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纪伯伦“狐狸觅食”的故事狐狸欣赏着自己在晨曦中的身影说:“今天我要用一只骆驼做午餐呢!”整个上午,它奔波着,寻找骆驼。但当正午的太阳照在它的头顶时,它再次看了一眼自己的身影,于是说:“一只老鼠也就够了。”
狐狸之所以犯了两次相同的错误,与它选择“晨曦”和‘‘正午的阳光”作为镜子有关。晨曦不负责任地拉长了它的身影,使它错误地认为自己就是万兽之王,并且力大无穷无所不能;而正午的阳光又让它对着自己缩小了的身影忍不住妄自菲薄。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第六章自我意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老子用心灵的眼睛去注意自身。
——笛卡尔什么是自我?本我(id)——最低层,是一种原始的快乐欲望,遵循快乐原则自我(ego)——人与外部世界的媒介,理智思维,遵循现实原则超我(superego)——人格中最文明、最有道德的部分,是社会道德的化身,遵循道德原则意识的分类
意识环境意识个人对客观对象和现象的有意识的反映
自我意识主我是积极地知觉和思考的自我客我是被注意、思考或知觉的客体主我I客我Me自我意识第一节自我意识的概述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识,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即对“自我的认知”,或者说自己对自己的认知。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自我意识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基本标志;自我意识作为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形成水平的标志。自我意识起始于婴幼儿时期,萌芽于童年期,形成于青春期,发展于青年期,完善于成年期。(二)自我意识的特征1、内容的多重性
从内容上划分:
从形式上划分★:
从自我观念上划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1)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生理自我: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如:对体重、身高、身材、容貌等体像和性别方面的认识,对身体的痛苦、饥饿、疲倦等感觉。社会自我: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如:自己在朋友、同学、家庭、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自己与他人关系。心理自我: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如:能力、知识、情绪、气质、性格、理想、信念、兴趣、爱好等。因此说,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和对自身与别人以及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2)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自我意识自尊、自信、自豪、自卑、自怜、自责等,其中自尊感是关键。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等,其中自我概念、自我评价是关键。自我控制、自律自强、自我监督等,其中自我控制、自我教育是关键。自我调控(意)自我认识(知)自我体验(情)三者之间的和谐程度以及与客观现实的吻合程度,决定了个体自我意识的健康状况。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生理自我对自己身体、外貌、衣着、风度、家属、所有物等的认识。
英俊、漂亮、有吸引力、迷人、自我悦纳。
追求身体的外表、物质欲望的满足,维持家庭的利益等。
社会自我对自己的名望、地位、角色、性别、义务、责任、力量的认识。自尊、自信、自爱、自豪、自卑、自怜、自恋
追求名誉地位,与他人竞争,争取得到他人的好感等
心理自我对自己的智力、性格、气质、兴趣、能力、记忆、思维等特点的认识。
有能力、聪明、优雅、敏感、迟钝、感情丰富、细腻
追求信仰,注意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要求智慧与能力的发展。
(3)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现实自我:个体对自己当前总体实际状况的基本看法。(客观存在)投射自我: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主观映像)现实自我与投射自我一致:个体产生加快自我发展的倾向;反之,个体会感到别人不理解自己,或试图改变现实自我。理想自我:个体想要达到的比较完美的形象。(主观映像)理想自我建立在现实自我基础上,符合社会期望:自我意识获得快速发展。三者有矛盾:引起个体内心混乱,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2、发展的矛盾性
主我和客我,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出现了差距和矛盾,就会产生丰富复杂的自我情绪体验。有研究表明,青少年儿童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差距与矛盾,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自我的再统一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表现为不同类型:自我肯定型——积极型,正确的理想自我与进步的现实自我通过积极矛盾斗争达到的统一。自我调整型——现实型,内心矛盾的强度大或延续时间比较长,新的统一的自我久久不能确立,积极的自我难以产生,自我调节缺乏稳定性和确定性。自我矛盾型——矛盾型,对现实自我的评价过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距过大,心理上常处于一种消极防卫状态。自我否定型——萎缩型,对现实自我的过度高估,虚假的理想自我占优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是虚假的。自我扩张型——虚假型,理想自我极度缺乏或丧失,对现实自我又深感不满,自卑心理非常严重,导致自我拒绝的心理,甚至出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对抗。3、整体的形象性P177自我意识的形象性,即自我形象/自我意象,就是自己了解自己的一切,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就像自己站在镜子面前看到自己的一切一样。这面镜子就是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库利提出“镜中我”的概念——在个人看来别人是怎样看自己的。
