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考点二-赏析小说形象课件_第1页
核心考点二-赏析小说形象课件_第2页
核心考点二-赏析小说形象课件_第3页
核心考点二-赏析小说形象课件_第4页
核心考点二-赏析小说形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心考点二赏析小说形象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小说中的形象主要有人物形象和物象。鉴赏人物形象是指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或性格特征进行概括与分析,这也是全国卷命题的一个热点,命题侧重于从整体上考查对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的概括与分析,有时也考查对局部语段中人物性格与心理的理解分析。分析小说形象的作用,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形象特点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属性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同时,也要通过欣赏形象来领悟小说的艺术技巧与魅力。1.弄清题意,掌握答题规范(1)是要求“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需列举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分析题需要在概括的基础上联系文本主要内容具体解说。(2)是要求分析“性格”还是“形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一般指人物的品格、行为、情感、精神等特点,答题时把这些方面的特点概括出来并分析就可以了。若是要求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答题时则还需要考虑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人物形象特征的核心是人物的性格特点,但还包括人物形象的身份、职业、地位、技能(能力)、行为习惯等类属性因素。突破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2.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结合小说的主题小说主要是通过人物来表现主题的,反过来,小说的主题也是人物分析的最重要的依据。结合小说的具体环境小说中的人物性格都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这个“环境”包括时代背景、人物关系、景物环境、社会氛围等等。结合具体情节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节论人。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具体描写这些具体描写指的是对于人物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等方面进行的详细描写。这些描写是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着手点。尤其是一些重点细节,对于人物性格的表现非常重要。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所表现的人物心理;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联系人物的身份属性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结合人物关系、文中的议论和评价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的评论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更是人物性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如《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对王熙凤的评价“泼皮破落户”“凤辣子”,就揭示了王熙凤心狠手辣的性格特点。这一命题角度是对人物形象的局部考查,往往结合小说中对人物的某一方面的描写来进行,多侧重要求考生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活动。概括和分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分清类型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细读所给文字,要分清是哪类(些)描写(语言/动作/肖像/侧面描写),理清其中的层次,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紧扣语境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看看人物的这一片段言行举止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系,从而揣测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分析到位要设身处地地替小说中的人物想想,此时此刻,他做出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态下做的?答题时你就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要做好对小说人物内心的具体分析工作。