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域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疆域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疆域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疆域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疆域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疆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①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的特点,分析位置的优越性。

②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③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明确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读图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的名称及分布。

②教学难点: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识记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优越的地理位置

课程引入:课间播放《歌唱祖国》的MV,渲染气氛。

承转过渡:从刚才课间老师播放的MV中同学们应该感受到了我们这个学期即将学习的内容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的地理。

回顾展望:在学习之前我们要回顾一下进入初中以来地理课上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有地球和地图的知识,这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了世界地理的学习,初一上学期学习的是世界地理总论,主要有世界上的陆地和海洋、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居民与聚落等。但是世界太大了,各地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第二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地理分论,也就是世界的分区地理或叫区域地理,主要包括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和六个国家。所以对于世界地理我们是按照由总论到分论的顺序学习的。

下面我们再来展望一下初二我们的学习内容:中国是我们的伟大祖国,所以我们要用初二一年的时间,比较详细地学习中国的地理,这也是世界分区地理的延伸和细化。

对于中国地理,我们将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学习呢?请大家先看教材的目录朗读一下章的题目并进行概括。

包括从世界看中国、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四章,从题目可见应该是中国地理的总论,因为都是从全中国的角度来学习的。

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地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第二学期我们会进行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最后还有一个总论。所以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学习的。

承转过渡:之前在学习世界分区地理的时候,我们已经了解到,学习一个新的地区首先要了解什么?位置

猜谜感受:请同学们看一段谜语,从中感受一下包括了中国哪几方面的位置。

“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

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半球它居东;

面朝世界最大洋,背倚全球最大陆。

广大疆域四季明,利于农业五谷丰。”

总结提炼:主要包括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自主探究: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教材和地图册上相关的资料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了解我国这三个方面位置的具体情况,并填写表格。

位置的具体情况半球位置位于_________(东或西)半球,_________(南或北)半球海陆位置向______面临世界最大洋──__________洋,向______背靠世界最大陆──_________大陆纬度位置最北约_______度,最南约_________度,南北约跨______度。大部分位于______(温度)带经度位置最西约_______度,最东约_________度,东西约跨__________度

承转过渡:同学们利用资料,自主探究除了我国的三个方面的位置的具体情况。那这样的位置特点有哪些影响呢?

思考分析:请同学们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分析阐述一下我国位置的影响。

1.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对气候有何影响?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2.“冬季,西沙群岛永兴岛天气炎热、树木葱郁,黑龙江沿岸却冰天雪地,银装素裹。”这与我国的哪种位置相关?并进行说明。

3.“当乌苏里江早晨洒满金色阳光的时候,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漫漫黑夜。”这与我国的哪种位置相关?并进行说明。

4.为什么说我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这种海陆位置特点对气候有何影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何好处?

承转过渡:总结同学们的分析,其中我国位置的优越性还不少呢!下面我们再进一步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利用教材第3页活动1,对比分析我国在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方面有哪些优越性。

总结概括:1.俄罗斯和加拿大的北部有北极圈穿过,地跨北温带和北寒带,纬度高,气候寒冷。

巴西:有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纬度较低,气候湿热。

中国:我国南部有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1)纬度适中,气候温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

(2)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蒙古:是一个内陆国。日本是一个岛国,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1)降水:东部是太平洋,东部降水丰富,西部降水较少,气候多样,有利于多种农业部门的发展。

(2)交通: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东部是太平洋,海陆交通便利,利于发展对外交往与合作。

(3)海洋事业:海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总结延伸:教材第3页活动2“写一段小短文,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并说明其优越性”。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①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的特点,分析位置的优越性。

②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③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明确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读图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的名称及分布。

②教学难点: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识记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海陆兼备的大国

温故知新:上节课我们开始了中国地理的学习,首先了解了我国的位置特点,然后分析了我国位置的优越性。课后我们留了一个作业──教材第3页活动2“写一段小短文,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并说明其优越性”。下面就请几位同学读一读佳作来与大家分享。

承转过渡:通过我国海陆位置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通过我国经纬度位置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东西和南北的跨度很大。说明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框题──海陆兼备的大国。

提问引入:请问我国的陆地领土有多大?在世界排第几位?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承转过渡:陆地领土面积大可以作为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的第一个证据,而如此辽阔的国家一定会有不少的邻居。

读图填图:1.请同学们对照教材P4图1.3“中国疆域和邻国”图,按照逆时针方向,沿着我国的陆上疆界找一找我国有哪些邻国,数一数共有多少个。

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共14个邻国。

2.下面这段顺口溜,把我国的14个陆上邻国进行了总结,请同学们说出它们的全称并填入空白图中的相应位置。看谁说的好、填的快!3.

