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诗歌的产生诗的二要素(两个最主要特点)节奏:诗的节奏,非音乐节奏,指朗诵时有规律性的停顿,音节的地方。韵律:即押韵。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每句都有三节奏,一二句与三四句的节奏上是相同的。节奏韵律中节奏更重要,一首诗可以没有韵律,但不能没有节奏。节奏是如何产生?产生于劳动,起源于劳动。1、诗歌的节奏起源于劳动原始时代的技术落后,劳动都是靠个人去进行,所以原始人的劳动都是繁重的劳动(因当时生产力水平低),如砍树木,砸石头做石器,为了减轻疲劳,为了协调彼此间的动作(如伐木是使动作一致)他们就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同时发出一种呼喊,如伐木时发出“嘿呵,嘿呵“的呼声,这些呼声都有停顿,这些停顿都是有规律性的,如嘿呵/嘿呵。这种劳动中发出的呼声就是诗歌节奏的起源。因为诗的节奏是有规律性的停顿,劳动中的呼喊也是有规律性的停顿,二者性质是一样的。《淮南子·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ye
hu)后亦应之,此举重力之歌也”“邪许”,即为了减轻疲劳,协调动作的呼声,即节奏从上可知,诗的节奏是在原始人的劳动中产生出来的。但只有这种呼声是否即诗歌?不,朗诵者不断呼着“嘿呵”,这当然不是诗朗诵,因为它只有节奏,没有内容,听者不知所云。那么,节奏产生之后,又是如何出现诗歌?2、有节奏的呼声与表达具体内容的语言结合,便成为诗歌。语言,指表达具体内容的语言,如:用力/嘿呵/慢走/嘿呵/向左啊/嘿呵这种简单的语言与节奏结合的例子古书也有,如《候人歌》:“候人/兮猗。”(涂山氏女唱的等候夏禹的歌)诗的产生有两个过程:1,节奏的产生2,有节奏的呼声与语言结合二、诗必然与音乐舞蹈结合而成为歌舞音乐,诗、乐、舞三者结合是原始社会文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在原始社会,单独,独立的诗是不存在的,任何诗都是与音乐,舞蹈相结合,以歌舞音乐的形式出现的,因为在劳动中产生了诗歌,但不等于原始人朗诵诗是在劳动中进行的,而是在休息时。而在休息时不仅有时唱诗,而且还有音乐还有舞蹈。因而原始社会这三者是结合在一起的,有诗必然有乐,有诗乐必然有舞(今天知道诗乐舞三者的区别,而原始人根本不知
道,故他们仍是三者结合)。这是原始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这种歌舞音乐的诗式经历很长的时期,一直到阶级初期才分化为独立的诗、音乐、舞蹈,而原始社会是有诗必有歌,有歌必有舞,古书中就有这方面的记载:“昔葛天氏之乐——总禽兽之极。”“操牛尾”是描写他们歌舞时手拿牛尾做道具,“投足”是说他们用踏脚来打拍子,是一种舞蹈的姿态,所歌八阕:“载民“(即“始氏”)歌唱祖先的由来;“去鸟”歌唱原始市部落图腾;“遂草木”“奋五歌”唱草木、五谷的生长;“敬天常”“依地德”反映人民对生产有关的气候、土地的重视。这八阕有诗,有音乐,有舞蹈,是三者的结合。这三者结合是原始文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三,原始诗歌与原始人劳动生活及原始宗教的关系的发展与与劳劳动动生生活活关关系系反映劳动《弹歌》《葛天氏八阕》先秦文学绪论¡先秦,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统一之前。这是一个极为漫长的历史阶段。
在这漫长的年代中,中国社会形态跨越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初期三个历史阶段。这一时期
的文学,是中国文学产生、奠基阶段。¡从文学体裁上看,先秦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诗歌和散文。诗歌包括《诗经》与《楚辞》;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从文学精神上看,先秦文学是我国写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也奠定了我国文学追求人伦道德与自然形式的基础。第一章古代神话传说关于中国古神话流传比较少的原因,较为复杂,学术界有的说:“中国人重理性,讲实际,不善于幻想,对神话不重视,没有加以整理。古代中国没有动人心魄的伟大的军事行动,无法将神话联系上,致使神话逐渐失传。”第一节神话的涵义¡
1.涵义:¡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3页。)换言之,神话是远古人民以其幼稚的认识能力,通过幻想的、形象的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做出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以象征和隐喻来表现它的意蕴。¡
2.本质:¡
神话并不是人类文明时代自觉地文学创作与游戏,神话的本质是原始初民对世界的描述或解释。¡
3.仙话:¡
仙话源于文明社会的宗教迷信,与神话不同。¡
4.传说:¡
上古传说与神话关系密切,但并非一事。传说讲的是人,神话讲的是神。第二节神话的内容¡1.创世神话:¡即解释世界、人类民族起源的神话。如“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玄鸟生商”、“姜嫄生后稷”等。这类神话包含着自然崇拜与探索,以及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意识。¡2.英雄神话:¡
反映在人与自然斗争中产生的英雄人物的神话。如“鲧禹治水”、“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一般说来神话包含两种意识:崇拜与征服,但中国古代神话多表现出对自然的征服意识。¡
3.战争神话:¡
