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下人家导学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特点和风情,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2、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乡村生活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乡下人家的情境,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2、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乡下人家》,引导他们理解文章所描述的乡村生活,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3、写作方法分析: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如描述、比喻、拟人等,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增强写作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乡村生活的感受和理解,以及在阅读和写作中的收获。
5、拓展延伸:通过推荐一些与乡村生活相关的书籍和文章,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小组讨论参与度等,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作业评价:布置与课文相关的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乡村生活体验,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乡村生活的理解程度。
3、教师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反思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乡下人家的生活特点和风情,掌握了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培养了审美情趣。希望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用所学知识去发现和创造更多的美好事物。家的意味导学案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对“家”的含义的阐述,体会家的意味。
2、体会本文平易朴实、亲切自然的语言风格。
3、了解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对“家”的含义的阐述,体会家的意味。
2、体会本文平易朴实、亲切自然的语言风格及了解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学法:运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知识链接:关于作者黄飞,1929年生,江苏扬州人,祖籍安徽旌德。1949年毕业于苏北解放区扬中县新坝中学。1949年参加解放军,历任、创作员、《情况简报》主编、《旅行家》杂志主编、《自贡市文化局志》主编。1988年退休前为自贡市文化局创作室创作员。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惊骇()淤滩()簇拥()寒噤()阴晦()潮汛()粳米()炮制()橘子水()撬毛()牡蛎()狼藉()窸窸窣窣()鲈鱼()祭灶()嬷嬷()铬黄()青苔()撬毛()牡蛎()
2、用形旁查字法查下列加点字的本义。
骇:字旁为马,本义为马受惊,引申义为因惊慌而恐慌不安,再引申义为使惊动。
蛎:字旁为虫,本义为海产有壳软体动物,引申义为用酒泡制或用灰泥烧制。
藉:字旁为草,本字为藉,本义为用草垫着,后一义专指以酒或音乐送丧,再一义引申为安抚。最后一义引申为凌乱不齐,后一义又引申为用草垫着或践踏。
3、你对作者了解多少?用简洁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下。
黄飞是一位作家,他当过、编辑,一生笔耕不辍,作品颇丰。他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与理解,诉诸笔端,付诸文字,《家的意味》就是他的一篇散文。
4、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的思路是怎样的?可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
提示:本文可分三段。第一段(1—3)引出话题:“家”,什么是“家”,为什么把“家”看得这么重;第二段(4—7)回忆童年时对“家”的理解;第三段(8—10)叙述长大后对“家”的理解与感受。
(2)作者对家的意味是怎样表述的?你对家的意味有什么理解?试用简要的文字表述出来。
提示:作者对家的意味表述为:“每个人从孩童时代起就都曾反复地想:什么是家?随着年岁的增长和周围见闻的积累,对家的意味也就愈来愈深了。”作者认为家是温馨的港湾,是灵魂的栖息地,是精神的乐园。而家就是一所房子加上爱,有了爱便成了温馨的港湾,成了灵魂的栖息地,成了精神的乐园;而房子则成了身心的寄居所,成了遮蔽风雨的安乐窝。作者认为家是房子加上爱,那么没有爱的房子能成为家吗?没有爱的房子充其量只是住所而已。作者认为没有爱的房子永远也不能成为家。而作者认为没有爱的房子就是住所而已。因此作者强调了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作者认为没有爱的房子永远也不能成为家,就像没有水的沙漠不能成为绿洲一样。因此作者强调了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光的全反射导学案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掌握全反射现象及产生全反射的条件;
2、理解临界角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能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全反射现象。
二、学习重点
1、全反射现象及产生全反射的条件;
2、临界角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三、学习难点
1、能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全反射现象;
2、临界角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四、学习过程
1、复习光的折射定律,包括折射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引入全反射现象,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全反射现象,并让学生自己总结全反射现象的特点;
3、讲解临界角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产生全反射的条件;
4、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临界角的计算方法;
5、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生活中的一些全反射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五、学习检测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水中的气泡看起来比较明亮是因为有一部分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B.无色透明块状玻璃在某角度的光照下,能变得五颜六色,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但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
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不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2、一块玻璃砖有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一束光线斜射到第一表面后进入玻璃砖,然后又从第二个表面射出。要求:①画出示意图;②标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第一表面的入射角i、第二表面的折射角r;③作出光线在第二表面的入射角(即折射角);④计算出玻璃砖的折射率n。孤独之旅导学案导学案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精妙圆浑、别具情趣的语言风格
2、引导学生生活实际,尊重独特的“孤独”感受
3、帮助学生理解“孤独”与“成长”之间的
重点、难点:
1、理解孤独的情感体验
2、理解本文质朴、蕴藉、动人肺腑的语言
3、理解“孤独”与“成长”的关系
预习导学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蘸()水荆棘()()撬()开淤滩()驳船()
2、解释下列词语。
失意:惶惑:严峻:驳船:撬开:厚实:眺望:炊烟:
3、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来自____________(作者)的儿童长篇小说《草房子》。作者以__________为背景,叙述了主人公杜小康由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少年儿童____________的心路历程。
4、“孤独之旅”的含义是什么?
