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六三三”融合模式实施路径探析_第1页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六三三”融合模式实施路径探析_第2页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六三三”融合模式实施路径探析_第3页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六三三”融合模式实施路径探析_第4页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六三三”融合模式实施路径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2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总体要求[1]。站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键期,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三个层面明晰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2022年5月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一种类型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2]。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各地各区域、各行业的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对“德技并修”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明显,服务乡村振兴的地位也日趋重要。一、山西省探索职教对口帮扶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背景(一)山西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迫切需要新发展阶段,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急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职业教育的新发展,山西省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又启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崭新一页。职业教育作为与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与民生、就业关系最直接的教育类型,已经成为实现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主阵地。2021年5月,山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重组为山西省乡村振兴局,标志着山西省“三农”工作重心从决战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2021年,农业农村部、教育部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启动建设了涉农院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百所乡村振兴优质校的建设申报工作,山西省首批有4所职业学校入选,覆盖培养学生数量3万余人。目前,山西省又启动了“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将有30所学校入选建设单位。当前,实现乡村振兴最需要的就是更多的技能人才和更好更实用的技术成果。为此,山西职业教育要发挥重要担当作用。(二)山西职教深入开展对口帮扶的现实需求根据《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教发[2021]4号)精神,2022年,山西省全面推进了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发展,明确了山西职教培养技能人才、参与社区教育、服务就业民生、助推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五大任务。根据脱贫攻坚“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和山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分类指导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的通知》精神,山西省教育厅出台了《山西省巩固拓展职业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晋教职成〔2021〕12号),确定了61所职业院校对口帮扶62个县级职教中心,并成立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对口帮扶工作计划,对口帮扶工作主要围绕技能培训、教育教学、招生就业和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四个方面展开,将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明确了乡村振兴需要职业教育的功能支持与路向引领。2022年2月,山西省统筹统整职业教育各方资源,积极挖掘山西职成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亮点、特点和结合点,由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西经贸职业学院牵头筹备建设了山西省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在山西省教育厅职成处的统筹领导下,协同山西省25个省市县职业学校及合作单位,立足山西省61所职业院校面向62个县的对口帮扶工作,致力于山西省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研究、实践和探索,逐步在推进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与省市县乡职教协同发展、创新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以及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就业民生、交流共享等方面取得了进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展“山西模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力求“把职教课堂建在山西乡村振兴的大地上”,发挥职教作用,推进产、学、研融合,尤其是在职业教育服务山西省乡村振兴的技能培训、教育教学、招生就业和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四个方面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二、山西省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现状与问题截至2022年底的调查分析,山西省有高等职业院校50所,职业院校属于地市县域的有58所(含中职教育)。