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转股与化解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研究_第1页
债转股与化解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研究_第2页
债转股与化解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研究_第3页
债转股与化解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研究_第4页
债转股与化解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金融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债转股与化解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研究PAGEIII摘要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规模不断增加,企业杠杆率高,债务负担大。而银行不良资产规模的不断增加会对银行产生不利的影响,进而危害整个金融体系。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是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方法之一。2016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拉开了我国新一轮债转股的大幕。本文在相关概念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债转股再次实施的背景,然后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债转股再次实施的建议。关键词:债转股;商业银行;不良资产

AbstractThenon-performingassetscaleofthestate-ownedcommercialbanksinChinahasgraduallyincreasedinrecentyears.Theenterpriseleveragerateishighandthedebtburdenisbig.Thegradualincreaseofthenon-performingassetscalewillcausedisadvantageousinfluencetobanksandinturnendangerthewholefinancialsystem.Thedebt-to-equityswapofcommercialbanks’non-performingassetsisoneofthemethodstoresolvethenon-performingassetsofcommercialbanks.OnOctober10th,2016,theStateCouncilissued.TheGuidanceoftheMarketizationofBanks’Debt-to-equitySwap,whichwasthepreludeofanewroundofdebt-to-equityinourcountry.Theessayanalyzestheimplementationbackgroundofthedebt-to-equityswapofcommercialbanks’non-performingassetsbasedonrelatedconcepts.Then,itdiscussesthestatusquoandcausesofthenon-performingassetsofthestate-ownedcommercialbanksinChina.Finally,it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fortheimplementationofthedebt-to-equityswapofcommercialbanks’non-performingloans.Keywords:debt-to-equity;commercialbanks;non-performingassets目录TOC\o"1-2"\h\z\u摘要 IAbstract II一、文献综述 1(一)国内文献综述 1(二)国外文献综述 2二、我国债转股措施重启的背景 2(一)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2(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分析 3三、商业银行债转股再次实施存在的问题 5(一)债转股中商业银行面临的道德风险 5(二)债转股中商业银行面临的定价风险 5(三)债转股中商业银行面临的企业经营风险 6(四)银行的法律体系以及权益保障制度尚不健全 6四、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债转股再次实施的建议 6(一)完备相关措施,规范操作行为,防范道德风险 6(二)充分掌握主动权,做到科学定价 7(三)科学研定债转股的比例 7(四)在争取政策支持的同时注意规避法律风险 8五、结语 9参考文献 10-PAGE4-债转股与化解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研究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同时面临着转型、开放和持续发展等多重目标。在这些目标中,任何一项都必须依赖金融体系的稳定,而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础是金融资产保持良好状态。在我国金融资产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银行资产的质量,因此研究银行不良资产对我国经济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着大量的不良资产,而巨额不良资产不仅对银行本身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还会进而影响整个金融体系,最终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因此研究银行不良资产及其解决方式对我国经济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文献综述(一)国内文献综述孔仙娥(2015)认为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现象会引发银行不良资产增加,提出应降低银行不良资产,提高信贷质量。何仕彬(2011)研究世界上一些不同国家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做法,并分析其中利弊,认为政府参与不良资产处置以及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袁跃东(2013)研究分析日本不良资产处置模式,认为是不良资产未妥善处置是由于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延税资产的计算方法造成的。徐芳、汪汀、乔海曙(2015)研究银行不良资本处置模式。他们更倾向于创造现实现金流模式,给出我国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建议。周天勇(2015)分析了债转股的流程机理与运行风险。