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_第1页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_第2页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明溪县夏阳中学张幼华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正如顾黄初先生所说:“阅读,是人们通过语言符号(文字)的辨析、感知、理解,从中获取知识、信息,进而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存,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语文行为和心志活动。”(《阅读教育学》序)。而阅读教学则是完成这种复杂的智力活动的手段和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事实上,阅读教学更是一种经常地有效地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由于性格、兴趣、经历、知识、能力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对同一作品的理解、感受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如能把握不同学生对作品的不同兴趣点和共鸣点,引导学生去分析感悟,是最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的。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要转变阅读教学观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反观我们的阅读教学,却和这一理念背道而驰,教师往往是依据教学参考书,把一篇有机和谐的文章机械地肢解为中心、结构、技法、修辞、语法、字词等各自独立的部分,然后对其中的一些部分或某些方面加以分析,用自己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理解,追求的是答案的完整正确,用教师教学参考书中提供的答案作为唯一的标准,评判学生阅读理解是否正确,而忽视了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是被动地获取知识,这样必然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范围,难以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力和创造能力。语文的阅读教学,其主要目标不应该是对文章本身的解析,而应该是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加强学生语言和思维的训练,通过读熟以致背诵课文,从而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使阅读文章典范、优美的语言和文章本身的逻辑思维规律“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语言素质、语言能力、思维经验和审美情趣,养成一种自己的“语文行为和心志活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内容的讲解、分析,要为培养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训练服务。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摒弃那种脱离语言和思维训练的空洞的说教、烦琐的分析的阅读教学观念,提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腾出一定的时间,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分析自己理解,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且要力求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克服学习中的各种疑难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参与性,导之以法,造就学生的自主精神,更要鼓励求异,培养创新精神。语文阅读教学最忌古板保守,对学生提出的出乎教师意料的新见解,要积极鼓励,或者组织学生讨论,看这种见解是否正确,若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教师应该大胆肯定,若失之片面或错误,则教师应加以引导予以纠正。例如我在教学鲁迅先生的《风筝》一文时,就采取了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针对《风筝》主题的多义性,设计了以下问题:1、“我”为什么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事隔几十年后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2、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精神的虐杀”?鲁迅先生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3、小兄弟为什么会全然忘却,毫无怨恨?4、小兄弟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为什么反而心情更加沉重?5、读了本文后,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这些问题在文章中都有或多或少的回答,学生只要认真思考,都能做出回答,加上又是在学习小组中讨论这些问题,学生心情轻松,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习小组派代表进行课堂交流时,有些学生侧重谈鲁迅先生重视兄弟感情,有些学生侧重谈鲁迅先生的自责精神,有些语文程度更好的学生谈到了鲁迅先生对被虐杀者的麻木感到悲哀、无奈!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学生对文章语言的感受和对内容的理解能力得到了锻炼,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那么,我们教师又何必花很多时间去划分文章的层次,归纳段意,特别强调这篇文章主要是表现鲁迅重视手足感情或者鲁迅先生的自责之情,一定要学生理解封建制度之所以能维持,就在于被虐杀者的麻木,毫不抗争造成的这样深刻的主题呢?又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我发现,学生对骗子这一角色很感兴趣,就及时提出“如何评价骗子?”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侧面、多角度地评价骗子这个角色,有些学生认为文章中的这两个骗子是值得肯定的,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设下骗局,让皇帝出丑,目的是希望皇帝能悔过自新,治理好国家,安徒生在文章结尾并没有写骗子落入法网,其用意可能就表明了作者对骗子的感情,他不恨这两个骗子。有些学生提出骗子是极其狡猾的,最善于抓住人的弱点,有谁愿意被别人认为自己是愚蠢的是不称职的呢?骗子就是利用了人身上的弱点,才使的本不高明的骗术得以成功。现实生活中的骗子也是如此,应该引起我们警惕。更多的学生则认为骗子不值得肯定,他们的本质是捞取钱财,败坏社会风气,应该加以谴责。面对学生截然不同的回答,我们教师能仅根据个人的好恶、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而肯定哪种回答对,哪种回答错吗?很明显,不行!我们教师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如何更全面、更具体地去分析问题,而不应该去判断谁是谁非,扼杀学生的独特发现。二、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方法。有了阅读观念的转变,如果没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那么阅读仍然很难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只有掌握了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方法很多,有精读、略读、速读、跳读,查阅参考资料,使用工具书,正确处理提示、注释、及思考练习的方式方法,阅读时思考分析、归纳总结、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把握文章的主题等。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提倡的是整体阅读,局部深入研读的阅读方法,整体阅读就是从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或观点、感情基调、文章思路和写作特色。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运用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用学生自己独特的眼光和感受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文章的局部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读,进而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整篇文章。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良好的读书习惯就是“自己能够读,自己喜欢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如果学生都能“能够读”,而且“喜欢读”,那么便达到了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针对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白不同文体的文章,阅读方法是不相同的。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时,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后,就“春花图”展开深入研读:1、作者笔下的春花有什么特点?2、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春花?3、文段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4、文段中运用了什么写法?5、作者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从中启发学生,阅读写景抒情类文章,要抓住几个阅读要点:景物的特征,作者描写的顺序,运用的修辞方法,抒发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三、课内课外相结合,拓宽阅读教学的途径。在转变阅读教学观念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同时,教师还应该重视拓宽学生的阅读途径,指导学生坚持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继续,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部分,更是学生阅读的最终目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因此,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要加强指导,把它纳入到自己的阅读教学计划中来,而不是放任自流,语文教师要积极引进阅读新材料,及时把最新的信息教给学生,还可以抓住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讨论,最好是把教材中的文章和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认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更主要的是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社会的关心,对人命运的关怀。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第一是向学生推荐读物。读物除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要求外,还必须考虑读物对学生有多大的潜在意义和实际意义,这不是迎合学生的口味,而是尊重学生的审美需求,否则,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就会对读物产生抵触情绪,达不到阅读的目的。可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寒暑假,向学生开具一张“推荐阅读书目”,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课外阅读,特别强调的是应要求学生做好读书摘记,写出读书心得。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第二是要组织开展一些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条件,在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开展社会规范用字调查、搜集广告语分析其妙处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社会,提高语文能力。第三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撰写书评、影评、出版墙报、板报、编写班报、名著阅读心得交流、时文选读等语文活动,促进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感受时代气息,缩短教材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当今社会的科技信息,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的氛围。第四是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为我们语文教师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多媒体技术使文字、图像、声音三者之间的配合更为丰富、完整,能让读者的理解更为准确、全面,记忆更为深刻、牢固,还可以在一个更富表现力、真实感更强的环境里,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强记忆力,提高阅读效益,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更为理想的条件。素质教育提出的核心理念是“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创新精神是人的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从创造力富有成果的表现来看,创造力是教育、培养、实践的结果。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