库利认为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是自我评价的一面镜子,为自我评价提供基础。他人评价主要是指对自己有影响的,关系较为密切的人,从一系列的评价中概括出来的某些经常的稳固的评价,这才是自我评价的基础。库利指出,自我形象伴随着自我情绪体验,为要维护自我意识的美好形象,人们往往会通过提高自己擅长的事情的重要性,引起他人的注意与重视,给自己以高度评价,从而获得美好自我形象。关于被他人看到自己的姿态的自我觉察。关于他人对自己所作的评价与判断的自我想象。关于自己对自己怀有某种感情――自尊或自卑。
库利认为,自我意识的形象包括三个因素:一个女大学生的自白:
“我感到十分孤独,宿舍的同学不喜欢我,常常是我在宿舍外面听着里面在热烈讨论一个问题而我进入宿舍时,谈话就中断了,大家的表情也显示出冷淡与不在乎,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得不到大家的认同,这使我非常痛苦。我在中学时一直是很受同学欢迎的,我现在变得沉默了。”4、个体的独特性
内化他人评判标准——自律——独特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在与周围人们的交往中,尤其是与那些重要人物的交往,逐渐把他人的判断内化为自己的判断,体现出自我意识的独特性。二、自我意识的结构个体的自我意识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又叫自我行动/监控)三种心理成分构成。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共同作用于个体的思想和行为。自我认知主要涉及的是“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自我评价、自我概念是核心(一)自我认知包括个体对自身的认知,以及个体对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认知两个方面,主要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批评等。自我认知对于个体的情绪体验、行为应对及协调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人际关系都有重大的影响。自我认知通过下述方式进行:1、自我观察
个体的行为和内部特征、自己的心理活动(内省)2、自我分析
对自己的外部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以及情境因素的分析3、社会比较4、自我暴露个体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行为,倾述自己的想法5、自我蒙骗它主要涉及“我接受自己吗”“我喜欢自己吗”及“我对自己满意吗”等问题。自尊是最重要的(二)自我体验自己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即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属于情绪范畴。它以情绪体验的形式表现出人对自己的态度,以自尊、自爱、自信、自卑、自怜、自傲、责任感、异物感、优越感、自我效能感等形式表现出来。自我差异性
现实自我:我是什么人理想自我:我应是什么人(奢侈品)期望自我:别人应该怎样看我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差异过大:焦虑现实自我-期望自我差异过大:愤怒主要有以下几种1、自我价值感
个体在关于自己价值的判断、评价基础上,形成对自己的态度与情感,即自尊、自卑等自我情绪体验。自我价值感表现为自尊的需要。对自己基本持积极态度或肯定态度的,是高水平的自我价值感(自尊),对自己基本持消极或否定态度的,是低水平的自我价值感(自卑)。自我价值感形成的关键要素是自我评价。自我价值=成就/抱负*100%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
——斯宾诺莎
2、成功体验和失败体验一般与工作是否取得成功有关。但它们还决定于自己的期望水平。成功体验与失败体验是根据个体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期望水平来确定的,即使他人认为未必获得成功,而本人可以认为自己取得成功,或他人认为其取得成就,而本人却认为自己是失败的。成功与失败的情绪体验完全是主观的,决定失败与成功的,乃是个体的内部标准而非外部标准。但是个体的内部标准是通过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3、自豪感和羞愧感自豪感的体验是个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理想自我形象相符合时产生的,羞愧感的体验是个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未能达到自己的理想形象的要求而产生的。当然,个体仅仅意识到现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距,也不一定会引起羞愧感,如果自己对此无动于衷,则二者的差距毫无意义。4、内疚内疚与羞愧不同,羞愧是感到自己比不上别人,偏重于个体的智慧,认为自己能力和努力不够,对社会贡献少于他人;内疚是由于自己的行为与社会要求背道而驰,感到对不起父母,师长和领导。轻度——重度——自罪它涉及的是“我怎样调整自己”“我如何改变自己”“我怎样成为理想中的自己”等问题。自我控制是最主要的(三)自我调控主要表现为人的意志行为,它监督、调节、控制人的行为活动,调整自己对自己的态度和对他人的态度。自我控制是个体的思想,情感,行为通过自身特殊的机制而进行的一种自我调节过程,是主我对客我的制约作用,有发动作用和制止作用。自我控制对个体的学习,工作有推动作用,对个体的态度的转变具有决定作用,能掩盖自己的真实情况,即自我掩饰。控制论认为,个体是一个自我调控的系统,调控的主要机制是负面反馈回路。自我控制系统只是在自知状态下才能运行,具有情感和动机效应,当行为不符合要求时,自我可能尽力避免自知状态下的痛楚,从控制环境下退出来。主要有三种方式:1、整饰自己,以获得他人对自己的好印象2、投其所好,以获取他人对自己的好感(1)自我暴露