债转股的范围是企业欠银行债中的边缘性不良资产。债转股的第一阶段为封闭性流程,但要真正使银行退出债权风险,由社会分摊,最终要与其他投资者或者资本市场连接,进入第二阶段开放式债转股流程。龙正平(2014)认为在债转股过程中会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如不加以切实解决,将会使债转股流于形式,变成“债务大赦”。许多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为争取这顿“免费午餐”,会隐瞒自己的真实情况或凭空捏造出一些虚假信息,或通过行政干预等方式进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遴选范围。面对众多的债务企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只能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江曙霞和郭晔(2014)认为我国债转股的初衷在于解救陷入“危机”之中的银行与企业,从中达到“双赢”的理想境界。然而理性的人们已经认识到债转股所带来的效应可能远非想象中的最优,债转股的风险与收益并存。(二)国外文献综述20世纪50年代,Arrow和Debre利用了计量统计和金融工程开始分析研究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控制,证明了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超额抵押,分层设计等方式将资产证券化的各类风险降最低限度,保证产品发行的安全。国外学者对如何控制产品发行、运营和交易过程中涉及的风险,进行了深入研。大卫.莫里斯认为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的关键因素在于如何确保资产的安全。分析基础资产质量的关键在于根据基础资产未来现金流入情况进行现值的估算,将基础资产的市场价值于账面价值进行对比。大卫提出了资产证券化的三大核心要素,即发行机构要保证基础资产的“真实出售”、发行机构和受托机构要保证“破产隔离”和基础资产要进行“信用增级”4,提高有价证券吸引力。Tohnny.P.Chen(2008)主要对美国政府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进行研究,比较分析日韩两国不良资产证券化模式,提出符合中国法制环境的不良资产证券化模式。二、我国债转股措施重启的背景(一)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2015年,尽管中国银行业的新增贷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但是并未出现预期中的不良贷款全面上涨,反而继续保持了不良贷款“双降”态势。银监会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见表1)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末,我国境内商业银行(包括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973.3亿元,比年初减少629.8亿元;不良贷款率1.58%,比年初下降0.84个百分点。表2.12015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表单位:亿元、%2015年一季度末二季度末三季度末四季度末余额比例余额比例余额比例余额比例不良贷款5495.42.04%5181.31.77%5045.11.66%4973.31.58%次级类贷款2560.90.95%2300.00.78%2140.90.70%2031.30.65%可疑类贷款2363.00.88%2302.20.79%2294.50.75%2314.10.74%损失类贷款571.50.21%579.20.20%609.80.20%627.90.20%不良贷款分机构主要商业银行4714.42.02%4435.81.74%4296.91.64%4264.51.59%商业银行4040.12.30%3763.51.99%3642.21.86%3627.31.80%股份制商业银行674.31.17%672.31.03%654.70.99%637.20.95%城市商业银行509.22.17%485.11.85%476.61.70%376.91.30%农村商业银行197.43.59%192.83.20%197.92.97%270.12.76%外资银行74.31.09%67.71.03%73.81.06%61.80.85%资料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从分机构类型看,主要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264.5亿元,比年初减少600.8亿元,不良贷款率1.59%,比年初下降0.86个百分点。其中,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627.3亿元,比年初减少581.0亿元,不良贷款率1.80%,比年初下降1.00个百分点。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在应对危机条件下取得了不良贷款比例和余额“双下降”的成绩,但对信贷高速增长情况下隐藏的信贷资产质量风险仍需保持高度警惕。(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分析1.经济周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繁荣和萧条之间的循环波动,银行的不良资产发生率也会随之波动。在经济萧条的时期,经济增速明显降低,借款人的获利能力也因经济周期的影响而降低,大多数企业盈利达不到预期情况,财务状况较差,借款人很难偿还债务,不良资产发生的概率也因此增加,而在经济繁荣期,情况恰恰相反。2.经济政策商业银行处在宏观经济这个大的市场环境之中,国家实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甚至产业政策,都可能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的情况产生影响。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改革的调整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与资产风险很大程度上是经济转型、产能过剩的现状引起的,我们要加以重视。3.银行因素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发展,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不断提高,但也显现出了一些问题,如商业银行间产品竞争越来越大,竞争产品同质化的情况较为突出,信贷粗放经营现象发生频率不断上升。第一,在银行资产中,大部分行业是能耗较大、房价较高、排放量大的一些产能行业,如果国家对这些行业从政策层面上进行宏观调控,这些企业很可能被关停甚至倒闭,银行的风险也随之上升;第二,国商业银行资产部分中有一部分是大型集团客户,而大部分公司治理效率较低,没有核心主业,经常使银行面临资产损失持续增加的风险;最后,同业竞争比较激烈,各家银行经常为了业务量的提升,不进行贷前检查工作,没有认真审核材料,使银行的风险也呈上升趋势。以上多重风险并存,也是导致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银行不良资产集中爆发的重要原因。