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中心-上海大都市圈通勤报告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5/3A/wKhkGWVpiaOAWnLOAAFmTXvORug085.jpg)
![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中心-上海大都市圈通勤报告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5/3A/wKhkGWVpiaOAWnLOAAFmTXvORug0852.jpg)
![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中心-上海大都市圈通勤报告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5/3A/wKhkGWVpiaOAWnLOAAFmTXvORug0853.jpg)
![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中心-上海大都市圈通勤报告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5/3A/wKhkGWVpiaOAWnLOAAFmTXvORug0854.jpg)
![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中心-上海大都市圈通勤报告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5/3A/wKhkGWVpiaOAWnLOAAFmTXvORug08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大都市圈通勤报告卓越的全球城市区域党的二十大报等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等要求,国家“十罗五”规划纲要对“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明确提出“提高1小时通勤圈协同发展水中长三角地区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交通一体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跨城通勤往来剪发密切,需要进一步研究通勒特征和规律,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的优化和跨城通勤便利性的提高。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问规划》由沪苏浙两登一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范围包括上海、无锡、常州、苏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等9个城市市域行政范围,作为本报告的主要研究范围。2023年,上海市规划机自然资源局会同江苏、浙江、安微省自然资源厅,共同启动了上海大都市图国十全间体规划工作,将泰州、杭州、绍兴、宣城等城市统筹纳入研究,因此作为本抵堂的拓要研究范围。“通勤”作为监测都市图发展水平的要要指标,建立长期、稳定、高效的都市图通勤研究及通勤统计协同机制,将有力支增都市圈协同发展。报告以互联网地图大数据为主、官方统计数据为辅,针对人将大市曲行政区划单元(城市、区县)、空间协同单元(战略协同区、协作示范区《路弟城镇围)以及重点地区等多种尺度单元,分析通勤人口、通勒率、通勒距离5公里通勤、轨道覆盖通勒人口等通勒指标,讨论各单元内及不同单元间的通勤人上空间分布、通勤联系及功能关联等特点,探索都市圈功能体系、空间结构及交通体系等发展现状和趋势。城市区县城市区县城市与区县城市与区县通勤特征总体通勤特征1.1上海大都市圈1.2长三角地区重点地区通勤特征重点地区通勤特征单元通勤特征3.1战略协同区4.1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3.2协作示范区4.2自贸区临港新片区3.3跨界城镇圈4.3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4.4上海五个新城4.5近沪地区SHANGHAIMETROPOLITAN上海大都市圈总体通勤特征1.1上海大都市圈1.2长三角地区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主要研究范围常住人口7802万人,总通勤人口为3839.2万人,内部通勤人口为3814.2万人,跨都市圈通勤人口(流入通勤人口与流出通勤人口之和)为25万人,其中流入通勤人口为12.3万人、流出通勤人口为12.7万人。相较2021年,常住人口增加8.6万人、增长0.1%,总通勤人口增加70.5万人、增长1.9%,其中内部通勤人口增加66.8万人、增长1.78%,流入通勤人口增加1.9万人、增长18.44%,流出通勤人口增加1.8万人、增长16.17%。都市圈总体流入通勤率为0.09%,总体流出通勤率为0.16%。内部平均通勤距离为8.3公里,总平均通勤距离为8.8公里,相较2021年基本持平。