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_第1页
2022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_第2页
2022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_第3页
2022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_第4页
2022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模拟试题分类汇编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山前该有一棵树张者

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裸山。

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这是一个矿区,属

于天山深处的神秘所在,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可是,由于找到了一种神秘的石头,兵团突然从三

个建制团中抽调了近千人,集结到了这里,并起名506Fo506矿到底有什么矿?我第一次听到它的传说

是在晚上熄灯后,我那刚上一年级的弟弟从被窝那边爬到我这头,然后对我耳语道:“你知道506矿是什

么矿吗?"我问什么矿?他神秘地说“是铀矿。”铀矿是什么矿呢?弟弟又降低声音回答:"铀矿是造原子

弹的。”原子弹的赫赫威名谁不知道,于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有了一种神秘色彩,哪怕是喝若苦泉水也

不觉得苦了,因为我们的父母正干着一件天大的事情。

父母被调入矿山后,我们这些孩子就跟随着父母上了山,这样,一个简陋的学校就在山前用石头搭建

了起来,屋顶用的是红柳枝和油毡。每天的上课铃声让正在开矿的父母们十分安心,只是他们开山的炮声

却让我们十分惊恐。在炮声隆隆中上课,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神的战鼓。胡老师正领读课文《曹刿论战》: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

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同学们就哄堂大笑,疲惫的午后课堂突然就活泼了一下。胡

老师原本是一名大学教授,现在却成了我们的小学老师。我们这些在绿洲出生的新疆兵团人的二代,通过

胡老师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他坚持让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比方:《苦泉水》《戈壁滩》等。当他望

着远方的戈壁和漫山遍野的石头让我们写《树》时,我们不干了,因为我们的眼前根本没有绿色,更别说

树了。

有同学就喊,胡老师,我们山上连一棵树都没有,怎么写?胡老师就说,眼前没树,心中难道没有树

吗?回家问问父母吧。

于是,同学们就写了很多不一样的树。有村口的大榕树,有门前的大槐树。我爹给我讲了老家的大桑

树。他边讲边咽着口水,说起了小时候吃桑甚的故事,那些黑紫的甜蜜安慰了他童年的饥饿和贫困。父母

们都是有故乡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屯垦戍边来到了新疆。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树,而每

一种树都寄托着他们的乡愁。比方:写大槐树的父母是北京人,写大榕树的老家是福建人……我爹是河南

人,他给我讲了门前大桑树的故事。

第1页共39页

可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兵二代”,眼前连一棵树都没有。我们望者窗外所有的石头,喊:“山

前该有一棵树!”

胡老师望着我们,又望望窗外说,同学们,真不该让你们在没有树的地方成长。可是,你们是兵团人

的孩子,父母走到哪里,就要跟到哪里。然后,胡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新疆树的故事。老师讲到一个

叫左宗棠的清朝人,抬着棺材收复新疆,沿途栽下了柳树,叫左公柳。老师还讲到了胡杨树……

我们是从山下绿洲来的,那里有一棵最茁壮的胡杨树,就生长在胜利渠边上。水罐车从胜利渠给我们

拉淡水,会从那棵孤独的胡杨树边路过。

那棵茂密的胡杨树孤独地生长着,在夏季它给我们带来一片巨大的绿荫,到了秋天,它那金黄的叶子

展开来照亮了荒原。它是那么茁壮,又是那么孤独,美得让人震撼。

那次关于树的作文课,让我们想起了那棵胡杨树,大家就齐声喊,把那棵胡杨树移到我们山前吧,让

我们回家能找到路。

胡老师说:“山上没有水,树不能活。”

同学们喊:“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们可以喝山上的苦泉水,用山下拉来的甜水浇灌。胡老师被我们打动了,眼眶

有些红,下课时他没有和我们告别,就独自走了。

没想到,我们的无理要求有了结果。那是春天,矿长派出了东方红拖拉机,拉着爬犁子;还派了一辆

水罐车,要去为我们移那棵胡杨树了。胡老师让同学们坐上了水罐车,下山去看移树的过程,让同学们好

好观察,要写作文。

那棵美丽的胡杨树将移到我们的山前,成为我们的消息树,成为我们的故乡树。从此,我们的心里也

有一棵大树了,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那棵树都会存在。无论我们走多远,那棵树都会在山前指引着我们回

家。那棵胡杨树还没有生叶,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萌芽。但我们知道它会有枝繁叶茂的那一天。大人们沿

着胡杨树四周挖了一个大圆图,然后那圆圈越挖越深,挖了一个很大的坑。树根终于露了出来,大人们就

用稻草绳把带土的根部绑成了一个大圆球,再然后用撬杠和拖拉机拉动大圆球,让它滚上大爬犁。

它实在太高大了,树根那个大圆球和树干被捆在爬犁子上,有一半树枝还拖在地上。拖拉机拉着爬犁

在前,累得直冒黑烟。装满了甜水的水罐车跟在后面,整个队伍开始向山上移动,远远望去像一个送亲的

队伍。

第2页共39页

胡杨树被运上山后,就栽在我们小学校操场中央。它高高地耸立着,成了上山者的路标。坐在教室里

依窗而望,也能看到它伟岸而又粗壮的树干,这让我们安心,给我们带来希望。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

来了,那简直就是一个节日。人们眼巴巴地望着从水罐车内放出的甜水浇灌它,用舌头舔着自己干裂的嘴

唇。

一口水只能解一时之渴,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

(节选自《山前该有一棵树》,2021年第3期《收获》,有删改)

16.下列对小说的理解与分析,不恰总的两项是()(4分)

A.小说以我与弟弟的对话交代了506矿的重要性,为故事铺展出时代背景,笔法灵活,富有趣味。

B.文中描写胡杨树时,反复使用“孤独”一词,强调了孩子们对胡杨树的同情,使后文写移植显得合

情合理。

C.小说以胡老师为线索展开情节,叙事张弛有致,多处穿插抒情议论。

D.左宗棠抬着棺材收复新疆,父辈们抛家舍业屯垦戍边,在客观上都蕴含着一种义无反顾、不屈不挠

的献身精神。

E.小说从“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写起,用“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来了”收尾,

两相对照,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17.文中画线部分这一情节具有怎样的作用?(3分)

18.主人公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19.文章以“山前该有一棵树”为题目,有何含义?(6分)

