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一、模糊集理论对语言现象的影响“模糊性”是从哲学和数学中引入的语言术语。这一概念和理论是美国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扎德教授1965年最先在《信息与控制》杂志上的一篇题为“模糊集”的文章中提出来的,之后模糊理论迅速发展,对语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人们开始从新角度、以新方法分析语言现象。人们发现在交际活动中,经常会自觉不自觉地使用许多模糊概念和表达模糊概念的模糊词语。模糊作为人类自然语言的内在属性,普遍存在于各种文体之中。本文拟对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现象作一探讨,旨在说明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只有使用得恰当、准确,才有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二、模糊语言现象JoannaChannell(2000:18)在她的《模糊语言学》(VagueLanguage)一书中从语用学角度讨论了3类模糊语言现象:第一类是模糊附加词,第二类是模糊词语,第三类是模糊蕴含。1.uild语料库模糊附加词即附加在意义明确的表达式之前的词语,可以使意义精确的概念变得模糊。Channell在Cobuild语料库和她本人所收集到的实际语料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数值型模糊附加词和非数值型模糊附加词。数值型模糊附加词主要有以下几种结构:模糊附加词+n(n表示数值),norm(n和m表示两个数值),norso等。例如:非数值型模糊附加词主要包括:复数定量词+of+名词,a+单数定量词+名词等。例如:2.模糊语言的应用模糊词语即指那些边界模糊的词和表达形式,由于使用本身就模糊的表达法而造成的语言模糊,即有些表达法本身就是模糊的。Channell(2000)指出,人们在交际活动中,有时故意选用模糊语言。在非正式文体和口语中,人们经常选用“模糊定量词+可数名词”这一结构,如fewpeople,severalnations,somestudents,manycompanies等。频度副词也常被用来表达模糊含义,例如:在更多的情况下,讲话者要么是忘了或不知道,要么是不想提及某个名字或名词,此时会用一些模糊的替代词语(Channell,2000:157),类型标记符以及占位符应属此类。选用这一类模糊词语,有时是为了避免使用无礼的语言或禁忌语,有时是为了避免装腔作势或贬损他人,有时是为了避开发音方面的问题。例如:3.数字单位名词的标注形式具有模糊意义加标模糊蕴含指清晰概念蕴含着某些不言自明的细枝末节,以精确的形式传递模糊意义。这些现象主要有以下3种:第一种是以精确的数字表达模糊的意义。例如:这句话其实有两种理解,既可以理解为精确的意义:Sam有10000美元,也可以理解为模糊的意义:Sam大约有10000美元。在正常情况下,人们认为这句话具有模糊意义。第二种是以精确数字表达模糊意义,从而创造一种夸张的效果。例如:这与第一种情况不同,所给出的数字(100万)对相对的精确概念没有任何指示作用,说话者只是表明人数很多,或许比期望的还要多。第三种是数字单位名词的复数形式表达模糊意义。例如:可以这样用的词还有ten,hundred,million,billion等。这些词还可以组合起来用,例如:tensofthousands,hundredsofmillions,thousandsofmillions等。由于这些表达式中不包括精确的数字,所以它们的意义更模糊。三、模糊语言与新闻的准确性一般来说,准确是新闻报道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新闻报道要求实事求是,尽量准确地对事物或人物进行报道。因此,不少人有这样的误解:只有精确才能达到新闻报道的准确,模糊是精确的对立面,即是不准确的。其实,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不等于精确性,在有的情况下准确性要求较大的精确性,但在有的情况下也要求一定程度的模糊性,也容忍一定的模糊性(冉永平,1996:9)。无论是精确还是模糊,其目的都是为了表达准确。那么,新闻的准确性是不是一定会排斥模糊语言的存在呢?为此,笔者依据模糊语言的构成特点,从2007全年ChinaDaily中每月抽取一份,并随机抽取其中的12条新闻做了抽样统计,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所占比例是比较大的,模糊语言不仅不与新闻的准确性冲突,而且还普遍存在于新闻报道中。笔者再依据Channell的模糊语言分类对以上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进行了分类统计(见表2)。从表2中,我们发现其中模糊词语占绝大多数,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最普遍,而模糊附加语和模糊蕴含相对比较少。下面笔者试用以上语料阐述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存在的原因及其语用功能。1.新闻的模糊语言(1)符合新闻传播的规律新闻报道是对客观世界的变化进行及时、客观、公正的反映,是对一件事情或一种情况的报告和介绍。新闻报道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向读者报道事件的最新情况,这一独特的传播任务决定了新闻语言的特征为:真实性高、时效性强、篇幅有限、读者面广。这些特征规定了新闻语言必须是准确无误的。既然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而客观事实本身存在着模糊状态,那么进行报道时就很难回避模糊语言。因此,使用一些模糊词是新闻报道要求的简洁性(conciseness)、时效性(timeliness)以及新闻采访的特点所决定的(程红,1988:37)。