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与纵隔疾病诊断课件_第1页
肺与纵隔疾病诊断课件_第2页
肺与纵隔疾病诊断课件_第3页
肺与纵隔疾病诊断课件_第4页
肺与纵隔疾病诊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肺与纵隔

疾病诊断支气管扩张症临床与病理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是指支气管内径呈不同程度异常增宽。多数为后天性,少数为先天性。三大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和咯血。发病基础多为支气管壁的炎性损伤和支气管阻塞。分型柱状型、曲张型、囊状型X线表现肺纹理改变肺纹理增多、增粗、排列紊乱,粗细不规则的管状透明影,不规则的杵状致密影,多个薄壁空腔。肺内炎症这种炎症吸收较缓慢,且在同一区域反复出现。肺不张病变区可有肺叶或肺段不张。囊状或蜂窝状影表现为多个圆形或卵圆形薄壁透亮区。支气管扩张(X)X线表现(造影)柱状支扩支气管管腔呈柱状或杵状不均等扩大,或远端稍大;囊状支扩病变支气管的远端膨大呈囊状,病变多时,对比剂充盈后形成葡萄状或蜂窝状;静脉曲张型支扩病变支气管粗细不均,管腔形态不规则,末端呈囊状增宽。

注:此方法基本淘汰,诊断主要依靠CT,尤其是HRCT扫描。支扩(柱状)支扩(囊状)支扩(曲张型)支扩(混合型)CT表现柱状型支扩

–支气管壁增厚,管腔增宽,表现为“轨道征”、“印戒征”(支气管径大于伴行的肺动脉);

柱状或结节状高密度影(管内充满粘液);囊状型支扩呈簇状分布的囊腔,外面光整,其内可见液平,多发时可呈葡萄串状分布。合并感染时,周围有炎性实变。CT表现曲张型支扩扩张的支气管轮廓不规则,呈波浪状或串珠状且呈迂曲表现。支气管扩张部位的支气管血管束聚拢、推移及扭曲,邻近可见代偿性肺气肿。注:CT在支气管扩张诊断上的意义在于明确诊断和了解病变范围。CT检查技术的改进,尤其HRCT的应用,基本上可完全替代支气管造影。柱状扩张(引戒征)印戒征支扩(囊状)

肺炎

—大叶性肺炎

临床与病理大叶性肺炎(lobarpneumonia)是细菌性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多为肺炎双球菌或链球菌致病。炎症可累及肺叶的一部,也可从肺段开始扩展至肺叶的大部或全部,偶可侵及数叶。主要症状寒颤、高热、胸痛、咳嗽、铁锈色痰。病理

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X线表现充血期

X线表现可无阳性发现,或仅有肺纹理增多,肺透明度略低等。实变期

–以叶或段分布的大片阴影,密度均匀,有时其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

–累及肺段的常表现为片状或三角形致密影;

–以叶间裂为界,边界清楚,形状与肺叶的轮廓一致;X线表现消散期

实变区密度逐渐减低;

由于吸收不均匀而表现为斑片状或条索状阴影,这时需与肺结核相鉴别;

病变一般在两周内完全消失。注:极少数不能完全吸收可形成纤维化,转化为机化性肺炎。大叶性肺炎示意图(黑色区域为实变肺叶)大叶性肺炎(充血期)(实变期)大叶性肺炎(右肺中叶)大叶性肺炎(消散期)治疗8天后大叶性肺炎(消散期)CT表现充血期

由于CT密度分辨力高,在充血期即可发现病变区呈磨玻璃样阴影,边缘模糊。病变区血管仍隐约可见。实变期

可见呈大叶或肺段分布的致密阴影,实变肺叶体积多无变化。其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消散期

随病变的吸收,实变阴影密度减低,呈散在、大小不等的斑片状影,最后可完全吸收。大叶性肺炎(左上叶)大叶性肺炎(右肺下后基底段)鉴别诊断吸收较慢的大叶性肺炎需与

肺癌合并肺炎;

