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2第3、4单元试题_第1页
历史必修2第3、4单元试题_第2页
历史必修2第3、4单元试题_第3页
历史必修2第3、4单元试题_第4页
历史必修2第3、4单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级班学号:姓名:成绩:PAGEPAGE7历史必修2第3、4单元试题单选题:1、20世纪30年代初,纽约大街上流行这样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把美国拉回“人间”的是A.华盛顿B.林肯C.威尔逊D.罗斯福2、2008年美国总统初选中,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在“改变华盛顿”的竞选口号下一路领先。当年罗斯福总统也是在“新政”旗号下最终入主美国白宫,罗斯福最初竞选总统时面临的形势是A.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政策使得经济缓慢发展B.胡佛“繁荣就在眼前”增强了美国人民的自信心C.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美国社会动荡不安D.国际局势日趋紧张,新政渐告结束3、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惟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这主要说明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C.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严重D.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府的经济职能4“我们不要荆冠,不要金十字架。”1896年的人民党漫画(见右图)。被缚者为劳工,为其束上荆冠者为马克·汉纳(当时的大实业家兼共和党领袖)。罗斯福新政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C.调整农业政策

D.推行“以工代赈”5、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6、1934年,一个叫维尔斯的美国作家第二次来到苏联。他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现在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维尔斯的看法发生转变的原因不包括A.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B.西方世界正经历着严重经济危机C.从苏联建设中看到了“计划”的力量D.斯大林实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7、1933年4月上海《大公报》报道:“自日本放弃金本位后,积极倾销日货,至各国大起反感,抵制日货者达二十七国。”从这条新闻得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日本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经济危机导致国际关系恶化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形成D.日本的贸易政策引发了经济危机8、《静静的顿河》是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一部力作。文章中一位暴动的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了,连小石磨都抬走了,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的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A.余粮收集制B.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D.劳动义务制9.“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仿佛感到听见了一声巨响,并且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后被分裂为15块碎片。”这句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A.1989年B.1991年C.1999年D.2001年10.某班黑板报这样介绍罗斯福新政:“①1929-1933年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爆发后,迅速波及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②罗斯福总统上台后首先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从工业领域整顿全国经济。③农场主经营良好可以使用‘蓝鹰’标记。④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成立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文中与历史史实不符的有()A.0处B.1处C.2处D.3处11.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点是()①都曾面临极为困难的形势②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 ③最主要的内容是扩大消费,缓解供需矛盾 ④通过市场和货币关系恢复生产,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2.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三者一致的表现在于()A.采取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B.集中全国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C.尽量避免国有化的形成而力图保持“自由企业制度”D.利用国家政权力量直接干预经济13、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成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A.人民公社好B.把大跃进战鼓敲得更响C.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D.农民领取承包合同14.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最终归于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高度集中的旧体制根深蒂固B.批判斯大林造成国内思想混乱C.个人作风缺乏实事求是D.急躁冒进,脱离实际的口号目标15.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是因为()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④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16.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①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②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③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7、“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①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②具有“左”倾冒进的思想倾向③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④直接导致了“大跃进”运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8.中共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有()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②对国情认识不足③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④急于求成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9.与斯大林相比,勃列日涅夫在管理经济方面的进步之处A.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B.彻底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框C.部分企业下放到加盟共和国D.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20.“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经济形势即兴作的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B.人民公社化运动C.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D.过渡时期总路线21.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种情况说明()A.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D.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22.“元璋故里涌春澜,十八农夫划地田。歃血为盟求腹饱,签押作证避囚牵。”其中的“划地田”是指()A.土地改革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公社化运动23.(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开,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其中“画了一个圈”是指()A.筹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B.筹划上海浦东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C.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D.决定在香港、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2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渐形成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正确的表述是()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B.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D.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25、《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国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26.现在社会上“帅呆了,酷毙了”、“粉丝”、“菜鸟”、“骨灰级”等成为年轻人的时尚语言,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B.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C.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D.市场意识带来的影响27、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征集“改革开放30周年10大流行语”揭晓,分别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上网”、①、“北京奥运”、“炒股”、②和“雄起”。其中①和②两条是对其余8条产生决定性影响和准确的概括,它们应该是A、西部开发、解放思想B、入世、市场经济C、对外开放、大国崛起D、改革开放、中国特色28、曾有一首童谣:“三大万岁是‘乱睡’,人民公社只一岁。”(“三大万岁”是:“总路线万岁,大跃进万岁,人民公社万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童谣所反映的事件发生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B.人民公社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人民群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存在不满情绪D.“三大万岁”是“左”倾错误的根源29、《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普京执政时期30.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苏联全国大约饿死1000万人。从中我们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A.国家政策的正确与否对民生影响较大B.发展经济要注重农、轻、重比例平衡C.在没有彻底解决农民的温饱前不能搞工业化D.要将农业摆在基础位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问答题:31、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20分)(1)请以美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4分)(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6分)(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6分)32.农民是农业社会中的主要劳动者,“稳定小农”是中国历代政府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以下是有关中国农村20世纪50年代变化图①农民分配土地②农民踊跃报名入社③大炼钢铁时“小土群”④放开肚皮吃饱饭材料二以下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图一图二请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农村20世纪50年代主要运动变化,从中有什么教训?(8分)(2)从材料二的图一看,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有58%的人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结果的理由。(6分)(3)在传统的农村社区,农民们比较重视亲缘、地缘关系,看重生活快乐,“平安是福”几乎是大家的共识。然而,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农民的传统价值观似乎已经被颠覆。从材料二的图二中可以看出,安徽农民价值观念最突出的变化体现在哪里?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历史必修2第3、4单元试题答案1-5DCDB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