新闻报道的简洁性要求记者使用模糊语言概括地描述事情,简洁性的实质就是要尽量减少语言的数量,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冉永平,1996:9),所以记者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将事情的每一个细节都报道出来;另外,新闻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如果不及时抓住它,它很快就会失去新闻价值。例如:在这个例子中,记者只用了“dozensofcountries”和“mostwesternstates”来介绍参加这次会谈的国家。如果记者一一举出到底是哪些国家,就违背了新闻报道的简洁性的特征,所以,记者用“dozensofcountries”和“mostwesternstates”这两个模糊词语就将许多国家都包括在里面了,这样既简洁,又能把新闻报道得很清楚。(2)符合受众的阅读心理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usesandgratifications)的理论证明:受众接受媒体都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的,是为了满足信息、娱乐、心理、精神等方面需求,而受众只对那些能满足其某种需求的信息感兴趣(转引自杨丽霞,2005:124)。对国内外发生的事情,受众只关注大致的情况,而不会去要求了解、记住每条新闻的细节和精确数字,除非他对这个新闻特别感兴趣。Channell(2000:175)指出:使用模糊语言对精确信息进行恰当的“剪裁”能够更好地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话语的重点上来。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模糊语言更符合受众的理解和语言运用的习惯。一篇塞满各种细节的报道,虽然看上去十分“精确”,实则冗长累赘,非但不会吸引读者,还会使其望“报”生畏(张健,2002:15)。反之,记者如果能省却不必要的细节,而用恰当的模糊语言来概括,则更能突出重点,满足受众的阅读心理。例如:在这个例子中,记者在描述犯罪分子的时候用了好几个模糊词,但是读者却非常容易接受,并不觉得这样的描述是模糊不清的。“about1.7meterstall”可以是高于1.7米,也可以是低于1.7米,但如果记者用“1.73米”这样的精确数字来描述,反而显得画蛇添足,读者不可能用眼睛就能准确地看出是不是1.73米。“chubby,roundfaced”说明其中一个犯罪分子是有点脸圆,至于有多圆,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说得很清楚。“youthful”说明这个人年轻,那到底有多少年轻,几岁才算年轻,我们谁也说不明白。如果记者非要用精确的语言来描述,恐怕会越来越模糊。(3)符合新闻政策和新闻策略的需要新闻要求真实,表达的概念要求准确,但这并不是说新闻语言所表达的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都必须十分清楚。由于新闻的传播受到新闻纪律、新闻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在政治、经济、科技新闻中,有许多地方不得不使用模糊手法来处理,有些重大新闻不能不报道,但有些细节又不能太精确,这时就需要巧妙地使用一些模糊语言。我们在英语新闻报道中经常看到themanwhorefusedtogivehisname,It’sbelievedthat,It’sreportedthat等,闪烁其词。这一点在外交事务的新闻报道中尤为明显。例如:在例(3)中模糊词语closely表示中美双方就反恐和国际犯罪问题正“紧密”地合作,但“紧密”到何种程度是不便对外传播的,应该是对外保密的,“aseniorUSofficial”到底是谁?“yesterday”具体是昨天的几点钟?这些具体细节也不方便对外报道,实际上记者在报道时因受到新闻政策的限制也不方便报道一些细节,否则的话会造成泄密事件,所以模糊语言的使用符合了新闻政策和新闻策略的需要。2.数据库:“未来的帮助”新闻写作中模糊语言的运用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当,可以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增强宣传效果;运用不当,作品就无法真实、生动地表现事实,反而削弱了事实的新闻价值(黎品玉,2001:111)。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频繁出现,自然有其不可忽略的使用价值。适当地运用模糊语言,有利于更准确地体现新闻报道的主题思想。归纳起来,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主要有以下语用功能:(1)增强新闻报道的可信度由于新闻报道的内容常是变动中的事情,其发生的具体时间、具体数量以及事件影响的强弱,记者一时很难对其做出全面、正确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话说得太满,让人觉得不可信也不现实。在遇到无法明确说明其结果的事情时,如果记者借助模糊语言来表达,这样的报道更符合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模糊语言只要具备条件便可表示精确的含义,这条件就是对客观事实绝对正确的描写”(转引自王永忠,2003:59)。模糊语言的使用,一方面能够增加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另一方面又能显示新闻工作者的求实精神。例如:在例(4)中,人们对未来的事情不确定,不知道对这种飞行员的招收到哪一年结束,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种招收飞行员的方式还会继续下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用“intheyearstocome”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在例(5)中,FBI会向中国提供帮助,但到底是怎样的帮助呢?