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四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_第1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四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_第2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四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_第3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四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_第4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四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了解关键语句的作用,能用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2.词句段运用,学会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及时记录;认识并会使用表示对调、移动的修改符号,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语段和习作。

3.积累古诗《滁州西涧》,感受诗中描写的美好景色。

教学重难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了解古诗《滁州西涧》的意思,并背诵古诗。

2.学会边观察边思考,并能仿照例句写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学前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回忆片段,自然过渡

1.回忆单元要素,引入交流平台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单元语文园地。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如何借助关键句概括段意呢?进入交流平台后同学们一定会有收获!

2.课件出示《富饶的西沙群岛》第5自然段,用找关键语句的方法概括这段话的大意。

师:大家先读一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中的关键句是哪一句?你为什么找这一句呢?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生:是“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一句。因为其他三句中各种海鸟,遍地鸟蛋,厚厚的鸟粪都可以看出鸟多,与鸟的天下意思相同。

师:说得有理有据!

师:像这样直接写出了整段大意的关键句,就是这段话的段意。

生:老师,我明白了,有的关键句可以直接作为段意。

师:你真聪明!

3.课件出示《花钟》第2自然段,提炼概括段意的方法。

师:我们再来看《花钟》的第2自然段。这个自然段中的关键句是什么?你为什么找这一句呢?请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生:关键句是“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因为这个自然段其他各句分别在讲不同植物为什么开花时间不同。

师:你讲得很清楚!那这句话可以直接作为段意吗?

生:老师,我认为不行,因为这段话已经写出了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一句只是问为什么开花时间不同,所以作为段意不准确。

师:真棒!有时候,一段话的大意需要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进行概括。这个关键句改为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就可以作为段意了。

生:哦,有的关键句虽然和段意有关,但是还需要改一改,才能真正符合段意。

4.拓展延伸。课件出示语段,找出关键语句。

师:刚才两段话的关键句都是第一句。15课《小虾》第3自然段的关键句也是第一句。

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如果这时碰到正在闲游的同伴,说不定就要打起来。小虾的搏斗很激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有时还会蹦到缸外的地面上。

接下来我们看看13课《花钟》第1自然段,关键句还是第一句吗?不是,因为这段话的内容是围绕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也不同来写的。所以第二句才是关键句。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师:我们再来看这段话。听老师读一遍,找一找关键语句。你们找到了吗?

章鱼受惊时会变成白色,愤怒时又会变成红色。此外,它还能变成绿色、棕色、红棕色,或是周身出现有掩护作用的斑点。看来,章鱼真是一种善于变色的海洋生物。

生:我找的最后一句。因为这句概括了前面两句章鱼能变成很多颜色的内容。

师:你找对了!同学们,你们也找对了吗?

5.比较四个语段关键语句的位置,学会找关键语句并用关键语句概括段意。

师:想想今天这几个语段关键语句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关键句可能在段落开头,也可以在中间或者结尾。

师:对,关键句是与段落大意有关的句子,它与位置无关,可能是自然段中的任何一句。

师总结:

同学们,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是个好方法,你们一定要记住以下几点。

有的关键句可以直接作为段意。

有的关键句虽然和段意有关,但是还需要改一改,才能真正符合段意。

与段落大意有关的句子是关键句,它可能是自然段中的任何一句。

【设计意图】借助例文,回忆学过的知识,了解关键语句的作用,学会用关键语句概括段意。

板块二发现规律,学习表达

1.引入词句段运用,发现第一题例句规律,学习表达。

师:现在,我们来到“词句段运用”。先来看看第一题。读下面两段话,照样子写一写你的观察思考。题目要求我们先读,再仿写。跟老师一起读读这两段话吧。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这个路口总是很畅通,那个路口却总是堵车。两个路口才相距一百米,差别却这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师:读完以后,你知道我们该怎么仿写吗?有的同学说两段话都有问句,所以是仿写问句。对吗?请同学们看看题目读读句子再和小伙伴交流一下。

生:两段话中前半部分都在写观察到的,后面一句写的是观察后提的问题。

师:你真会观察和思考!两段话前半部分都在写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后面写的对这个现象不明白提出的问题。

2.摆出课前准备好的含羞草,让一位同学上来用手触一下叶子,其他同学先认真观察,再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同学们,你们认识含羞草吗?发现它的特点了吗?有过自己的思考吗?

