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计抵减加计抵扣与加计扣除政策比较学习_第1页
加计抵减加计抵扣与加计扣除政策比较学习_第2页
加计抵减加计抵扣与加计扣除政策比较学习_第3页
加计抵减加计抵扣与加计扣除政策比较学习_第4页
加计抵减加计抵扣与加计扣除政策比较学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计抵减、加计抵扣与加计扣除政策比较学习刘老师加计扣除政策加计抵减与加计抵扣0102目录CONTENT背景本课程从实务出发,横向比较学习加计抵减、进项税额加计抵扣、加计扣除等政策学习,掌握实务要点。加计抵减与加计抵扣01加计抵减与加计抵扣1背景:2019年4月增值税税率下调16%-13%,10%-9%,6%-6%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上期期末留抵税额加计抵减政策:【一定范围适用】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上期期末留抵税额–实际抵减额加计抵减与加计抵扣12023.1.1-2023.12.31生产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5%抵减应纳税额。

生产性服务业纳税人,是指提供邮政服务、电信服务、现代服务、生活服务取得的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超过50%的纳税人。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0%抵减应纳税额。

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是指提供生活服务取得的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超过50%的纳税人。加计抵减与加计抵扣1纳税人适用加计抵减政策的其他有关事项按照《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39号)、《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明确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87号)等有关规定执行。加计抵减与加计抵扣1范围:邮政服务、电信服务、现代服务、生活服务的具体范围按照《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注释》(财税〔2016〕36号印发)执行。纳税人确定适用加计抵减政策后,当年内不再调整,以后年度是否适用,根据上年度销售额计算确定。理解:2023年是否可以适用,看2022年全年销售额占比是否超过50%!加计抵减与加计抵扣1邮政服务,是指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及其所属邮政企业提供邮件寄递、邮政汇兑和机要通信等邮政基本服务的业务活动。包括邮政普遍服务、邮政特殊服务和其他邮政服务。电信服务,是指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系统或者光电系统等各种通信网络资源,提供语音通话服务,传送、发射、接收或者应用图像、短信等电子数据和信息的业务活动。包括基础电信服务和增值电信服务。加计抵减与加计抵扣1现代服务,是指围绕制造业、文化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等提供技术性、知识性服务的业务活动。包括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广播影视服务、商务辅助服务和其他现代服务。生活服务,是指为满足城乡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提供的各类服务活动。包括文化体育服务、教育医疗服务、旅游娱乐服务、餐饮住宿服务、居民日常服务和其他生活服务。加计抵减与加计抵扣1计算过程:1当期计提加计抵减额=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5%(10%)2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上期末加计抵减额余额+当期计提加计抵减额-当期调减加计抵减额3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与一般计税方法下应纳税额比较,确定实际抵减额,未抵减完毕往后结转。4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上期期末留抵税额–实际抵减额加计抵减与加计抵扣1示例1: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23年1月所属期,销项税额100万,进项税额30万,上期期末留抵税额为0,上期无结转加计抵减期末数。一般计税方法的应纳税额=100-30=70万元当期计提加计抵减税额=30*5%=1.5万元因为70>1.5所以1.5万元全部抵减完毕,当期应纳税额=70-1.5=68.5万元加计抵减与加计抵扣1示例2: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23年1月所属期,销项税额100万,进项税额98万,上期期末留抵税额为0,上期无结转加计抵减期末数。一般计税方法的应纳税额=100-98=2万元当期计提加计抵减税额=98*5%=4.9万元因为4.9>2所以2万元全部抵减完毕,当期应纳税额为0,当期结转加计抵减余额2.9万元加计抵减与加计抵扣1示例3: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23年1月所属期,销项税额100万,进项税额80万,上期期末留抵税额为0,上期结转加计抵减余额2万元【2022.12月】。【加计抵减政策执行到期后,纳税人不再计提加计抵减额,结余的加计抵减额停止抵减。】一般计税方法的应纳税额=100-80=20万元当期计提加计抵减税额=80*5%=4万元因为20>4+2所以6万元全部抵减完毕,当期应纳税额=20-4-2=14万元加计抵减与加计抵扣1示例4: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23年1月所属期,销项税额100万,进项税额98万,当期简易计税方法销售额100万,上期期末留抵税额为0,上期无结转加计抵减期末数。一般计税方法的应纳税额=100-98=2万元简易计税方法的应纳税额=100*3%=3万元当期计提加计抵减税额=98*5%=4.9万元因为4.9>2所以2万元全部抵减完毕,当期应纳税额为3万元,当期结转加计抵减余额2.9万元加计抵减与加计抵扣1销项税额11