第3页共39页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沙堆里的城隍

梁衡

2021年9月,我到陕北采风,听说靖边县正在出土一座城隍庙,便立马赶到现场。全世界闻名的万里

长城在榆林一带被当地人轻松地叫作“边墙”,听起来就像两户人家之间的一堵短墙。沿长城的县都被冠

以“边”字:靖边、安边、定边。远在天边有人家,墙里墙外胡汉两大家。边墙战时为军事工程,平时为

通商口岸,类似现在的海关。亦军亦民,忽战忽和,千百年来恩恩怨怨,可谓一道奇异的风景。

为适应这种状况,明代沿榆林一线的边墙修了36个堡子,既是藏兵御敌的工事,又是开关互市的场子,

慢慢地,堡子里聚集了人口,变成了一个小城镇,于是要请一尊神来主事,最实用的神就是城隍。现在正

挖掘的这个堡子名“清平堡”,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周长不到两公里,里面也设了个城隍。随着历史的变

迁,整个堡子渐为风沙所埋,现沙面上已固化为耕地、草坡、灌木林,间有大树,城隍爷就埋在下面。

一般古墓、古城的挖掘是平地挖坑,考古人员要十分小心地沿台阶层层下探。遇有重要处,为防踏毁

文物,还要搭吊板俯身悬空作业。这次只需将沙堆层层剥开,就渐渐露出了庙墙、院落、廊房、殿宇,就

像意大利从火山灰中挖出了一个庞贝古城。我们从容地迈步进院,穿堂入室。

最可看的是北边的正殿,城隍爷端坐高台之上,文人而一身戎装,双耳垂肩,白脸红唇,身威而面慈。

他宽袍大袖,右手握拳支膝,左手微张成接物状,目视前方。廊下的武士则高鼻深目,昂然挺身,一看就

是个胡人,作狰狞状以驱恶鬼。这些塑像,或坐或立,并没有全部露出沙外,考古人员只是大概地清扫出

他们的轮廓,为防风化正准备以塑料蒙面处理,我们正赶上将蒙未蒙之时,难得一见的佛光乍现的这一刻。

凡神都是人造的,因此习惯上总要拿一个现实的人来做躯壳,就像写小说要有个原型。比如关公被推

举来作财神,秦琼、尉迟恭被选来作门神。至于城隍的替身,并无统一规定,由当地百姓自己选举产生,

一般都是品学兼优、政绩卓著、可以信赖的人物。比如杭州城隍就是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其天地正气

足以保民永远平安,那么,这座长城脚下的明代小城堡,该选谁来任城隍呢?这一线史上最出名的人物要

数范仲淹。

北宋与长城外的西夏长年对峙,屡遭败绩,守边武将已畏敌如虎,皇帝就把文臣范仲淹派去带兵。范

保家卫国真是赤子忠心,他带着自己16岁的长子,亲自上阵,一夜之间筑起了一座土城。又大刀阔斧地改

革兵役制度,重用本土将领,连打了几个胜仗,终于使边防巩固,人民安居。宋仁宗说,有范仲淹在前线,

我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范长年在这里风餐露宿,枕戈待旦,有他那首著名的《渔家傲》为证:“塞下秋

第4页共39页

朱风景异,街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

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寡,将军白发征夫泪。”他彻底实践了自己“先优后乐”的思想。至今还坐

在这个小庙里。我仔细端详眼前的这尊城理,他方脸圆肥,一个冬瓜式的面型,还真像之上留下的范公画

像。

我仔细研读出土的碑文,“设官,以治于治之所及;设神,以治于治之所不及,上天为民虑者深且切

也!”“治之所及”是什么呢?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现实的方方面面。“治之所不及”是什么呢?

就是各人心中所想,他们的世界观。这才是一片无边的天地,一般巨大的潜在力量。一念之善,春风化雨;

一念之恶,翻江倒海。所以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总是让人敬畏,那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而在古代

中国,遍布于城乡的城隍,就是这种道德普及的最后一公里。你不能不说这是古人的伟大发明,且能寓教

于美,托人塑形,以艺术的方式呈现于民,流传于后。你看那些泥塑人物多么生动,600年仍衣带如水,神

清目明。城隍不只是劝人行善,还导人审美,亦是一尊美神。

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个周长两公里的堡子只是小小的一个点,但它是长城、塞外、沙

漠的交集,代表着一种地貌,一种气候,一段自然生态的轮回。你只要看看脚下被深埋着的这一座城、一

座庙、一个神,就知道这里曾经是怎样的沙尘肆虐。当地传统说书中有一个代表作《刮大风》:“风婆娘

娘放出一股风,刮得天昏地暗怕死个人。刮得那个大山没顶顶,刮得那个小山平又平。千年的大树连根拔,

万年的顽石乱翻滚。刮得碾盘损烧饼,刮得那个碾粘辘滚流星,哎呀呀好大的风。”远的不说,40年前我

在这一带工作时,一夜醒来,风刮沙壅都推不开门。下乡采访,起风时一片昏暗要开车灯。可是现在呢?

高处一望,绿满天涯,蓝天如镜,新华社2020年发文,宣布横跨长城内外的毛乌素沙漠已经消失。来前,

我曾拜访已70多岁的治沙英雄牛玉琴。她一嫁到这沙窝深处,便在家门口一棵棵地栽树,直到栽出一片绿

洲,因此被请去联合国作报告。当地人戏称地“种树种到联合国”。这样的治沙人,一代一代数不清有多

少。

600年啊,城隍在深深的沙土下做了好长一个梦,直到有一天考古队员把他轻轻推醒,他朦胧中看星汉

摇落,旭日东升,浩浩乎绿海无垠。

(2022年1月14H《光明日报》,有删改)

16.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开篇点明作者闻讯赶赴城隍庙发掘现场一事,接着宕开一笔,写了“边墙”和堡子的由来以及城隍

的设置,增强了历史的厚重感。

B.清平堡地处北宋与西夏对峙的前线,既可藏兵御敌,又能开关互市。当地百姓之所以选范仲淹来任

城隍,是因为他使边防巩固,人民安居。

第5页共39页

C.作者写城隍庙廊下的武士:高鼻深目,盎然挺身。这是为了突出其胡人的特点,暗示当时边地平静,

强调汉人已经彻底平息边患。

D.作者用细节描写,“握拳支膝”“作狰狞状”“金腰带上的云纹”等描写,使城隍爷和众文武形象

鲜明生动。

E.作者引用《渔家傲》一词的目的是,再现范仲淹驻守边关的生活情景,渲染出战争给北宋百姓带来

了极大痛苦。

17.文章引用《刮大风》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8.在古代,城隍庙遍及全国各地,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6分)