3.尝试练写并交流。

我发现含羞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老师,我发现含羞草很有意思,如果触碰一下它,它的叶片会合拢收缩,过一会儿后,叶片又会慢慢张开。更奇怪的是,同样的触摸,它有时候收缩得快,有时收缩的慢。这是什么原因呢?

师:嗯,你不仅观察仔细,而且能主动思考!希望大家向他学习,观察身边的人、物、事的变化并思考原因,成为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勇于表达的人。

【设计意图】从范例中习得记录的方法,进行练笔。先观察现象,再写观察后的思考,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学会观察,主动提问的习惯。

板块三运用符号,修改病句

1.引入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初读病段,交流感受。

师:现在,我们来到了“词句段运用"第二题。(读题)我们先读读这段话,找一找语段中使用了几处修改符号,你认识他们吗?

生:有四处修改符号,第二处因为掉字用了增补符号。第四处多写了一个逗号,用了删除符号。

2.回忆以前学过的修改符号,认识两个新的修改符号。

师:是的,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增补号、删除号和改正号。

今天我们再认识两个新的修改符号。

先请大家跟老师读这句话,(读句子)发现问题了吗?这个倒S型的修改符号有什么作用?

生:这句里面螃蟹和一只换个位置才能读通,这个符号应该是起到交换位置的作用!

师:你真棒!它是对调符号:表示前后相邻也就是两个挨在一起的词语或几个词组成短语位置的互换,有了这个符号,句子就改为“我养了一只螃蟹”了。

师:大家再跟老师读这句话,(读句子)这个句子怎么改呢?这个带分叉号和圈圈的修改符号有什么作用?

生:这句里“剪刀似的"移到“那”的后面句子才读得通,这个符号应该可以移动词语的位置。

师:你真善于发现!它是移动符号,表示把圈圈内的内容移动到分叉号所在的位置,这个句子变成“向我高高举起那剪刀似的大钳子",读起来就通顺了。

师: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这两个修改符号。对调符号:表示前后相邻也就是两个挨在一起的词语或几个词组成短语位置的互换。

移动符号,表示把圈圈内的内容移动到分叉号所在的位置。大家可以照着画一画。

3.读一读,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语段。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语段。读一读,看看还有什么问题,用修改符号改一改。

同学们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这句还有错误吗?

细心的同学肯定已经发现这个他字用错了吧?这个他,是用来指代人类男性的,明显与后面的它不一致,所以要用改正符号改正。

师:用心读这两句,看看你还能发现语病吗?

生:有一次,我轻轻点了它一下用一根小棍,这句与我们平常说话的习惯不一样,听起来不顺耳,应该是我用一根小棍轻轻点了它一下。

师:说得真好!词语顺序摆放不恰当语句就不通顺了。用移动符号把一根小棍移到我后面。注意交叉号的位置要放准。

4.继续修改语段,句子迁移练习。

师:我们接着读后面的句子。我又点了几下,它钳子越举越高,突然,整个身子翻了过去。

这句有没有语病呢?

生:老师,读起来没有感觉不通顺,仔细看没有错别字,好像没有什么问题。

师:其实呀,这里掉了的字。没有的字我们都不知道是它越举越高还是钳子越举越高呢!用增补符号加上“的”字。

同学们的习作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句子,我们来看一看吧!

师:再读最后一句,它急了,腿和钳子在空中乱舞,好不容易才借助玻璃缸壁翻身过来。你一定发现问题了吧!不是翻身过来而是因为身子翻过去了要翻过身来。把身和过调换顺序后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5.运用修改符号,读修改后的语段,渗透修改方法。

师:同学们,用修改符号在课本上修改语段。再把修改后的这段话读一读。

师:在刚才的学习中,应该能发现认真读是找到语病的法宝吧。在读中我们能发现文章的语句有残缺,掉字漏词,错别字、词语使用不当,啰嗦重复,语序不当等等语病,所以我们的习作写好后,一定要多读几遍,用这几种修改符号改一改,这样,你的习作就更上一层楼了!

【设计意图】巧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在对比中学习。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自然过渡到修改符号的学习,让学生更加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及延续性。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内容,能够说出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3.品味语言,体味意境,吟诵古诗。

4.拓展积累。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1.导入新课,简介诗人。

师:这节课我们来到语文园地四的《日积月累》。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位中唐时期的诗人,他叫韦应物。少年时期,浪荡不羁,横行乡里。安史之乱后,韦应物浪子回头,立志发愤读书,下决心脱胎换骨。后来成为一位简政爱民的好官。他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他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是山水田园派诗人。

2.理解诗题,质疑激趣。

师:今天要学的《滁州西涧》,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之一。

跟老师一起来读诗的题目《滁州西涧》。

滁州,地名,现在的安徽省滁州市以西。

西涧指西边的山涧。顾名思义,这首诗写的是滁州西边山涧的景色。

师: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写过滁州:“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西涧正在这“林壑尤美"的峰峦之中。那韦应物是怎么写《滁州西涧》的呢?