肺癌合并肺不张;

肺结核;

肺炎

—支气管肺炎临床与病理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亦称小叶性肺炎。多见于婴幼儿、老年及体质衰弱的患者,或为手术后并发症。致病菌常见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等。临床与病理病理

–小支气管壁充血、水肿,炎性病变由支气管向远端蔓延到肺泡,或沿支气管周围蔓延到肺间质,导致小叶实变。

–病变范围常是小叶性的,但也可融合成大片。X线表现病变多发生在两肺中、下野的内、中带;支气管及周围间质的炎症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和模糊;小叶性渗出与实变则表现为沿肺纹理分布的斑片状模糊致密影,密度不均,密集的病变可融合成较大的片状;

支气管肺炎(X)支气管肺炎(X)CT表现两肺中下部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大小不同的结节状及片状阴影,边缘模糊,多个小片状阴影可融合成大片状。小泡状透亮阴影:因炎性水肿狭窄,分泌物阻塞而形成的小叶性气肿。坏死与空洞。支气管肺炎(CT)

肺炎

—间质性肺炎临床与病理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pneumonia)以肺间质炎症为主的肺炎。病变主要为小支气管壁及肺间质的炎性细胞浸润。多见于小儿,常继发于麻疹、百日咳或流行性感冒等疾病。常出现气急、紫绀、咳嗽等症状。影像表现X线表现

两肺门及中下肺野纹理增粗、模糊,并可见网状及小斑片状影;

肺门密度增高、轮廓模糊、结构不清;CT表现

早期HRCT可见两侧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呈不规则改变,并伴有磨玻璃样阴影;

重者表现为小斑片状小叶实变影;

–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可增大;肺间质性改变(CT)鉴别诊断支气管肺炎

肺脓肿临床与病理肺脓肿(lungabscess)系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坏死性炎性病变。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脓肿迁延3个月以上即形成慢性肺脓肿。病原体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感染途径吸入性(最常见)、血源性、直接蔓延。临床与病理病理为化脓性肺炎导致细支气管阻塞,小血管炎性栓塞,肺组织坏死继而液化,经支气管咳出后形成脓腔;起病急、高热、寒颤、胸痛、咳嗽、大量脓痰;慢性期呈消耗状态,伴有咳嗽、咳脓痰、不规则发热伴贫血和消瘦等。X线表现(吸入性)急性肺脓肿

好发部位

肺脓肿以右上叶后段及双下叶背段好发;

急性化脓性肺炎期肺内出现大片致密影,边缘模糊,密度较均匀,可侵及一个肺段或一叶的大部;

–脓肿形成期在实变区中出现厚壁空洞,空洞内壁光滑或高低不平,内有宽的液平,周围有明显的炎性浸润。急性肺脓肿(肺炎期)急性肺脓肿(脓肿形成期,伴液平)X线表现(吸入性)慢性肺脓肿

–有单个或多个边界清晰的空洞;

空洞周围有条索状及斑片状影;

多房性空洞呈多个大小不等的透光区;

常并发支扩,胸膜粘连、增厚。慢性肺脓肿(X)CT线表现(吸入性)急性肺脓肿

急性化脓性肺炎期病变早期表现为较大片状高密度阴影。肺窗上病灶胸膜侧密度高而均匀,肺门侧密度多较淡且不均匀,病灶邻近叶间胸膜处边缘清楚锐利。纵隔窗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

–脓肿形成期

病灶坏死液化呈低密度,坏死物排出后形成空洞,其内可见液-气面或液-液面。新形成的空洞内壁多不规则。急性肺脓肿(脓肿形成期)肺脓肿(大片实变,其内可见低密度液化区与气泡影)CT线表现(吸入性)慢性肺脓肿

