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2020年整理)课件_第1页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2020年整理)课件_第2页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2020年整理)课件_第3页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2020年整理)课件_第4页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2020年整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海无

涯《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共

54课时)一.本学科的性质、目的和教科书学科的性质在心理学范围内,社会心理学也许是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与普通心理学视角不同,社会心理学将个人当作一个与其周围社会存在紧密的有机关联,并在其中得到界定的对象来研究,并试图揭示个人社会行为与社会环境各因素及个人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内在心理特性之间联系规律的一门学科。社会心理学是兼具基础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一个领域,虽然运用各种方法搜集数据和资料,但其基本特性仍然是实验学科。学习社会心理学通常需要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背景。教学目的社会心理学相关内容与每一个人的实际生活紧密关联,开设这门课程不仅可以直接增进学生心理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使学生了解人们行为与社会环境及个人形成的内在社会心理特性之间的联系,而且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提高行为的自觉性,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并学会运用社会心理学知识理解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促使人们从社会心理学的思维方法观察人、理解人,从而更准确地认识人们行为的意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更好地去解释和预测到人的行为,进而提高人们实际工作的针对性与科学性,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教科书开设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教师可以选用金盛华教授主编的《社会心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XXXX

1

月版)作为主要教材。由于通常本课程的课时设置多为

54

课时,又由于本教材涵盖了完整的社会心理学本体知识体系,因此难于逐章深入和展开。为此,主讲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特点和专业定向的学生的特点,根据本书的体系框架,有所取舍,并在第一部分

3

章一般问题的讨论之外,选择另外

10

章左右作为重点。本课程不仅体系完整,而且各章节都有现成包括全部图表的

PPT

和教学设计,并配有练习题和本次修订用的最新的重要参考资料,任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工作量可以大大减轻。这里的教学设计已经是较为详细学海无

涯的教学计划,包括了教程大纲喝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根据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各种不同学校对本课程的目标设计,担任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师,需要在学校规定的课时内对自己的教程进行具体设计,明确课程的目标设置、内容选择与排序、单元或章节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评估工具的使用或开发等。由于开设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性和广泛应用性,开设这门课程的机构种类繁多,任课教师面对的学生原有基础知识、技能不同,各学校安排的教学时数不同,教师自身的条件也不同,教科书作者的课程设计不应代替任课教师的具体教学设计。一般而言,社会心理学课程开设需要两个方面条件:第一,学生需要有必要的知识准备,通常需要先学习普通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心理学等心理学的基础课程;第二,学校安排的课时一般不少于实际总课时

54

学时,即一个学期每周

3课时教学时间。二、课程教学目标目标一:基本知识掌握引导学生实质进入社会心理学这门学科,掌握其中的基本知识架构的基础知识,理解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能独立解答本课程中各章的练习题;目标二:初步学科研究能力引导学生熟悉社会心理学系统研究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分析问题,并就某个特定的社会心理问题形成假设,并设计社会心理学研究计划,熟练处理研究中的变量关系;目标三:学科知识运用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生活实践和社会生活观察,运用学科的理论原理,合理分析和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心理现象。三、教学内容和师生活动方式的时间分配按每学期教学

18

周上课计算,《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具体安排一个学期的教程设计如下:学海无

涯部分与章次内

容讲课自学实验或讨论课合计时数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社会心理学概论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社会心理学理论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343自学自学111第二部分第四章第五章社会心理发展社会化态度及其测量23自学自学5第三部分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认知社会心理学社会知觉刻板印象与归因自我概念价值取向3222自学自学11112第四部分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社会互动沟通人际吸引人际关系助人行为侵犯行为22222自学自学111114第五部分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社会影响从众、依从与服从劝导与态度改变群体中的相互作用合作、竞争与冲突2323自学1112合计4410544、教材各部分的目的、重点、难点说明与教学建议本课程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社会心理学概论,由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社会心理学理论和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等三章组成;第二部分社会心理发展,由第四章社会化和第五学海无

