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法律制度_第1页
清末的法律制度_第2页
清末的法律制度_第3页
清末的法律制度_第4页
清末的法律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末的法律制度

公元1840——1911年

第一节、清末“预备立宪〞一、清末“预备立宪〞的背景1894年中日战争和1900年八国联军之役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全国人民的对抗斗争日趋合流,猛烈冲击着风雨飘摇的清王朝。清王朝为了欺骗人民,缓和革命,挽救危局,在1901年宣布“变通政治〞,实行“新政〞。五年后,又炮制“预备立宪〞,宣布“仿行宪政〞。一那么假立宪之名,行抵抗革命之实;二那么敷衍和拉拢要求改革政体的资产阶级立宪派;三那么适应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需要,借以取得帝国主义的进一步支持。根本目的是稳固以满族贵族为核心的专制主义统治。1二、清末“预备立宪〞的内容从1906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谕》到1911年清廷公布《从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是清末预备立宪的时期。〔一〕1906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谕》〔二〕进行官制改革〔三〕公布《钦定宪法大纲》√〔四〕设立资政院和咨议局〔五〕成立“皇族内阁〞〔六〕公布《十九信条》√2第二节、清末立法活动

一、清末立法的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社会经济结构急遽变动,资产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开展,欧美资本主义法律思想的传入,以及中外反动势力政治上的需要,这一切都影响和推动着政治法律制度的变革。清王朝为了维持其反动统治,必须适应新的形势,修改原有的法律制度,并规定新的法律标准,以调整新产生的社会关系。特别是经过1894年中日战争和1900年八国联军之役,为了适应帝国主义侵略政策需要,配合推行“新政〞和仿行“宪政〞的欺骗活动,企图利用某些资产阶级的法律形式,来掩盖专制统治的实质,以便进一步欺骗人民,抵抗革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清政府进行了频繁的立法修律活动,编订、公布了一系列中国法制史上前所未有的新法律。3二、立法修律的指导思想

1、“兼取中西〞、“会通中外〞2、“务期中外通行〞3、“本礼教〞,“重纲常〞4三、清末立法修律活动概况

清末立法修律活动包括增删旧律和制定新律两个方面。

〔一〕增删旧律:清朝政府在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二十五年、咸丰二年和同治九年〔1870年〕前后三十年的时间内曾对《大清律》进行了四次增、删、改、并。〔二〕制定新律:1、刑律方面:〔1〕清朝政府于宣统二年〔1910年9月〕在修改大清律例的根底上颁行了《大清现行刑律》,作为新刑律公布前的过渡性法典。5《大清现行刑律》的根本内容和大清律例没有太大的区别,主要修改了以下几方面:第一,民刑分立。取消了以前按六部名称而分的六律总目,将旧律例中的继承、分产、婚姻、田宅、钱债等民事行为不再科刑,以示民刑分立。第二、废除了一些残酷的刑罚手段,如凌迟、枭首、戮尸、缘坐、刺字等刑罚,笞杖改为罚金、苦工,停止刑讯。第三、改订刑罚为:死刑〔绞、斩〕、遣刑、流刑、徒刑、罚金等五种。第四、增加新的罪名,如妨害国交罪,妨害选举罪,私铸银元罪以及关于破坏交通、电讯罪等。6〔2〕宣统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911年1月25日〕公布《大清新刑律》《大清新刑律》分为总那么和分那么,共53章411条,附有暂行章程五条,是旧中国第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刑法典。其主要内容是:维护清朝封建专制统治;保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和特权维护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关系抄袭资本主义国家的刑法原那么72、民律方面:宣统三年〔1911年〕八月完成了旧中国第一部专门的民法典——《大清民律草案》。这部民法典结构和内容仿效德、日民法,本着“注重世界最普遍之法那么〞,“原本后出最精确之法理〞和“求最适于中国民情之法那么〞,“期于改进上最有利益之原那么〞。也就是说既要抄袭资产阶级的一般法律原那么,但又必须符合中国的封建传统,以便更有效地维护封建地主买办阶级的利益。该法典由于清王朝的迅速崩溃未及颁行。83、商律方面: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三月二十五日派载振、伍廷芳、袁世凯拟订商律。先后拟订颁行了商人通例九条和公司律一百三十一条。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月又公布破产律六十九条,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聘请日本人志田钾太郎等起草《大清商律草案》,分为总那么、商行为、公司法、海船法、票据法五中共一千零八条。94、诉讼法方面:1906年沈家本、伍廷芳编成《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这部诉讼法典因采用了资产阶级法律中的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遭到各省督抚的反对,而未颁行。5、法院编制法:宣统二年〔1910年〕十二月又先后编成了《刑事诉讼律草案》六编共十五章和《民事诉讼律草案》四编共八百条,几乎完全是抄袭德国民事诉讼法。这两个法典实际上也都未及颁行。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公布《大理院审判编制法》。次年公布《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抄袭日本的《裁判所构成法》,编订颁行了《法院编制法》,十六章,标榜所谓“司法独立〞,并采用资产阶级的诉讼原那么,如辩护制度,公开审判,合议以及由大理院执行复判的制度。10四、清末变法的本质和特点√清末的立法修律活动标志着中国封建法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转化。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法律在体系上,实质上是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变种。其根本特征是封建性和买办性的结合。清末法律是封建地主、买办阶级和外国资本四国主义意志的表达,是维护外国侵略者和封建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一〕在立法思想上,不仅以儒家礼教纲常为思想根底,而且更主要的是按照资产阶级的法律思想为指导,来改革封建旧律。〔二〕在法律体系上,改变了“诸法合体〞的封建法律体系,制定了许多独立的法典。11〔三〕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为买办性和封建性相结合首先,大量抄袭德、日等帝国主义法律条款和原那么,确认“领事裁判权〞,增加了保障帝国主义在华权益及其走狗买办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的新条款。其次,保存和继承了封建旧律中维护君主专制和礼教纲常的条款。因此,清末立法不仅是封建地主阶级意志的表达,而且也是帝国主义和买办阶级意志的共同表达。12第三节清末司法制度一、司法机构和审判制度的变化中央司法机关法部大理院刑部大理寺督察院

1840年到1906年官制改革前的情况中央司法机关

1906年以后的情况〔一〕司法机关的变化13地方司法机关:

在1906年以前仍是司法和行政合一,地方的各级行政长官〔如知县、知府、按察使、督抚〕都掌握司法审判权。1906年进行官制改革时设各级审判厅。〔二〕、司法管辖上,区分民、刑诉讼〔三〕、审判制度上,采用资产阶级的辩护、陪审、公开审理等原那么及“合议〞、“复判〞等制度。14二、领事裁判权和会审公廨〔一〕、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是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缔结的不平等条约中所规定的一种非法特权,它的主要内容是:凡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它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如成为民刑诉讼当事人时,中国法庭无权裁判,只能由各该国的领事等人员按其本国的法律裁判,故名曰:“领事裁判权〞。15〔二〕、会审公廨会审公廨是帝国主义国家在旧中国“租界〞内强行设立的审判机关,是帝国主义国家侵犯中国主权,迫害中国人民的工具,是帝国主义延伸领事裁判权的产物。又叫华洋会审,但实际上是由帝国主义国家领事所把持,因而所造成的结果是“外人不手中国之刑章,而华人反就外人之裁判〞。会审公廨的建立标志着领事裁判权制度的进一步扩大和中国半殖民化的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