内部5公里通勤占比为55.4%,总5公里通勤占比为55.0%,相较2021年,分别提高0.4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都市圈轨道覆盖通勤人口比重为16.7%,较2021年提高0.5个百分点。内部5公里通勤总5公里通勤占比3839.2万人个3768.8万人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拓展研究范围总通勤人口为4941.6万人,内部通勤人口为4927.6万人,跨都市圈通勤人口为13.9万人,其中流入通勤人口为7.0万人、流出通勤人口为6.9万人。都市圈流入通勤率为0.06%,流出通勤率为0.07%。内部平均通勤距离为8.5公里,总平均通勤距离为8.8公里。内部5公里通勤占比为53.0%,总5公里通勤占比为52.9%。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拓展研究范围常住人口热力分布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拓展研究范围就业岗位热力分布长三角地区2022年长三角常住人口23694.89万人,就业岗位9574.59万人,较2021年分别增长了0.2%、3.8%。长三角各城市间通勤联系总量约106万,较2021年增长了约5%,主要位于上海、杭州、南京等主要中心城市及周边地区,其中上海与苏州之间通勤联系超过12万人,苏州、无锡和常州三市之间超过10万人,杭州与嘉兴、绍兴、湖州之间的通勤联系分别达到7万、5万和3万量级,南京与镇江、滁州之间则分别超过5万人和2万人。此外,徐州与宿州、宿州与淮北等城市间也呈现较高通勤联系水平,在2万人左右。上海大都市圈拓展研究范围内,常州、泰州、杭州等城市与都市圈外部地区联系较为紧密,其中常州与镇江之间跨都市圈通勤联系最为密切、超过2.3万人,杭州与金华、泰州与扬州、泰州与盐城等城市间的通勤联系超过1万人。州城市与区县通勤特征城市总体通勤特征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中,上海市总通勤人口(1196.3万)达到千万级别,苏州市(804.2万)、宁波市(476.5万)等超过或接近500万量级。相较2021年,上海市、宁波市和嘉兴市总通勤人口略有下降。2022年上海市、苏州市流入通勤率较高,南通市、宁波市、湖州市和舟山市则处于都市圈各城市较低水平。相较2021年,都市圈各个城市的流入和流出通勤率均有小幅增长。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通勤人口构成2021-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通勤人口变化2021-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通勤人口变化+2021年流入通勤率+2021年流入通勤率→2022年流入通勤率2021-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通勤率变化SHANGHAIMETROPOLITANAR2022年上海市的总平均通勤距离超过10公里,南通市为9.6公里,其余7个城市的总平均通勤距离均在8公里左右。相较2021年,上海市和南通市呈现下降趋势,其余7个城市均有增长,其中湖州市和除上海市外,其余8个城市的总5公里通勤占比均处于较高水平。相较2021年,除宁波市外,其他8个城市均呈现增长趋势。相较2021年,2022年上海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和宁波市轨道覆盖通勤人口均呈现增长态势。内部平均通勤距离总平均通勤距离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平均通勤距离构成■内部5公里通勤占比■总5公里通勤占比→流入5公里通勤占比十流出5公里通勤占比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5公里通勤构成总平均通勤距离变化总平均通勤距离变化2021-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5公里通勤变化■2021年轨道覆盖通勤人口比重■2022年轨道覆盖通勤人口比重上海市宁波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嘉兴市舟山市湖州市2021-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轨道覆盖通勤人口比重变化跨城市通勤特征上海大都市圈主要研究范围内,9个城市间的流入通勤和流出通勤总和为33.3万人。城市间流入通勤方面,上海市是流入通勤人口最多的城市、达到10.69万人,苏州市超过8万人,无锡市和常州市均超过3万人,南通市、嘉兴市和湖州市达到1万人,舟山市和宁波市则相对较少。城市间流出通勤方面,苏州市是流出通勤人口最多的城市,达到12.8万人,上海市和无锡市在6万人左右,其他城市相对较少。其中,苏州市流出至上海市最多、达到8.3万人,苏锡常三市间的流入通勤人口均超过2万人,嘉兴市流出至上海市、嘉兴市流出至苏州市、湖州市流出至苏州市、上海市流出至嘉兴市等也超过0.5万人。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间通勤人口总数较2021年减少1.47万人。城市间流入通勤方面,除南通市和舟山市外,其余7个城市的的流入通勤人口均略有下降,其中嘉兴市和宁波市的下降幅度较大、分别达到14.6%和8.9%。