19.体会题目“沙堆里的城隍”的精多之处。(4分)

20.梁衡在《梁衡理性散文选》自序中说:“散文美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描写叙述的美,第二层是

抒情的美,第三层是哲理的美。”清结合文本,从情感的丰富性、真挚性和深刻性是三个角度分析本文的

抒情美。(4分)

第6页共39页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窗的话语

梁晓声

①当人的目光注视在另一个人的脸上时,吸住它的必是对方的眼睛。

②当人走近一所房屋,或一幢楼,首先观看的,必是窗子。

③窗是房或楼的眼睛。

④从前的哈尔滨是一座俄侨较多的城市,房檐下,俄式的窗是一道道风景。对小时候的我而言,具有

审美的意义。我想,我对窗的敏感,大约也是儿童和少年对美的敏感吧?普遍的俄式的窗,四周都用木板

进行装饰,如同装饰一幅画画框。木板锯成各式各样的花边,有的还新刷了乳白色的、草绿的、海蓝色的、

米黄色的、深紫色的或浅粉色的油漆,凸显于墙面,煞是美观。俄式的窗带窗栅,窗栅却是两块能开能合,

合起来严密地从外面遮挡住窗的木板。不消说,那也是美观的。

⑤于是住在房子里的人家,一早一晚多了两项生活内容一一开窗栅和关窗栅。早晨开窗栅,它向窗的

两边展开,仿佛一本硬封面的大书翻开着了。夜晚关上,又仿佛舞台的闭幕。窗栅是有专用的锁的,窗栅

一落锁,如同带锁的家庭日记被锁上了。那时的窗,似乎代表着一户人家进行无声的宣告一一从即刻起,

那一家人要独享时间了。有的窗栅朽旧了,从裂缝泄出了屋里的灯光。而早晨窗栅一开,又意味着一户人

家可以接待外人了。开窗栅和关窗栅,是孩子的义务。小时候的我,特别羡慕那些早晚开关自家窗栅的孩

子。我巴望尽那么一种家庭义务。然而我只有羡慕而已,我家住的破房子深陷地下,所谓窗,自然也被土

埋了一半,破碎的玻璃,用纸条粘连着,想擦都没法擦。对于童年和少年的我,那些带窗栅的窗是会说话

的,是有诗性的,似乎都在代表主人表达着一种幸福感:看吧,美和我的家是一回事啊!

⑥中国有一句话叫“以貌取人”,我从不“以貌取人”,更不会以服裳之雅俗而决定对人的态度。但是

坦率地说,我至今习惯于从一户人家的窗,来判断一户人家生活的心情。倘一户人家的窗一年四季擦得明

明亮亮,我认为,实在可以证明主人们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

⑦我家住在一幢六层宿舍楼的第三层。那是一幢快二十年的旧楼,我家住进去也有十几年了。我家是

全楼唯一没装修过的人家,但我家的窗一向是全楼最明亮的,每次都由我亲自一扇扇擦个够。我终于圆了

小时候的一个梦——拥有了数扇可擦之窗的梦。我热爱那一份家庭义务。心情好时我擦窗。心情不好时我

也擦窗。窗子擦明亮了,心情也似乎随之好转了。

⑧下乡后,有次我到连队去采访,翻山涉水,独行二十几里,走得渴了,见一片桦林中有孤零零的一

幢小草坯房,前去讨水喝。主人是一对中年夫妇,为某连队养蜂才住在那儿的老职工。他们那小草坯房的

窗,令我叹为那化。窗的四周,用美丽的桦皮将坯包严了。桦皮有黄白两色,且纹理不同。他们竟利用那

一种颜色和纹理的差别,经过“剪裁”,拼对出了赏心悦目的图案,看上去古色古香,宛如今天装修公司别

具匠心的设计。光滑的桦皮窗台上,罐头瓶里插满开得烂漫的野花。

⑨他们告诉我,窗台是草坯房最容易被暴雨淋塌的地方。所以就地取材,想出了那样的办法。

⑩他们自我解嘲地说:“不是没有砖没有水泥嘛!这是小孩子过家家式的办法啊!”

⑪我不禁赞道:“真美,可惜……”

第7页共39页

⑫那男人见我不说下去,奇怪地问:“可惜什么?”

⑬我吞吞吐吐地回答:“只有我一个人欣赏到了。”

⑭那女人却说:“也不只你一个人说美。来过的人都说美。我们也不是为别人才费事的啊。自己看着

好看,自己心里有份儿高兴啊!”

⑮而我,霎时间大觉感动。感动于在那种差不多与世隔绝的地方,那么普通的一对中年夫妇,过着那

么简陋的生活,心灵中竟保持着对美的那么天然又那么细腻的追求。

⑯我的一名知青战友,返城后,一家三口租住一间潮湿的地下室,一住就是十来年.他的儿子,从那

地下室的窗,只能望见过往行人的形形色色的鞋和腿,于是画以自娱。父亲大为光火,以为无聊且庸俗。

现在,他二十三岁的儿子,已成小有名气的新生代漫画家。

⑰地下室的窗,竟引领了那孩子后来的人生.我曾到过一个很穷的乡村,那儿竟有一所重点高中.据

说学生只要进入了那所高中,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重点大学的校门。冠其名日重点

高中,其实校园很小,教室和学生宿舍也旧陋不堪。令我惊讶的是,学生宿舍的所有窗几乎都从里面封上

了。用的是厚塑料布加木条。

⑱我问:“这些窗……为什么是这样的?”

⑲校长回答:“这不冬天快到了吗?我们江南没暖气,为保暖。”

⑳我又问:''夏天呢?”

㉑答:“夏天也这样。山上鸟多,学生们需要的是寂静

㉒”那……不热吗?”

㉓“热当然是会热的。但如果窗是玻璃的,人就难免会往窗外望啊!我们的学生在宿舍里也习惯了埋

头看书。学校要将窗安上玻璃,他们还反对呢!”

