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北省襄阳五中高考生物三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2年湖北省襄阳五中高考生物三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2年湖北省襄阳五中高考生物三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2年湖北省襄阳五中高考生物三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2年湖北省襄阳五中高考生物三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湖北省襄阳五中高考生物三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下列对生命观念之结构与功能观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是因为碳元素在细胞中含量最高

B.含有染色体的细胞不一定具有细胞周期

C.蛋白质功能的多种多样是由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R基的不同导致

D.内质网膜与核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直接相连,有利于物质的运输

2.ABC转运蛋白是一类跨膜转运蛋白,主要由TMD(跨膜区)和NBD(ATP结合

区)两部分组成。研究表明,某些ABC转运蛋白能将已经进入肿瘤细胞的化疗药

物排出(如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TMD亲水性氨基酸比例比NBD高

B.图示化疗药物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C.物质转运过程中,ABC转运蛋白构象发生改变

D.肿瘤细胞中ABC转运蛋白基因大量表达可能使其耐药性增强

3.内质网膜上的PERK蛋白,正常情况下与Bip结合,处于失活状态。当内质网腔内

积累大量异常蛋白时,PERK蛋白恢复活性,最终引发细胞凋亡,其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注:Bax基因、BCL」基因为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座示®»,(X示WW

A.异常蛋白质增多的原因之一可能与细胞内自由基增多有关

B.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存在基因选择性表达,此过程是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调控细

胞凋亡

C.BCL-2基因和Bax基因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其表达产物可以促使细胞凋亡

D.通过药物提高PERK活性可以促进细胞凋亡进而抑制肿瘤发生

4.《汜胜之书》中记载到“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春冻解,

地气始通,土一和解。夏至,天气始暑,阴气始盛,土复解。夏至后九十日,昼夜

分,天地气和。以此时耕田,一而当五,名日膏泽,皆得时功。”下列分析错误的

是()

A.“务粪泽”:通过灌溉和施肥,农作物吸收水分和有机物,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B.“早锄”:通过农田除草的措施,可以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C.“春冻解,地气始通”:春天温度升高,植物细胞内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升高

D.“以此时耕田”:中耕松土能提高土壤含氧量,既有利于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无

机盐,又能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5.某研究小组利用a-淀粉酶与淀粉溶液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使用二硝基水杨

酸法检测还原糖含量,各组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123456

温度(℃)02235456585

OD540nm0.1700.8491.1221.2711.3830.450

注:OD540nm值代表在波长540nm的光下测量该醒促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的吸光

度值。在一定范围内,吸光度值与还原糖的量成正比关系。

A.实验组1和6的OD540nm值较低,原因是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B.检测溶液的OD540nm值时,实验组的数据需要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C.根据表中数据分析,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35℃-65℃之间

D.为保证淀粉和淀粉酶的充分反应,需在反应液中添加ATP

6.遗传印记是因亲本来源不同而导致等位基因表达差异的一种遗传现象,DNA甲基

化是遗传印记重要的方式之一。印记是在配子发生和个体发育过程中获得的,在下

一代配子形成时印记重建。如图为遗传印记对转基因鼠的Igf2基因(存在有功能型

A和无功能型a两种基因)表达和传递影响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2页,共28页

邺基化的・

入甲基化的人

口配子中卬记篁逮・M子中斑记

/\II

(e>q差年

米甲蟹化・未甲戛化A甲越化hm基化A

A.雌配子中印记重建后,A基因碱基序列保持不变

B.由图中配子形成过程中印记发生的机制,可以断定亲代雌鼠的A基因来自它父

C.亲代雌、雄鼠的基因型均为Aa,但表型不同

D.亲代雌鼠与雄鼠杂交,子代小鼠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生长正常鼠:生长缺陷鼠=3:

1

7.控制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合成的基因内部碱基组成及其表达过程中的对应

关系如图所示。图中数字的单位为千碱基对(kb),基因长度共8kb,已知该基因

转录的直接产物mRNA中与d区间相对应的区域会被切除,而成为成熟的mRNA。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O2K

1.21.75.8

abIId小dg

s码s

s密

对f

-<•位

A.起始密码子对应位点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

B.成熟的mRNA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C.由该基因控制合成的Dnmt由300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