对等原则,间接暴露(2)称赞
恰当(3)附和(4)施惠
相互性原则,来而不往非礼也3、自我防卫,以变换自己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判断以下三种情况属于自我意识的哪种成分?我相信自己会找到合适的工作。我对自己找不到好工作而感到烦恼。我要为找工作而努力学习和实践,提高综合能力。(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三、自我意识的功能P182(一)提高认识水平(二)丰富感情世界(三)发展意志能力(四)促进道德形成经历过“5·12”大地震的人说:“以前我总以为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赚钱,但地震之后,我的观念完全改变了。古冶华夏董氏兄弟实业集团捐款2300万
华夏董氏兄弟实业集团执行董事董配永先生曾亲身经历过76年的唐山大地震,对地震灾区的人民有种特殊的情感,深刻体会到灾区人民的痛苦。在得知四川遭受史上罕见的地震灾情之后,即刻致电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决定向灾区人民捐献2300万元人民币款物。
第二节自我意识的理论一、埃里克森的自我意识发展阶段论认为人格形成与发展,实质上就是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理论。
阶段年龄段心理冲突人际交往范围相应获得的品质婴儿期0-1.5岁信任对不信任母亲希望信任恐惧不信任儿童期1.5-3岁自主对羞怯怀疑父母亲意志自制自我怀疑学龄初期3-6岁主动性对内疚家庭基本成员价值感无价值感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邻居、学校能力勤奋无能青春期12-18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同龄群体领导榜样忠诚自信不确定感成年早期18-25亲密对孤独朋友、配偶、竞争合作伙伴爱与友谊杂乱泛爱成年期25-65生育对自我关注同事家庭成员关心他人与创新自私自利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对绝望全体人类智慧绝望与无意义感
1、
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这阶段婴儿对母亲或其他代理人表示信任,婴儿感到所处的环境是个安全的地方,周围人们是可以信任的,由此就会扩展为对一般人的信任。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如果成人过分爱护他们,处处包办代替,什么也不需要他们动手;或过分严厉,这也不准那也不许,稍有差错就粗暴地斥责,甚至采用体罚。例如,孩子由于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尿湿了裤子,成人就对其打骂,使孩子一直遭到许多失败的体验,就会产生自我怀疑与羞耻之感。
3、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如果成人对于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探索行为不横加阻挠,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去自由参加各种活动,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不是嘲笑;禁止,更不是指责,那么,孩子的主动性就会得到进一步发展;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与进取心。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采取否定与压制的态度,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的游戏是不好的,自己提出的问题是笨拙的,自己在父母面前是讨厌的;致使孩子产生内疚感与失败感(所谓内疚感,就是认为自己做错了事情,做坏了事情),这种内疚感与失败感还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
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如果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有时所谓的“失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败,只是没有达到自己或者父母、教师、兄弟姐妹等确定的标准。
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新的思考方法,他们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从别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了自己。此时,他们逐渐疏远了自己的父母,从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解脱出来,而与同伴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从而进一步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一种内在的连续之感,也认识到自己与他人在外表上与性格上的相同与差别。认识到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这就是同一性,即心理社会同一感。这种同一感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以及了解自己与各种人、事、物的关系,以便能顺利地进入成年期。否则就会产生同一性的混乱。如:怀疑自我认识与他人对自己认识之间的一致性;做事情马虎,看不到努力工作与获得成就之间的关系。同一性混乱,还表现在对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看不清,要么持对立情绪,要么盲目顺从等。