–空洞大小不等、形态不一,可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内外壁边缘清楚,有时呈多房性,气液面有时可见。周围有纤维病灶及胸膜增厚。慢性肺脓肿(CT)影像表现(血源性)两肺多发、散在、大小不等的类圆形或片状致密影,以外围较多,病灶中可有小空洞形成,也可有液面。血源性肺脓肿(X)血源性肺脓肿(CT)影像表现(直接蔓延)常见有膈下脓肿、肝脓肿和胸壁脓肿等所致,除原发疾病的影像表现外,患侧膈肌升高、运动明显受限,膈上肺叶内有大片致密影,其中可见含液面的空洞,多伴有胸膜增厚。鉴别诊断

癌性空洞结核性空洞

肺脓肿洞壁厚度洞壁外缘洞壁内缘洞内积液洞周情况邻近胸膜动态观察厚而不均分叶、毛刺凸凹不平多无多无异常胸膜凹陷扩大、壁增厚较薄而均匀光整光整无或少量卫星病灶胸膜增厚变化较慢厚模糊较光整多炎性浸润明显增厚治疗后迅速缩小

肺与纵隔

疾病诊断肺结核概述肺结核(pulmonarytuberculosis)是由人型或牛型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基本病理变化

–渗出病变表现为浆液性或纤维素肺泡炎;

增殖结核性肉芽肿为特征;

变质病灶干酪性坏死、液化;基本病理改变(渗出)基本病理改变(增殖)基本病理改变(变质)空洞结核球钙化纤维化概述病理演变

干酪样坏死可由渗出性或增殖性病变发展而来。干酪坏死可液化形成空洞,也可多年不吸收也不液化。

–液化和空洞形成病情恶化,形成空洞,可伴有血行和/或支气管播散。

病灶愈合

消散、纤维化、钙化结核病灶病理演变过程结核感染渗出性炎性病灶好转愈合进展恶化纤维化增殖性病灶干酪性病灶液化空洞干酪肺炎淋巴血管播散钙化支气管播散闭合、纤维化、钙化愈合概述分型

原发性肺结核(Ⅰ)原发综合征和胸内淋巴结结核;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急性、亚急性及慢性血行播散型;

继发性肺结核(Ⅲ)浸润性与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结核性胸膜炎(Ⅳ)

其他肺外结核(Ⅴ)概述临床表现

早期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低热、盗汗、疲乏、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状;

咳嗽、咯血、胸痛等局部症状;

肺结核

—原发性肺结核临床与病理原发性肺结核(primarypulmonarytuberculosis)为初次感染而发生的肺结核,多见于儿童,也可见于成人。病理初染结核菌后多在肺的中部近胸膜处发生急性渗出性病灶,为原发病灶。其周围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灶周围炎。病变沿淋巴管引流,可引起淋巴管炎及相应的淋巴结炎。

临床与病理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三者组成典型的变化,为原发综合征。原发病灶易于吸收消散,病灶较小时也常被掩盖。但淋巴结炎常伴不同程度的干酪样坏死,愈合较慢,当原发病灶已被吸收或被掩盖而不能发现时,则原发性肺结核即表现为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为胸内淋巴结结核。X线表现原发综合征

原发病灶及病灶周围炎表现为边界模糊的云絮状影;

–自原发病灶引向肺门的淋巴管炎表现为条索状阴影;

–肺门与纵隔增大的淋巴结表现为肿块影,多出现于右侧气管旁及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原发综合征(“哑铃状”双极征)透视X线表现胸内淋巴结结核

–结节型表现为肺门区域突出的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的高密度影,以右侧肺门区较为多见。如数个相邻淋巴结均增大可呈分叶状边缘。

炎症型表现为从肺门向外扩展的高密度影,略显结节状,其边缘模糊,与周围肺组织分界不清。结节型炎症型CT表现CT检查可发现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对隆突下淋巴结增大,CT可以清晰显示。肺内原发病灶表现为小叶性或小叶融合性高密度阴影。原发综合征(左上肺后段见斑片状实变影,并有索条影与肺门相连。纵隔窗显示左肺门淋巴结增大)胸内淋巴结结核(肺门结核)

