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1页
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2页
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3页
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4页
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荣昌中学高2025级高二上期半期教学检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周王和诸侯、卿士之间实行定期的会盟朝聘之礼。据《春秋》记载,春秋时期由诸侯主持的会盟就有22次之多,而诸侯之间的朝聘更是频繁。会盟朝聘活动的变迁表明()A.礼乐制重规范人伦秩序 B.春秋时期诸侯纷争不断C.传统的政治秩序开始瓦解 D.思想变革影响政治形势【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到春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周王和诸侯、卿士之间实行定期的会盟朝聘之礼”“春秋时期由诸侯主持的会盟就有22次之多,而诸侯之间的朝聘更是频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西周到春秋时期,诸侯国力量的增强,周天子势力衰微,会盟朝聘请的礼仪也由周王主持变为霸主主持,这反映出传统的分封秩序开始瓦解,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分封秩序逐渐瓦解,未涉及礼乐制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会盟朝聘活动主持者变化,没有体现诸侯纷争,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思想发生变革,排除D项。故选C项。2.《史记》记载,秦国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A.制定尊卑有别的社会秩序B.改善秦国不良的社会风俗习惯C.沉重打击奴隶主旧贵族D.遭到了守旧势力的极力反对【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可知,商鞅变法主要是通过军功爵制打击奴隶主旧贵族,促进社会转型,故C项正确。制定尊卑有别的社会秩序和改善秦国不良的社会风俗习惯都不是主要的目的,排除AB;题目设问的是推行这一规定的目的,而D项是这项规定推行的结果,排除。3.察举制在最初的操作过程中不试笔墨,民间评议对朝廷选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东汉阳嘉年间,左雄上言:“郡国孝廉,就是古时候的贡士。出来做官,就要协理风俗,宣扬教化,若是不学无术,那就一点用都没有。请自今以后,被举荐者都先去公府,儒生测试儒学经术,文吏测试行政文书。”帝从之,颁下郡国。阳嘉新制()A体现了汉代儒学独尊地位 B.便于豪强地主把持政权C.蕴含向科举制演化的因子 D.利于选拔实际有用人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请自今以后,被举荐者都先去公府,儒生测试儒学经术,文吏测试行政文书”可得出阳嘉新制之下需要进行一定的考试,这体现出蕴含向科举制演化的因子,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儒学独尊,排除A项;这样不利于豪强地主把持政权,排除B项;“儒生测试儒学经术”仍然考的是书上的经学儒术,对于实际并没有多大用处,因此并不利于选拔实际有用人才,排除D项。故选C项。4.北魏初期,地主豪强把宗族、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堡,代政府征收赋役。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孝文帝接受建议,“革旧从新,为里党之法”,设立邻长、里长、党长负责清理户口、田亩,征发赋役。这一制度实施()A.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B.瓦解了地主庄园经济C.强化了基层社会治理 D.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初期(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把宗主督护制度改革成为了三长制,三长由国家设立,代替了原先的地主豪强在基层社会的清理户口、征发赋役等任务,因此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基层社会的治理,C项正确;材料与土地制度无关,与土地兼并无关,排除A项;瓦解一词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5.明清时期,政府常从治行卓著的州县官长中选拔御史、给事中等监察官员,避免监察官员因“不悉民情”而“陈肤泛之语”;同时监察官员因职司之故,熟悉地方吏治民生,被赋予举荐官员、表彰善政之责。这说明明清时期()A.监察体制趋于完善 B.官僚机构相互牵制C.制度运行注重成效 D.中央权力高度集中【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政府常从治行卓著的州县官长中选拔御史、给事中等监察官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监察与行政体制相互补充配合,有行政经验之官选任监察官员可避免“陈肤泛之语”,监察官员又部分承担了行政官员的职责,说明明清制度运行注重实际效果,C项正确;材料体现出明清制度更加注重实际效果,无法体现监察体制的完善,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官僚的相互牵制,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削弱,无法得出中央权力高度集中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6.从夏商周到元明清,中国古代所有朝代都没有出现过以“中国”为国名的朝代,却又都以中国为通称。据初步统计,《清实录》(清代官修史料汇编)中“中国”一词共出现1615次,其中将清朝明确表述为“中国”的有1477处。不同时期出现次数统计如下。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咸丰同治光绪636041173306283605据此可知清朝()A.民族之间深度交流交融 B.疆域观由传统走向现代C.民族平等获得广泛认同 D.多民族中国观意识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中表格信息可知,从顺治到光绪,“中国”一词出现的次数逐渐增加,说明“中国”的观念在逐渐增强,即多民族中国观意识加强,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各民族交流的史实,无法得出民族之间深度交流交融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观念的增强,没有体现疆域观的现代化,也没有体现民族平等,排除B项和C项。故选D项。7.1905年,京师大学堂鉴于英德美日诸国均“以体育为法,而养成国民气节”,特举办第一次运动会,希望造就“临事不辞职、事君不惜死”之人才。该运动会反映了()A.师夷长技的自强精神 B.近代学制的完善C.新旧并存救亡思想 D.革命道路的探索【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京师大学堂鉴于英德美日诸国均‘以体育为法,而养成国民气节’”反映了该运动会受到西方国家影响,希望通过体育养成国民气节,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材料“希望造就‘临事不辞职、事君不惜死’之人才”体现了通过运动会培养忠君爱国的人才;由此可见,该运动会反映了新旧并存的救亡思想,C项正确;“师夷长技以自强”是洋务运动时期的口号,此时洋务运动已经破产,排除A项;材料无法看出近代学制的完善,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革命道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8.孙中山认为“立法、司法、行政固可弗论,其他二权,各国之所无者,我国昔已有之。其一为御史弹劾,即皇帝亦莫能干涉之者;其二为考试,即尽人之所崇拜者也。此弹劾权及考试权实我国之优点,吾人采取外国良法,对于本国优点亦殊不可抛弃。”为此,他主张()A.改科举为学堂选官,选官制度进入新阶段B.