如“黄帝擒蚩尤”、“炎黄之战”、“共工怒触不周山”、“刑天与帝争神”等。这类神话曲折地反映了上古时代民族或部族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4.爱情神话:¡
织女神话,奔月神话。¡
5.发明创造神话:¡如燧人氏钻燧取火、神农尝百草、后羿作弓、仓颉造字、后稷种植五谷、伏羲发明八卦等。这类神话反映了我国神话对世俗文明的热爱,也反映了我国上古神话厚生爱民的传统。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概况¡
1名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因后来被列入儒家的“六经”而称为《诗经》。¡
2篇数:¡
现存《诗经》存目311篇,其中“六笙诗”有目无辞,实305篇。¡
苏辙:有辞而佚;¡
朱熹:无辞调名。¡
3年代:¡
《诗经》所收诗篇的年代上限,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是商末;二是周初。下限至于春秋中叶。¡
4分类:¡《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对于风,雅,颂的解释有种种说法,一般认为是按照音乐来划分的,因为《诗经》的诗篇当初都是乐歌,由于曲调的特点不同,划分三类,后乐谱失传,仅留歌词,我们今天看到的不过是一部乐曲歌词的底本。据南宋郑樵《诗辩妄》,《诗经》是按音乐的性质分类的:乡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5成书:¡关于《诗经》的成书,古代有采诗说、献诗说和删诗说。第二节《诗经》的内容¡周部族史诗:¡
《大雅》中有5首诗是反映周族由始祖后禝到公刘、古公亶父直至文王、武王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史诗。¡
《生民》是叙述周部族祖先后稷诞生的神话故事以及他在农业方面的天才。前三
章主要叙述后稷神奇的诞生过程:他的母亲无夫而孕,踩足迹而生下后稷,后稷
三次被抛弃都能化险为夷,更显出他的奇特之处。下面几章叙述后稷的农业天才:他种了很多农作物,种得又茂盛,他是我国原始社会的一位农神。也是农业发明
家,最早的农艺师。¡《公刘》叙述周人在公刘领导下,有邰迁徙到豳的情况,诗中写公刘先到豳地察看地形,然后率领族人迁徙到豳,在豳地建城、房屋,开垦农田以及发展生产的情况。¡
《帛》叙述周文王祖父古公覃父从豳迁到周以及周文王继承祖业,发展强大的历
史。史诗中写古公覃父与他的妻子姜妃一同率族人迁徙歧山,到歧山后,观察地
形,修建城邑、房屋、庙社,开发农田,还写了孙子周文王继承古公覃父的功业,逐渐强大的情况,诗中有写劳动人民修城邑、宫室时的紧张、热烈的场面。¡《皇矣》写文王伐崇、伐密的两次战争。¡《大明》写武王灭商的战争,在艺术上与这些叙事诗总体上不如后代的叙事诗生动,不过有些片断写的还比较感人,如《生民》的后稷诞生史,《公刘》的周人迁徙豳地的欢乐场面,《帛系》的周人迁到歧山的欢乐劳动场面的描写。第三节《诗经》的艺术¡
赋比兴是诗经三个重要的艺术手法,对赋比兴的解释的人有很多,其中宋代朱熹《诗集传》的解释最为简明。¡
1赋:“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
就是对事物直接的、连续的描写。如《七月》,全诗按季节变化详细叙述古代农家的生活。赋是《诗经》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
2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和打比方。¡
《诗经》的比喻运用得相当广泛,而且形式多种多样。其作用是使得诗歌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3兴:“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兴就是作者在叙述事件时先说其他的事,然后由其它的事件引出所要说的事。如《蒹葭》,作者的意图是写意中人不遇,但是在写之前,先写了“蒹荚苍苍,白露为霜”这两句,这就是兴。兴的作用主要是铺垫,使得诗意更加婉转、自然。¡
兴有两种:¡
1)借物起兴:兴句与后文有比较明显的关系。¡
2)借句起兴:兴句与后文看不出明显的关系,兴的使用纯粹是为了便于诗的开头,使人感到不突然。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盘庚》盘庚是商代第二十代君王。他为了扩张领土,排除水患,开发耕地,缓和矛盾,曾率领臣民从商的故地奄(今山东曲阜)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市附近)但这次迁都却遭到守旧臣民的反对,于是盘庚迁都前后,曾三次向臣民讲话,一方面说服以至威胁他们服从。这三篇就是盘庚讲话的记录,所以《盘庚》是盘庚就迁都问题向臣民发表的演说辞。但通篇语言都很古奥难懂,但文章条理都很清晰,其最大的特点是用了大量的比喻。如——《盘庚》上:非予自荒兹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予若观火,予亦拙谋,作乃逸。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译:不是我有什么失德的行为,是你们群臣把我对百姓的好意秘而不宣,对我这个人毫无畏惧,我的威严好象旺盛热火一样,只是不想对你们发出这种威严,这样便使得你们自大而放纵起来,你们须知道,要象网结在网绳上一样,方可有条不紊,把事情办好,要象农夫一样尽力耕作,方可期望有好的收获。盘庚在这活用的三个比喻,其一“予若观火”表明自己的威严像旺火一样,其二,“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说明众人应服从于我,才能把事情办好。其三,“若农服田力檣,乃亦有获“,应付出劳动才能有美好的未来。第一节记言散文¡