是不是能提供任何帮助呢?在报道中,记者很巧妙地运用了“possible”这个词将整个意思模糊化,因为到底什么是可能的帮助,什么又是不可能的帮助,谁也无法说清楚,FBI只会根据以后的情况再做出决定。如果记者没有用“possible”这个词,那意思会变成:FBI会提供任何帮助,显然这是不可信的。运用这些模糊语言,读者很容易接受,也不会怀疑新闻报道的真实性。(2)提高新闻写作的效率由于新闻写作强调时效性,新闻写作常被称为“急就章”(literatureinahurry)(张健,2002:13)。为了及时地向读者传递信息,作者不得已使用模糊语言对事情进行概括的报道,让读者对事情有一个大概了解。而且,有时候新闻事件的复杂性,作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新闻的每个细节或复杂背景一一表述出来。正如J.A.Goguen所言:“描述的不确切性并不是坏事,相反,倒是件好事,它能用较少的代价传递足够的信息并能对复杂事件作出高效率的判断和处理,也就是说,不确切性有助于提高效率。”(转引自冉永平,1996:11)模糊语言的应用能使新闻报道简明扼要,既能避免累赘,又能化繁为简。例如: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知道有许多的issues,但是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issues都列举出来,如果都列举出来,可能3页纸都写不完,而记者仅仅用了“tremendous”一个模糊词就说明了数目之多,把所有可能的issues都包括在里面了。“varietyof”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reasons都一一列举出来,记者只用了几个模糊词就将困难解决了,而且一点也不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记者仅仅用了很少的模糊词,但是却传递了足够多的信息,节省了新闻写作的时间,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效率。(3)避免报道过于绝对Channell(2000:188)指出:模糊语言是一种保护措施,以防止自己的观点被证实为谬误(Vaguenessmaybeusedasasafeguardagainstbeinglatershowntobewrong.)。模糊词语具有灵活、自由的特点,运用得当,可避免把话说得太绝对化(程红,1988:37)。模糊语言一方面能够避免新闻报道的过于绝对,另一方面能为记者留有余地,尤其是在新闻缺乏足够证据或进行某种推断时,或者遇到不便直言、不宜明讲或不好硬说的新闻事件时,常需故意笼统语义,模糊其表达,以免把新闻事件报道得太死,留下必要的回旋余地(冉永平,1996:11)。模糊语言的作用就是把话说得更委婉一些,更含蓄一些,避免绝对化。例如:中国人口之大,我们不可能精确地计算出有多少人会说普通话,而且中国的人口本来就是个大概而不是精确的数字。人们通过调查,知道会说普通话的人大概是全部人口的一半,而且要多于一半。至于多多少,我们不可能计算出来。用“more”就既能说明会说普通话人口的大概数字,而且使报道更加委婉,避免了绝对化。还有到底有多少城市人会说流利的普通话呢?一定是70%吗?说不定后来有人经过统计是69%,或者是71%。记者用模糊附加词“nearly”可以给自己留有余地。因为无论是69%还是71%,都是nearly70percent,给自己的话留有余地,避免过于绝对。(4)保护国家机密和个人隐私新闻的一大特点是能够如实地反映事实。但是有些新闻对象涉及国家安全、军事科技情报动态或个人隐私,新闻报道的语言就需要特别谨慎(晋楠,2006:282)。新闻对象的保密性需要模糊语言,因为模糊语言含蓄委婉,便于报道某些具有隐秘性的事物,既传递了信息,又防止了泄密。如新闻报道涉及国家机密和个人隐私等,使用适当的模糊语言有利于保守机密。我们在报纸上经常看到“据有关人士说”、“两国领导人在会谈中讨论了共同关心的问题”等,这些模糊语言多用于外事报道或需要保护提供信息的当事人的法制新闻中。例如:在上面这个例子中,记者采用“someone”这个模糊语言来保护信息提供者的隐私,保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如果记者直接把名字写出来,说不定这位知情者会招来报复,这对知情者的人身安全没有任何好处。记者用一个“someone”将知情者模糊化,既传递了信息,又防止了泄密。(5)减少新闻报道的负面影响无论从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还是新闻本身的发展来看,给受众带来过度刺激的所谓“精确描述”都有一定的负面作用,用模糊语言来代替那些不恰当的细节文字、图片和声音,则是减少刺激、降低新闻报道负面性的有效做法(黎品玉,2001:10)。有些关于灾难性事故的报道对于现场死者情况的描述过于细致,显得很不人道,这样的报道虽然在客观性和真实性方面都没有问题,但加剧了灾难对人的精神影响;另外,记者如果在新闻报道中将犯罪的细节过于详细地报道,很容易让人进行模仿,特别是引起青少年犯罪,形成负面的宣传效果。反之,记者可以运用适当的模糊语言进行模糊报道,这样会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如:在这个例子中,记者只是用一句话简要地概括了银行被盗的事情,只是对事情进行了大概的报道,并没有出现任何犯罪细节的描述。记者可能并不知道具体的情况,所以才进行模糊报道。即使记者对这件事情的犯罪细节十分了解,如果将犯罪分子的作案细节、公安机关的破案过程都详细地描写出来,其他罪犯就很有可能会进行模仿,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四、模糊语言的存在原因综上所述,新闻报道中的确存在着大量的模糊语言,这不仅是因为客观世界中万物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同时也因为人类具有模糊思维的能力,而且自然语言具有模糊性,新闻报道本身也需要模糊语言。