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学业水平模拟考试(高一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年学业水平模拟考试(高一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年学业水平模拟考试(高一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年学业水平模拟考试(高一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年学业水平模拟考试(高一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

高一语文模拟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标号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①杨绛先生的文字淡雅芋(cun)香,如清水芙蓉。②她的一生曾遭遇了许多摩

«(non),但都能温婉应对。③她写的《干校六记》,文字朴实简白,笔调冷簟(j

un)。既对弱者予以关爱,又透露着刚正不阿的精神。④她认为,一个人不想攀高

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瓠(zhd)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

己能做的事。

A.①B.②C.③D.@

2.下列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巧砚的一项是()

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砂勉串着,然而他港迫名利,婉拒“氢

弹之父”的称号,在现代经济社会利益至上承然康风的今天,其人品胸襟,令人百

W仰生

A.功勋卓著B.淡泊名利C.蔚然成风D.高山仰止

3.“人怕出名猪怕壮”是指“人怕出名就好像猪怕壮”,前后存在比喻关系,下列

熟语前后句关系与其相同的一项是()

A.善恶不同途,冰炭不同炉B.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C.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4.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他摇曳着一头的蓬草,冲出门外去上学。

C.再也不能让这些充满暴力的漫画毒害我们的幼苗。

D.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5.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黄休复《益州名画录》把画分为四格—即逸格、神格、妙格、能格—认为逸格

高一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

为第一位,并声言:“画之逸格,最难其傍。”

A.,B・,,C.,oD・:o

6.对下列语段中标号的句子是否有语病的分析,不正强的一项是()

①“对于闯红灯,不能只整治不宣传。”②某地交警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局里

交警约2000人左右,集中整治期间会在全市600多个路口设点。③警力并不充足,

经常要加班加点进行查处,但相对于查处,宣传工作更为重要。④“天气炎热确实

可能造成行人闯红灯数量增多的诱因,但关键还是在于行人自觉,交警还会通过其

他方式继续进行宣传教育。”

A.第①句成分残缺,“闯红灯”后加“的行为”。

B.第②句成分赘余,去掉“约”或“左右”。

C.第③句没有语病。

D.第④句没有语病。

7.下列语境中,传统礼貌用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B.对你文稿中不妥当之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我们家家教严,令尊常告诫我们,要清清白白做人。

D.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8.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喜欢读诗,oo。。古体诗、格律诗、词曲到新诗都学

习过,也写过;虽然写得不好,可还是也写了,尝试了。

①因为我认为诗是大自然灵魂精神的体现,诗是社会的律动,诗是人思想意识真情

实感的流露。

②不管它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也不管它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都爱读。

③喜欢诗,喜欢读诗,时间一长,也就喜欢练习写诗。

④从风格上来说不管它是豪放的还是纤柔的,也不管它是浪漫的还是写实的我也同

样爱读。

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①②④③D.②④③①

9.对下面这段话内涵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高一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

走近原野,才能饱赏春天的美色;融入江河,才能感知夏水的温柔;采摘硕果,

才能品尝秋天的味道;走过寒冬,才能感知春天的温暖!

A.我们要多接触自然,走近大自然。

B.懂得生活并勇敢生活的人才能在平淡中品出甘甜和幸福。

C.勇于挑战,即使再大的困难也能成功。

D.四季轮回,幸福就在身边。

10.对下面这首微型诗的赏析,不乖硬的一项是()

啄木鸟

蔡培彬

秋蝉纳闷儿

月下

谁在敲门

A.“笃笃笃”的敲门声把秋蝉惊醒,这么晚了,谁在敲门?仔细一听,原来是啄

木鸟在啄木。这首诗让人联想起唐代诗人贾岛的千古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

门”。

B.这首诗着意渲染一种清寂空灵的意境,尤其是“敲”字,传神之至,可谓境界

全出,以声响反衬寂静,更显清幽冷寂。

C.这首诗中的啄木鸟和贾岛诗中的宿鸟一样都只是陪衬,秋蝉和僧是诗歌展示的

画面主体。

D.这首诗中,蝉和鸟的活动显示出了动物之间的和睦关系,并营造出它们所处环

境的和谐氛围。

二、文字表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1.根据提供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出另一句。(4分)

意象,是诗歌中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景象,是诗人抒怀的一种凭借,中国

文人有着“月亮情结”,因而也流传下无数关于月的美妙诗句。如“东船西防悄无

言,©(白居易《琵琶行》);“今宵酒醒何处?②”(柳

永《雨霖铃》);“③,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晓镜但愁

高一语文试卷第3页共10页

云鬓改,④(李商隐《无题》)。

12.语言运用题(本题共2小题,共8分)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钟南山院士指出,新冠病毒可能将

与人类长期共存。我们可能要像预防流感一样,定期打疫苗。请阅读下面的宣传画,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个任务。

(1)请写出宣传画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不超过50个字。

(4分)

(2)请你为新冠疫苗接种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4分)

三、阅读题(本大题共10小题,选择题每题3分,主观题每题4分,共36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16题

