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汇编十篇_第1页
2023年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汇编十篇_第2页
2023年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汇编十篇_第3页
2023年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汇编十篇_第4页
2023年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汇编十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汇编十篇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本节课教学,主要是通过画线段图或列表的方法解决有关行程的实际问题。题目通过场景图供应了两个小挚友分别从家动身去同一所学校上学的有关信息,包括各人行走的速度和从家到学校所须要的时间,要求学生求出他们两家的距离。教材启发学生依据解决问题的须要采纳画图或列表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说学情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简洁行程问题的一些学问和实力。在学问方面,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乘除法运算实力。并且,大部分学生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已经能够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干脆的关系,能独立解答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行走路程的应用题。在实力方面,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具备提取信息的实力、质疑实力,和肯定处理信息的实力,学生能够依据已有的信息和提出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信息、采纳相应的策略解决问题。这些学问、实力及阅历为学生驾驭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供应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困难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新课标要求四年级的学生能从社会生活中发觉并提出简洁的数学问题,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依据课标要求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拟定了以下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创设情境,通过看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题思路,借助图形表格解决问题。

3、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增加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学习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育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实力;

教学难点:

敏捷驾驭行程问题中求路程问题和相遇时间问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迁移法。

迁移法是数学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在学习行程问题时要驾驭基本的速度、时间与距离之间的数量关系,而以后遇到工程问题等类似情境的问题都可以运用。

2.题组法。

速度×时间=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3.多媒体协助教学法

学法:阅历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入手,下周学校要进行跑步竞赛,学校邀请你当小裁判评出一名赛跑的总冠军,总冠军从三年级的100米跑和六年级的400米跑的冠军中选出,你该怎么选呢?速度快那路程不一样,怎么算速度呢?通过学生探讨归纳出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进而揭示:凡是涉及到这三个数量的问题我们把它称作是行程问题,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找寻解决行程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行程问题的策略。

(二)探讨探究,感受相遇

(同时、相距、相对、相遇)老师通过学生的表达和演示感受这四个词的含义。同时就是两个人一起走(学生表演感受同时的概念并配以线段说明)相遇就是两位好挚友走到一起遇到了!(学生表演感受相遇的概念并配以线段说明)相对就是两个人面对面的站在一起!(相向)相距是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学生表演感受相向的概念并配以线段说明)

(三)整理信息,解决问题

亮亮每分钟走50米和芳芳每分钟走40米,他们同时从家里动身走向学校,20分钟后两人在学校门口相遇,他两家相距多少米?

1.确定相遇位置提问:题目中的信息比较多,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整理?(得出用画图和列表两种方法)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所画的线段图,并让指名学生分析。展示学生整理的结果,并让学生介绍自己整理信息的方法,说说是怎样想的?老师进一步把画图的方法重点进行强调。

2.如何画线段图

(1)先确定两点表示亮亮和芳芳家,再连接两点画一条线段,中间画学校,学校离芳芳家稍近一些。

(2)用括线和问号表示所求的问题。列表整理方法的介绍。

提问:依据整理的信息,想一想:“要求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可以先算什么?学生独立做。请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3.质疑解决问题

(1)探讨第一个算式,算的是什么?(并在线段图中指出来)

老师追问:为什么小明的路程和小芳的路程加在一起就是两家相距的总路程了?(学生探讨回答并配以线段图讲解。)

(2)探讨其次个式子:为什么要用(50+40)?进而得出:亮亮的速度+芳芳的速度=速度和。让同学们比一比这两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总结解决问题的两种方法:

1.从条件入手分析方法

2.从问题入手分析方法

(四)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让学生做试一试。(让学生独立解答问题。加强个别指导,同时培育学生提取解决问题的实力。)

2.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怎样的相遇问题?

生说:一起相向跑步、一起相向游泳、

3.补充练习:(培育学生细致读题的实力)三个小组一起折纸,第一小组1分钟折60个纸鹤,其次小组1分钟折50朵纸鹤,第三小组1分钟折40朵红花,他们10分钟折多少多纸鹤?

(1)学生板演:第一种做法(60+50+40)×10

其次种做法:(60+50)×10

(2)说一说那一种做法正确?