4.企业因素部分企业在改制过程中,还款意愿薄弱,信用观念不强。国有企业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积累,长期只有银行这个融资渠道,多年来形成了高负债的状态,习惯性挪用银行资产进行融资,企业往往经营不善,对于所借资产根本无力偿还,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企业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并且国有企业亏损情况逐渐加重,到了80年代末的时候已经呈现明显的混乱局面。由于当时的体制和国有企业可以向银行进行融资,因而银行的许多贷款都用来支付国有企业,保证它的运行,但是这些贷款都不会进行偿还,最终变成不良资产,商业银行中这种贷款的比例较大,为银行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企业的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我国不良资产的数额。事实上,银行不良资产生成的这四个因素是密切相关的,企业和政府经济政策是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生成的重要因素,其次是银行因素。经中国人行行长周小川阐述,我国上世纪90年代前形成的银行不良资产中,约30%是由于政府干预和经济政策,10%是由于企业自身因素,10%的不良资产则来自于地方的行政、司法环境,源于产业结构调整,剩余的则是银行自身经营管理和机制问题的产物。三、商业银行债转股再次实施存在的问题银行业作为周期性行业,在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随着宏观经济增速下降、企业部门杠杆率的提高,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出现断崖式下跌,不良贷款问题也逐步凸显,针对不良贷款进行债转股的债务重组方式再度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一)债转股中商业银行面临的道德风险在债权转让的供方市场和股权吸收的需方市场上,商业银行与企业对影响它们选择标准的信息是否充分了解决定着债转股的效果。实施债转股之前,商业银行会对企业的经营、财务以及资产状况做细致调查,但商业银行不能提前介入企业经营,很难切实掌握企业真实信息。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会刻意隐瞒债转股目的,出现不诚信行为。国务院54号意见规定新一轮债转股企业的范围:“三个鼓励,四个禁止”。但商业银行若仅凭文件规定和企业亏损程度来判断僵尸企业是欠妥当的。第一轮债转股中出现了企业“免费搭车”的行为。新一轮债转股若实施机制设计不完善,缺乏法律约束机制,企业利用债转股逃债的道德风险会依然存在。此外,由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外生性,地方政府也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倒逼商业银行选择本该破产清算的企业实施债转股,违背债转股初衷。(二)债转股中商业银行面临的定价风险如果我们打算处理好银企间债权债务危机那么需要银企多方负责人一起合作共同来承担应尽的责任,同时部分AMC在吸收危机债务时也需要与之对应的运行成本,我们不难发现这个过程中银行无法全部收回其放出的贷款数额,可能造成让渡价格的区间定位问题。但是如果转让的价格太低的话就有可能会对商业银行在资产回收率方面造成不良后果,这与成立AMC的最初目的相违背,同时如果转让价太高的话则不能够继续使得金融资产管理正常运营,更甚者可能会危及到商业银行危机债务的处理过程。(三)债转股中商业银行面临的企业经营风险从广义上讲,我国还没有比较完善的市场经营体制,相对于已经成型的市场经济环境企业面临更多的非系统风险,像管理人员的经常更换、税收的不合理分配等。因此,企业当中拥有现代化法人管制组织的还很少,不牢固的法人管制机构不仅仅是银行产生不良债权的主要原因之一,更是银行债权内部最大的危机因素。从狭义上讲,公司债券和银行之间的部分债权债务关联在债转股过程运行之后渐渐转变为AMC与进行债转股的公司之间股权的持有和被持有关联。(四)银行的法律体系以及权益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如果商业银行进行债转股的操作可能会违背多项法律的规定,首先是商业银行实行债转股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上改变商业银行群里的性质。商业银行对企业的债券是商业银行按时获得利息,到期偿还本金债权,当企业破产时企业的剩余资产应当优先偿还债权。而债转股后,商业银行面临的是对企业的股权,对企业的权益的大小不是确定的,盈利时其获得的资金可能会大于或者小于债权的收益,在企业破产时的偿还顺序也在债权之后。而公司法中明确规定对于投资的资金种类不得为债权。其次是商业银行监管法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的规定。即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证券经营以及信托投资等活动,这主要是为了降低金融风险的发生,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最后是实行债转股后,商业银行的债券转化为股权后将会丧失担保法所规定的权利,即丧失对担保人的再追索权利以及担保抵押物的权利。四、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债转股再次实施的建议(一)完备相关措施,规范操作行为,防范道德风险由于在债转股过程当中,其中造成银行产生道德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企业人为的道德风险,因此在债转股过程中签订一份权利义务分明、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分明并且有着明确法律条文规定的合同对于银行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应该着重争取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的专业化建议和善种防范措施。对提供虚假信息的企业,银行要通过法律程序要求对提供不实资料的中介场所进行合法起诉来保证债权在让渡时价格方面的公正合理和操作程序的缜密规范。最大限度地规避道德风险和企业机会主义风险(二)充分掌握主动权,做到科学定价在选择目标以后,银行便要积极深人地介入债权转让价格的决定和它的形成过程,要想做到合理定价,就需要全方位的对银行一些危险负债核定标准进行完善。不论是在负债的划出还是危机负债的判定方面都应该由公平、公正并且比较具有权威性的关联机构或者其他中介机构组织。银行身为债权人,应该针对危机债务的结构、大小、和造成的原因等实施仔细的核对,并且根据核对所得结论来最终确定让渡价格大致范围,同时也务必需要监管法治等部门及时制订严格的标准来限定债转股的进入要求以及实施细则,对其转换的比例和上限作出相应的规定。(三)科学研定债转股的比例虽然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实施债转股是不良资产重组的一个有效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都要采用债转股的方式进行重组。从国内外实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债转股的情况看,确定一个合适的比例是通行的做法,特别是国外有法律明确规定债转股比例的先例,因而有必要确定好债转股的比例。