㉔望着进进出出的学生们苍白的脸,我默然,进而肃然。他们的.上进,依我看来,已分明地带有自虐

的性质。我顿时联想到“悬梁刺股”的典故。窗代表他们,向我无言地诉说着当代中国穷困的农家子女们,

鲤鱼跃龙门般的无怨无悔一往无前的志向。我只有默然而已。只有肃然而已。

㉕我以为,最令人揪心的,莫过于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雪天冻死前所凝望着的窗了一一窗里有使她馋

涎欲滴的烤鹅和香肠,还有能使她免于一死的温暖。

㉖我以为,最令人肃然的,是监狱的窗。在那一种肃然中,几乎一切稍有思想的头脑,都会情不自禁

地从正反两方面拷问自己的心灵,也会想到那些沉甸甸的命题:诸如罪恶、崇高、真理的代价以及“一失

足成千古恨”。……

㉗夜半临窗,无论有月还是无月,无论窗外下着冷雨还是降着严霜还是大雪飘飞,谁心不旷寂?谁心

不惆怅?窗在万籁俱寂的夜晚,似人心和太虚之间一道透明的屏障。窗是每一颗细腻的心灵的框。而心是

框中画。其人生况味,唯已自知。

㉘窗是家的眼。

第8页共39页

㉙你望着它,它便也望着你。

(有删节)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俄式窗对于“我”来说,既美好又具有私密性,而“我”对于窗户的关注源于童年、少年时对美的敏

感。

B.“我”喜欢擦窗户,是因为终于圆梦的“我”热爱那份家庭义务,而且明亮的窗会让“我”的心情变

好。

C.第⑧段“叹为观止”意为“让人看了都无法停止”,形容感叹到极点,这个成语表达作者的惊异之情。

D.第①段的开头“地下室的窗,竟引领了那孩子后来的人生”,从结构.上起到引出后文的作用。

E.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对窗的复杂情感一一这种情感并不单纯是憧憬、喜爱和感动,还有无奈、揪心与

反思。

17.文章记叙了儿件和“窗”有关的事情?请简要概括。(4分)

18.第㉔段和第㉖段作者多次使用“肃然”这个词,加点的两个“肃然”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结合文本分

析。(3分)

19.鉴赏文章第①段到第③段。(3分)

20.有人评价梁晓声的作品说:“真正的高手不是剑走偏锋,出奇制胜,而是能平中见奇,用最简单的形式

表现出最深刻的内容。”请从“简单的形式”和“深刻的内容”两方面对本文进行分析。(5分)

第9页共39页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迷人的紫砂壶

陈梅

有一个人,对收藏文物有着浓厚的兴趣。

一天,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得到一个模糊的信息:杨树街有一个瞎眼的老中医,收藏了几十年的

文物,可是几年前,老头几把一辈子收藏的宝贝统统拿出来,换了一把“一手抓”的紫砂壶,这可能是一

把名贵至极的供春壶,价值在几百万元以上。他对文物有着超人的敏感,凭直觉断定这个传说是真实的,

他决定无论如何要将那把壶弄到手。

他以求医的方式找到那个老头儿。老头儿住在一栋破旧的小木楼上,楼下住着他的老伴和一个小孙女,

老头儿已八十多岁,因双目失明而足不出户,成天躺在躺椅上0当他知道来人是找他看病的,情绪异常兴

奋,因为十几年来,他差不多被人遗忘了。他认真地替“病人”号了脉,摸索着开了药方,并一再说:“要

不是两年前眼睛瞎了,我只要一看你的气色,就知道病根在什么地方。”

此后,他每星期要去老头儿那里两次,请他“治病”。“治病”之余,则闲说一些事。很显然,他们必

定要谈到文物上面来,并且让其成为最热切的话题。很快,这种热切的交谈使他们忘记了一切,甚至忘记

了“治病”。老头儿在这种交谈中消除了孤独和寂寞,他对“病人”的感情越来越深,甚至只要几天不见“病

人”上门,便会十分想念他。不过,他们都还从未提起过紫砂壶。

三个月后,一天晚上,他带了两件清初的官窑盘子去老头儿家,故意以炫耀的姿态请老头儿欣赏。老

头儿尽管什么也看不见,可出于习惯,他还是将盘子凑到电灯下仔细地端详,双手不停地抚摸,表情忽而

兴奋,忽而疑惑,忽而茫然。到后来,脸上渐渐泛出一层紫红,呼吸也越来越紧,他突然嚷道:“这没啥稀

奇的!我要给你看一件宝贝,一件真正的宝贝!你的这种盘子跟我的宝贝比起来,简直是废砖烂瓦。”老头

儿气喘吁吁地说着,颤巍巍地走到床边,伸手在被窝里摸索了一阵,魔术般的捧出一把很小的壶来。

“你看吧,现在你好好看一看,我还从没给人看过呢!这是一把真正的贡春壶!你看这造型,大巧若

拙,让人百看不厌,看吧!你看,你见过这么细腻的砂质吗?你再看这壶底,还有当时名匠留下的指纹呢!

他也许捏了一辈子,才捏成这么一把壶呢!现在你见识到了吧!现在你知道什么叫宝贝了吧?"老头儿满

脸通红,如同一个高烧病人在吃语:“你别以为我看不见它,我眼睛瞎了,可我心里把它看得清清楚楚。你

拿着看一看,掂量掂量它多么轻,它在你手中好像什么也没有。”老头儿说着,将那把紫砂壶捧给他。

他接过那把壶,屏住呼吸。他紧紧盯住老头儿那张异常激动的脸,缓慢地,然而毫不迟疑地把那把供

春壹塞进右边的衣兜里,同时从左边衣兜中掏出一把几乎一模一样的仿制品。他努力说出一句:''这真是一

件宝贝啊!”便把那把仿制壶交到老头儿手中。

老头儿接过壶,抚摸着,脸上骤然涌起惊疑之色,随即说道:“你看,这神品果然奇怪,刚才在我手中

还是温热的,一经陌生人的手,就变得冰凉了。”接着他又压低声音神秘地说:“你不知道,它很有灵性,

要是没有它,我是活不到今天的」

就这样,他拥有了这把供春壶,谁也不知道其中的秘密。他甚至想:既然供春壶对老头儿来说仅仅只

是一种精神慰藉,那么仿制壶也能起到同样的效用。

第10页共39页

一个月后的一个中午,他仍然沉浸在因骗取紫砂壶而产生的各种复杂情绪中,老头儿的孙女突然来找

他。她哭啼着说她爷爷快要断气了,叫他赶紧去一下。他便匆匆赶到老头儿家。老头儿已经奄奄一息。他

挣扎着赶走其他人,把他单独叫到床边,断断续续地说:“你别见外,我叫你来,是要托你替我保管这把紫

砂壶。你是我所认识的最懂古董的人,再说,你心眼好,只有好人才配有这件宝贝。把壶送给你,我最放

心,你不会卖掉它的,你舍不得,我知道,你和这壶有缘分……”老头儿说着,从被窝里掏出那把焙得发

烫的仿制壶,塞到他手中,便断气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校改)

