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步优化指导(人民版必修2)练习:主题强化训练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历史同步优化指导(人民版必修2)练习:主题强化训练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历史同步优化指导(人民版必修2)练习:主题强化训练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历史同步优化指导(人民版必修2)练习:主题强化训练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历史同步优化指导(人民版必修2)练习:主题强化训练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强化训练(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后汉书》载:“建武年间,诏征(任延)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B.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C.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D.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解析:依据材料中“不知牛耕”“教之垦辟”“百姓充给”等信息,可知精耕细作提高了农业产量,故选B项。A项中的“曲辕犁”与《后汉书》不符,排除。C、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答案:B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C.冶铁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解析:“锯子、钻子”都是带有金字旁的工具,其一部分必是由金属制成,而在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金属就是铁,故木工器械的发明主要得益于冶铁技术的进步,故选C。其他选项都非主要原因,排除A、B、D三项。答案:C3.南宋《岁时广记·售农用》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上述材料表明()A.宋代草市方便了民众的生活B.宋代定期举行的草市比较繁华C.宋代草市已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D.宋代草市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反映了宋代定期举行的草市比较繁华,故选B。中国古代的经济形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故A项排除;唐代草市已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故C项错误;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答案:B4.据《松窗梦语》记载:歙县的“贾人几遍天下。良贾近市利数倍,次倍之,最下无能者逐什一之利”。歙人潘侃曾说:“良贾急趋利而善趋时,非转毂四方不可”。《许氏世谱》记有“徽歙以富雄江左,而豪商大贾往往挟厚资驰千里”。这反映()A.徽商藐视国家经济政策B.长途贩运是徽商的重要经营方式C.徽州商业传统源远流长D.徽商资本雄厚解析:根据题干中“良贾近市利数倍,次倍之”“非转毂四方不可”“而豪商大贾往往挟厚资驰千里”可以看出商人获得高额利润重要的经营方式就是区域间的长途贩运,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商业传统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题干侧重阐述的是商人的经营方式,不是其资金的多少,排除D项。A项与题意无关。答案:B5.唐代坊市制度严格,《唐律疏议》规定,“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诣寺校印署,无或差谬,然后听用之”。这说明唐代()A.坊市制度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B.法律仅有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C.坊市管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D.实行较为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解析:材料中没有提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A项错误;仅有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说法绝对,B项错误;材料中的意思是说加强质量管理和禁止非法牟利,有助于维护交易秩序,故选C项;材料中体现不出重农抑商政策,D项错误。答案:C6.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A.汴梁城固定的商品市场B.边疆繁荣的茶马市场C.城乡间通宵营业的夜市D.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解析: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即草市。到唐代时,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据此草市指的是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选D。答案:D7.有古诗这样描述江南养蚕情景:“东风二月暖洋洋,江南处处蚕桑忙。蚕欲温和桑欲干,明如良玉发奇光。缲成万缕千丝长,大筐小筐随络床。美人抽绎沾唾香,一经一纬机材料二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1)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长安城的布局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政治、经济状况?(8分)(2)对照图l和图2,说明北宋汴梁城布局上的重大变化及其影响。(6分)(3)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观点的看法。(6分)解析:第(1)问中的长安城的布局特点可以从图1获得,考查观察能力;政治、经济状况可以结合“唐朝”这一时代背景思考。第(2)问综合对比图1、2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材料二的观点,结合长安、汴梁的功能展开认识。答案:(1)布局特点:方正规则、整齐划一,呈封闭的棋盘形状;皇城和宫城居于城市中心偏北,并以此形成纵贯全城的中轴线,两边呈对称分布;“坊”“市”分开。状况:体现皇权至上;严格的管制;政府对商品经济活动加以限制和管理。(2)变化:街道规划由封闭转为开放;商业活动不再受空间限制,“坊”“市”分设格局被打破。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