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张炎《清平乐·采芳人杳》赏析及同步练习清平乐宋•张炎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词句注释】1.采芳人:指游春采花的女子。杳(yǎo):没有踪迹。顿觉:顿时觉得。游情:游玩的心情。2.草草:草率。3.燕子:词人自喻。天涯:形容很远的地方。4.谁家:何处。【白话译文】春光明媚,芳红草绿,然而此时却人迹杳了,昔日美景歌舞生平,人头攒动的景象一扫而空。客居异地,浪迹天涯,终年如无根之萍,看景只会草草而观,已被诗愁分了,怎么会游兴满怀呢?去年的燕子浪荡天涯,今年的燕子又会落谁家?三月不要听暮春急雨,因为此时雨却不是催花的媒剂,而是葬送春花的急雨。【创作背景】公元1276年,元兵占领临安之后,世居临安的张炎的家园被抄没,亲人被掳杀,他成了逃亡在外的宋臣。多年以后,他的家祸在人们心中已经淡忘,他回到了临安。时值春天,他目睹境况萧条,自已也已无家可归,而成了旧日都城的过客,子是万千感慨,聚于笔端,吟成此住。【作品赏析】《清平乐·采芳人杳》是南宋词人张炎作品。词由景到人,由人到物,由物到情,层层深入,又层层翻新。反映了作者暮春时的愁苦心情。张炎词以“悲秋”见长,离愁别绪,万感情怀皆可由秋景而发。如《清平乐·候蛩凄断》即是一首“悲秋”名作。然而他的“伤春”之作也别具一格。一“秋”一“春”,景物不同,然其抒发的情怀却是同出一源——即伤亡国之情,感破家之痛。此词即是其“伤春”的一篇佳作。“采芳人杳”两句,前句写春光明媚,芳红草绿,本是赏花采绿之时,然而此时却人迹杳了,昔日美景歌舞生平,人头攒动的景象一扫而空。后句由前句而发出“顿觉游情少”之感。张炎写词,写景常借故国家乡西湖之景之笔。西湖美景美不胜收,举世闻名,然而在作者眼里,由于元兵的践踏,西湖盛景已成过往云烟,人迹杳杳,游情惨淡。作者在此留下一个伏笔,不说元兵南掠,而言人杳,其中所含隐情,不言自明,非不想说,而不能说,也不必说也。承接上两句,“客里看春”两句,似乎是写后悔错过春时,未能饱览一年一度的大好春光。其实一句“客里看春”,客居异地,浪迹天涯,终年如无根之萍,因此看景只会“草草”,“被诗愁分了”,怎么会游兴满怀呢?“去年燕子”两句,借写燕子把上文欲说而未忍多说的话,又进一步做了一点吐露。前后联系在一起,才能更深入体会词人的处境。张炎身世前文已知,其国破家亡却经常或被政治逼迫北上大都,或因生活所迫,居无家所,家无常址,如同飞燕一样羁泊无定,浪荡天涯。“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短短两句话,道出作者说不出痛苦情思,其情切切,其感深深。最后两句“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夜雨”指使“流水落花春去也”(南唐李后主《浪淘沙》)的夜雨,不是早春细雨,而是暮春急雨。“催花”不是催促花开而是“摧花折叶”的摧残花草。此时雨却不是催花的媒剂,而是葬送春花的急雨。一“雨”双关,透出家国身世之痛。此词最突出的就是对比、比兴。物是人非的强烈对比渗透其中,借“燕子”比喻自己飘荡无依,借“夜雨”比喻摧花折绿的残暴的元兵。写作之中由景到人,由人到物,由物到情,层层深入,又层层翻新。有人评价说:“羁泊之怀,托诸燕子;易代之悲,托诸夜雨,深人无浅语也。”【作者简介】张炎(1248年—约1317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号乐笑翁。先世居凤翔府成纪(今甘肃天水),后定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中国宋末元初词人。在宋亡之前,张氏为世家大族,所以张炎生活豪奢而清雅,因而从出生至临安陷落(1248年-1276年),张炎过着承平贵公子的生活。但并未从政,而是纵情湖山,流连诗酒,与临安文人适情赋咏,并且时常侍从其父参加结社雅集,受到杨缵等父辈词人的深刻影响。德佑二年(1276年),元军攻破临安,从此张炎开始了“落魄王孙”的生活,其行踪大致在杭州、绍兴一带,与周密、王沂孙等交往酬唱,并且参加了唐珏、周密等人组织的绍兴集会,抒发故国之思。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九月,张炎应召北上,在大都,遇汪菊坡、吴菊泉及杭伎沈梅娇。次年春,自大都南还,漫游吴越。晚年飘零无定,而殆以授徒、依附达贵友人周济,甚至“设卜肆”为生。观延祐四年(1317)钱良祐《词源》跋,此时张炎似尚健在,而其后事迹不详,大约卒于至治年间,年七十岁左右。张炎以词擅名,属于传统的婉约一派。有《山中白云词》留传后世,存词三百余首,其中有些寄寓着对国家命运和个人身世的感慨。[7]还是词论家,著有《词源》,分上下2卷,共29条,是古代重要的词学理论著作,也对后世词人有一定影响。【同步练习】1.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一写客观环境,一写主观感受。B.“顿觉游情少”的原因就是因为已经到了众芳凋零的春末。C.“草草”说明看春末能仔细观察与欣赏,显然带有一点悔意。D.整首诗由景写到人,由人写到物,由物写到情,层层深入。2.这首词结构细密,层层翻新,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词中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3.这首词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来抒发情感,试结合词句从一个角度进行分析。4.这首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丰富的情感,试作鉴赏。【参考答案】1.B。解析:题干要求选出“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顿觉游情少'的原因就是因为……”有误,错在原因单一,从词中来看,不仅仅是因为客观的环境变化,还隐含物是人非之叹和家国身世之痛。应结合注释思考,注释中明确说明“张炎生于南宋末年,宋亡后曾北上大都”。故选:B。2.“采芳人”杳然无踪,春光逝去的失落怅惘;“客”中未能饱览大好春光的遗憾追悔;身世飘零、国破家亡的痛苦孤独。3.①比喻。词人以“燕子”自喻,以“去年”“天涯”,“今年”“谁家”来概括自己飘荡无依的身世经历。②衬托。前两句以“采芳人”杳然无踪,郊野呈现一片凋残凄迷景象来衬托词人心情的孤寂愁苦;末两句以“三月夜雨”声来衬托词人家国身世之痛。③双关。末两句词人认为雨不是催花的媒剂,而是葬送一春残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动力柜施工合同范本
- 公用商业装修合同范本
- 包装供应合同范本
- app合伙合同范本
- 以房换房合同范本
- 上传网贷合同范本
- 包材委托加工合同范本文库
- 2024年日照市某国有企业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青海海南州教育局招聘高中教师考试真题
- Module 2 public holidays unit 2英文版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上册
- 医保定点纳入预测性研究的报告
- 手术讲解模板单侧肾切除术
- 大学体育-武术散打-教案
- 镇乡自然资源规划所工作职责
- 年终奖计算方案
- 模拟药房实训总结报告
- 人工智能在智能运维中的应用
- 《脑科学基础知识》课件
- 成人四肢血压测量的中国专家共识
- 荣昌坝扶壁式挡土墙施工方案1
- 幼儿园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第2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