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_第1页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_第2页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_第3页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_第4页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前儿童认知的开展1整理课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掌握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的开展特点2.掌握学前儿童的注意的开展特点3.掌握学前儿童的记忆的开展特点4.掌握学前儿童的想象的开展特点5.掌握学前儿童的思维的开展特点6.掌握学前儿童的言语的开展特点2整理课件本章目录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言语认知3整理课件第一节学前儿童感觉的开展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根底。1、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如视觉、味觉、触觉等。2、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如饥、渴等内脏感觉和本体运动觉、平衡觉等。4整理课件一、视觉的开展〔一〕视觉的产生1、20st初:医学上还普遍认为“婴儿刚生下来时既盲又聋,而且要经过很多周以后才能注视物体〞。2、1961年:范茨采用“视觉偏好〞法所做的研究说明,婴儿并不是任凭环境支配而毫无能力,他们一出世就有了某些视觉活动。3、近年来:庞丽娟等人的研究发现,4-5个月的胎儿已能对视觉刺激产生反响。5整理课件6整理课件7整理课件〔二〕视敏度1、概念: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俗称“视力〞。2、测量方法:视觉偏好法、视动眼球震颤法以及视觉诱发电位测量法。3、研究结果:新生儿具有一定程度的视敏度,出生后头半年是婴儿视敏度开展的关键期,整个学前期,儿童视敏度不断开展,6岁左右到达成人的视力范围。8整理课件〔三〕颜色视觉1.颜色视觉的出现〔1〕概念: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2〕研究结果:2.颜色视觉的开展〔1〕颜色习得:先认颜色,后掌握词,再将二者联系起来。〔2〕色肓:多为先天性红绿色肓,男性多于女性。9整理课件10整理课件二、听觉的开展〔一〕听觉的产生1.胎儿的听觉〔1〕生理心理学研究发现,胎儿的听觉感受器在6个月时就已根本成熟。〔2〕法国的心理学家认为,8个月以后的胎儿,对低音的感受比高音更敏感,胎儿期父亲多跟胎儿交流,对胎儿的开展很有益处。11整理课件2.新生儿的听觉〔1〕婴儿一出生就有听觉。〔2〕新生儿对语言的识别非常敏感。〔有人报告,当母亲从婴儿看不见的地方呼唤其名字时,10-12天的新生儿会转向母亲,而其他妇女呼唤时那么毫无反响,婴儿对母亲的声音比较敏感和偏爱。〕〔二〕儿童的视听协调活动1、新生儿具有视听协调能力〔把头转向声源〕。2、视听协调能力可以帮助儿童区分视、听信息是否一致。也是后来高级感知协调能力产生和开展的根底。12整理课件〔三〕听觉的开展1、学前儿童对纯音的听觉感受性在不断开展(://amuseum.cdstm/AMuseum/perceptive/page_2_ear/page_2_3/page_2_3_1_b.htm)儿童在12-13岁以前,听觉感受性一直在增长2、学前儿童的听敏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3、学前期儿童对言语的听觉也在不断开展。13整理课件三、触觉的开展触觉是皮肤受到机械刺激时而产生的感受。2岁以前,触觉在儿童的认知活动中起着主要作用。先看一个案例〔一〕触觉的产生儿童出生时就有触觉反响,天生的无条件发射,如吸吮反射、防御反射、抓握反射等。14整理课件1、儿童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口腔的活动进行的,而且可以通过口腔触觉认识物体。2、通过口腔触觉探索活动还可以建立条件反射。

〔二〕口腔的触觉15整理课件〔三〕手的触觉——触觉探索的主要途径1、两个阶段:〔1〕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响阶段:在婴儿刚出生时就表现出来,如;抓握反响。〔2〕视触协调活动阶段:即眼手协调活动,是手的真正探索活动的开始。2、“前够物行为〞:〔1〕不是成熟的眼手协调动作。〔真正的眼手协调动作出现的标志是伸手能够到东西〕〔2〕5个月是婴儿够物行为开展的重要分水岭。16整理课件〔四〕听觉与触觉的协调婴儿期已经出现了视觉与听觉的协调对“令妈妈头疼的彤彤〞案例的分析17整理课件四、其它感觉的开展〔一〕痛觉1、新生儿即有痛觉2、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较低,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痛觉的敏感性逐渐增强〔二〕味觉1、味觉是新生儿出生时最兴旺的感觉2、味觉在胎儿时期已发育成熟3、婴儿偏爱甜食4、味觉在和儿童期最兴旺,之后逐渐衰退18整理课件19整理课件〔三〕嗅觉1、新生儿已有嗅觉反响2、新生儿可以区分不同的气味3、嗅觉随年龄增长不断改善一直延续到成人,之后逐渐衰退20整理课件第二节学前儿童知觉的开展21整理课件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它是在感觉的根底上,整合各种感觉信息而产生的综合反映,是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高级心理产生的根底。按照知觉反映对象的不同,可把知觉可分为:形状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等。22整理课件一、形状知觉的开展形状知觉是对物体几何形体的区分。〔一〕婴儿的形状知觉1、婴儿出生几天后,即出现视觉偏好。2、婴儿对面孔的内部特征的关注中,对眼睛的注视最多。