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学习目标了解新要素理论;掌握技术差距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掌握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国家竞争优势;第一节
新要素理论传统要素:土地、资本、劳动,新要素:技术、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信息、规模经济等一、技术要素1.技术要素是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提高土地、资本和劳动要素的生产率提高作为一个整体的全部要素的生产率2.技术进步影响各国要素禀赋比率而影响各国产品的相对优势。二、人力资本人力技能也是一种生产要素劳动的分类:技能劳动和简单劳动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数量和质量来表示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技能禀赋或人力资本状况对国际贸易格局、流向、结构和利益有重要影响三、研究与开发要素格鲁勃、梅达、弗农及基辛提出研究开发要素论。1.定义:研制和开发某项产品所投入的费用。2.认为:一国研发投入越多,产品知识与技术密集度就越高,在世界竞争中就越有利。四、信息要素定义:指来源于生产过程之外并作用于生产过程的能带来利益的一切信息的总和。特性:信息创造价值难以用常规方法来衡量信息具有时效性,其交换具有神秘性3.信息利用状况影响一国的比较优势,改变地位。第二节技术差距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技术差距理论(一)提出波斯纳1961年《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中首先提出的,格鲁勃和弗农等人进一步论证的。(二)技术差距论技术差距论以技术创新和推广过程解释国际贸易发生和发展。认为技术差异是解释某类贸易发生的原因。认为:新产品总是在发达国家最早产生,然后进入国际市场,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比较利益。但是随着新技术向国外转移,其他国家开始模仿生产并不断扩大,创新国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出口下降,直到转而进口其它模仿国的产品。T0T1T2创新国模仿国创新国生产T3时间创新国出口模仿国生产(三)差距或滞后的分类1.需求滞后.T0-T1。2.反应滞后.T0-T2。掌握滞后.T2-T3。模仿滞后.T0-T3。(四)技术差距理论的评价技术形成比较优势,从而产生国际贸易。没说明技术差距的大小和技术差距形成的原因。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提出弗农1966年《生命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提出,威尔斯和赫希哲发展和完善。(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将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结合起来,以创新国和模仿国的特点划分为五个阶段:新产品、产品成长、成熟、新产品出口市场竞争、创新国退出,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国际贸易的利益。出口进口创新国消费ⅡⅢⅣⅤⅠO创新国生产模仿国生产模仿国消费出口产量时间新产品阶段A
成长阶段熟阶段B
成
C
参与
D新产品出口竞争创新国成为进口国(三)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四)国际贸易生命周期理论的动态意义1.生产要素的动态变化在新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制造新产品所投入的要素比例是变动的。新产品阶段:需要大量的科技人员和熟练工人,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成熟阶段:需要投入资本购买机器设备,产品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标准化阶段:产品和工艺流程已经标准化,劳动熟练程度不再重要,价格竞争成为是否能占领市场的关键。2、贸易国比较利益的动态转移根据周期各阶段要素密集型的特点,比较优势在国与国之间转移。美国在开发新产品方面有比较优势。其它发达国家生产某些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在标准化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一种产品在生命周期的运动过程中,比较优势是从一种类型的国家转向另一种类型的国家。欧洲国家T0T1T2
T3T4T5Q出口量发展中国家T时间美国贸易开始美国开始进口发展中国家开始出口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口美国开始生产进口量美国开始出口欧洲开始进口发达国家开始出口(五)国际贸易产品周期理论的评价从技术创新和技术传播等各个角度分析了国际分工的基础和国际贸易格局的演变。它考虑了生产要素密集性质、比较利益和进口需求的动态变化,对落后国家利用直接投资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发展本国的制造业生产,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第三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一、产生背景1.20世纪60年代,要素禀赋相似国家间贸易量大出现产业内同类产品的贸易。传统贸易理论如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等无法解释。2.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20世纪70年代中期,理论性研究,格鲁贝尔和劳尔德合著了《产业内贸易》,还有格雷和兰卡斯特认为产品差异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克鲁格曼认为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原因。林德认为需求偏好相似是产业内贸易原因。二、产业内贸易的概念和特点(一)概念产业间贸易指不同产业间的贸易,产业内贸易指产业内部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二)特点产业内贸易是同类产品贸易,产业间贸易是不同产品贸易。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双向流动,产业间贸易单向流动。产业内贸易产品具有多样化特点。产业内贸易商品有两个条件:生产要素投入相近或相似,消费能够相互替代;。(三)产业内贸易指数一国某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Aj=(Xj﹢Mj)-│Xj-Mj│/│Xj+Mj│=1-│Xj-Mj│/│Xj+Mj│取值范围0~1,越接近1,产业内贸易程度愈高越接近0,产业内贸易程度愈低。一国产业内贸易指数