涯章态度及其测量构成;第三部分为认知社会心理学,这一部分由第六章社会知觉、第七章刻板印象与归因、第八章自我概念和第九章价值取向构成;第四部分为社会互动,这一部分由第十章至第十四章共五章构成,其中第十章为沟通,第十一章为人际吸引,第十二章为人际关系,第十三章为助人行为,第十四章是侵犯行为;第五部分为社会影响,包括第十五章从众、依从和服从,第十六章劝导与态度改变,第十七章群体中的相互作用和第十八章合作、竞争与冲突。

在整体上,重点和难点的解决选择融合学生自我生活,增加学生理解资源的基本策略,引导学生从大视野和整体心理科学背景学习社会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使学生把整个心理学知识背景动员起来;用自我个人的自我价值取向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行为分析,并试图用有关自我的理论解释人们自我结构和社会行为;助人与侵犯行为则结合现实社会的时代案例分析各种行为背后的自我和社会的原因;劝导和态度改变则结合时代社会心理现象和社会事件,结合应用社会心理学理论和经典研究,以及态度变化实例说明劝导起作用的过程;合作、竞争与冲突则引导学生将宿舍和班级作为社会行为分析单元,用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内容引导学生建立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分析概念。以下是对全部课程的每一部分的目的、重点、难点所进行的说明和教学建议(该教学建议仅作为授课教师的参考,授课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情进行调整、创新)。第一部分:社会心理学概论目的学生能了解《社会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学好这门学科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以及这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学好这门学科的愿望,并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重点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准确界定社会心理学,区别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了解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明确各个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原理,各种理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实验法。学海无

涯难点社会心理学理论的熟练掌握和应用。教学建议介于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心理学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一致,第三章内容由学生自学完成。本部分的重点放在社会心理学的界定和理论介绍,尤其是理论的学习,这是后续各章学习的重要准备,可用

3

4

课时完成。第二部分

社会心理发展目的学生能了解个体社会心理发展的两个方面——社会化和态度及其测量。重点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的心理机制。第五章 态度及其测量:态度的实质、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态度的测量方法。难点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的心理机制。

第五章

态度及其测量: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态度的测量方法。教学建议第四章的内容可以通过学生自学和教师讲授相辅的方式进行。第五章可以让学生参与,尤其是态度的测量方法部分,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练习一到两种测量方法的使用。

第三部分认知社会心理学目的每个人都是业余心理学家,都会对遇到的任何社会事物和人做出判断。判断出错,则会被评价为“没有头脑”。人怎样认识别人?又怎样认识自己?为什么我们对有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有成见?为什么有些人重金钱而轻事业,而有些人却事业至上?这些都是本课程的社会认知部分要深入讨论的问题。

重点第六章 社会知觉:印象形成过程、情境同一性、认知启发、印象管理、自我监控理论、内隐社会认知。学海无

涯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刻板印象的形成、作用与改变,偏见与歧视的成因、减少偏见和歧视的方法、归因理论。第八章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的相关理论、自我概念的发展、自尊的结构与影响因素、文化与自我。第九章 价值取向:价值观理论、价值取向的本土化研究、中国民众整体价值取向结构特点、大学生价值取向状况。难点第六章 社会知觉:认知启发、自我监控理论、内隐社会认知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归因理论。第八章 自我概念:自尊的结构、文化与自我。第九章 价值取向:中国民众整体价值取向结构特点、大学生价值取向状况。教学建议本部分内容主要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参与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第六章由教师讲解完成,第七章的归因部分可简单介绍,因为在其他心理学的课程中已介绍过该部分的内容。第八章建议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方式进行讲解和串讲。第九章内容以学生理解为重。第四部分:社会互动目的人是社会性动物。在实际社会生活中,人既不会独立于他人而存在,也不会简单接受别人所施加的影响,人永远存在于有形、无形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之中。本部分的任务,就是纵深分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重点第十章

沟通:沟通的过程。第十一章

人际吸引:人际吸引的社会心理基础、人际吸引规则。

第十二章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状态和深度、改善人际关系的训练、人际关系的原则、人际关系的测量。第十三章

助人行为:人帮助别人的原因、紧急助人与责任分散、社会作用力理论、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助人行为的培养。学海无

涯第十四章

侵犯行为:侵犯行为的解释、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侵犯行为的控制与预防。难点第十章

沟通:无难点。第十一章

人际吸引:无难点第十二章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状态和深度、人际关系的测量。第十三章