肺结核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临床与病理根据结核杆菌进入血循环的途径、数量、次数以及机体的反应分为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系大量结合杆菌一次或短期内多次进入血流,播散至肺部所致。

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系少量结核杆菌在较长时间内多次进入血流播散至肺部所致。X线表现(急性)病变初期,两肺密度增高呈毛玻璃样改变;发病约十天,出现粟粒状阴影,大小约1.5~2mm,三均匀(大小、密度、分布),正常肺纹理常不能显示。急性粟粒性肺结核(X)CT线表现(急性)HRCT更易清晰显示粟粒性病灶,尤其对早期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显示优于胸片;表现为两肺广泛1~2mm大小的点状阴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分布均匀,与支气管走行无关;急性粟粒性肺结核(CT)X线表现(亚急性、慢性)肺内多发病灶;表现为大小不一、密度不同、分布不均的多种性质的病灶(即三不均匀)。以两肺上、中野为主。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X)CT线表现(亚急性、慢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CT表现与X线胸片所见相似,表现为多发大小不一、密度不均的结节影,上肺结节多且大于下肺结节,部分病灶可有钙化。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CT)

肺结核

—继发性肺结核临床与病理此型为成年结核中最常见的类型;多为已静止的原发病灶的重新活动,偶为外源性再感染;因机体已有特异性免疫力,病灶趋向于局限于肺的一部分,多在上叶肺尖、锁骨下区及下叶背段;分为浸润性和慢性纤维空洞性;影像表现(浸润性)局限性斑片阴影常见两肺上叶间后段和下叶背段,呈云絮状改变。大叶性干酪性肺炎肺段或肺叶呈大片致密性实变,中心密度较高,边缘模糊,其内可见“虫蚀”样空洞。增殖性病变呈斑点状阴影,边缘较清楚,排列成“梅花瓣”或“树芽”状阴影。影像表现(浸润性)结核球(tuberculoma)圆形、椭圆形阴影,直径常小于4cm,边缘清晰,轮廓光滑,偶有浅分叶,密度较高,内部可见斑点、层状或环状钙化。结核球周围常有“卫星灶”。结核性空洞可呈薄壁或厚壁空洞,内壁一般较规则,可单发也可多发。影像表现(浸润性)支气管播散表现为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状阴影,呈腺泡排列,或相互融合成小叶阴影。硬结钙化呈骨样密度的斑片、小块状或小结节状阴影。钙化也可产生在支气管壁或胸膜以及淋巴结内。小叶间隔增厚表现为索条及网状阴影。继发性肺结核(斑片状影)继发性肺结核(干酪性肺炎)继发性肺结核(结核球)继发性肺结核(空洞)继发性肺结核(支气管播散)双肺继发性肺结核(CT)继发性肺结核(树芽征)继发性肺结核(纤维化、钙化)继发性肺结核(空洞)继发性肺结核(空洞)继发性肺结核(结核球钙化)继发性肺结核(结核球完全钙化)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与结核球影像表现(慢纤空)锁骨上、下区有形状不规则的透亮区,周围伴有较广泛的条索状纤维性改变和散在新老不一的病灶。在同侧和(或)对侧多可见斑片状的支气管播散病灶。由于广泛的纤维收缩,常使同侧肺门上提,肺纹理垂直向下呈“垂柳状”,可合并支气管扩张。影像表现(慢纤空)未被病变所累及的肺野呈代偿性肺气肿表现。两上胸部多可见胸膜增厚。肺的广泛纤维化及胸膜增厚引起同侧胸廓塌陷,邻近肋间隙变窄,纵隔被牵拉向患侧移位,肋膈角变钝,同时可伴有膈圆顶幕状粘连。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X)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CT)