朝俄蒙古哈吉塔

阿巴印度尼不丹

缅甸老挝和越南

十四邻国陆上连

总结概括:陆上邻国数目多又说明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同时由于邻国多我国的陆上疆界也是十分漫长的,有20000多千米,这也可以作为我国是个大国的又一个证据。

承转过渡:我国不但是陆地大国,还是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陆疆加起来近似赤道周长,这可以作为我国是个大国的第四个证据吧。

读图填图:1.读图从北向南找到我国的四大临海;2.找到我国最大岛──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岛屿;3.找到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并填入图中

总结概括:我国临海、岛屿和隔海相望的国家众多也说明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大国。

概念解析: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规定,我国的领海是从海岸基线向外12海里范围,这样我国拥有37万平方千米的领海。而从海岸基线向外200海里为专属经济区、还有自然延伸的大陆架,都是我们可以进行资源开发的海洋国土,我国拥有海洋国土300海里。

总结概括:所以这些不但说明我国幅员辽阔,而且海陆兼备。在当今各国面对陆地资源几近匮乏的形势下,都纷纷重视海洋国土的开发。这也是近年来周边国家与我国岛屿之争的原因。所以作为中学生也要树立海权意识,自觉维护我们的海洋国土。

承转过渡: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那么疆域辽阔有哪些优势呢?

讨论探究:教材P4活动2“补充说明我国疆域辽阔的优势”?

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岸线长,海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面积大,地域差异大,形成不同的景观和民族文化。

幅员辽阔,利于灾难互助等

课后延伸:再请同学们思考我国疆域辽阔还会有哪些不足?第三课时学习目标:

①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的特点,分析位置的优越性。

②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③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明确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读图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的名称及分布。

②教学难点: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识记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行政区划(1)

温故知新:上节课我们从陆地领土面积、陆上疆界、大陆海岸线的长度、拥有陆上邻国、临海和隔海相望国家的数目、海洋国土的面积等方面证明了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幅员辽阔的大国,还讨论了疆域辽阔的优势。并给同学们留了一个课后延伸的题目──思考我国疆域辽阔会有哪些不足?不利于管理

承转过渡:这就涉及到了中国的行政区划了,“行政区划”这个名词同学们可能不太熟悉,其实生活中我们可是经常用到。

实例展示:1.车牌号码:你观察过没有,汽车除了品牌、型号、颜色等不同外,汽车的牌照也很有意思,其中有汉文、字母还有数字,都是为了达到彼此区别的目,但第一个汉字还有何寓意呢?所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内蒙古除外)

2.邮件投递:这位同学写给外婆的信,地址如下三种写法,请您帮助投递,你能办到吗?

A寄:宽城区明珠小区5号楼1006室

B寄:吉林省5号楼1006室

C寄: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明珠小区5号楼1006室

显然只有C的可以投递到。

承转过渡:这两个生活实例就是与行政区划有关的,从中我们不但感受到了行政区划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应该感受到行政区划后形成的单位是有级别的。请大家进行提炼总结一下行政区划的意义和级别。

感悟提炼:1.行政区划的意义:为了便于行政管理,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将全国划分为一些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2.主要分为省、县、乡三级。

承转过渡:我们重点学习省级行政区

引领讲解:请看教材P7的课文部分,来回答一下的问题:

1.我国共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单位?34个

2.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分为哪几种?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四种

3.它们各有多少个?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4.“自治区”是怎样的省级行政单位呢?指图说出我国共有哪几个自治区?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自治区”以及其下辖的“自治州”及下辖的“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我国共有五个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这些自治区的名称都很长,老师已经进行了分类,请同学们找一找规律。第一类:地名+族名+族字,主要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二类:地名+族名,主要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类:地名,主要有“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5.“直辖市”含义如何?指图说出我国有哪几个直辖市。“直辖市”即中央直接管辖的市;我国有四个直辖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

6.“特别行政区”是怎样的省级行政区?指图说出我国有哪几个特别行政区。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我国现在有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承转过渡:学习目标中要求同学们掌握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的名称及在图上的位置。概括起来是“三会”,即“会读音”(给出名称会读音)、“会写字”(会书写各名称的文字)、“会定位”(三类名称都要落实到图上相应的位置),这确实是个难点,不是难在理解上,是难在记忆上。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些活动渗透一些方法,帮助同学们降低难度,尽快掌握。

引领讲解:第一步──关于全称:

方法一:歌谣法。目的是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

你能说出它们都代表哪个省级行政单位吗?

