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壮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有90%以上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4个地区60多个县、市。
中国岭南的土著民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壮语属汉藏语系。
壮族信仰多神,崇拜祖先,流行鸡卜。唐宋以后,佛教、道教传入并影响壮乡。
壮族具有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壮族人民铸造使用铜鼓已有二千多年历史,素有“铜鼓之乡”的誉称;壮歌久负盛名,定期举办对歌比赛的“歌圩-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类的刘三姐歌谣等”盛会;壮锦是壮族享有盛誉的工艺纺织品,以织工精巧、图案别致、色彩绚丽和结实耐用著称。
壮族住房多与当地汉族相同。部分地区居民住“干栏式”(又称“麻栏式”)建筑,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堆放杂物。一夫一妻制,以前婚后盛行不落夫家的婚俗。
壮族主要从事农业,驰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壮族地区素负盛名的特产。甘蔗产量居全国首位。
主食是大米和玉米。蔬菜品种比较丰富。
最隆重的节日是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三月三歌圩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几乎每个月都要过节。小结:
1、分布:广西
2、宗教:多神
3、节庆:春节、七月十五元鬼节、三月三歌圩节(壮族人民对歌、赛歌的盛大集会),除夕整煮大公鸡
4、饮食:米酒是过节待客主要饮料,三七、蛤蚧、茴油石特产,甘蔗居全国首位
5、民居:“干栏”式房屋
6、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
7、习俗:一夫一妻,“不落夫家”;凿齿
8:禁忌:忌在农历正月初一杀牲;
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忌外人入内;忌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中串门;
吃饭时忌用嘴把饭吹凉,更忌把筷子插入碗中;
夜间忌吹口哨;
忌捕杀青蛙。
9、文化:土著民族,1965年改族名为“壮族”;
刘三姐歌谣、文山壮族铜鼓舞、织锦技艺、壮族歌圩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尤以辽宁最多。
满族过去长期信奉萨满(巫师)教,后来还信奉佛教。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17世纪40年代后,满族普遍使用汉语和汉文。
满族的婚姻有“成不成,三瓶酒”之说。满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具有精于骑射的特长。
历史上,满族先民一年四季都穿青蓝色袍服,因八旗制度而称之为“旗袍”。辛亥革命以后,旗袍被改进为我国妇女最喜爱的中式服装,称为改良旗袍。
满族住房,一般分西上屋、中堂屋、东下屋三间,南开门,其结构形似口袋,三面设炕,西炕供奉祖先神位,俗称“口袋房,曼子炕”。院子内一般有影壁墙,立有供神用的“索罗杆”。长期以来,满族从事农业,兼有饲养、狩猎、采集等多种经营。
典型食品有手扒肉、白肉血肠和酸菜炖白肉、酸汤子额等。
具有满族独特风味的点心是“萨其马”。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语言学家罗常培、著名作家老舍、书法家启功、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等,都是杰出的满族人。
最主要的禁忌: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忌打狗、杀狗、吃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和狗皮套袖的客人;忌打喜鹊和乌鸦。以西为上。满族一般实行土葬,忌在西炕和北炕死人,人死入棺后从窗户抬出。
满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中秋节等。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在全国绝大多数县都有分布,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主要聚居区,其次是甘肃、青海、新疆、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区。回族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回族工匠在制香、制药、制革、制炮以及矿产的采冶上都较为著名。回族又以善于经营而著称。回族的清真寺和民居建筑基本摆脱了阿拉伯和中亚建筑风格,采纳了中国传统的殿宇式四合院为主的建筑式样,但布局和装修仍独具民族风格。回族衣着已逐渐与汉族基本相同,但仍保留着自己的特点。西北地区的回族男装多衣服肥大,裤长及脚面,老年人扎裤腿,穿西装式的长大衣,戴青色、白色圆形平顶小帽。妇女的衣服,上窄下宽,一般及膝或长过膝盖,戴披肩盖头。饮食:八宝盖碗茶、清真小吃。爱喝具有浓郁民族风味的饮料八宝盖碗茶。油香、馓子是各地回族喜爱的特殊食品,是节日馈赠亲友不可少的。主要节日有:开斋节(肉孜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主要禁忌: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血等。苗族
主要居住在贵州、云南、湖南、重庆、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市区。在黔东南和湘鄂渝黔的交界地带有较大的聚居区,其中以黔西南、黔南、黔东南等自治州最集中。