B=1-∑│Xj-Mj│/∑│Xj+Mj│(四)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产品差异、规模经济和偏好相似是产业内贸易根本原因三、产品差异理论(一)差异产品的含义(1)同类产品指消费互相替代生产上又投入相似要素的产品。同类产品有同质与异质之分,都会产生国际贸易(2)同质产品性质完全一致因而能够完全相互替代的产品。(3)差异产品产品不能完全替代,但要素投入相似的产品。2.产品的差异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二)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两国边境的交叉型产业内贸易季节性贸易大量的转口贸易和复出口贸易倾销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
(三)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差异产品的类型水平差异。由同类产品的相同属性进行不同组合而产生的差异。技术差异。由技术水平提高带来的差异。垂直差异。产品在质量上的差异。四.规模经济理论1.规模经济的含义规模经济是指随着规模的扩大,产出的增加超过投入的增加,单位产品成本下降,收益递增。2.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1)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使生产成本下降,具有成本比较优势。(2)规模经济对贸易双方均有利五.偏好相似理论提出者:瑞典经济学家林德;代表作:1961年出版的《论贸易和转变》(一)国内需求决定潜在的出口产品(二)需求偏好相似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认为两个国家的消费者需求偏好越相似,一国的产品也就越容易打入另一国的市场,因而两国间的贸易量就越大。(三)人均收入水平决定和反映需求结构四、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评价1、更符合实际。首先,它的假设前提更符合实际其次,产业内贸易利益来源分析符合实际。2、从供给和需求分析产业内贸易的原因。供给方面,同类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在需求方面,消费者的偏好相似。3、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和发展。4、对发展中国家启示。一方面,从规模经济等提高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政府干预十分必要。5、不足之处。该理论基本是静态分析第四节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一、历史背景1.美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2.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波特相继出版了《竞争战略》(1980)、《竞争优势》(1985)、《国家竟争优势》(1990)三本书,系统地论述了企业竞争、产业竞争、国家竞争问题,系统地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二、创新机制波特认为,一国兴衰在于赢得国家竞争优势,竞争优势形成有赖于国家的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1、微观竞争机制指企业内部活力,企业内部的活力是国家竞争优势的基础。2、中观竞争机制指产业及区域。企业创新有赖于企业的前向、后向和旁侧关联产业的辅助与支持。3、宏观竞争机制宏观竞争机制主要是指四个要素方面的竞争状况。三、国家竞争优势及其决定因素国家竞争优势指一国产业和企业持续地以较低价格向国际市场提供高质量产品、占有较高市场份额并获取利润的能力。波特提出了一个“国家竞争优势模型”
、国家竞争优势取决于四个基本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的整合作用。国家竞争优势菱形图(钻石模型)(如图5-4所示)。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一)生产要素1、初级要素与高级要素初级要素指一国先天拥有或不需太大代价便能得到的要素.高级要素指需要长期投资或后天开发才能创造出来的要素.一般要素与专门要素
一般要素指适用范围广泛的要素,可能被利用于广泛的产业种类中(如公路系统、资本市场)。
专门要素指专门领域的专业人才、特殊的基础设施、特定领域的专门知识等专业性很强的要素。3、高级要素与专门要素的数量与质量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竞争力。初级要素对企业竞争优势有决定性影响,但重要性日渐下降高级要素的重要性与日俱增4.一国产业要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必须进行要素创造(二)需求条件1、需求条件指本国市场对该产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情况。2、国内需求的作用一国需求量大,产生规模经济,市场占优势老练、挑剔的需求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标准领先世界的国内需求有助于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得领先地位本国消费者有强烈的攀比心理,迫使本国企业不断跟踪国际水平(三)相关与支持产业1、指上游或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相关产业,是指共用某些技术、共享同样营销渠道和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具有互补性的产业。支撑产业,是指某一产业的上游产业,它向其下游产业提供原材料、中间产品。2、产业要获得竞争优势,需要有国际竞争力的支持产业和相关产业。3、支撑产业能降低下游产业的生产成本,并不断与下游产业合作,促进其创新。4、相关产业可促进有关产业的创新。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相关产业一旦进入某一产业,往往使后者位于较高的发展起点,促进创新和升级。(四)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是指企业在一个国家里的基础、组织和管理形态,以及国内市场竞争的表现,包括公司建立、组织和管理的环境以及国内竞争的环境。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合理,国内竞争激烈有利于提升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五)机遇1、机遇指偶然事件会造成行业混乱、为新企业的加入创造机会,还可能促成其他国家同类企业的出现。2、机遇包括重要的新发明、重大技术革新、投入成本的剧变(如石油危机时)、外汇汇率的突然变化、突发的世界性或地区性需求、战争等。3、机遇的重要性在于它有可能打断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和规律,使原来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竞争优势失效,落后国家企业若能顺应局势的变化,利用新机遇便有可能获得竞争优势。(六)政府1、作用在于对四种决定因素的引导和促进上2、政府可以对资本市场加以干预、制定教育方针等影响要素条件;3、通过确定地方产品标准、制定规则等影响买方需求;4、政府决定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环境,影响企业的竞争战略、组织和竞争状况等。三、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阶段波特将一国优势产业参与国际竞争过程分四阶段:(一)要素驱动阶段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初级要素。