16.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交代老中医用“一辈子收藏的宝贝”换取紫砂壶的情节,设置了悬念,也为后文“他”不择手

段骗取紫砂壶做铺垫。

B.小说塑造老中医的形象时,综合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多种描写方法,塑造出一位既天真可爱

又深谙世故的老人形象。

C.老中医在鉴赏清初的官窑盘子时说:“你的这种盘子跟我的宝贝比起来,简直是废砖烂瓦。”表明老中医

看出盘子是演品,不能跟自己的紫砂壶相提并论。

D.小说语言具有很强的暗示性,例如开头用“模糊的信息”暗示紫砂壶的真伪值得推敲,这些具有暗示意

味的语言使小说别有深意。

E.小说结尾用“焙得发烫的仿制壶”暗示老中医的行为对“他”具有启迪作用,从而点明小说的主题是揭

示教育引导的重要性。

17.在“他”骗取紫砂壶的过程中,老中医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

18.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说题目“迷人的紫砂壶”的多重含义。

19.结合小说情节,分析“他”的性格特点。

第11页共39页

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山水间

金仁顺

初听“仙岩”“瓯海”这两个名字,很像一副对联,对偶工整。瓯海是小海,或者说,一小块海,配着

仙岩,熨帖得很。“仙岩”之名,自然是有些来历的。此仙是轩辕黄帝,大神。传说大神在此地修成正果,

“仙岩”之名,由此而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仙岩有一潭水,梅雨潭,没有龙,却有点睛之笔——朱

自清的《绿》,写的就是梅雨潭:''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以前读的时候没觉得

怎么样,真到了潭边,把这篇文章重新读过,惊诧于朱先生的《绿》写得如此之好。

我们也是在秋季薄阴的天气来到梅雨潭边,也是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

出几分油油的绿意。我们也是写作的人,却没有任何描述的冲动,“眼前有景道不得",我们能描述的,朱

先生已经描述过了。既然有景道不得,就说点儿闲话吧。

瓯海,或者说温州,古时名为永嘉。永嘉太守中,出了个谢灵运,“自言长官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

提起谢灵运,得先说说他曾祖辈的谢安。

谢安是个天才,故事很多。谢安年少时,风采神态清秀明达,青年时期风流倜傥,名闻天下,他醉心

于与当时的名士、名僧交游,寄情山水,吟诗弄文,酷爱清谈。曲水流觞这种雅宴,于他们是日常,于历

史就是传奇。谢安40岁前没认真当过官,40岁时谢氏一门日渐式微,他才萌生了出仕的意愿。

谢安才华横溢,名满江湖,当官也当得风生水起。著名的观水之战,全靠他运筹帷幄,以7万兵力打

败符坚的15万大军。捷报传来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看一眼捷报,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客人追问,

才淡淡一句:“没什么,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了。”肥水一战,谢安名垂千古。他多年隐居东山,甫一出世,

便是惊世骇俗。

谢安的侄子谢玄,当年是玳水之战的重要指挥者:谢安是后台,谢玄等人是前锋。谢玄的孙子是谢灵

运。谢灵运小时候跟谢安一样,聪慧过人,家底丰足,人脉深厚.他也和谢安一样,喜好纵情山水,但他

游山玩水时阵仗极大,随从过百,逢山开道,遇水搭桥,为了爬山方便,还设计了最早的登山鞋,被后世

称为“灵运履”。

正如钱钟书所言:“人于山水,如‘好美色';山水于人,如‘惊知己谢灵运“好美色”,寄情山水,

作诗百首,留存几十首,永嘉山水因此名闻天下;永嘉山水亦不负灵运,“惊知己”,成全了中国山水诗第

一人•山水与灵运,堪称是人与自然的一曲“高山流水”。

谢安与谢灵运,都与山水有缘。谢安隐于山水间,顺势而为,修炼心性,韬光养晦;谢灵运于山水,

却是扬,大张旗鼓,热烈而激昂。山水是谢安的一盘棋,下这盘棋如安天下,雄才大略;谢灵运孤高自恋,

迷在山水阵里,生了指点江山的心。私心里,谢灵运可能总想超越谢安,至少复制谢安的神话。为此,他

走了和谢安截然不同的路,谢安年少时即深谋远虑,远离朝堂,朝堂却放不下谢安,对谢安心心念念;谢

灵运一直少年心性,争强好胜,恃才傲物,对朝堂也是撒娇的,总觉得朝堂应该像对谢安那样对自己,甚

至应该更加重视自己,他便学谢安,在永嘉山水间徜徉,“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怀新道转迥,寻异景

第12页共39页

不延后来他造反,打出的旗号是:“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自视若此,

他始终没明白,朝堂对他的珍惜和放纵,只不过是因为他的才华和诗名,宋文帝对他“唯以文义见接,每

侍上宴,谈赏而已

山水如禅,领悟决定了结局,东晋谢氏两个最著名的人物,都于山水中流连盘桓,领悟的却截然不同。

用白居易《读谢灵运诗》中的句子总结:谢安是“吾闻达士道,穷通顺冥数。通乃朝廷来,穷即江湖去”,

谢灵运却是“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谢安40多岁出仕,一出便是东山再起:谢灵运秀才起兵,把自

己推向了末路穷途,死时才49岁。“大必笼天海”,谢灵运做不到,掌控不及,但“细不遗草树”,落实于

永嘉山水,落实于诗句,倒是所言不虚。谢灵运仕途坎坷,但文学史上,成为山水诗鼻祖,为后世李白、

杜甫这样的诗坛大家推崇备至,光耀永存,永嘉山水和谢灵运,是两不辜负,互相成全。

这次在圣寿禅寺,意外看到弘一法师纪念塔。才知道原来弘一法师跟温州也颇有渊源,他在杭州出家

三年,来到温州,第二年拜庆福寺住持寂山和尚为依止师:“吾以永嘉为第二故乡。”除了庆福寺,他还住

过江心寺、仙岩伏虎庵等寺院,足迹遍布永嘉寺院。他的佛学体系和弘体书法都在永嘉形成。此后常住福

建,也时时往来永嘉。

永嘉还真是好山水,佛心禅性,弘一法师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化界的传奇,戏剧、音乐、美术、金

石、书法,都有超高建树,在俗世引领风潮,光华万丈;一旦进了佛门,洗尽铅华,笃志苦行,皈依自心,

超然尘外。弘一法师僧俗都做到极致,为世人景仰赞叹,连鲁迅先生都感慨:“朴抽圆满,浑若天成。得李

师手书,幸甚!”仙岩也留下了弘一法师流连的印迹,倘若山水能言,估计也要叹一声:“幸甚!”

