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_第1页
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_第2页
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_第3页
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_第4页
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第一节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第四章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你到过黄果树吗?假设你站在那飞流直泻的瀑布前,你肯定会被这眼前的壮丽所吸引。为什么高处的水往下流,而低处的水不往上流呢?这就是由于高处的水的势能高,能量从高处自动转化到低处。那么,势能变小了,削减的那局部能量到哪里去了呢?是由于转化为动能。在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中,削减的势能等于增加的动能,能量转化遵循能量守恒原理。一、能量的守恒和转化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都在不断地运动着,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的运动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如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电磁运动等。想一想:有没有不运动的物质?有没有无物质的运动?能量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度量自然界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用钉子挂在墙壁的挂历,当钉子锈蚀后会掉在地上,是由于挂历本身存在能量,如势能,当它掉下后一局部能量传递给地面,本身能量降低。想一想:有没有无能量的物质?

能量具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能够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传递的过程中,各种形式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那么,当挂历落下的过程中,总的能量会转变吗?答复是否认的。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人在饥饿的时候会感到四肢无力,此时假设补充食物,立刻有了力气。这是由于食物中的能量传递给了人的原因。那么,食物的能量来自何方?来自太阳。太阳具有巨大的能量,它能引起一系列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地球上的一切生物能归根究竟来自太阳。太阳能植物(生物能)矿物燃料(煤、石油、自然气)食物燃料热能动能光合作用地壳运动食物中产生能量的养分物质主要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它们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那么,一样质量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种养分物质中,哪个供给的能量最高?营养素100g牛奶中的含量100g牛奶能提供的能量糖类4.7g80kJ脂肪3.9g140kJ蛋白质3.3g56kJ不难觉察,一样质量的脂肪供给的能量最高,故脂肪有高能量物质之称。探究:物质三态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液态水怎样变成气态水?我们知道,将水加热,液态水会变成气态水。说明水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中,从外界得到了能量。则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气态水的能量比液态水的能量高。同理,液态水的能量比固态水的能量高。探究:物质三态变化中的能量变化。能量从高转化到低时,总有能量放出。