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生产的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1页
荔枝生产的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2页
荔枝生产的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3页
荔枝生产的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4页
荔枝生产的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荔枝生产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世界荔枝主产区的南北半球。北半球包括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越南、泰国、以色列和美国。南半球有:马达加斯加、南非、澳大利亚、巴西、毛里求斯等。其中,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荔枝生产国。1种植面积及产量分布不平衡2006年,中国的荔枝种植面积达57.2万公顷,是南方地区除龙眼之外几乎所有水果面积之总和,位居苹果、柑桔、葡萄和桃之后第5位。中国荔枝栽培历史长达2000多年。大部分产区的荔枝生产是在20世纪90年代前中期发展起来。荔枝产业提供了近300万个就业岗位,创造了60多亿的产值。随着荔枝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季节性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不平衡”:1.1地域分布的不平衡2006年,桂东南地区的荔枝种植面积约21万公顷,产量30万吨左右。福建省的荔枝种植面积约3.6万公顷,产量为13.4万吨,粤东地区的种植面积为6万公顷,产量17万吨,福建省和粤东这两个地区的荔枝种植面积合计9.6万公顷,产量合计30.4万吨。粤西地区的面积约16.7万公顷,产量为53万吨。粤中地区的面积近4.7万公顷,产量为5.7万吨。海南的荔枝种植面积约3万公顷,产量8万吨。粤西地区和桂东南地区的荔枝种植面积合计37.7万公顷,占全国荔枝总面积约65%;产量合计约90万吨,占全国荔枝总产约61%,我国粤西地区和桂东南地区的荔枝生产在全国荔枝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总量的六成以上。1.2品种分布与产期不平衡我国荔枝品种丰富,全国大约有210个品种。在主栽品种中,“黑叶”和“怀枝”的种植面积共占早、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的68%。白糖罂2.7万公顷(占4.6%);黑叶(乌叶)20.5万公顷(占35.3%)。其中黑叶在粤东占70%,约63万亩,在粤西占40%,约100万亩,在广西约120万亩,占40%,在福建约25万亩,占40%。妃子笑5.7万公顷(占9.8%);桂味6万公顷(占10.3%);糯米糍6万公顷(占10.3%);怀枝(禾荔)19万公顷(占32.7%);我国荔枝产期从4月下旬至8月下旬,在6月中旬~7月下旬的45天的高峰产期里所产的荔枝占全年荔枝总产量(140万吨)的近70%。如果计划售出全部荔枝,那么在荔枝的高峰产期的鲜果日销量须达2万吨以上。目前,桂东南地区的黑叶:6月上~6月下;禾荔:6月下~7月中。福建、粤东地区的乌叶(黑叶):6月下~7月中;广东地区的广州、东莞、深圳妃子笑:6月下~7月上,糯米糍、桂味:6月下~7月中,怀枝:7月上~7月中。粤西地区白糖罂:5月中~6月中,黑叶:5月中~6月中,妃子笑:5月下~6月中,桂味:6月中~6月下,双肩玉荷包:6月下~7月中。海南妃子笑:5月上~6月上。