5、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
6、“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适合鸟类的苇塘。”请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此句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它对我们写作有何启示?
7、“它们将一切浮躁的生命拒之门外。”请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对“它们”的理解。《乡下人家》教学实录及评析从“学习单”到“学评单”:让“学教评一致性”真正实现
在教育领域,实现“学教评一致性”已经成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手段。其中,“学习单”和“学评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这两个工具,让“学教评一致性”真正实现。
一、学习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学习单”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它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为学习者提供清晰的学习路径。在学习单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需求和特点,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学习单的实施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学教评一致性”:
1、明确学习目标:教师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确保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这个目标展开。
2、设计学习任务:根据学习目标,教师需要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任务的设计要能够充分体现学习目标的要求。
3、引导学习者完成任务:在学习者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习者逐步完成任务。
4、评价学习成果:在任务完成后,教师需要对学习者的成果进行评价,评价要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二、学评单:以目标为导向的学习评价
“学评单”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学习评价工具,它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在学评单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习目标的要求和评价标准的具体情况,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在学评单的实施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学教评一致性”:
1、明确评价标准:教师首先要明确评价标准,确保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这个标准展开。
2、设计评价任务:根据评价标准,教师需要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评价任务,任务的设计要能够充分体现评价标准的要求。
3、实施评价任务:在学习者完成评价任务后,教师需要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4、提供反馈和建议:在评价完成后,教师需要向学习者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同时为学习者提供改进的建议。
三、从“学习单”到“学评单”:实现“学教评一致性”的关键步骤
从“学习单”到“学评单”,是实现“学教评一致性”的关键步骤。在学习单和学评单的设计和实施中,教师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以学习者为中心:始终学习者的需求和特点,围绕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展开教学活动。
2、目标导向:始终明确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确保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这些目标展开。
3、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及时向学习者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同时为学习者提供改进的建议。
4、持续改进:根据评价结果和反馈建议,不断改进学习单和学评单的设计和实施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总之,“学习单”和“学评单”是实现“学教评一致性”的重要工具。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以及围绕这些目标展开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教师可以实现更加高效、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水平。杞人忧天导学案一、导入
我们读过一则成语故事,它讲的是春秋时期,杞国一个爱胡思乱想的人的故事。这个人整天怕天塌下来,整天怕地陷下去。人们告诉他不用担心,天地是不会塌陷的。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对我们很有启示。这个人想得太多,以至于寝食难安。那么,爱胡思乱想是不是一种心理疾病呢?今天我们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整体感知
1、了解杞人忧天的意思及出处
请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谈谈对“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意思的理解。
这个成语出自哪里?(《列子·天瑞》)
《列子》这部书是何时何人所著?(战国时列御寇著)
2、了解文章大意
请学生复述这则成语故事。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小结。
这则成语故事是说一个杞国人无端的担心天塌下来,因此整日坐卧不安,后来在别人的开导下解除了忧虑的故事。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问题】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杞人忧天的行为表现是什么?
【答案】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要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杞人忧天的行为表现是整天怕天塌下来,整天怕地陷下去而寝食不安。
2、【问题】“晓之者”是怎样解杞人的“忧”的?
【答案】“晓之者”开导他说:“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意思是说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也不会伤害什么。“晓之者”又说:“天地崩坠,亦积气中之有块者,只使坠,亦不能以坏。”意思是说天地也不过是聚合在一起的物体,即使坠落也砸不到人。“晓之者”接着说:“忧何为?”意思是说担心什么呢?
3、【问题】这则故事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是杞人和晓之者。请分别对这两个人物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则故事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是杞人和晓之者。杞人是一个没有根据捕风捉影、自寻烦恼的人;晓之者是一个热心开导却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人。作者的本意是告诉那些胡思乱想而忧虑的人们不要忧虑,请他们相信自然界的巨大威力。但是从杞人和晓之者的对话中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一切无根据的忧虑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能力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 2024年度山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模考模拟试题(全优)
- 2024年柔性树脂版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律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集锦
- 2024年车辆购买协议模板
- 2024限量啤酒销售协议模板
- 2024年度日本商业协议模板集锦
- 2024企业间紧急无偿借款协议样本
- 2024年度毕业生见习就业协议范本
- 中学生法律知识竞赛考试题库200题(含各题型)
- 公园保洁服务投标方案
- 食品保质期延长技术研究
- 初中数学试题大全(六十九)尺规作图难题
- 2024-2030年中国索道缆车市场运行状况与未来经营模式分析报告
- 高一思想政治上册2024-2025学年达标测试试卷及答案部编版
- SHT+3413-2019+石油化工石油气管道阻火器选用检验及验收标准
- 09BJ13-4 钢制防火门窗、防火卷帘
- 初二广东省深圳市道德与法治上册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
-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单身证明书1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