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图书馆馆藏利用情况分析_第1页
中国地质图书馆馆藏利用情况分析_第2页
中国地质图书馆馆藏利用情况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地质图书馆馆藏利用情况分析

为了有效提高读者服务的质量,充分利用专业图书馆的图书馆资源,有效发挥图书馆的作用,满足大多数科技工作者对图书馆资源的需求。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必须认真观察、有意识地分析和研究,正确开展各种服务工作。现在,他们从中国地质图书馆的藏书利用出发,分析读者的阅读需求。1利用图书馆资源来保存数据集1.1教育系统读者中国地质图书馆坐落在中国地质大学校内,这样既方便了大学师生借阅书刊,也使专业图书馆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表1是中国地质图书馆2002~2006年到馆读者借阅文献资料的统计数据,较客观地反映了不同读者类型对馆藏文献的利用情况。我馆虽然是专业图书馆,由于设在大学校内,呈现科教系统读者的借书量总体占首位的局面,从表1的数据分析,科教系统读者借书册数占到借书总册数的89.7%;科研系统读者只占10.3%。这反映出科教系统读者对传统纸质资源的特殊需求。大学研究生的借书册数为74352册,高居榜首,这与在校学生利用文献的条件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科研系统读者的借书册数仅为7548册,除了地理位置的原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电子资源的发展分流了相当数量的科技读者到馆。1.2电子资源是重要补充,但电子文献是馆藏如表2所示,在2002~2006年期间馆藏借阅量呈现较大幅上升,以研究生的年借书增长率为例,分别为26.58%、78.04%、44.53%和19.10%。充分说明馆藏学科结构合理性和文献保障程度。从阅读需求特点分析,研究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专业素养,阅读特点是求新、求快、追求专业深度。他们对馆藏文献的借阅量最高,说明他们对图书馆较强的依赖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借阅量在稳步升高。这里值得一提的现象是近年来科技人员到馆借书持续下降,科技读者在哪里?通过调查,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下属科研单位都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订阅相当数量的地学专业期刊,他们有自己获得信息和交流信息的渠道,如通过参加学术会议获得学术信息、网络等,图书馆只是他们学术信息空间的一部分,确切地讲,他们有自己的数字空间。2005~2006年借书增长率呈显著下降趋势(19.10%),这与下面(表3)的统计密切相关,同时也说明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读者的阅读习惯也在发生变化。统计中的流通财产账数据也是值得关注的,从表3的数据不难看出我馆用于购买纸质图书的经费自2004年在较大幅度削减,购书量在下降。2006年的购书量比2002年下降了近30%。2004年以后,我馆将经费倾斜于电子资源,致使一些重要的书刊、专著等停订,表3呈现了读者借书量下降的情况。笔者认为,电子资源固然重要,但只能作为图书馆馆藏的一种补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馆藏。中国地质图书馆是全国乃至亚洲地学文献收藏最权威的图书馆,我们必须根据学科的发展、读者的需求和馆藏特性购买专业图书才体现我馆区别于它馆的特色。图书馆的工具书、图书、丛刊专著及部分核心期刊应该主要由印刷型文献提供,对科研所需的文献信息如二次文献、学术论文等可以电子资源为主。同时,专业图书馆应该根据读者需求,积极开展馆藏信息资源的科学评价,包括电子资源和纸质资源的合理配置,用科学的利用数据来指导馆藏资源建设,使馆藏资源达到使用最优化程度。2电子资源在文献馆藏、文献文献量、电子文献量等方面的应用,为提高馆藏学科范围提供了一个方案,并促使了电子文献量、电子文献量、电子文献量、电子文献量、电子文献量、电子文献量、电子文献量等多科为了适应全球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的趋势,我馆每年都花相当的经费购置电子资源,从2000年的4个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发展到2006年的12个,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博硕论文及全文数据库等,同时还推荐了免费电子资源,使得馆藏资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电子资源对传统馆藏的贡献在于增加了馆藏文献量,延伸了检索年限,也扩大了馆藏的学科范围。表4是2006上半年中国期刊网(CNKI)、Elsvier、Springer、Georef&GSW电子期刊及PQDD国外博硕论文电子资源月全文下载量统计数据,客观地反映了读者对电子资源的利用情况和读者的阅读倾向。2.1数据库的利用方式对比表1和表4的数据可见,电子资源的利用率明显高于纸质资源。而电子资源中中国期刊网(CNKI)电子期刊的下载量远超过外文电子期刊的下载量。反映了读者对文种的使用习惯和利用外文文献的水平。CNKI、Elsvier和Springer的下载量比例分别为89.47%、10.07%和5.27%。Elsvier全文数据库有23个大类,我馆只购买了其中与地球科学相关的4个大类,文献量虽远不如Springer库多,但下载量却是Springer库的2倍,其原因在于Elsvier库地学学科文献相对集中,下载量在外文电子数据库中较高。我馆购买了Springer电子期刊库的1843种期刊(由于参加集团购买),其中与地学相关的期刊有193种,该库的特点是学科范围广、文献量大,但也降低了专业学科针对性,信息过载给读者带来诸多不便,导致下载量较低。以上数据说明读者对数据库的利用不单依赖文献量的大小,科技读者更倾向于专业性强的全文数据库,喜欢浏览专业结合紧密的电子资源。GeoRef数据库是地学专业数据库,但是以文摘形式为主,因而利用率较低,说明读者更倾向于全文数据库。2.2文献检索的情况通过对我馆20多个用户单位(包括: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等下属研究所)网站的调查,重点访问了上述单位网站的信息栏目,可以看出我馆服务对象的需求。2.2.1一直以来,图书馆在大力发展跨库检索和全文数据库等服务,似乎这样可以方便用户的检索,满足用户需求,但实际上科技读者更渴望得到属于本学科、结合本专业及科研项目方向的专业数据库。例如:地科学院下属的地质研究所和矿床研究所集合了部分专业期刊和国外相关地学专业免费网站挂在网页上,而不是综合性电子数据库。事实上,科研人员所需要的不过是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几十种期刊,而图书馆采取集团购买获得的全文数据库往往有上千种刊物,同样存在着信息过载问题,给读者检索带来诸多不便。2.2.2近年来,地球科学界一直在交叉学科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本系统科研单位网页的专题栏目中交叉和边缘学科的动态占相当比例,内容包括生命科学、空间科学、化学科学、环境科学、信息地质学等科学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等,体现了科学间的交叉和碰撞,也是图书馆未来服务的方向。2.2.3科技人员在外网点击率最高的网站是WorldDataCenterSystem,包含了30多个与地球科学紧密相关的数据库如WorldDataCenterForGeology等,由于专业性数据库检索操作简单,命中率高,备受科研人员青睐。也减少了信息量过载的困扰。3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提高业务精综上所述,虽然不同类型的读者有不同的文献需求,但他们共同的需求是得到图书馆的优质服务。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科研用户的信息获取方式及要求也在发生变化。他们对专业图书馆服务的要求不仅是提供一本书、一本期刊,而是需要提供网络化、专业化、个性化等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同时,图书馆不再单纯地把藏书量的多少作为衡量办馆水平的重要标准。而是把是否拥有一个成热安全、功能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