竞争优势的产业一般是那些资源密集型产业。产业技术水平层次较低。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处于这一阶段,发达国家,如加、澳,处于这一阶段。(二)投资驱动阶段竞争优势的获得主要来源于资本要素。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一般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一些产业技术水平可能较高,但整体技术水平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只有少数发展中国家进入这一阶段,如日、韩(三)创新驱动阶段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创新。特别注重研究与开投入。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一般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企业在广泛领域进行市场竞争,实现不断技术升级;些率先进入创新阶段产业,形成新的产业发展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高水平的服务业。英国在19世纪上半叶就进入,美、德在20世纪上半叶进入,日、意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四)财富驱动阶段产业竞争依赖于已获得的财富;产业竞争力逐渐衰弱。创新、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明下降,经济缺乏强有力的推动,企业保持地位而不是增强竞争力。英早已进入该阶段,美、德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这一阶五、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评价弥补了国际贸易理论的不足,回答了长期未能解答的一些问题。竞争优势是国际贸易的核心。发展了传统贸易理论在要素基础上形成优势的静态观点,突破了单项因素或简单组合来展开理论分析的不足。(1)深化了要素竞争优势认识。如在要素基础上形成的竞争优势是动态变化的,要素上的劣势也能够产生国家竞争优势,要素创造比要素禀赋重要(2)该理论用贸易和对外投资综合在一起的思路,来解释一国何以能成为在一个特定产业中成功并维持竞争优势的国际竞争者的“母国基地”。因为成功的国际竞争者常常以全球战略竞争,而贸易和对外投资在全球战略中是综合在一起。充分反映了竞争的丰富内涵。波特的竞争优势由两大因素决定:成本优势和差异性优势。强调国内因素对于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强调国家在决定国际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竞争优势理论在当代国际贸易分工中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迈克尔·波特强调加强国家的竞争优势扶持和培育,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要素条件需求条件企业战略、结构、竞争相关性或支持性产业第五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进展一、国际贸易理论的进展情况传统的贸易理论认为,贸易产生的原因是劳动生产率和要素禀赋的差异。新国际贸易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克鲁格曼和赫尔普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用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多样化偏好产品差异等解释资源禀赋和技术相似国家之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的现象,从而产生了新贸易理论。主要理论成果有林德的新要素理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需求偏好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等。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试图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新古典分析框架,建立全新的理论体系,统一分析各种贸易现象。一些理论则试图把国际贸易现象与其他经济现象,如跨国投资、 技术创新、制度变迁等结合起来,考察国际贸易的发展规律。一些理论强调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还有不少学者从诺思“制度启动国际贸易”的命题出发,将制度 理论和贸易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制度形成的内生机制或国际贸易 与制度演变之间的互动关系。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和经济理论对国际贸易理 论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新贸易理论(一)假设前提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①规模收益不变;②各国的需求偏好相似且不变;③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④两个国家、两种要素、两种商品,即通常所称的
2×2×2模型。国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不符合当今社会经济的实际规模收益不再是不变的。市场不可能是完全竞争的。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2×2×2的模型虽然形式简洁明了。新贸易理论则如实地把经济世界划分为J个国家、N个商品、M种要素,并指出在J×N×M模型下,
可能出现商品的生产模式和贸易模式不确定的情况。(二)主要结论1、国际贸易形成的根本原因。传统的贸易理论认为,贸易产生的原因是劳动生产率和要素禀赋的差异。要素禀赋差异与经济规模的差异都是贸易的原因。2、贸易的商品模式。传统的贸易理论根据2×2×2模型得出:一国出口本国相对丰富和便宜的要素的产品,进口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的产品。(2)新贸易理论突破了2×2×2模型的限制,指出,当贸易商品数量大于要素数目时,两国商品生产和商品贸易中存在着不确定性。一国在一个生产模式下可以出口一种商品,在另一个生产模式下则可能进口该商品。而生产模式却可能是由一些偶然的历史原因决定的,如政府计划等。3、贸易的要素模式。传统贸易理论的贸易要素模式很简单,贸易中要素的净流动方向为:一国出口本国相对丰富的要素,进口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从而达到贸易平衡。新贸易理论则指出,即使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一国也可能是所有要素的净流入国。原因是: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公司不可能遵循边际成本定价原则。规模报
酬递增的行为中存在着垄断利润(经济租),当这些产业的商品出口到国外
时,垄断利润将从国外获得。而两国获得的垄断利润的幅度(即垄断利润率)由于程度不同而不等时,一国就可以利用获得的垄断利润购买另一国商品,