肺结核

—结核性胸膜炎临床与病理儿童、青少年多见。胸膜炎可与肺部结核同时出现或单独发生,前者多系邻近胸膜的肺内结核病灶直接蔓延所致,后者多系淋巴结中的结核杆菌经淋巴管逆流至胸膜所致。临床分类

–结核性干性胸膜炎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一般为浆液性,偶为血性。影像表现(干性)不产生明显的渗液或仅有少量纤维素渗出的胸膜炎。此期影像表现可以无异常发现,或仅出现患侧膈运动受限,多数患者继续发展而出现胸腔积液。影像表现(渗出性)多为单侧发病,积液一般为浆液性,偶为血性。X线及CT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征象,慢性者可见胸膜肥厚、粘连甚至钙化。结核性胸膜炎(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渗出性,壁层胸膜广泛均匀增厚)肺结核的并发症肺不张肺气肿支气管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并发肺癌肺结核并发肺癌肺癌浸润多呈密度较均匀的密度增高阴影,而结核病灶多夹杂有斑点状和线条状阴影;在治疗随访过程中,某处病灶有吸收好转,而他处的病灶不见吸收或反而有进展扩大现象时,提示后者很可能为肺癌;在随访过程中,肺内出现直径大于3cm的块状阴影且其轮廓不规则时,应考虑并发肺癌可能;肺结核并发肺癌成年病人病侧肺门区的淋巴结肿大,多见于肺癌而少见于结核。

肺与纵隔

疾病诊断

肺肿瘤概述肺肿瘤分恶性和良性两类;良性肿瘤少见,如肺错构瘤;恶性肿瘤又分为原发和转移性两类;原发性恶性肿瘤中98%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少数为肺肉瘤;

肺肿瘤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与病理原发性支气管肺癌(primarybronchogeniccarcinoma)起源于支气管的上皮、腺体或细支气管及肺泡上皮。临床症状与癌灶的部位、大小、类型及有无并发症有关。常见症状为咳嗽、血痰、胸痛、气急。肺癌组织学分型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后者又分为鳞癌、腺癌、腺鳞癌及大细胞未分化癌。

临床与病理按肿瘤发生部位分型

中央型发生于肺段以上支气管的肺癌;

周围型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的肺癌;

弥漫型指肿瘤发生在细支气管或肺泡,在肺内弥漫分布,此型一般为细支气管肺泡癌。X线表现(中央型)直接征象肿门块影间接征象

“三阻塞征象”

阻塞性肺气肿出现早、病程短、实际工作中难于发现;

阻塞性肺炎同一部位反复发作、吸收缓慢的炎性实变;

阻塞性肺不张不张范围取决于肿瘤部位;中央型肺癌(肺门肿块)中央型肺癌(肺门肿块伴右肺上叶阻塞性肺不张,呈典型反“S”征)反“S”征中央型肺癌(肺门肿块伴右肺上叶阻塞性肺炎)中央型肺癌(右肺上叶不张)中央型肺癌(左主支气管中断,右肺不张,纵隔向左移位)CT表现(中央型)支气管受侵及阻塞性改变

支气管壁增厚

正常支气管壁厚度约1~3mm,但肿瘤浸润时,在周围充气的肺组织衬托下,可清晰显示支气管壁增厚,粗细不均或呈串珠样改变。

支气管腔狭窄

多见于主支气管和叶支气管等管经较大的支气管。狭窄管腔的形状可不规则,或呈很小的环状及鼠尾状。

阻塞性肺气肿、肺炎及肺不张;CT表现(中央型)肺门肿块

表现为肺门区分叶状或边缘不规则的肿块。纵隔结构受侵犯

中心型肺癌穿破支气管壁常直接侵犯纵隔结构,表现为瘤体与纵隔结构之间的脂肪界面消失,瘤体直接与纵隔结构相连。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增强扫描可明确显示淋巴结增大的部位、大小及数量。中央型肺癌(支气管狭窄)中央型肺癌(肺门肿块,右肺上叶不张,纵隔淋巴结转移)淋巴结中央型肺癌(肺门肿块,支气管壁增厚,右肺上叶不张)中央型肺癌(肺门肿块,支气管阻断)中央型肺癌(支气管狭窄)中央型肺癌(肺门肿块)中央型肺癌(阻塞性肺炎,胸腔积液)中央型肺癌(阻塞性肺炎)MRI表现(中央型)支气管受侵及阻塞性改变

