,故呈现出氧消耗反而升高的现象。

四、作业类型与

劳动负荷评价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101〔2〕静力作业维持时间:取决于肌肉收缩力占最大随意收缩力的百分比,不受参与作业的肌群及作业者性别的影响。当肌张力在最大随意收缩力的50%时,作业能维持约lmin;等于最大随意收缩力时,只能维持几秒钟;

四、作业类型与

劳动负荷评价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1022、动态作业(dynamicwork)

(1)特点:①从物理学意义上,它是做功的劳动。②肌肉交替地收缩与舒张(唧筒作用),血液灌流充分而不易疲劳。

四、作业类型与

劳动负荷评价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103

〔2〕分类①重动力作业②反复性作业(repetitivework)。③手举过头顶的作业(overheadwork)

四、作业类型与

劳动负荷评价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104二、劳动负荷评价(一)根本概念1、劳动系统(worksystem)系统指交互作用的一些要素构成的整体,劳动系统指包括劳动对象、劳开工具、劳动环境、以及产品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来完成劳动任务。2.负荷与应激(stressandstrain)〔1〕负荷:是指劳动系统对人总的需求和压力,负荷强调外界的因素和情形。〔2〕应激是指负荷对个体的影响,它强调在负荷作用下机体内部的生物过程和反响。

四、作业类型与

劳动负荷评价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1053.个体特征(humancharacteristics)劳动负荷与个体特征一起决定应激的上下,工作场所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目的在于使劳动适合于人的特征,因此人的特征及其差异的研究对于劳动负荷评价和劳动设计都很重要。年龄和性别是人的两个重要特征而且还对其他特性有影响。此外,个体特征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四、作业类型与

劳动负荷评价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1064.适宜水平在该负荷下能够连续劳动8小时,不至于疲劳,长期劳动时也不损害健康的卫生限值。一般认为劳动负荷的适宜水平约为最大摄氧量的1/3。未经专门训练的男子和妇女其最大摄氧量分别为3.3L/min和2.3L/mm,因此适宜负荷水平约为1.1L/mm和0.8L/mm耗氧量,以能量代谢表示那么分别为17kJ/mm和12kI/mm。

四、作业类型与

劳动负荷评价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107

〔二〕方法与指标1.客观方法:体力劳动,脑力劳动2.主观方法:体力劳动,脑力劳动3.观察方法:介于主观和客观之间

四、作业类型与

劳动负荷评价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108四、作业能力劳动者在从事劳动的过程中,完成特定工作的能力称作业能力〔workcapacity〕,其上下是在不断变动的。如何尽可能地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的作业能力而不致损害劳动者的健康,是劳动生理与心理学的重要任务。

四、作业类型与

劳动负荷评价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1091.体力劳动作业能力的动态以日班的轻或中等劳动为例,入门期稳定期疲劳期终末激发

四、作业类型与

劳动负荷评价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11012/5/20231112.脑力劳动作业能力的动态问题脑力劳动的作业能力存在着极大的个体差异,由于各人记忆、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习惯不同,再加上缺乏直接衡量脑力劳动质量的尺度,故对其作业能力的变动就难以确切描述。事实上有的创造创造往往是在长期持续紧张思考之下取得的;而且脑力劳动的作业能力更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干扰和个人情绪的影响,因此,就更难找出其规律性。

四、作业类型与

劳动负荷评价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112

〔二〕作业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改善措施从劳动生理、心理和卫生以及人类工效学领域,研究探讨作业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高作业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综合表达如下。1、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2、个体因素

四、作业类型与

劳动负荷评价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1133、环境因素工作场所的环境因素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作业能力。空气污染、强噪声、严寒、高温、不良照明等都对体力和脑力作业能力有较大影响4、工作条件和性质〔1〕生产设备与工具〔2〕劳动强度与劳动时间〔3〕劳动组织与劳动制度

四、作业类型与

劳动负荷评价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1145、疲劳和休息〔1〕.疲劳(fatigue)目前认为疲劳是体力和脑力效能(functionalefficiency)暂时的减弱,它取决于工作负荷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经适当休息又可恢复。还有一种所谓疲劳样状态(fatigue-likestates},它是由工作任务或环境变动太小所致个体的应激状态,包括单调乏味,警觉性降低和厌烦。工作或环境变化后,疲劳样状态可迅速消失。

