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题材纪录片《零零后》和《幼儿园》对比研究_第1页
教育题材纪录片《零零后》和《幼儿园》对比研究_第2页
教育题材纪录片《零零后》和《幼儿园》对比研究_第3页
教育题材纪录片《零零后》和《幼儿园》对比研究_第4页
教育题材纪录片《零零后》和《幼儿园》对比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标题:教育题材纪录片《零零后》和《幼儿园》对比研究摘要纪录片是活文献,是国家的相册,可以见证国家的变迁和历史的发展。教育题材纪录片《零零后》是张同道团队历时10年拍摄制作而成,其特殊的拍摄对象和题材使得影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该纪录片的成功,离不开其对叙事策略的把握,本论文从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入手,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详细探讨该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并结合同类型纪录片《幼儿园》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如何借鉴经验并指导制作出我国观众所喜闻乐见的电视纪录片。关键词:零零后;叙事视角;叙事策略目录绪论………………1一、研究背景………………………1(一)研究缘起………………1(二)研究目的与意义………1(三)研究内容与方法………2二、概念界定……………………2(一)叙事策略概说…………2(二)关于纪录片的叙事策略………………2三、叙事策略在《零零后》中的运用……………3(一)叙事视角的运用………3(二)叙事技巧的运用………4四、与《幼儿园》叙事策略的对比………………5(一)主题对比………………5(二)叙事结构对比…………5五、中国教育题材纪录片前景分析………………6(一)创新创作理念…………6(二)丰富叙事形式和角度…………………7(三)讲好故事………………7(四)具有国际化视野………7参考文献……………8后记………………9绪论研究背景(一)研究缘起纪录片不同于小说、电影等虚构的艺术形式,它用镜头语言讲述真实的生活,通过详实记录和历史诉说,反映一个民族、社会、国家的发展。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纪录片中,教育题材一直受到世界各国极大地关注。纪录片种类繁多,本论文将研究范围限定为教育题材纪录片。《零零后》历时十年拍摄,总导演是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同道。他一边教学,一边创作,从2009开始,已做了十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格里尔逊曾经说过:“纪录片不仅是现实的一面镜子,还是敲打现实的一把锤子。《零零后》系列共五集,分别是《爱的方程式》《时光若倒流》《成长单行道》《一一的世界》《朋友这件事》。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客观、包容地表达教育,家庭,亲子关系的同时,还引起了受众的反思,真实描绘出了中国式的教育。(二)研究目的及意义自古以来,教育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那么当今中国的教育环境如何?张同道导演则用十的时间,用镜头记录了北京“巴学园”幼儿园中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的孩子的成长与变化,在注视社会的同时,也给听众带来了深刻的思考。而张以庆导演的《幼儿园》以幼儿园的小,中,大班级的孩子为对象,探究学校教育最初的阶段,引人深思。本文旨在通过比较分析来找出这两部纪录片之间的异同,既观照当下我国的教育环境,又探究教育题材纪录片新的创作方式,然后总结相应的创作规则,并为自己和他人提供有用的参考。(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文将通过叙事视角、叙事技巧及叙事结构在《零零后》中的运用,对其进行叙事策略的研究,并辅以以下方法综合论证,得出结论。拉片观摩法:观摩本系列纪录片当中的每一集,并借鉴其他在叙事策略上取得成功的国内电视纪录片,认真分析每一部作品的叙事特色,为选题研究提供实践方面的经验支持。文献分析法:阅读并收集、整理大量与选题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提炼现有成果中对研究有帮助的观点,并对有争议观点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述。个案研究法:本文在进行叙事策略的研究过程中,列举了相应的优秀影片进行个案分析,使相关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印证。