能量从低转化到高时,总要吸取能量。物质的三态能量转化如下:固态气态液态吸取能量放出能量吸取能量放出能量日常生活中,人们运用这一变化规律调整环境的温度,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工业生产中,运用这一规律制造热交换器,用于对原料的预热或产品的降温。二、溶解的过程和溶解热现象想一想:什么是溶液?溶液有何特征?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透亮和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不同于一般的混合物,它是均匀、透亮和稳定的。所谓均匀是指溶液中的溶质的分散程度很高,到达分子〔或离子〕水平。1、物质的溶解过程探究:物质的溶解过程溶质是如何分散到溶剂中,又如何形成均匀、稳定的混合物呢?试验:将一小粒高锰酸钾晶体轻轻地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看现象。现象:在水中放入紫黑色的高锰酸钾晶体后,可以清晰地看到,晶体外边的高锰酸钾集中到水中,水中的紫红色范围渐渐扩大,最终变成均匀的紫红色溶液。探究:物质的溶解过程缘由:高锰酸钾晶体外表的微粒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不断被“水”分子拖入水中,电离成无色的钾离子和紫红色的高锰酸根离子。这两种离子又在水分子作用下,抑制离子间的引力,渐渐向水中集中,分布于整个溶液中,因而使溶液变成了紫红色。KMnO4→K++MnO4-想一想:物质溶解时是否只存在溶质的集中过程?物质的集中过程是在水分子作用下,溶质分子或离子向水中分散。集中时必需抑制微粒间的作用,这局部能量来自水。水分子供给能量后,自身能量必定降低,温度降低。故物质集中应当是一个吸热过程。假设要知道物质溶解时是否只存在溶质的集中过程,只要将不同的物质溶解于水,测定水温的变化,假设全部溶解过程都是水温降低,则溶解时才可能只存在溶质的集中过程。反之,肯定还存在其他过程。2、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物质溶解于水时水温并不都是降低如水中溶入氯化铵后,水温降低水中溶入氢氧化钠后,水温上升水中溶入氯化钠时,水温相差不大明显,物质溶解时,不仅存在集中过程,还存在着其他过程。由于物质溶解后,溶液中还存在大量的水分子,以及物质溶解后的微粒〔离子和分子〕,这些微粒也可以与水分子结合,同时释放出能量,导致水温上升。溶解过程集中化学过程物理过程放热吸热水合小结物质的溶解通常有两个过程:一个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水分子作用下向水中集中,在这个过程中,溶质分子或离子要抑制分子或离子之间的引力,需要向外界吸取热量,是物理过程;另一个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结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这一过程放出热量,是化学过程.由于物质溶解时不行能溶质的分子或离子集中时吸取的能量完全等于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水合时放出的热量,故不行能有哪种物质溶解时温度不发生变化.问:氯化钠溶液中存在哪些微粒?氯化钠溶液中存在钠离子、氯离子、水合钠离子、水合氯离子、水分子。中学中常见的溶解时放热的物质有NaOH、浓H2SO4CaO等,溶解时吸热的物质有NH4Cl、KNO3、NH4NO3等,溶解时热量变化不明显的物质有NaCl等三、溶解与结晶在学习海水晒盐时我们知道,将海水照晒后,食盐会从溶液中析出。这是为什么呢?将海水照晒后,随着水分的蒸发,溶液的浓度增大,溶液中离子碰撞的时机增加,当钠离子与氯离子相遇后结合成氯化钠,随着水的蒸发,生成的氯化钠不断地从海水中析出。使晶态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结晶。物质溶解后,溶质分子或离子抑制微粒间的引力,离开晶体外表进入溶液中。同样,溶液中的溶质分子或离子也会碰撞到固体外表,被固体外表的微粒吸引,不断地在晶体外表聚拢成晶体。因此,物质的溶解与结晶是两个同时进行的相反的过程,通常用“”号表示固体溶质溶液中的溶质溶解结晶只是开头时析出的晶体量小于溶解的溶质的量,故表现为溶解。当溶质开头溶解时,在单位时间内从固体溶质外表集中到溶剂里的溶质微粒数目,比回到固体外表的溶质微粒数目多,即V〔溶解〕>V〔结晶〕此时,从外表上看,固体溶质在不断地溶解〔削减〕随着溶液里溶质微粒的渐渐增加,由溶液里回到固体溶质外表的微粒数也随之增加,溶质结晶的量渐渐增加。