四、作业类型与

劳动负荷评价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11512/5/2023116

疲劳的发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疲倦感轻微,作业能力不受影响或稍下降。②第二阶段:作业能力下降趋势明显,但仅涉及生产的质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大。③第三阶段:疲倦感强烈,作业能力急剧下降或有起伏,最终感到精疲力竭、操作发生紊乱而无法继续工作。根据中心器官还是外周器官的功能发生变化,疲劳可分为中心性疲劳和外周性疲劳。

四、作业类型与

劳动负荷评价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117〔2〕休息一般是指工间休息(break),它涉及人体功能从疲劳至正常状态的恢复过程、此外,还有操作者自发的或生产过程决定的休息性停顿及社会对劳动和休息的时间规定。如何安排工间休息以预防疲劳和提高作业能力,是劳动生理和工效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作业类型与

劳动负荷评价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118已证实,静态作业时,恢复时间占作业时间的比例明显高于同等劳动强度的动态作业,说明静态作业疲劳所需恢复时间相对较长。一般说来,重体力劳动需要的工间休息时间较长,休息的次数较多;体力劳动强度不大但精神或运动器官特别紧张的作业,那么应给予屡次短时间的休息。此外,休息的方式也很重要。

四、作业类型与

劳动负荷评价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1196、锻炼和练习锻炼(training)是通过反复使用而改善劳动者先天固有的生理功能和能力,例如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或肌肉的力量。

练习(exercise)乃通过重复来改善那些后天学得的技能,例如执行某项操作或复述某条信息。

四、作业类型与

劳动负荷评价第三节职业生理学12/5/2023120第四节职业心理学12/5/2023121第四节职业心理学

职业心理学(OccupationalPsychology)是研究职业群体中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职业对象、同事、上级等)之间的心理互动关系。12/5/2023122职业心理学研究职业场所中个体与群体的角色与标准、行为校正与摹仿、沟通与媒介、竞争与合作、压力与顺从、自我与群体意识、态度和价值观、职业热情和效率、自我表现、地位以及个人空间距离等。12/5/2023123职业心理学研究涉及到职业活动过程中的人际关系以及角色负荷、角色冲突、角色模式、社会支持和责任感等概念。研究失业所致的情绪问题和社会问题;研究个体对职业的情感体验,即各种职业有关因素对情绪的影响。