山西省教育厅把全省对口帮扶工作和县区职教中心作为联系互帮互扶的重要渠道,扎实广泛地开展基层干部、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振兴带头人、农业生产经营人才等领域的培养培训。结合对口帮扶县的资源产业等实际情况,制定乡村特色发展规划,协同推进产学研用工作,挖掘各地特色文化,发展电商服务、乡村旅游、生态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产业[3]。山西职业院校对口帮扶的62个县级职教中心,通过知识给予、技能培养、文化挖掘、产业发展等治理路径的逻辑整合,促进了乡村技术型人才培养。以2022年第三季度为例,共开展职业培训项目7个,共培训8582人次。其中,帮扶院校培训对口县新型职业农民40人次,培训对口县下岗职工50人次,培训对口县农民工183人次,培训对口县退役军人105人次,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公共服务人员543人次,培训乡村振兴带头人、农业生产经营人才200人次,培训对口县其他社会人员205人次,开展普通话示范培训320人次。县级职教中心完成“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培训7603人次,培训下岗职工45人次,培训农民工143人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7人次,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公共服务人员30人次,培训面向“三农”、乡村振兴的人员200人次等。从对口帮扶情况来看,各学校发挥了教学资源优势,为“十四五”县域社会发展开好了局、起好了步。但是,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方面还不够深入有效,由于疫情、地方投入等一些客观原因,真正落地帮扶的院校仅为42.6%。产业帮扶和深入一线调研情况也较薄弱,存在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服务和供给不健全、与乡村产业发展有效对接不够精准、人员技术技能培训还有差距等问题。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走中国特色、山西路径的涉农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培养造就更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涉农人才,是山西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三、山西省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六三三”融合模式的内涵与建设路径(一)“六三三”融合模式的内涵为进一步在精准人才培养、技术技能服务和地方文化传承等方面形成职业教育和乡村振兴共生共进的高质量发展态势,山西职业教育探索实施了服务乡村振兴的“融合模式”。“融合模式”立足“三农”问题,深入开展理论和实证研究,通过“一乡镇一专业一平台”校乡特色联创工程,提高“校园”与“田园”、“课堂”与“产业”、“县域职教”与“乡村振兴”的融通度和连接度,深度推进校县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教学团队、教学资源、技术创新、文化传承等方面建设工作。以全面乡村振兴为目标,以省县乡相结合、发挥县域职业教育优势为重点,实施了“六三三”融合模式。一是以“六扶”为逻辑起点。聚焦专业建设、课程设计、招生就业、教育资助、三教改革等,在教育教学上实现“校地融合”,把“扶知”“扶技”“扶智”“扶心”“扶志”“扶业”作为帮扶重点和融合模式的逻辑起点。二是以“三合”为实施重点。“融合模式”体现为“教育——校内外联合”“人才——养训练结合”“产业——校地课链接”。在招生、培训、教学、就业方面形成精准助推体系,推行实施“课程、课堂、基地、产业、农校、高校”六方联动的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三是以“三点”为目标统筹。通过融合模式的架构实施,最终实现上、中、下“三阶梯式”的融合。“上”是体现国家战略和山西地方特色,找到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的结合点;“中”是统筹统整山西省县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找到山西职教服务乡村振兴的结合点;“下”是深化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校地融合实践、乡村产学研”整合融合的教研行动思维,找到职教内涵建设与教育教学模式的结合点。(二)“六三三”融合模式在山西的建设路径2023年山西省启动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特色学校建设工作,计划用两年时间,建设认定60个助力乡村振兴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成效显著的特色学校。探究形成从政府、社会、乡村、学校等不同角色和角度协同新时代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动力,从区域、任务、路径、措施、手段等方面实施新时代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方略。1.形成“职教优势+乡村发展”助推体系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方针,山西省聚焦农村发展的重点标志事项和农民“急难愁盼”问题,主动适应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需求,统筹推进融合模式,全方位形成系统工程。