1.3产季不平衡桂东南地区的荔枝生产季节集中在6月中旬~7月下旬,四川:7月中旬~8月中旬,福建:7月上旬~7月下旬;粤东:6月下旬~7月中旬。粤中:6月中旬~7月中旬。粤西:6月上旬~7月上旬。海南:5月上旬~6月上旬,全国荔枝大约2/3的产量集中于6月中旬~7月下旬。由于上述生产上的不平衡,影响了中国荔枝的国内售价。2007年广西南宁地区和广东茂名的荔枝鲜果售价情况:黑叶、禾荔1.60~3.20元/千克;白糖罂2.60~4.00元/千克;妃子笑5~7元/千克;桂味8~10元/千克。广东广州及其附近地区:妃子笑8.00~10.00元/千克,怀枝4.00~7.00元/千克,桂味12.00~16.00元/千克,糯米糍12.00~20.00元/千克。海南的妃子笑8.00~12.00元/kg。影响荔枝销售价格的主要因素有:荔枝当年产量;上市荔枝的品种及其品质;产期;荔枝鲜果及产品的销售渠道;荔枝产品的加工程度。2石榴产业链的技术改善和节能技术(1)开发荔枝多元化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和畅通渠道,提高荔枝产品的经济效益,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扩大市场空间。(2)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为增加荔枝产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该产业的效率水平。荔枝的种植成本居高不下,一般达2元/千克。如果果园机械化和自动化条件的改善,减少劳动力用量,那么可降低劳动力成本。如果提高果园管理技术和肥料施用量,那么可提高荔枝果园的单产水平,如黑叶的单产潜力为亩产800千克以上。(3)确保稳产和高产水平,荔枝龙眼加工产业需要消耗大量鲜果,正常情况下原料耗费量是加工产量的7倍之多,因此,如果要大力发展荔枝加工产业,那么要保证充足的原料供应,确保荔枝的稳产和高产;(4)为实现产品和产地环境质量安全,保障有机食品从大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必须从生产、加工、包装到运输等各个环节的跟踪监控,确保荔枝鲜果和荔枝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以达到市场的高要求。3鲜食监管系统产品出口能力2006年,供国内市场消费的鲜荔枝为29.8万吨,仅占总产的20%。而海外市场对鲜食荔枝的市场需求为2.5~4.0万吨。制约鲜食荔枝出口的因素有以下几点:符合出口市场要求的鲜果数量有限;符合出口市场要求和标准的荔枝品种缺乏;荔枝的保鲜贮藏技术和设备落后以及外销运输能力欠缺。2007年国内荔枝原汁产量约600吨,几乎全部供出口,主要出口至德国。目前尚没有荔枝果汁类产品进口。因此,国内荔枝果汁和荔枝饮料加工的市场前景看好。4发展荔枝加工4.1品种区域化以选择保鲜品种我国对荔枝等热带水果进行保鲜贮藏的技术和设备较落后,这限制了对北方水果市场的开拓,严重影响荔枝等热带水果销至北方省份,因此,应将荔枝易保鲜品种和不易保鲜品种区分开来,根据不同品种研发保鲜新技术,并根据不同品种确定相应的消费市场,如对冷藏设施的依赖性强的荔枝品种专供鲜销,而对易保鲜的荔枝品种则考虑加工和贮藏供外销之用。4.2苹果和甜橙色的加工和开发过程向荔枝产业的提供了照明4.2.1苹果浓缩汁产能2005年我国苹果种植面积189万公顷,产量2400万吨,占世界苹果总产量的1/3。我国苹果的主要加工产品是果汁,占95%以上。自1995年起步,2000年起苹果浓缩汁产能迅速提升,年新增产能连续超过10万吨(消耗苹果70万吨)。目前苹果汁加工能力已超过100万吨,原料需求超过700万吨。4.2.2加工利用范围和规模在最近3年时间内,三峡库区已经形成141万吨橙汁生产能力,年消耗甜橙鲜果282万吨。以荔枝果汁为原料加工荔枝产品的优点之一就是利用范围较广,如荔枝大宗加工产品有荔枝汁(包括浓缩汁)、荔枝酒、荔枝干和荔枝罐头,其中荔枝干和荔枝罐头加工历史悠久,技术较成熟,而1995年荔枝汁和荔枝酒的研发才起步,技术工艺尚不成熟。