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其他病毒及朊粒教学课件_第1页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其他病毒及朊粒教学课件_第2页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其他病毒及朊粒教学课件_第3页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其他病毒及朊粒教学课件_第4页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其他病毒及朊粒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其他病毒及朊粒授课人:XXX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课件目录/CONTENTS01狂犬病病毒02人乳头瘤病毒03人类细小病毒B1904朊粒第一节狂犬病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是狂犬病的病原体,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的一种嗜神经性病毒。其主要在狼、狐狸等野生动物和犬、猫等家养动物中传播,人可因带病毒动物咬伤或抓伤而感染。概述狂犬病病毒外形呈子弹状,一端钝圆,一端平坦或稍凹,大小约75nm×180nm。核心含单股负链RNA,核衣壳为螺旋对称型的蛋白质(N蛋白),外有包膜,包膜上有糖蛋白刺突(G蛋白),刺突与病毒的感染性和毒力有关。一、生物学性状.除G蛋白和N蛋白外,狂犬病病毒还有衣壳基质蛋白(M1蛋白)、包膜基质蛋白(M2蛋白)等。其中,M蛋白是病毒最主要的组成成分之一,构成病毒衣壳;G蛋白是病毒的表面成分,具有嗜神经细胞的特性,可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被作为疫苗研究的重要成分。一、生物学性状.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在易感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细胞(主要是大脑海马回的锥体细胞)中增殖时,在细胞质内可形成一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嗜酸性包涵体,称为内基氏小体(Negribody),在狂犬病的诊断上很有价值。一、生物学性状.过去认为狂犬病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从不同动物体内分离的病毒株的包膜抗原结构、培养特性等有明显差异,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可将病毒分为六个血清型。一、生物学性状.该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60℃加热5分钟或100℃加热2分钟可将其灭活。室温下,病毒传染性可保持1~2周,4℃以下可存活数月,在-70℃或冷冻干燥条件下能存活数年。该病毒易被强酸、强碱、甲醛灭活,肥皂水、乙醇、碘酒也可将其灭活。一、生物学性状.致病性狂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的动物。我国狂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犬,其次是猫和狼,其他还有狐狸、臭鼬、浣熊、蝙蝠等,家畜有牛、马、猪等,野生动物带病毒率高于家养动物。二、致病性致病性人通过患病动物咬伤、抓伤和舔伤皮肤黏膜引起感染,也可因破损皮肤接触含病毒的材料导致感染。病毒进入人体后,潜伏期一般为1~3个月,但也有短至1周或长达数年的,潜伏期长短取决于被咬伤部位与头部的远近及伤口内感染的病毒量。二、致病性致病性病毒进入人体后,先在肌纤维细胞中增殖,然后沿神经末梢上行至中枢神经细胞继续增殖,病毒在神经细胞内大量增殖,损伤脑干和小脑等中枢神经系统。最后,病毒又经传出神经播散至全身,大量分布于唾液腺、舌部味蕾、毛囊、皮脂腺、嗅神经上皮细胞等处。二、致病性致病性病毒主要引起脑和脊髓广泛性病理损伤。发病早期有发热、乏力、流涎等症状;经2~4天后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症状,出现躁动不安、恐光、恐水、恐声、咽喉肌肉痉挛等症状,甚至闻水声即引起痉挛发作,故又称恐水病(hydrophobia)。3~5天后转入麻痹期,出现昏迷、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而死亡,死亡率几乎为100%。二、致病性人被犬或其他动物咬伤后,应检查动物是否患狂犬病,一般将动物隔离观察,若经7~10天不发病,一般可认为该动物未患狂犬病或咬人时唾液中尚无狂犬病病毒。若动物在观察期间发病,将其处死,取海马回部位的脑组织切片,寻找内基小体,或用免疫荧光法查病毒抗原。将患病动物颌下腺悬液接种于小白鼠脑内,观察小白鼠发病情况,再做脑组织病毒包涵体检查或抗原检测,可以提高检出率。三、微生物学检查.对狂犬病患者的诊断可取其唾液沉渣涂片,用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查病毒抗原,但一般阳性率不高。用反转录PCR法检测标本中的病毒RNA,敏感、快速、特异。三、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捕杀野犬、加强家犬管理、注射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主要措施。人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采取以下措施:①正确及时处理伤口:咬伤后立即用20%肥皂水、0.1%苯扎溴铵或清水反复冲洗伤口;较深的伤口,用注射器伸入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做到全面彻底。伤口清洗后,再用碘酒或75%乙醇涂擦。四、防治原则防治原则②疫苗接种: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较长,人被动物咬伤后应及早接种疫苗,可以预防发病。目前,常用人二倍体细胞培养制备的灭活疫苗,于动物咬伤后第1、3、7、14、28天各肌注1mL,免疫效果良好。③人工被动免疫:于伤口周围及底部浸润注射高效价狂犬病病毒抗血清,也可采取肌肉注射,以进行被动免疫,注射剂量为20IU/kg。四、防治原则第二节人乳头瘤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属于乳头瘤病毒属,能引起人类皮肤和黏膜的多种良性乳头状瘤或疣,某些型别感染还与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概述.HPV呈球形,直径45~55nm,衣壳为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表面有72个壳微粒,病毒基因组为双股环状DNA。目前,HPV的体外细胞培养尚未成功。一、生物学性状HPV具有宿主和组织特异性,不感染其他动物,只能感染人的皮肤和黏膜,引起上皮增殖,形成良性乳头状瘤或疣。HPV的传播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病损部位或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病毒侵入人体后,仅停留于感染部位的皮肤和黏膜中,不产生病毒血症。