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浙江各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一、文言文阅读
(2021•台州市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
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
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
未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
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
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本就,会遭此祸,惜其
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温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
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当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乙)
自古书契®之作而有史官,其载籍博矣。至孔氏撰之,上断唐尧,下讫秦缪。唐
虞以前,虽有遗文,其语不经②,故言黄帝、额顼之事未可明也。及孔子因鲁史记而
作《春秋》,而左金明论辑其本事以为之传,又撰异同为《国语》o又有《世本》,
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祖世所出。春秋之后,七国并争,秦兼诸候,有
《战国策》。汉兴伐秦定天下,有《楚汉春秋》。故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
《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论于天汉。其言秦汉,详矣。至
于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梧。亦其涉猎者广博,贯穿经传,
驰聘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以勤矣。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
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然自刘向、
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
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乌呼!以迁之博物冷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
发愤,书④亦信矣。迹其所以自伤悼,《小雅》巷伯®之伦。夫唯《大雅》“既明且哲,
能保其身”,难矣哉!
(节选自班固《汉书•司马迁传》)
(注)①书契:文字。②不经:非经典所说。③摭:拾也。④书:这里指《报任安书》。
⑤《小雅》巷伯:《诗经•小雅》中之《巷伯》,是西周寺人(宦官)孟子(官名巷
伯)因遭人谗毁而发泄怨愤之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倜傥:卓越不凡
B.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稽:考察
C.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序:叙述、写作
D.先黄老而后六经六经:礼、乐、射、御、书、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则仆偿前辱之责《小雅》巷伯之伦
B.古者富贵而名摩灭自古书契之作而有史官
C.此人皆意有所郁结此其所蔽也
D.难为俗人言也又撰异同为《国语》
3.下列各句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B.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C.而左丘明论辑其本事以为之传D.亦其涉猎者广博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司马迁著书的目的,一方面是忍辱负重,以著书洗清耻辱;另一方面,想要
通过著书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B.甲文司马迁历引仁人志士受辱著书的例子,以抒发自己的愤怒,虽然身蒙奇耻大
辱,仍不甘沉沦,以著书自见,情感充沛,激昂劲健。
C.乙文肯定《史记》的同时又认为其有不足之处,如:记叙疏略,存在矛盾;先黄
老,后儒家;贬退隐士,推举好雄;崇尚权势财利而羞辱贫贱之士等。
D.乙文推究司马迁遭受极刑仍能在狱中写作的原因,是他能够像巷伯那样,既明智
又通达,还能保全自己。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
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2)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
(2021•浙江嘉兴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
少长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
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
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
虚诞,齐彭荡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
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二)养生主(节选)
庄子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①也?天与,其人与?”日:“天也,
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泽雉十步一啄,
百步一饮,不薪②畜乎樊中。神虽旺,不善也。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目:“然。”“然
则吊焉若此,可乎?"日:”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
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薪言而言,不薪哭而哭者。是遁
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
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④解。”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注)①介:只有一只脚。一说“介”当作“兀”,失去一足的意思。②薪(q1):
祈求,希望。③秦失(yi):亦写作“秦佚”,老聃的朋友。④县(xuan):同“悬”。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可乐也信:相信
B.感慨系之矣系:附着,随着
C.终期于尽期:注定
D.是遁天倍情倍:同“背”,背弃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B.养生丧死无憾
C.亦遂增胜D.齐彭殛为妄作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能以足音辨人
B.亦将有感于斯文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C.三号而出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D.非夫子之友邪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10.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引以为流觞曲水
