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石县静升村的道家博物馆_第1页
灵石县静升村的道家博物馆_第2页
灵石县静升村的道家博物馆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灵石县静升村的道家博物馆

俯瞰江面的绵山脚下,清朝著名的乡村住宅灵石区静升村,保存着一座足够的王家庭院,与明清时期的灵石家族有着密切的关系。静升王家为太原王氏后裔,元仁宗皇庆年间由灵石沟营村迁到静升。王氏望族以商贾起家,货殖燕齐,后加官晋爵,步入官场,遂以文学著,以孝义称,以官宦显,成为当地工商大地主兼官僚士绅,修建住宅不惜工本,相当豪华奢侈。清康熙年间,在静升村老街首建“拥翠”、“锁瑞”两条巷为王氏住宅区;雍正年间建钟灵巷、崇宁堡;乾隆年间又兴修了红门堡、拱极堡、东南堡(又称和义堡)王氏住宅区。高家崖住宅区(即视履堡)是静升王氏家族最后修建的一组大型建筑群,由王氏十七世孙王汝聪、王汝成兄弟兴建。如果说,故宫作为皇家建筑的风格在于炫耀“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设计思想,并将其推向顶峰;那么作为体现中国“家”观念的王家大院,则更多显示出“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的民居特色,并将其发挥到极致。无论从建筑规模、建筑等级、建筑文化、建筑艺术,王家大院都无愧于北方民居建筑瑰宝的称号。今天向游人开放的红门堡、高家崖两处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群,有院落54座,房屋1052间,总体风格呈靠崖式的城堡建筑。在九沟八梁的静升村建造宅院,依山建屋,因地制宜,逐层抬高,梯度推进,顺着缓坡建造成一个个混合型的四合院,取得了最佳视觉艺术效果,这是黄土高原坡地的建筑奇迹。远远望去,屋舍由低到高,层叠排列,错落中展现风姿,有序中展示品位。王家大院是一处将复杂地形和建筑艺术有机结合的民居典范。盖建高家崖堡院时,王家实力最强,因此,高家崖处处显现出精湛的工艺和雄厚的财力支持。高家崖建筑历时16年竣工,面积11728平方米,呈不规则的城堡串联住宅群,有大小院落26座,房屋218间。主院是王汝聪、王汝成的宅院,为西周以来沿袭的前堂后室三进四合院的布局。每进院子正房、厢房、倒座房等屋舍齐备,正房一排或五间或三间,都是傍山凿挖拱券的窑洞,然后在窑洞上盖建多间有围栏圈起的房子。窑洞属山西、陕西民居特有的建筑形式,王家却在房檐立柱、门额枋额、楼栏护栏、柱础柱头等部位进行装饰,使得这座两百多年前的建筑仍然让人觉得温馨亲切和华美考究。在高家崖里,有共用的书院、绣楼、花院、长工院、围院和祭祖阁,每院还有各自的厨房。院套院、门套门,构思巧妙,做工精细,圆中有方,方中有圆,衬托出错落有致虚实相间的视觉效果。从高家崖大大小小的门楼、门洞、屏门、仪门、垂花门、月亮门等65道门,可以窥见主人的良苦用心。环绕高家崖厚实高大的堡墙,在东西南北四方开设四门。北门和西门比较简单,西门通往红门堡,方便两堡人的来往走动;北门开在东北角上,专供护堡人和家丁们出入。东门和南门非常讲究。东门供家人出入,也是今天游人迈进王宅的第一道门。门楼顶端的“视履”两字,既昭显主人的精神境界,也在告诫家人进出走正道,履道方坦荡,心气平和时,福寿自康宁。头顶寅宾门额,脚踏六合垫石,穿过高大的门洞,去掉了一分浮躁,增添了一分平静。南门为贵客登临启用,通向堡门的是石砌门道,与门相向立着一堵砖砌照壁,绕过壁墙,拾阶而上,一座木拱牌楼,外书“自一山川”,内刻“槐荣桂茂”,既有主人安居乐业的舒适惬意,也不乏对子孙后代科举功名的期盼。牌楼由两狮两象内外把守,迎合了传统文化中人们追求出将入相的最高理想。红门堡最初称恒贞堡,取自《易经》的恒,亨,无咎,利贞。筑堡人希望子孙后代依托大院,读书求名,经商取利,永保家族兴旺发达。红门堡历时半个多世纪建成(乾隆四年至五十八年),面积19800平方米,院落28座,房舍834间。临沟的堡墙高达二三十米,堡墙之厚足以分担城墙的防卫功能,堡墙之高足以使不轨奸人望堡兴叹。红门堡院落布局总体呈现王字结构,迎合王氏家族辈辈封侯、代代为王的精神追求。