弘一法师有言:“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瓯海仙岩一行,山水

有禅意,此言为偈语。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段点出仙岩、瓯海两个地名,照应标题并限定了具体的写作范围,神话传说增添了神秘色彩。

B.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和油油的绿意景色低沉,构不成优美的画面,致使作者无法激起写作的冲动。

C.文中详细交代谢安东山再起的故事,有意忽略他与山水的关系,主要是为了突出谢灵运的出身不凡。

D.作者不认可谢灵运在政治方面的才干,但非常欣赏他在诗歌方面取得的成就,称他为山水诗的鼻祖。

E.文章从引用传说到叙述历史名人在此山水间的足迹,内容丰富,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0.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20.本文标题为“山水间”,但为什么撇开山水景色不写,偏要“说点儿闲话”?

第13页共39页

21.文章最后三段写弘一法师是否显得赘余?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分析。

23.请参照文中钱钟书先生的观点来点评下面这首古诗。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6s20题。

最重要的羊粪(节选)

李娟

①我们这里的人,形容一件事情处理起来难度大,总是说:“跟啃奶疙瘩一样!”奶疙瘩就是酸奶煮

沸后沥制的奶酪,很硬.尤其是完全脱脂的陈年奶酪,硬得简直不近人情!任你牙口再好,也只能在上面

留下几溜白牙印。吃这种硬奶酪,得先在火炉上烤软了,或在滚烫的奶茶里泡软了,才啃得动。加玛的一

块奶疙瘩会啃三四道茶,从头一天泡到第二天,每道茶喝饱了就捞出奶疙瘩揣回口袋,到了下一道茶继续

再泡。做这件事时,她不但有耐心,而且有乐趣。总之,奶疙瘩实在太难啃了。

②其实我主要想说的是:清理羊圈的工作太难了,就跟啃奶疙瘩一样。

③我们到了。冬牧场广阔而单调,黄沙漫漫,白雪斑驳。但我们生活的这一小块沙丘间的凹地却漆

黑、深暗。这就是羊的功劳。羊在这个沙窝子里生活过许多个冬天.羊粪一年年堆积,粉化,把这块弹丸

之地反复涂抹成了黑色。

④尤其羊圈里更是堆积了又厚又结实的粪层。居麻说,这些粪层每个月都会增厚半尺,一个冬天得

清理好几次呢。其中初冬刚到达时的第一•次清理和离开前的最后一次清理最为重要,劳动量也最大。第

第14页共39页

一次主要是为了挖出最底层的干粪层。最后一次是趁春日暖和,把最表面那层厚厚的软粪层铲起,砌在羊

圈周围晾晒。这些粪块又黑又纯,一块块大小适中,是冬天里最好的燃料C

⑤最底层的粪层因靠近地表,沙土多,又硬又结实。加之又平摊着晾了一个夏天,撬起时跟预制板

一样整齐。这也结实的粪板虽不能用做燃料,却是荒野里最重要的建筑材料。用这种粪板围筑起来的羊圈

整齐又铝i实。否则的话,又能用什么来赢呢?野地空旷,一棵树也没有,一把泥土也没有,一块石头也没

有,只有低矮脆弱的枯草稀稀拉拉地扎在松软的沙子地上。

⑥就连我们人的饮食起居之处一地窝子,也多亏了羊粪这个好东西。地窝子是大地上挖出的一个

深两米左右的大坑,沙漠地带嘛,坑壁四周不垒上羊粪块的话,容易塌方。然后在这个羊粪坑上架几根椽

木,铺上干草,压上羊奏渣,便成了“屋顶气最后修一条倾斜的通道伸向这个封闭的洞穴。当然了,通道

两壁还得砌上粪块挡一挡。连我们的睡榻也是用粪块砌起的,我们根本就生活在羊粪堆里嘛。

⑦“生活在羊粪堆里”一一听起来很难接受,事实上羊粪实在是个好东西。它不但是我们在沙漠中

唯一的建筑材料,更是难以替代的建筑材料——在寒冷漫长的冬天里,再没有什么能像动物粪便那样,神

奇地、源源不断地散发热量。——最深刻的体会是在那些赶羊入圈的夜里,北风呼啸,冻得眼瞌都快睁不

开了,脸像被揍过一拳似的疼。但一靠近羊圈厚厚的羊粪墙,寒意立刻止步,和平的暖意围裹上来。

⑧刚到这里的第一天,傍晚时分风雪交加,根本没工夫好好整理。很快夜深了,大家非常疲惫,于

是和衣躺在几乎什么都没铺的粪堆上凑合着睡了一宿。大家的脑袋统统抵着粪墙,翻个身,羊粪渣子就彳爰

簌掉得满脸满脖子。要是有咧着嘴睡觉的习惯就惨了!不过即使是闭着嘴睡觉,第二天,还是……

⑨好在经过休息,第二天大家都精神焕发,开始大力规整。垮塌的粪墙被重新砌起,裸露的粪墙上

挂满了壁毯和绣毡(最麻烦的事是往这样的“墙”上敲钉子,哪能敲得紧呢……),到了下午,地窝子终

于焕然一新,体面极了!羊粪块们被挡得结结实实,统统退居到幕后。

⑩原先的羊圈只有居麻一家使用。现在与新什别克家合牧,陡然多了两百只羊,羊圈必须得扩张。居

麻用十字镐把羊圈坚硬的粪地砸开,新什别克和小伙子胡尔马西(新什别克的弟弟)用尖头锹用力撬起粪

板,加玛用方头锹把碎粪渣抛到墙外,我和新什别克的老婆萨依娜则徒手地起大块的粪层递给嫂子,嫂子

砌新墙。墙砌好后,多余的粪块都得运出去,我们几个女人用塑料编织袋一袋一袋地往圈外扛。干了整整

一天。那个累啊!而且粪尘漫天,呛得满鼻子满嘴都是。大家不停咳嗽。脖子里也全是粪渣。这次清理,

至少往下挖了一尺半深。

11虽然劳动辛苦,值得安慰的是,这两天的伙食开得特好!每天都有肉吃!还有肉汤熬的麦子粥喝,

而旦麦子粥里还拌了酸奶糊……还有土豆白菜炖的风干肉,而且肉是用羊油煎的……还有一顿饷了肉块的

抓饭。最重要的是,这几天的所有茶水里都煮了黑胡椒和丁香粒!哎哟一一香喷喷!