城市间流出通勤方面,宁波市和舟山市略有增长,其他城市均略有下降,南通市下降较为显著、达到17.8%,嘉兴市和湖州市下降幅度也超过10%。上海大都市圈拓展研究范围内,13个城市间的流入通勤人口和流出通勤人口总和为56.95万人。上海市是城市间流入通勤人口最多的城市,达到11.17万人,杭州市和苏州市超过8万人,无锡市、常州市、嘉兴市、湖州市和绍兴市均超过3万人,南通市、宁波市和泰州市达到1万人,舟山市和宣城市则相对较少。其中,杭州市与嘉兴市、杭州市与湖州市、杭州市与绍兴市之间的双向通勤人口也超过3.5万人。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城市间通勤人数(超过0总体通勤特征区县单元中,通勤人口、工作人口和就业岗位集中在上海、苏州、宁波、无锡、常州、南通市区以及昆山、松江、嘉定、慈溪、江阴等单元。其中上海市区最多,通勤人口、工作人口和就业岗位分别为878万、790万、834万;嵊泗最少,分别在1.6万左右。人口和就业岗位均有所增其中苏州市区分别增加于28万左右,增量最大,其余单元的增加量基本在10万以下。15个单元的通勤人口、工作人口和就业岗位均出现下降,包括上海市区、青浦区、松江区,以及宁波、湖州、嘉兴(除海盐外)、舟山的郊区单元。其中上海市区分别减少了18万左右,减少量最大,其余单元减少量均小于2.5万,大部分低于1万。拓展研究范围内,绍兴市区和杭州两区的通勤人口、工作人口和就业岗位也较多,均超过100万;宜城的各个区县单元则较少,普遍在20万必卡。上海市区中波市区无锅市区格定区感溪市江用市区桐乡市如东晏期区县单位:万人2021年□2022年无揭市区松江区张家巷市宁海县海盐县单位:万人2021年2021-2022年上海大都市图2021-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单元总平均通勤距离在6.5-16.5公里之间。市区单元中,常州市区总平均通勤距离最短,约8.2公里;南通市区和上海市区超过10公里。郊区单元中,嵊泗的总平均通勤距离最短,为6.6公里;崇明、金山、奉贤、如东等单元的总平均通勤距离较长。与2021年相比,除金山、如东、太仓、启东、海安和南通市区、无锡市区外,其余单元的总平均通勤距离均有小幅增加。大部分单元总5公里通勤占比在40%-60%之间。嵊泗的总5公里通勤占比最高,超过80%;上海市区的总5公里通勤占比最低,仅为42%,青浦、嘉定、松江、奉贤、金山等单元也较低,均在50%以上。与2021年相比,25个单元的总5公里通勤占比有所提升,其中如东、海安、岱山、海宁提升超过1个百分点,其余大部分单元提升在1个百分点以内。上海、苏州、宁波、无锡、常州市区和嘉定、青浦、松江、奉贤、金山、昆山等11个单元拥有轨道交通,其轨道覆盖通勤人口比重在45.4%以内,与2021年相比均有提高,尤其是嘉定区因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的开通,轨道覆盖通勤人口比重提升了7.5个百分点。2021年总平均通勤距离2022年总平2021-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区县单元轨道覆盖通勤人口比重常州市区,都高于200万人。郊区单元中,昆山的内部通勤人口超过150万;慈溪、江阴、常熟、松江次之,在70-80万之间;嵊泗的内部通勤人口最少,不到2万人。13个单元内部通勤人口比2021年有万)较多外,其余单元减少量不超过2.5万。27个单元内部通勤人口有所增加,万),其余在12万以下。区的两项比例均排名前列,高于98%;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崇明、金山等上海的郊区单元,两项比例均低于90%,排名靠后。各区县单元的内部平均通勤距离在4—9公里之间。嵊泗的内部平均通勤距离最短内部5公里通勤占比总体上比较高,各单元基本在50%以上。其中,嵊泗是唯一高于80%的单元;上海大都市圈拓展研究范围内,绍兴市区和杭州两区的内部通勤人口超过1峡泗县峡泗县舟山市区常州市区宁波市区溧阳市宁海县无锡市区宜兴市象山县苏州市区张家港市安吉县启东市海安市南通市区湖州市区德清具长兴具昆山市慈溪市江阴市嘉善县常熟市如皋市太仓市海宁市如东县嘉兴市区余姚市桐乡市岱山县平湖市海盐具上海市区金山区崇明区奉贤区松江区青浦区嘉定区松江、青浦的流入通勤人口及占就业岗位的比例、流出通勤人口及占工作人口的比例均排在前三;嵊泗、通勤人数在减少。青浦减少量最多,减少了1.4万人;苏州市区增加量最多,增加了1.3万人。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区县单元流入通勤人口、流出通勤人口2021-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区县单元跨区县通勤人口变化量市区单元中,除宁波、嘉兴和舟山市区外,大部分单元流入通勤人口大于流出通勤人口。上海市区流入通勤人口约为流出通勤人口的2倍,主要吸引上海郊区、昆山和苏州市区的工作人口,占上海市区流入通勤人口的98%。郊区单元中,19个单元的流入通勤人口小于流出通勤人口,嵊泗、松江、青浦等单元流出通勤人口约为流入的2倍。各区县单元的就业岗位和工作人口平均通勤距离在5-13公里之间。嵊泗的就业岗位和工作人口平均通勤距离最短,均小于6公里;其次为桐乡、嘉善,在6-6.5公里之间。崇明、如东、金山和上海市区等平均通勤距离较长,大于10公里。与2021年相比,平均通勤距离以增加为主,就业岗位平均通勤距离增加量在1.09公里以内,工作人口平均通勤距离增加量在0.65公里以内。