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导学案_第1页
第二单元导学案_第2页
第二单元导学案_第3页
第二单元导学案_第4页
第二单元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我的老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多角度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详略得当组织材料的写作手法。2.品味本文的语言风格,学习用朴实、细腻、感人的语言传递纯真美好的感情,学习细节描写及抒情方法。3.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知识准备1.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2.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二)预习指导速读课文,按记叙文的六要素归纳课文内容。(三)预习检测1.注音榆钱()黑痣()模仿()褪色()卜问()磕头()纠纷()当屋()即使()焚烧()漫长()劝慰()依恋()纯真()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1)温和柔顺(多用于形容女性)。()(2)形容心地纯洁,像清澈的水一般。()(3)留恋,舍不得离开。()(4)争执的事情。()(5)纯洁真挚。()(6)诡计多端,不可信任。()二、合作探究(一)学始于疑1.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我”与蔡老师的7件往事。3.“温柔”是从什么方面写的?“美丽”是从什么方面写的?(二)质疑探究探究文章结构问题1:本文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哪几件事?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评略安排有什么好处?问题2:这几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这几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乱?为什么?问题3:课文三个部分回忆、依恋、思念之间各有什么联系?三个部分综合起来,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三、达标练习1.蔡老师是一个的老师,“我“是一个的学生。2.《我的老师》一文的感情线索是_“我的蔡老师”。3.文章记叙了作者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表现了,也表现了作者对温柔敦厚的蔡老师的。【教后反思】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我的老师》课型:新授主备人:汪旭审核人:曹金平张小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多角度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详略得当组织材料的写作手法。2.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品味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文章的语句。3.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知识准备1.细节描写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真实,要合乎人情事理。二要独特,选择表现力强的细节。三要细致,把细小的对象“放大”。平时要做有心人,多观察自己周围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从中捕捉到一些别人不太注意到的细节,来写好人物特点。2.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不借助任何手段,直接写出自己的感受、抒发感情。间接抒情是借叙述、描写等方式抒发感情。一般可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和借事抒情。(二)预习指导1.熟读课文,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赏析。2.找出文中抒情的语句读一读。二、合作探究(一)学始于疑1.蔡老师是温柔而美丽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二)质疑探究探究点1:抒情问题: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从课文找出,分析一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探究点2:细节描写问题1:朗读第3段,体会细节描写,想一想“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这一场景突出了师生之间怎样的关系?问题2:朗读第10段,思考“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中的“默默”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问题3:写一段能表现师生之爱的文字,一百字左右。(要有细节描写)探究点3:理解文意问题1:朗读第9段思考,“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如果删去“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行不行?为什么?对“一件小事”“却占据过我的心灵”该怎样理解?问题2:朗读第14段思考,“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问题3:阅读教师推荐的作品,从选材方法、语言风格、写作手法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从同题佳作中更全面地感受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技巧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海伦.凯勒《我的老师》苏叔阳《我的老师》贾平凹的《我的老师》李跃荣的《我的老师》等三、达标检测1.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子,给你的老师拟一条祝福的短信。你是高山,用伟岸的身躯为我遮风挡雨;您是海洋,用宽广的胸怀给予我温暖。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教后反思】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再塑生命的人》课型:新授主备人:汪旭审核人:曹金平张小强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2.通过分析文字,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3.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预习指导1.走近作者,了解本文写作背景。2.熟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3.查找资料,了解散文的主要类别。(二)预习检测1.学生通读全文,圈点字音搓捻()

疲惫不堪()

恍然大悟

()

花团锦簇()

繁衍()迁徙()