比较研究法:本文主要集中在对纪录片《零零后》的叙事策略的同时,引用和借鉴同类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探讨,为选题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二、概念界定(一)叙事策略概说我国关于叙事的描述,早在清代便已有之,最简单的意思即对故事的描述,作为文学和符号学中的重要概念,具有特定的意义,并发展而成叙事学这门学科。在影视创作中,叙事简单讲即讲故事。具体而言,又分为叙述和故事两部分,具体来说,它分为叙事和故事两部分,即“怎么说”和“如何讲”。策略,基本解释为计策、谋略,通常具有三个含义,在这里指是根据情况的发展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法。叙事策略,在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当中,运用广泛。综合“叙事”和“策略”来讲就是创作者为达到自己的创作意图、实现预期的作品感染力,而使用的一些能让受众产生共鸣的创作手段和方法。(二)关于纪录片的叙事策略纪录片自诞生以来,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不同表现手段和叙事策略。在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早期阶段,其创作过程基本是以某一观念为标准,把散落的历史影像资料整合在一起,以此来回顾历史当中的大事件,颂扬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其创作手段基本是搜集和运用大量的历史图片、影像资料,配以对专家学者、事件参与人员或知情人士的访谈、有关历史遗址的空镜头和大量声情并茂的解说词等。而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视纪录片受西方新纪录电影的影响,逐渐改变了以往的纪录片制作模式,开始运用一种平民视角和一些纪实手法,对过去的纪录片进行反思,但仍然存在个人情怀浓重,对历史本身关注不够的问题。而新世纪以来,无论是创作理念还是创作方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因纪录片记录真实、还原真实的本质,与电影等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其叙事策略的研究略任显单薄。纪录片教父约翰·格里尔逊将纪录片定义为“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可见,以记录真实、还原真实为使命的纪录片,并不能绝对地对事实有闻必录。尤其在当今生活节奏如此之快,观众们普遍猎奇的心理,“故事性强”“节奏快”的影视作品似乎更能俘获观众眼球。因此,对于纪录片这种“小众”的艺术形式而言,“故事化”是其能长久生存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讲故事”则离不开叙事策略的运用,于是在保证纪录片“真实性”生命的前提下,如何运用叙事策略讲好故事是目前我国电视纪录片需要探索的一个课题。中国电视纪录片自诞生之日发展至今已有近60年历时,在这过程中诞生了众多优秀纪录片,无论是大型纪录片如《话说长江》《再说长江》《故宫》《大国崛起》;还是单集纪录片如《最后的山神》《神鹿呀,我们的神鹿》《幼儿园》等,皆为纪录片叙事策略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借鉴。此外,诸如《纪录片编辑室》《探索·发现》等电视栏目也生产了许多大众文化形态纪录片,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叙事方式和叙事体系。西方国家的叙事方式,因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与我国不同,表现在纪录片当中。从早期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北方的那努克》到如今《帝企鹅日记》《迁徙的鸟》等,另外还有《望长城》《美丽中国》《同饮一江水》等中外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作品,均为我们研究纪录片叙事策略提供了优秀范本。三、叙事策略在纪录片《零零后》中的运用纪录片要想讲好故事且要知道怎么去拍,就自然会涉及到纪录片的叙事策略的问题。通过叙事技巧的运用,创作者可以恰当地把握叙事节奏,设置巧妙的悬念,并在创作过程中合理安排叙事结构,使纪录片在叙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提高了纪录片的观赏性。(一)叙事视角的运用叙事视角是纪录片叙事的重要元素之一。视角又称角度,它是纪录片叙事的切入角度,也影响着受众的观看角度。