拓展研究范围内,杭州两区的流入、流出通勤人口较多,仅次于上海市区,分别达到24万和34万;宣城的郊区单元流入、流出通勤人口较少,均小于1万人。同一地级市的郊区单元与市区单元之间通勤联系最为紧密,与2021年通勤特征相似。整体而言,上海市区与其郊松江、青浦、奉贤的双向通勤人口分别达到39万、35万、17万和20万;其次为苏州市区一昆山人口为5万左右。市区的通勤联系较为密切。宁波皋—如东、嘉兴市区一桐乡-海宁市区层面,苏锡常之间、沪苏之间通勤联系紧密,且大部分市区单元之间的跨界通勤人口相比2021年有所增加;郊区层面,太仓、余姚-慈溪、桐乡一海宁、江阴一张家港等单元之间通勤联拓展研究范围内,杭州两区与绍兴市区、新昌与嵊州之间的多层次空间协同单元通勤特征3.1战略协同区3.2协作示范区3.3跨界城镇圈战略协同区总体通勤特征2022年长江口战略协同区总通勤人口超过1000万,环太湖、沿海和杭州湾等战略协同区的通勤人口规模也超过800万,淀山湖战略协同区则在400万左右。相较2021年,杭州湾战略协同区增长较少(1.6万人),其余战略协同区较2021年增长显著,其中环太湖战略协同区增长超过50万人。内部通勤人口中,淀山湖和杭州湾战略协同区增长较少,分别增长9.8万人和1.6万人,其余三个战略协同区增长较明显,其中环太湖战略协同区增长超过45万人。2022年环太湖战略协同区的流入及流出通勤率均处于低值,与其余四个战略协同区差异明显;沿海、杭州湾、长江口和淀山湖等战略协同区的流出通勤率均接近或高于6%。相较2021年,5个战略协同区的流入通勤率基本持平;流出通勤率方面,淀山湖和杭州湾战略协同区较2021年增长相对明显,分别达到0.79和0.61个百分点,其他三个战略协同区增幅相对较小,处于0.2至0.5个百分点范围。2021-2022年上海大都2021-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战略协同区通勤2021-2022年上海大都2021-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战略协同区通勤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战略协同区常住人口热力分布长江口战略协同区杭州湾战略协同区淀山湖战略协同区环太湖战略协同区2022年杭州湾和沿海等战略协同区的总平均通勤距离高于其余三个区域,达到11.4公里,环太湖战略协同区的总平均通勤距离则在8.8公里左右,相对最小。相较2021年,总平均通勤距离中,5个战略协同区均呈现增长态势,增幅较低。内部平均通勤距离中,5个战略协同区基本持平。各战略协同区的内部5公里通勤占比基本超过58%,其中淀山湖战略协同区接近67%。相较2021年,总5公里通勤占比中,5个战略协同区均呈现增长态势,淀止满和抗州湾战略协同区增幅较低,其他3个战略协同区则处于0.2至0.8个百分点之间。内部台公重通勤占比中,杭州湾战略协同区增幅较低、为0.08个百分点,淀山湖和环太湖战略协同区处于02至0.3个百分点之间,长江口和沿海战略协同区较2021年增幅相对较高、均超过0.5个百分点沼海、杭州湾、长江口和环太湖等战略协同区因的电液盖主要城市的市辖区,轨道覆盖通勒人口比重较高,均超过10%。相较2021年,杭州湾的终协向区增幅最高,达到1.1个百分点,沿海战略协同区则接近1个百分点,其他3个战略协向区增较小。2021-2022年上海大都2021-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战略协同区轨道协作示范区总体通勤特征嘉昆太协作示范区总通勤人口最多,共有341万人,崇启海协作示范区最少,为99万。与2021年相比,沪舟甬、金余慈平和松金嘉平协作示范区有所减少,金余慈平协作示范区减少了3.8万、降幅为1.7%,减少的最多;锡宜常协作示范区增加了11.8万,增量最大;崇启海协作示范区增长了6.4%,增幅最高。嘉昆太协作示范区内部通勤人口最多,达274万,苏锡协作示范区最少,为82万。变化情况与总通勤人口类似,金余慈平协作示范区减少了3.8万、降幅为1.9%,锡宜常协作示范区增加了9.6万、增幅为嘉昆太协作示范区跨界通勤人口也最多,共67万,江张协作示范区最少,仅12万。与2021年相比,金余慈平和松金嘉平协作示范区有所减少,分别减少了2.5%、0.3%;苏锡协作示范区增长最多,增加了2.4万;吴南协作示范区增幅最高,增长了7.2%。松金嘉平协作示范区总平均通勤距离最长,接近12公里,江张协作示范区最短,约8公里。与2021年相比,协作示范区总平均通勤距离都有所增加,增加量在0.4公里以内。苏锡、崇启海、沪舟甬、金余慈平协作示范区流入通勤人口大于流出通勤人口;其余协作示范区流入通勤人口小于流出通勤人口,其中嘉昆太、松金嘉平、青吴嘉、吴南协作示范区流出通勤人口是流入通勤人口的1.7倍左右。除崇启海、江张协作示范区无轨道交通外,苏锡协作示范区轨道覆盖通勤人口比重最高,达到14%,其余皆低于10%。与2021年相比,轨道覆盖通勤人口比重均有提升,尤其是嘉昆太协作示范区,提高了2.56个百分点。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协作示范区通勤人口构成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协作示范区内部通勤联系分布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协作示范区内部通勤联系分布内部通勤特征嘉昆太、金余慈平、沪舟甬、松金嘉平协作示范区内部跨区县的通勤人口较多,均超过3.5万人,尤其是嘉昆太协作示范区超过6万人;江张、锡宜常、崇启海协作示范区次之,在1.2-2万人之间;吴南、青吴嘉、苏锡协作示范区内部跨区县通勤人口较少,不到7000人,其中苏锡协作示范区最少,仅为0.3万。