融合传统的考试监察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C.甄别措施以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D.建立现代公务员制度,取代传统的“官吏”【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此弹劾权及考试权实我国之优点,吾人采取外国良法,对于本国优点亦殊不可抛弃”,可以看出孙中山主张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同西方的因素结合起来,B项正确;1905年清末新政改科举为学堂选官,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连续性和稳定性,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取消传统的“官吏”,排除D项。故选B项。9.《陕甘宁边区政府施政纲领》规定:“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使各党各派及无党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这一规定的实施A.扩大了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治基础B.达成了《论联合政府》中的既定目标C.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建设D.奠定了建立人民共和国的理论基础【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使各党各派及无党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抗战时期共产党的“三三制原则”,这有利于团结进步力量进行抗日,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建设,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抗战时期,苏维埃共和国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政权,排除A项;《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阐述了抗战胜利后的建国策略,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三三制原则”并不涉及建国理论,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0.1951年3月18日,毛泽东致函邓小平等领导同志:“民主人士及大学教授愿意去看土改的,应放手让他们去看……吴景超、朱光潜等去西安附近看土改,影响很好,要将这样的事例教育我们的干部。”在这里,毛泽东指示()A.应赋予人大代表以充分的权力 B.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C.为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进行调研 D.为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树立典型【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材料发生的时间为1951年,题干忠“民主人士及大学教授愿意去看土改的,应放手让他们去看”和“要将这样的事例教育我们的干部”,其中鼓励民主人士了解土改情况,并将民主人士代表参观土改作为典型事例教育干部,可以体现民主人士积极参政议政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毛泽东的指示为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树立典型,D项正确,开始普选人大代表的时间为1953年,与题干时间1951年不符,排除A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提出时间为1956年,与题干时间1951年不符,排除B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就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为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进行调研与题干时间1951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1.在古代雅典,政府官员上任前,必须接受资格审查。一般官员由公众法庭审查,执政官除由法庭审查外,还要接受议事会的审查。官员任职期满,由公民大会进行政绩审查,发现有危害国家、受贿和其他违法行为者,都要受到惩罚。这说明A.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 B.公民对公职人员有严格监督权C.民众法庭与公民大会相互制约 D.雅典城邦的法律体系臻于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政府官员任前接受资格审查,任职期满接受政绩审查,而且审查多由民众参与,说明公民对公职人员有严格监督权,B正确;题干并未强调公民大会的权力,排除A;题干主旨是对官员的审查监督,而且政府机构的相互制约,排除C;对官员的审查与法律体系无关,排除D。12.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拓展,贸易的频繁,“在旧法律和新的社会政治状况之间已出现了一些矛盾,正在这时候就应用新的解释使旧法律能够适用新情况。”因此,罗马的著名法学家对法律进行了很多具有法律效力的司法解释。这种做法A.成为罗马帝国崩溃的根源 B.损害了公民法的严肃性C.保障了民主制度与时俱进 D.利于万民法的最终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疆域的扩大,管理的民族和人口的增加,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矛盾,原来仅适用于罗马内部的公民法已无法应对这些新变化。新的法律解释丰富了罗马法的内涵,推动万民法的最终形成,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罗马帝国崩溃的根源,排除A项;材料中的做法有利于万民法的最终形成,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民主制度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3.马丁·路德认为,学校的学科设置要与儿童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要能够进行书写、阅读,还要授以职业的实习教导。他呼吁各邦诸侯及市政管理者,要承担教育组织者的职责并大力兴办职业教育。这一主张反映出()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 B.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C.儿童教育受到社会关注 D.宗教伦理影响力削弱【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欧)。根据材料“学科设置要与儿童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要能够进行书写、阅读,还要授以职业的实习教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的背景下,作为宗教改革时期的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关注到了儿童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培训这一重点,A项正确;材料是强调马丁路德重视职业教育,与个性解放无关,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马丁·路德的观点,无法体现社会对于儿童教育的关注,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宗教伦理影响力大小,排除D项。故选A项。14.美国1787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均确定了联邦制度。