在两性问题上也会发生同一性的混乱,认识不到两性之间的同一与差异等。杨康与郭靖;《无间道》;网游的迷失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风险与他人发生亲密的关系。因为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为一体,这样就会产生自我牺牲或损失。亲密感,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包括友谊与爱情。亲密的社会意义,是个人能与他人同甘共苦、相互关怀。亲密感在危急情况下往往会发展为一种互相承担义务的感情,它是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与痛苦,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不相互关心与帮助,就会陷入孤独寂寞的苦恼情境之中。要主动体验亲密和孤独的感觉。
7、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关注的冲突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人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这一阶段有两种发展的可能性,一种可能是向积极方面发展,个人除关怀家庭成员外,还会扩展到关心社会上其他人,关心下一代以至子孙后代的幸福。他们在工作上勇于创造,追求事业的成功,而不仅是满足个人需要;另一种可能性是向消极方面发展,即所谓“自我专注”,就是只顾自己以及自己家庭的幸福,而不顾他人的困难和痛苦,即使有创造,其目的也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埃里克森把它定义为:"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下一代儿童时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8阶段和第1阶段首尾相联,构成一个循环或生命的周期。注:1、这8个阶段,其顺序不可变,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但发展是否顺利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2、每次危机的解决都存在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3、一个健康人格的发展必须结合每次危机的正反两方面,否则就会有弱点,也就是说适当的消极因素的发展是必要的;3、不仅所有的阶段是依次相互联系的,而且首尾两阶段也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循环的圆圈。以上是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的八个阶段,从中可以看到自我的形成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也可以看到自我与社会生活在个体人格发展中的作用。八个阶段是他临床经验的总结,尚缺乏严格的科学事实作依据,但比起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生物学观点来,侧重了社会文化因素在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他的理论有相对的合理性,在西方心理学界有相当大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的八个阶段在具体的年龄段上的划分有些偏前,因此如果我们看到自己所属的心理发展阶段小于自己的生理年龄时不必沮丧。埃里克森的生父在埃里克森诞生之前就弃家出走了。他三岁时,母亲嫁给了一个名叫西塞多·洪柏格的儿科医生。埃里克森在童年时期并不知道洪柏格不是他的亲生父亲。但他总是出现这种感觉:无论如何,他不属于父母亲,并幻想能成为“更好的父母”的儿子。埃里克森多年来一直沿用继父的姓,甚至在第一次写论文时还使用爱利克•洪柏格的名字。埃里克森那种不属于他的家庭的感觉为这样一种事实而不断加剧:母亲和继父都是犹太人,而他却由于斯堪狄那维尔血统而长的身材高大,碧眼金发。在学校,人们说他是犹太人,而在继父的祖庙里,却叫他为异教徒。由此想来,为什么“同一性危机”的概念能成为后来埃里克森理论上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就不足为怪了。知识链接1927年是爱里克森一生的转折点。那年,他受一位老同学的邀请到维也纳一所规模较小的学校中工作,该校生源都是弗洛依德的病人与朋友的子女。开始,他是以艺术身份受聘的,后来担任了指导教师,最后,安娜•弗洛依德征求他是否愿意接受培训当儿童精神分析者。爱里克森接受了安娜的提议,以每月支付七美元培训费的条件接受安娜的精神分析训练。安娜•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他父亲的理论不同,在诸多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创建,这对爱里克森产生深刻的影响。1964年,爱里克森把自己的《洞察力与责任感》一书呈现给安娜,以表对她的感激之情。1936年到1939年间,爱里克森在耶鲁大学精神病学系医学院任职,在那里他与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和玛格丽特•米德有了交往。1938年,他前往南达科苏语印第安人的松脊居住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观察了苏语印第安人抚育子女的实况。诸如此类的人类学研究使爱里克森进一步认识到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的重要性。这种认识极其强烈地渗透到他整个理论中。二、奥尔波特的自我意识理论奥尔伯特在《人格的模式与成长》中提出一系列关于自我意识的概念,如躯体感觉,自我同一,自我尊重,自我想象等,这些自我状态是逐渐发展的,即从生理的自我到社会的自我,最后发展到心理的自我。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萌芽1-3岁形成3岁—青春期前发展青春期10年生理自我发展1岁,区分自己和动作2岁,使用名字——“我”3岁,出现疑虑感、羞愧感、占有欲、嫉妒感,有独立要求用自己的想法解释外界——自我中心期社会自我发展接受社会化形成角色观念,如性别角色、家庭角色、伙伴角色、学生角色等。关注外界、忽视内心——客观化时期心理自我发展丰富的认识内容深刻的情绪体验自觉的自我调控矛盾突出——主观化时期,个体的自我意识得以成熟完善青春期后自我同一性形成主我和客我、理想我和现实我整合统一