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不同型别的HPV侵犯的部位和所致疾病不同,例如,寻常疣主要由HPV1、HPV2、HPV3和HPV4型引起,可发生于机体的任何部位,以手部最常见;跖疣主要由HPV1、HPV3和HPV4型引起,生长在胼胝下面,易在行走时引起疼痛;扁平疣通常由HPV3、HPV10型引起,多发生于青少年的颜面、手背及前臂等处;尖锐湿疣主要由HPV6、HPV11型引起,好发于温暖潮湿的部位,以生殖器发病率最高,传染性强,是重要的性传播疾病。近年的研究表明,HPV还与某些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如HPV16、HPV18、HPV33型等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HPV12、HPV32型等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二、致病性与免疫性HPV感染后,机体可产生特异性抗体,但该抗体对机体无保护性作用。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异常者,如免疫抑制、免疫缺陷者,易患扁平疣。二、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疣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点,对依靠临床特点不能诊断的病例,可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病变组织中的HPV抗原,或用核酸杂交法和PCR方法检测HPV的DNA序列,用于疣的确诊和HPV致病关系的研究。三、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目前,最好的预防HPV感染的方法是避免与感染组织的直接接触。近年来,HPV疫苗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HPV疫苗分为防止感染的预防性疫苗和使原有感染及相关疾病消退的治疗性疫苗两类。四、防治原则防治原则疣可自发消失,但需数月至数年的时间,故常采取人工干预的方法,可通过化学方法及液氮冷冻疗法、激光治疗、电烙术等物理方法除疣,但常可再发。生殖器HPV感染者,在用干扰素治疗的同时,也可结合上述辅助疗法。人乳头状瘤必须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四、防治原则第三节人类细小病毒B19人类细小病毒B19(humanparvovirusB19)是1975年英国科学家Cossart等在常规检测献血员血清时,偶然在标号为B19的献血员的血液中发现的一种病毒。该病毒与传染性红斑、骨髓功能障碍、关节炎、先天感染所致的自发性流产和胎儿畸形等相关。人类细小病毒B19呈球形,直径18~26nm,核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病毒基因组为线性单链DNA。该病毒对热、干燥、冻融、去污剂等有很强的耐受性。.人类细小病毒一年四季均有感染,但暴发流行多在冬末春初,可经呼吸道、消化道、血液和母婴等途径传播。该病毒感染人体后在骨髓中复制,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患者感染早期可出现轻微的咽喉疼痛、身体不适、肌痛、血红蛋白轻度降低等,持续1周左右症状自发减退,然后出现红疹和关节疼痛,故有传染性红斑之称。妊娠妇女感染可引起胎儿畸形、自然流产和死产,持续细小病毒感染可导致慢性骨髓障碍,免疫缺陷患者可发生慢性贫血。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IgM和IgG抗体。对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的检测,可应用酶免疫、放射免疫、核酸杂交、免疫电镜等方法直接检测血清或上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病毒或病毒核酸,也可用PCR法检测该病毒的DNA。.目前,还没有特异性预防人类细小病毒B19的疫苗,也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对传染性红斑及再生障碍危象等的治疗仅为对症处理。控制呼吸道感染可减少人类细小病毒B19的传播。第四节朊

粒朊粒(prion)又称传染性蛋白粒子,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抗性蛋白(PrP)。1982年,美国学者Prusiner首先报道了朊粒引起羊瘙痒病。朊粒不具有病毒体结构,也无任何类型的核酸,本质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疏水性糖蛋白,分子量为27~30kDa。朊粒蛋白质即朊蛋白(prionprotein,PrP)是由正常宿主细胞基因编码产生的。正常情况下,宿主细胞的PrP基因仅编码产生细胞朊蛋白(cellularprionprotein,PrPC)。PrPC无致病性,当PrPC的分子构型发生异常改变时,才会形成具有致病作用的朊蛋白即朊粒,也称为羊瘙痒病朊蛋白(scrapieprionprotein,PrPSC)。朊粒对理化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高压蒸汽灭菌需134℃处理1小时;对电离辐射、紫外线及常用的消毒剂也有很强的抵抗力。.朊粒病是一种人和动物的慢性退行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即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目前已知人类的朊粒病主要有库鲁病(kuru)、克—雅病(CJD)、克—雅病变种(v-CJD)、格斯综合征(GSS)及致死性家族失眠征(FFI)。动物的朊粒病主要有羊瘙痒病、牛海绵状脑病(俗称疯牛病)等。TSE可通过消化道、血液、神经及医源性等多种途径传播。经研究证实,人v-CJD的发生与疯牛病密切相关,与病牛接触或进食病牛肉是最主要的发病原因。①潜伏期长,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一旦发病呈进行性加重,直至死亡。②病变部位只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患者以痴呆、共济失调、震颤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③病理学特征是脑皮质神经元细胞退化、空泡变性、死亡,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脑皮质疏松呈海绵状,并有淀粉样斑块形成,但病变处无炎症反应。④朊蛋白免疫原性低,不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朊粒病的共同特征包括在进行病原体的微生物学检查时,可采取患者脑脊液和病变脑组织等,通过染色镜检、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PrP。.目前,尚无特异性的预防措施,对朊粒感染性疾病亦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通过控制传染源及切断传播途径等措施进行预防:减少医源性传播,避免与脑组织有直接接触的医院内感染;处理病变材料时,应防止意外传播。朊粒对理化因子的抵抗力强,要彻底灭活,高压蒸汽灭菌需134℃处理1小时;用5%次氯酸钠或1mol/L氢氧化钠浸泡手术器械需1小时以彻底灭活。狂犬病病毒是狂犬病的病原体,病毒外形呈子弹状,核心含单股负链RNA,狂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的动物。我国狂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犬,其次是猫和狼。捕杀野犬、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