当单位时间内集中到溶液里的溶质微粒数目,与回到固体溶质外表的溶质微粒数目相等时,即V〔溶解〕=V〔结晶〕此时,从外表上看,固体溶质不再削减,也不再增加。当固体溶质不再削减,也不再增加时,称溶解平衡。到达溶解平衡的溶液是饱和溶液。使溶液中析出晶体的方法主要有:蒸发溶剂和转变温度。想一想:使溶液中析出晶体可实行哪些方法?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溶解度不大的物质,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从溶液中提取。溶解度的变化随温度变化较大的固体溶质,一般承受转变温度的方法来使溶液中的溶质析出。KAl(SO4)2·12H2OCuSO4·5H2O思考题〔1〕硫酸铜晶体转化为无水硫酸铜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还是两者皆有之?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最大区分是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硫酸铜晶体和无水硫酸铜的化学式不同,构造确定也不同,属于不同物质,故由硫酸铜晶体转化为无水硫酸铜的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主要是化学变化,由于颜色和外形同时也发生了变化,所以也是物理变化。思考题〔2〕硫酸铜晶体转化为无水硫酸铜与无水硫酸铜转化为硫酸铜晶体是否是可逆反响?解析:可逆反响是在一样条件下,向两个相反方向进展的反响。硫酸铜晶体转化为无水硫酸铜时需要加热,而无水硫酸铜转化为硫酸铜晶体时不需要加热,两个过程条件不同,故不是可逆反响。思考题〔3〕硫酸铜晶体转化为无水硫酸铜是风化吗?浓硫酸吸取空气中的水蒸气后变稀是潮解吗?解析:风化是指在室温下和枯燥的空气中会失去一局部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硫酸铜晶体转化为无水硫酸铜不是在室温下和枯燥的空气中进展的,而是在加热条件下进展的,故这一过程不是风化。潮解是指晶体吸取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晶体外表渐渐形成溶液的现象。浓硫酸不是晶体,故吸取空气中的水蒸气后变稀不是潮解。第二节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第四章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一、化学反响中的热效应化学反响时所放出或吸取的热量,叫作反响的热效应。化学反响中有热量放出的反响,叫做放热反响。化学反响中需要吸取热量的反响,叫做吸热反响。想一想:据你所知,哪些化学反响有热量放出?我们寻常用煤气烧饭,说明煤气燃烧是放热反响。2CO+O2→2CO2+Q点燃有时,我们看到建筑工人将生石灰投入水中,水会沸腾,说明生石灰与水的反响也是放热反响。CaO+H2O→Ca(OH)2+Q化学反响是否都是放热反响?想一想:在一个烧得很旺的煤炉上泼洒少量水,有什么现象?假设泼洒大量水,又会有什么现象?推想:烧得很旺的煤炉上泼洒一些水,火焰更旺。假设泼洒大量水,煤炉就会熄灭。这是什么缘由?C+H2O→CO+H2高温红热的煤炭上泼洒了水以后,会发生如下反响:我们知道,煤在空气中燃烧是一个放热反响,鼓入的空气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大,炉温升得越高。假设上述反响也是放热反响,那就会象煤在空气中燃烧一样,水泼得越多,炉温升得越高,煤炉不会熄灭。但上述与事实相反,故上述反响是一个吸热反响。那为什么泼上少量水以后火焰会更旺呢?泼的水的量越少,反响吸取的热量越少,炉温降的很少,没有降到煤炭、一氧化碳、氢气的着火点以下,而产生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则燃烧起来,由于气体一般比固体更易燃烧,故看到火焰更旺。结论:化学反响既有放出热量的反响,也有吸取热量的反响。石灰窑厂烧制石灰,消耗大量的热能,说明该反响也是吸热反响。吸热反响和放热反响最大的区分是什么?放热反响发生后,只要不断补充反响物,反响能持续进展下去;而吸热反响只补充反响物,不维持反响条件,反响就会停下来。因此,当反响开头后,放热反响能自发地进展下去,而吸热反响不能自发地进展下去。那么,化学上如何区分吸热反响和放热反响呢?中学化学中,用“Q”表示热量的符号,热量的单位常用千焦“kJ”.