与2021年相比内部跨区县通勤变化较小,嘉昆太、沪舟甬、锡宜常、崇启海4个协作示范区的内部跨界通勤人口略有增加,增加量在0.23万以内;另外6个协作示范区减少量在0.17万以内。2021-2022年上海大都市2021-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协作示范区内部区县间跨界通勤人口总量h-20000以上外部通勤特征协作示范区外部通勤联系排名前三的区县流入、流出通勤人口之和分别占该协作示范区流入、流出通勤人口总数的比例,与2021年相比变化较小。沪舟甬协作示范区最高,均为80%左右,主要流入自、流出至之间,其中吴南协作示范区外部通勤联系最紧密的区县为湖州吴兴区和苏州吴中区、姑苏区;崇启海协作示范区的流入、流出通勤人口主要来自上海浦东新区、宝山区和南通通州区、崇川区。锡宜常、苏锡、松金嘉平协作锡宜常协作示范区外部通勤联系较多的为无锡梁溪区和新吴区、常州天宁区和钟楼区;苏锡协作示范区与无锡梁溪区、滨湖区、锡山区以及苏州姑苏区通勤联系紧密;松金嘉平协作示范区的流入、流出通勤人口主要来自上海闵行区、青浦区、浦东新区、徐汇区。江张、嘉昆太、青吴嘉、金余慈平协作示范区的比例低于50%。其中金余慈平协作示范区最低,流入通勤人口占比、流出通勤人口占比分别为32%、31%,流入通勤人口主要来自嘉兴南湖区、宁波鄞州区、上海松江区,流出通勤主要至上海奉贤区、松江区以及宁波鄞州区。平协作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协作示范区外部通勤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协作示范区外部通勤联系1000以下一20000-50000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协作示范区外部通勤联系分布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协作示范区外部通勤联系分布SHANGHAIMETROPOLITANAREA案例:嘉昆太协作示范区嘉昆太协作示范区由上海嘉定区和苏州的昆山、太仓2市组成,发展较为成熟,协同基础较好,通勤人口、就业岗位和工作人口都最多。其中,总通勤人口、内部通勤人口较2021年分别增长了9.5万、9.4万人,就业岗位和工作人口分别增加了9.6万和9.3万,增量在协作示范区中排名较为靠前。与其他协作示范区相比,内部通勤往来最为密切。内部区县间跨界通勤人口达到6.2万人,排名第一,且与2021年相比增加了0.05万人,内部联系进一步加强。其中嘉定、昆山、太仓两两之间的通勤联系都很紧密,嘉定和昆山之间的跨界通勤人口达到了2.7万人、昆山和太仓之间达到2.4万人、嘉定与太仓之间为1.2万人。另一方面,嘉昆太协作示范区的外部联系同样十分紧密,且以流出通勤为主,流出通勤人口在协作示范区中排名第一。从流入流出通勤人口的比较看,流出通勤人口(41.5万)约为流入通勤人口(25.3万)的1.64倍,较2021年的1.59倍,外向通勤特征更加明显。嘉昆太协作示范区的流入通勤人口主要来自上海宝山、普陀、青浦、闵行、浦东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等区县,尤其是宝山和普陀,共有超过3万人流入嘉昆太协作示范区;流出通勤人口主要去往上海的普陀、宝山、浦东新区、闵行、长宁和苏州工业园区等,尤其是至普陀就业的通勤人口达到7万人,至苏州工业园区、宝山、浦东新区和闵行的工作人口也都超过3万人。流入通勤流入通勤2022年嘉昆太协作示范区跨界通勤联系人数排名前十的区县通勤人口占比■浦东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其他流出通勤■上海市普陀区■苏州工业园区■宝山区■浦东新区■静安区■徐汇区■青浦区■黄浦区■上海市普陀区■青浦区■松江区■常熟市■长宁区■闵行区■其他■宝山区■吴中区静安区2022年嘉昆太协作示范2022年嘉昆太协作示范区通勤联系分布直mx跨界城镇圈总体通勤特征总通勤人口方面,安亭—花桥一白鹤城镇圈保持首位,达到46.8万人,枫泾-新浜一嘉善一新埭、金山卫一石化一庵东一崇寿一独山港、望亭一黄埭一硕放一鸿山城镇圈超过35万人。对比2021年,5个城镇圈总通勤人口保持增长,其中朱家角一金泽一黎里一西塘一姚庄城镇圈增长最多,达到1.1万人。8个城镇圈总通勤人口出现下降,其中七都一震泽一桃源一南浔、枫泾—新浜一嘉善一新埭、安亭一白鹤一花桥城镇圈减少超过1万人。安亭—花桥一白鹤的流入、流出通勤人口排名保持首位。对比2021年,金塘一大榭一梅山一六横、城东一金港城镇圈的流入通勤人口出现了小幅增长,其余城镇圈都出现下降,尤其是枫泾-新浜一嘉善一新埭城镇圈下降了1.1万人;流出通勤人口全部下降,尤其是安亭一白鹤—花桥城镇圈下降了2.2万人。跨界城镇圈流入通勤人口与流出通勤人口的比重基本保持在1-1.5左右,相较2021年变化较小,马山一胡埭一周铁一芳桥一万石一雪堰、东平—海永一启隆、金塘一大榭一梅山一六横等城镇圈则接近或大于2。跨界城镇圈内部通勤人口占工作人口和就业岗位的比重方面,枫泾-新浜一嘉善一新埭城镇圈保持首位。对比2021年,洋山一岱西一高亭一小沙城镇圈内部通勤占比提高最多,工作人口内部就业、就业岗位内部居住的比例分别提高20和10个百分点。