美国参议院议席分配遵循各州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但在德国联邦议会中普鲁士邦则拥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这一现象根植于两国()A.人民的自愿选择 B.各州(邦)实力不同C.建国路径的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由北美殖民地各州自由联合组建的国家,无论大州小州一律平等,因此美国参议院每州都平等地拥有两个席位,德意志帝国是经过普鲁士领导的王朝战争实现统一后建立的,普鲁士在联邦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因此“在德国联邦议会中普鲁士邦则拥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C项正确;两国的联邦制度主要是社会上层精英决定的,并不是人民的自愿选择,排除A项;美国各州的实力也不相同,但仍然体现了平等的原则,排除B项;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并不能解释上述现象,排除D项。故选C项。15.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认为,法国大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秩序。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法国大革命A.摧毁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B.建立起人人平等的政治秩序C.完成了国家政治体制的转变 D.建立了真正意义的理性王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建立了新的社会秩序,完成了国家政治体制的转变,C项正确;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排除A项;法国大革命并没有建立建立起人人平等的政治秩序,排除B项;建立了真正意义的理性王国,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55分。第1618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英国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从资产阶级哲学家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出发,要求国家政府管理工作像工业生产一样,尽可能的提高效率削减不必要的行政开支,以便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生产领线发展经济。1837年,马考莱提出进入东印度公司的人员一律要通过考核的议案;1853年底,查理•屈维廉主导(马考莱的妹夫)发表“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要求确立公开竞争考试制度,择优录用文官。克里米亚战争初期失败后,民间压力团体“行政改革协会”组织群众集会要求建立廉洁高效的文官体制。1855年5月27日帕麦斯内阁未经议会的同意直接以枢密院的名义领发了文官改革的正式法令。——摘编自肖俊《渐进的制度文明: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与贡献》材料二朝为总统,夕可解职,朝为军长,夕可归田。专制之时,官吏为君主之鹰犬,高居民上,可任意为恶,民无可如何也。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需设独立机关,专掌考试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是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这法可以除却盲目滥举及任用私人的流弊。就是在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之外,另加监察权和考试权,形成“五权分立”。一一摘编自《孙中山全集》材料三在1979年颁布的《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中,把考核的对象划分为技术类和党政类,考核时各有侧重,体现了分类管理的思想。技术类干部侧重能,如专业技能、业务熟练程度、科研成果等。党政干部侧重德,考核的内容大多都是关于政治思想方面。考核干部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把平时考察和定期考核结合起来:同时,把考核结果同干部的奖惩和晋升结合起来。“对于未能达到考核标准的干部,要在实践中加强锻炼,限期达到考核标准。经过两次考核达不到标准的,要调离现职,分配其他工作,有的要降职使用。”——摘编自张东川《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研究》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实行文官考核制度的原因及作用。(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关于文官制度的主要构想。(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颁布《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的背景及意义。【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壮大,行政事务增多;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之前的官员任免制度出现弊端,造成吏治腐败;管理阶层和学者的呼吁和推动。作用:提高了官员的行政素质,提高了行政效率;适应了英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了英国的发展。(2)构想:树立官员应是人民公仆的思想;通过考试选拔官员;选官制度必须独立;注重对官员的监察;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系统的文官运行机制。(3)背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意义:为公务员的晋升和降职提供有效的依据;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和提高公务员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提供政治保障。【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材料时间“19世纪40年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根据材料“英国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可知随着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开展,英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根据材料“要求国家政府管理工作像工业生产一样,尽可能的提高效率削减不必要的行政开支,以便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生产领线发展经济。”可知英国行政事务逐渐增多,管理阶层和学者的呼吁和推动。根据材料“要求确立公开竞争考试制度,择优录用文官”,“组织群众集会要求建立廉洁高效的文官体制”,可知之前的官员任免制度出现弊端,造成吏治腐败。作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文官制度提高了官员的行政素质,提高了行政效率;适应了英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了英国的发展。文官有严格的职业道德和纪律,有利于树建良好的政风和法纪。使得一个相对独立于各个党派的职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成为了英国政治力量中最为稳定的一部分。【小问2详解】构想:根据材料“朝为总统,夕可解职,朝为军长,夕可归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树立官员应是人民公仆的思想。根据材料“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需设独立机关,专掌考试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是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可知通过考试选拔官员,选官制度必须独立。