放出热量的反响,在反响式右边用

“+Q”表示;

吸取热量的反响,在反响式右边用

“-Q”表示。化学反响的热效应放热反响要吸取热量有热量放出-Q+Q吸热反响是否全部反响的热效应都能明显地感受到呢?试验: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响想一想:假设不做这个试验,你能否推断中和反响是吸热反响还是放热反响?一般来说,吸热反响是不能自发地进展下去的,而放热反响是能自发地进展下去的。中和反响能自发地进展下去,且反响程度很大,是一个放热反响。为什么有的反响是放热反响,有的反响是吸热反响?化学反响中有的放热,有的吸热。由物质三态转化时的能量变化推想,化学反响中的反响物与生成物的内能〔称化学能〕不同,是导致化学反响中有能量变化的根本缘由。怎样的反响是放热反响?

怎样的反响是吸热反响?反响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发生反响时有能量释放出来,是放热反响。反响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发生反响时反响物要吸取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是吸热反响。化学反响的过程,是储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能等释放出来,或者是热能等转化为物质内部的能量而被储存起来的过程。

那么,能量高的物质稳定,还是能量低的物质稳定?

我们知道,液态水比水蒸气稳定,但液态水的能量却比水蒸气低,由此可知,物质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越低越稳定。明显,放热反响中,反响物的总能量高,不稳定,生成物的总能量低,较稳定,放热反响是物质从不稳定转化为稳定的过程。

由此进一步可推想,放热反响中,放出的能量越多,反响越简洁,生成物越稳定。二、热化学方程式试比较以下两个方程式的不同点:C+O2→CO2点燃C(s)+O2(g)→CO2(g)+393.5kJ探究: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如下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

(l)+571.6kJ你从中可得到哪些结论?该反响是吸热反响还是放热反响?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能否用分数表示,为什么?是否无论氢气多少,燃烧时都产生那么多的热量?假设肯定量的氢气燃烧后,产物是气态水,产生的热量一样吗?表示化学反响所放出或吸取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与一般化学方程式的区分:⑷热化学方程式一般不用注明反响条件。⑶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系数代表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反响热的大小要与系数相对应;⑵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各物质的聚拢状态;⑴热化学方程式中要注明“+”或“-”号及热量的数值和单位;依据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计算的理论依据: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就是表示反响中该物质的物质的量。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H4(g)+2O2(g)→CO2(g)+2H2O(l)+890.3kJ求在标准状况下燃烧1m3甲烷所放出的热量1mol可燃物充分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的反响热称为燃烧热.解:设放出的热量为Q,则:答:在标准状况下,燃烧1m3甲烷放出39745kJ的热。

=39745kJ1m3×1000L/m3

22.4L/mol

×890.3kJ/mol依据如下热化学方程式:求1mol

水由气态转化为液态时的热量变化。2H2(g)+O2(g)→2H2O(l)

+571.6kJ①H2(g)+1/2O2(g)→H2O(g)+241.8kJ②解:①式除以2减去②式,可得0→H2O(l)-H2O(g)+285.8kJ-241.8kJH2O(g)→H2O(l)+44kJ则1mol水由气态转化为液态将放出44kJ的热量三、燃料的充分利用使燃料充分利用,要考虑:1、燃料的充分燃烧2、热能的充分利用假设空气缺乏,则燃烧不完全———铺张,污染假设空气太足,则要带走热量———热量损失通入空气的量:燃料的形态:固、液与空气接触面有限,燃烧不完全,故要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就要把固体燃料粉碎,把液体燃料喷成雾状。热值水煤气热交换能源利用率标准煤化学能与化学电源

化学能可以转变为热能,还可以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我们称为化学电源,习惯上称为电池。化学电源原电池蓄电池燃料电池一、原电池的原理⑴将Zn片插入H2SO4溶液中有什么现象?为什么?⑵将Cu片插入H2SO4溶液中有什么现象?为什么?思考与争论⑷假设将Zn片,Cu片用一导线连接再浸在H2SO4溶液中,有什么现象?为什么?⑶将一Zn片,Cu片平行插入H2SO4溶液中,有什么现象?为什么?⑸导线间接一电流计有何现象产生?为什么?⑹用一干电池连接电流计验证电子流向,确定Zn片,Cu片的正负极是怎样的?原电池演示化学能转变为的装置就叫原电池。把电能1、什么是原电池?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1)有两个相连的电极导体相连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的电极材料可以多种多样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如石墨〕也可以两电极都是其它材料(3)在电极外表上能发生自发进展的氧化复原反响。〔必定是放热反响〕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2)两电极都接触电解质溶液〔酸、碱、盐〕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闭合电路电极相连接触电解质溶液自发的氧化复原反响分两处进展3、简洁原电池的正负极和电子流向如何推断?负极〔–〕:电子电流是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正极〔+〕:是活泼金属,本身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响。进电子,本身不反响,得电子发生复原反响。是溶液中的阳离子要用到金属活动性挨次表:留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活泼性,复原性依次减弱。4、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氧化反响Zn-2e=Zn2+