D.控制Dnmt合成的基因彻底水解的产物最多有四种

8.近期以奥密克戎为主的新冠疫情爆发,己知德尔塔毒株和奥密克戎毒株是2019新

型冠状病毒毒株的变种。研究表明,德尔塔毒株中刺突蛋白突变位点有15处,奥

密克戎毒株中目前已知的刺突蛋白的突变位点有32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真密克戌(英文名:Onucron,编号:B1.1.529)

A.不同的新冠病毒变种中刺突蛋白上突变位点有差异,表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

B.德尔塔毒株和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染性增强是病毒与宿主相互选择的结果

C.奥密克戎侵染人体后,在内环境中迅速增殖形成大量病毒

D.奥密克戎与人类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不同

9.2022年2月19日,北京冬奥会花样双人自由滑比赛,中国组合隋文静/韩聪以239.88

分的总成绩获得中国代表团本届冬奥会第九金!下列关于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会出

现()

A.血浆产生的大量乳酸与缓冲物质H2cCh发生中和反应

B.线粒体内葡萄糖的氧化分解速率加快,体温略有升高

C.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合成和分解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D.心跳和呼吸频率加快与体内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多有关

10.一些人在寒冷缺氧的高原环境中可能会出现高原性肺水肿,表现为肺组织间隙组织

液增加,伴随发热、排尿量减少、咳出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下列有关该病症分析

正确的是()

A.人体进入寒冷环境后血管舒张,导致红细胞从毛细血管渗入肺泡

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指令,人体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维持在39℃

C.肺部毛细血管破裂,血浆蛋白等物质进入组织液造成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增多导致排尿量减少

11.神经科医生常对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做如下检查:手持钝物自足底外侧从后向前快速

轻划至小趾根部,再转向拇趾侧。成年人的正常表现是足趾向跖面屈曲,称巴宾斯

基征阴性。如出现趾背屈,其余足趾呈扇形展开,称巴宾斯基征阳性,是一种病理

性反射。婴儿以及成年人在深睡状态也都可出现巴宾斯基征阳性。下列有关分析正

确的是()

第4页,共28页

巴宾斯基征阴性巴宾斯基征阳性

A.巴宾斯基征阴性有完整的反射弧,但巴宾斯基征阳性没有

B.巴宾斯基征的初级控制中枢位于小脑,同时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C.正常人巴宾斯基征阴性反应中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过程

D.推测巴宾斯基征阳性成年人患者可能是大脑皮层相关区域有损伤

12.某研究发现,环境温度升高使AC神经元的阳离子通道(TrpAI)被激活,阳离子

内流导致AC神经元兴奋。该信号通过神经传导,最终抑制PI神经元兴奋,从而

促进夜晚觉醒。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AC神经元受到高温刺激时TrpAI被激活,阳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

B.干扰AC神经元中TrpAI的表达会使高温促进夜晚觉醒的作用减弱

C.兴奋由AC神经元传至DN1P神经元时,完成电-化学-电信号转换

D.DN1P神经元释放的递质CNMa与CNMa受体结合使PI神经元兴奋

13.双子叶植物在破土前,子叶和顶端分生组织及一部分下胚轴组织向下弯曲,形成弯

钩状结构,由弯钩处的下胚轴优先接触土壤,这个局部特化的组织称为“顶端弯钩”

(如图1)。研究发现,生长素在弯钩的外侧浓度低于内侧,并且多种植物激素参

与弯钩的形成,其部分分子调控机制如图2。当双子叶植物出土后,生长素的分布

发生改变,导致弯钩打开。下到叙述错误的是()

T霉素”唱善

长灌

茉莉酸色罐拈。

上的

内侧乙成

转录因子

“+”表示促进

水杨“一”表示抑制

图1图2

A.顶端弯钩的形成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B.对于顶端弯钩的形成,乙烯与赤霉素表现为协同作用,与茉莉酸表现为拮抗作

C.水杨酸通过抑制EIN3/EIL1活性,从而抑制HLS1基因表达,抑制顶端弯钩形

D.出土后,圆端弯钩外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内侧,生长速率大于内侧

14.生态位宽度是物种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的综合指标。某学者对大兴安岭不同发育阶