根据材料“就是在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之外,另加监察权和考试权,形成‘五权分立’。”可知注重对官员的监察,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系统的文官运行机制。小问3详解】背景:根据材料时间“197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意义:根据材料“把考核结果同干部的奖惩和晋升结合起来”,可知为公务员的晋升和降职提供有效的依据。根据材料“对于未能达到考核标准的干部,要在实践中加强锻炼,限期达到考核标准。经过两次考核达不到标准的,要调离现职,分配其他工作,有的要降职使用。”可知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和提高公务员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材料“党政干部侧重德,考核的内容大多都是关于政治思想方面”,可知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提供政治保障。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治理的突出特征,它既指在治理实践中形成的重视和尊重一体、统合的治理制度体系,也指政治观、民族观与天下观。“要在中央”、国家统一、郡县体制是我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理念和治理体系的三大要素。“要在中央”是其基本形式,国家统一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郡县体制是中央集权治理体系的行政区划基础。统一的中央集权治理体系,符合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的实际,为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开展大规模公共工程建设、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了有利条件,认为不仅发挥出政治功能,也发挥出经济、社会与文化功能。——摘编自卜宪群《“大一统”和“民惟邦本”——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解读材料,自拟一个与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相关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论题方向:从地方行政体制看统一国家的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流秦朝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的基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答案示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强有力的中央政府通过文书律令,考核监察等方式,推行政令,提高国家治理的效率。自秦朝开始建立文书行政制度,全国建立以部传为中心的文书传达系统,各级官僚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这使得政府政令能够最快的传送到全国各地,既提高了行政事务处理效率,又能维护中央权威。唐太宗时期,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中央委派监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动摇山岳,震慑州县”,中央政府这样的监察方式和监察力度,对于地方官员恪守职责本位,高效廉洁施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史的过往得知,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而言,必不可少。【解析】【详解】本小题属于论述题,答案要符合三部分的要求,论题鲜明正确,论据充分,最后进行总结。根据材料中“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治理的突出特征,它既指在治理实践中形成的重视和尊重一体、统合的治理制度体系,也指政治观、民族观与天下观”、“国家统一、郡县体制是我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理念和治理体系的三大要素”、“统一的中央集权治理体系”可得,这些启示着我们从地方行政体制看统一国家的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流秦朝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的基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强有力的中央政府通过文书律令,考核监察等方式,推行政令,提高国家治理的效率。自秦朝开始建立文书行政制度,全国建立以部传为中心的文书传达系统,各级官僚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这使得政府政令能够最快的传送到全国各地,既提高了行政事务处理效率,又能维护中央权威。唐太宗时期,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中央委派监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动摇山岳,震慑州县”,中央政府这样的监察方式和监察力度,对于地方官员恪守职责本位,高效廉洁施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史的过往得知,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而言,必不可少。(答案不是唯一参考,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范晔《后汉书》中记载:“西部都尉广汉郑纯为政清絮,化行夷貂(少数民族),君长感慕,皆献土珍、颂德美。”,任延在东汉初年担任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朵交阻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又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不识父子之性,夫妇之道。延乃移书属县,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齿相配。……其产子者,始知种姓。成曰‘使我有是子者,任君也。’多名子为‘任’。于是做外蛮夷夜郎等幕义保塞。”——摘编自许殿才《历史文化认同意识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材料二: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基本上摒弃了封建王朝“内华夏、外夷狄”的陈腐观念,传统“尊夏贱夷”,“首崇满洲”的意识也有所改变。国民政府曾提出改正少数民族称谓,颁布《改正西南少数民族命名表》,禁止再用歧视和侮辱性的字样。由于边疆危机严重,一些有识之士还得出如下认识:“从前我国民漠视边疆,以为建设中国,应先内地而后边疆。经过(九一八事变)之惨痛教训,当知建设边疆较之内地更为重要。”一些人深切感受到唯有国家和边疆富强,边疆各民族提高教育文化水平,摆脱旧观念、旧意识的束缚,边疆危机方能消除,中国才能自立自强。同时,尊崇西方的科学和技术,在当时的中国也极为流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民政府以西方传来的人类学,社会学方法为指南,从上至下组织了大规模的边疆民族状况调查,以重新认识边疆民族的社会状况和发展需求。此外,国民政府还在西南各省先后设置一些边政管理机构,制定和推行了一些旨在增强边疆民族自治能力、发展边疆经济文化事业的政策。——摘自马玉华《论国民政府对西南边疆及边疆民族的治理》材料三时间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历程(部分)1923年李大钊曾在《平民主义》一文中把少数民族的解放问题提到与民主革命问题同等重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