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恩格斯国民经济决定理论的均衡分析
一、两大部类交换的条件:社会再生产在分析社会复制的实现条件时,马克思从社会产品的物质组成和价值构成出发。他指出:从实物构成上看,社会产品可以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社会生产部门相应地分为两大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Ⅰ)和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Ⅱ)。当然在每个部类内部,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更多更小的生产部门。从价值构成上来看,社会产品可以分割为三个部分:生产过程中转移的生产资料的价值(c)、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价值(v)和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m)。社会总产品按实物构成分为两大部类和按价值构成分为三大部分,是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只要存在商品生产,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就要同时受到社会产品使用价值物质形式的制约和社会产品价值组成部分相互之间比例的制约,即社会总产品各个部分的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都要求在交换时得到补偿和替换。以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为基础,马克思主要分析了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也就是两大部类交换的平衡条件。因为简单再生产可以看作扩大再生产的特例,这里直接考察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均衡模型。要保证社会扩大再生产顺利实现,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关于两大部类的供求均衡条件:(1)式表示生产资料供给S[=Ⅰ(c+v+m),由第一部类生产出来]必须等于第一部类生产资料需求[=Ⅰ(c+△c)]与第二部类生产资料需求[=Ⅱ(c+△c)]之和Ⅰ,即:(2)式表示消费资料供给Cs[=Ⅱ(c+v+m),由第二部类生产出来]必须等于第一部类消费资料需求[=Ⅰ(v+△v+m/x)]与第二部类消费资料需求[=Ⅱ(v+Δv+m/x)]之和Cd,即:(1)[或(1’)]和(2)[或(2’)]两式相加得到(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之和的)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或至此,可以看出,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所阐明的是宏观经济均衡问题,其核心有两点:第一,社会必须将社会总资本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个经济部门,具体而言,就是要保证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满足一定比例关系,即(1)和(2)都可以简化为Ⅰ(v+△v+m/x)=Ⅱ(c+△c);第二,要求社会总供给必须等于社会总需求。二、收入c凯恩斯国民收入理论是分析国民收入如何被均衡决定和变化的。凯恩斯收入决定理论将社会总需求分为两个部分即消费C和投资Ⅰ。国民收入或社会产品总供给Y则划分为消费C和储蓄S。所以,国民收入均衡决定条件为:同时消去(4)式两边的C,便得到(1’)式。凯恩斯模型(4)或(1’)的基本意义在于国民收入取决于在总量上投资弥补社会潜在产出与消费之间缺口的程度。凯恩斯还认为,由于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流动偏好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这三条影响人们消费和投资的心理规律,私人投资及有效需求相对不足,导致市场决定的实际均衡国民收入往往低于潜在水平,但是政府扩大或刺激有效需求的政策可以提高国民收入。三、结构均衡与总量均衡并存1、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和凯恩斯的国民收入理论都研究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和实现问题,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首先,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和凯恩斯的国民收入理论都采用了总量分析方法和均衡分析方法。在分析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和再生产时,都不是把单个厂商作为考察对象,而是把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马克思从社会总资本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两个方面,分析了实现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的两个部门应该具备的比例关系。凯恩斯则从社会总产品分为消费品和投资品,社会总需求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化。另外,马克思和凯恩斯在分析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和再生产时,都把社会总产品的生产达到稳定状态所需要的条件作为要研究的问题。在马克思的分析中,当Ⅰ(v+△v+m/x)=Ⅱ(c+△c)时,扩大再生产将达到均衡状态。在凯恩斯的分析中,I=Y-C=S时,国民收入处于均衡状态。其次,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实际上已经阐述了凯恩斯的均衡国民收入的条件。(3)式左边表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它等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价值之和,右边等于补偿损耗的不变资本、追加的不变资本、满足劳动者和资本家的消费、追加的消费需要,它等于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和消费资料的需求之和。这就是说,当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等于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之和时,社会扩大再生产达到均衡状态,即(3’)成立,而这也正是凯恩斯的国民收入理论均衡决定公式(4)的基本含义。2、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理论也存在重大差别首先,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强调的是结构均衡和总量均衡并重,而凯恩斯的国民收入理论仅仅强调总量均衡。在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中,均衡方程(3’)是由(1’)与(2’)两者联立而得到的,也就是说,马克思是从结构均衡出发,在结构均衡(1’)与(2’)的条件下,推导出的总量均衡(3’)。