考虑特殊充分估计到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因为命题者的“题材”都是包含人物复杂内心的“这一点”。【即练即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逃跑计划岳明洁季军刚参加完公务员考试,就被教学处高主任请到了办公室,他心头小鹿乱撞,以为自己定的逃跑计划,刚一迈腿就被人发现了。可他惴惴地一推门,却看到了主任阳光灿烂的脸。原来二年级三班的班主任曹老师,脚扭伤了,主任让他代替管班两个月。季军从虚拟的恐怖想象中如蒙大赦,立马就答应了主任。但很快季军就发现自己是上了贼船,班主任工作太让人烦躁了,以前上完两节课就走人,现在每天心操得稀碎不说,只要他一出屋,教室马上就能变成一个大蛤蟆坑!还没过一周,他已经吃了一盒喉宝了!这还不算,那些叽叽喳喳的小女生,动不动就跑来告状,有些事儿小得连鸡毛蒜皮都算不上,有一次那个小班长李依然,竟然差点儿追他进了男厕所,为这事儿,组里的女同事们笑了他好几天。季军只能眼巴巴地盼着国考能通过,能让他逃离火坑的计划早日成功。跟这些叽叽喳喳的鸟雀们生活了两周之后,季军有些适应了这世界上最小级别的主任的生活,娃们有时也挺仁义的,不说别的,那天他嗓子吼到嘶哑,桌上就多了不少学生“行贿”的礼品,有一盒王子涵给他的草珊瑚含片,有一小把儿李红红拿来的康乃馨,还有小胖子朱旭给他画了一张漫画像,画上的他叉着腰,拧着眉,瞪着眼,这就是他最近的常态吧,朱旭在纸的底端歪歪扭扭写了“我的季老师”几个字,这个“我的”让他有些小感动。不过,李依然带给他一个高级保温杯,他没收,那么小的小手,捧着一个那么大的金灿灿的杯子,他莫名地觉得没法接过来,倒是王鹏小脏手里的从他爷爷那儿偷出来的两颗胖大海,他马上就微笑着收下了。生活永远不是一帆风顺的,季军刚摸清了班里的情况,高主任就又找上门来了,原来是教研室在他们学校组织观摩课,主任想让他承担一节,还说机会难得,利于他业务成长。季军一贯厌恶这些表演作秀的课,但主任送他好机会的盛情难却,他只得领命,上作文指导课——书写文明校园。虽说季军不喜出头露面,孩子们倒是踊跃给力,尤其是曹老师培养的班长李依然,似乎比他还有些经验,谁负责发卷子,谁负责搬凳子,她全安排好了,一副领导派头。她还提出,上次曹老师上公开课,还提前指定了几个同学上课回答问题,建议季老师领着演练一下,季军挥了挥手说:“咱不演练了,到时你们积极回答问题就行。”观摩课按时举行,季军有些小紧张,不过准备还算充分,板书、提问、启发,小家伙们思维活跃地寻找身边的不文明现象,讨论还挺热烈,快要下课了,季军偷瞄了一眼听课的老师们,大家都微微颔首呢,胜利在望了,他正暗自高兴,忽然李依然高举小手,请求发言:“老师,王鹏上课偷吃蛋糕,这是校园不文明现象。”“老师我没吃,我只是拿出来看了一下。”“他打开盒子了,我也看见了。”朱旭嚷着作证。“可我没吃,就是没吃!”王鹏的脸红到了脖子根,显得很委屈。这意外的插曲让季军有些不知所措,台下一双双眼睛关注着事态的发展,“王鹏!”随着他的喊声,角落里的王鹏站了起来,这是个智商不高、学习极差的孩子,父母离异,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平时就没有什么人愿接近他,是只形单影只的丑小鸭,自从季军收了他的胖大海,他似乎脸上多了些笑容,可现在,他木然呆滞地站在那里。季军努力微笑着问王鹏:“怎么回事儿呀?”王鹏从抽斗里拿出了一小块儿盒装蛋糕,怯怯地说:“老师,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下课请您吃我的生日蛋糕。”他涨红着小脸,目不转睛地盯着季军。季军忽然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他忙接过蛋糕盒,拉着他的手说:“真的吗?那老师祝你生日快乐!”他轻轻地唱起了“祝你生日快乐”,身边的几个小家伙也跟着唱起来,最后全班同学都唱了起来,李依然若有所思地想了想,也跟着唱了起来。王鹏的脸颊上流下了欢乐的泪水,他仰着脸儿,欢笑着,下课铃声响起来,班里意外地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一刻,季军有些眩晕,像坐在一只起伏着欢乐波涛的小船上……季军打定了主意,取消了他的逃跑计划。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学教师季军制定了计划欲脱离教师岗位,但在和孩子们近距离接触中他逐渐爱上教师职业,并下决心放弃了逃跑计划。B.小班长李依然身上带着成人世界熏染的世俗气息,如给老师送较高级的礼物,上公开课建议老师提前演练作秀等等。C.作品选材真实,情节自然,教学处高主任用一种智慧的方式,留住了想要离开教师岗位的年轻教师,读来颇令人欣慰。D.小说结尾部分大家齐唱生日歌的场景,营造了温暖的感人气氛,不仅在场的人受到了触动,主题也得以进一步升华。解析“教学处高主任用一种智慧的方式,留住了想要离开教师岗位的年轻教师”解读有误。答案C2.小说在刻画季军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解析作者在描写季军的时候主要是通过几个事件来展现他的性格特点。一是他在当代理班主任时,为班级工作操心,尽心尽责,不怕喊哑嗓子,可见其忠于职守,认真负责。二是他在收到学生礼物时的做法,他没有收李依然带给他的一个高级保温杯,倒是收下了王鹏小脏手里的从他爷爷那儿偷出来的两颗胖大海,可见他不贪图钱财利益。三是他在上公开课时的表现,季军一贯厌恶这些表演作秀的课,没有采纳班长李依然“领着演练一下”的建议,可见其不慕名利,坦率真实。四是他在公开课上处理王鹏上课偷吃蛋糕的事件,可见其善良细腻,有爱心。答案①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做代理班主任为班级工作操心,尽心尽责,不怕喊哑嗓子。②不慕名利,坦率真实。不喜欢通过虚假作秀的方式获得荣誉,不贪图学生送的相对贵重的礼品。③善良细腻,有爱心。既能为最需要关爱的孩子送上爱心,又为学生的点滴回报而感动。3.小说为什么以“逃跑计划”为标题?