高鑫在《电视艺术学》中对角度做了这样的定义:“所谓角度,主要是指创作者观察和反映社会生活的总视点,也就是站在什么位置,选取什么方向,观察和反映社会生活。”托多洛夫将叙事视角分为三种形态:全知视角、内视角和外视角。纪录片《零零后》采用多种叙事视角,即采用了客观中立的全知视角,又通过孩子的独特内部视角,去展现孩子们单纯的理解和行为,又借助成人的视角去理解教育中的困惑与艰辛,进而展现了三个不同的世界。1.叙述者的全知视角这种叙述视角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具有广阔的视野,适合于表达各种时空扩展,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这便于描述各个方向的人物和事件。解说者全知全觉,充当故事叙述者,引导故事走向,,观众只是被动的接受故事和讲述。但是,过多的态度和思想表达很容易陷入说教,从而降低了作品的真实性。系列纪录片《零零后》采用了客观中立的旁白和解说词,进而客观冷静的叙述。画面解说的作用主要是对画面信息的介绍和背景信息和补充背景信息,以及过渡和连接。如第四集《一一的世界》中,观众可以结合自己的情感,经验和知识来形成自己对纪录片的看法和感觉,这部影片给观众留下了充足的反思空间。“一一刚进入幼儿园的时候,还不满2岁,唯独一一总是一个人,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玩耍,正如她简单的名字一一”“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一身边多了一个小女孩,萌萌,这是一一在幼儿园的第一个朋友”“这两天,有有只跟一一玩,两个人形影不离,老师有些担心,建议一一带有有加入游戏,让他慢慢融入群体”……《一一的世界》《朋友这件事》都提到了儿童不愿交朋友的问题,有很多方法可以从电影中探索这个问题。从满足需求的功利主义角度来看,人们必须有朋友,因此,有必要引导孩子交朋友,发展外向型人格,有利于社会交往。但是,如果性格内向的人不影响正常生活,则可以尊重儿童并使其自然成长。如何定义孩子的内心是否正常也是可以探讨的方向,它反映了中国家庭教育和中国社会特殊发展阶段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也是观众的视角。解说不设立场,不介入故事的情节发展,也不做相应引导,展示了每个孩子成长过程的不可复制性,同时确保了纪录片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它为观众留下了广泛讨论的空间。2.孩子的内视角内视角包括主人公视角和见证人视角两种。叙述者通过他人的感觉和意识来传达一切,将观众融入故事中,体验角色的情感变化,并有助于揭示主人公的深层心理。导演只能跟随角色的叙事发展,而不能猜测角色的内心活动。他话语的可信度和亲密性大大超过了全知视角叙的叙述。在《时光若能倒流》中,萌萌进入青春期后经常与爸妈对着干,连自己爸妈也不搭理和妹妹也不亲热,似乎由一个小仙女变成了一个小恶魔。但是这部影片并不仅限于父母的视角,而也使用了很多空间来展现萌萌的视角:故意与父母保持距离,是因为喜欢拥有自己的空间,揭示了许多心理问题的根源,例如叛逆,敏感和青春期困惑。或许是因为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或许是学习生活的巨大压力,或者是因为害怕无法控制自己的未来。3.成年人的旁观视角“那是你的感觉,我觉得烫”张同道老师和他四岁儿子之间关于水烫不烫手的对话引起了张同道老师作为家长的反思。《零零后》在谈论孩子,也谈论父母。每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和老师的关注和指导,《零零后》在每一集中,都通过与父母的访谈或老师与孩子的对话,解读成人眼中儿童的世界。顺应儿童的天性、以足够的耐心对待他们,是这样吗?成年人带孩子着实不易,但是孩子也是自己世界的主人啊。《一一的世界》中,面对一一在幼儿园的不爱交朋友问题,大李老师表示过自己的担忧。“人都是社会的动物,要生存就必须要学会与别人交流,为了生存一一必须学会交朋友,否则,未来根本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大李老师对一一的多次启发和引导,并告诉其父母要重视这个问题,一一开始尝试去了解外面的世界,逐渐适应了社会。正如大李老师所言:“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二)叙事技巧的运用对于纪录片中的故事讲述,叙事技巧的作用不可忽视。通过叙事技巧的运用,创作者可以在创作过程中正确把握叙事节奏,合理安排叙事结构,才能使纪录片在叙事方面产生独特的效果,进而提高观赏性。。马塞尔·马尔丹认为,影片的节奏不是各个镜头时间长短的比例,而是指每个镜头的延续时间适应于该镜头,并能使观众满意的那种注意力的紧张程度。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第3版.