助人行为:人帮助别人的原因、社会作用力理论。

第十四章

侵犯行为:侵犯行为的解释。教学建议鉴于第十章和第十一章没有较难理解的内容,第十章可由学生自学完成;第十一章可先由学生自学,老师串讲。第十二章可以由老师讲解完成;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的内容涉及到重要的社会心理学现象,由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第五部分:社会影响目的从出生开始,人就被置于一个特定的社会结构之中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同时受到其他成员及社会整体的影响。由于社会压力而发生的个人行为与态度朝着社会占优势的方向变化的过程就是社会影响。个人从一个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的社会化过程,正是在社会影响的作用下实现的。重点第十五章

从众、依从和服从:少数人影响、阿希的从众经典研究、从众的条件、依从行为的原因、米尔格莱姆的权威-服从实验、影响服从的因素。

第十六章

劝导与态度改变:霍夫兰的劝导模型、佩蒂和卡斯泊的精加工似然模型、态度改变的睡眠者效应、平衡理论、自我知觉理论和自我确认理论、认知反应路径与信息加工、态度防卫与保护。第十七章

群体中的相互作用:社会助长、社会惰化、群体决策过程、群体思维、群体极化、冒险转移。第十八章

合作、竞争与冲突:合作与竞争的原因、合作与竞争的影响因素、竞争心理优势、引发冲突的因素、冲突的平息。学海无

涯难点:第十五章

从众、依从和服从:阿希的从众经典研究、米尔格莱姆的权威-服从实验。

第十六章

劝导与态度改变:霍夫兰的劝导模型、佩蒂和卡斯泊的精加工似然模型、态度改变的睡眠者效应、认知反应路径与信息加工。第十七章

群体中的相互作用:群体决策过程、群体极化。第十八章

合作、竞争与冲突:教学建议:第五部分的四章内容均由教师讲解完成,部分章节可适当加入学生讨论。学习结果的考核与评价考核分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两类: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

40%,主要依据学生作业和课堂表现,共安排五次练习和学生的交流与评析,教是可以根据学生的书面练习和讨论中的发言计算平时成绩。

期末考试的试卷应按照教学目标命题,第一类题目考核基础知识,测验题可任选本课程所列术语解释;第二类考核应用所学知识的简答和论述题,可将本课程所附的思考题略加改变;第三类题目可以是材料分析,利用本课程学习的内容分析和解释某些社会现象或社会事件的社会心理原理与效应;第四类题实验设计能力,形式可以是设计一个社会心理学某个领域中的实验,也可以是评价某个社会心理学的实验设计方案。主要参考书:1、金盛华主编的《社会心理学》(第二版)各章参考文献;2、本课参考教学资源以及配套的

PPT

等。学海无

涯二、各章节教学设计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一、教学目标对照多种社会心理学定义,分析本课程的界定和对一个学科进行思考的方法,领会并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定义。思考社会心理分类系统与社会心理学的定位。结合案例分析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人格心理学的异同。根据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的特点。根据社会心理学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概括总结其特点,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二、本章知识结构图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社会心理学的界定社会心理学研

究范畴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社会心理学现状与趋势关于社会心理学理解的分歧定义社会心理学的依据和背景社会心理分类系统本课程的社会心理学定义社会心理学分析的独特性社会心理学与个性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社会心理发展认知社会心理学社会影响社会互动史前思想积累阶段产生阶段迅速发展阶段西方社会心理学现状与趋势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区别学海无

涯三、教学任务分析(一)目标分析熟练掌握:社会心理学的概念与界定方法;社会心理分类系统;了解: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区别;社会心理学发展过程;西方与中国社会心理学发展现状。(二)学习条件分析结合配套的

PPT

课件进行讲解和教学。四、教学策略建议:本章内容可由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简单介绍给学生,重点了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引起学生对社会心理学的兴趣。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理论一、教学目标试运用社会学习理论来解释生活中的社会心理实例。理解社会交换理论对在日常生活中的解释人际关系的价值。比较几种不同的认知理论。分析自身的角色组合、遭遇的角色冲突及其解决途径。深入理解自我价值定向理论及其在解释自身与周围社会心理现象上的价值,并尝试运用该理论来解释