A.非我也,岁也B.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C.之二虫又何知D.列坐其次
1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兰亭集序》全文以“乐”起笔,由“乐”生"痛”,以“悲”作结,极尽波澜
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之美,也隐隐抒发了对人生无常、情随事迁的感伤情怀。
B.《庄子•养生主》用“薪尽火传”来说明,人的精神、思想、人格的生命之火一
旦点燃,就应该一直地传递下去而永无穷尽,人生的真正意义与价值也就在于此。
C.《兰集序》描绘了山水之美,表达上多借景抒情,如引孔子“死生亦大矣”,然
后感叹“岂不痛哉”,而《庄子•养生主》有叙有议,开合有致,意浅而旨丰。
D.《兰亭集序》与《庄子•养生主》中都谈到了对生死的看法,前者认为生死是不
能等量齐观的,应珍惜生命,而后者借秦失之口来强调应当顺应自然,死生两忘。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2)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
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吾入而吊焉有老
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
(2021•浙江湖州市•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钦,字敬之,顺天通州人。正德六年进士,由行人授御史,巡视居庸诸关。十
二年七月,帝(明武宗)听江彬言,将出关幸宣府。钦上疏谏日:“臣闻明主不恶切直
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欲度居庸,远游边
寒。臣度陛下非漫游,盖欲亲征北寇也。不知北寇猖獗,但可遣将徂征,岂宜亲劳万
乘?且匹夫犹不自轻,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蹈不测之险。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
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已。”已,朝臣切谏皆不纳。复疏,疏入,不报。
八月朔,帝微行至昌平,传报出关甚急。钦命指挥孙玺闭关,纳门钥藏之。分守
中官刘嵩欲诣昌平朝谒,钦止之日:“车驾将出关,是我与君今日死生之会也。关不
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死。关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知。万一有变,我
与君亦死。宁坐不开关死,死且不朽。”钦因负敕印手剑坐关门下口:“敢言开关者,
斩。“夜草疏日:“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
居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今寂然一不闻.辄云'车驾即日过关',此必有假陛下
名出边勾贼者。臣请捕其人,明正典刑,不然万死不奉诏。”奏未达,使者复来。钦
拔剑叱之曰:“此诈也。”使者惧而返,为帝言“张御史几杀臣”。帝大怒,顾朱宁:
“为我趣捕杀御史。”会梁储、蒋冕等追至沙河,请帝归京师。帝徘徊未决,而钦疏
亦至,廷臣又多谏者,帝不得已乃自昌平还,意怏怏未已。
又二十余日,钦巡白羊口。帝微服自德胜门出,夜宿民舍,遂疾驰出关,数问“御
史安在”。教闻,追之,已不及。欲再疏谏,而帝使中官谷大用守关,禁毋得出一人。
钦感愤,西望痛哭。于是京师盛传“张御史闭关三疏”云。明年,帝从宣府还。至关,
笑目:“前御史阻我,我今已归矣。”然亦不之罪也。世宗嗣位,出为汉中知府,累
官太仆卿。
(节选自《明史•张钦传》)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者,人言纷纷比:近来
B.但可遣将徂征徂:往
C.为我趣捕杀御史趣:奔赴
D.数问“御史安在”数:多次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钦因负敕印手剑坐关门下曰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B.臣请捕其人羿善射•,臬荡舟,俱
不得其死然
C.使者惧而返孔子沐浴而朝
D.出为汉中知府然此可为智者道
16.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
车马之音/羽旄之美
B.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
车马之音/羽旄之美
C.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
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
D.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
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钦任重要职务。他进士出身,曾任御史,负责巡视长城居庸关一带的防务,官
至太仆卿。
B.张钦始终坚守职责。因他不肯妥协,帝出关门时责问“御史安在”,足见皇帝对
他的恼怒。
C.张钦力阻皇帝出关。他违抗君命,命人闭关门,藏钥匙,亲自持剑坐城关下禁止
打开关门。
D.张钦忠心可鉴。三次忠谏在京城广泛流传,帝宣府回来没有治罪,原因之一就是
他的忠心。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
(2)笑曰:“前御史阻我,我今已归矣。”然亦不之罪也。
(2021•浙江宁波市•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
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
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日:“某
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
乎?欲食乎?'吾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一日,大母过余日:“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
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
日:“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
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
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
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有删改)
(二)
近世缀文之士,颇称述熙甫,以为可继曾南丰、王半山©之为文。自我观之,不
同日而语矣。或又与方苞氏并举,抑非其伦也。
盖古之知道者,不妄加毁誉于人,非特好直也,内之无以立诚,外之不足以信后
世,君子耻焉。自周诗有《爱高》《蒸民》诸篇,汉有“河梁”之咏,沿及六朝,饯
别之诗,动累卷帙。于是有为之序者,昌黎韩氏为此体特繁,至或无诗而徒有序,骈
拇枝指②,于义为已侈矣。熙甫则未必饯别而赠人以序,有所谓贺序者、谢序者、寿
序者,此何说也?又堵所为抑扬吞吐情韵不匮者苟裁之以义或皆可以不陈浮芥舟以纵
送于蹄涔之水不复忆天下有日海涛者也神乎味乎?徒词费耳。
然当时颇崇苦轧®之习,假齐梁之雕琢、号为力追周秦者,往往而有。熙甫一切
奔去,不事涂饰,而选言有序,小刻画而足以昭物情,与古作者合符,而后来者取则
焉,不可谓不智已“人能弘道,无如命何!”——藉熙甫早置身高明之地,得师友以
辅翼,所诣固不竟此哉!