栖息

()不可名状()惭愧()2.理解生词企盼:油然而生:恍然大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混为一谈:不求甚解:小心翼翼:二、合作探究(一)学始于疑想一想:海伦·凯勒为什么能创造奇迹,重塑生命?(二)质疑探究探究点1:理解题意(默读全文思考)问题1:字面上如何理解”再塑生命”?谁“再塑”了谁的“生命”?问题2:文中的老师为“我”再塑生命都做了些什么事?问题3:课文为何以“再塑生命的人”为题?探究点2:理解开头(朗读第一段思考)问题1:作者为何把认识莎莉文老师的日期交代得如此具体明确?问题2:“截然不同”一词有何表达效果?三、达标测评1.《再塑生命》选自《》作者是()国女作家()。2.()是再塑“我”生命的人,是她给“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3.下列加点的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绽开(zhàn)搓捻(niē)疲倦(pí)小心翼翼(jì)B.惭愧(kuì)觅食(mì)繁衍(yǎn)花团锦簇(cù)C.预兆(zhào)迁徙(xǐ)企盼(qǐ)落英缤纷(bīn)D.穿梭(sōu)煎熬(áo)冥思(míng)不可名状(míng)【教后反思】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再塑生命的人》课型:新授主备人:汪旭审核人:曹金平张小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2.通过分析文字,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3.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预习指导熟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二)预习检测指出下列各句使用了那种修辞手法。1.在经过了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2.在接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3.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二、合作探究(一)学始于疑仔细阅读1—5段,看看作者在安妮.沙利文老师出场前铺垫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二)质疑探究探究点1:对比与比喻问题1:朗读2、3段思考,“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不寻常的事发生。”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3段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问题2:默读第4段思考,这段描写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状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探究点2:体会学习的艰辛与收获问题1:第六段,沙利文老师是怎样引导“我”认识具体事物的?“立即跑下楼去”表明了什么?问题2:第10段,在产生摩擦时,老师为什么带“我”去散步?问题3:第11、12段,“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自由。”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充满新奇的眼光”指什么?“两眼浸满了泪水”中的“浸”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探究点3:主题升华问题1:“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了本课你对生命有了怎样新的认识?问题2:平凡生活中并非只有一位“海伦·凯勒”,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和他们所谱写的动人故事吗?三、达标测评小练笔:感受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莎莉文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写一写读后感或写一写生活中感受到的“爱”【教后反思】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我的早年生活》课型:新授主备人:汪旭审核人:曹金平张小强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强化概括信息的能力。2.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3.通过榜样的力量,建立自信,理性对待人生,以奋发向上的精神面对职高的学习生活。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知识准备1.回忆录: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文献的价值。回忆录有“公撰”、“私撰”两种。“公撰”是有组织的集体写作方式。“私撰”完全是个人化的写作。回忆录要求“三亲”原则:亲闻,亲见,亲历,是为第一手资料。2.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英国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3.丘吉尔的名言:谎言都绕了半个地球了,真相还没穿好衣服呢。向前看总是明智的,但要做到高瞻远瞩并非易事。勇气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特质,倘若有了勇气,人类其它的特质自然也就具备了。4.趣闻:丘吉尔每天抽15——16根雪茄,最多一天可抽30根雪茄,有人统计过,丘吉尔一生抽了3000公斤雪茄(即6000斤)!而且此记录至今还未曾被人打破。文武兼备人物文才:当过随军记录,荣获过诺贝尔文学奖,既是一个辩才无碍的演说家,和著作等身的作家,同时,他又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武略:是战争中的传奇英雄,当过战俘,做过基层军官,出任过海军大臣、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在英国最危难的时候,他又一跃成为英国的首相兼国防大臣。(二)预习指导1.熟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默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三)预习检测1.给下列字词注音。(1)给下列加点的生字注音:萤火虫