从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均衡方程式可以看出,要达到宏观经济的均衡,社会总资本在第Ⅰ、Ⅱ部类之间及每一部类内部的各部门之间的分配,要保持协调的比例(即达到结构均衡)。在这个基础上,社会总供给将等于社会总需求(即达到总量均衡)。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理论中,(4)式C+S=C+I的两边去掉C后得到等式(1’)即S=I,由(3’)式Cs+S=Cd+I我们可以发现,在凯恩斯的推导中,(2’)式Cs=Cd被当做已经实现的假定条件,而不是有待满足的均衡条件,也就是说,消费资料的供给和需求的均衡是被事先假定了的。所以在简化推导之后,只剩下S=I的均衡条件。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侧重于结构上的均衡,而凯恩斯的国民收入理论仅仅是总量意义上的均衡。通过对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结构均衡与总量均衡是同样重要的。也就是说,即使实现了凯恩斯均衡条件,储蓄部分S与投资部分I在量上相等,也不一定满足消费资料供给和需求的均衡。这也印证了马克思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分法的实际意义。其次,在各自的理论基础上,马克思和凯恩斯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失衡作了不同的解释。凯恩斯认为,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国民收入将趋于均衡,但均衡的国民收入往往不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而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小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由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和危机的根源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需要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对总需求进行管理。国家实行膨胀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质上就是运用国家力量去填补有效需求的不足部分,使经济达到供求平衡。这套体系仅仅从人们的心理因素去寻找需求不足的原因,而不是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断扩大和广大人民支付能力相对缩小这个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上找原因,所以,它虽然可以暂时起到缓解和推迟危机的作用,但不能彻底解决这一矛盾。马克思揭示了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但他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扩大再生产不是总能顺利进行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失衡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社会扩大再生产是在经济动荡和危机中实现的。据此,马克思提出了他的政策主张,那就是:破除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按照社会需要对社会各生产部门实行有计划的调节;推翻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校正社会财富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对产品按照劳动者的利益进行分配。只有这样,生产关系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性质,保证社会化大生产按比例的协调发展,从而从根本上消除生产过剩的根源。仅从理论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以计划代替市场的设想在理论上是完备的。然而,在全社会实行计划生产,关键在于主观编制的计划能否反映客观的实际,以及它能否被准确地执行,它的有效运转隐含的前提是:在计划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均无信息遗漏、不存在相互分离的利益主体和不同的价值判断。遗憾的是,这样的条件在现阶段还难以具备。因而,以计划代替市场机制,势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但是,马克思主张以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和扩大工人阶级的收入的方式来消除经济危机的思路对我们仍是有决定性意义的。四、对中国投资的总体认识1、在我国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增加需求并不仅仅是在总量上增加投资使之满足供给潜力与消费量之差,而是必须考虑投资品的供给和需求,消费品的供给和需求二者之间的同时均衡当前,政府在公众储蓄增加、企业投资低迷的形势下,连续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无疑是弥补了投资与储蓄的某些缺口,对拉动投资需求,走出通货紧缩具有很积极的作用。但是,这并未带来人们预期的投资诱发相关产业投资扩张的加速效应和由此创造的收入诱发消费支出的乘数效应,与凯恩斯国民收入理论中财政政策预期目标相左。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六五”到“八五”时期,除1989、1990年两个特殊年份之外,其余年份投资和GDP均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而且投资增长速度在很多年份均高于甚至是大大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这是因为,在改革开放初期,各种轻重工业品严重短缺,各行各业都有大量的绝对供给空白,企业基本不用担心市场销路,只要进行投资和生产,就能得到利润回报。如此宽松的市场环境,再加上投资风险约束机制不到位,造成了企业内在的“投资饥渴症”。进入“九五”以来,这种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宏观调控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压缩膨胀的投资规模。经过长期的大规模建设,从1996年开始,我国不仅成功地告别了短缺时代,而且在相当多的领域出现了产品的供过于求。在这样的供需环境下,产品的价格必然下跌,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也会下降,企业家对未来缺乏信心,从而引起投资需求不足。据国家统计局进行的一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意向调查显示,2001年不愿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企业中,将投资回报率太低或产品没有市场列为主要原因的企业占46.1%,居各原因之首。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相对应,同期GDP可比增长速度也呈逐年下滑趋势。