中国省级行政单位歌谣1

两湖广宁重河山

五江港澳青陕甘

云贵西四北上天

内蒙台海福吉安

香港澳门庆回归,

爱我祖国好河山。

再看看这一首,说出它们都代表哪个省级行政单位。

中国省级行政单位歌谣2

两京两宁两河山

五江吉重云贵川

陕甘蒙藏两湖广

三海港澳福台安

方法二:由来法:目的主要是熟悉省区的名称及其由来。

关于这部分,请大家阅读教材P8的阅读材料。另外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在找找其他省区名称的由来。

方法三:分片法。目的是掌握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和写法。

请将右侧所列的省区名称与图中相应的位置对应:

1.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

2.北部边疆的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3.黄河中下游的四省、二市: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北京市、天津市

4.长江中下游的六省、一市: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

5.南部沿海的四省、二特别行政区、一自治区: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台湾省、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6.西南的三省、一自治区、一市: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重庆市

7.西北三省、二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方法四:分类法。目的是分类掌握一些省级行政单位的特点和分布。

1.沿线分布:

首先是沿线分布的省区,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的疆域、讲到了我国有20000多千米的陆上疆界和18000千米的大陆海岸线,还知道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请大家看图总结。

(1)请大家在图上,按照逆时针方向,找一找沿陆上疆界分布省级行政单位: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2)请大家在图上,再按照顺时针方向,找一找沿大陆海岸线分布省级行政单位: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3)请大家在图上,从西向东找一找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

另外还可以总结沿着黄河、长江干流、沿着铁路线等线状地理事物分布的省区。但是河流和铁路线我们还没有学习,所以可以留待学习相关内容时再总结。

2.轮廓想象:

每个省级行政单位都有自己的轮廓,而有的省区轮廓像动物、有的像植物等,有意思的是这些相似性还与该省区的物产相关,所以用轮廓想象的方法不但利于我们掌握省区的位置,还了解到了该省区的物产、文化等特点。如:黑龙江像展翅高飞的丹顶鹤、云南像一只美丽的绿孔雀、内蒙古像一只翱翔于天空中的雄鹰,这些与该省区生活的动物有关;台湾岛像香蕉、海南岛像凤梨(菠萝),这些与该省区盛产的水果有关;陕西省像蹲着的兵马俑,这与该省区的历史文化有关。

还有一些仅仅是轮廓形状有特点的情况。如:山西省像平行四边形;山东省像骆驼或像握拳竖起大拇指;广东省像小象的头;宁夏回族自治区呈十字形,或像兵马俑手持的盾牌,这样记还能掌握这两个省区的相对位置关系。等等,同学们也可以大胆想想,看看还有哪些省区像什么。从而帮助我们记忆。

3.特殊性质:

特殊性质指的是最大、最小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的;拥有邻国或邻省区最多的;跨经纬度最广的;北方的一组“东南西北”、南方的一组“东南西北”等等。

课后延伸:关于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达到“三会”的标准,你还有哪些好方法?或者对于老师提供的歌谣法、由来法、还有分类法中的轮廓想象、特殊性质等方面一还有哪些补充。请在课下复习过程中进行研究和补充。第四课时学习目标:

①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的特点,分析位置的优越性。

②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③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明确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读图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的名称及分布。

②教学难点: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识记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四课时

行政区划2

温故知新:

1.根据所给的轮廓图说出省及行政单位的全称,并在我国行政区图中指出其位置。略

2.指图说出长江和黄河干流分别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有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黄河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有青海省、甘肃省、四川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3.关于省级行政单位全称的掌握你还有哪些好方法?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承转过渡:今天我们就要重点掌握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行政中心的名称了。注意这部分的学习要与全称密切相联,这样才不会荒废位置的掌握。

引领讲解:第二步──关于简称

提炼归纳:方法1──由来法。

请同学们先阅读材料,再将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由来进行分类填表。

阅读材料:

取全称中的的一个或三个字

取该省区的河流或山脉的名称中的一个字

用该省区的历史名称

有两个简称

判断指图:方法2──结组法:

请同学们根据所给语句判断是哪些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并在图上指出。

1.东北三省“黑、吉、辽”;2.西南三省“云、贵、川”;3.“京、津、沪、渝”直辖市;4.彭德怀等领导的“湘鄂赣根据地”;5.徐向前等领导的“鄂豫皖根据地”;6八路军的“晋冀鲁豫边区”;7.红色圣地“陕甘宁边区。

听歌填图:方法3:歌谣法:

请同学们将歌谣中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填在图中相应的位置。

京津沪

黑吉辽

内蒙古

陕甘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