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考纲古诗鉴赏题25题_第1页
2022年新考纲古诗鉴赏题25题_第2页
2022年新考纲古诗鉴赏题25题_第3页
2022年新考纲古诗鉴赏题25题_第4页
2022年新考纲古诗鉴赏题25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高考古诗鉴赏练习题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浣溪沙•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红蓼①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注]①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1、请选出下列对诗歌鉴赏最恰当的项()(5分)A.“旗梢不动晚波平”,和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是写俯视洞庭湖之景。B.”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诗人岸上遥望洞庭湖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显示出另一番情趣。C.“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D.“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E.“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运用了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夜晚的冷气浸润了天上疏疏落落的星斗。2、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11分唐崇徽公主手痕①欧阳修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注:①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B.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C.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D.颈联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E.在时间上,这首诗两度由古及今作大幅度的跳跃,使诗情波澜起伏,把读者的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4、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玉蝴蝶•闲居(明)梁寅天付林塘幽趣,千章云水,三径风篁。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旋移梅、要教当户,新插柳、须使依墙。更论量,水田种秫,辟圃栽桑。荒凉。贫家有谁能顾,独怜巢燕,肯恋茅堂。客到衡门,且留煮茗对焚香。看如今、苍颜白发,又怎称、紫绶金章。太痴狂。人嘲我拙,我笑人忙。5、下列对上阕“闲”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开头三句是说隐居之地有自然赠与的树林池塘,林木高耸,小路有清风绿竹,一切清幽野趣:体现了隐逸环境的“闲”。B.“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是说虽然年老但知足常乐,而且田园生活有更加难忘的快乐,真正做到了“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这体现了内心的“闲”。C.“旋移梅、要教当户,新插柳、须使依墙”写作者在门前墙边移梅插柳,放松心情,在劳动中享受老年生活。D.“更论量,水田种秫,辟圃栽桑”,表明作者亲自从事农耕,体现了“闲”的生活方式与人生选择。E.词的上片从环境、内心、行动等方面展现了词人隐逸生活的“闲”。6、请简要分析下阕表达的思想情感。(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纱窗恨•答冠月韵田茂遇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一声入破偏凄切,落梅花。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算春宵归梦,好还家。7、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A.“老天涯”之“老”字,可见驻守塞外时间之久,流露出诗人的不满之情。B.“笛声”意象包含愁苦,上阕既写笛声高亢凄厉,也写诗人心中愁苦凄凉。C.落梅花,一是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飞飞落落,飘飘洒洒落下的情景,一是梅花落的曲子。D.“黑雪”,雪是白色,而诗人着一“黑”字,正写出夜晚所见之景。E.“雕盘处”,“马嘶外”,地域辽阔,突出了边塞的特点。这一句再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致。8、这首诗感情感情丰富,说出诗歌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词简析。(6分)五、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①。[注]①谢玄晖:名谢眺,南齐著名诗人。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脁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E.这首诗,诗人笔触所及,广阔而悠远,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10、作者“月下沉吟久不归”的原因是什么?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六、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采桑子•杂忆史惟圆当时已惯何曾惜,滚遍香弦,字字清妍。能得当场几度怜?今知此曲人间少,绝艺谁传?往事如烟,满耳筝琶值几钱?注:史惟圆,明末清初人,经历甲申之变,明亡之痛。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滚遍香弦”中“香弦”代表美好的音乐,意思是说过去天天听惯美好的音乐。B.“字字清妍”是描写音乐所达到的妙境,每个唱词都能让人感觉美好绝伦。C.“何曾”“几度怜”,则表现了作者对错过美妙音乐的后悔之情,过去没有好好品味。D.“绝艺谁传”表达出诗人对艺人们不思进取,不再钻研音乐的痛惜之情。E.“往事如烟”中“往事”既包括过去尽情欣赏美妙的音乐的生活,也包括身经战乱的生活。12、“满耳筝琶值几钱”的意思作者认为现在的音乐不值得一听,造成“筝琶不值钱”的原因有两个?试简述。(6分)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练习题。(11分)蓦山溪汪莘①金风玉露,洗出乾坤体。乘兴到前村,见一片、清溪无底。竹篱茅舍,鸡犬两三家,寻渔父②,问湘灵③,拄杖斜阳里。青春误我,白发今如此。幸自识方壶,有个人、神通游戏。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倾浊酒,对黄花,又似东篱子。【注】①汪莘:南宋人。布衣,隐居黄山。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时弊,没有得到答复。徐谊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成。②渔父:屈原《渔父》中的形象。③湘灵:湘水之神。13、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金风玉露”指秋天的景象,常用来比喻人世间可贵且短暂的事物。B.“渔父”作为古代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常出现在古诗中,成为隐逸情感的载体。C.“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将个人情感融入对鹤的描写之中,突出了鹤的沉稳和意气风发。D.词的上、下片都运用了典故,上片用了屈原《渔父》中的典故,下片用了陶渊明诗歌中的典故。14、有人认为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矛盾的心理,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7分)八、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泊吴江夜见孤雁②(元)萨都剌明月丽长空,水净秋宵永。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自离边塞路,偏耐江波静。西风鸣、宿梦魂单,霜落蒹葭冷。注:①苏轼初到黄州贬所所作。②萨都剌被贬官南行途中所作。