段的落叶松生态位宽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幼龄组

4■成龄组

九□老的组

I24S67B910||12131419

发育阶段

A.随落叶松的个体发育,其生态位宽度总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性变化

B.物种的生态位宽度越大,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一般就越大

C.研究中的落叶松成龄组、老龄组和幼龄组可看作三个种群

D.该研究的指标主要是落叶松植株的高度及种间关系等

15.当种群密度过大时,某啮齿动物群体个体表现出低血糖、惊厥休克以及免疫力低下,

其中雌鼠排卵功能减退,容易流产,母鼠泌乳过程受到抑制,对仔鼠照顾不良,行

为反常,好斗等,引起种群数量的下降。这一切变化都是由于社会压力加大,刺激

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内分泌失调的结果。下列说法错误是()

第6页,共28页

A.社会压力引起的生理变化会导致该啮齿动物环境容纳量下降

B.社会压力对种群数量的调节过程依赖于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的工

C.社会压力通过降低出生率,提高死亡率来调节种群密度,属于负反馈调节

D.社会压力可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抑制促性腺激素、性激素和抗体的分泌

16.2020年6月,科研工作者在浙江丽水市百山祖国家公园内开展两栖爬行动物调查

时,在溪沟中发现一种体小、叫声奇特的角蟾,后经形态学比较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初步确定其为一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百山祖角蟾。百山祖角蟾主要栖息在常绿阔

叶林附近的山涧溪流,该生境内还分布有淡肩角蟾、棘胸蛙、秉志肥蟾等两栖动物,

这些物种对溪流的水质及周围植被的要求较为严苛。下列关于百山祖角蟾的叙述,

正确的是()

A.百山祖角蟾与该地区的其他动物共同构成一个群落

B.百山祖角蟾体型较小,适宜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C.百山祖角蟾与其他两栖动物之间无法进行基因交流

D.百山祖角蟾奇特的叫声是环境诱导其发生变异的结果

17.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由嗜盐细菌合成的一种胞内聚酯,它具有类似于合成塑

料的理化特性,且废弃后易被生物降解,可用于制造无污染的“绿色塑料”。科学

家从某咸水湖中获得生产PHA含量高的菌种流程如下:①取湖水一②接种在培养

基上一③培养一④挑取单菌落,分别扩大培养一⑤检测菌体的数目和PHA的产量

一⑥获得目标菌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到含PHA较高的选择培养基上

B.④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菌落以便于筛选PHA产量高的嗜盐细菌

C.扩大培养时,需要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恒温箱倒置培养,以防杂菌污染

D.⑤中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检测菌体的数目所得数值低于实际值

18.外植体及愈伤组织褐变是指在获取外植体时,由于部分组织细胞结构被破坏而出现

的植物组织褐色化现象。研究发现,褐变过程主要与液泡中的多酚物质和细胞质基

质中的多酚氧化酶(PPO)有关,其主要机理如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名附物Mi♦O:上匕布类化介物,哄"I一用双栉金

A.减小外植体的体积可有效降低褐变率

B.多酚物质和PPO分布场所不同可避免植物组织褐变

C.连续转移培养可减轻醍类化合物对外植体的毒害作用

D.醍类化合物的产生与聚集会进一步加剧植物组织褐变

19.通过设计引物,运用PCR技术可以实现目的基因的定点诱变。如图为基因工程中

获取突变基因的过程,其中引物1序列中含有一个碱基T不能与目的基因片段配对,

但不影响引物与模板链的整体配对,反应体系中引物1和引物2的5'端分别设计

增加限制酶a和限制酶b的识别位点。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引物中设计两种限制酶识别位点有利于目的基因定向插入

B.复性温度过高会导致引物不能与模板牢固结合,PCR扩增效率下降

C.第3轮PCR,引物1能与图中②结合并且形成两条链等长的突变基因

D.第3轮PCR结束后,含突变碱基对且两条链等长的DNA占|

20.两个家庭中出现的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中有一种为伴性遗传病,D9患病情况

未知。对相关个体的DNA酶切后再进行电泳,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基因分离。现对

部分个体进行检测,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OHi口°正常男女

基因类型4

34昌昌甲病男女

基因类型3

J一看由晒⑩乙病男女

基因类型2

7$9麹.两病男女基因类型I

二号家庭

A.乙病一定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若对I2的DNA进行醐切和电泳,结果和I4一样