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解析本文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季军制定了计划欲脱离教师岗位,但在和孩子们近距离接触中他逐渐爱上教师职业,并下决心放弃了逃跑计划。可见主体情节是围绕这一计划展开的,所以标题“逃跑计划”贯穿全文,是本文的线索。季军从制定计划想离开教师职业到最终受到感染放弃计划,这期间他感受到教育事业的神圣,并甘心投身教育事业。用“逃跑计划”做标题,使人物的形象特征得以充分展现,小说的主题也得以突出。还可从标题的一般作用来分析,本文标题“逃跑计划”设计有吸引力,能起到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答案①“逃跑计划”贯穿全文。主人公制定了计划欲脱离教师岗位,最终又放弃了逃跑计划,主体情节围绕这一计划展开。②季军从制定计划想离开教师职业到最终受到感染放弃计划,这期间他感受到教育事业的神圣,并甘心投身教育事业,人物的形象特征得以充分展现,小说的主题也得以突出。③标题设计有吸引力,能起到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突破二分析形象的作用1.如何判断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在人物较多、人物关系较复杂的小说文本中,有时会考查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其实这也和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有关。判定主要人物的依据如下:主要人物(主人公)是作者所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其他人物的出现及其活动,也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并对主人公起一定的映衬作用。作品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紧紧围绕主人公展开。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矛盾冲突的主体。主人公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直接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2.从三个方面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对情节的作用主要人物首先与小说的情节关联,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的完成,都与情节密切相关,人物的一言一行,都主导着情节的进展。对主题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必须考虑小说的主题,因为小说的创作目的就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是主要人物形象)表现主题,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最根本用意。对社会的作用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产生的影响或作用,体会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1.小说中次要人物5作用自身作用指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常常起到线索作用。侧面衬托,个性鲜明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现主要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很多小说中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揭示主题,增添魅力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如《祝福》中的“我”就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具有现代意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新旧历史交替时期种种精神上的矛盾。2.四个角度分析“我”的作用小说中一个常见的次要形象是“我”,且常常成为命题点。(1)认识“我”的特殊性在小说中,“我”是个值得关注的角色。首先,同散文中的“我”是作者本身不同,小说中的“我”就是作品中的角色,根本不是作者。其次,小说中的“我”主要是文本中的人物,有时也可能拟人化为作品中的一个动物。再次,小说中的“我”既可以是主角,又可以是配角,更多的时候是配角。(2)“我”的四重作用①叙述者:表现为写作的“有限视角”,起线索作用,使全文情节自然而紧凑。(“有限视角”的好处是“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了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②亲历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或现场感。③参与者:一般作为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有时也是主要人物。④代言者(体验者):作者借“我”进行议论或抒情,便于表现主题,便于表达情感倾向。物象是小说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很多,就内容而言,有事物、景物、动物,个别的还有体现大环境的村镇等地域;就其地位而言,有主体物象(贯串全文的)和次要物象(只出现在文中某处的)。