当地结合对口帮扶县资源产业现实条件,一是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发挥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优势,协同制订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推进技术服务、科技攻关、农技推广、成果转化等产学研用协同发展;二是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帮助对口帮扶县发展特色食品、手工业、特色文化等,用好历史、文化、地理、民族等因素,挖掘非物质文化资源;三是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构建“课程、课堂、基地、产业、农校、高校”相结合的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模式,打造地方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样板。2.创新“职教改革+乡村需求”人才培养模式山西省把涉农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全面深化职教改革,探索建立与山西区域发展、乡村振兴相适应的职业教育社会服务体系。一是深入开展专家指导、师生支教、志愿服务、资源共享等形式多样的教育帮扶活动,通过援建项目、捐赠设备、人才培养、共建基地、同步课堂、技术服务等方式,帮助对口县级职教中心提升办学水平,增强乡村职业教育吸引力。二是通过校企校地联合、订单定向培养等方式,为新型职业农民、乡村能手、农民工、复员转业军人等提供多样实用的“适应教育”,在生态农业、新兴康养、乡村文化、电商营销等方面多渠道开展系统培训,依托田园风光、村落建筑、乡土文化等特色资源,指导乡村休闲游、农家体验游以及乡村生态、文化、电商、康养等新产业的发展和规划,实现在乡村产业链上培养农村实用技能人才。3.增强“人才培养+乡村建设”适应适配性一是深化服务乡村、服务本土的理念,打造能够服务乡村的“双师型”师资团队,面向乡村基层一线招生且招生专业适宜、规模稳定。二是结合服务山西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和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探索职业教育与山西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的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新标准。三是建成与山西区域发展、乡村振兴相适应的技术创新、职教品牌与社会服务体系。4.深化“涉农专业+三农服务”专业群建设山西省面向“三农”设专业,加强涉农专业(群)建设,建立专业动态调整优化机制,深化农科教融合和校县合作,实现职教供给侧和“三农”需求侧的有效衔接。一是发挥涉农专业群的聚集效应,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积极建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推行现代学徒制和地方产业新型学徒制,支撑地方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二是通过驻村工作队长期驻村的优势及时掌握帮扶地的最新动态和最新需求,发挥教学资源优势,贯彻职教新发展理念,厘清地市县职教中心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方向,制订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的地方方案,把乡村振兴作为立德树人和思政课堂的重要内容。5.优化“省市县联动+校地联合”协同育人模式山西省积极构建省市县三级“一盘棋”“一张网”统筹、校企“双元联动、双赢互惠”的协同育人模式,健全政府投入保障长效机制,开展达标工程建设,在国家制度设计的基础上,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地方政府的经费保障机制。一是基于“山西省县区职成统筹统整”的办学理念,集聚各方资源,确保县乡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条件,指导帮助对口帮扶县职教中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开发教学资源等,通过联合培养、产学研结合、产教融合等形式,帮助对口帮扶县培养急需紧缺领域技术技能人才。二是培养乡村振兴急需紧缺领域技术技能人才。积极开展本土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创新,总结提炼新时代乡村文化内涵,为乡村振兴培养本土文化传承人。6.搭建“产教融通+扶智扶志”的职业教育平台山西省推进校地协同创新,优化社会服务,放大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优势,建设产教融合、开放型、共享型、智慧型、特色化实训基地,依托“产教融通”平台搭建“产业致富”的乡村振兴大舞台,建设对口帮扶的实践平台,形成职教育人新体验。一是“校地”联手,在“扶业”上突破。在人才培养培训、技术技能创新、创业就业、地方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方面共同发力。二是通过“扶业”实现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推进校企“双元联动、双赢互惠”的协同育人模式,体现“协同育人”与“协同服务”,完善政、行、企、校、社会第三方机构等多方参与的质量监管评价机制,让“校地”真正成为办学的双重主体。三是利用学校优势资源,面向对口帮扶县广泛开展乡村振兴人才专题培训,帮助县域劳动力提升技术水平、增强业务素养。四是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文化下乡,动员广大干部师生到一线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组织干部师生挖掘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创作摄影、文学、视听等文艺作品,生动展现乡村发展变化,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大思政课”育人实效。7.依托“达标建设+基地创建”提升基础能力山西在各对口帮扶县建立教学实践、培训实训、咨询志愿服务、乡村课堂等实践基地和育人平台。一是通过经常性、常态化实践体验和调查研究,把对口帮扶县职教中心作为职教联系基层的渠道、实践教学的载体、改进作风的平台、创新基地的试点。二是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涉农教育培训开展等情况,积极推进职业学校达标建设工程,促进地市职业学校、县级职教中心开展标准化达标工程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能力。建立政、行、校、企联手的各方经费投资保障渠道。三是在人才培养培训、技术技能创新、创业创新就业、地方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方面共同发力,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开展各类特色农业培训班或农业农技培训,提高职业教育资源供给和服务能力。