(选自曾国藩《书〈归震川文集〉后》,有删改)
(注)①曾南山:即曾巩,字子固,江西南丰人。王半山:王安石,号半山。二人都
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人物。②骈拇枝(qi)指:喻多余无用的东西。③茁轧:指盲
目拟古,使用生硬晦涩的词汇。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成童的年龄,即十
五到二十岁
B.抑非其伦也伦:类
C.于义为己侈矣为:是
D.号为力追周秦者追:超过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使人复葺南阁子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君子耻焉吴之民方痛心焉
C.熙则未必饯别而赠人以序谨拜表以闻
D.往往而有渔父鼓枇而去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虽然以写人事为主,但看似不经意的景物描写其实蕴含深意;庭院的变化
暗示着大家庭的衰变、分裂,也照应了祖母的期望;枇杷树的亭亭如盖引发物是人非、
睹物伤人之感,含蓄地抒发了丧妻的悲恸之情。
B.归有光选取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撷取富有个性的语言,运用细节描写,使
疼爱儿子的母亲、对孙子寄予厚望的祖母、温柔可亲的妻子三个感人形象跃然纸上。
C.曾国藩认为归有光的有些音韵抑扬、委婉含蓄、充满情韵的文章未必合乎思想义
理的要求,但他肯定归有光散文不雕琢浮华,不精细刻画就能表现物态人情的成就;
照他的这一评价,我们发现选文一就可以算作典例。
D.两篇选文因文体和写作目的迥异,所以表达方式也完全不同;选文一是抒情散文,
主要抒发对亲人的惊念之情,就表达方式而言以记叙、描写为主;选文二是书跋,对
归有光散文作出精当、独到而全面的评价,以议论为主。
2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又彼所为抑扬吞吐情韵不匮者苟裁之以义或
皆可以不陈浮芥舟以纵送于
蹄涔之水不复忆天下有日海涛者也神乎味乎
2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2)藉熙甫早置身高明之地,得师友以辅翼,所诣固不竟此哉!
(2021•浙江浙南联盟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
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
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
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
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
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
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①苟以天下之大,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苏洵
材料二: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
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
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
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
之有腹心之疾也。②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
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
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挨秦。
秦人不敢逾韩、魏以庭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
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
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
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至使秦人得乘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六国论》苏辙
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招致
B.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数:谋略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爱惜
D.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完:保全
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B.至丹以荆卿为计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C.当与秦相较佐当寇之韩、魏
D.李牧连却之藉之以蔽其西
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国起初全力反抗秦国,后来派遣刺客刺杀秦王,最终计划失败而灭亡。材料一
第一段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
B.材料一借古讽今,表面上批评的是六国,实际上是讥讽北宋统治者采取以赂求和
的妥协投降政策,并告诫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材料二作者欲擒故纵,引出论题,认为六国之士虑患疏、见利浅,不能看清天下
形势而背盟败约,自相残杀,致使秦国得以各个击破。
D.两篇文章都是借史论政,并和现实紧密联系,以起到借古鉴今的作用。从风格上
看,材料一、二说理缜密,善于推理,长于气势。
2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
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
乃贪疆场尺寸之利
2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②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202L浙江慈溪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上昭文富丞相①书
(宋)苏撤
夫古之帝王,岂必多才而自为之?为之有要,而居之有道。是故以汉高皇帝之恢
廓慢易,而足以吞项氏之强;汉文皇帝之宽厚长者,而足以服天下之奸诈。何者?任
人而人为之用也,是以不劳而功成。至于武帝,材力有余,聪明睿智过于高、文,然
而施之天下,时有所折而不遂。何者?不委之人而自为用也。由此观之,则夫天子之
责亦在任人而已。窃惟当今天下之人,其所谓有才而可大用者,非明公②而谁?而明