在国外,小宗的加工产品有将近10种,如冷冻荔枝、荔枝果酱、荔枝软糖、荔枝果浆与荔枝果泥、荔枝果冻、荔枝调味品、荔枝风味醋等,国内尚未涉及这些产品。4.3产品的质量标准不符合(1)加工能力不足。我国荔枝罐头的市场需求达4万吨,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积极开拓市场和提高生产能力。荔枝果酱和果脯加工产业刚起步,而荔枝冰激凌馅尚未起步,荔枝冷冻果肉的出口渠道不畅。荔枝果汁的加工业主力在广西和广东,2007年的加工原料约为4000吨。总的来说,目前荔枝加工量偏低且不稳定。(2)加工期仍短暂。(3)有待确定市场定位,销售区域和产品档次。我国荔枝干的市场需求为5万吨,应以开拓新市场和提高产品档次为主。(4)加工技术与设备落后。荔枝加工中的关键技术和设备主要包括:荔枝汁、荔枝干、荔枝酒等的品质标准,荔枝剥壳去核机,荔枝果汁压榨机,荔枝果酒发酵设备等,一些加工工艺流程可能需要对荔枝果实进行大小分级处理的生产线。荔枝果酒的产品特色必须进一步明确,还需加强开拓市场,并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由广东省农机研究所研制的荔枝机械化去皮去核生产线,每小时鲜果处理量达3吨。在机械去皮之后仍需要手工挑拣去皮,不仅果汁损失量较大,而且手工去皮消耗大量劳动力。每人每8小时可剥皮100公斤左右,成本大约为0.80元/公斤。目前我国的荔枝加工中的打浆去核程序已完全实现机械化,而罐头加工完全依靠手工操作。关键技术环节:去皮去核和果实分级;色泽、味道与香气保持;浓缩;真空浓缩设备;杀菌:巴氏杀菌、超高温瞬时杀菌;香气回收;包装;贮藏:低温冷藏;冷链流通。4.4分析荔枝加工的竞争力4.4.1黑叶和怀枝加工的优势供荔枝果品加工的荔枝品种在色泽、品质、产地和成熟度方面均有严格的要求,为满足加工需求,荔枝年产量应逾90万吨,供应期为6月上旬~7月中旬。黑叶和怀枝的种植成本和品种特性具备作为加工品种的重要条件优质、高产、稳产和低成本。黑叶和怀枝的果肉雪白、柔软,褐变轻,加工适应性好。而其原料价格相对来说是加工工业所能够接受的。通过加工可使此两个品种实现增值。如果黑叶和怀枝总产的80%用于加工,鲜果市场供应量将减少到大约50~60万吨,荔枝销售压力将大大降低。但仍存在着不同产地的妃子笑荔枝脱皮效率不同,不同产地的怀枝果肉褐色程度不同等问题有待解决。4.4.2控制检测生产规模,减少社区合成产品的加工量荔枝汁和浓缩汁属初级加工的半成品,附加值低,耗费资源较多而效益相对较低。应开发多元化的荔枝产品如荔枝饮料、荔枝酒、荔枝果粉等。荔枝主要产区集中在300公里范围内,有利于荔枝的种植、采收、运输和加工,节省加工成本,节约保鲜时间。另外,对荔枝加工厂的数量与规模也应有所控制。2007年桂东南地区的荔枝制罐和制汁加工产量达2万吨,约占当年总产量5%。粤西地区的荔枝制干和制酒的加工产量达4.5万吨,约占当年总产量的8.1%。粤中地区的荔枝干产量0.5万吨,约占总产的7.3%。粤东地区的荔枝罐头产量2万吨,占总产12.5%。4.4.3含原花色素类物荔枝果皮、果核和果渣含量达全果的50%或以上。荔枝果皮和种子富含原花色素和其他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降血糖等功能。如果荔枝加工量达到90万吨,果皮和种子副产物将达到45万吨以上。因此,对于荔枝加工副产品的增值利用方面的开发和研究尚需进一步投入。4.4.4提升苹果品质、产量和品质,达到生产技术水平目发展我国的荔枝国内外贸易,应投入资金人力物力,提高和完善采后处理及技术和设备。如预冷冷库、贮藏库、冷藏运输车、船冷链销售设施。同时,在选择优质加工品种和鲜食品种方面,前者以安全节本增效为目标,后者以安全优质高效为目标。改善果园基础设施,提高灌溉,施肥和喷药技术,向现代化方向迈进。技术上向精确化和便捷化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