3

个社会心理实例。二、本章知识结构图中国社会心理学现状与趋势学海无

涯三、教学任务分析(一)目标分析熟悉和了解各种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尤其是由本课程作者金盛华提出的自我价值定向理论。在了解各种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掌握各种理论的关系、解释力及其局限。(二)学习条件分析结合配套的

PPT

课件进行讲解和教学。四、教学策略建议:本章内容主要由教师讲解完成,对于学生熟悉的理论(如:社会学习理论等)可简单社会心理学理论强化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认知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角色理论自我价值定向理论强化理论溯源强化理论的核心概念社会学习理论社会交换理论认知理论的主要概念和特点认知失调理论图式理论认同理论社会同一性理论角色理论的概念及其来源自我类化理论角色理论的主要概念角色理论的主要观点自我价值定向理论的背景自我价值定向理论的原理自我价值定向理论的主要概念自我价值定向理论的系统支持学海无

涯巩固,而对于学生不太熟悉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如:图式理论、角色理论等)可重点介绍。而对于本课程作者金盛华提出的自我价值定向理论的介绍,可结合我国民众的特征让学生理解。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一、教学目标了解分析观察法对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特殊作用。能请列举档案法的特殊价值。了解问卷法的优缺点。能分析现场研究和现场实验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有特殊地位。了解实验室和模拟实验的优缺点。并熟悉准实验研究。知道实验的误差怎样控制。懂得社会心理学研究要遵循客观性和伦理性原则。二、本章知识结构图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学路径社会心理学研

究方法社会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变量与操作现象揭示研究关系解释研究因果联系证实研究观察法档案法调查法现场研究与现场实验法实验室实验变量准实验研究操作学海无

涯三、教学任务分析(一)目标分析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各种研究方法,尤其是实验法。掌握社会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变量与操作,了解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二)学习条件分析结合配套的

PPT

课件进行讲解和教学,尝试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解决某个社会心理学的问题。四、教学策略建议:本章主要内容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已做过介绍,有基础的学生很容易学习和掌握,因此建议由学生自学。也可采用教师讲解,结合学生自学来进行。第三节可由学生自学完成。第四章 社会化一、教学目标理解社会化的概念以及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关系。了解社会化的心理机制。了解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源有哪些。了解社会化的类型与结果。能分析成人经历社会化的原因和内容。二、本章知识结构图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原则研究的控制与误差客观性原则分析与综合原则交互作用分析原则宏观与微观相统一的原则伦理性原则学海无

涯三、教学任务分析(一)目标分析熟练掌握: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化的心理机制。了解:社会化的影响源、社会化的结果和成人社会化。(二)学习条件分析结合配套的

PPT

课件进行讲解和教学。四、教学策略建议:社会化社会化的心理机制社会化的影响源

社会化的结果成人社会化社会角色引导社会比较机制社会学习机制亚社会认同文化家庭的特殊作用同辈群体学校语言和认知能力媒体道德观念与行为制约机制性别角色的获得成人社会化的必要性与内容成人社会化的文化反哺机制角色获得角色改变再社会化社会化的概念及其实质社会化的概念语言社会化的特殊地位社会化与个性化学海无

涯本章内容可采用教师讲解,结合学生自学来进行。社会化的心理机制涉及到一些理论解释,可由教师重点讲解,而社会化的影响源部分的内容较为容易理解,可由学生自己阅读,教师串讲。社会化的结果和成人社会化的内容作为了解的内容来完成。第五章 态度及其测量一、教学目标了解态度的本质及态度与有关概念的区别。了解态度的主要功能。了解影响态度形成的主要因素。理解态度与行为的关系。了解态度的测量方法,及其优缺点。二、本章知识结构图态度及其测量态度的形成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态度的测量

态度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学习经验与态度的形成态度的功能与态度的选择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态度同行为的分离与一致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理论解释有关态度功能的进一步研究瑟斯通量表语义差异量表李凯特量表投射测验态度的实质什么是态度态度的特点态度的维度学海无

涯三、教学任务分析:(一)目标分析熟练掌握:态度的实质、态度的形成。了解: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态度的测量方法。(二)学习条件分析结合配套的