(3)生说:其次钟正确因为第一组折的才是纸鹤而其次小组折的是红花。

(五)全课小结

说一说你们今日有怎样的收获?

1.时间、速度和路程的数量关系;速度和、相遇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

2.驾驭行程问题的分析方法。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2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简洁的分析:

一、说教材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第八册第82页例3。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三角形的组成特征。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不仅给出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供应了推断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的标准,娴熟敏捷地应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数学严谨性的一个体现,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思索数学问题的实力,它还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课标的精神,要变更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经验“数学化”、“做数学”等过程,并注意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有价值的数学。引悟教化的目标,强调在老师的引导作用下,由“获得学问结论欢乐”转变为“探究发觉学问欢乐”。依据新课标的精神、引悟教化的目标、学生的学问现状和年龄特点,以及这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四年级数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实践操作、视察比较,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

2、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猜想验证、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发觉三角形随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能推断给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围成三角形,能运用三角形随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简洁的实际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4、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胜利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二)教学重点

探究发觉三角形随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教学难点

理解性质中的“随意两边”。

二、说教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学问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在教化方式上,也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子而不是学问的奴隶。因此,我主要采纳了情境导入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觉法等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的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新知、经验探究、获得学问。

三、说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靠仿照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主动建构学问的过程,为此我非常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视察发觉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沟通法。让他们在剪一剪、围一围、比一比、想一想、议一议等活动中提高实力,获得学问。

四、说教学程序四年级数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说课稿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主要支配了以下的几个教学环节。

(一)置境引入,使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成为一种须要。

教化情境的设计,是引悟教化的基础性工作,这种带有打算性的基础工作,干脆关系到学生的学,同时也干脆影响到学生的悟,以及悟的成果。基于这样的相识,在本节课起先,我结合学生已有学问与生活实际,创设了这样的数学情境:(课件出示小明上学的路途)小明去学校一共有几条路可走,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靠着自己的生活阅历,知道走哪条路更近,但却苦于表达不出其中蕴含的道理,就使得对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内化成学生的一种须要。(适时板书课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二)联结感悟,经验、体验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借鉴杜威“做中学”的思想,我在设计本课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精神,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猜想、质疑、验证、探究、测量、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过程中得以发展。

这个环节我支配了二个层次的操作活动:

活动一、动手操作,大胆猜想

为每位学生供应小棒,让学生用剪刀随意剪成三段,试着围三角形。在围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能围成和不能围成两种状况。我抓住这一契机奇妙设疑:为什么都是三段小棒有的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有的不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呢?这里面隐藏着什么隐私?带着疑问起先活动二。

活动二、小组合作,再次操作,深化探究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我选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相识》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相识。

2、教材地位与作用: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的读写认,而本单元则是在以前学习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相识亿以内的数的读写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这一单元是在小学阶段对整数学习的最终一课。对以后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大数,并计算大数奠定了学问基础,而且初步感知大的数目。

3、教材的编排特点:a.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产生学习须要。b.合理支配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阅历自主探究。

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学生对数相识的一次扩展,也进一步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通过学习,能加强学生对数据实际意义的理解,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身边一些数据的意义,这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一般具有接触面广、独立性增加、擅长视察和发觉、乐于动手操作等特点,而且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系统的学习过万以内的整数。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会做一些课前打算,一是打算了《亿以内数的相识》的教学课件;二是打算计数器、嬉戏卡片等教具。

二、教学目标

依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

(1)。在相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相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使学生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使学生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育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视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育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擅长合作的实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

2、驾驭亿内数的数位依次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3、相识数级个级、万级、亿级,会依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与写法。

难点:1、读写数位较大的数目。

2、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会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学问动身,创设好玩的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开心的氛围中驾驭学问和技能。

创设详细的教学情境,培育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老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详细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留意放手让学生探究,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沟通训练,达到娴熟程度。

注意基础学问,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究的空间,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学问,应当让学生坚固驾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觉,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索达到对这些学问的理解。

亲密了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中老师应留意培育学生收集大数的习惯和实力,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须要,相识数是为了用它来沟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育学生数学意识。

学法:学生主体参加;动手操作;多向沟通;教学嬉戏

五、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打基础。遵循儿童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必需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子,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老师细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觉探究亿以内数的规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胜利的体验。