甚至可能达到进口所有要素的状况。4、贸易构成和贸易量。传统的贸易理论认为,一国必然出口相对丰富要素密集型产品而进口本国相对稀缺要素密集型产品。两国间只存在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不可能存在。并且在一定范围内,两国要素禀赋相对差异越大,贸易量越大。新贸易理论则指出,①就产业内的贸易量而言,它不仅和国家间的要素禀赋差异有关,而且和国家的相对规模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国家间的要素禀赋越相似,产业内贸易量就越大。另一方面,国家间的相对规模越相似,贸易量就越大。②就产业间贸易而言,国家间的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仍是决定其贸易量的主要因素,两国要素禀赋相对差异越大贸易量越大。5、贸易利益。传统的贸易理论认为:各自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贸易,则双方都能获利。新贸易理论中的规模报酬递增的贸易模型预言,国际贸易总是优于自给自足,开展贸易后,全世界的总体福利水平提高。自由贸易使贸易各方都能获益,是最好的贸易政策选择。(3)新贸易理论也指出,贸易使一国受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因为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不仅存在着传统的比较优势利益,而且由于存在以下的潜在得益:①生产效率效益。②生产集中。使商品价格下降。③生产的合理化。资源配置得以优化。④产品多样性。三、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背景1、比较优势的理论包括外生比较优势理论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外生比较优势理论。是外生的、静止的变量。所以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并不能彻底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内在机制及根本原因。2新贸易理论认为,按照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作为贸易基础的比较优势是可以人为创造的,即所谓的内生比较
优势。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政府通过有意识的干预,制定适当的产业政策,人为地创造出比较优势。但是,规模经济常常因历史偶然因素而形成,政府干预也常
常失灵,因此,国际贸易似乎取决于很多不确定的因
素。3、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试图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新古典分析框架,建立全新的理论体系,统一分析各种贸易现象,而不是像新贸易理论那样,对不同的现象用不同的理论去进行解释。(二)分析框架杨小凯等人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各决策主体之间因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各种社会两难冲突问题,而不单纯是资源配置问题。各种社会两难冲突问题包括:一是既定社会资源禀赋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问题.二是社会资源禀赋条件本身的变化问题,其中,社会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变资源禀赋状况。由于数学分析工具的落后,马歇尔之后,边际分析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发展,而超边际分析方法则发展迟缓。到20世纪80年代,罗森、贝克尔、杨小凯、博兰和黄有光等一些经济学家,用超边际分析的方法,重新将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思想变成决策和均衡模型。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第一,每个决策者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个人在什么条件下组织成生产企业,是内生的。而新古典经济学则以纯消费者和纯生产者的分离为基础。
第二,新兴古典经济学用专业化经济取代新古典经济学的规模经济概念来表征生产条件。个人作为生产者,存在专业化经济,作为消费者,则存在多样化消费需求,个人之间实行分工,既可以实现专业化经济,又可以满足人的多样化消费需求。
第三,分工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专业化经济与交易费用之间的两难选择,交易费用对组织的拓扑性质有重要意义,而新古典经济学中则没有这种意义。
第四,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对供求的分析是基于角点解的,它对每一个角点进行边际分析,然后在角点之间比较总的效益费用。
第五,新兴古典经济学与以往的国际贸易理论不同的是,它试图建立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而不是对传统贸易理论中的不足和矛盾进行修补。
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内,当代向新古典经济学挑战的新思想,包括交易费用经济学、产权经济学、新贸易理论、新内生增长理论、演化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对策论等各种理论都可以整合成一个新的主流学派。(二)基本假设与基本结论
1.基本假设每个人都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并且,每个人之间不存在先天条件的差别,即不存在外生的比较优势;每个人都喜欢多样化消费;存在交易费用。
2.基本结论在上述假设条件下,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结论是:专业化生产能够带来高效率,平均劳动生产率是专业化水平的单调递增函数;分工的演进取决于交易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施工合同范例及解读
- 个人合伙建房合同范例
- 商铺自由转租合同范例
- 地面装饰石材工程合同范例
- 屋面维修验收合同范例
- 小镇房屋租赁合同范例
- 合同范例下划线
- 废灯泡回收合同范例
- led广告租凭合同范例
- 循环贷 合同范例
- 烈士陵园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服务
- 医院与陪护公司的协议范文
- 古琴介绍(英文)(部编)课件
- DL-T5704-2014火力发电厂热力设备及管道保温防腐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 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卷
- 女性生殖健康与疾病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中医药大学
- (高清版)JGT 225-2020 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九年级上册期末化学试题(附答案)
- 心电图进修汇报
- 中医科进修总结汇报
- 初中英语比较级和最高级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