徐行一外冈一浏河—陆渡、金塘一大榭—梅山一六横、安亭一白鹤—花桥、东平—海永一启隆城镇圈工作人口内部就业占比提高超过4个百分点;东平—海永一启隆、金山卫—石化一庵东一崇寿一独山港、朱家角一金泽一黎里一西塘—姚庄、金塘—大榭—梅山一六横城镇圈就业岗位内部居住占比提高超过3个百分点。■流出通勤人口■内部通勤人口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跨界城镇圈通勤人口分布SHANGHAIMETROPOLITANAREA210朱家角一金泽一黎里一2021-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跨界城镇圈通勤人口变化票寿一独山港芳桥一张堰一洋山一望亭一黄埭一海永一城东一金港、枫泾-新浜一嘉善一新埭城镇圈的平均通勤距离最小,在10公里以下。东平—海永一启隆、洋山一岱西一高亭一小沙2个沿江沿海的城镇圈总平均通勤距离最长,超过14公里。其余城镇圈保持在10-13公里。相比2021年,各跨界城镇圈的总平均通勤距离全部出现下降。东平—海永一启隆、枫泾-新浜一嘉善一新埭城镇圈的总平均通勤距离下降最多,达到3公里以上,总5公里通勤占比提高超过1个百分点。徐行一外冈一浏河—陆渡、东平—海永一启隆、吕巷一张堰一廊下一广陈一新仓等城镇圈的总5公里通勤占比低于45%。在4个拥有轨道覆盖的跨界城镇圈中,朱家角一金泽一黎里一西塘—姚庄、徐行一外冈一浏河一陆渡城镇圈轨道通勤人口覆盖比重相比2021年略有上升,分别上升0.07和0.12个百分点;安亭—花桥一白鹤城镇圈、望亭一黄埭一硕放—鸿山城镇圈略有下降,分别下降0.31和0.04个百分点。2022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跨界城镇圈平均通勤距离和5公里通勤占比万石一独山港姚庄新仓2021-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跨界城镇圈平均通勤距离变化朱家角一金泽一朱家角一金泽一黎各城镇圈内部街道镇之间的通勤联系特征与2021年保持一致。强联系特征包括安亭—花桥一白鹤、望亭一黄埭一硕放—鸿山、城东一金港、七都一震泽一桃源一南浔、徐行一外冈一浏河一陆渡5个城镇圈。组团联系特征包括吕巷一张堰一廊下一广陈一新仓、金山卫一石化-庵东一崇寿一独山港、朱家角一金泽一黎里-西塘—姚庄、枫泾-新浜一嘉善一新埭、马山一胡埭一周铁一芳桥一万石一雪堰5个城镇圈。弱联系特征包括金塘一大榭一梅山一六横、东平一海永一启隆、洋山一岱西一高亭一小沙3个沿海沿江的跨界城镇圈。从圈内跨镇通勤人口变化来看,安亭一白鹤一花桥、金山卫—石化一庵东一崇寿一独山港、望亭一黄埭一硕放—鸿山、朱家角一金泽一黎里一西塘—姚庄等城镇圈的跨镇通勤人口数量显著增加,增幅超过5%,主要增加是在同一城市的镇之间。七都一震泽—桃源一南浔、东平一海永一启隆、金塘一大榭一梅山一六横、洋山一岱西一高亭一小沙等城镇圈则降低超过5%。2021-2022年上海大都市图各跨界城镇圈内跨镇通勤人口占工作人口的比重SHANGHAIMETROPOL跨界通勤特征13个跨界城镇圈与周边区域的通勤联系主要集中在所在区县内。其中,城东一金港城镇圈流入自外冈—浏河—陆渡城镇圈外,各城镇圈流入自所在区县和流出至所在区县占总流入、流出通勤人口的w山山区:的。的案例1:安亭一花桥一白鹤城镇圈案例1:安亭一花桥一白鹤城镇圈安亭一花桥一白鹤城镇圈总通勤人口达到46.8万人,比2021年减少2.3万人。其中,流出通勤人口12万人,流入通勤人口11.6万人,内部通勤人口23.2万人,占工作人口比重为66.6%,占就业岗位比重为66.0%,比2021年分别提高4.5和1.6个百分点。总平均通勤距离为12.9公里,与2021年相比降低0.9公里。总5公里通勤占比为45.0%,在13个跨界城镇圈中排名倒数第4,比2021年提高1.7个百分点。轨道覆盖通勤人口比重在13个跨界城镇圈中最高,达到7.5%。内部通勤联系相比2021年表现更强。3个镇之间的双向通勤人口皆超过3400人,安亭镇与花桥镇之间甚至超过1.3万人。相比2021年,三镇相互之间跨镇通勤人口增加了近1500人。安亭一花桥一白鹤城镇圈流入和流出至所在区县的比重分别超过67%、58%,比2021年有所提高。流入通勤人口的居住地主要为马陆镇、陆家镇、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流出通勤人口的就业地主2022年安亭-花桥一白鹤城镇圈通勤2022年安亭-花桥—白鹤城镇圈流入2022年安亭一花桥一白鹤城镇圈流出案例2:吕巷一张堰一廊下一广陈一新仓城镇圈案例2:吕巷一张堰一廊下一广陈一新仓城镇圈吕巷一张堰一廊下一广陈-新仓城镇圈总通勤人口为9.6万人,比2021年减少0.4万人。其中,流入通勤人口2.7万人,流出通勤人口2.5万人,内部通勤人口4.4万人,占工作人口比重为63.6%、占就业岗位比重为61.5%,处在13个跨界城镇圈末尾,相比2021年分别提高2.0和2.2个百分点。总平均通勤距离12.5公里,相比2021年降低1.4公里。总5公里通勤占比为42.1%,在13个跨界城镇圈中排名最后,相比2021年提高0.7个百分点。内部通勤联系属于组团联系型,跨镇通勤人口小幅下降。金山区的吕巷镇、张堰镇和廊下镇之间,平湖市的新仓镇和广陈镇之间的双向通勤人口都超过700人,但跨行政区的街道镇之间皆不超过100人,沪浙边界效应明显,形成2个通勤组团。跨镇通勤人口4700人,比2021年下降3.5%。吕巷一张堰一廊下一广陈一新仓城镇圈流入和流出至所在区县的比重分别超过81%、87%。