1《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尚书》原称《书》,被儒家定为“六经”后,又称《书经》。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帝王或大臣的誓辞、讲话、训诫、文告等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古文《尚书》。古文《尚书》是指先秦时期用古文字所写的《尚书》本子,但已全散佚。伪古文《尚书》。伪古文《尚书》是东晋梅赜所献,其中所增二十五篇即是。今文《尚书》。今文《尚书》是“秦火”后,由汉初伏生传授,用隶书写定的。包括虞、夏书各二篇,商书五篇和周书十九篇。一般认为商、周书较可靠;虞、夏书则为春秋战国人所作。¡ 2《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记事时间从西周周穆王(—前1000年)到鲁悼公(—前440年)五百多年间的历史,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吳、越八国的部分史实,共二十一卷。因“国”为目,以记言为主,所以称之为《国语》。其主要内容是通过人物的言论反映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一、甲骨卜辞1..卜卜辞辞的的涵涵义义::商朝很迷信,凡事都要向鬼神占卜,求神指示,他们在占卜之后,就把所问的话刻在龟甲兽骨上。甲骨卜辞就是指刻在龟甲,授骨上的问卜的文辞。2.卜辞的发现:刻有卜辞的甲骨原埋在地下,1898年,河南安阳的小屯村,即商盘庚(商20代君王)迁都后的都城所在地,农民在棉花地里无意挖出大量刻有奇怪文字的甲骨,后经专家鉴定,知道这是从盘庚到商代灭亡这二百多年的时间里的甲骨,后来当时的清政府,及后来的民国政府,外国都来挖掘。这便是甲骨卜磁发现的简单经过。3.卜辞的特点:从甲骨卜辞中我们可以看到殷代的生产状况,社会制度,甲骨卜辞有的符号无法读懂,但大部分是可以读懂的,有的文笔还比较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迹等叙事散文的简单要素,其记事体例可以看作是记编年体《春秋》的雏形。二、《易经》爻辞1.《易经》概说:《易经》是我国的占卜书。即示卦的书,全书共六十四卦,每卦有一条总的占断辞,叫“卦辞”,每条卦辞之下又有六条占断辞,称为“爻辞”,为“乾卦”,卦辞为“元亨利贞”下又有六条爻辞,为第一条爻辞的“潜龙勿用”,不管是卦辞还是爻辞都很简短,所以全书就是由许多简短的卦辞,爻辞组成的。2.爻辞的特点:《易经》虽然与甲骨卜辞一样,都是迷信的,都是用来占卜的,但甲骨卜辞是临时写的,临时问什么就写什么,所以没经过什么加工,较粗糙,而易经的卦辞,爻辞是经长期流传后加工而定下来的,所以比甲骨卜辞更显得完整,也更形象更生动,如《中孚》“得敌,或鼓,或罢,或注,或彩”这条写胜利归来后的情景,有的击鼓庆贺,有的因疲惫而休息,有的激动得落泪,有的欢乐,喝彩,绘出一个动人的画面。再如《大壮·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逐”用羊入篱笆无法进退,比喻人在生活张由于做的莽撞而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第二节记事散文¡一、甲骨卜辞¡商朝很迷信,凡事都要向鬼神占卜,求神指示,他们在占卜之后,就把所问的话刻在龟甲兽骨上。甲骨卜辞就是指刻在龟甲,授骨上的问卜的文辞。从甲骨卜辞中我们可以看到殷代的生产状况,社会制度,甲骨卜辞有的符号无法读懂,但大部分是可以读懂的,有的文笔还比较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迹等叙事散文的简单要素,其记事体例可以看作是记编年体《春秋》的雏形。¡二、《易经》爻辞¡1.《易经》概说:¡《易经》是我国的占卜书。即示卦的书,全书共六十四卦,每卦有一条总的占断辞,叫“卦辞”,每条卦辞之下又有六条占断辞,称为“爻辞”,为“乾卦”,卦辞为“元亨利贞”下又有六条爻辞,为第一条爻辞的“潜龙勿用”,不管是卦辞还是爻辞都很简短,所以全书就是由许多简短的卦辞,爻辞组成的。¡
2.爻辞的特点:¡
《易经》虽然与甲骨卜辞一样,都是迷信的,都是用来占卜的,但甲骨卜辞是临
时写的,临时问什么就写什么,所以没经过什么加工,较粗糙,而易经的卦辞,
爻辞是经长期流传后加工而定下来的,所以比甲骨卜辞更显得完整,也更形象更
生动,如《中孚》“得敌,或鼓,或罢,或注,或彩”这条写胜利归来后的情景,有的击鼓庆贺,有的因疲惫而休息,有的激动得落泪,有的欢乐,喝彩,绘出一
个动人的画面。再如《大壮·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逐”用羊入篱笆
无法进退,比喻人在生活张由于做的莽撞而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春春秋秋》》1.《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修订而成的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大事纲要式的编年体断代简史。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它提纲挈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等历史大事。2.《春秋》的思想倾向《春秋》的编定者是孔子,体现的是儒家的思想倾向。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与“仁”,因而维护礼治,反对乱、力是其主要的思想倾向。3.《《春春秋秋》》的的艺艺术术成成就就及及影影响响(1)《春秋》是我国记事文之祖。它是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的,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春秋》开创了编年体的史书体例。(2)《春秋》叙事文从字顺、言简意赅、平实含蓄,较之《尚书》明白易晓。