PPT

课件进行讲解和教学。四、教学策略建议:本章内容可采用教师讲解,结合学生自学来进行。态度的测量部分重点让学生掌握测量态度的各种方法,可让学生自学后讲解,也可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种态度测量的方法,制作相应的态度测量工具,熟练掌握一到两种态度测量的方法。第六章社会知觉一、教学目标了解社会知觉的概念。试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印象形成过程的确存在中心品质。举例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怎样在印象形成中具有定向作用。了解社会知觉偏差的原因。观察周围的生活和自己,是否也存在语言自动实现效应。认知启发导致的社会认知误差有几种。举例说明自己的三种情境同一性的结构中有哪些成分。分析自己在自我监控方面的特性,并分析其对于印象管理的价值。试分析内隐社会认知在认识自我方面的价值。二、本章知识结构图内隐态度测验态度的实证测定学海无

涯三、教学任务分析:(一)目标分析熟练掌握:社会知觉的概念、内隐社会认知。了解:社会知觉偏差、印象形成的过程、印象管理与自我表现。(二)学习条件分析结合配套的

PPT

课件进行讲解和教学。四、教学策略建议:本章内容可采用教师讲解的方式完成。社会知觉偏差部分的内容可在学生自学了解的基社会

知觉社会知觉的概念

印象形成过程

社会知觉偏差印象管理与自我表现内隐社会认知社会知觉的定义社会知觉的分类社会知觉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印象及其定向作用印象形成中的信息选择倾向总体印象形成模式对他人情绪与个性知觉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晕轮效应认知启发与社会知觉误差预言自动实现效应影响社会知觉偏差的其他因素印象管理的概念情境同一性与自我表现自我表现策略印象管理的识别内隐社会认知的概念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内隐社会认知的相关研究学海无

涯础上,由教师串讲完成。内隐社会认知认知部分可让学生尝试实践,尝试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第七章刻板印象与归因一、教学目标掌握刻板印象的概念了解刻板印象形成过程了解偏见形成的原因掌握消除偏见的方法熟悉性别角色的形成过程熟悉归因理论学会分析归因偏差二、本章知识结构图刻板印象的概念图式与刻板印象刻板印象的维持与作用归因的概念刻板印象的形成刻板印象的改变刻板印象及其形成社会

社会阶层

知觉与社会偏见社会阶层及其心理差异社会偏见减少偏见和歧视的方法性别歧视与种族歧视学海无

涯三、教学任务分析:(一)目标分析熟练掌握:刻板印象的形成与改变、偏见与歧视、归隐偏差。了解:刻板印象的概念、归因理论。(二)学习条件分析结合配套的

PPT

课件进行讲解和教学。四、教学策略建议:本章内容可采用教师讲解的方式完成。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的内容可在学生自学了解的基础上,由教师串讲完成。归因理论和归因偏差部分可让学生尝试自己搜索英文文献,学习归因相关研究的实验研究范式。第八章 自我概念一、教学目标了解自我概念的界定。了解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危机理论。了解自我概念的主要功能。分析自我概念形成的主要机制。能简述自我知觉理论的主要观点。了解个人控制点对努力的影响。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习得无助现象,并尝试分析如何解除这种习得无助。能分析自我差距和自我提高影响个人自尊的机制。能分析自我效能的本质及其对自我发展的意义。归因与归因理论归因理论归隐偏差学海无

涯10.简述文化自我研究的维度论与动态建构理论的联系与区别。二、本章知识结构图三、教学任务分析:(一)目标分析熟练掌握:自我与自我概念的界定、自尊、自我效能。了解:自我概念的发生机制、自我概念的发展、自尊的测量、文化与自我。(二)学习条件分析结合配套的

PPT

课件进行讲解和教学。四、教学策略建议:建议本章内容采用教师讲解,结合学生自学来进行。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部分和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部分由教师讲解完成。自尊部分可由学生自学后,教师串讲。文化与自我部分重点由教师讲解完成,掌握自我领域中最新的研究视角和成果。第九章 价值取向一、教学目标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自

尊文化与自我自我概念的发生机制自我概念的发展自尊的结构与影响因素自我差距与自我提高自尊的测量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自我概念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文化自我的动态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自我概念的相关理论自我概念的结构自我概念的功能自我效能学海无