流入通勤人口的居住地主要为当湖街道、山阳镇和朱泾镇,流出通勤人口的就业地主要为山阳镇、独山港镇和金山卫镇。**镇**镇只2022年吕巷一张堰一廊下一广陈-新仓城镇圈流入通勤人口的居住地和工作地分布2022年吕巷一张堰一廊下一广陈一新仓城镇圈流出通勤人口的居住地和工作地分布2022年吕巷一张堰一廊下一广陈一新仓城镇圈通勤联系分布.SHANGHAIMETROPOLITANAREA重点地区通勤特征4.1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4.2自贸区临港新片区4.3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4.4上海五个新城4.5近沪地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总体通勤特征2022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总通勤人口达到212.8万人,其中流入通勤人口为20.1万人,相比2021年在协作示范区中排名下降一位,位列第5;流出通勤人口为35.0万人,流出通勤率为8.8%,在协作示范区中排名下降一位,位列第3,流出通勤人口是流入通勤人口的1.7倍。内部通勤人口为157.8万人,占工作人口的比重为81.9%,占就业岗位的比重为88.7%。和2021年相比,总通勤人口数量上升约5.1万人,其中流出和内部通勤人口分别上升约0.5万人和5.1万人,流人通勤人口下降约0.4万人。示范区总平均通勤距离为10.6公里,在协作示范区中排名保持第3。工作人口的平均通勤距离为8.7公里,就业岗位的平均通勤距离为7.9公里,内部平均通勤距离为5.15公里。从内部3个区县看,青浦区的工作人口、就业岗位、内部、总平均通勤距离都最长,嘉善县相对较短。总5公里通勤占比超过50%,达到53.4%,其中内部5公里通勤占比达到68%。平均通勤距离和5公里通勤占比相较2021年无显著差异。示范区拥有上海地铁17号线和苏州地铁4号线,轨道覆盖通勤人口比重为6.9%,较2021年上升约0.3个百分点。和2021年相比,示范区内部通勤仍以青浦城区、吴江城区、嘉善城区和盛泽镇区4个通勤组团为核心。通勤联系最紧密的仍是松陵街道与江陵街道,双向通勤人口约6万人,较2021年上升约3000人。排名第2-3位的是嘉善县魏塘街道与罗星街道、魏塘街道与惠民街道,双向通勤人口均略有下降,但仍超过2万人。跨行政区的街道镇之间通勤现象仍不显著,双向通勤人口皆未超过700人。内部通勤特征NN2022年示范区内部通勤联系分布A外部通勤特征流入示范区的主要来源为松江区、吴中区和闵行区,分别流入2.5万、2.4万、2.4万,占总流入通勤人口的12.5%、12.1%和11.8%。示范区流出通勤人口的主要就业地是吴中区、闵行区和姑苏区,分别流出5.5万、5.0万、3.6万,占总流出通勤人口的15.8%、14.4%、10.3%。总体通勤特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主体部分(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总通勤人口为60.6万人,较2021年增加3.9万人;就业岗位约有47.4万个,较2021年增加2.9万个。其中,内部通勤人口增加了3.1万人,流出通勤人口增加了近1万人,流入通勤人口减少了近0.2万人。临港新片区工作人口平均通勤距离为12.1公里,就业岗位平均通勤距离为11.9公为43.5%,相较上年度提高了0.7个百分点。内部通勤人口共35.2万人。其中有24.9万人在各自居住的街道镇就业,相较上年度增加了2万人;有10.2万人在临港新片区内的街道镇之间流动,相较上年度增加了1万人。内部通勤呈现就近工作特征,平均通勤距离较短(4.4公里),内部5公里通勤占比达到69.6%,优于上海市和都市圈平均水平。2022年临港新片区通勤距离和5公里通勤占比2022年临港新片区通勤距离和5公里通勤占比2021-2022年临港新片区通勤人口变化2021-2022年临港新片区各街道镇总通勤人口变化2021-2022年临港新片区各街道镇总通勤人口变化外部通勤特征外部通勤特征与上年度基本一致。临港新片区与浦东新区、奉贤区和闵行区的通勤联系共占其流入、流出通勤人口的82%。浦东新区一临港新片区之间的通勤人数达到10.8万人,占临港新片区流入、流出通勤人口的42%;临港新片区对奉贤区居民的就业吸引力较大,平均通勤距离最短,流入通勤率超临港新片区与上海市主城区的通勤联系以流出为主,新片区流出至主城区的通勤人口较2021年增加了13%;与主城区外其他区域的通勤联系,与2021年相比流出通勤人口反超了流入通勤人口;临港新片区跨市通勤规模较小,仅占流入、流出通勤人口的1%,通勤人数相较2021年略有增加。跨市流入人口主要来自昆山、吴中和太仓,跨市流出以到昆山和平湖为主。2022年临港新片区与外部区县的流入、流出通勤人口2022年临港新片区与各空间圈层的流入、流出通勤2022年临港新片区与各空间圈层的流入、流出通勤人口2021-2022年虹桥商务区平均通勤距离及变化2021-2022年虹桥商务区平均通勤距离及变化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总体通勤特征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以下简称“虹桥商务区”)2022年工作人口为50.8万人,较2021年下降约2.5万人;就业岗位为50.3万个,下降约2.8万个;岗位密度约3399个/km²。