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学问,老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学问去获得新学问实力,培育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的探讨学习。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阅历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供应了可能。为此,在教学"延长性、迁移性学问"时,我干脆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主动探究,引导学生独立思索,通过操作、视察、分析、比较、推理、发觉和总结,给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加"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发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学前打算:口答:一千里面有10个百,一万里面有10个千;口述万以内的数位依次。(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还常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利用课件出示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图片)你们会读这些数吗?瞧,这些数比以前学习的万以内的数更大,今日我们就来相识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相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一万)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接着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即十进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依次表排列起来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00表示8个千万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4个数位是一级,分为个级、万级和亿级。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4

一、说教材

“谁爬得快”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除法”中第五课时,是在学习了小数除法和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相识循环小数。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觉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实力目标:

1、通过小组沟通合作探讨,培育学生的数学沟通及表达实力。

情感目标:

1、培育学生抽象概括实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相识循环小数。

2、会用简便方法表示循环小数。

教学难点:会用简便方法表示循环小数。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探讨法练习法

教学思路:

依照新理念,我主动构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巩固运用——总结拓展”的教学思路,凸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喜悦感、成就感的体验和与乐于与他人协作、沟通的主动情感,使学生主动主动地发展。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爱好

1、谈话导入

(采纳谈话的形式导入,使学生感到特殊亲切,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依据情景图找出数学信息。

(蜘蛛3分爬行73米,蜗牛11分爬行9.4米)

2、依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蜘蛛平均每分爬行多少米?蜗牛平均每分爬行多少米?)

、揭示课题

北师大版《谁爬得快》说课稿

4、独立解决问题(找生板演)

5、小组探讨

6、小组汇报集体订正。

7、小结

8、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让学生在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基础上相识了循环小数,使学生全面参加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做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的美,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再学习。)

(三)、巩固运用理解深化

1、找出循环小数

0.666…1.48383…4.25250.1875875…

2、阅读数学小学问并做习题。

3、做题卡(集体订正)小学教学

(根据依据新课标的理念,依据由浅入深的原则,力求做到人人学有必需的数学,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让好学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第一题是基础题,找出循环小数。其次题综合题,通过依据实际状况,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加强学问间的联系,培育实际应用实力。最终一道是发展题,一方面让学生探讨循环小数的规律,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四)、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老师问学生答

(让学生在重温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主动的情感体验,使学问的脉络更清楚,更有条理。)

2、作业

①实践作业在生活中找一找循环的现象

(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②拓展作业

蜗牛11分钟爬行9.4米,蜘蛛平均每分钟爬行的速度

是蜗牛的30倍,蜘蛛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确定位置(一)》,现在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这节课的说课。

一、说教材和学情

1、教材简析

《确定位置》(一)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并驾驭了位置与依次、方向与路途等有关内容的基础上支配的。教材先从情境入手,感悟确定位置的数学表示方法。运用学生已有的学问和生活阅历,让学生在生动、详细的现实情境中感悟新知并敏捷运用,为今后学习空间位置的学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在第一学段学习过位置与依次,方向与路途,但这节内容是数形结合,许多学问是认为规定的,因此我认为学生在接受数对的学问时须要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

3、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立与依据

《课程标准》为这部分内容设定的目标是“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详细情境中的位置”。依据这一目标,在深化挖掘教材,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上,结合本节课内容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①、能在详细情境中,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②、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详细情境中的位置。

③、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和与他人合作沟通的实力。

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在活动中获得欢乐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正确地用数对表示方格图上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数对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及教学媒体的运用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以及新课程的要求,课堂教学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基本观念。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将实行“自主探究—沟通合作——引导点拨”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学习,在沟通合作中完善和提升学问。老师在巡察过程中关注差异,适时点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达到自省自悟的目的。通过小组探讨沟通,吸取集体才智,培育与他人合作沟通的实力。自主课堂,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子,都是学习的主子。多媒体教学,加以引导,辅以直观演示,让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涂位置,赐予学生直观阅历,加深印象。老师的多元评价方式,在学生获得学问的同时,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三、说教学设计