1000000进项税额12

980000上期留抵税额13

进项税额转出14

免、抵、退应退税额15

按适用税率计算的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16

应抵扣税额合计17980000实际抵扣税额18980000应纳税额19=11-180期末留抵税额20=17-18

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2130000按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的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22

应纳税额减征额23

应纳税额合计24=19+21-2330000加计抵减与加计抵扣1二、加计抵减情况序号加计抵减项目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本期调减额本期可抵减额本期实际抵减额期末余额1234=1+2-356=4-56一般项目加计抵减额计算0490000490002000029000加计抵减与加计抵扣2农产品加计扣除(加计抵扣)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增加抵扣额度)–上期期末留抵税额加计抵减与加计抵扣22019年4月增值税税率下调16%-13%,10%-9%,6%-6%纳税人购进农产品,原适用10%扣除率的,扣除率调整为9%。纳税人购进用于生产或者委托加工13%税率货物的农产品,按照10%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9%扣除率基础上,加计1%扣除率=加计扣除(抵扣)加计抵减与加计抵扣2购进农产品,取得一般纳税人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的,以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为进项税额从按照简易计税方法依照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的小规模纳税人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以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和9%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2023年3%减按1%?】购进农产品,除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外,按照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9%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加计抵减与加计抵扣2购进农产品,除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外,按照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9%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水果一批,当月全部加工成水果罐头。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票面注明买价10万元扣除:10*9%=0.9万元加计抵扣:10*1%=0.1万元加计抵减与加计抵扣2一、申报抵扣的进项税额项目栏次份数金额税额(一)认证相符的增值税专用发票1=2+3

其中:本期认证相符且本期申报抵扣2

前期认证相符且本期申报抵扣3

(二)其他扣税凭证4=5+6+7+8a+8b

其中: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5

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6

代扣代缴税收缴款凭证7

——

加计扣除农产品进项税额8a————

其他8b

(三)本期用于购建不动产的扣税凭证9

(四)本期用于抵扣的旅客运输服务扣税凭证10

(五)外贸企业进项税额抵扣证明11————

当期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合计12=1+4+11

加计抵减与加计抵扣2对比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加计扣除)-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一般计税方法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上期期末留抵税额–实际抵减额(加计抵减)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一般计税方法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加计抵扣)–上期期末留抵税额加计扣除政策02加计扣除政策2A《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企业的下列支出,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一)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二)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

-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加计扣除政策2《实施条例》第九十五条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是指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第九十六条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第(二)项所称企业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的加计扣除,是指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残疾人员的范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有关规定。加计扣除政策2B期间企业企业(非禁止行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制造业其他企业2008.01.01-2015.12.3150%50%50%50%2016.01.01-2016.12.31