12/5/2023124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多种因素,除了对劳动者生理功能的影响外,还可对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另外随人口的老龄化,就业的竞争与压力加大,中老年职工心理问题亦将日益明显。职业心理学12/5/2023125一、社会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的刺激可能来源于家庭生活,包括失恋、家庭人际关系不良、生活困难、家庭生活不完美、家庭成员的生病、亡故等。12/5/2023126一、社会心理因素人们还可能遭遇到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的特殊刺激:包括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社会动乱、恐怖事件、传染病流行等.12/5/2023127一、社会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是否产生紧张状态、是否影响健康与许多因素有关,并不是每个个体遭遇到任何社会心理因素都会致病,还与社会心理因素刺激量的大小、持续时间、作用方式有关。12/5/2023128一、社会心理因素另一方面,还与个体的身体素质、神经类型、人格特点、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思想修养、伦理道德观、信仰价值观等等均有关。评估社会心理因素的刺激既要考虑刺激本身的质和量,也要考虑个体的易感性和抵抗力。12/5/202312912/5/202313012/5/2023131心理应激评定表1973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专家霍尔姆斯对5000多人进行了调查,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遭受的事件依据个体的心理承受力归纳并划分等级,用生活变化单位(LCU,LifeChangeUnits)进行评分,编制出生活事件。12/5/2023132心理应激评定表1985年,上海张明园等人在国内原有研究根底上,参照霍尔姆斯的评定量表及调查方法,在全国10个省市1000多正常人中间进行调查,编制了正常中国人生活事件常模结果表,表中列出了65种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最可能遭遇的生活事件。12/5/2023133变化事件LCU变化事件LCU生活事件LCU1.丧偶11023.开始恋爱2945.夫妻严重争执322.子女死亡10224.行政纪律处分2946.搬家313.父母死亡9625.复婚2847.领养寄子314.离婚6526.子女学习困难2648.好友绝交305.父母离婚6227.子女就业2649.职业显著增加306.夫妻感情破裂6028.怀孕2550.少量借贷277.子女出生5829.升学就业受挫2451.退休268.开除5730.晋升2352.职业变动269.刑事处分5731.入党入团2053.学习困难2510.家属亡故5332.子女结婚2054.流产2511.家属重病5233.免去职务2055.家庭成员纠纷2512.政治性冲击5134.性生活障碍1956.和上级冲突2413.子女行为不端5035.家属行政处分1957.入学或就业2414.结婚5036.名誉受扣1858.参军复员2315.家属刑事处分5037.中额借贷1759.受惊2016.失恋4838.财产损失1660.业余培训2017.婚外两性关系4839.退学1561.家庭成员外迁1918.大量借贷4840.好友去世1562.邻居纠纷1819.突出成就荣誉4741.法律纠纷1363.同事纠纷1820.恢复政治名誉4542.收入显著增减1264.睡眠重大改变1721.重病外伤4343.遗失贵重物品1165.暂去外地1622.严重差错事故4244.留级表l—7正常中国人生活事件量表12/5/2023134紧张概述工程学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紧张(stress)外部的(环境的)影响特征个体对外部因素刺激的生物学反响个体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12/5/2023135紧张(stress):在某种职业条件下,客观需求与个人适应能力之间的失衡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是个体对内外因素(或需求)刺激的一种反响,当需求和反响失衡时,就会产生明显的(能感觉到的)后果(如功能变化)。职业紧张(occupationalstress)或工作紧张(workstress)是个体特征与职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工作需求超过个体应对能力而发生的紧张反响。紧张概述12/5/2023136(二)职业紧张模式理想的职业紧张模式应能从理论和因果关系上说明产生紧张的源头(作业环境)、易感者(个体特征)和影响或制约应激反响因素(家庭及社会支持)间的交互作用、过程及紧张效应后果。由此而提出了两个较有代表性根本模式:NIOSH模式〔图1-11〕生态学模式〔图1-12〕。紧张概述12/5/202313712/5/202313812/5/2023139〔三〕劳动过程中的紧张源紧张源又称紧张因素,对紧张的发生及其过程有重要的意义,紧张源包括三个方面:个体特征应对能力职业因素

紧张概述12/5/20231401.个体特征(1)A型特征(或A型行为):Friedman和Olmer提出A型特征,具A型行为者有如下特点:①时间紧迫感②竞争性③敌对性紧张概述12/5/2023141(2)性别:参加职业活动的妇女正经历着多重任务的紧张状态。(3)支配感:支配决策权对职业紧张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对于被支配或低支配状况下,或无决策权者,那么倾向于发生职业紧张。紧张概述12/5/20231422.职业因素劳动过程中引起职业紧张的职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角色特征:角色特征因素包括模糊,任务超重;任务缺乏(个体能力强,而工作任务少);和任务冲突(即表现在两个体需求之间的冲突,个体同时接受多个任务的冲突);个体价值。紧张概述12/5/2023143(2)工作特征:工作特征工作进度工作重复工作轮班工作属性12/5/2023144(3)人际关系:个体间或上下级间关系较差,会降低相互信任和支持,影响情感和工作兴趣,这是造成紧张的重要原因。领导作风对下级克服紧张方面最为重要。紧张概述12/5/2023145紧张概述(4)组织关系组织关系组织结构个体地位文化素质12/5/2023146紧张概述(5)人力资源管理:这是职业卫生管理体系中又一重要的紧张源,包括培训、业务开展、人员方案、工资待遇和工作调离等。缺乏培训是产生紧张的重要原因。此外,一些物理因素,如照明、噪声、温湿度、空间、环境卫生状况、嗅气、空气污染等均直接与紧张发生及其程度有关。第一章绪论12/5/2023147紧张概述(四)紧张反响的表现1心理反响过度紧张可引起人们的心理异常反响,主要表现在情感和认知方面。例如工作满意度下降、抑郁、焦虑、易疲倦、感情冷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易怒、回避社会活动,个体应对能力下降。