涯了解价值观与价值取向的概念及其区别。了解价值取向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不同。能分析罗克奇的价值观理论对于分析中国人价值取向的意义。了解中国民众的价值取向的特点。能分析中国民众价值取向特点与施瓦茨基础价值观结构的异同。能运用大学生价值观结构分析自己的价值取向。能分析中国企业家价值取向在哪些方面将对企业家的经营实践发生影响。了解企业家经营责任与经营道德怀疑的冲突解决的途径。二、本章知识结构图三、教学任务分析(一)目标分析熟练掌握:价值取向的界定、价值观理论及测量。了解:价值取向的本土化研究、价值取向的最新研究进展、中国民众价值取向状况、中国企业家价值取向。(二)学习条件分析价值取向中国民众价值取向状况中国企业家价值取向价值取向的本土化研究价值取向的最新研究进展中国民众整体价值取向结构特点大学生价值取向状况企业家的基础价值取向状况企业家经营价值取向及其与基础价值取向的关系企业家关于岗位和生活目标的价值取向企业家关于企业家自身角色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价值取向的界定价值观理论及测量价值取向与主要关联心理变量的关系学海无

涯结合配套的

PPT

课件进行讲解和教学。四、教学策略建议:本章内容重点介绍中国民众价值取向状况的内容,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深入了解中国民众的价值取向问题。第十章沟通一、教学目标了解沟通的定义以及沟通在哪些方面对人作为有机体和社会人的正常发挥作用有意义。了解沟通中的理解是怎样发生的。了解沟通过程的影响因素。了解群体沟通的类型以及它们的特定。能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身体语言沟通具有重要意义。能举例分析触摸语言和副语言在日常沟通中的特殊价值。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改善自己的沟通能力。能评价自己目前的沟通状况,并为自己制定一个改善自己人际沟通的计划。二、本章知识结构图沟通沟通的概念沟通的条件及过程沟通的种类及类型发展沟通的定义沟通的意义语词沟通和非语词沟通口语沟通与书面沟通有意沟通与无意沟通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个人内沟通与人际沟通沟通的条件沟通的过程学海无

涯三、教学任务分析(一)目标分析熟练掌握:沟通的概念、沟通的条件及过程。了解:沟通的类型、非语词符号的沟通、沟通的障碍及改善方法。(二)学习条件分析结合配套的

PPT

课件进行讲解和教学。四、教学策略建议:本章内容较为简单,可有学生自学完成。第十一章人际吸引一、教学目标能简述人际吸引的社会心理基础。了解交往需要与独处需要之间的平衡。了解人际吸引形成的途径。非语词符号的沟通沟通的障碍及改善方法新兴沟通类型群体沟通与大众沟通非语词研究的缘起知觉层面的非语词沟通符号层面的非语词沟通动态交互中的非语词沟通副语言沟通沟通的障碍激发沟通积极的定向的技术沟通的自我评价与沟通改善计划提高沟通的准确性身体语言沟通的改善学海无

涯能运用人际吸引的规则,分析自己喜欢的人,看看是什么导致了人际吸引。能简述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能简述爱情三角在分析爱情问题上的价值。二、本章知识结构图三、教学任务分析(一)目标分析熟练掌握:人际吸引规则、爱情三角理论与爱情类型、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了解:人际吸引的社会心理基础。(二)学习条件分析结合配套的

PPT

课件进行讲解和教学。四、教学策略建议:本章内容主要由学生自学完成,教师可在个别理论的理解上加入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准确熟练的掌握本章的内容。学生需重点掌握握人际吸引规则部分的内容。人际吸引人际吸引规则爱

情人际吸引需要的形成途径熟悉效应与邻近效应人际吸引与个人特征相似规则互补规则人际吸引规则的协同爱情三角理论与爱情类型爱情与性人际吸引的社会心理基础自我价值寻求的需要安全感确立的需要独处需要与交往需要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爱情与喜欢学海无

涯第十二章 人际关系一、教学目标能表述人际关系对个人成长的意义。能简述人际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了解人际关系的原则。能用自我价值定向理论对人际吸引水平的增减规律进行解释。了解人际关系改善的途径。能简述人际关系的测量的几种方法。二、本章知识结构图三、教学任务分析(一)目标分析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人际关系的原则人际关系的测量人际关系发展阶段人际关系的破裂改善人际关系的训练真诚原则交互原则社会测量法人际关系测验参照测量法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的意义人际关系的状态和深度功利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情境控制原则学海无