3.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师: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注意听清字音。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把诗读一读吧,注意读正确,读流利。谁来读一读呢?

生1:我来读。

师:你不仅字音读得很正确,而且读得很流利!

生2:我也想读。

师:你读得既熟练又准确。

师: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节奏美的特点,接下来我们再读古诗,读出它的节奏美。请大家再听老师读一遍,注意停顿。大家注意到表示停顿的斜线了吗?现在我和同学们合作读吧,我先读前两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生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师:你们自己合作读一读。

师:你们读得很有节奏感!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在充分自读自学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更准确、完整地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板块二品读古诗,感知诗境

1.反复读古诗,理解诗句。

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读古诗,能帮我们理解诗文。现在,请你们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写了什么?试试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诗句,将没有把握或者不清楚的字词做上记号,在小组中交流。

2.交流第一句诗中难理解的字词,结合注释、插图理解诗句。

怜在这里是爱的意思。深树指的是树丛深处。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最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涧边的树丛深处传来黄莺的婉转啼唱。

3.交流第二句诗中难理解的字词,结合注释、插图理解诗句。

野渡是指郊野的渡口。横指的是随意漂浮。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傍晚下起了雨,河水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荒野渡口没有一个人,只有一只小船随着波浪漂浮在水面上。

4.再读古诗,感受美景

师:同学们,读懂诗意后,你对滁州西涧产生了什么样的印象呢?你从诗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呢?

生:我觉得滁州西涧很美,因为这里有幽幽青草,茂密的树丛,奔流的涧水。

生:我觉得滁州西涧很安静,连树丛深处传来的黄莺叫声也能听见。还有一点荒凉的感觉,因为渡口一个人都没有,船只也无人看管。

师:是啊,这首诗中描写了涧边的幽草,密林中的黄鹂,来势湍急的涧水,蒙蒙的细雨,以及无人的渡口和横在水中的小舟,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美丽幽静带点荒凉感的滁州西涧。

【设计意图】古诗词讲究用词精妙,在教学过程中力图带领学生揣摩、品味诗中的“关键词”,感受诗意。

板块三感悟诗情,读出韵味

1.结合背景,感悟诗情

师:《滁州西涧》是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了解韦应物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他一直有着怎样的想法,就能帮助我们理解他在诗中寄托的情感。

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人民疾苦的好官。中唐时期政治腐败,人民生活贫苦,他有志改良而无能为力,有意隐退辞官而又不能,进退两难,矛盾而又无奈,只好任其自然。

2.欣赏视频,交流感悟。

师:再来欣赏一下这首七言绝句,看一看你从诗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他这样的情感?

(播放朗诵视频)

生:我从独怜幽草读出来的

生:我从无人舟自横读出来的

师:是啊,想要归隐,所以独爱这平凡不引人注意的幽草;想在官场有所作为,去除腐败,改善民生却无能为力,就像在急流中只能随波起伏的小舟。这一幅山水画,看似没有主人公的存在,其实诗人的灵魂无处不在。整首诗字里行间寄托着诗人无奈与忧伤的情怀。

3.配乐读诗,读出韵味。

师:同学们,在理解了诗意,读懂了诗人之后,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一定会读出这首诗的韵味,读出诗人寄托的情怀!跟老师一起读一读吧。你们能跟着音乐背一背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探究,细细品味诗中所表达的情感。课堂上通过各种形式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积累,学会运用。

板块四吟诵经典拓展积累

1.播放视频,吟诵《西塞山》。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首韦应物的山水诗《西塞山》。这首诗一改他恬淡深长的诗风,气势豪放,用短短二十个字形象地展现了山以千里奔腾之势直入江面,江面陡然狭窄,滔滔江水被阻,形成了浩荡急流的景象。

生吟诵《西塞山》。

2.师小结:

同学们,中华古诗词博大精深,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我们要多积累这些传世经典,传承中华文明!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和吟诵《西塞山》,感受韦应物不一样的诗风诗情,感受中华古诗词博大精深。

作业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