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思想,我在充分利用教材供应的教学情境图的基础上,还创建性地支配了其他活动,以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生动好玩的情境非常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活跃思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导入时我预设了这样的情境:首先与学生谈话,用第几组第几个确定位置,这样既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激发爱好,又简洁明白的导入课题,为后面学问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存地依靠仿照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预设了一下教学活动。

1、①、自学课本P80,完成“说一说”(1)、(2)

②、试着总结数对的表示方法、读法和应留意的地方

为了“使数学教化面对全体学生”,我打算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接着小组沟通探讨总结,再由小组长综合小组观点作代表发言。假如有须要补充的地方,老师稍加引导与点拨。这样,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索得出结论,从而顺当的解决了教学难点。

2、在方格纸上找出相应学生的位置。

这一环节是培育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学问的抽象思维实力,学会数学的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由班级学生的座位,抽象出方格图,让学生在方格图上找出相应学生的位置。学生可以结合详细情境,理解并找准位置写好数对。在学生熟知的环境中通过自省自悟解决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3、巩固练习,加深相识

重视敏捷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学以致用”是新课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针对这一原则,我支配了适量的梯度练习题:

教材81页练一练的第一题,进一步巩固数对须要用2个数表示;接着依据数对连线,发觉连出的是什么图形,既巩固了数对学问,又增加了趣味性。最终出示电影院的座位,让学生推断谁和谁坐得近,重在引导学生视察同行和同列的位置有什么特点。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爱好和学习动机,为学生的接着学习搭起了现实生活与抽象数学的桥梁。

4、总结全课

用提问的方式问学生这节课的收获,引起学生对这节课的学问再现,更有利于学生从习得阶段进入保持阶段,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接着让学生思索数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不仅培育了学生学问迁移实力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忱。

5、作业布置

教材81页练一练其次题和教材82页嬉戏。这一步是必需的一个环节,因为这一阶段学生正是记忆从保持阶段进入回忆阶段,学生依据老师在课堂中所供应的线索进行学问的提取。教材82页嬉戏更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和学以致用的信念。

四、说板书设计

依据板书设计的直观性、条理性、简洁性、多样性和启发性的原则,我将板书设计如下。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6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化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亿以上数的相识例2、例3。

2、教材分析:例2教学写亿以上的数,教材呈现了3个数,其中一个整亿数比照数位表干脆示范写出,其余两个数由学生比照完成,同时说一说亿以上数该怎样写:例3教学将整亿数改写为以亿为单位的数,非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近似数。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与写法。

亿以上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及写法。

4、教学目标:

(1)、理解多位数的读、写法,在详细情境中能够依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育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视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育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擅长合作的实力。

二、说教法、学法:

创设详细的教学情境,培育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老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详细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留意放手让学生探究,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

立练习,小组合作沟通训练,达到娴熟程度。

注意基础学问,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究的空间,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学问,应当让学生坚固驾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觉,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索达到对这些学问的理解。

亲密联系现实生活,培育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中老师应留意培育学生收集大数的习惯和实力,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须要,相识数是为了用它来沟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育学生数学意识。

三、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打基础。遵循儿童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必需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子,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老师细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觉探究亿以内数的规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胜利的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

1、基本练习:

学生说一说万以内的数是怎样写的?并写出下列各数:

四千零七十七百八十九千一百零三

二万五千零四七十八万三千

2、板书课题,学习新课。

(1)、尝试写出下列的数,学生写数后沟通。

五亿七千八百四十万二十六亿零五千

(2)、自学例2。

三亿三十亿九千万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

学生写数后沟通,这些数怎样写?这些数的最高位在哪位上?万位上是几?其它数位分别是几?怎样写?

三亿写作300000000

三十亿九千万写作3090000000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写作700300200000

(3)、探讨怎样写亿以上的数?