就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债转股比例看,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确定银行业不良贷款债转股比例。从宏观层面确定整个银行业不良贷款债转股的比例,这方面可以由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联合研究,具体标准不宜过高以防止助长赖账文化,并加大具体实施的难度,但也不宜过低从而让债转股无法真正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参考国内外的经验数值,这一比例以整个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的30%左右为宜。二是确定单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债转股比例。针对单个商业银行,需要根据自身不良贷款情况、风险管理能力,以及借款企业对本行的贡献度等各种因素,确定本机构不良贷款债转股的比例。对于分支行的战略性客户而言,如果实施债转股,在确定比例时也要考虑分支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三是确定单家企业债转股比例。商业银行与企业协商,确定单个借款企业的不良贷款债转股比例,这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是全部债转股,也可以是部分债转股。从企业方面看,在具体确定债转股比例这一问题上,转股的最低数量是让企业能够扭亏为盈,最高数量是在不考虑其他股权处置方式的情况下将来企业盈利后能够回购股权。这一点债转股企业也要慎重考虑。对借款企业而言,债转股意味着多了一个股东,虽然杠杆率降低了,但将来要给股东分红,其成本甚至会高于贷款融资。从商业银行方面看,对于单个企业而言,实施不良贷款债转股的结果有可能导致该企业的最大贷款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单个商业银行特别是最大贷款行对于该企业提供存款、结算等金融服务的业务占比,甚至是失去为该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机会。(四)在争取政策支持的同时注意规避法律风险资本市场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开展债转股的过程中,存在法律法规、监管规定不允许或者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具体包括:一是《物权法》对于担保物权的有关规定。《物权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担保物权消灭的情形包括主债权消灭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债转股后,其债权转变为股权,对借款企业的债权已经消灭,即使之前的贷款中有抵质押而享有担保物权的,按照法律规定其担保物权也随之消灭。此时,若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的话,一旦企业债转股后经营继续恶化,商业银行承担的亏损风险会进一步扩大。这是由于,商业银行存在因债权消灭导致担保物权消灭,从而无法行使担保物权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不利因素,其面临的损失更大。另外,《公司法》关于企业破产清算的清偿顺序规定,也会加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债转股后持有股权的风险。二是《公司法》对于股份收购和破产清算顺序的规定。《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份。”同时明确了例外情况,但这其中不包括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债转股的情况。对于债转股后的股权处置,如果拟采用由借款企业回购的方式,需要充分考虑公司法对于公司回购本公司股份的法律规定。《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六条规定:公司破产清算时,“公司财产在分别支付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债权的清偿顺序优先于股权。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债转股后,持有企业股权导致其清偿顺序排序靠后,从而在企业破产且可处置的资产有限时面临更大的风险。三是《商业银行法》对于商业银行行使抵质押权期限和商业银行投资范围的规定。《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商业银行因行使抵押权、质权而取得的不动产或者股权,应当自取得之日起二年内予以处分。”对于债转股而言,两年的时间过于短暂,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虽然有“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一规定,但也为商业银行实施不良贷款债转股并持有企业股权增添了不少障碍。商业银行在实施不良贷款债转股时,虽然可以利用这一规定采用有权机构特批的方式持有债转股企业的股权,但是也要积极呼吁在《商业银行法》修订过程中对此做出修改。商业银行也要特别注意,即使是法律允许或者经过有权机构特批允许银行持有企业的股权,商业银行也要积极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特别是通过基金投资等方式延长负债期限,从而使资产负债的时间期限相匹配。五、结语在全球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要想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不仅要对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各问题方面进行详细研究,提出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加大银行信息披露、借助金融创新加速不良资产处置等改善措施,另外,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是整个社会的系统性问题,仅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化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的同步进行。

参考文献[1]杨冰,刘圣进.商业银行打包转让不良资产情况调查与思考¬¬——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4,12:69-71[2]黄思思.对商业银行打包转让不良资产情况的调差与思考——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J].财政监督,2014,30:59-61[3]罗名.大数据在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定价中的应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