C.若口6与口7婚配,后代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白

D.若对II9的DNA进行酶切和电泳,可得到3种或4种条带

第8页,共28页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

21.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中存在着一些特有的酶促反应,催化CCh转变成有机化合物。这

一过程称为CCh固定,也称CO2同化。植物适应不同环境有不同的CO2固定途径,

图1为两类常见的CO2固定模式。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据图分析,模式一和模式二都在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将CO2转变成糖类。

除此以外,模式一和模式二的整个光合作用过程还应有许多共同点,请列举两点:

(2)为确定德国景天的C02固定模式,研究人员将德国景天分为甲、乙两组,一

次性浇足水后,甲组正常浇水,乙组停止浇水,每隔10天,测定叶片的胞间CCh

浓度和PEP竣化酶的活性,结果如图2。

据图分析,组实验结果可判断德国景天存在模式二的CCh固定途径,请写出

判断的依据。

(3)综合上述研究,请对德国景天为何能适应高温、干旱作出解释:o

5001口甲组■乙姐

2挈

5

E

O:

d3

22.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局部脑组织坏死。为阐明脑

组织神经元损伤死亡的机制,进行了如下研究。

迪督另组

CIC

注:CR示未排蜴1,愫示IS仿倒

(1)为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小鼠模型,研究人员对小鼠进行手术:颈部切1cm长

切口,插入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血流,lh后拔出线栓恢复血流,缝合皮肤。在

恢复血流24h后,取脑组织切片进行染色,结果如图1,并检测大脑组织内Sirt3

蛋白表达量,结果如图2。

对照组小鼠的处理应为o图1脑切片中深色部分是正常组织,浅色部分是

缺血造成的梗死部分。由染色结果可知,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制备(选

填“成功”或“不成功”)。图2结果显示:。

(2)研究人员以小鼠海马神经元为材料,在体外进行模拟实验。实验组的主要步

骤依次是:将海马神经元置于常态条件培养8d一转入“氧糖剥夺”条件(无糖培

养基、低氧气体环境)培养lh-转入常态条件培养12h-检测神经元的损伤情况及

神经元内Sirt3蛋白表达量。实验中“氧糖剥夺”的目的是模拟体内条件。

实验结果显示,体外实验中神经元的变化与体内实验基本一致。

(3)已有研究表明,Sirt3蛋白能够避免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的线粒体功能障碍。为

验证这一观点,研究人员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

实验处理检测指标

组别

步骤1(24h)步骤2(8d)步骤3(lh)步骤4(12h)

用不含Sirt3基因表达质粒的慢

甲组常态条件培养

病毒感染细胞⑤

吊态条件培养常态条件培养

乙组①______②______

丙组③______④______

注:慢病毒是一种常用载体

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合适的实验处理,填入上表完善实验设计。

a.用不含Sirt3基因表达质粒的慢病毒感染细胞

b.用含有Sirt3基因表达质粒的慢病毒感染细胞

c.常态条件培养

第10页,共28页

d.“氧糖剥夺”条件培养

e.检测Sirt3蛋白表达量

f.检测线粒体功能

(4)科研人员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会导致神经元损伤。综合上述实验和研究,

推测脑组织神经元损伤死亡的机制是o

23.家蚕(2n=56)是ZW型性别决定生物。雄蚕产的丝有等级高、弹性好等优点。为

提高效益,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育种实验(家蚕卵的颜色受10号染色体上紧密连

锁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黑色卵由A、B共同决定)。请回答下列问

题:

品>摹3(9)

局里•!(9)

$(&)

(1)品系1、品系2是丫射线处理导致(变异类型)的结果。本实验中选

择黑色卵基因(A、B)和白色卵基因(a、b)进行新品种的培育,这是因为

(答两点)。鉴定品系1白色卵基因(a、b)位于Z染色体上可采用技术。

(2)若品系1、品系2产生的配子活力相同、杂交后代均能正常发育,则后代出

现黑色卵的概率是。

(3)为了培育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还需在上述杂交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品

系6(如图),则:

nti系6(6)