【甲】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

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

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

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

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

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

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思项的一项是()

A.是故无贵无贱无:没有B.吾师道也道:道理

高一语文试卷第4页共10页

C.不遵人也逮:及D.早耳而学之旦旦:天天

14.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为惑也,终不解矣

A.耳闻道也固先乎吾

B.屏弃而不用,塞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C.基皆出于此乎

D.少时,一狼迳去,基一犬坐于前

1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会于西河外淹池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氐触的一项是()

A.【甲】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

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

B.【甲】文阐述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将贵贱长少排出标准

之外,为针硬时弊张本。

C.【乙】文作者认为天下之事的难易是相对的,只要脚踏实地去学,没有掌握

不了的学问;反之,不通过学习,就是极容易的事也会被视作十分困难。

D.【甲】【乙】两文都运用对比论证,造成强烈的反差,更好地证明作者的观

点;两文还运用设问的修辞来加强语气,增强说服力。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7-19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读书?

宋宁刚

关于读书,中国古人有很多说法,目标高远的有“读书明理”,注重实际功用

的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在前现代的中国,读书是一件难

得、甚至奢侈的事情,并不是谁都有机会、有条件、有能力读。别的不说,仅就读

高一语文试卷第5页共10页

书先需识字这一条,就挡住了很多人。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随着教育的普及,读书的门槛似乎没有了。如今,一切都

网络化了,为求知和获得信息的读书,似乎都有了更便捷的可替代方式。搜索引擎

几乎可以帮我们解决一切咨询类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形下,今天我们还需要读书吗?

换言之,今天,我们读书的更深理由是什么?

第一,为了内心的宁静。①。如今,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固

然可以从网络上获得。然而,随着海量的信息每天如海水汹涌而来,在琐碎和浅层

次的阅读中,我们也就难得再有一份内心的宁静。就此而言,读书更像是一种自我

修行,让我们内心重获宁静和澄清,而不是人浮于事,躁动不安。虽然这份安宁,

我们也可通过其他如瑜伽、静坐等方式获得,但读书无疑是最为方便、简易,也最

易为人们接受和实行的一种。

第二,为了社会的和谐。②。现代社会是一个人们空前拥有闲暇,又空

前忙碌的社会。这听上去似乎有些矛盾,却正好凸显了现代社会的复杂与问题。由

于家用电器、工业流水线乃至今天智能机器人的不断被发明和制造出来,人类从各

种机械性和消耗性的劳动中被解放出来,省出了许多空闲和精力。然而,人类似乎

并没有因此变得轻松。尤其是身处城市的人们,享用现代技术带来的各种便捷应该

说是最多的,然而,却空前的忙碌,甚至焦灼。为什么呢?因为现代社会使得人的

社会交往空前地繁多,社会关系空前复杂,需要社交去处理的事务空前增多。这对

人的精力和耐心都是巨大的考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为了生活的品质。③。改革开放四十年,国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其中,人们谈论最多、也最有切身感受的,是物质生活的巨大改善。总

体来看,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的

选择性和丰富性都空前地提高。但是人们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并没有像餐桌上

的饭菜一样,丰富、满足到有所剩余的地步。生活品质的提高,除了物质,除了吃

穿住行,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精神的自我丰足。

第四,为了生命的创造。@Q当然,读书也不排斥目的。消遣,也可以是

读书目的之一。实际上,哪怕作为消遣的读书,其本身也是一种传承一一对人类文

明和文化成果的一种了解与传承。传承与发扬总是联系在一起的,甚至传承本身也

高一语文试卷第6页共10页

是一种发扬。真正的传承不可能抱残守缺,而一定会有所创造。虽然读书不必然为

创造,但创造却是读书的题中之义,无论它在多大程度上被隐含在阅读的背后。今

天,排除阅读的创造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阅读对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对人

的思维的开拓,是被无数代人证明了的。

根据以上,为了内心的宁静、社会的和谐、生活的品质、生命的创造的阅读,

其实可以归结为一点,即:读书最大的理由,是为了我们美好的现在和更加美好的

未来。

(有删改)

17.将“读书不一定要有什么目的,仅仅为消遣,打发一段午后的时光,也是很美好

的事”放回原文,最恰当的位置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1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进入现代社会以后,随着教育的普及,读书的门槛已经没有了,便捷的网络替

代了纸质读书。

B.在作者看来,为了我们美好的现在和更加美好的未来是读书最大的理由。

C.在中国,读书是一件难得、甚至奢侈的事情,并不是谁都有机会、有条件、有

能力读的。

D.读书就是一种自我修行,让我们内心重获宁静和澄清,而不是人浮于事,躁动

不安。

1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得令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内心躁动不安,可以通过瑜伽、静坐等方式获得平静,但读书无疑是

最为方便、简易,也最易为人们接受和实行的一种。

B.我们生活品质的提高,除了物质,除了吃穿住行,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精神的自

我丰足,而读书往往能满足这个需求.