MRI在显示支气管壁增厚、破坏、管腔狭窄、阻塞等方面不及CT,但MRI可作冠状位、矢状位及横断面扫描,对确定肺门部肿块与支气管的关系较CT更为清楚。MRI对区分肺癌和肺炎、肺不张方面有一定作用,在T1WI上肺炎和肺不张的信号略低于肿瘤信号,在T2WI上信号高于肿瘤信号。MRI表现(中央型)肺门肿块

MRI能清晰显示肺门肿块,特别在显示肺门部小肿块时优于CT。纵隔结构受侵犯

MRI上纵隔血管周围及胸膜下常有一层高信号脂肪带。当肿瘤侵犯纵隔结构时,这一高信号带消失,血管与肿瘤接触面内壁不光滑,还可表现管壁增厚及狭窄。当腔静脉内发生癌栓时,T1WI上腔静脉内可显示结节状中等信号强度的癌栓。鉴别诊断支气管内膜结核X线表现(周围型)瘤体征象

分叶征肿瘤向四周生长不平衡所致;

–毛刺征主要是癌组织浸润性生长、渗出、增殖、间质反应;

小泡征及空气支气管征直径3cm以下的肺癌,肿块内可见小圆形及管状低密度影,直径1~3mm;

空洞厚壁偏心,常有壁结节;X线表现(周围型)邻近胸膜受侵征象胸膜凹陷征(线状、星状、幕状阴影),由于肿瘤内成纤维反应收缩牵引胸膜所致;胸部转移征象肺内播散灶、肋骨破坏、胸腔积液、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等;

周围型肺癌(X)周围型肺癌(X)周围型肺癌(分叶征)CT线表现(周围型)分叶征(lobulation)毛刺征(spiculaesign)空泡征(airalveologram)支气管充气征(空气支气管征)钙化空洞胸膜凹陷征胸部转移征象增强扫描肿块中等或以上增强周围型肺癌(分叶征)周围型肺癌(毛刺征)周围型肺癌(空泡征)周围型肺癌(空洞)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周围型肺癌(纵隔淋巴结肿大)鉴别诊断炎性假瘤结核球肺错构瘤鉴别诊断

周围型肺癌

结核球

形态多呈分叶状圆形,少分叶

边缘清楚而光滑,细小毛刺光滑,偶呈锯齿状内部结构密度多较均,少见钙化多见不规则钙化胸膜改变胸膜凹陷胸膜增厚卫星病灶少见多见动态观察短期内明显增大多年不变X线表现(弥漫型)孤立或弥漫性结节影,结节大小不一,多发结节有融合倾向。肺炎样浸润影,严重呈大片实变。其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细支气管肺泡癌CT线表现(弥漫型)两肺弥漫不规则分布的结节,多在1cm以下,边缘模糊,常伴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蜂窝征病变区内密度不均,呈蜂房状气腔,大小不一,为圆形及多边形(其病理基础是癌细胞沿肺泡细支气管壁生长,但不破坏其基本结构);支气管充气征管壁不规则,凹凸不平;普遍狭窄、僵硬、扭曲,呈“枯树枝”状。CT线表现(弥漫型)磨玻璃征其病理基础是受累增厚的肺泡内充满粘蛋白或其他渗液;血管造影征由于癌细胞分泌大量粘液,增强后可见均匀一致的低密度区内树枝状血管增强影;细支气管肺泡癌(CT)细支气管肺泡癌(肺门淋巴结肿大)