铜锌原电池电解质溶液失去e,沿导线传递,有电流产生复原反响2H++2e

=H2↑阴离子阳离子总反响:负极正极

2H++2e

=H2↑Zn-2e

=Zn2+Zn+2H+=Zn2++H2↑Zn+H2SO4=ZnSO4+H2↑〔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电极反响正极:负极:〔氧化反响〕〔复原反响〕阳离子②正负两极上进出电子总数相等,依据电子守恒原理可进展很多有关电极反响的计算。③原电池反响跟直接反响差异:反响速率加快;一般只有一个电极直接参与反响。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氧化复原反响分在正〔复原〕、负〔氧化〕两极进展,负极上失去的电子流入正极,从而产生电流。明确以下几点④利用原电池原理可制作各种电池,如干电池、铅蓄电池、银锌电池、锂电池、氢氧燃料电池……。练习⒈推断以下哪些装置构成了原电池?假设不是,请说明理由;假设是,请指出正负极名称,并写出电极反响式.①②③(×)(×)(√)2H++2e=H2↑负极:总反响:正极:Zn-2e=Zn2+Zn+2H+=Zn2++H2↑⑤④(√)(√)负极:正极:总反响:正极:负极:总反响:Zn-2e

=Zn2+2H++2e

=H2↑Zn+2H+=Zn2++H2↑Fe-2e

=Fe2+Cu2++2e

=CuFe+Cu2+=Fe2++CuFe+CuSO4=Cu+FeSO4⑦⑥(×)(√)负极:正极:总反响:Zn-2e-=Zn2+Cu2++2e-=CuZn+Cu2+=Zn2++Cu或Zn+CuSO4=ZnSO4+Cu⑧⑨(×)(√)负极:正极:总反响:Fe-2e

=Fe2+2H++2e=H2↑Fe+2H+=Fe2++H2↑或Fe+H2SO4=FeSO4+H2↑2.如下图,在铁圈和银圈的焊接处,用一根棉线将其悬在盛水的烧杯中,使之平衡;留神的向烧杯中心滴入CuSO4溶液,片刻后可观看到的现象是〔〕D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B.保持平衡状态;C.铁圈向下倾斜;D.银圈向下倾斜;5.原电池的应用(1)制作干电池、蓄电池、高能电池等干电池的工作原理负极:Zn-2e→Zn2+〔锌筒〕正极:2NH4++2e→2NH3+H2H2+2MnO2→Mn2O3+H2O〔石墨棒〕电解质溶液:氯化铵、氯化锌、少量淀粉和水调成糊状总反响的离子方程式:Zn+2NH4+→Zn2++2NH3+H2总反响的化学方程式:Zn+2MnO2+2NH4Cl→Mn2O3+Zn(NH3)2Cl2+H2O干电池又叫锌锰电池,属于一次电池常见有用电池Zn+2MnO2+H2O→MnO(OH)+ZnO碱性锌锰电池

钮扣电池〔银锌电池〕Zn+Ag2O→2Ag+ZnO锂电池锂电池分为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两类,目前在照相机等耗电量较低的电子产品中主要使用不行充电的一次锂电池,而在摄像机、数码相机、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等耗电量较大的电子产品中则使用可充放电的二次锂电池,即锂离子电池。负极:Pb+SO42--2e→PbSO4正极:PbO2+4H++SO42-+2e→PbSO4+2H2O