在简要洁净的史实叙述中,往往通过不同的措辞方式来蕴涵褒贬历史之意。是谓春秋笔法。刘知几称《春秋》“加一字太详,减一字太略”(《史通·叙事》);韩愈称“《春秋》谨严,《左氏》浮夸”(《进学解》)。《左传》。1性质:《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完整的编年史书。《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称《左氏春秋》等。《左传》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作,今人多以为并非成于一人之手。《左传》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再现了春秋时期周王朝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活动,比较详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社会生活的广阔的画面与历史的进程。《《左左传传》》的的基基本本思思想想::《左传》鲜明的表现着儒家的民本、礼治、仁爱思想并常作为解释历史事件成败的原因和评价历史人物的一种尺度。此外,《左传》还热情歌颂了一些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有爱国思想的人物,揭露批判了统治者的残暴荒淫。同时《左传》也有许多宣扬天道鬼神、吉凶灾祥的内容3、、《《左左传传》》的的文文学学成成就就1)长于叙事,尤其善于描写复杂的战争。《左传》是编年体,所以以年为经、以事为纬,为了事件的完整性,有些篇章突破了编年体的限制。《左传》的叙事手法多种多样,主以顺叙,也有追叙、补叙、插叙等。做到了叙事的具体性、丰富性,所以刘知几评论曰:“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史通·六家》)《左传》写战争善于把握繁富的事件、线索及众多的人物和复杂的矛盾。注意把握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注意战争描写的点面结合。2)人物描写:一、累积式;二、闪现式。《左传》以事件为中心,人物描写是为事件服务的,所以大多人物的描写是片断式的,但作者却常能以精炼的语言、典型化的人物行为和性格化的人物语言,突出地表现出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当然有些篇章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是比较完整的,如《晋公子重耳之亡》等,描写手法也比较丰富有正面侧面、细节描写、对比描写等
等。3)《左传》的语言简练含蓄,富于文采,言近旨远,辞浅义深。尤工于外交辞令,这类文字多是经过精心提炼的,具有形式上委婉典雅、内涵上深刻犀利而又极富文采的特点。其议论文字多是针对性强,论题集中,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有很高的造诣。三、《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修订而成的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大事纲要式的编年体断代简史。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它提纲挈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等历史大事。¡1.《春秋》的思想倾向:维护礼治,反对乱、力。¡2.《春秋》的艺术成就:《春秋》开创了编年体的史书体例。在简要洁净的史实叙述中,往往通过不同的措辞方式来蕴涵
褒贬历史之意。是谓春秋笔法。¡四、《左传》¡1性质:《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完整的编年史书,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作.¡2《左传》的基本思想:¡《左传》鲜明的表现着儒家的民本、礼治、仁爱思想并常作为解释历史事件成败的原因和评价历史人物的一种尺度。¡
3、《左传》的文学成就¡1)长于叙事,尤其善于描写复杂的战争。2)人物描写:一、累积式;二、闪现式。3)《左传》的语言简练含蓄,富于文采,言近旨远,辞浅义深。第三节记人散文¡《晏子春秋》是中国最古老的传说故事集。也有人把它看作是最早的人物传记,“虽无传记之名,实传记之祖也”。还有人认为它是我国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我国小说之滥觞。书中的晏子,是一个有超人智慧、体恤民众、刚正清廉的人物,这个形象和历史事实基本相同,但有区别,经过了作者的艺术加工。全书200多个小故事,相互关联和补充,构成了栩栩如生的完整的晏子形象。¡《战国策》是继《国语》之后的又一部国别体史书。分别记载战国时期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的部分历史。由西汉末刘向整理编订,正式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刘向整理编订前曾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修书》等名。主要是记叙战国时代谋臣策士们的言论及其活动,反映了战国时代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和各诸侯国之间的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诸子散文就是指老子、孔子等尊称为“子”的思想家所写的散文。这些散文都是说理的,所以又称“说理散文”。¡曲阜所供孔子像第一节儒家散文¡