另外,投资高出GDP的幅度也明显缩小,1996年为5.2个百分点,1997年二者持平,1998年为6.1个百分点,1999年则呈逆趋势,GDP增幅高出投资增幅2个百分点,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继1989、1990年之后的第三个投资增速低于GDP增速的特殊年份。与此同时,据中国人民银行月度统计,2002年11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8.57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整体上看,在依托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大环境中,8.57万亿元无疑是个潜在的巨大资源,也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潜在力量。现阶段的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巨大差距表明,生产资料供给S(由第一部类生产出来)和第一部类生产资料需求与第二部类生产资料需求之和Ⅰ有很大的缺口,造成这个缺口的主要是投资的需求不足而相对应的投资供给过剩,也就是说,意愿投资不足,而意愿投资的不足,主要是投资的回报太低,而投资回报较高的领域,如大型交通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又存在着资本进入的限制。所以,只有取消各种限制,让市场来主动调节。另外,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特点是第二产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的比重过大,体现在对投资品的供给巨大和由此引起的相关消费品供给的连动扩大。即第一部类的生产资料的供给大于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由此造成第一部类的内部失衡;而通过投资品供给巨大带动的相关消费品的供给扩大,又使得第二部类的消费资料的供给大于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造成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不平衡。这说明,生产资料的供给和需求要实现均衡,投资的结构要进行较大的调整,也就是说要通过投资结构的优化来实现。第二部类内的结构失衡还表现在消费品结构失衡上。根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的数据表明,国内的生产能力闲置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工业消费品尤其是耐用消费品上。与此同时,一些高新科技产品的生产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一直发展不快。2000年我国高科技产品增加值的比重只有12.7%,远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水平。消费品结构的失衡使消费品供给出现较为严重的扭曲:一方面,一些传统产品如纺织品、轻工产品、普通家用电器产品大量积压,供给相对过剩;另一方面,一些高科技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如电子信息产品、生态农业产品等发展缓慢,供给相对不足。事实上,目前一些高科技产品的消费状况非常良好,根据1999年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239家重点大型零售商场26类商品的统计,通讯器材增长266.6%,电子及音像制品增长128%,汽车增长151.9%,家用电脑增长103.8%。这些情况说明,消费资料的供给和需求要实现均衡,必须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两方面同时入手,做好结构升级的工作。所以,在我国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笼统地谈拉动需求要通过刺激消费或者扩大投资是有缺陷的,拉动需求的关键在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善投资环境,通过市场的力量促成结构均衡和总量均衡,两者都不可偏废。2、面对我国当前由于低收入者购买力不足而产生的“相对过剩”,经济政策的重点要从需求管理政策转变为收入分配政策,扩大低收入者的收入,从而提高其消费倾向和消费能力,对于治理有效需求不足和启动市场来说,这才是治本的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在提高,但是也应该看到,居民收入差距在迅速拉大,收入分配的不合理状况及其发展势头确实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基尼系数是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据国家统计局2001年的资料表明,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已经接近0.4的国际警戒线,而且已是连续4年在上升。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内部和农村居民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均在波动中呈现扩大的趋势,在1978-1999年的21年里:城镇居民基尼系数由0.15提高到了0.295,增长了84%;农村居民基尼系数由0.2124提高到了0.3361,增长了58%。如果这种势头不适当加以遏制,那么,就可能快速地达到甚至超越警戒线,从而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和剧烈的社会动荡,对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产生不利的影响。此外,虽然目前城镇居民内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蒙牛儿童产品分析》课件
- 2025年鄂尔多斯运输从业资格证考试技巧
- 《2025合同终止协议书范本》
- 11《白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 在“植物”单元教学中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 2025标准车辆买卖合同
- 2025年出版:全球市场多氟烷基物质(PFAS)总体规模、主要生产商、主要地区、产品和应用细分调研报告
- 二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茂密的花-人美版(2014秋)
-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2023-2024学年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
- 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数学五下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废品入库单模板
- PFMEA的严重度SOD的评分和优先级别
- 婚育情况登记表
- INVOICE-商业发票样本格式
- 圆周率1000000位 完整版
- DB33-1036-202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岩芯鉴定手册
- 快速排序算法高校试讲PPT
- 甘肃历史与甘肃文化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
- 高边坡施工危险源辨识及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