尴尬

一字不漏

威慑停滞开拓宽宏大量(2)解释并积累下列词语:毫无例外:宽宏大量:独具慧眼:蛛丝马迹:尴尬:诸如此类:停滞不前:滚瓜烂熟:出人意料:威慑:二、合作探究(一)学始于疑文章写了我的早年生活当中的几件事?(二)质疑探究梳理结构:默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感受“我“在叙事中流露出的情感和态度,根据提示,完成下表。主要事件具体内容“我”的情感和态度“我”与考试主考官总是考“我”不喜欢、不知道的东西“我”苦恼而无奈,但坚持参加考试入学考试学习英语征兵考试军旅生涯【教后反思】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我的早年生活》课型:新授主备人:汪旭审核人:曹金平张小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探究文章重难点2.通过榜样的力量,建立自信,理性对待人生,以奋发向上的精神面对职高的学习生活。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整体感知问题1.文章写了丘吉尔早年生活的几件事?问题2.青少年时期的丘吉尔有着怎样鲜明的个性?他的志趣是什么?探究点2:问题1..大声朗读第一段,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在全篇中的作用?问题2.丘吉尔为什么“场场考试,场场失败”?“场场考试,场场失败”的丘吉尔是怎么进入哈罗公学的?探究点3:语段赏析(结合上下文理解)问题1: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问题2:刚满12岁,我就步入了“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问题3:但是我们制定了条约,不许他发展炮兵。这非常重要!问题4:我会首先让他们都学习英语,然后再让聪明写的孩子们学习拉丁语作为一种荣耀,学习希腊语作为一种享受。问题5:多年来,我一直以为父亲发现了我具有天才军事家的素质。但是,后来我才知道,他当时只是断定我不具备当律师的聪慧。探究点5:问题1.说说丘吉尔在哈罗公学求学时有哪些收获?问题2.通读全篇,说说丘吉尔成功的因素有哪些?二、达标检测丘吉尔的成功真的是靠幸运吗?试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教后反思】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王几何》课型:新授主备人:汪旭审核人:曹金平张小强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基本内容。2.勾画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了解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3.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和重要词语,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疏通字词。2.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新鲜()眨眼功夫()眉梢()皱纹()哄堂大笑()斜翘()屏息静听()荧屏()绰号()弥勒佛()徒手()嘈杂()4.解释词语。屏息静听:叛逆:呆板:洗耳恭听:持之以恒:鸦雀无声:二、合作探究(一)学始于疑1.快速浏览全文,说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王几何本来叫什么名字?“王几何”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2.本文主要写了王几何的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简要回答。3.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4.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文章中的这段描写,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二)质疑探究探究点1:描写方法及作用问题1:“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功夫就站到了讲台上。”这句话主要采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句中的“挤”、“眨眼功夫”有何表达作用?问题2:“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问题3:“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位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这句话用的是什么描写?表现了王老师怎样的特点?探究点2:佳句赏析问题1:“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问题2:“全班同学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齐哄堂大笑!”这句话写的是学生的各种种表现,对刻画王老师有什么作用?问题3:“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痛快”的理解。探究点3:归纳主旨问题1:结合全文,说说王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问题2:你喜欢王老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吗?为什么?三、达标测评请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写你所熟悉的一位老师,不少于300字。【教后反思】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论语》十二章课型:新授主备人:汪旭审核人:曹金平张小强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重点)2、了解孔子及其《论语》。3、弄懂十二则语录的基本意思,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重点)4、积累成语、格言。5、学习儒家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2、完成文学常识填空: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___,字仲尼。我国_____(朝代)时期伟大的思想家、_____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3、《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共二十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二、合作探究重点学习1-6则。(一)课文内容1.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1)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2)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3)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4),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4.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本章谈学习方法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二)重点记忆1、完成加点字注音,请填空。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

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

四十而不惑()从心所欲不逾矩()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曲肱()而枕之不舍昼()夜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完成以下小题。(1)解释重点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吾日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翻译下列句子: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达标检测1.《论语》十二则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的内容。2.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家,_______家,是____家学派创始人。3.《论语》是___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4.《论语》中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后反思】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论语》十二章课型:新授主备人:汪旭审核人:曹金平张小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弄懂十二则语录的基本意思,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2.积累成语、格言。3.学习儒家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论语》十二则的内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有的谈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有的谈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重点学习后六则内容。(一)课文内容7.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顶真,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本章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