12羊粪地板是撬完了,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却是羊的“褥子”太薄了,地气太寒,体弱的羊可能.过不

了冬。于是加玛、胡尔马西和我在接下来的两个晴朗有风的日子里干了整整两个下午,把沙窝地附近风化

散碎的羊粪土收集了几十麻袋,拖进羊圈垫高了一些。这仍然不是最后。此后的每一天,当羊群出发后,

留在家里的人,都得把羊圈里墙根背阴处潮湿的粪土层翻起、铲开,堆在阳光下晾晒,晚上再摊平。并且

每过几天,就要拖几袋干粪土垫进羊圈。

第15页共39页

[注]本文选自李娟的散文集《冬牧场》,2010年冬天她跟随一家熟识的哈萨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经

历了三个月冬季放牧生活,李娟的《冬牧场》获得2011年度人民文学奖中的“非虚构作品奖”。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跟随一家哈萨克牧民启程,驻扎到渺无人烟的地窝子里。牧民的生活虽然艰苦单调,在作者看来也

透着美好。

B.作者凭借着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感情积淀,用温暖、细腻、华丽的语言描写出最具有牧民特色的日常生活。

C.本文重点再现了哈萨克牧民们生活的艰辛劳顿,表现出他们对生活的不满,寄予了作者深切的同情。

D.文中没有惊心动魄的离奇故事,不存在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都是牧民的日常生活,甚至是琐细的细节。

但它们极为真实地反映了哈萨克牧民的生存境况。

E.冬季牧场是忙碌而辛苦的,作者冬季在牧民家帮忙,除了得到一些新鲜、客观的休验外,也获得了对人

生的思考。

17.作者为什么在①段以“吃奶疙瘩”起笔,请简要分析。(4分)

18.赏析第③段的画线句。(4分)

19.请结合文本分析以居麻一家为代表的哈萨克牧民的性格特点。(4分)

20.“非虚构写作”之所以震撼,是因为它既是一种社会性的写作,也是一种精神性的写作。本文以

“羊粪”切入,内蕴作者的真实感受与多元理解,阅读后你收获了哪些启示呢?请结合文本加以阐释。(6

分)

第16页共39页

2022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模拟试题分类汇编

答案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T9题。

山前该有一棵树张者

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裸山。

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这是一个矿区,属

于天山深处的神秘所在,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可是,由于找到了一种神秘的石头,兵团突然从三

个建制团中抽调了近千人,集结到了这里,并起名506矿。506矿到底有什么矿?我第一次听到它的传说

是在晚上熄灯后,我那刚上一年级的弟弟从被窝那边爬到我这头,然后对我耳语道:“你知道506矿是什

么矿吗?,,我问什么矿?他神秘地说“是铀矿。”铀矿是什么矿呢?弟弟又降低声音回答:"铀矿是造原子

弹的。”原子弹的赫赫威名谁不知道,于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有了一种神秘色彩,哪怕是喝若苦泉水也

不觉得苦了,因为我们的父母正干着一件天大的事情。

父母被调入矿山后,我们这些孩子就跟随着父母上了山,这样,一个简陋的学校就在山前用石头搭建

了起来,屋顶用的是红柳枝和油毡。每天的上课铃声让正在开矿的父母们十分安心,只是他们开山的炮声

却让我们十分惊恐。在炮声隆隆中上课,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神的战鼓。胡老师正领读课文《曹刿论战》: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

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同学们就哄堂大笑,疲惫的午后课堂突然就活泼了一下。胡

老师原本是一名大学教授,现在却成了我们的小学老师。我们这些在绿洲出生的新疆兵团人的二代,通过

胡老师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他坚持让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比方:《苦泉水》《戈壁滩》等。当他望

着远方的戈壁和漫山遍野的石头让我们写《树》时,我们不干了,因为我们的眼前根本没有绿色,更别说

树了。

有同学就喊,胡老师,我们山上连一棵树都没有,怎么写?胡老师就说,眼前没树,心中难道没有树

吗?回家问问父母吧。

于是,同学们就写了很多不一样的树。有村口的大榕树,有门前的大槐树。我爹给我讲了老家的大桑

树。他边讲边咽着口水,说起了小时候吃桑意的故事,那些黑紫的甜蜜安慰了他童年的饥饿和贫困。父母

们都是有故乡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屯垦戍边来到了新疆。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树,而每

第17页共39页

一种树都寄托着他们的乡愁。比方:写大槐树的父母是北京人,写大榕树的老家是福建人……我爹是河南

人,他给我讲了门前大桑树的故事。

可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兵二代”,眼前连一棵树都没有。我们望者窗外所有的石头,喊:“山

前该有一棵树!”

胡老师望着我们,又望望窗外说,同学们,真不该让你们在没有树的地方成长。可是,你们是兵团人

的孩子,父母走到哪里,就要跟到哪里。然后,胡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新疆树的故事。老师讲到一个

叫左宗棠的清朝人,抬着棺材收复新疆,沿途栽下了柳树,叫左公柳。老师还讲到了胡杨树……

我们是从山下绿洲来的,那里有一棵最茁壮的胡杨树,就生长在胜利渠边上。水罐车从胜利渠给我们

拉淡水,会从那棵孤独的胡杨树边路过。

那棵茂密的胡杨树孤独地生长着,在夏季它给我们带来一片巨大的绿荫,到了秋天,它那金黄的叶子

展开来照亮了荒原。它是那么茁壮,又是那么孤独,美得让人震撼。

那次关于树的作文课,让我们想起了那棵胡杨树,大家就齐声喊,把那棵胡杨树移到我们山前吧,让

我们回家能找到路。

胡老师说:“山上没有水,树不能活.”