事实上新闻报道不仅允许模糊语言的存在,而且受益于模糊语言,只要运用得当,非但不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准确性,还会与精确语言相互补充,共同作用,使新闻报道更加接近新闻事实的本来面目。所以新闻工作者在充分认识模糊语言的同时,又要遵循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把握好模糊语言和精确语言的关系,在不同的情况下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Thereareabout800studentsinourcollege.Iwenttohisofficesevenoreighttimeslastnightbuthewasn’tthere.1500orsoquestionnairesaredistributed.We’vegotbagsoflanguagelabsdownthere.MyfathersaidIneedabitofdiscipline.Aheapofdifficultieswereoppressinghim.Iseemyfriendsoccasionally.Takeyourwhatayamacallit(whatyoumightcallit)withyouwhenyouleave.Therewasnokindofsocialcontact——therewasnocoffeeroomoranything.Samhas$10,000inhissavingsaccount.Amillionstudentscametoseemetoday.I’vetoldhimthousandsoftimes.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客观事物的特点、人类思维的特点、语言的特点和新闻报道本身的特点等方面来考虑。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Japanyesterdayheldtalkswithdozensofcountriestoplotthefutureoftheglobalwhalingbody,butmostWesternstatesboycottedthemeetingasacharadeaimedatresumingcommercialhunting.(Japanwhalingmeethitbyboycott,ChinaDaily,02/14/2007,第1版)(2)Themen,bothabout1.7meterstall,workedinthebank’scashstoragecenter.Policesaidthatthechubby,round-facedRenwaswearingawhiteshirtoverablueT-shirt.Hisaccomplice,Ma,hasayouthfulappearanceandwavyhair.(Bankworkerssteal51myuan,ChinaDaily,04/18/2007,第5版)(3)LawenforcementauthoritiesintheUnitedStatesandChinaareworkingcloselytocombatterrorismandinternationalcrime,aseniorUSofficialsaidyesterday.(FBIhelpsnationcombatterrorism,ChinaDaily,06/14/2007,第2版)(4)WangsaidChinaSouthernwillcontinuetorecruitsuchpilotsintheyearstocome.(Airlinemakespilotspayownway,ChinaDaily,05/31/2007,第5版)(5)AsBeijingpreparestohostthe2008Olympics,theFBIisoffering“everypossibleassistance”suchasinformationsharingorothertechnicalmatters,hesaid.(F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学校球场施工合同模板(含场地通风与散热)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婚礼现场舞台搭建与灯光音响租赁合同6篇
- 个性化家庭收养协议2024版版
- 二零二五年度履约保证金协议书范本:文化旅游项目2篇
- 医疗器械2025年度原材料供应与加工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智慧农业灌溉增压泵供应与安装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更新项目存量房买卖合作框架协议2篇
- 二零二五版煤矿股权转让及矿山安全生产责任书4篇
- 2025版园艺用树苗买卖合同规范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市场分析预测专家顾问聘请书3篇
- 2024年供应链安全培训:深入剖析与应用
- 飞鼠养殖技术指导
- 坏死性筋膜炎
- 整式的加减单元测试题6套
- 股权架构完整
- 山东省泰安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
- 注塑部质量控制标准全套
-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经典例题及配套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 银行网点服务礼仪标准培训课件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数一数(二)》 北师大版
- 晶体三极管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