①在品系1-5中,为培育品系6应选择的杂交亲本是。

②在生产实践中,品系4与品系6杂交,应选择______色卵孵化,这是因为

24.木质林产品(HWP)是指从森林中采伐的,用于生产诸如家具等的木质材料,是

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碳库。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A心

(1)图1为HWP在森林阶段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森林的碳汇效应主要是依赖于

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并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在植物体内,成

为森林碳储。当遭遇人为干扰或自然干扰后,原本储存在植物体中的碳就会释放回

大气中,其回归途径除了图1中的途径外,还有。

(2)图2为森林及HWP的碳储或碳排放随时间变化关系示意图。

①某些HWP可以替代部分非木质材料,从而减少这些材料在加工及使用过程中的

能源消耗及C02的排放。这种替代减排效应与HWP的使用时间呈_____(填“正”

或“负”)相关的关系。

②适当的砍伐森林中的成树,在短期内有利于群落的增加,进而改变群落

的演替方向。图2中曲线2的逐渐升高表明群落的次生演替可以实现。

③研究发现,自to时刻砍伐森林至HWP形成,大气中的CO2量出现不降反升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A.森林砍伐剩余物的腐烂会导致碳的释放量增加

B.演替而来的次生林碳汇效应低于砍伐前的森林

C.木材的运输和加工等过程需要化石燃料的供能

D.HWP中的细胞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从图2中可看出,上述现象完全消除的时刻为。

(3)HWP在达到使用寿命后,对于不能再回收利用的部分建议采用填埋处理。填

埋后,HWP中的木质素分解速率极为缓慢,其原因是。

第12页,共28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不是因为碳元素在细胞中含量最高,而是因

为碳原子能够连接更多的其他原子,有利于生物大分子的形成,A错误;

B、含有染色体的细胞不一定能进行连续分裂,不一定具有细胞周期,B正确;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因其R基的不同导致了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不同,蛋白质

功能的多种多样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C错误;

D、内质网膜内连核膜、外接细胞膜,而内质网、高尔基体可通过囊泡进行联系,没有

直接相连,D错误。

故选:B,

1、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有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的染色质。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

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呈圆柱状或杆状,这时叫染

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

2、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

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又称为单体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

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有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也是由碳原子构成

的碳链作为基本骨架。

3、生物膜系统的功能:(1)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

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细胞的许多重

要的化学反应都生物膜内或者膜表面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

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3)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

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

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本题主要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结构和功能,解题关键是对比、识记各种

化合物的结构、功能,并结合选项信息正确作答。

2.【答案】A

【解析】解:A、TMD位于磷脂双分子层的疏水区域,NBD位于细胞内,因此TMD亲

水性氨基酸比例比NBD低,A错误;

B、由图示可知,化疗药物通过ABC排出,消耗ATP释放的能量,属于主动运输,B

正确;

C、物质转运过程中,ABC作为载体蛋白,其构象会发生改变,C正确;

D、肿瘤细胞中ABC转运蛋白基因大量表达,可形成大量ABC蛋白,能迅速把进入肿

瘤细胞的化疗药物排出,因此使其耐药性增强,D正确。

故选:Ao

题图分析:ABC转运蛋白是生物细胞中存在的一类跨膜转运蛋白,可以催化ATP水解

释放能量来转运物质,属于主动运输。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

知识,能够通过载体蛋白、能量等条件判断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同时注意该载体蛋白

还具有催化ATP水解的功能。

3.【答案】C

【解析】解:A、细胞内自由基增多,可导致异常蛋白质增多,A正确:

B、由图可知,在异常蛋白与PERK结合后,阻止新生蛋白质的合成,抑制BCL-2基因

转录,促进Bax基因转录,是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调控细胞凋亡的过程,B正确;

C、由题干信息可知,BCL-2基因为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示促进,(一)表示

抑制,说明BCL-2基因会抑制细胞凋亡,Bax基因会促进细胞凋亡,且BCL-2基因和

Bax基因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C错误;

D、结合题干信息可知,内质网膜上的PERK蛋白,正常情况下与Bip结合,处于失活

状态,当其恢复活性时,能促进细胞凋亡过程,可见通过药物提高PERK活性可以促进

细胞凋亡进而抑制肿瘤发生,D正确。

故选:Co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

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

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

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凋亡、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