1《论语》约在战国之初,由弟子门人所集。今本《论语》共二十篇。书中主要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等等。《论语》的传本,在战国至汉初,主要有鲁论、齐论、古论,今本为鲁论。¡
2《孟子》共七篇,记述孟轲的言行。此书的写作与《论语》不同,是他本人和门徒共同完成的。从体制上说,《孟子》基本上仍属于语录体,但较《论语》已有很大发展。这不但是因为它的篇幅加长,议论增多了,而且很多段落都围绕着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只要添上题目,就可以单独成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孟子》与《庄子》是文学性最强的。¡ 3荀况,又称荀卿,赵国人,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生于战国末期。曾游学于齐,后去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死于楚。他的著作,后人编定为《荀子》三十二篇。《荀子》和《韩非子》,代表了先秦论说文的新成就。荀子的思想虽出于儒,但又吸收了其他各家的学说,对儒学有所改造。其中最突出的,是反对法先王,主张文化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改变;否认天有意志而能主宰人间的事务,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人性恶”也是他的著名观点。第二节道家散文¡1《老子》是一部以政治为中心的哲理著作,也牵涉个人立身处世的准则。《老子》主张“虚静无为”,即反对以人为的手段——包括种种文化礼仪——干涉社会生活,尊重生活的“自然”状态;关于人生态度,《老子》也主虚静、退让、柔弱,但这并不像后人所理解的那样消极,因为《老子》所推重的“阴柔”,实是一种长久之道和致胜之道。《老子》的文体,既非如《论语》那样的语录,也非一般意义上的“文章”。全书约五千字,都是一些简短精赅的哲理格言,又押韵脚,特别便于记诵。各章节大致有一定的中心或连贯性,但结构并不严密,前后常见重复。¡2庄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生活年代与孟轲相仿,可能年岁略小。只做过地位卑微的漆园吏。据《庄子》中记载,他生活贫困,住在穷闾陋巷,困窘时织履为生,弄得面黄肌瘦。但据说楚王派人迎他到楚国去做国相,他却拒绝了,说是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有庄周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第三节其他子书¡
1《墨子》一书是一部包括墨子及墨家各派学说的著作,由墨子弟子及其后学整理汇编而成。书中阐述了墨子的思想,记载了墨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墨子》据《汉书·艺文志》著录有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其中《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十篇,是全书的核心,比较集中地保存了墨子的学说。¡
2韩非(约前280—前233),韩国的贵族,荀子的学生,生活于战国末期。起初秦始皇读他的著作,十分佩服,邀他来到秦国。他的同学李斯恐怕他被重用而动摇自己的地位,将他陷害入狱,最后自杀于狱中。他的著作《韩非子》,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作,共五十五篇。¡
3《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组织手下门客共同编著的,其书杂采百家,保存了先秦各家的一些学说,但也有自己的思想倾向性和选择性。此书可以说是先秦学术思想的一次总结。¡
2.《吕氏春秋》体制宏大,包罗广博,但组织严密,体例新颖,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多由短篇组成。《吕氏春秋》内容庞杂,作者不一,但总体而言文章历史经验意识和现实针对性较强,风格平实,语言明畅;文章构思精巧,结构紧凑,条理清晰,短小精悍,题旨明确;文章经常运用譬喻、寓言、历史史实或故事来说明道理,具有较强的文学意味。第五章屈原与楚辞第一节楚辞的概况¡
一、楚辞的产生:¡
1楚辞的涵义:是指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是在在楚文化的氛围中和楚地民歌、音乐的基础上,诞生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诗歌。楚辞又指战国时期的楚人和汉代人模仿创作的一批楚辞作品也统称为“楚辞”。¡
2产生的背景:¡
(1)楚文化是楚辞产生的根本基础。楚文化保存了较浓重的原始宗教文化的色彩,“信巫鬼,重淫祀”,保留着歌舞娱神的巫风,屈原的《九歌》就是在祭神巫歌的基础上创作的。这种原始宗教文化的神奇浪漫的色彩,直接沾溉了楚辞创作的浪漫主义精神。¡
(2)楚民歌直接影响了楚辞艺术形式的构成。¡
(3)北方中原文化的影响。首先,楚辞作家的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吸纳了诸子的思想。其次,《诗经》的比兴艺术和战国纵横家铺张扬厉、辞采飞扬的散文艺术也可资借鉴。¡
二、屈原的生平¡ 屈原,名平,字原,他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第一位文人作家,他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43年,卒于前292年。他主要生活在楚怀王,襄王两代,这是楚国由强到弱的时代。我们可以把《离骚》分成前后两大部分。从开头到“岂余心之可惩”为前半篇,侧重于对以往经历的回顾,多描述现实的情况;后半篇则着重表现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并主要通过幻想方式。 在前半篇中,由三方面的人物,即诗人自我、“灵修”(即楚王)和一群“党人”,构成激烈的矛盾冲突。 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一样的圣明君主。总之,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主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