堡中各院依照官位品级的高低等级而有差别,有五品以上官衔的人家,住的是二进到四进的四合院落,堡中有中宪大夫第、奉直大夫第、司马第这类宅院,大多豪华讲究,装饰更华丽一些。十六世王寅德的司马院,是一个四进的院落,以加官、进禄、增福、添寿命名各院,每进一院,也就多一分福气。王家大院不仅因堡墙高、门楼阔、屋舍多、功能全而享誉三晋,也因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为国内众多专家学者所推崇。在王家大院可以看到传统文化艺术在民间生活各个角落的渗透,体现着不同时代的历史风貌,也造就着理想空间,把主人的信仰、愿望有节奏地安排布局于起居生活的各个部分,通过富有寓意的各种雕刻图案纹样,把主人的思想寄托全部融汇其中,造成一个理想氛围,以激励意志、陶冶情操、教化他人、制约后人。自唐宋以来表现文人士大夫高风亮节品格的“岁寒三友”、“四君子”以及表现文人风雅情趣的“四艺图”,在王家大院的建筑装饰艺术中占绝对优势,就连最小的地方神“土地祠”也雕以松竹梅。当你步入王家大院建筑群的时候,首先迎接你的是大门上的门框装饰,其额枋各有千秋,东院小偏门额枋仿国画长卷图轴雕以松竹梅兰寿石,树林间又雕梅花鹿两只,互相盼顾,颇有情趣;东院大门的额枋,雕以琴棋书画四艺图,周围衬以菊花、牡丹、鼎等浮雕装饰纹图;西院偏门额枋,则在替子二龙头上方,雕以瑞云翩翩,以示乘苍龙青云直上。进入小偏门是私塾,其院门门框用4块青石雕成,上面刻以松、竹、梅、寿石、喜鹊,这一雕刻设计清新,刻制精细,既表现岁寒三友的清气,又体现喜上眉梢的喜气,透视关系也完全按照中国画散点透视手法,显示出其不合比例的合法性。东院内的石雕风景照壁,高2.6米,宽1.82米,被镶嵌在建筑物山墙内,起萧墙的作用,画面用平面阴线雕成,砂粒圆点做底纹,图纹为松、柳、山、水、楼阁,云气浮游于天空,小舟行驶在水中,煞是一片江南景色。宜安院石雕风景虽略小于东院,但显示的是北方雄伟壮丽的气势,峰峦峭壁突兀耸立,山麓间点缀亭阁数间,气势磅礴,生意盎然,其底座雕以二龙捧寿,饕餮压足,颇有青铜时代遗韵。王家大院建筑中的额、枋、柱、廊部分,是造型装饰的重点,具有高度的规范性和鲜明的指向性,挑肩梁头及坐斗外饰以雀翅两片,镂刻有松树、荷花、仙人、仙兽、花瓶等,形状如凤凰展翅,翱翔于天空。木柱两边的雀替,除装饰之外,还是分担负荷的构件,为了不影响结构的强度,浮雕以博古图,框架内分别雕以鼎、爵、灯(人丁兴旺)、桃、石榴、佛手、水仙(辟邪除祟),古色古香之气十足。与雀替紧相连的额枋,以三个层次的高浮雕刻画出不同的形象祝吉祝寿祝福的吉祥图案。其第一层为平面阳刻花纹作底;第二层高浮雕分别雕以荷叶、芭蕉、佛手、卷轴、盆景等;第三层再在高浮雕上雕以鼎、四艺、如意、葡萄、兰草等,层层相叠,立体雕以松、竹、梅、芭蕉、菊花、海棠、桐、鹿、鹤。这三组主雕周围,又刻有石榴、牡丹、梅、荷、鼎、瓶、麒麟等图纹。这些形态各异的自然物和器皿,除象征一定的观念意识外,又揭示了宇宙万物彼此关系、互相渗透、循环运动、生生不息的有机秩序,并且将人们引向一种审美境界。主体建筑联系紧密的还有柱础石,从实用角度说,柱础石起防潮、防腐以及承受负荷的作用。王家大院的柱础石,在实用的基础上,又将它纳入理念造型系统加以考虑,使柱础石的造型与装饰更加丰富。现存完整的柱础石有鼓形、瓶形、瓜形、六面锤形等,上面杂雕着佛家八宝(法轮、法螺、白盖、莲花、盘长、宝瓶、宝伞、金鱼)、民间八宝(宝珠、古钱、玉磬、犀元月、珊瑚、灵芝、银锭、方胜)、道家八宝(鱼鼓、玉笛、宝剑、葫芦、花篮、紫板、芭蕉扇、荷花),另外还有琴棋书画、麒麟送子、狮子滚绣球、苏武牧羊、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互相穿插,主次搭配,形象生动,变化多端。当你置身于王家大院后,“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会身不由己地将天地自然万象纳于胸怀,接受民族传统文化对你的陶冶。西院正大门门前的两对柱础石,均雕以瑞云、蝙蝠等,其基础台阶高出地面约2米,当你走近台阶向上斜视时,一片青云在你的头顶缭绕,拾阶而上,柱础石逐渐被抛在脚下,你会感到心旷神怡,犹如平步青云。进入客厅则门槛下又有青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