公实为宰相,则夫吾君之所以为君之事,盖已毕矣。古之圣人,高拱无为,而望夫百
世之后,以为明主贤君者,盖亦如是而可也。
然而天下之未治,则果谁耶?下而求之郡县之吏,则曰:“非我能。”上而求之
朝廷百官,则曰:“非我责。”明公之立于此也,其又将何辞?嗟夫,盖亦尝有以秦
越人之事说明公者欤?昔者秦越人以医闻天下,天下之人皆以越人为命。他日,有病
者焉,遇越人而属之曰:“吾捐身以予子,子自为子之才治之,而无为我治之也。”
越人日:“嗟夫,难哉!夫子之病,虽不至于死,而难以愈。急治之,则伤子之四支;
而缓治之,则劳苦而不肯去。吾非不能去也,而畏是二者。夫伤子之四支而后可以除
子之病则天下以我为不工而病之不去则天下以我为非医此二者所以交战于吾心而不
释也。”既而见其人,其人曰:“夫子则知医之医,而未知非医之医欤?今夫非医之
医者,有所冒行而不顾,是以能应变于无穷。今子守法密微而用意于万全者,则是子
犹知医之医而已。”天下之事,急之则丧,缓之则得,而过缓则无及。伏自明公执政,
于今五年,天下不闻慷慨激烈之名,而日闻敦厚之声。意者明公其知之矣,而犹有越
人之病也。
撤读《三国志》,尝见曹公与袁绍相持,久而不决,以问贾诩,诩日:“公明
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绍兵百倍于公,公画地而与之相守,半年而绍
不得战,则公之胜形已可见矣。而久不决,意者顾万全之过耳”夫事有不同,而其意
相似。今天下之所以仰首而望明公者,岂亦此之故欤?明公其略思其说,当有以解天
下之望者。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注)①富丞相:富弼,北宋著名政治家,官至宰相。②明公:旧时对有名位者的尊
称。
2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以汉高皇帝之恢廓慢
易慢易:舒缓和平。
B.不委之人而自为用
也委:托付。
C.则公之胜形已可见
矣形:形势。
D.意者顾万全之过
耳意:料想。
3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明公之立于此
也不可谓
非五人之力也
B.昔者秦越人以医闻天
下曩者辱赐书
C.则劳苦而不肯
去劳苦而功高如
此
D.夫子则知医之
医则无望民之多
于邻国也
3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汉高祖、汉文帝和汉武帝为正面例子,提出了“天子之责在任人”的
观点,但其用意并不在劝谏天子,而在为下文探讨为臣之责张本。
B.苏辙引秦越人治病和曹袁相持的故事,意在影射富弼执政为求万全之态而过于保
守,致使天下有明主而得不到大治,意指富弼对此要负主要责任。
C.苏辙认为,行天下之事要合乎中庸之道,也要放弃完美主义,面对纷繁复杂的局
面,要敢于冒一定的风险去采取积极的行动,否则会“久不决”。
D.这封书信措辞颇有分寸,言语委曲,婉而多讽,既能充分顾及富弼的身份和地位,
不使其尴尬,又能鲜明地亮出个人观点表现了苏辙善谏之才。
3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伤子之四支而后可以除子之病则天下以我
为不工而病之不去则天下以我为非医此者
所以交战于吾心而不释也
3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何者?任人而人为之用也,是以不劳而功成。
(2)今子守法密微而用意于万全者,则是子犹知医之医而已。
(2021•浙江衢州市•高二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
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
形影相吊。而刘夙要疾病,常在床尊;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
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
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大。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节选自《陈情表》)
乙
李宓°,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祖父光,朱提太守。父早亡,母何更行,见养
祖母。治《春秋左传》,博览五经,多所通涉。机警辨捷,辞义响起。事祖母以孝闻
其侍疾则泣涕侧息日夜不解带膳饮汤药必过目尝口本郡礼命不应。州辟从事,尚书郎,
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
大同②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其名,请为主薄,及书招,欲与相见,皆不往。以祖
母年老,心在色养,拒州郡之命,独讲学,立旌授生。武帝立太子,征为洗马。诏书
累下,郡县相逼。
及祖母卒,服终,徙尚书郎,为河内温令。敷德陈教,政化严明。太傅能平侯羊
公薨,无子,帝令宗子为世子嗣之,不时赴丧。宓遣户曹赍移推毂遣之。中山诸王每
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宓至,中山诸王过县,征刍差薪蒸。宓笺引“高祖
过沛,宾礼老幼,桑梓之供,一无烦费。伏惟明王孝思惟则,动识先戒,本国望风,
式歌且舞,诛求烦碎,所未闻命”。后诸王过,不敢烦温县。盗贼发河内馀县,不敢
近温,追贼者不敢经界。
(节选自《华阳国志•后贤志》)
(注)①《蜀志•杨戏传》(裴松之注)、《昭明文选》、《晋书•孝友传》均作李
密。②大同:指魏灭蜀。
3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刘夙婴疾病婴:缠绕
B.则告诉不许告诉:被告知
C.州辟从事辟:征召
D.心在色养色养:和颜悦色地奉养
3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具以表闻以资政殿学士行
B.则刘病日笃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犍为武阳人也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追贼者不敢经界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36.下列对甲、乙两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较为具体地交代了李密年少时的人生遭际,而乙文在这方面的记叙较为简略,
这与作者写作意图的不同有关。
B.甲、乙两文都写了李密多次拒绝应召,主要原因是祖母年老,需人奉养,无法分
离,表现出李密对祖母的拳拳孝心。
C.根据乙文可知,祖母去世后,李密立即入仕,并在担任河内温县令时,帮助当地
百姓成功解决了中山诸王烦扰的问题。
D.甲文重在以“情”动人,所诉之情有“苦情”,有“忠情”,而乙文通过具体的
事例突显了李密的“孝”与“贤”。
3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事祖母以孝闻其侍疾则泣涕侧息日夜不解带膳饮汤药必过目尝口本郡礼命不应
3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
(2021•浙江舟山市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集序
(东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