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两首词篇章结构上相似,都是上片在写环境、氛围、时间的基础上引出见孤雁之事,下片集中写孤雁。B.两篇写作背景有相似之处,都是借孤雁抒写主人公孤寂、幽冷的情感,所写孤雁都是人格化的存在。C.苏词“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与萨词“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孤鸿影”出现的情境相似,作用相同。D.苏词中“孤雁”最后栖息于“寂寞沙洲冷”,表现出前途未卜的忧惧;萨词中“孤雁”栖息在“霜落蒹葭冷”,表现高洁孤傲。16、两首词在意境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倦行芳慢(宋)王雱露晞向晚,帘幕风轻,小院闲昼。翠径莺来,惊下乱红辅绣。倚危墙,登高榭,海棠经雨胭脂透。算韶华,因循过了,清明时候。倦游燕,风光满目,好景良辰,谁共携手?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斗。忆高阳①,人散后,落花流水人依旧。这情怀,对东风,尽成消瘦。注:①高阳:《史记•郦生列传》:“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县中皆谓之狂生。”他见刘邦时,自称"高阳酒徒"。"高阳"之人即指游燕时的狂朋怪侣。注:榆钱:榆树早春未生叶时先开花,果实不久成熟,名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17、下列对这首宋词上阕内容的鉴赏,不准确的两项是()(5分)A.傍晚时分,初夏的凉风拂过,吹动了重重帘幕,主人公在这寂寂的环境中独处。B.“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写黄莺飞来,惊动枝上的花瓣纷纷下落,表现了词人内心烦躁凌乱。C.“海棠经雨胭脂透“中“胭脂透”写经雨的海棠已经开放到最鲜艳最鼎盛的时刻,也暗示着盛极而衰、即将凋落的暮春信息。D.上阕最后三句略略点明题意,这清明时节美丽的春光又轻易流逝,有一种“无计留春住”的叹惋。18、结合下阕内容,具体赏析诗人的有哪些伤春意绪?(6分)十、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11分)减字木兰花•暮冬杂咏(清)史惟圆寄愁天上,碧落青霄平似掌。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①。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根蔓牵章,又逐郊原春草生。注:①化用“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1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寄愁天上,埋忧地下”,作者借用来作词的起拍与过片,成为词的主旨。也为这首词定下了基调。B.“石破多时”化用了李贺诗“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以愁思比雨丝,思与丝谐音。C.愁,本无形体,却可以“寄”,这是化抽象为具体,他的愁多得无法消除,想寄之于天,天下也容纳不下那么多愁。D.“碧落”是指天上仙女,在《长恨歌》中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诗句。E.最后一句是说,作者身处在旷野之中,看着眼前的蔓草,悲从中来,驱车任意行走,直尽头。20、本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全词又是如何表现这个字的?请简述。(6分)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1~22题。(11分)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岑参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2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开始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与“胡人”的吹奏情形相结合,渲染异域情调,同时用“楼兰征戍儿”的“愁杀”来衬托胡笳声音之悲B.中间四句,将胡笳之声与边地的荒凉冷落情景结合起来,写出了边塞的荒寒之境,使得胡笳之声倍增其悲。C.“秦山遥望陇山云”,是指颜真卿走后对诗人的怀念,但云遮雾障,望而不见,流露出一丝怅惘,正与胡笳的悲声一致。D.最后一句以问句作结,意思并没有那么肯定,其中也包含着“不喜闻”而不得不“闻’’之意。这些深长的余味,给全诗增加了悲壮的气氛。22、这首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7分)十二、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行香子(宋)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23、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词上阕定点取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B.本词下阙与上阙相似,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24、请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6分)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25、26两题(11分)浣溪沙•新年夜坐万树清猿和风声落槛边。鼠窥人影过灯前。乱书翻尽不成眠。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可堪身滞海南天。2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落”把看不见的声音化成具体可感的东西,风和猿声两意象叠加在一起,倍增新年独坐的凄凉。B.“窥”“过”灯前,写出了鼠的无惧诗人,颇有它乃此间主人的感觉,益发表现出诗人客居外乡之感。C.“乱书翻尽”是细节描写,表现的是诗人对不能回家的愤怒之情,是一种发泄行为。D.本词表现出一种“客的意识”,即孤单、寂寞的异乡飘零之感。E.“堪”,忍受之意,可堪,就是可以忍受;“海南天”,写出了身处极远之地,作者身处外乡,但仍能忍受。26、“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如何断句?三“夜”与三“年”重叠有何妙处?(6分)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7、28题。(11分)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阕范侍御李白我觉秋兴选,谁云秋兴悲?山苷落日去,水与晴空宜。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对。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27、下列对整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本诗标题交代了时间“秋日’’、地点“鲁郡尧祠亭”、人物“杜补阙”“范侍御”及事件“宴别”。B.诗开头两句“我觉”、“谁云”前后对照,以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体现李白的艺术个性,一“悲”字为全诗定下伤感的基调。C.三、四两句交代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抓住群山、落日、水流、睛空等景物与后文“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共同营造了一种落寞凄清的氛围。D.送别宴会上大家开怀畅饮,歌唱的歌唱,奏曲的奏曲。作者以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别宴上的热烈场面。E.此诗语言自然而夸张,层次分明而有节奏,增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28、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十五、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29、30两题(11分)九曲棹歌(其二)宋·朱熹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①。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注]①一曲溪之北见第一峰——大王峰,也叫天柱峰。大王峰的左侧有幔亭峰,在峭壁上刻有“幔亭”二字,而幔亭峰就是神话故事中武夷君宴请乡人的所在。宴会之前虹桥架空,宴会之后,虹桥飞断。2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题为“九曲棹歌”,诗歌首句为“一曲”,故中推知此溪共九处曲折,本诗为第一曲,作者从此处上船。B.