C.读书不一定要有什么功利性的目的,消遣,也可以是读书目的之一,比如读一

本时尚杂志来消遣时光。

D.古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足以可见,我国古代人读书都

是带有功利性的。

高一语文试卷第7页共10页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0-23题

讲究

孙春平

大学新生入学,302室住进八位女生。当晚,各位报了生日,便有了从大姐到

八妹的排序,尽管都是同庚。

不久,大姐王玲的老爸来看女儿,搬进了一个水果箱。打开,便有十六个硕大

红艳的苹果摆在了桌面上,每个足有半斤重,且个头儿极齐整。王玲抢着把苹果一

字摆开,再让大家看,众姐妹更奇得闭不上眼了。原来每个苹果上还有一个字,合

在一起是:“八人团结紧紧的,试看天下能怎的!”之后便笑,一幢楼都能听到八

姐妹的笑声。王玲得意地告诉大家,说家里承包了果园,入夏时她老爸就让果农选

出十六个苹果,并在每个苹果的阳面贴上一个字或标点符号,秋阳照,霜露打,便

有了这股效果。这是老爸早就备下的对女儿考上大学的贺礼。五妹张燕是辽宁铁岭

来的,跟赵本山是老乡,故意学着那个笑星的语气对王玲老爸说:“哎哟妈呀王叔,

您老可真讲究啊!”众人再大笑,“讲究”从此便成了302室的专用词语,整天挂

在了八姐妹的嘴上。

第二个来“讲究”的是三姐吴霞的妈妈,带来了八件针织衫,穿在八姐妹身上

都合体不说,而且八件八个颜色,八人一齐走出去,便有了“赤橙黄绿青蓝紫,谁

持彩练当空舞”的效果。吴霞说,妈妈在针织厂当厂长,这点儿讲究,小菜一碟。

年底的时候,二姐李韵的家里来了“钦差”,是爸爸单位的秘书,坐着小轿车,

送给大家的礼物是每人一个皮挎包。女孩子挎在肩上,可装化妆品,也可装书本文

具,款式新颖却不张扬,做工选料都极精致,只是都是清一色的棕色。但细看,就

发现了“讲究”也是非比寻常,原来每只挎包盖面上都压印了一朵花,或腊梅或秋

菊等,八花绽放,各不相同。李韵故作不屑,说一定又是年底开什么会了,哼,我

爸就会假公济私。

每有家长来,并带来讲究的食品或礼物的时候,默不作声静坐一旁的是七妹赵

小穗。别人喊着笑着接礼物,她则总是往后躲,直到最后才羞涩一笑,走上前去。

所以,分到她手上的苹果,便只剩了两个标点符号,落到她肩上的挎包则印着扶桑

花。有人说扶桑的老家在日本,又叫断头花,那个桑与伤同音,不吉利,便都躲着

高一语文试卷第8页共10页

不拿它。每次,在姐妹们的笑语喧哗中,默声不语的赵小穗总是很快将一杯沏好的

热茶送到客人身边,并递上一个热毛巾。平日里,寝室里的热水几乎都是赵小穗打,

扫地擦桌也是她干得多,大家对她的勤谨似乎已习以为常。大家还知道她的家在山

区乡下,穷,没手机,连电话都很少往家打,便没把她的那一份“讲究”挂在心上。

一学期很快过去,放寒假了。众姐妹兴高采烈再聚一起的时候,已有了春天的

气息。那一晚,赵小穗打开旅行袋,在每人床头放了一小塑料袋葵花子,说:“大

家尝尝我们家乡的东西,是我妈我爸自己种的,没用一点儿农药和化肥,百分之百

的绿色食品。”

葵花子平常,可赵小穗送给大家的就不平常了,是剥了皮的仁儿。一颗颗那么

饱满,那么均匀,熟得正是火候而又没一颗裂碎,满屋里立时溢满别样的焦香。

李韵拈起一颗在眼前看,说:“葵花子嘛,要的就是嗑时那份情趣,怎么还剥

T?是机器剥的吧?”

赵小穗说:“我爸说,大家功课都挺忙,嗑完还要打扫瓜子皮,就一颗颗替大

家剥了。不过请放心,每次剥之前,我爸都仔细洗过手,比闹‘非典’时洗手过程

都规范严格呢。”

王玲先发出了惊叹:“我的天!每人一袋,足有一斤多,八个人就是十来斤。

这可都是仁儿呀,那得剥多少?你爸不干别的活儿啦?”

赵小穗的目光暗下来,低声说:“前年,为采石场排哑炮时,我爸被炸伤了。

他出不了屋子了,地里的活儿都是我妈干……”

吴霞问:“大叔伤在哪儿?”

赵小穗说:“两条腿都被炸没了,胳膊……也只剩了一条。”

寝室里一下静下来,姐妹们眼里都嗡了泪花。一条胳膊一只手的人啊,蜷在炕

上,而且那不是剥,而是捏,一颗,一颗,又一颗……

张燕再没了笑星般的幽默,她哑着嗓子说:“小穗,你不应该让大叔……这么

讲究……”

赵小穗喃喃地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