肺肿瘤

—继发性肺肿瘤临床与病理恶性肿瘤晚期可发生肺转移,所以在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中,肺部X线检查被列为常规。肺转移瘤的临床表现不一,多数患者因原发肿瘤已发展至晚期而以原发肿瘤的表现为主,常伴有恶液质。某些患者可呼吸道毫无症状而在常规检查时发现。转移途径主要有血行、淋巴或直接侵犯。影像表现血行转移

–双肺散在、多发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结节状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似棉球状,中下肺野多见;少数为单发病灶。

双肺中下肺野弥漫粟粒结节(血供丰富的原发肿瘤);影像表现淋巴转移

X线表现

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自肺门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条索状影,其中见微细的串珠状小的致密影,肺纹理增多呈网状。

CT表现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小叶间隔增厚,并且沿支气管血管束、小叶间隔可见多数细小结节影。继发性肺肿瘤(X)继发性肺肿瘤(CT)

肺与纵隔

疾病诊断纵隔原发肿瘤

—概述临床与病理纵隔原发肿瘤(primarymediastinaltumor)种类繁多,但各类肿瘤在纵隔内均有好发或特定部位,因此,了解纵隔内肿瘤的准确部位,从而能明确诊断。纵隔肿瘤早期常无症状,当肿瘤逐渐长大,压迫或侵及邻近器官,可出现相应压迫症状,如上腔静脉梗阻、声音嘶哑、Horner综合征、膈麻痹、吞咽困难等。影像学表现(定性诊断)肿块位置与定性诊断

前纵隔由上向下常见为甲状腺肿瘤、胸腺瘤和畸胎瘤、心包囊肿和脂肪瘤;

–中纵隔常见有淋巴瘤、气管支气管囊肿;

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纵隔肿瘤好发部位示意图影像学表现(定性诊断)纵隔肿块组织特性分析

CT

能鉴别实性、囊性和脂肪性病变,实性病变CT值常为30~40HU;囊性病变CT值常为0~20HU;脂肪性病变CT值-80~-100H。对发现高密度钙化骨化优于X线。

MRI

实性病变,T1WI和T2WI上常为灰白色中、高信号;脂肪性病变,T1WI和T2WI均为白色高信号;囊性病变,T1WI为黑色低信号,T2WI为白色高信号;影像学表现(定性诊断)纵隔肿块良恶性鉴别

肿块边缘状态肿瘤边界是否清晰,脂肪层是否存在,附近骨骼是否有侵蚀破坏;

并发征象恶性肿瘤常并发胸腔和心包腔积液,并可见胸膜或心包膜多发转移结节;

–纵隔内结构受累情况

纵隔原发肿瘤

—胸内甲状腺肿临床与病理包括先天性异位甲状腺及胸骨后甲状腺肿。前者少见,完全位于胸内。胸骨后甲状腺肿为颈部甲状腺肿块沿胸骨后延伸进入上纵隔,多位于气管旁及其前方,也可伸入气管后方,多与颈部肿大的甲状腺相连。肿块可以是甲状腺肿、囊肿或腺瘤,恶性者少见。X线表现肿块位于前纵隔上部,多数与颈部相连;呈卵圆形或梭形,外缘清楚锐利,但其上缘因与颈部肿块相连常表现边缘不清。气管受肿块推挤,多向对侧和向后方移位。但伸入气管后方之肿块可使气管前移。肿块可随吞咽而上下移动,如发生粘连也可不移动。肿块内可有斑片状钙化。胸内甲状腺(气管、主动脉弓移位)CT表现肿块多位于前上纵隔,胸骨后气管前间隙,多偏于一侧;肿块多呈结节状或卵圆形,边缘多清楚;密度较高,因出血、囊变、坏死等而不均。常可见不规则、散在斑点状钙化灶;大多数肿块与颈部甲状腺相连;增强扫描肿块强化明显;胸内甲状腺肿纵隔原发肿瘤