第一章绪论12/5/20231482.生理反响主要是躯体不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凝加速,皮肤生理电反响增强,血和尿中儿茶酚胺和17—羟类固醇增多,尿酸增加。对免疫功能可能有抑制作用,可致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导致血中游离酸和高血糖素增加。

紧张概述12/5/20231493.行为表现行为异常主要表现在个体和组织两个方面。个体表现是逃避工作,怠工,酗酒,频繁就医,滥用药物,食欲不振,敌对行为;组织上表现为旷工,缺勤,事故倾向,生产能力下降,工作效率低下等。紧张概述12/5/20231504.精疲力竭(burnout)

有研究认为精疲力竭的发生是职业紧张的直接后果,是个体不能应对职业紧张的最重要的表现之一。Maslach提出的精疲力竭症三维模式,确认了职业紧张体验的多样性,并为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紧张概述12/5/2023151

三维模式的主要内容是①情绪耗竭(emotionalexhaustion)②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③职业效能下降精疲力竭的后果是严重的,不仅会丧失工作能力,还可能危及健康。紧张概述12/5/2023152〔五〕职业紧张的控制与干预1.增强个体应对能力个体应对能力(personalcopingresource)是指能增强个体应对(coping)能力的因素。研究得较多的应对能力因素是社会支持(socialsupport)。社会支持主要表现在:①情感支持;②社会的整体性③社会支持是切实的、明确的,④社会信息⑤相互尊重和帮助⑥社会支持具有缓冲作用。紧张概述12/5/20231532.增强应对反响应对反响(copingresponse)是个体对职业紧张源刺激的反响活动。应对反响可分为三个类型:①改变紧张状态的应对反响,即改变或修改紧张状态的反响;②改变紧张状态的含义的应对反响③改变已发生紧张后果的应对反响紧张概述12/5/2023154

3.组织措施4.培训和教育5.国家立法6.健康促进紧张概述12/5/2023155二、心身疾病(一)概述心身疾病(psychophysiologicaldisorders)又满意身障碍或心理生理障碍,心身疾病是指一组与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病症表现为主的疾病。心身医学就是研究心理和社会因素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相互关系的学科,是一门跨多种学科的边缘学科。12/5/2023156心身疾病的范围甚为广泛,可以累及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一般包括数十种常见的疾病,最常见和典型的心身疾病有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支气管哮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非特异性结肠炎等。此外,糖尿病、肥胖症、神经性厌食等也属心身疾病的范畴。心身疾病12/5/2023157心身疾病目前所包括的范围是很广的,包括了由情绪因素所引起的,以躯体病症为主要表现,受自主神经所支配的系统或器官的多种疾病。根据美国心理生理障碍学会所制订的较为详细的分类,结合其它有关资料对各系统的心身疾病阐述如下:心身疾病12/5/20231581.皮肤系统的心身疾病神经性皮炎、瘙痒症、斑秃、牛皮癣、多汗症、慢性麻疹、湿疹等。2.肌肉骨骼系统的心身疾病腰背痛、肌肉疼痛、痉挛性斜颈、书写痉挛。3.呼吸系统的心身疾病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神经性咳嗽。心身疾病12/5/20231594.心血管系统的心身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律不齐、高血压、偏头痛、低血压、雷诺氏病。5.消化系统的心身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呕吐、溃疡性结肠炎、幽门痉挛、过敏性结肠炎。6.泌尿生殖系统的心身疾病月经紊乱、经前期紧张症、功能性子宫出血、性功能障碍、功能性不孕症心身疾病12/5/2023160心身疾病7.内分泌系统的心身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低血糖、艾迪生病。8.神经系统的心身疾病痉挛性疾病、紧张性头痛、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9.其它第一章绪论12/5/2023161心身疾病(二〕常见的心身疾病1.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典型的心理特征是:支气管系统的极端不稳定性;矛盾心理冲突;恐惧,可以分为两种:害怕哮喘的恐惧,因人而异的恐惧。因此.心身医学的文献把支气管哮喘看作是各种躯体和心理因素的“最终躯体反响〞。第一章绪论12/5/20231622.消化性溃疡胃肠道被认为是最能反响情绪的器官。实验室研究发现心理因素可影响胃液分泌、胃粘膜血管充盈的程度和胃壁蠕动的变化。留神理因素与各种体质因素联合作用时,就有可能产生溃疡。心理应激导致大脑皮质的功能失调,作用于下丘脑下部,促使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胃酸分泌持续升高。心理应激还可通过垂体—肾上腺皮质内分泌系统,促使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心身疾病12/5/20231633.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具有A型行为特征,A型行为特征可具有家族遗传特点。由于长期或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复的情绪波动使大脑功能失调,对皮质下中枢不能正常调节,血管舒缩中枢受到刺激,促使外周血管长期过度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此外,由于肾小动脉的持续收缩,也促使血压进一步上升。在发病原因中还有内分泌等其它因素的参与、但社会心理因素占有重要地位。心身疾病12/5/20231644.癌症大量实验研究说明,心理应激可降低动物的免疫功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也显示癌症患者病前曾受到过较多的精神刺激。此外,性格特点常较内向,情绪不易外露,自我克制,容易产生苦闷、怨恨和绝望感。发现患了癌症以后,又易出现否认、愤怒、委屈和忧郁等情绪。这些心理状态对癌症的治疗和康复不利,可能加重病情的开展。心身疾病12/5/2023165