生理自我时期——自我中心期
生理(物质)自我是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体验,如对自己身高、体重、容貌、身材、性别、健康状况等生理特质的意识等。个体对自己的躯体认识包括:占有感、支配感、爱护感
。
社会自我时期——客观化时期
社会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与体验,如在群体中的地位、名望,受人尊敬、接纳的程度,拥有的家庭、亲友及其经济、政治地位的意识。在情感体验上表现为:自豪或自卑。在调节上表现为:追求名誉地位,与人交往,与人竞争,争取得到他人的好感等。
心理自我时期——主观化时期透过自我意识去认识外界世界,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有浓重的个性色彩形成并发展特有的价值体系出现与价值观一致的自我理想抽象思维有很大发展,自我意识进入精神领域。知识链接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美国心理学家,是一个医师的四个孩子之一。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蒙特苏马,因患肺癌逝于剑桥。其兄F.奥尔波特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的兴趣主要在于意识的部分,而非难以确定的深层潜意识。他经常谈到与弗洛伊德唯一的一次见面,这次会面使他了解到弗洛伊德心理学在把握潜意识内容时忽视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事实。这一点不仅对他后来理论的创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使得他在整个的学术生涯中对精神分析表示反感。
他在二十二岁参访维也纳时,写了一封信给弗洛伊德,说他就在城里,想与他会面,弗洛伊德大方的接待他,但却一声不响的坐着,奥尔波特试图找话题,他提到来弗洛伊德办公室的途中,听到一个小孩告诉他母亲说:他想避开一些很脏的东西,他显露出对脏乱的恐惧,然而他母亲穿戴整齐、衣衫烫过、气宇非凡,奥尔波特认为这与小孩畏惧脏论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如他所回忆的:弗洛伊德用他那双仁慈的、治病救人的眼神看着我说:“那小孩是你本人吗?”奥尔波特目瞪口呆,只好转换了话题。他后来回忆道:“这次经验告诉我,深层心理学研究尽管有种种好处,但它容易钻牛角尖,而心理学家在深入潜意识的世界以前,能够把动机等事情说明清楚,也是同样可以获得认可。”三、米德的自我意识理论乔治·赫伯特·米德(1863-1931),是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米德出生于美国,就读哈佛大学,在W.詹姆斯指导下从事研究,并于1894年和J.杜威同时进入芝加哥大学期间,米德受到机能主义运动和早期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从而涉足社会科学领域,研究自我理论,是20世米德生前从未出版过著作,他的经典性著作《心理、自我和社会》是由他的学生根据他的讲稿汇编而成,并于1934年他去世后出版的。由这些讲稿汇集而成的著作代表了米德最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纪最重要的自我理论家之一。自我意识发展模式1、准备阶段:自我的原始状态,无意识的模仿他人,对符号和意义缺乏理解;2、模仿阶段:掌握了语言符号,模仿“重要他人”的言行,并从对方角度看待自己;3、社会角色扮演阶段:综合“重要他人”的角度来看待自己,概括为“泛化他人”,并将“泛化他人”身上体现的群体期望、社会规范内化于自身,形成自我。三阶段都离不开他人和群体,都要借助语言符号与他人互动。所以自我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四、洛文格的自我意识理论洛文格采用造句测验的方法搜集大量资料,提出七阶段的自我意识发展模式。1、前社会的、共生的阶段促进自我与非我的区分2、冲动阶段个体表现受身体冲动支配,几乎是现在的行为动向3、自我保护阶段认识并依靠规则,控制冲动4、遵奉阶段认识到自己与群体利益一致,遵奉团体5、公正阶段十三四岁达到,良心6、自主阶段正视和积极处理冲突7、整合阶段相当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第三节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一、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一)个体自我意识发生于形成的指标1、出生后第一年末,儿童发生了初级的自我意识。2、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分开。3、儿童能使用自己的名字。
前苏联安南耶夫4、能使用第一人称“我”来代表自己。
儿童到三岁左右,开始用“我要”、“我有”等第一人称代名词,表明儿童完成从自己的表象向抽象飞跃,表明儿童的自我意识已经形成,主要表现在生理方面。(二)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P1881、自我中心期2、客观化时期3、主观化时期(三)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随年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而是既有上升的时期,也有平稳发展的时期。1、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学生的自我概念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的描述向比较抽象的心理术语的描述发展的。2、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1)独立性逐渐增高(2)笼统到具体、概括(3)开始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4)抽象概括、对内心评价迅速发展(5)稳定性逐渐加强3、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与自我意识、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二、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一)全面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意识的基础1、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