—胸腺瘤临床与病理胸腺瘤(thymoma)为前纵隔肿瘤中较常见的一种,分良、恶性,良性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囊性变,有完整的包膜;恶性者生长过程中可突破包膜,侵犯邻近组织或发生远处转移。多数无症状,最常见的症状为重症肌无力。前纵隔内最常见肿瘤。X线表现肿瘤多位于前纵隔的中部偏上;呈圆形、椭圆形或梭形,恶性者多分叶;肿块密度高而均匀,有时可有斑片状钙化,囊变时可有蛋壳样钙化;良性者边缘多光滑锐利,恶性者边缘不光滑,多呈分叶状,并可有胸膜改变。胸腺瘤(X)CT表现CT是在手术前了解胸腺瘤范围的最好方法之一。

CT上肿瘤形态为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密度多均匀,约1/4可见肿瘤内有钙化。由于肿瘤内有囊性变,可使其密度不均。增强扫描肿瘤有轻度强化。胸腺瘤(CT)胸腺瘤(CT)恶性胸腺瘤(并发胸水)MRI表现前纵隔血管前间隙内卵圆形肿块;肿块边清、光滑、囊变区呈长T1与长T1信号,钙化呈无信号黑影;恶性者在纵隔内扩散,挤压脂肪组织并包绕血管,甚至侵入肺内,外形不规则;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纵隔原发肿瘤

—畸胎瘤临床与病理畸胎类肿瘤为常见的纵隔肿瘤,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源性肿瘤和胸腺瘤,好发于前纵隔,多位于前纵隔中部;来自原始胚胎组织的残留物;可分为囊性(皮样囊肿)和实质性两种;可为良性或恶性;X线表现部位肿瘤多位于前纵隔中部、心脏与主动脉连接区。形态良性者多为单侧突出的圆形或卵圆形肿块,边缘光滑。恶性者多呈分叶状。密度由于含有多种组织,故密度不均,有时其中可见透明间隙(脂肪),并可有牙齿及骨骼影。皮样囊肿壁可发生蛋壳样钙化。畸胎瘤恶性畸胎瘤(合并胸水)CT表现前纵隔边缘光滑的肿块;囊状和多种成分混杂是本病的特征,肿块囊性部分CT值一般近似水,少数CT值偏高。30%—60%肿瘤内有钙化,约1/2病例因显示有脂肪而提示诊断;恶性畸胎瘤常较大,多呈分叶状实性肿块,边缘不规则;畸胎瘤(其内可见钙化、脂肪及软组织)MRI表现囊性畸胎瘤(皮样囊肿)为囊性肿块,通常为单房,也可为双房或多房。在T1和T2图像上均可表现为高信号影。双房或多房囊肿,其内可见低信号分隔;实性畸胎瘤

T1表现为信号极不均匀肿块,其中脂肪成分呈高信号,软组织呈中等信号,水样液体呈低信号,钙化则表现为无信号区。T1呈不均匀高信号。肿块边缘一般比较清楚,形态规则或不规则;纵隔原发肿瘤

—恶性淋巴瘤临床与病理恶性淋巴瘤(malignantlymphoma)是发生在淋巴结的全身性恶性肿瘤。纵隔内病变多与颈部及周身淋巴结病变同时发生,淋巴瘤对放射治疗敏感,但很难治愈。分Hodgkin病(HD)和non-Hodgin淋巴瘤(NHL);胸内淋巴瘤中,HD多见,NHL少见;早期多无症状,中晚期常有发热、乏力、消瘦;X线表现纵隔内多个肿大淋巴结,因互相融合故常呈分叶状,肿块由纵隔向两侧突出,有时一侧明显,但很少为单侧。病变多位于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