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知识精讲精研】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知识精讲精研】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知识精讲精研】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知识精讲精研】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知识精讲精研】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生态脆弱区概念: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主要分布区: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特点:生态稳定性较差,一旦稳定性被打破,土地易退化。土地退化概念: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表现: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我国生态脆弱区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典型地区:南方喀斯特地貌区的石漠化

北方农牧交错区的土地退化东北林草交错生态脆弱区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西北荒漠绿洲交接生态脆弱区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生态脆弱区沿海水陆交接带生态脆弱区南方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成因多陡坡,土层薄;石灰岩抗风化能力强,成土过程较缓慢;季风气候区,降水强度大且集中;人类过度开垦。土层薄贫困耕地减少多暴雨坡陡水土流失过度开垦人口增加石漠化撒哈拉沙漠萨

区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形式。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萨德勒地区遭受罕见大旱,并引发严重的荒漠化,致使经济受到沉重打击,前后有20多万人因饥饿而死亡。这场惨剧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世界荒漠化防治运动。萨德勒地区通常是指撒哈拉沙漠南缘东西延伸的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年降水量大多为100~500毫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位于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气候干燥,生态环境脆弱;该地区有大风,大风使沙漠向南移,导致萨赫勒地区荒漠化。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急剧增加,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地区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用地之争加剧。人口过快增长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请解释下图,尝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人口增加,粮食需求增加压缩草场面积,牧场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农作侵入牧区土地生产力下降贫困饥荒荒漠化加剧过垦过牧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纠纷和部落冲突合理使用国际援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概念:指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成因自然原因该地区对降水变率极为敏感降水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多大风(春季)鄂尔多斯市年降水量变化北方春季的沙尘暴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成因人为原因人口压力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表土大量损失肥力下降牲畜采食、践踏草质下降植被覆盖度降低草场生产力降低畜产品质量降低

加牲畜数量增加对草场的影响北方农牧交错带——综合治理观念: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修复自然为第一要务措施: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目标:实现人地和谐发展土地退化综合治理措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构筑防护体系以地养地,自然恢复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山羊啃食草根课堂笔记1.生态脆弱区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2.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3.我国生态脆弱区典型地区有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石漠化)和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4.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有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多大风;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5.北方农牧交错带治理措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构筑防护体系;以地养地,自然恢复;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我国生态脆弱区面积大,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目前(

)A.我国生态脆弱区都位于内流区B.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类型较单一C.新疆天山南北山麓绿洲边缘区生态脆弱D.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生态稳定2.以下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区域与主要人为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鄂尔多斯高原——围湖造田,打坝淤地B.河西走廊——深居内陆,气候干旱C.云贵高原——过度开采地下水D.南岭——过度开垦,过度樵采CD鄂尔多斯高原——土地荒漠化,主要人为原因是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河西走廊突——土地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主要人为原因是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地灌溉;云贵高原——石漠化,主要人为原因是过度开垦和过度樵采下图为中国局部地区农牧界线演变图。读图,完成3~4题。3.图中的农牧界线(

)A.相当于草原和荒漠的分界线B.是明确的界线C.古长城位置与之关系密切D.生态环境好,自然灾害少4.图中农牧界线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干B.牧区养殖规模扩大C.农耕区粮食压力加大D.西北地区人口减少CC读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石漠化土地面积统计图,回答5~6题。5.我国土地石漠化问题严重的地区主要是(

)A.西南地区

B.东南沿海地区C.长江中下游地区

D.南方丘陵地区6.贵州省土地石漠化问题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①石灰岩广泛发育②植被破坏严重③人口多、耕地少④过度放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AC

我国生态脆弱区类型多,分布广。为治理生态脆弱区,人们在坡地上大量修筑鱼鳞坑(如图),在坑内栽种植被,生态环境问题明显改善。鱼鳞坑是山坡上挖掘的有一定蓄水容量的土坑,多呈半月形沿等高线排列,且上下鱼鳞坑呈“品”字形交错分布。据此完成7~8题。7.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建鱼鳞坑的是(

)A.南方低山丘陵区

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8.鱼鳞坑呈“品”字形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分散地表径流

B.减少径流下渗C.增加地表粗糙度

D.利于植被生长BA如图为我国农牧过渡带及其可能变化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对比可能变动带与原农牧过渡带的位置变化并分析原因。向南移动。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半湿润向半干旱气候区演变,森林植被减少,适合草类生长,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