主要指从对自己有影响、关系较密切的周围人的一系列评价中概括出来的某些经常的、稳固的评价,才是自我评价的基础。主动社会交往:“自我概念来源于社会交往。”——米德合理运用比较策略:综合比较、适当的向下比较、缺陷补偿等。知识拓展:习得性无助通常,别人会对我们的品质、能力、性格等给予清晰的反馈,从而增强我们对自己的了解。激励对成长中的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经常说:“优秀的学生是夸出来的”。当否定性评价过多时,学生会产生“习得性无助”。他人的反馈(习得性无助1)实验1:塞利格曼1967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他人的反馈(习得性无助2)实验2:塞里格曼1975年实验是在大学生身上进行的,他们把学生分为三组:让第一组学生听一种噪音,这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使噪音停止。第二组学生也听这种噪音,不过他们通过努力可以使噪音停止。第三组是对照,不给受试者听噪音。当受试者在各自的条件下进行一段实验之后,即令受试者进行另外一种实验:实验装置是一只“手指穿梭箱”,当受试者把手指放在穿梭箱的一侧时,就会听到一种强烈的噪音,放在另一侧时,就听不到这种噪音。实验结果表明,在原来的实验中,能通过努力使噪音停止的受试者,以及未听噪音的对照组受试者,他们在“穿梭箱”的实验中,学会了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使噪音停止,而第二组受试者,也就是说在原来的实验中无论怎样努力,不能使噪音停止的受试者,他们的手指仍然停留在原处,听任刺耳的噪音响下去,却不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
他人的反馈(习得性无助3)①定义:习得性无助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②表现:习得性无助学生形成了自我无能的策略,最终导致他们努力避免失败。他们力求无法实现的目标,他们拖延作业,或只完成不费力气的任务。他们沮丧,并以愤怒的形式表现出来。习得性无助是一种严重的自我意识障碍,它抑制了人改造与影响环境的能力,强化了顺从甚至屈从并转化为一种内在信念。
2、根据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
将自己与自己做纵向比较,即将现实自我与过去自我、理想自我进行比较。活动:我是谁?
①请以“我……”、“我是……”、“我喜欢……”、“我要……”、“我曾……”、“我不……”、“我可以……”、“我想……”等等句型写下20个描述自己的句子。
②归类:涉及自己未来的有几项?主客观情况的各有几句?身体状况(年龄、形体等)的有几项?心理自我(情绪状况的,才智状况)有几项?社会自我,社会关系状况(品德、与人关系等)有几项?表示积极和消极的句子各有几句?③如果表示积极的句子多于表示消极的句子,说明你的自我接纳状况良好。相反,你的消极陈述的句子将近一半甚至超过一半,这显示你不能很好地接纳自己,你的自尊程度较低,这时你需要内省一番,寻找问题的根源。哪一方面过低评价了自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否有认识偏差?3、通过和自己相当的人加以对比来认识自我
个体对自我的认识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通过与社会上同自己地位、条件相类似的人的对比来认识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关系。4、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一位大二学生的自我描述
我是一个内向、坚强、上进、自信、有理想、懂事、好学、乐于助人、嫉恶如仇、争强好胜、渴望成功与优秀、有一点自私、妒忌心强、自制力弱、说些小谎的大学男生。
在父母眼中:我是一个懂事、有些害羞、不用父母操心、上进的、不乱花钱、有些懒惰的大男孩;
在兄弟姐妹眼中(只有一个妹妹):我是妹妹心中可以依靠与信赖的大哥,是一个诚实守信、爱护妹妹的好哥哥;
在同学眼中:我是一个大方、乐于助人、受人尊敬、好人缘、有些懒散、追求自由的人;
在老师眼中:我是一个默默无闻、成绩优秀、自律、品学兼优的学生;
在恋人眼中:我是一个懂得爱、有责任感、守时守信、有幽默感、坚强的好男人。(二)积极悦纳自我
——建立真实的自信心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含油气盆地沉积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食品检验取样技术规程
- 保险风险应对策略模板
- IT部门年度工作报告模板
- 声音科学详解模板
- 生物技术基础培训模板
- 问卷调查报告格式
- 二零二五版商用锅炉运行安全保障合同范本3篇
-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作业(十)(有答案)
- 2024-2025学年天津市和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数学试卷(含答案)
- 影视作品价值评估-洞察分析
- 公司员工出差车辆免责协议书
- 2023年浙江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招聘聘用人员笔试真题
- 江苏某小区园林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药店医保政策宣传与执行制度
- 勘察工作质量及保证措施
- 体外膜肺氧合(ECMO)并发症及护理
- 充电桩巡查记录表
- 心电图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 疏散楼梯安全要求全解析
- 汽车扰流板产品原材料供应与需求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