3、尝试写数:完成P25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4、尝试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80000=()万1400000()

5、自学例3。

6、学生尝试完成做一做的其次题,完成后沟通,不是整亿的数用什么方法该成用亿做单位的数。

7、完成31页第十六题。

五、课堂小结。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7

各位领导你们好,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的性质》,本课时是青岛版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蛋的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信息窗二其次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对小数和分数有了初步相识并且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深化学习小数有关学问的起先。学好这部分学问可以为今后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等规律性较强的学问打下一个比较好的铺垫。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和对教材内容理解、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驾驭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中理解和驾驭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学问进行推断、推理的实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爱好,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驾驭小数的性质,并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具、学具打算:直尺、正方形纸片,多媒体

课程标准告知我们,数学学习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视察、试验、揣测、验证、推理与沟通,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加学习活动。

2、体现规律形成的全过程。教学中,老师不是简洁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学问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视察、揣测、操作、验证,发觉、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

3、坚持面对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中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特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供应发展的充分条件。

基于以上对教材教法的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发爱好

以超市购物的话题引入,让学生依据信息提出关于小数大小比较的问题,引导学生揣测“铅笔和橡皮,哪一个贵?”,这样设计,不仅让学生复习上课时的内容,而且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入手,使学生切身体会数学于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动探究新学问聚集动力。

二、猜想验证,探究性质

本环节我设计以下几个层次:

1、小组合作,初步感知在揣测0.9=0.90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你的猜想正确吗?小组合作,选择喜爱的工具,通过量一量,涂一涂,验证自己的猜想。然后让学生“视察等号左右两边的小数,你有什么发觉吗?”(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索,然后小组内沟通)(引导出小数的末尾有没有0,小数的大小一样。)

这样设计把问题放到小组中,让学生在探讨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参加活动,以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同等相处,提出自己的看法,敬重学生的看法,激励学生大胆动手量一量、涂一涂进行验证,培育学生敢于表达见解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举例验证,总结性质初步验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我们的猜想是不是对全部的小数都适用?”,组织学生进行举例,然后小组合作验证,全班沟通,最终引导学生“视察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觉?”,通过沟通,总结板书: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这样,让学生在初步发觉规律之后,举例验证,体现了从特别到一般的思维过程,不仅让学生初步学会了举例验证的方法,而且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本环节意在尽可能多地供应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在视察、试验、揣测、验证、推理与沟通的数学活动中,初步理解和驾驭小数的性质。

3、利用性质,体会价值

本环节设计让学生初步应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改写,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在这个过程中,设置关键性问题“这个0可以去掉吗?”“怎样把5改写成三位小数呢?”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13.040中间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把5变成小数后为什么要在它的右下角加上小数点”,为学生供应足够的独立思索和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体会小数性质的价值。

三、练习反馈,巩固内化

本环节设计三个层次的题目,包括基本题,综合题和拓展题。基本题的设计面对全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巩固基本的方法和技能,综合题关注差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拓展题关注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总结质疑,自我提高

让学生沟通学习的收获,引导学生梳理所学学问,总结学习方法,并在自评与互评的反思中提高。

基于教学环节的设计,为了突出重点,为学生驾驭学问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板书如下: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以上是我对这一课时的教学设想,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沿着“实例——猜想——验证——总结——应用”的轨迹去探究、去发觉,使学生体验探究、发觉数学规律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我信任学生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此节课的教学内容,基本达到教学目标。说课完毕,欢迎指正,感谢!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8

教材分析:

本节课《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义务教化新课标试验教材P84例2的(1)与(2)及练习十五相关内容。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驾驭《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为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本课打下基础。学习本节课之后将为以后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及分数小数除法打下基础。

教材先呈现老师购书地情景,从中提出一本《作文书》多少元?地实际问题,引出算式:84÷21=;把21看成20进行计算学习。然后出示“五入“的例子绽开学习。

学生分析:

对于四(1)班学生预设大部分的学生已经对《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有了肯定的接触能利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进行正迁移,从而更有效的进行学习,其中也许有三分之一学生能独立解决此类问题。

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中,力图体现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想方法解决,并能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初步驾驭试商调商的方法。

2、培育学生估算实力,培育学生自主视察、分析、归纳及综合运用学问的实力。

3、激发学生自己探求学问的欲望,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在学生探讨和沟通中,促进学生之间在沟通中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

教学重、难点:

通过生活实例的估算,理解、驾驭试商和调商的过程。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情景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对于这样的题,你会做吗?133÷20=(一生扮演,其余学生看大屏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所学《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唤醒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利用正迁移主动、自主地学习新学问。]

2、依据情景图,你能发觉哪些有联系的数学信息?

(王阿姨有84元钱,买《作文选》21元/本;李叔叔带了196元钱,买磁带39元/盒)

3、你能对有联系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选择2个:84元能买几本作文选?196元能买几盒磁带,还多几元?)