四、“六三三”融合模式在山西的实施效果山西省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以支持办好涉农职业教育、发挥县域职业教育优势为重点,以面向农村全面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为目标,以充分发挥特色学校示范带头作用为抓手,以政府、社会、乡村、企业、学校协同助推为依托,为山西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输送更多实用技能人才、提供更强技术支撑。山西职业教育“把职教课堂建在乡村振兴的大地上——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山西力量’”典型案例在2023年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开幕式上进行了专题展览。(一)以“六扶”为起点,产学研融合推进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立足县域对口帮扶成效明显山西省职业院校在“六三三”融合模式推进中,挖掘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亮点和结合点,在省、市、县、乡四个层面,职业教育培训、教学、招生、就业四个方面,以及校内、校外、社会、乡村四个维度,形成职业教育四位一体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一是对口帮扶持续深入。统筹全省职教资源,通过技能培训、教育教学、招生就业和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等广泛开展对口帮扶,在技能培训方面明显呈现较强的增长趋势。以2023年前三季度的数据为例,共有8800人次参加培训,相较于2022年同期的7310人次,增长率高达20.38%。其中,针对县职业学校教师的培训人次为33人次,同比增长了120%。二是创新了育人方式。各职业院校在对口帮扶县建立教学实践、培训实训、咨询服务、乡村课堂等实践基地和育人平台,在招生、教学、资助、就业等方面构建对口帮扶工作体系,把乡村振兴作为立德树人和思政课堂的重要内容,“一人一档”“一生一策”加强针对性的就业服务,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的育人实效。在教育教学领域,2022年度共招收脱贫县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学生1万余人,享受助学金政策学生4000余人;资助对口县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849人、资金125.2万元,资助对口职教中心资金10万元、设备价值2.1万元;优先推荐就业学生2608人,联合办学培养对口县职业学校1385名学生。三是共建了职教集团和产教基地。协同县域乡村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统筹谋划共建职教集团,通过构建学生招生招工一体、师资校聘外聘结合、毕业职业资格双证融通、人才培养培训并举、教师技师双轨、政行校企互融的合作模式,建设产教融合,开放型、共享型、智慧型实训基地。推动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文明建设、服务乡村创新、民生需求、绿色发展等领域实现创新与突破。(二)以“三合”为重点,培养培训“三类型”专业人才,立足乡村需求育人效果明显山西省职业院校在“六三三”融合模式推进中,深化职教服务面向,优化面向乡村基层一线的招生专业和招生规模,创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在生态农业、新兴康养、乡村文化、电商营销等方面多渠道开展系统技能培训,实现在乡村产业链上培养人才。一是立足生源实际培养高职人才。山西省高等职业院校共有50所,涉及15个专业大类,约80%的学生来自农村乡镇。通过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国家对于学生学习就业的政策红利,为农村青年打开成功成才大门,为农村地区培养了多样化人才,让一批农村学子掌握了实实在在的就业技能,实现了“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同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培训学生学员热爱家乡、发展家乡、建设美丽新农村、建设美好家园的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担当。二是开展新型农民扩招培养工作。发挥职业教育专业群的集聚效应,为新型职业农民、乡村能手、农民工、复员转业军人等提供实用和多样化的“适应教育”,各职业院校结合扩招学生实际,采用大数据和线上线下混合式等培养方式实施分类教学,开展半工半读、送教下乡等适应性教育,让一大批农民工、高素质农民和新型农民,通过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三是强化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围绕乡村振兴,加强农业农村、基层管理、社区学院、公共事务、乡村旅游、基层党务管理等相关专业建设,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起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支持山西省首批4所国家级乡村振兴优质校深入开展专业内涵建设,通过职业教育培根铸魂的育人功能,实现了“扶智、扶心”。(三)以“三点”为统筹,拓宽了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渠道,立足地域特色亮点凸显山西省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专家委员会发起、定期开设乡村振兴大讲堂系列化课程,采取线上线下集中学习培训的方式面向全省开放授课,与部分县、企业联合举办了乡村基层骨干能力提升专项培训班、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研修班等专题培训,进行“中央一号文件政策讲解”“发展直播电商助力乡村振兴”“提高沟通效能助力乡村振兴”和“乡村振兴及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探讨”等专题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对口帮扶和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增强基层干部推动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在农业职业教育基础和条件较为优越的职业院校,提升县域职业教育资源供给和服务能力,支持职业院校开展各类特色农业培训班或农业农技培训,开展省级、国家级培训基地创建工作,重点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创新精神、经营能力和示范带动作用的新型农业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培养乡村实用人才,形成了《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六三三”融合模式的实践探索》《巩固拓展职业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等6个省级典型案例。