“党人”即结党营私的小人,是同诗人敌对的、代表邪恶的一方。“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他们只顾苟且偷安,使得楚国的前景变得危险而狭隘。而且,他们不但“竞进以贪婪,凭不厌乎求索”,还“内恕己以量人,各兴心而嫉妒”,认为诗人受到重用阻挡了他们的道路。于是谣诼纷起,“谓余以善淫”,诬蔑诗人是淫邪小人。
那么,掌握最高权力、因而能够决定上述双方的成败并由此决定楚国命运的楚王,又如何呢?他却是昏庸糊涂的。由于楚王是楚国的象征,诗人对他抱有绝对的忠诚(“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他也一度信任和重用诗人,最终却受了“党人”的蒙骗:“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斎怒。”进而背弃了与诗人的“成言”,“悔遁而有他”,由此导致了诗人的失败和楚国的衰危。 这是屈原所描述的楚国政治关系模式。我们不知道当日的势态是否就是如此简单明白,但可以看出:这一模式能够把君主的错失与“党人”的邪恶分开,从而既满足忠君这一基本的道德原则,又能在此前提下高度肯定诗人自我的人格和理想。不管事实情况究竟怎样,屈原可以作出的解释只能是如此。顺带说一句,这一模式在后世仍然反复地被人们使用着。诗人受到沉重的打击,甚至他亲手培养的人材也纷纷转向,“众芳芜秽”,他处在完全孤立的境地。但这却进一步激起了诗人的高傲和自信。他反复地用各种象征手段表现自己高洁的品德:饮木兰之露,餐秋菊之英;戴岌岌之高冠,佩陆离之长剑;又身披种种香花与香草。同时,诗人坚定地、再三地表示:他决不放弃自己的理想而妥协从俗,宁死也不肯丝毫改变自己的人格:“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虽然,诗人在理智上是坚定而明确的,但这并不说明他在感情上不存在迷惘和痛苦。《离骚》后半篇借助神话材料,以幻想形式展示了他的内心深处的活动,和对未来前途的探索。一开始,诗人假设一位“女嬃”对他劝诚,认为他的“婞直”不合时宜。这也是诗人内心的一种想法。但紧接着,通过向传说中的古帝重华(舜)陈辞、表述治国之道的情节,否定了女嬃的批评。这是第一层感情的波折。 而后诗人在想象中驱使众神,上下求索。他来到天界,然而帝阍——天帝的守门人却拒绝为他通报。这表明重新获得楚王信任的道路已经被彻底阻塞。他又降临地上“求女”,但那些神话和历史传说中的美女,或“无礼”而“骄傲”,或无媒以相通,这又表明无法找到能够理解自己、帮助自己的知音。这是第二层感情的波折。出路到底在哪里呢?诗人转而请巫者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给予指点。灵氛认为楚国已毫无希望,劝他离国出走;巫咸劝他留下,等待君臣遇合的机会。但后一种道路已经被证明是无望的,他只能采纳灵氛的意见。于是,诗人驾飞龙,乘瑶车,扬云霓,鸣玉鸾,自由翱游在一片广大而明丽的天空中。“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偷乐”,诗中出现了一片迄今未有的神志飞扬、欢愉无比的气氛。这表明,诗人认识到离开楚国确实是一条摆脱困境和苦闷的道赂。这在当时,并不是不可理解的选择。春秋以来,包括孔子、孟子在内的众多贤才辩士从事政治活动的范围都不限于乡土之邦。但这对于屈原,最终仍无法接受。在幻想中,正当其“高驰邈邈”之时,“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他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离开故土。于是,在这里发生了第三层巨大的感情波折。 既不能改变自己,又不能改变楚国,而且不可能离开楚国,那么,除了以身殉自己的理想,以死完成自己的人格,就别无选择。全诗总结性的“乱辞”这样写道: 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离骚》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辉异彩。诗人以炽烈的情第二节伟大的《离骚》¡
《离骚》的题解与年代:¡
1解题:《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373句,2490字。《离骚》题意有三种说法:①离,通“罹”,遭受,忧患。离骚,遭受忧患。¡
离别的忧患,只离开楚地的忧患。¡
离骚是曲调名,与“牢骚”、“忧愁”相近。¡
2写作年代:¡
有三种说法:¡
①作于屈原被怀王疏远之后,流放到汉北之前。¡
②作于流放到汉北之时。¡
③作于屈原在顷襄王再游江南之时。¡
从作品的内容考察,应作于怀王时,因为:¡
其一,提到的君王为“灵均”,是怀王的昵称。¡
第二,“何不抚壮而弃秽”等,表明年岁未老。¡
第三,要去国外寻求理想,处在摸索阶段。¡
第四,死亡只是表达决心。¡
大概写于被怀王疏远,使于齐国途中。¡
明文征明书《离骚经》第三节其他楚辞作品¡
《九章》¡ 九章包括九首诗,《楚辞章句》的次序为: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思美人、惜往日、怀沙、橘颂、悲回风,这九首诗只是单行的散篇,到西
汉刘向编辑楚辞时,因其内容形式大致相近,故集为组诗。冠以《九章》之名。这九首诗的写作年代不能确定,一般认为¡
橘颂:早年作品,四言诗,格调轻松,,看不出不幸的经历。¡
惜诵:作于被怀王疏远之后,流放江北之时¡
抽思:作于流放汉阳时¡
哀郢:作于顷襄王二十二年(-278),秦将白起克郢之时¡