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4.【答案】A

【解析】解:A、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因此适当施肥和灌溉能提高土壤中矿质

元素含量,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农作物不能吸收有机物,A错误;

第14页,共28页

B、杂草和农作物形成竞争关系,通过农田除草的措施,能使农作物获得更多的生存空

间和营养物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从而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B正

确;

C、春天温度升高,植物细胞内结合水转化成自由水,故植物细胞内自由水/结合水的比

值升高,C正确;

D、中耕松土能提高土壤含氧量,既促进了根部细胞的呼吸作用,从而有利于根系吸收

土壤中的无机盐,又能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正确。

故选:Ao

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

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

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

本题主要考查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功能、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群落中

生物的种间关系、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

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5.【答案】B

【解析】解:A、实验组1的OD540nm值较低,原因是低温抑制酶的活性,实验组6

的OD540nm值较低,原因是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酶失活,A错误;

B、该实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根据对照原则,检测溶液的OD540nm值时,实

验组的数据需要与空白对照组比较,B正确;

C、酶在最适温度时活性最高,低于或高于最适温度其活性都降低,由温度影响酶的活

性曲线可知,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45℃-85℃之间,C错误;

D、淀粉酶水解淀粉不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在反应液中添加ATP,D错误。

故选:B«

1、酶的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酶的专一性,一种酶

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

2、生物学探究实验中,人为控制的变量称为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的变量

称为因变量,对实验结构有影响的其他变量称为无关变量;探究实验需要遵循对照原则

和单一变量原则。

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

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6.【答案】D

【解析】解:A、遗传印记是对基因进行甲基化,影响其表达,碱基序列并没有改变,

故雌配子中印记重建后,A基因碱基序列保持不变,A正确;

B、由图中配子形成过程中印记发生的机制可知,雄配子中印记重建去甲基化,雌配子

中印记重建甲基化,雌鼠的A基因未甲基化,可以断定亲代雌鼠的A基因来自它父方,

B正确;

C、亲代雌、雄鼠的基因型均为Aa,但表型不同,原因是体细胞里发生甲基化的等位基

因不同,且甲基化的基因不能表达,C正确;

D、亲代雌鼠基因型为Aa,产生配子为甲基化A)甲基化a,=l:1,雄鼠基因型为Aa,

产生的配子为未甲基化A:未甲基化a=l:1。由于被甲基化的基因不能表达,所以子

代小鼠基因型及比例为AAY生长正常鼠):AaY生长正常鼠,):A,a(生长缺陷鼠):

a"(生长缺陷鼠)=1:1:1:1,即子代小鼠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生长正常鼠:生长缺陷

鼠=1:1,D错误。

故选:D。

据图分析可知,雄配子中印记重建去甲基化,雌配子中印记重建甲基化。设甲基化分别

用A\T表示。功能型A和无功能型a,即显性有功能(生长正常),隐性无功能(生

长缺陷)。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印记重建的知识点,要求考生识记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等知识,掌握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结合图中和题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7.【答案】B

【解析】解:A、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为DNA上的启动子,起始密码子位于

mRNA上,A错误;

B、成熟的mRNA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相同肽链的合成,提高了蛋白

质合成效率,B正确;

C、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酶是由900+3-1=299个氨基酸组成,C错误;

D、基因初步水解产物有4种,彻底水解产物最多有6种(脱氧核糖、磷酸和4种碱基),

D错误。

故选:B。

分析题图:转录形成的mRNA的长度为7.5-1.2=6.3kb,但形成成熟的mRNA时,d区

第16页,共28页

间所对应的区域会被加工切除,因此成熟的mRNA的长度为(7.5-1.2)-(5.2-2.0)=3.1kb,

但能翻译的mRNA的长度为2.0-1.7+5.8-5.2=0.9kb,即900个碱基,由于一个密码子由

相邻3个碱基构成,且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因此该酶是由900+3-1=299个氨基酸

组成。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图象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

层次的考查。

8.【答案】C

【解析】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不同的新冠病毒变种中刺突蛋白上突变位点有差异,

表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正确;

B、德尔塔毒株和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染性增强是病毒与宿主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

B正确;

C、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可在宿主细胞中迅速增殖形成大量病毒,C错误;