加大涉农职业院校的基础设施、基础职教能力建设,设置适应现代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新专业,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复合型人才。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各职业院校通过知识给予、技能培养、文化挖掘、产业发展等方面强化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面向对口帮扶县和县级职教中心广泛开展基层干部、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振兴带头人、农业生产经营人才等领域的培训和社会服务工作。2022年全年共开展职业培训项目16个,培训1万余人次;职教中心“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培训7753人次。各职业院校结合各县实际,与帮扶县职教中心共同制订工作方案,厘清县职教中心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方向,发挥教学资源优势,在专业优化、育人方式、课程设置上进行升级,支撑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助力地方培养更多“有修德、有技术、有文化”的新型乡村振兴人才。开展山西地方文化、乡村旅游文化、乡村特色文化等本土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创新工作,总结提炼新时代乡村文化内涵,2022共培训对口县职业学校教师332人次,派出交流教师58人,接收交流教师30人,帮助对口县职教中心引进合作企业12个;与帮扶县职教中心共建实训基地10个,其中面向“三农”及乡村振兴基地3个。2023年积极推进了省市县协同发展的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以第三季度为例,对口帮扶共建设了8个专业点,较上年同期增长12.5%,体现了教育对口帮扶在提供多元化的专业选择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满足了学生和社会对不同职业领域的需求;共建20门专业课程,同比增长81.8%,既反映了各职业院校在课程多样性方面的不断扩展,也确保了学生能够获得更为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共建8个实训基地,同比增长了33%,以实际行动在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方面进行了更多投入,提高了对口帮扶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五、“六三三”融合模式在山西的推广展望(一)全面实施山西省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特色学校建设计划首先要进一步做好对标建设。组织全省各市各学校对标对表、积极参与山西省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特色学校建设,推动构建体现国家战略和山西特色的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其次要深入开展认定推广工作。结合各市各学校建设情况,从2023年到2024年,用两年时间认定若干所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成效显著的特色学校,充分挖掘、大力推广特色学校的典型经验,形成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全力推动山西省职业教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见实效。(二)进一步凝练“六三三”融合模式特色举办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探索建立与山西区域发展、乡村振兴相适应的职业教育服务体系,支撑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以校县联创联动机制为途径,建设田园课堂和教学实践平台,构筑“田园课堂”系列教学资源,创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文化传承等建设工作。一是实施“四结合”,把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与就业教育、区域职业培训和产教实践紧密结合,构建新时代推动和职业院校协同发展的体系机制,推动社会地方人才培养更高质量发展。二是遵循“挖掘乡镇产业、对接专业集群、支撑一个联创平台”,深化“融合模式”,上好乡村振兴“大思政课”,培养知农爱农兴农人才,把乡村振兴作为立德树人和思政课堂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推动职教在服务乡村文明建设、民生需求、绿色发展等领域的突破。(三)建成省市县乡融合协同推进机制高质量的区域发展和内涵式的职教发展重点是强化政府统筹,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推进的新机制。一是“校地”联手,在“扶业”上突破,从政府、社会、乡村、学校等不同角色和角度协同探究新时代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新举措。以县级职教中心为纽带,一体推进省市县乡、中高职和对口帮扶点工作。二是通过“产教融通”基地建设搭建“产业致富”的发展舞台。打造地方区域职业教育样板区,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开放型、共享型、智慧型实训基地,体现“协同育人”与“协同服务”,深化技能培训、教育教学、招生就业和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工作,确保工作不断推向深入。三是开发“田园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