“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溪流,“蘸”是浸的意思。不说倒映水中,而说幔亭峰浸水中,正表现山水融合之美。C.“虹桥一断无消息”作者游览九曲溪,抬头见彩桥,从而引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D.“锁翠烟”写出了诗人眼中见皆是山岩,看不见绿色,因为浓郁的翠绿之色被封锁在群山之中,这是九曲溪之奇特之处。E.本诗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典故的手法,如“虹桥”就是用典;而“锁翠烟”则用了拈连的艺术手法。30、全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述。(6分)十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1—32题。(11分)公安县怀古①杜甫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3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D.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E.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32、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3~34题。(11分)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3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由景人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D.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生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E.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34、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6分)十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1分)塞下曲四首·其一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⑴,八月萧关道⑵。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⑶,皆共沙尘老⑷。不学游侠儿⑸,矜夸紫骝好⑹。【注释】⑴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⑵萧关:宁夏古关塞名。⑶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⑷共:作“向”。⑸游侠儿:都市游侠少年。⑹矜:自夸。紫骝:紫红色的骏马。35、下面对诗歌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开头四句写边塞秋景,无限肃杀悲凉,诗歌开篇刻意描写肃杀的秋景是为后来的抒情议论作铺垫。B.“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C.“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意思是劝告游侠儿不要只知道自恃勇武,炫耀紫骝,耀武扬威地游荡,而应该上阵杀敌、建功立业。D.此诗写边塞秋景,有慷慨悲凉的建安遗韵;写戍边征人,又有汉乐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36、说说“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中“寒”的妙处。(2分)诗人写“幽并客”与“游侠儿”这两种不同的人,用意何在?(6分)十九、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37-38题。(11分)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37、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C.“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D.“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E.“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38、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二十、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菩萨蛮(唐)温庭筠宝函①钿雀②金鸂鶒③,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④。鸾镜⑤与花枝,此情谁得知?[注释]①宝函:华美的梳妆盒。②钿雀:雀饰的金钗。③鸂(xī)鶒(chì):水鸟名,又称紫鸳鸯。这里是金钗上的装饰。④芳草江南岸:化用“王孙游兮不归,春草升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⑤鸾(luán)镜:背上镌刻有鸾凤图案的妆镜。39、下面对这首晚唐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宝函钿雀金鸂鶒”触物生情,女子看到金钗上成双成对的“鸂鶒”时内心充满了一丝喜悦,表现了她内心与之相似的愿望。B.“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虚实结合,由眼前回忆当年春雨潇潇时和情人驿桥边依依惜别的情景。C.“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两句实写窗外春景之繁盛、游子无信,反衬内心之思念愁苦之情。D.“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中“枝”与“知”谐音双关,女子感慨自己的相思之情无人理解,只有妆镜与花枝知道。40、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情感流程。(6分)二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水调歌头·游览①(宋)黄庭坚瑶草②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③。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④。谪仙何处,无人伴我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注:①此词大约写于被贬官时期。②瑶草:仙草。③武陵溪: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④金徽:瑶琴。41、下列对这首宋词上阕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瑶草一何碧”运用比兴手法,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样可爱,激起读者兴趣,把读者引进仙境中去。B.“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承接“春入武陵溪”,表现了“桃花源”仙境的清丽澄净,幽静脱俗。C.“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表达了作者对此境的喜爱,满怀喜悦规划着自己的行程,渴望有更美的发现。D.“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故意正话反说,说仙境里花深露重,怕会打湿衣服,实际表现了词人对仙境的深深喜爱和依恋。42、结合下阕内容,简要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二十二、阅读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念奴娇(宋)姜夔闹红①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②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③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注:①闹红:指盛开的荷花。②三十六陂:指很多水塘。③菰、蒲:都是水草。43、本词上阕主要描述荷花,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闹红一舸”写出了荷花开放的艳丽迷人,都如美人一般戏闹、调笑,场面热烈。B.“水佩风裳无数”此句兼用比喻和拟人,写荷花以水为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