电视纪录片的节奏可以根据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第3版.1.音乐、音响影响叙事节奏纪录片中叙事节奏的控制离不开音乐、音响的使用。《零零后》中配乐的使用使得叙事的节奏赋予变化并使情感表达顺畅。音响的恰到好处的运用,强化了人物性格和故事的戏剧性。如《一一的世界》中一一独自在沙坑上玩耍。一一独自在房间里踱步,一一以自己的节奏吃饭,一一独自在阳光下看《蚯蚓的日记》等等,每每一一单独的时候玩耍的时候,都配有美妙的音乐,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音乐的使用放慢了叙事节奏的同时,也表现出一一满足享受的状态。镜头、画面控制叙事节奏纪录片《零零后》使用镜头的运动变化和画面的造型方式来控制作品的叙事节奏,并使用固定的镜头和较长的场景来形成缓慢的节奏。如《朋友这件事》中辰辰经常等南德,此时大多数是长镜头和大景别的运用,来强调漫长的等待时间。南德一来,辰辰立马变得活蹦乱跳的,话也变得格外多了。一一的世界中不需要朋友,而辰辰,把朋友看的如此重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最真实的世界。而《零零后》拍摄团队对画面的细心捕捉,让我们作为旁观者,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3.光影、色调烘托叙事节奏纪录片中光影、色调的变化也能对叙事节奏影响也非常大。纪录片《零零后》通过影调色彩的变化,不仅可以使故事文本的叙事节奏充满变化,而且可以形成优美的视觉效果。[2]刘静.纪录片《零零后》叙事策略解读[J].电视研究,2018,(02):83-84如《一一的世界》中,一一独自在黑黑的屋子中读书,一束阳光洒在一一所在的位置,画面都采用明暗对比影调,突显了一一这一画面主体和独自的读书空间。《成长单行道》里,父亲和儿子在川藏线上骑行,画面很通透明亮,蓝天、白云、绿树,为骑行增添了一段亮丽的风景线。[2]刘静.纪录片《零零后》叙事策略解读[J].电视研究,2018,(02):83-84四、与纪录片《幼儿园》的对比分析(一)主题对比纪录电影制作者李克·伯恩斯认为:主题是一部影片的生命之血,它告诉你一部影片所关注的事情。虽然两部纪录片都聚焦在幼儿园里孩子们的日常生活,选取的拍摄地点都是注重个性培养与人文关怀的幼儿园,但是所表达的主题却截然不同。《零零后》导演描绘的是孩子的成长路径图,试图通过不同的孩子表现来反映他们与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关注不同儿童的日常行为,反映的儿童世界,并着重强调儿童接受正确的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而《幼儿园》记录了在信息时代出生,受到公众媒体的影响和渗透,被社会格式化。更为特别的是,两部纪录片没有过分关注成人视角中儿童常规的生活,摒弃了格式化的东西,跳出了单纯地拍摄“美好”场景的惯性拍摄思维,转而从细节入手,对孩子们之间打闹、冲突甚至挑衅行为给予了不同程度地关注。(二)叙事结构对比就电视纪录片的本质而言,就是叙事。在保证所讲人物、地点、时间、事件等要素皆为真实准确的基础上。结构一词在建筑学里意思是建造房屋时的间架和内部构造,而在纪录片里,用结构来指片子的布局。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基于特定主题,将捕获的素材进行整合以形成彼此之间的逻辑表达,它的主要作用是表达主题。叙事结构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一部电视纪录片能否吸引观众的眼球,而往往同样的素材经由不同的创作者剪接,所呈现的叙事结构、表达主题、观众的喜爱程度也会大不相同。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可以分为渐进式叙事结构、中心线串联式、板块式、套层式、绘圆式、漫谈式。同时它也与时间和空间紧密相关。可以以时间为纵轴,空间为横轴来表现。1.版块结构“版块式结构是指事先确立一个比较明确的主题,然后将几大块相对独立的内容并列组织在一起,来说明和印证这个主题。”[3]李劲松.浅谈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J].中国电视,2007,(08):62-65电视纪录片创作时,由于人物和事件的数量较大,多个事件同时发生,所以在后期编辑中经常使用板块式结构,从一个点出发,进而多方面多层次地展现一个主题或一个完整的事件。这种结构之下的各个板块之间存在内部逻辑关系,并统一于一个核心主题。《零零后》用了两种不同的叙事结构,在叙事结构上结合了绘圆式和板块式,并使用纵向时间叙事。从2006年开始连续拍了十年,中间没有一年是间断的,这有助于观众充分理解主角的性格,,不出现断层。有网友在微博上留言,“《零零后》打开了一扇我们了解孩子的窗子,像镜子一样映照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是在帮助还是在伤害。”