分析物象的作用,要注意五个方面自身作用物象作为小说形象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对情节的作用预示情节走势,推动情节发展;显示线索,作铺垫,构成对比;(开头)引起下文,(结尾)总结上文,前后呼应。对人物的作用交代人物背景,烘托人物情感,衬托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对环境的作用营造氛围,创造美感,创造意境,衬托环境,暗示社会环境。对主题的作用暗示主题,揭示主题,深化主题,触发情思,寄托情感,象征意义。【即练即悟】二、(2016·全国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9题。玻璃贾平凹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你……那酒店怎么啦?”“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这……”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这就好。”我说。“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他们到处找你哩。”“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他们贴了布告……”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我嘿嘿笑起来。“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赔我?”“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大伯,你听我说……”老头从怀里掏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答应。”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菜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有删改)4.(原题)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①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弯腰鞠躬,说话谦和。②胆小怕事,有些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③有点固执,但不失善良本分:怀疑酒店的诚意,承认自己的责任,不愿借机发财。5.(新编)“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①热心助人。“我”把王得贵捎的钱设法交给了王有福,并转告得贵的话。②自作聪明。“我”萌生了去法院上告酒店的想法,想让王有福趁机索赔一大笔钱,还为自己的聪明得意。③同情并维护善良者。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想使王有福生活得自在些。④享受生活(有闲情逸致)。“我”坐在茶馆喝茶,觉得茶不错,第二天还去。6.(新编)文中画横线的段落表现了王有福怎样的心理和性格?请简要分析。答案①对王有福掏钱动作和央求“我”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愿意承担责任、息事宁人、不愿张扬的心理;②掏钱要赔偿人家的损失,真诚地表示道歉,还央求“我”不要对外人说,反映出王有福胆小怕事、老实本分的性格特征。7.(新编)小说塑造王有福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①王有福这一形象体现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体会,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他生活困难,老实善良,胆小怕事,担心受骗,表达了作者的深切同情。②推动情节发展。王有福与“我”的接触、交谈过程中的一系列表现,改变了“我”原先趁机索赔的想法,并最终揭下布告,也将对人物的关注推向高潮。③王有福的故事启发人们思考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种种不正常现象,表达了对生产规范、法律意识以及良好社会秩序的关注。8.(新编)“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案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9.(新编)小说的题目是“玻璃”,请结合文本说说这一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答案①“玻璃”是小说的线索,串起了人物或躲避或希望得到更多赔偿的情节。②“玻璃”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象征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那些容易诱发、导致纠纷的事物、事件,“玻璃”能折射出人们的伦理、法治、诚信等观念。③烘托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所有人物的性格,都因玻璃事件而被表现出来,包括王有福的担心、“我”的自作聪明、经理的大骂,主题思想在人物的一系列行为中得以表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儿子苏童小孟站在柜台前没有动,他数了数小盒里的彩色蜡烛,你得给我五盒,他说。那位小姐美丽的眼睛里露出一丝厌烦,她说,对不起,我只能送你一盒,这是我们老板定的规矩。他逼视着小姐说,送不起就别送,我买总可以吧?