50%50%50%2017.01.01-2017.12.31

75%50%50%2018.01.01-2020.12.31

75%75%75%2021.01.01-2021.12.31

75%100%75%2022.01.01-2022.09.30

100%100%75%2022.10.01-2022.12.31

100%100%100%2023.01.01-

100%100%100%加计扣除政策2前期政策1: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2023年12月31日前,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在上述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在2022年10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加计扣除政策2企业在2022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计算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时,四季度研发费用可由企业自行选择按实际发生数计算,或者按全年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乘以2022年10月1日后的经营月份数占其2022年度实际经营月份数的比例计算。加计扣除政策2前期政策2:制造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1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1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2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2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加计扣除政策2C新政: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7号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3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3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加计扣除政策2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其他政策口径和管理要求,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财政部税务总局科技部关于企业委托境外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8〕64号)等文件相关规定执行。加计扣除政策2D基本要求:“真实发生、自行判别、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企业在办理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和年度纳税申报时,通过填报申报表相关行次即可享受优惠。加计扣除政策2在预缴申报时,可以自行计算加计扣除金额;《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A200000)第7行“减: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加计扣除”下的明细行次填报相关优惠事项名称和优惠金额;《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A107012),预缴时不需报送税务机关,只需与相关资料一并留存备查。在年度申报时,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17版)》《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A107010)《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A107012)的相关行次。加计扣除政策2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和企业有权部门关于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立项的决议文件;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专门机构或项目组的编制情况和研发人员名单;经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的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的合同;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包括外聘人员)和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无形资产的费用分配说明(包括工作使用情况记录及费用分配计算证据材料);集中研发项目研发费决算表、集中研发项目费用分摊明细情况表和实际分享收益比例等资料;研发支出”辅助账及汇总表;企业如果已取得地市级(含)以上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鉴定意见,应作为资料留存备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A107012,选择预缴享受的企业留存备查)。加计扣除政策2E研发活动:获得科学与技术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工艺剔除:产品(服务)常规升级科研成果的直接应用商品化后的技术支持活动对现存产品、服务、技术等进行的重复或简单改变市场调研或管理研究,常规性的质量控制、测试分析、维修维护社会科学、艺术或人文学方面的研究加计扣除政策2案例:文书节选案件名称常州***铜业有限公司-逃避缴纳税款处罚事由你单位2021共成立研究项目六项(详见:2020-2021年研究开发活动项目一览表,项目编号RD01-RD06),但上述6项研究一直没有正式开始研究,也没有相应的研究开发人员,你单位2021年未有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申报的加计扣除费用都是你单位平时正常的生产投入,所以2021年你单位申报加计扣除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6623578.18元与事实不符,不得申请加计扣除。加计扣除政策2不得享受行业:烟草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娱乐业加计扣除政策2F研发费用归集范围人员人工费用。指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加计扣除政策2直接投入费用。指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不构成固定资产的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调整、检验、维修等费用,以及通过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租赁费。折旧费用。指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用。指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包括许可证、专有技术、设计和计算方法等)的摊销费用。加计扣除政策2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指企业在新产品设计、新工艺规程制定、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过程中发生的与开展该项活动有关的各类费用。其他相关费用。指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如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研发成果的检索、分析、评议、论证、鉴定、评审、评估、验收费用,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差旅费、会议费,职工福利费、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不得超过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总额的10%】加计扣除政策2G无论委托方是否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受托方均不得加计扣除。委托方委托关联方开展研发活动的,受托方需向委托方提供研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研发项目费用支出明细情况。企业委托境内的外部机构或个人进行研发活动发生的费用,按照费用实际发生额的80%计入委托方研发费用并按规定计算加计扣除;委托境外(不包括境外个人)进行研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按照费用实际发生额的80%计入委托方的委托境外研发费用。委托境外研发费用不超过境内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三分之二的部分,可按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加计扣除。加计扣除政策2对享受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按研发项目设置辅助账,准确归集核算当年可加计扣除的各项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进行多项研发活动的,应按照不同研发项目分别归集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失败的研发活动所发生的研发费用可享受税前加计扣除政策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部分已形成企业年度亏损,可以用以后年度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加计扣除政策2案例行政相对人名称:***科技有限公司违法事实:经我局检查,你(单位)仅能提供2016年度专门的研发费用辅助账,无法提供2017年度至2018年度专门的研究开发费用支出的辅助账或必要记录。你(单位)2017年度申报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188,469.03元,应全部调整,不允许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141,891.31元,你(单位)应补缴2017年度企业所得税21,283.70元,调整后可结转以后年度弥补的亏损为0元。

…加计扣除政策2某上市公司:(1)研发费用核算不准确:①发行人将总经理薪酬146.58万元、质控部部门负责人薪酬以及非研发专用设备折旧全额计入研发费用;②总经办、营销办的部分人员在履行本职工作的同时参与了辅助研发工作,参与辅助研发当月工资未予分摊全部计入研发费用,与实际工作开展情况不匹配。加计扣除政策2【注意汇算清缴】政策到期、暂未延续:高新技术企业在2022年10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置的设备、器具,允许当年一次性全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并允许在税前实行100%加计扣除。加计扣除政策2政策到期、暂未延续:中小微企业在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置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在500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