总通勤人口达到76.9万人,下降约4.2万人,其中流入通勤人口为26.1万人,流出通勤人口为26.6万人,内部通勤人口为24.2万人,分别下降1.4万、1.7万和1.0万人。内部通勤人口占工作人口比重为47.6%,占就业岗位比重为48.1%,与2021年相比基本保持一致。虹桥商务区总平均通勤距离为13.0公里,工作人口平均通勤距离10.0公里,就业岗位平均通勤距离11.4公里,较2021年均略有提升;平均通勤距离偏长,总5公里通勤占比仅为33.8%。虹桥商务区内部平均通勤距离3.3公里,较2021年有所下降;内部5公里通勤占比达到77.7%。虹桥商务区目前拥有上海地铁2号线、10号线、13号线、14号线和17号线,轨道覆盖通勤人口比重达到29.7%,由于14号线的开通,较2021年提高了8.2个百分点。2021-2022年虹桥商务区通勤人口构成及变化2021-2022年虹桥商务区通勤人口构成及变化外部通勤特征外部通勤特征总体和2021年基本一致。从虹桥商务区工作人口的就业地来看,在内部工作的比例昆山仍是虹桥商务区跨城通勤的主要居住地和就业地。流入通勤人口达到0.44万人,占总市外流入比重达到60.5%,流出到昆山就业的通勤人口约0.1万人,约占市外流出通勤人口总数的36%。其次是太仓市和吴中区,但双向通勤人口不足千人。虹桥商务区流入、流出通勤人口最多的是上海市中心城,分别达到10.4万和17.7万,占虹桥流入、流出通勤人口总数的比例分别达到40.0%、66.6%。3个主城片区中闵行主城片区与虹桥的通勤联系最紧密,流入、流出通勤人口分别达到2.2万和1.7万。五个新城中,与虹桥商务区通勤联系较多的是青浦新城,双向通勤人口达到1.8万。虹桥对五个新城的流入通勤人口都多于流出通勤人口,以吸引新城居民来虹桥就业为主。作人口就业地分布、就业岗位居住地构成上海各空间单元的流入和流出通勤人口2022年虹桥商务区流入通勤人口的居住地和2022年虹桥商务区流入通勤人口的居住地和工作地分布上海五个新城总体通勤特征上海五个新城中,总通勤人口最多的是松江新城(57.6万人),其次为嘉定新城(50.5万人),青浦新城与奉贤新城的总通勤人口在30万量级,最少的是南汇新城(29.4万人)。与2021年相比,松江新城总通勤人口减少了1.5万人,主要来自流入和内部通勤人口的减少;南汇新城总通勤人口增加了3.3万人,奉贤新城增加了0.5万人,嘉定、青浦新城略有增加。内部通勤人口占就业岗位比例最高的是南汇新城(74.4%),大部分常住工作人口实现本地就业;占比最低的是青浦新城,为60.1%。青浦、松江和南汇新城的流入通勤人口大于流出通勤人口,其中南汇新城流入通勤人口是流出通勤人口的1.5倍;嘉定和奉贤新城则相反,奉贤新城流入通勤人口仅为流出通勤人口的63%,流出通勤人口占工作人口接近一半。五个新城轨道交通覆盖通勤人口比例均在10%以下,但相较上年度均有所提高。其中青浦新城的覆盖率最高,为10%;而南汇新城仅为0.9%。嘉定、青浦、松江和奉贤新城工作人口的平均通勤距离在11公里左右,就业岗位的平均通勤距离在9公里左右。南汇新城的通勤距离较长,工作人口的平均通勤距离为12.2公里,就业岗位的平均通勤距离为13.5公里。各新城中约5成的工作人口和就业岗位实现5公里一工作人口平均通勤距离就业岗位平均通勤距离一工作人口5公里通勤占比—就业岗位5公里通勤一工作人口5公里通勤占比—就业岗位5公里通勤占比m2021年■2022年外部通勤特征外部通勤特征与2021年相比基本一致。上海五个新城九成以上通勤人口的工作地和居住地在上海市域范围内。各新城都有一半以上的流入通勤人口来自所在区,比例最高的是青浦新城,达到67%。流出通勤方面,南汇、奉贤、青浦新城流出至新城所在区占比高于上海市其他区,南汇新城流出至浦东新区占比达到62%;嘉定、松江新城流出至上海市其他区占比高于新城所在区,松江新城流出至上海市其他区占比最高(56%)。上海五个新城的跨市通勤规模占比较小,其中嘉定新城和青浦新城与市外区县联系相对密切。嘉定、青浦新城跨市流入通勤人口分别占总流入通勤人口的8%和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感恩母亲节演讲稿15篇
- 影城业务培训
- (高清版)DB21∕T 3378-2021 辽宁省松材线虫病检验鉴定技术规程
- 胸腺五肽联合常规抗结核方案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 二零二五个人信用担保业务风险防范合同模板3篇
- 财务工作风险分析
- 二零二五年度长途客车司机就业保障协议4篇
- 2025版电子产品销售居间服务合同协议书范本2篇
- 科研创新取得的年度成果回顾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工程小额零星项目定点服务框架合同2篇
- 药物制剂工(三级)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
-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代谢健康的长期影响
- ICU患者导管留置登记表
- 红色中国风西安旅游PPT模板
- 中建商务工作指南手册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诊断流程与冶疗策略
- 贵州省2023年中考英语真题
- 个人借条电子版模板
- 中国思想史 马工程329P
- 数字信号处理(第3版)ch8-4小波变换分解与重构算法
- 《黄河颂》示范公开课教学PPT课件【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