同学们喊:“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们可以喝山上的苦泉水,用山下拉来的甜水浇灌。胡老师被我们打动了,眼眶

有些红,下课时他没有和我们告别,就独自走了。

没想到,我们的无理要求有了结果。那是春天,矿长派出了东方红拖拉机,拉着爬犁子;还派了一辆

水罐车,要去为我们移那棵胡杨树了。胡老师让同学们坐上了水罐车,下山去看移树的过程,让同学们好

好观察,要写作文。

那棵美丽的胡杨树将移到我们的山前,成为我们的消息树,成为我们的故乡树。从此,我们的心里也

有一棵大树了,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那棵树都会存在。无论我们走多远,那棵树都会在山前指引着我们回

家。那棵胡杨树还没有生叶,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萌芽。但我们知道它会有枝繁叶茂的那一天。大人们沿

着胡杨树四周挖了一个大圆图,然后那圆圈越抡越深,挖了一个很大的坑。树根终于露了出来,大人们就

用稻草绳把带土的根部绑成了一个大圆球,再然后用撬杠和拖拉机拉动大圆球,让它滚上大爬犁。

第18页共39页

它实在太高大了,树根那个大圆球和树干被捆在爬犁子上,有一半树枝还拖在地上。拖拉机拉着爬犁

在前,累得直冒黑烟。装满了甜水的水罐车跟在后面,整个队伍开始向山上移动,远远望去像一个送亲的

队伍。

胡杨树被运上山后,就栽在我们小学校操场中央。它高高地耸立着,成了上山者的路标。坐在教室里

依窗而望,也能看到它伟岸而又粗壮的树干,这让我们安心,给我们带来希望。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

来了,那简直就是一个节日。人们眼巴巴地望着从水罐车内放出的甜水浇灌它,用舌头舔着自己干裂的嘴

唇。

一口水只能解一时之渴,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

(节选自《山前该有一棵树》,2021年第3期《收获》,有删改)

16.下列对小说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以我与弟弟的对话交代了506矿的重要性,为故事铺展出时代背景,笔法灵活,富有趣味。

B.文中描写胡杨树时,反复使用“孤独”一词,强调了孩子们对胡杨树的同情,使后文写移植显得合

情合理。

C.小说以胡老师为线索展开情节,叙事张弛有致,多处穿插抒情议论。

D.左宗棠抬着棺材收复新疆,父辈们抛家舍业屯垦戍边,在客观上都蕴含着一种义无反顾、不屈不挠

的献身精神。

E.小说从“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写起,用“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来了”收尾,

两相对照,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17.文中画线部分这一情节具有怎样的作用?(3分)

18.主人公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19.文章以“山前该有一棵树”为题目,有何含义?(6分)

第19页共39页

【分析】1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先理解选项信息,再联系原文相关信息进

行辨析。

1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情节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先理解情节内容,再结合上下文分析。

18.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本题,需要筛选人物的相关情节,进而分析概括。

19.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题目含义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本题,需要联系全文内容,联系主旨分析。

【解答】16.B.”强调了孩子们对胡杨树的同情,使后文写移植显得合情合理”错误。文章并未表达“孩子

们对胡杨树的同情”,反复用“孤独”来形容胡杨树,是为了突出胡杨树即使孤单,也会释放出具有感召

力的美。

C.“小说以胡老师为线索展开情节”错,小说是以树为线索展开情节,胡老师只是文中塑造的一个形象。

故选BCo

17.因为“我们的眼前根本没有绿色,更别说树了”,所以“让我们写《树》时,我们不干了”,写出了孩

子们生活环境的无奈,即他们没有见过绿色,没有见过树。同时,联系下文孩子们向父母询问“树”、想

象“树”以及最终种树的情节可知,此处内容给下文情节的叙述作了铺垫。

18.由“当他望着远方的戈壁和漫山遍野的石头让我们写《树》时,我们不干了,因为我们的眼前根本没有

绿色,更别说树了”可知,因老师布置《树》的作文,我们没有素材,心有抗拒。

由“父母们都是有故乡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屯垦戍边来到了新疆。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棵

树,而每一种树都寄托着他们的乡愁。比方:写大槐树的父母是北京人,写大榕树的老家是福建人……我

爹是河南人,他给我讲了门前大桑树的故事”可知,通过和父母了解,描写父母记忆中的树,有所触动。

由“那次关于树的作文课,让我们想起了那棵胡杨树,大家就齐声喊,把那棵胡杨树移到我们山前吧,让

我们回家能找到路”可知,提出要移植胡杨树,我们心中充满渴望和期待。

由“坐在教室里依窗而望,也能看到它伟岸而又粗壮的树干,这让我们安心,给我们带来希望。栽树的时

候全矿的人都来了,那简直就是一个节日”可知,胡杨树被移植到校园,我们充满欢喜和高兴。

19.小说讲述了在深山矿区中,老师和孩子们移植一棵胡杨树的故事,赞颂了矿区建设者和子弟的奉献精神,

更凸显出他们的精神追求。

小说结尾“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结合文中“那棵茂密的胡杨树孤独地生长着,在夏季它给我们

带来一片巨大的绿荫,到了秋天,它那金黄的叶子展开来照亮了荒原"''坐在教室里依窗而望,也能看到

它伟岸而又粗壮的树干,这让我们安心,给我们带来希望”分析,在寸草不生的荒山野岭,树带给人们的

不仅是绿荫,更是生机与希望。

结合“父母们都是有故乡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屯垦戍边来到了新疆。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

棵树,而每一种树都寄托着他们的乡愁”可知,在远离故乡的父辈眼中,树是故乡的代表,是终身难舍的

乡愁的寄托。

结合“那棵美丽的胡杨树将移到我们的山前,成为我们的故乡树。从此,我们的心里也有一棵大树J',无

论将来走到哪里,那棵树都会存在。无论我们走多远,那棵树都会在山前指引着我们回家”可知,在逐渐

第20页共39页

成长的孩子及所有人的眼中,树是美好生活的梦想,是精神力量的源泉,是精神导向的坐标。

答案:

16.(4分)BC

17.(3分)写出孩子们生活的环境中无树的现实,引出下文从想象树到寻找树再到挖树、移树、栽树的情

节.

18.(6分)胡老师是一位学识渊博、关心学生、教学有方、富于文化与精神追求的教师;形象。结合文本

各举一例进行分析。

19.(6分)(1)在荒山野岭、寸草不生的地方,应该有一棵树,能给人们带来绿荫、生机和希望。(2)

在远离故乡的父辈眼中,应该有一棵树,寄托家乡的记忆和终身难舍的乡愁。(3)在逐渐成长的孩子及所

有人眼中,应该有一棵树,作为力量的源泉、精神的坐标,承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沙堆里的城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