涯熟练掌握: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的原则、人际关系的测量。了解: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二)学习条件分析结合配套的

PPT

课件进行讲解和教学。四、教学策略建议:本章内容较为简单,容易理解,因此前三节的内容由教师简单讲解即可。第四节人际关系的测量部分的内容可由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完成。第十三章助人行为一、教学目标能总结各种有关亲社会行为的理论,并对亲社会行为及相关概念做出自己的界定。能用责任分散效应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并提出避免其出现的对策。能简述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理解社会作用力理论,并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利用它的三个法则。提出促进助人行为的有效建议。二、本章知识结构图助人

行为责任分散与社会作用力理论助人的决策过

程及影响因素助人行为的培养社会作用力理论助人的决策过程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明确责任与增加互动示范作用助人行为及其原因助人行为的概念人帮助别人的原因紧急助人与责任分散助人情感倾向的培养助人技能的学习价值取向的教育学海无

涯三、教学任务分析(一)目标分析熟练掌握:人帮助别人的原因、紧急助人、责任分散、社会作用力理论。了解: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助人的决策过程、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助人行为的培养。(二)学习条件分析结合配套的

PPT

课件进行讲解和教学。四、教学策略建议:本章内容主要由教师讲解完成,可适当加入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解释助人行为。第十四章侵犯行为一、教学目标理解侵犯行为的普遍性和连续性。有人认为,没有一种侵犯理论能够解释所有的侵犯行为。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能比较各种理论间的异同。能举一个生活中替代性侵犯的例子。(如:你觉得什么时候会出现替代性侵犯?)能解释去个性化与侵犯行为之间的联系。社会学习理论和挫折—侵犯理论对媒体暴力的作用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你赞成哪一派的观点?能详述原因。能设计一个实验,考察酒精对侵犯行为的影响。并举出有哪些变量需要控制。除了本章中提到的控制侵犯行为的途径,列举出其他途径。二、本章知识结构图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侵犯行为的概念及其原因侵犯行为的概念侵犯行为的解释影响侵犯行为的个人因素学海无

涯三、教学任务分析(一)目标分析熟练掌握:侵犯行为的概念、侵犯行为的解释、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侵犯行为、侵犯行为的控制与预防。(二)学习条件分析结合配套的

PPT

课件进行讲解和教学。四、教学策略建议:本章内容建议由教师讲解完成,可适当组织一些课堂讨论和分析。第十五章从众、依从和服从一、教学目标能举例说明从众的原因。能说出日常生活的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能说出依从的概念以及依从的心理规则。能举例说明怎样运用依从诱导策略促进日常生活中的亲社会行为。能说出米尔格莱姆服从实验的主要贡献。了解人服从的心理原因。侵犯

行为

日常生活中的

侵犯行为侵犯行为的控制与预防影响侵犯行为的情境因素影响侵犯行为的社会因素家庭暴力校园欺负移情能力培养成熟个性的培养宣泄社会公平的建立学海无

涯7.

能分析不服从行为的两面性。二、本章知识结构图三、教学任务分析(一)目标分析熟练掌握:从众、依从与服从的联系与区别、从众的条件、依从行为的原因、服从的原因。了解:阿希的从众经典研究、米尔格莱姆的权威-服从实验、影响服从的因素。(二)学习条件分析结合配套的

PPT

课件进行讲解和教学。四、教学策略建议:本章主要由教师讲解完成。重点在于分析从众、依从和服从之间的关系,从众、依从从众、依从和服从

众依

从阿希的从众经典研究从众的类型从众行为的利用与控制从众的动机从众的条件从众、依从和服从概述基本概念从众、依从与服从的联系与区别少数人影响依从行为的原因依从诱导策略被动依从逆反心理及其避免米尔格莱姆的权威-服从实验服从的原因影响服从的因素学海无

涯和服从行为的解释。第十六章劝导与态度改变一、教学目标能运用劝导与态度改变过程模型分析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能举例说明态度变化存在睡眠者效应。能运用认知失调理论和平衡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