5.甲状腺功能亢进

近年研究证明甲状腺功能亢进主要因精神刺激而诱发。病前性格为:内向、情绪不稳、紧张、焦虑、抑郁、神经质、对外界刺激敏感。在心理应激的条件下,引起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释放,干扰了机体正常的免疫监视功能,而导致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因此在治疗上必须注意心理支持和帮助。心身疾病12/5/2023166第五节职业流行病学12/5/2023167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的频率与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探究病因与疾病流行规律,借此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对措施效果进行考核评价。职业流行病学(occupationalepidemiology)是研究工作环境作为职业人群疾病危险因素的学科,是流行病学根本原理和方法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学科中的实际应用。12/5/2023168一、职业流行病学特点与应用

职业流行病学围绕职业人群(人口学)、个人生活与居住环境及社会环境、工作环境(接触性质、强度、时间,防护等)、健康结局(疾病以及有关健康指标)四方面收集资料,在控制有关因素的影响之后,客观评价工作环境与健康关。

12/5/2023169职业病和/或职业有关疾病概念的出现,正是职业流行病学的重要奉献,前者职业接触与疾病的因果关系是肯定的,不接触不发病;后者职业接触是疾病发生病因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职业接触引发、加重、加速了疾病开展。12/5/2023170职业环境特点,使职业流行病学调研有着独特的优势:①通过就业记录,可获得个体详细接触史资料;②职工有定期体检,可提供健康状况的动态连贯资料;③职业接触比较明确和强度(浓度)较高,有利于发现、确定接触反响关系。职业流行病学12/5/2023171职业流行病学用途概括可以分为:①比较不同职业人群的工作接触②研究职业列队疾病类型的演变③调查工人状况,了解疾病分布,发现职业卫生的问题,确定工作重点;④评价职业卫生效劳的效果;⑤识别与评价工作环境中新的致病因素所引起的疾病⑥完整认识从接触到疾病发生的全部谱像。职业流行病学12/5/2023172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设计〔一)现场调查没计的根本内容1.明确研究目的拟订调查设计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然后根据调查目的选用调查方法、确定调查对象。职业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目的,大致有三类:①调查致病原因;②说明致病条件;③寻找接触一反响关系。横断面调查(现况调查)以及回忆性队列调查是最为常用的方法。职业流行病学12/5/2023173

2.确定研究对象和对照人群及其数量研究对象是根据研究目确实定的,正确选择对照人群关系到调查结论的准确性。研究对象应有明确界定,明确“接触〞与“非接触〞的定义。对照有内对照、外对照和自身对照三种。