涉江:紧接哀郢之后,渡过湘江。¡
思美人、悲回风:未知。¡
怀沙:屈原沉江前不久所作。¡
这几首诗多是真实地记叙了屈原两次被流放中的经历、处境、苦闷、悲愤的心情。其精神、内容、思想和《离骚》一致,¡
《九章》在艺术上以写实为主,具有更强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写实中同样贯穿着强烈的抒情性。第六章楚汉赋体文学¡
赋的涵义¡
1.作为一种艺术手法:¡ “赋”之一词在先秦已经出现。《周礼·春官·大师》说太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这是《诗经》的一种表现手法。即朱熹所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诗集传》卷一)。¡
2.作为一种艺术活动:¡
班固《诗赋略叙》说:“传曰:‘不歌而颂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3.作为一种艺术体裁:¡赋作为文体,形式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内容侧重叙事状物,兼具抒情说理功能。刘勰《文心》曰:“赋者,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者也。”¡4.辞赋的区别:¡汉人习惯于将辞和赋视为同一体裁,以赋统辞,统称为辞赋。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辞是指“楚辞”一类的诗歌,多是便于歌唱的韵文。赋虽受“楚辞”的影响极大,但它已脱离音乐,更多采用散文手法。二者的写作侧重点、押韵规则、句式形式、结构组织等均有不同。第一节赋体的产生¡大体说来,赋源于古诗,奠基于楚辞,形成于楚末,兴盛于两汉。赋体文学的主要特征是对《诗经》赋(铺陈的手法)的使用更为充分。所以班固说:
“赋者,古诗之流也。”(《两都赋序》)又说:
“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讽,咸有恻隐古诗之意。”(《汉书·艺文志》)刘勰说
“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与楚辞也。”(《文
心雕龙·诠赋》)“受命于诗人”是说赋体发展了《诗经》的表现手法作为自己基本的文体特征;
“拓宇与楚辞”则是说接受了楚辞的夸张的文采与散化的句式,尤其是楚辞所初步采取的人物对话的结构形式。此外,先秦散文的文体形式和表现手法也对赋体的形成影响很大。第二节汉赋的发展¡1从西汉开国至武帝初年,是汉赋的形成期。这一时期的辞赋呈现着由楚辞向汉赋过渡的形态,并最终确立了汉大赋这种新体赋的形式。其主要赋体形式为骚体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服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2从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是汉赋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以新体赋即汉大赋的创作为主流,并达到了完全成熟和极度兴盛的境地。武帝、宣帝之时是汉赋创作的鼎盛时期,西汉末年以降则出现了创作中的模拟风气。形成了劝百讽一,润色鸿业,“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的内容和艺术上的特点。代表作家有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王褒的创作也有较高的成就。¡3从东汉中叶至东汉末,是汉赋的转变期。这一时期汉大赋的创作趋向于衰落,带之而起的是抒情小赋创作的蔚起。张衡首开其风,其后的重要作家有赵壹、蔡邕、祢衡等。第三节司马相如赋¡司马相如生平事迹:¡字长卿,曾为梁孝王门客,著《子虚赋》,梁孝王死,相如归蜀,依临邛富人卓王孙,有女卓文君新寡,相如于宴会上以琴挑之(《凤求凰》),文君悦而夜奔相如,俱归成都,家贫无以为生,二人复临邛,“卖其车骑,买一寒舍,令文君当垆,相如身自着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深以为耻,杜门不出,后经亲友劝说,才不得已分给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于是,二人重归成都居住,武帝即位,好辞赋,读《子虚赋》,赞赏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帝,因言是其邑人司马相如所作,于是召相如,相如说《子虚赋》“乃诸侯之事,不足观,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即《上林赋》,武帝大悦,任为著作郎,后相如奉武帝命,曾出使巴蜀,对开发西南做出贡献。晚年任文园令(职掌文帝陵园),后人辑其作品为“司马文园集”即本此。后因病免官。最后病卒于家中。第七章秦汉散文艺术¡古代号称“文必秦汉”,秦汉时期散文创作体裁完备,作者众多,成就很高。其中尤其以史传散文、政论散文和哲理散文名作最多。汉代散文如同西汉马踏匈奴的雕塑一样浑朴雄烈第一节秦汉政论文¡两汉政论文异同:¡1.相同点:¡汉代政论文无论西汉、东汉,第一,都切中现实,有强烈的社会价值和意义;第二,都情感充沛,灌注了作者的人生体验;第三,都具体形象,很少单纯的进行抽象的议论;最后,文章气势大都雄浑有力。¡2.不同点:¡第一,在思想上,西汉政论文注重王朝建设,以立为主;东汉政论文注重王朝的批判,以破为主。第二,在艺术上,西汉政论文以气势雄浑见长,东汉以句式骈俪为工。总的来说,艺术上,西汉政论文占优,但在社会批判的深度和广度上,东汉为胜。第二节秦汉哲理文¡1《淮南子》:刘安(前179——前122),武帝叔父,袭父封为淮南王。后阴谋叛乱,事泄自杀。他博学能文,娴于辞赋。又好养士,尝召致宾客术士数千人,在江淮间形成一个学术集团。