D、奥密克戎是RNA病毒,与人类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不同,D正确。

故选:Co

1、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

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基因重组发生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

的过程中;染色体变异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但是

只能发生在真核生物的个体中。

2、中心法则的图解:

转录.•''翻译

发制DNA二------►:复制RNA—^工一►蛋白质

o.海演飞…,/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和中心法则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

适中。

9.【答案】D

【解析】解:A、乳酸在细胞质基质中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且只能与HCO3-等离子发生

中和反应,A错误;

B、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线粒体氧化分解的是丙酮酸,B错误;

C、突触间隙中不能进行神经递质的合成,C错误;

D、肾上腺素能促进细胞代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运动过程中心跳和呼吸频率加快,

与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有关,D正确。

故选:D。

1、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2、调节血糖的激素:

(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作用机理: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

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②抑制肝糖原

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

(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原分解

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动物激素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

识记内环境的理化特性;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识记动物体内主要的

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的种类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0.【答案】C

【解析】解:A、人体进入寒冷环境后血管收缩,A错误;

B、人体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将持续上升,而不能维持一定温度,B错误;

C、肺部毛细血管破裂,血浆蛋白等物质进入组织液,打破原有的动态平衡,组织液渗

透压高于血浆,造成肺水肿,C正确;

D、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因此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

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增多,导致排尿量减少,D错误。

故选:C。

1、人体体温调节:(1)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2)炎热环

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

皮肤血管舒张。因此,人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可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产热而维持体温,同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立毛肌收缩,

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减少,皮肤散热减少。

2、体内水过多时一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一垂体释放抗

利尿激素减少一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一尿量增加。

本题考查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

第18页,共28页

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1.【答案】D

【解析】解:A、不论是阴性还是阳性,都由完整的反射弧构成,A错误;

B、初级控制中枢在脊髓,但受到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调控,B错误;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C错误;

D、阳性成年人患者可能是大脑区域受损,大脑皮层失去了对脊髓的控制导致的,D正

确。

故选:D。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受刺激,

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

兴奋进行分析综合)、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和效应器(对外界刺

激作出反应)。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大脑皮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

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2.【答案】D

【解析】解:A、环境温度升高使AC神经元的阳离子通道(TrpAI)被激活,阳离子

内流导致AC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A正确;

B、干扰AC神经元中TrpAI的表达,会影响TrpAI合成,进而使高温促进夜晚觉醒的

作用减弱,B正确;

C、由图示可知,兴奋由AC神经元传至DN1P神经元时要通过突触传递,完成电-化学

-电信号转换,C正确;

D、DN1P神经元释放的递质CNMa与CNMa受体结合会抑制PI神经元兴奋,D错误。

故选:D。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

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

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

奋或抑制。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

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3.【答案】D

【解析】解:A、根据题干信息“生长素在弯钩的外侧浓度低于内侧”,可知弯钩两侧

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有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的作用,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

性,A正确;

BC、从图2可知,赤霉素通过促进WAG2基因的表达来促进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顶端

弯钩的形成;乙烯通过促进EIN3/EIL1转录因子来促进HLS1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生

长素分布不均匀,顶端弯钩的形成;水杨酸则是通过抑制EIN3/EIL1活性,从而抑制

HLS1基因表达,抑制顶端弯钩形成,最终导致顶端弯钩的形成,所以对于顶端弯钩的

形成,乙烯与赤霉素表现为协同作用,与茉莉酸表现为拮抗作用,BC正确;

D、出土后,生长素的分布发生改变,导致弯钩打开,所以可推测弯钩内侧的生长速率

大于外侧,D错误。

故选:D。

生长素作用因浓度、细胞年龄、植物种类、植物器官的不同而有差异,因生长素浓度不

同而表现出的差异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即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如

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的产生根的向地性等。

本题结合背景材料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相关内容,掌握植物激素的作用等基础知识、对题

干和题图信息的把握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4.【答案】C

【解析】解:A、图中横轴表示发育阶段,纵轴表示生态位宽度值,由图可知,随落叶

松的个体发育,生态位宽度总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性变化,A正确;

B、因为生态位宽度是物种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的综合指标,因此物种的生态位宽度越

大,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一般就越大,B正确;

C、研究中的落叶松成龄组、老龄组和幼龄组可看作一个种群,而不是三个种群,C错

误;