总反响的化学方程式:Pb+PbO2+2H2SO4→2PbSO4+2H2O二次电池铅蓄电池新型电源——燃料电池负极:2H2+4OH--4e→4H2O正极:O2+2H2O+4e→4OH-总反响式:2H2+O2→2H2O氢氧燃料电池(2)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例1:以下表达中,可以说明金属甲比乙活泼性强的是A.甲和乙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盐酸溶液中,乙溶解,甲上有H2气放出;B.在氧化–复原反响中,甲比乙失去的电子多;C.将甲乙作电极组成原电池时甲是负极;D.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C⑶比较反响速率例2:以下制氢气的反响速率最快的是A.纯锌和1mol/L硫酸;B.纯锌和18mol/L硫酸;C.粗锌和1mol/L硫酸;D.粗锌和1mol/L硫酸的反响中参加几滴硫酸铜溶液。D⑷比较金属腐蚀的快慢例3:以下各装置中铁片腐蚀由快到慢的挨次是(2)(1)(3)(4)例4:以下装置中四块一样的Zn片,放置一段时间后腐蚀速率由慢到快的挨次是(4)(2)(1)(3)⑸推断溶液pH值变化例5:在Cu-Zn原电池中,200mLH2SO4溶液的浓度为0.125mol/L,假设工作一段时间后,从装置中共收集到0.168L气体,则流过导线的电子为mol,溶液的[H+]为〔溶液体积变化无视不计〕0.2解得:y

=0.015(mol)x=0.015(mol)==0.175(mol/L)答:流过导线的电子为0.015mol,溶液的[H+]为0.175mol/L。-0.015依据电极反响:正极:负极:Zn-2e=Zn2+2H++2e=H2↑得:2222.4x

y0.168解:0.125×0.2×2c(H+)余∴2H+——

2e——H2↑0.175mol/L0.015金属的腐蚀和防护(1)推断以下装置是否为原电池?假设是,指出电极名称并写出电极反响式。(2)假设将Fe棒C棒粉碎掺在一起制成一光亮的Fe-C合金棒,插在HCl里,则是否构成了原电池?假设是,电极反响是什么?长期放置,铁棒外表会有什么变化?(4)钢铁腐蚀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钢铁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为什么常以后者为主?(5)生产上常实行哪些金属防腐措施?(3)钢铁及其制品通常为含碳的铁合金,假设在潮湿的环境里或浓度较大的环境里长期放置,常易生锈变红,缘由是什么?钢铁外表形成的微小原电池示意图钢铁的析氢腐蚀示意图钢铁的吸氧腐蚀示意图学问总结金属阳离子失e-氧化反响3、金属腐蚀的类型化学腐蚀电化腐蚀析氢腐蚀吸氧腐蚀〔常见普遍〕㈠金属腐蚀金属原子2、金属腐蚀的本质:1、金属腐蚀:是指金属或合金跟接触的气体或液体发生化学反响〔氧化—复原〕而腐蚀损耗的过程。4.钢铁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比较Fe2O3·nH2O〔铁锈〕通常两种腐蚀同时存在,但以后者更普遍。析氢腐蚀吸氧腐蚀条件水膜呈酸性水膜呈中性或酸性很弱电极反响负极Fe(-)Fe-2e=Fe2+正极C(+)2H++2e=H2↑O2+2H2O+4e=4OH-总反响:Fe+2H+=Fe2++H2↑2Fe+2H2O+O2=2Fe(OH)24Fe(OH)2+2H2O+O2=4Fe(OH)3联系Fe-2e=Fe2+2Fe-4e=2Fe2+㈡钢铁腐蚀的防护:⒈转变金属的内部组织构造:如将Cr、Ni等金属加进钢里制成合金钢。C.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小,因此不宜被氧化;A.它们的外表都电镀上了一层耐腐蚀的黄金;例6:2023年5月,保利集团在香港拍卖会上花费3000多万港币购回在火烧圆明园时流失的国宝:铜铸的牛首、猴首和虎首,一般铜器时间稍久简洁消失铜绿,其主要成分是[Cu2(OH)2CO3]这三件1760年铜铸的国宝在240年后看上去仍旧熠熠生辉不生锈,以下缘由的分析,最可能的是B.环境污染日趋严峻,它们外表的铜绿被酸雨溶解洗去;〔D〕D.它们是含肯定比例金、银、锡、锌的合金;2.金属外表掩盖爱护层3.电化学爱护法如油漆、油脂等,电镀〔Zn,Cr等易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作爱护层。原理:隔绝金属与外界空气、电解质溶液的接触。——牺牲阳极的阴极爱护法原理:形成原电池反响时,让被爱护金属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