现场调查设计的根本内容12/5/2023174内对照指调查对象与对照来自同一调查单位,工作性质及生活水平根本一致,仅在“接触〞与“非接触〞上有区别;外对照那么指两组对象来自不同行业(企业),此时应特别注意其可比性;自身对照为调查对象本身,用以比较接触前后的健康状况,这种对照虽较理想,但需有接触前的本底资料,常不易得到。现场调查没计的根本内容12/5/20231753.确定观察、询问指标,制定较好的原始记录表和分析表。

调查表和分析表应预先设计并规定填表和分析的方法与要求。4.统计分析方法

在研究设计中要考虑好最后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据此有可对收集资料的方法及内容提出进一步的要求。现场调查没计的根本内容12/5/2023176(二〕资料来源与收集应收集的主要资料包括:1.职业接触史资料除工人健康卡的一般作业史记录外,最重要的是有害因素的接触情况,并尽量收集足以反响接触量的资料。内容可以包括两个方面:①作业环境监测资料(外接触水平,外剂量);②生物监测资料(内接触水平,内剂量)。12/5/2023177

2.职业人群的健康效应资料

工人健康资料包括门诊记录、职业病档案、既往史、家族史、生育史和个人嗜好等。职业性肿瘤调查,应特别重视诊断与病理检查资料。通常,观察指标不是简单的疾病有或无,而是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或生物学检查。(二〕资料来源与收集12/5/20231783.相关危险因素资料一个人或一群人假设由于具有某种属性或暴露于某种因素而增加不良健康的事件的发生概率,这种属性或因素即为危险因素。除职业接触因素外,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和行为因素以及某些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条件常常与某些疾病的危险性有联系,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因素即可被视为这些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二)资料来源与收集12/5/2023179(三〕研究接触—效应关系和接触—反响关系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后,各个人出现的健康效应并不都是完全一样的。一般可分为5种情况:①所接触的化学物(或代谢物)在体内的负荷虽有增加,但并不引起代谢、生理、生化或其它功能活动的改变.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设计12/5/2023180②体内负荷进一步增加,引起了代谢、生理功能或组织器官形态结构的轻微变化,但此种改变没有病理生理学意义。③负荷水平足以导致有病理生理意义的改变,但尚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病症。④个体因过量接触健康受到严重损伤,出现临床疾病;⑤严重中毒或死亡。(三〕研究接触—效应关系和接触—反响关系12/5/2023181通常,接触量越大,个体出现某种特定的生物学效应越明显,接触剂量的大小与其所产生的健康效应的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称为剂量—效应关系。随着接触剂量的增加或减少,人群中出现某种特定的健康效应的频率随之发生变化。接触量与人群特定健康效应的出现频率之间的关系,称为剂量—反响关系。(三〕研究接触—效应关系和接触—反响关系12/5/2023182

三、职业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横断面调查横断面调查,在职业卫生中应用最多,通常我们称为现况调查或劳动卫生学调查。横断面调查的起点是一个人群(如一家工厂的全部工人),根据调查时接触情况分成不同亚组,估价接触组的疾病、生理异常或其他有意义的健康或亚健康问题。12/5/2023183

横断面调查因同时检查和询问研究对象的健康状态、目前及过去的职业接触情况和其他相关变量,无法区别疾病与接触的先后顺序关系,一般只能提供患病率资料、进一步研究的线索,不能直接根据此确定职业接触与疾病关系。三、职业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2/5/2023184健康原因导致工人选择性生存或调离是横断面调查一个重要的选择偏倚。工人因工作环境的影响出现健康问题后离开原来岗位,造成了新的假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了解工人的职业变动情况,防止接触错分,并对调离的工人或早期退休的工人进行检查,有时调离者更容易发现问题。连续横断面调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一次断面调查的缺陷。三、职业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2/5/2023185表1-9工种变动对纺织工人呼吸道疾病患病率影响

起始(t0)中期(t1/2)观察时(t1)棉纺工种健康80人健康80人,继续原工种;健康80人患病20人患病20人,10人继续,10人调离患病l0人至毛纺毛纺工种健康95人健康95人;健康100人患病5人患病15人,其中5人恢复患病10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