全篇并没有按照从幼儿园、小学、中学时间的规律的发展,而是来回穿插进行。如在第五集《朋友这件事》开头介绍完14岁的乐乐后,又介绍了乐乐在幼儿园的朋友辰辰,现在上初二,性格孤僻、不爱说话,狼是她最喜欢的动物。妈妈陈述了辰辰在幼儿园时的状态后,接着画面又转到了2006年的北京芭学园。辰辰刚转来,每天都来得早,不肯进教室,总在院子里等待另一位小伙伴,这种情境已经坚持一年了!这些孩子跨越十年,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中长大,向观众展示了中国式教育的真实面貌。2.渐进式叙事结构渐进式叙事结构又可称作阶梯递进式叙事结构。从字面上看,它是指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或事物的逻辑顺序对故事展开叙述。实际上,指按照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或人们认知事物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的叙事结构,并且存在明显的发展轨迹。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中,递进式是创作者常用的叙事结构,无需掺杂创作者过多的主观意志,事件本身就是合乎逻辑的和完整的。《幼儿园》的基本结构是以阶梯递进式为主,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故事叙述。整个纪录片虽是独立故事的有机组合,但每个故事都显示出时间结构的线性发展。例如,第一个故事是小班入学的第一天,所描述的故事是,他们刚刚进幼儿园,他们的第一顿饭,第一次午睡和在幼儿园的第一堂课。按时间顺序安排这些活动,以形成上课第一天故事的完整结构。虽然导演中间某些位置穿插了采访,但总体结构并未改变。五、中国教育题材纪录片前景分析纪录片是手段,呈现的教育内容是实质。教育题材纪录片可以创造艺术价值、社会价值,新世纪以来虽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影响力弱、缺乏观众和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节奏缓慢故事性弱、制播体制不完善,纪录片市场化程度低、回报速度慢等问题。(一)创新创作理念《舌尖上的中国》取得收视佳绩,说明我国纪录片要想收获观众,需要在创作理念上进行适度创新,把叙述角度放低。关注现实的社会题材,认真讲述真人真事儿。美食纪录片已发展为成熟的商业类型,2018年初,《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引发收视热潮,形成现象级传播。(二)丰富叙事形式和角度使叙事节奏明快目前我国教育题材纪录片叙事形式较为单一,叙事节奏较为缓慢。未来我国教育纪录片创作者需丰富叙事形式和叙事角度,增强纪录片的可观赏性,创作出更具社会价值的好作品。(三)讲好故事故事似乎是人类洪荒时代遗留的集体无意。需要处理好人物和情节、环境的关系。故事片中的悬念、细节、铺垫、重复、冲突高潮也可以用在纪录片当中。细节是故事性最饱满的体现,需要提高讲故事的能力,叙事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通过对故事的讲述,长时间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关注度。(四)具有国际化视野传播中国文化,不可缺少文化价值。在保持民族文化特性的同时,采取同世界接轨的话语方式,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让中国的纪录片走出去。“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超过100多小时的中国主题通过该栏目登上国家地理的平台,向海外用户传达中国历史文明、地理面貌和现代化进程。”[4]张同道.2018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报),2019(05):121参考文献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第3版.[2]刘静.纪录片《零零后》叙事策略解读[J].电视研究,2018,(02).[3]李劲松.浅谈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J].中国电视,2007,(08).[4]张同道.2018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报),2019(05).[5]张同道.论纪录片的故事性[J].中国电视,2000,(07).[6]阎春来.纪录片发展前景展望[J],《电视研究》,2004(02).[7]张以庆.关于《幼儿园》的感想碎片[J].当代电视,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