后来老板就出来了,他息事宁人地拿了四盒小蜡烛给小孟,嘴里说了一串很快又很难懂的话。小孟骑着摩托车向西郊而去,他母亲现在随他妹妹住在那里的居民小区里。小孟记不清有多长时间没见他母亲的面了,他妹妹在电话里说他已经三个月没去看望母亲了,他感到歉疚,所以当他妹妹问他知不知道后天是什么日子时,他立刻想起来了母亲的生日,他说,我记着呢,是六十大寿,生日蛋糕早就定好了。小孟不是那种不孝之子,他常常向他的知己朋友透露他的第一次婚姻破裂的原因,他的前妻什么都好,还是大学生,文学素养很高,她的语言天赋就被用来贬低和丑化他母亲了,有一次她对他说,你母亲天天忙里忙外的,怎么还那么胖?她说着还捂嘴哧哧地笑,小孟说他当时二话没说就给了她一个耳光,一个星期后他们就离婚了。正逢下班,街上交通很拥挤,小孟不得不放慢摩托车的车速,偶尔地他伸手到后座上摸一摸那盒蛋糕,蛋糕安然无恙。小孟想象着母亲在家里翘首等待他的情景,他知道她的脾气,这么长时间不去看她,她一定生气了,她会说,你来干什么?你心里还有我这个妈吗?母亲怎么数落他他也会赔笑脸的,他记得母亲从来不喜欢甜点,这盒蛋糕最后会被他自己消灭一半,母亲会在一边很满足地看他吃,从小到大一直是这样的,小孟兀自一笑,他想象着母亲坐在他身边,手里拿着一块浸过水的手巾,随时准备替他抹去脸上的奶油。小孟将摩托车停在建材公司的门口,黑鱼正好从门里出来,小孟低头调整蛋糕盒的位置,黑鱼就站在他身后看,黑鱼说,放不稳,吃掉算了。别闹,这是我母亲的生日蛋糕。黑鱼说他要赶时间去工人新村,要小孟捎他一程。小孟有点儿犹豫,黑鱼取出头盔戴上,跨上了摩托车的后座,他说,我给你捧着这蛋糕。他带着黑鱼往工人新村去,他随口问了一句,去工人新村干什么?黑鱼却吞吞吐吐起来,他说,找大个子,谈夹板的事。小孟似乎愣了一下,紧接着问谁要的货?黑鱼说,还没有下家呢,这不是去看货吗?黑鱼越是闪烁其词,小孟越是穷追不舍,多少钱一张?这次黑鱼沉不住气了,你想干什么?摩托车停在一幢居民楼前,他问黑鱼,大个子是姓黄吧?黑鱼不解地点点头,说,那就一起进去坐坐?小孟从黑鱼手中接过蛋糕盒,他说,进去看看老朋友。隔着门就听见了洗牌的声音,屋里乌烟瘴气的,黑鱼凑到大个子耳边说了句什么,大个子说,急什么?等打完这一圈牌再说。大个子没有认出小孟,他就提着蛋糕盒站在大个子身边看牌,黑鱼说,你怕谁抢你的蛋糕吃啊?小孟就走到一边把蛋糕盒放在电视机上,他看了看盒子里的蛋糕,发现那上面的几个红红绿绿的字已经扭结在一起,无法辨认了。大个子手气不错,他们一来他就和了个清一色,小孟忍不住地渲染那只关键的九饼,黑鱼面有愠色,用一种冰冷的语调说,你还会打牌?小孟能猜到黑鱼在想什么,小孟嘿地一笑,意味深长地拍了拍黑鱼的肩膀,他说,我看完这圈牌就走。小孟确实没有什么阴谋,但黑鱼如坐针毡,并且有意站到大个子一边,把小孟和大个子隔得远远的,大个子要上厕所,他就让小孟来替他,他说,你替我打两副,输赢都算我的。小孟看了看黑鱼,黑鱼指了指自己的手表,他说,再不走你的蛋糕就坏啦。小孟盯着自己手上的牌,他没有注意到大个子在电视机那里停留的动作,他没有想到大个子的肚子这么饿,不分青红皂白就打开了他的蛋糕盒,他没有想到大个子一口就吃掉了小半块蛋糕,而且把那么一个高级的蛋糕抓得像一堆烂面团似的。他真的没有想到,后来他回忆起黑鱼突然爆发的那阵怪笑,后来他知道黑鱼在笑什么了,但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他后来看见的就是这个一片狼藉的蛋糕,蛋糕上的那八个字被吃掉了两个,剩下的也失去字的形状了。大个子发现了自己的过失,他说,我以为是我家的呢。小孟想大个子你又不跟我做生意,怎么把我的蛋糕给吃了?小孟心里这么暗暗骂着,嘴上却说,没关系,吃了我再买一盒。小孟看见那几盒彩色小蜡烛,有的散在电视机上,有的落在了桌上,他都收起来,放进了夹克的口袋里。临出门时他看了眼蛋糕盒,他说,这蛋糕就留给你们吃吧,我再去买一盒。黑鱼跟在小孟的身后说,哪儿还有蛋糕卖?蛋糕店都关门了!小孟突然停住脚步,屋里的人看见他抓过蛋糕盒,狠狠地扣在黑鱼的头上,他们看见黑鱼的脑袋上像顶了一顶式样新颖的帽子,黑鱼对小孟的袭击猝不及防,他张大嘴看着小孟,小孟没说什么,突然哈哈一笑,然后他冷静地绕过麻将桌,朝四个人的后背每人拍了一下,扬长而去。外面已经是万家灯火。小孟现在能够想象到母亲和妹妹她们等得忧心如焚,可是他可以向天发誓他不是故意的,他确实没想到看一圈牌会花这么长的时间。小孟的摩托车向西郊急驰而去,路上他清晰地听见了从口袋里传来的那种声音,他猜到是那些彩色小蜡烛被折断了。这下好了,他在蛋糕店里所做的一切都变得荒诞可笑了,小孟想今天也许并不是一个好日子,不是好日子,却是他母亲六十大寿的日子,不管怎样他也得赶回去,赶回去为母亲祝寿。小孟曾经路过两家夜间营业的点心店,橱窗里陈列着各种诱人的大蛋糕,但是小孟没有下车,小孟只想早点儿赶到母亲身边,其实有没有蛋糕他也无所谓,他了解他母亲的脾气,他更懂得他们的母子感情,带不带蛋糕他都是他母亲的儿子。(有删改)1.小说在刻画小孟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解析小说的主要事件就是儿子给母亲过生日,所以反映了他孝顺的性格;通过他买蛋糕的言行表现了他喜欢占小便宜;通过他对黑鱼说去看老朋友说明他势力心强,有心机;从最终的结果来说,说明他贪玩误事,忽略了母亲的感受。答案①有孝顺母亲之心,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母亲的感受。②喜欢占小便宜,势利心强,有心机。③贪玩误事。④暴躁。把蛋糕扣在黑鱼身上。2.“黑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解析“形象特征”与“性格特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形象特征包含的方面比较广,如作品中出现的人物的外貌特征、地位、身份等都应在答案之中。答案①爱占小便宜。黑鱼说蛋糕“放不稳,吃掉算了”,又要小孟捎他一程去工人新村。②性情急躁。小孟多追问黑鱼几句,他就沉不住气了,喝问小孟想干什么。③有心机,私心重。小孟问他做夹板生意的事,他吞吞吐吐。生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