D、该研究的因变量为生态位宽度,生态位宽度是物种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的综合指标,

因此该研究的指标主要是落叶松植株的高度及种间关系等,D正确。

故选:C。

1、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

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2、种群是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本题结合图形,主要考查生态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与判断能力,难

第20页,共28页

度不大。

15.【答案】A

【解析】解:A、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该值的大

小由环境条件决定,而社会压力属于种群内部因素,不会影响环境容纳量,A错误;

B、由题意可知,社会压力加大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

进而导致各系统工作异常,B正确;

C、分析题意可知,社会压力增大导致雌鼠排卵功能减退,容易流产,使种群出生率下

降,死亡优选法升高,该种群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

D、由题意可知,社会压力可能导致种群中个体表现低血糖、免疫力低下,雌鼠排卵功

能减退等,说明社会压力促进了胰岛素的分泌,抑制促性腺激素、性激素和抗体的分泌,

D正确。

故选:A。

分析题意可知,当种群密度过大时,某啮齿动物种群内个体社会压力加大,刺激中枢神

经系统引起内分泌失调,导致种群数量下降,此过程属于种群内部因素导致的种群数量

变化。

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及种群数量的变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对标志重捕法有精确

的理解,会分析当条件改变时,对种群数量和环境容纳量的影响,属于考纲中识记和理

解层次的考查。

16.【答案】C

【解析】解:A、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的集合,百山祖角蟾与该地区的其他

动物不能称为一个群落,A错误;

B、百山祖角蟾属于两栖类爬行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不适于用样方法调查

其种群密度,B错误;

C、结合题意可知,初步确定百山祖角蟾为一新物种,与其他物种存在生殖隔离,故百

山祖角蟾与其他两栖动物之间无法进行基因交流,C正确;

D、变异在环境选择即己发生,环境只是对其起选择并保留作用,故不是环境诱导百山

祖角蟾变异,D错误。

故选:Co

1、不同物种彼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无法进行基因交流。

2、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

和。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群落的相关知识的理解,意在考查学生识记所学知识要点,把

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7.【答案】B

【解析】解:A、要筛选出能分解PHA的细菌,应该用以PHA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

基,A错误;

B、④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菌落以便于筛选PHA产量高的嗜盐细菌,B正确;

C、扩大培养时采用的是液体培养基,因此不能将培养基倒置培养,C错误;

D、⑤中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检测菌体的数目所得数值高于实际值,原因是将死菌计数

在内,D错误。

故选:Bo

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

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

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

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种类及功能,掌握接种微生物常

用的两种方法,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8.【答案】A

【解析】解:A、切割可能破坏组织细胞,使褐变产生,因此减小外植体的体积会增大

褐变率,A错误;

B、由题可知,多酚物质在液泡内,PPO在细胞质基质中,分布场所不同,可避免植物

组织褐变,B正确;

C、醍类化合物会使组织褐变,连续培养可减少醍类化合物的含量,从而减轻醍类化合

物对外植体的毒害作用,C正确;

D、结合图示可知,醛类化合物的产生与聚集会促进多酚物质的合成,进一步加剧植物

组织褐变,D正确。

故选:Ao

分析题图:多酚物质和02在多酚氧化酶(PPO)的催化下生成醍类化合物,醛类化合

第22页,共28页

物进而与蛋白质聚合,使组织褐变;同时生成的醍类化合物会促进多酚物质的合成,进

一步加剧植物组织褐变。

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准确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所需条

件及培养过程,再结合题干、选项信息分析作答。

19.【答案】D

【解析】解:A、引物中设计两种限制酶识别位点,可以配合载体的限制酶识别位点,

帮助目的基因定向定点插入运载体,避免发生自身环化,A正确;

B、复性温度过高会导致引物不能与模板牢固结合,PCR扩增效率下降,B正确;

C、第3轮PCR中,物质②是引物2以引物1拓展得到的DNA链为模板进行复制得到

的,故引物1能与图中②结合并且形成两条链等长的突变基因,C正确;

D、第3轮PCR结束后,含突变碱基对且两条链等长的DNA只有1个,而子代DNA

有23=8个,故含突变碱基对且两条链等长的DNA占:,D错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