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燕歌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燕歌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燕歌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燕歌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燕歌行高适知人论世整体感知壹叁肆贰目录诗歌解读扩展延伸壹知人论世知人论世

高适(700-765):字达夫;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唐代边塞诗派的主要代表,在当时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以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诗见长,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他的边塞诗不仅表达自己的抱负,歌颂将士的战功,还陈述了边防策略,更揭露封建军队中将领与战士的矛盾,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以“悲壮”概括高适诗的风格。知人论世“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知人论世

开元十五年(公元727),高适北上蓟门。

二十年,信安王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

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他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伐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

二十六年,幽州将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张守珪隐其败状,而妄奏克获之功

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创作背景解题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如白居易《长恨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如高适《燕歌行》。燕歌行:属“歌行体”。一般篇幅较长,以叙事为主,音节格律相对自由,以七言为主。燕歌行,乐府旧题,多写有关边地征戍之事,以咏征人思乡、少妇怀远之情为主。本诗属于边塞诗。贰整体感知燕歌行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整体感知1:本诗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征戍之事的?请梳理本诗的结构。①-⑧句:汉家烟尘在东北……单于猎火照狼山结构⑨-⑯句:山川萧条极边土……力尽关山未解围⑰-㉔句:铁衣远戍辛勤久……寒声一夜传刁斗㉕-㉘句:相看白刃血纷纷……至今犹忆李将军出征失利被围死斗叁诗歌解读诗歌解读1:本诗小序主要交代了哪些内容?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开元二十六年:交代了时间。元戎:军事元帅。指张守珪,当时以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主持北边对契丹和奚族的军事。和:按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作诗词,作为酬答。应和,唱和。序:交代时间、交代事件、交代写作缘由,为整首诗歌提供了一个大的环境背景。诗歌解读思考1.诗人为什么有感而发?请结合注释和背景分析。思考2.战争为什么会失败?请结合学过的战争案例总结。思考3.本首诗诗人从哪些方面描写的战争失败?思考4.一个合格的将领应具备哪些品质?思考5.诗人是怎么描写主帅的?思考1.诗人为什么有感而发?请结合注释和背景分析。诗歌解读——“感”(战争失败)思考2.战争为什么会失败?请结合学过的战争案例总结。诗歌解读秦赵--长平之战

公元前270年,秦国和赵国在长平展开战斗。廉颇深知赵军不是秦军的对手,所以就令军队筑起围墙,坚守不出。秦军为了引诱廉颇出战,天天在赵军城门前骂战。赵孝成王一看是此情景,认为是廉颇老了,畏惧秦军,所以他对廉颇的行为很不满,几次派人责备廉颇。而此时,秦国丞相范雎使上反间计,他派人在赵国散布传言说:“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赵王一听这,决定立马换将,让人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骄傲地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打败他不在话下。”赵括接替了廉颇为主将。任后不仅更换部队将领,而且一改廉颇的作战方针,主动出兵进攻秦军。由于他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和自以为是,长平之战仅仅持续了5个月,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魏和吴、蜀--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军二十万(号称80万)顺江而下。孙权刘备军一起溯长江西进,与曹军相遇在赤壁。此时曹军众多士卒已染疾病,初次交战,曹军败退,暂驻军于乌林地带,周瑜等人在南岸双方隔江对峙。

周瑜利用曹操的骄傲轻敌纳部将黄盖之议采用火攻设计诈降,曹军舟船都予以烧毁,又因为士卒饥疫而死者大半。

此战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中英--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封建制度已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现代经济的发展。到鸦片战争前,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在全国成为普遍现象。吏治败坏,封建专制发展到了极点。清政府用“四书”、“五经”将人们的思想禁锢起来,对不满情绪或评议时政者,实行残酷镇压。国防空虚,军备废弛。对外关系上,清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严重地阻碍着中国对外贸易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清朝灭亡的原因是闭关锁国、思想意识落后和统治者对军事发展的不用心,清朝后期官员的不作为,军事上的落后,统治者的腐朽,都成为了清朝灭亡的原因。

正当清王朝日趋衰落的时候,英、法、美各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大机器工业逐渐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产量急剧上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努力寻找新的资源及产品生存空间。思考3.本首诗诗人从哪些方面描写的战争失败?请具体分析。诗歌解读原因环境恶劣敌人凶猛主帅无能思考3.本首诗诗人从哪些方面描写的战争失败?请具体分析。诗歌解读1.环境恶劣:①山川萧条极边土——“萧条”自然条件恶劣,渲染了战势的危急与战斗条件的恶劣。②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环境恶劣;③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运用环境描写,突出边境动荡不安、环境恶劣,表达了战士们的思乡深切。诗歌解读2.主帅轻敌:①“男儿本自重横行”——描写将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暗含讥讽,“横行”意味着恃勇轻敌。②“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描写将领们前进时大摇大摆的场景,可以揣测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③“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主将在大战时骄惰轻敌,纵情享乐。④“身当恩遇常轻敌”——主帅轻敌;孤军深入。诗歌解读3.敌人凶猛:①“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飞”:夸张手法写出了军情危急。“猎火”:借代,代指战火。“照”:战火把山都照红了,说明战斗的激烈和规模很大。②“胡骑凭陵杂风雨。”——“凭陵”敌人来势凶猛,战力强;“杂风雨”天气恶劣。③“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渲染紧张悲凉的氛围,说明战争还在继续,夫妇相见之日遥遥无期。④“相看白刃血纷纷”——

战士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思考4.一个合格的将领应具备哪些品质?诗歌解读①出征前谦虚谨慎,处之泰然——“男儿本自重横行”“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②身先士卒,驰骋疆场——“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思考4.一个合格的将领应具备哪些品质?诗歌解读③运筹帷幄,有勇有谋——“身当恩遇常轻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④为国为民,胸怀天下——“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⑤体恤士兵,与士兵同甘共苦——“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思考5.诗人是怎样描写主帅的?诗歌解读渲染:“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渲染出征前主帅场面宏大,大摇大摆,不可一世的态度。夸张:“飞”、“照”使用夸张手法,充分展现了战争的紧迫激越,主帅的无能,敌人的凶猛。对比:“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将战士的为国死战和将领的寻欢作乐对照来写。“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主帅轻敌,士兵奋死拼搏。思考5.诗人是怎样描写主帅的?诗歌解读直抒胸臆:“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侧面衬托:“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造成悲剧的原因是主帅无能轻敌,导致战争持久。士兵与思妇不能相见。用典:“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表达对李广的追慕和赞美,讽刺当朝将领好大喜功、不体恤战士的行为。总结总结:这首诗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情感?(1).表达了对士兵奋勇杀敌,视死如归,不图名利的崇高精神的赞扬,以及对士兵离家远戍,流血牺牲,饱受征战之苦的同情。(2).对将帅纵情声色、腐败无能、贪功轻敌、不恤士兵的谴责,以及对军中苦乐不均的愤慨。(3).揭示了官兵间的矛盾,对战争失败的理性思考。肆扩展延伸摐金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