语言属汉藏语系。有三大方言:湘西方言、黔东方言、川黔滇方言。苗族原无统一文字,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多分布于新疆、辽宁、黑龙江、甘肃、青海等省区,少数散居和小聚居于宁夏、河北、河南、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市区。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称“查干一得”,意为“白食”;“乌兰以德”即“红食”蒙古族早期萨满教,元朝以后改信喇嘛教格鲁派(黄教)。服饰大体上可以分为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四个主要部分。民居:蒙古包服饰:长袍、必备腰带习俗:长调民歌、马头琴音乐、那达慕、祭敖包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古族以能歌善舞、喜摔跤、赛马、射箭,表现了游牧民族的特色。2005年,中国与蒙古联合申报的“蒙古长调”已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古族饮食大致分三类:粮食、奶食和肉食。(“白食”、“红食”),热情好客,常用手抓羊肉和清水煮全羊款待宾朋。粮食中最有特色的食品是炒米。传统节日有白节(春节)、祭敖包、“那达慕”(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长调民歌还被列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名录)等。“那达慕”是蒙古语音译,意为“游戏”或“娱乐”,流行于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蒙古族聚居地区。一年一次,每次一至数日,多在夏秋(夏历七八月)牧闲、牲畜肥壮季节择日举行。那达慕大会早期只有赛马、摔跤、射箭,俗称“男子三项那达慕”,后渐有说书、歌舞、下棋等内容。除举行摔跤、赛马、射箭、投布鲁、套马、下蒙古象棋等民族传统项目外,有的地区还有田径、拔河及球类比赛,有电影放映、文艺表演等。禁忌:进入蒙古包、盘腿围坐、炉西客人不得随意坐;主人敬的奶茶、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表示这家有产妇和病人,禁止入内;忌食自死动物肉;办丧事忌红色白色,办喜事忌黑色黄色。藏族
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部分地区。唐宋时期称其为“吐蕃”,康熙年间才称其为“西藏”。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族文字是参照梵文某些字母创制的。藏族普遍信仰“桑结却鲁(藏传佛教)”,也有少数人信仰原始宗教苯教。藏族的医药、天文、历算、戏曲、文学、歌舞、“唐卡-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热贡艺术”等,都有较高水平。《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之一。
藏族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农区多垒石建房,房屋平顶多窗,大都建筑于向阳高处坐北朝南。牧区则住帐篷。
以糌粑为的主食。服装的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男女喜爱戴藏式金花帽,上身穿绸布长短袖衫,外套宽肥的藏袍,藏语称为“朱巴”,下着藏靴。
献哈达是藏族待客最普遍的一种礼仪,表示主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
葬礼有天葬、水葬、火葬、土葬和塔葬。
主要节日有藏历年、雪顿节、花灯节和望果节等。雪顿节又名藏戏节。
小结:
藏族——“博巴“
节庆:藏历年、雪顿节、花灯节、望果节
饮食:糌粑
服饰:爱戴金花帽
习俗: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
《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之一;
献哈达,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最高级别,用于仪式;
葬礼有:天、水、火、土、塔葬;
藏族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多:唐卡、雪顿节等;
禁忌:禁吃驴、马、狗肉;
忌讳用手触摸头顶;
进入藏胞的账房,男左女右,不得混坐。
文化:唐宋时称其为“吐蕃”的少数民族白族
80%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散居在昆明、元江、丽江、兰坪,以及贵州毕节、四川凉山和湖南桑植等地方。
使用白语,被称为“白文”。使用大量的汉语借词,是藏缅语族中吸收汉语最多的语言。属汉藏语系。
大都信仰佛教,也有少数人信仰道教。主要崇拜“本主”(村社神),是白族宗教信仰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白族在文化、艺术诸方面,均有相当辉煌的创造和成就。大理崇圣寺、剑川石宝山石窟均具有鲜明的白族民族文化特点。
白族平坝地区住房多为瓦房,布局多为“一正二耳”、“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茅草房。
主食大米和小麦;山区则以玉米、洋芋、荞麦等为主粮,主食以蒸煮为主。蔬菜品种多样,烹调技术较高,善于腌制火腿、腊肉、香肠等风味。
崇尚白色。
最主要的节日是三月街、绕三灵-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耍海节、火把节、春节等。
三月街又称“观音街”、“观音市”,是白族人民的盛大街期和传统盛会,流行于云南大理地区。每年三月十五日起,在点苍山中和峰下举行,为期五至七天。还举行传统的赛马等文体活动。
小结:
分布:云南大理等
宗教:崇拜“本土”
节庆:三月街“又称“观音节”、绕三灵、耍海节、火把节、春节
民居:瓦房,布局“一正二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习俗:崇尚白色