二、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一)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四舍)

1、你能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吗?列出算式。(板书)

预设:84÷21=()196÷39=()

2、我们先来看一看,刚才扮演的这位同学,请他说说计算过程。

3、同学们今日要学习的除法中的除数和上节课的除数有什么不同吗?(上节课的是整十数,今日的不是整十数。)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9

我执教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平移与平行》,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又相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借助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相识平行,感知平行线的特征。结合详细情境和操作活动,相识两条直线相互平行的位置关系;学会用三角尺画平行线。

2、在探究活动中,培育学生视察、操作、想像等实力;培育空间想象实力与联系实际的意识和实力。感受数学的价值,培育学习数学的爱好。

3、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了解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在生活中找到平行线的实例。

教学重点是:相识平行线的特点。

教学难点是:会用三角板画平行线。

依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五个环节,首先通过“看一看”让学生视察双杠发觉平行线的特征,学生已经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通过“平移”得到“平行”;平移是过程,平行是结果。奇妙沟通了新旧学问的联系,在我们习以为常的平移铅笔的这个动作里就产生了平行!继此,学生也能充分体验平行线的本质特征:距离到处相等,并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再通过实际操作“试一试”“折一折”,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平行线的特征;通过后面的:“画一画”让学生学会画平行线,达到学问与技能的结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知道在我们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平行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渗透新课程理念,大胆开放自主探究空间,实现数学学习的“再创建”。详细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课堂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架起新知与旧知的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动身,创设生动好玩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视察、操作、猜想、推理、沟通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驾驭基本的数学学问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视察事物、思索问题,激发对数学的爱好,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依据这一理念,我在新课导入时,让学生视察双杠的两根杠有什么特点再平移铅笔、从中使学生抽象出平行线的特点和它与平移的关系,不仅架起了新知与旧知的桥梁,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更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近感,激发了他们主动的探究欲望。

二、强化动手实践,拓宽探究空间。

《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一个主动建构学问的过程,必需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学问阅历的基础上,为学生供应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驾驭数学学问。”依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注意为学生自主探究供应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例如上课一起先,我让学生依据原有平移学问视察平移铅笔,从中发觉平移与平行关系。再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的实践活动,经验从详细形象的操作中抽象内化平行与平移关系和平行的特点,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活动的探究性和创建性,而且体验到自已是数学学习的主子。

三、让学生经验数学学习的“再创建”过程。

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种“再创建”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自已的视察和探究,自主发觉、合理建构数学学问,例如在教学平行线的画法过程中,我并没有干脆地讲授画法,而是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先独立尝试,发觉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已来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经验了问题探讨的整个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驾驭,更加熬炼了学生的思维实力。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0

一、分析教材。

《统计》是课程标准中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数学学问,贯穿于整个小学教学。而本节课执教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第四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也是其次学段关于“统计与概率”的起始教学。在第一学段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驾驭了复式统计表、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并会用简洁的统计图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够依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洁的问题,初步经验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而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学问和阅历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相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依据统计图表进行简洁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和决策,为以后学习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进一步形成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打下基础教学。

基于以上分析,我从以下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初步相识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生活的实际例子,使学生感受产生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并能独立补充完整复式条形统计图,初步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图例的作用;2、培育学生的统计意识,通过创设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识图、分析实力。学生尝试依据实际须要收集整理相应数据并进行描述的过程;3、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绘制等活动,经验相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培育学生从统计的角度思索问题的意识,并能依据统计的结果作出简洁的分析、推断和预料。4、通过统计意识的培育,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应用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式来阐述观点的方法。其中,将相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依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将体会图例的作用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介绍教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究——沟通完善——联系生活”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同时运用“情境教学、引导沟通、相互评价、拓展生活”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贴近生活而极具时代感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在老师恰到好处的点拔和引导下进行探究,在老师细心预设下让课堂的动态生成更有价值。而“教法为学法的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运用“视察、比较、迁移、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等方法来帮助学习,使学生在驾驭本节课学问要点的同时,了解统计学问的本质性,初步学会肯定的学习方法。

三、阐述教学过程。

1、在熟识的教学情境中体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课标》中明确指出:应注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