他曾与门客集体编著《内书》、《外书》及《中篇》,今存《内书》二十一篇,也称《淮南鸿烈》,即《淮南子》。¡2《论衡》:王充(27年——101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出身细族孤门。家境贫寒。曾受业太学,师班彪,博通众流百家之学。作过下层官吏,晚年家居著书。所著《论衡》八十五篇,今存。全书融贯百家之说,充满唯物思想,以“疾虚妄”和“征实”为指归,对包括孔子在内的古圣先贤之说、神话传说,以及汉代流行的天人感应、灾异祥瑞、河洛伪书、谶讳迷信、经文学风、俗儒人格等都进行了激烈批判。第三节《史记》的概况¡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一种史书体裁,始于司马迁。通史:贯通古今的史书,《史记》从上古贯通到汉初,共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1名称:¡
《史记》,司马迁原名为《太史公书》——后变为《太史公记》——再变为《太史记》——《史记》,时为魏晋之间。¡
2流传:¡《史记》在司马迁生前并未公布于世。到汉武帝,昭帝、宣帝他的外孙杨恽公布此书,才得以流传,但流传不久,就缺了十篇,(景帝纪、武帝纪等)。后来褚少孙补足其中的四篇,都冠以“褚先生曰”。¡
散失十篇为:《景帝纪》、《武帝纪》、《礼书》、《乐书》、《兵书》、《汉
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斯列传》。褚少孙补:《武帝纪》《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
3注家:¡
《史记》三家注:南朝宋裴姻《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原为单行本,北宋时会编在一起。日本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资料丰富,有的在国内还是罕见的,但芜杂。清梁玉绳《史记志疑》对史记的考察、校订,花二十年时间而成,或云可为《史记》第四家注。第四节《史记》的精神¡一、实录精神¡《汉书·司马迁传》说学者“皆称迁有良史之才,服其善序(叙)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其中最重要的是“不虚美,不隐恶”。这成了后代一些正直的史官秉笔直书必须遵循的原则。¡二、批判精神¡总体上看,《史记》不是一部为统治者唱赞歌的史书,也不是单纯的记述历史。他在对史料的分析、处理过程中,始终贯串着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寄寓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和人格理想。史家必备的才、学、识、胆在司马迁身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三、人本精神¡《史记》首创的以“纪传”为主的史学体裁,第一次以人为本位来记载历史,表现出对人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高度重视。第五节《史记》的风格¡鲁迅先生曾称《史记》为“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的人品、遭遇与写作心情,都与屈原相近,他著名的发愤著书说也是直接从屈原等先贤那里体会到的。屈原的高尚人格和其《离骚》讽兴当世的力量、爱奇的审美观、浓郁的抒情性也为他所继承发扬,融入《史记》创作中。抒情的手段:¡1文末论赞¡在每篇传记的最后都有一段“太史公曰……”的文字,作者直接对所记人和事议论、抒情。¡2文中议论¡在叙事中抒情,即把深沉的感情寄寓在叙事之中。《史记》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悲剧人物形象,并在叙述这些人物的事迹中寄寓了司马迁的同情和不幸遭遇,使全书具有浓郁的悲剧气氛。例如《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第六节班固的《汉书》¡ 《史记》完成后,汉代学者褚少孙、刘向父子等十余人都曾续补它。班
彪对这些续作不满意,于是采集旧事,旁贯异闻,作《史记后传》65篇。班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教育培训活动计划总结10篇
- 销售员个人工作总结(汇编15篇)
- 感恩父母演讲稿(汇编15篇)
- 2022虎年春晚观后感500字(10篇)
- 体育中心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关于家庭、家人的英语演讲课件-
-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整合备课
- 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 2021年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力保护策略(全文)
- 《冬季防皴小常识》课件
- 年产10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可行性报告
- 纯氧连续气化技术的应用ppt
- 《兽医微生物学》考试复习题库附答案
- 先进个人主要事迹8篇
- 魁拔设定精美动态ppt作品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绵阳市小学语文三年级期末通关考试题详细参考答案解析
- 皮肤压疮不良事件质量持续改进案例分析
- 中医文化与健康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中医药大学
- 学会自主学习(课堂)课件
- 【管理制度】GSP兽药经营质量管理制度
- 妊娠期哮喘学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