扎染技艺与绕三灵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禁忌:倒茶忌满杯,倒酒忌半杯
火塘是神圣的地方,忌吐口水跨过
男人用的工具,忌妇女从上面跨过黎族
主要分布在海南省的通什市,是古代百越人的后裔。黎语属汉藏语系,不同地区有不同方言。
奉行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对“万物有灵”迷信很重。
传统住房有船形和金字塔形两种。
历史上纺织业比较发达,所织“黎锦”驰名中外。元朝松江府黄道婆曾学习植棉、纺织于海南黎族地区。
以稻米、玉米、番薯为主食,多以狩猎、采集所得为副食,只种少量蔬菜。习惯腌制生鱼、生肉。竹筒烧饭是黎族日常生活中独特的野炊方法。黎族妇女爱嚼槟榔。
黎族男子穿无领对襟上衣,下穿前后两幅布的吊瞧,结鬓缠头。女子穿对襟无扣(敞胸)上衣,下穿无褶绣花筒裙。束发于脑后,披绣花头巾,盛装时戴项圈、手镯、脚环、耳环等。有些地方妇女耳环多且重,耳根下垂至肩,俗称“儋(丹)耳”。原先妇女有纹身的习俗,一般纹面部、手背和脚踝,称之为“雕题”。
黎族儿女成年后住在村寨外的“隆闺(寮房-简陋的房子;寺庙里僧人的住房)”里,俗称“放寮”;以前婚后盛行不落夫家的婚俗。
特有节日是三月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黎语称“浮内浮”,因在每年夏历三月三举行故名,是预祝“山兰”(山地早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男女青年自由交往的日子。主要禁忌:妇女纹身忌男人参与或偷看;忌头朝门口睡觉;部分地区对猫禁杀忌食。
小结:
分布:海南,“百越”人的后代
宗教: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对“万物有灵”的迷信很重
节庆:“三月三”
饮食:稻米、玉米、番薯为主食;竹筒烧饭;妇女爱嚼槟榔
民居:船型屋和金字型屋两种
习俗:自由恋爱,俗称“放寮”
禁忌:妇女文身忌男人参与或偷看;
忌头朝门口睡觉;
部分地区对猫禁杀忌食。
文化:打柴舞、三月三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傣族
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德宏两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新平、元江、金平等自治县。
傣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建国后曾对傣文进行了改进。
以种植水稻为主,有比较完整的耕作体系。“普洱茶”中外驰名。
普遍信奉小乘佛教。
傣族有自己的历法、文献和民间文化艺术。著名的孔雀舞和“赞哈”(歌手)演唱民间叙事长诗和民歌为傣族人民所喜闻乐见。
干栏式建筑是傣族住房的特点。傣族大多住于平坝,村寨临江湖畔。住宅建筑以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最具特色,每户一座竹楼,竹篱环绕,自成院落。竹楼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及堆放什物。
以大米为主食,德宏多吃梗米,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喜酸味及烘烤水产食品。嗜酒,喜嚼槟榔。
男子服装上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裤,冷天外披毛毡,多用白布或蓝布包头。妇女服饰因地而异。
主要节日是泼水节-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类的孔雀舞等、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的年节,又称“浴佛节”。泼水活动最初是为洗去为人间谋福利而设计杀死魔王的七位妇女身上的污血。该节在农历清明前后举行,为期一般三至五天。节日清晨,青年男女上山采摘山花和树枝制成花房,连同供品抬到佛寺,并在佛寺院中堆沙造塔三五座,塔尖插几根缠有彩色纸条的竹枝,然后围塔而坐,听佛爷颂经,有预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意。中午时,担清水浴佛。礼毕,青年男女到寺外互相泼水,以示祝福。人们常以被拨得全身湿透而为吉祥如意。此外还举行赛龙舟、丢包、放高升、点孔明灯及唱歌跳舞等活动。
小结:
分布:云南德宏、西双版纳
宗教:小乘佛教(傣族、布朗族)、上座部佛教(傣族、佤族、德昂族、阿昌族)
节庆: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又称“浴佛节”)
饮食:“普洱茶”
民居:“干栏”式竹楼(壮族,傣族),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
习俗:镶牙套、染齿、文身,男子不文身,女子看不起
禁忌:进入竹楼要脱鞋,脚步要轻
火塘是神圣的地方,不能跨过,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角架
不能坐门槛
忌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
文化:能歌善舞,孔雀舞、泼水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纳西族
分布在云南、四川、西藏三省区相邻的地区,主要聚居在纳西族自治县以及滇川间的泸沽湖畔。
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普遍信仰多神的东巴教,部分纳西人信仰喇嘛教,极少数信仰道教、基督教。
纳西族保存下了用东巴文及哥巴文书写的东巴经数千卷之多,是闻名世界的古文字资料。东巴教、东巴经、东巴文学艺术,形成了纳西族独具特色的东巴文化。在纳西族的灿烂民族文化遗存中还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即大研镇)、《创世纪》等三部史诗、丽江古乐和丽江壁画等。
房屋多系土木结构,普遍采用“三房一照壁”的形式,正房较高,偏房略低。以玉米、大米和小麦为主食。妇女服装具有纳西族的民族特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