〔二〕幼儿的形状知觉1、主要依靠运动觉和视觉的协同活动,儿童形状知觉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2、幼儿叫出图形名称比识别图形要晚。看一个案例23整理课件二、空间知觉的开展空间知觉是反映物体之间的关系的知觉。空间知觉包括方位知觉、深度知觉。(一)方位知觉1、新生儿出生后就表现出一种原始的定位能力。2、幼儿方位知觉开展遵循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二〕深度知觉1、双眼视差是产生深度知觉的主要重要依据。2、幼儿时期,深度知觉能力有了很大的开展,但对于比较遥远的空间距离还不能正确认识,以致在图画中不能正确地表现空间特征。24整理课件三、时间知觉的开展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1、时间的变化比较抽象,没有专门的时间分析器,只能借助于中介感知时间的变化,如四季的轮换、昼夜更替、表、日历等。2、婴儿借助生理状态变化来反映时间。例如,通过“生物钟〞来感知时间的变化,当婴儿感到饥饿时,就对吃奶时间形成条件反射。3、由于时间的抽象性特点,幼儿时间知觉的开展水平比较低。25整理课件四、知觉恒常性指当知觉条件变化后,人对知觉对象的感知仍保持不变。如大小恒常性、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和形状恒常性等。婴儿出生的第一年,儿童已经具有了物体形状和大小知觉的恒常性。

26整理课件五、客体永久性是皮亚杰在其研究中使用的一个概念。当客体从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客体依然存在,会寻找并试图重现该客体,这时儿童大脑产生客体永久性。皮亚杰把婴儿客体永久性的开展划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0-2个月〕:婴儿没有任何客体永久性概念第二阶段〔2-4个月〕:“被动地期望〞阶段第三阶段〔4-8个月〕:“探索局部被遮盖的物体〞27整理课件第四阶段〔8-12个月〕:儿童开始出现主动寻找第五阶段〔12-18个月〕:“客体位移后寻找〞第六阶段〔18个月以后〕:儿童看不到客体位移也能建构客体六、跨通道知觉指将中枢神经将不同感觉通道获得的信息联系起来,进行加工处理。1、婴儿出生时已具有跨通道知觉的能力2、幼儿期儿童跨通道知觉能力已有了很大的开展28整理课件第三节学前儿童注意的开展29整理课件什么是注意?注意指的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伴随着心理过程的产生而产生,同时一切心理过程的产生都离不开注意。注意的种类包括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学前儿童开展起来的注意形式就是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这两种根本形式。30整理课件一、无意注意的开展无意注意指的是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一〕婴儿无意注意的开展婴儿期〔0-3岁〕无意注意优于有意注意的开展〔二〕幼儿无意注意的开展幼儿期〔3—6岁〕的无意注意也是在稳步开展中,主要会被刺激物的物理特性所吸引31整理课件二、有意注意的开展有意注意指的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一〕婴儿有意注意的开展1、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开始萌芽2、可以有意识的培养有意注意〔二〕幼儿有意注意的开展1、小班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初步形成2、中班幼儿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开展3、大班幼儿有意注意迅速开展32整理课件三、注意开展的缺陷〔一〕注意开展缺陷的表现1、上课或游戏时无法集中注意2、小的刺激就会引起他们的反响,情绪冲动3、很难独立完成事情,做事条理性差,质量不高4、集体生活中,不遵守规那么,很难等待5、爱动,不停的讲话6、行为和情绪上表现较冲动7、不喜欢阅读文字,讨厌做与观察、读和写相关的任务33整理课件〔二〕注意开展缺陷的弊端1.对智力的影响很难集中注意,看、听、记忆的质量很低2.对学习能力的影响不喜欢听、说、读、写、看3.对生活能力的影响很难独立完成一件事情4.对亲子、师幼关系的影响根本被老师和父母限制,容易形成越管越不听,越不听越要管的恶性循环34整理课件〔三〕注意开展缺陷的影响因素1.生理因素〔1〕学前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成熟〔2〕气质的原因,有些儿童先天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2.刺激因素环境中的一些无关刺激太多3.教育因素〔1〕长时间的不理解老师提出活动的目的和要求〔2〕老师的教学活动组织的比较单一〔3〕幼儿园学生的数量比较多,老师很难照顾的到4.家庭因素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35整理课件〔四〕注意开展缺陷的矫治1.食物治疗补充孩子所必须的维生素、必须氨基酸、微量元素2.行为干预〔1〕心理教育〔2〕自我调整〔3〕认知行为干预〔4〕家庭干预〔5〕学校干预〔6〕社会技能训练3.感觉统合训练4.生物反响训练36整理课件第四节学前儿童记忆的开展37整理课件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头脑中的反映6岁之前是儿童记忆开展的关键期一、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一〕记忆保持时间延长,记忆容量逐渐增加〔二〕内隐记忆逐渐丰富,外显记忆不断开展〔三〕情景记忆占优势,语义记忆逐渐开展〔四〕自传记忆更加清晰详细38整理课件二、学前儿童记忆的策略1、概念: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有意识可控制的记忆方法和手段。2、儿童记忆策略的的开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无策略阶段〔2〕策略产生阶段〔3〕合理使用记忆策略看一个案例39整理课件〔一〕学前儿童记忆策略的开展趋势学前儿童记忆策略已经开展,儿童在6岁前不能够有意地使用策略帮助记忆,存在策略缺陷现象。〔二〕学前儿童具体记忆策略的开展1、编码策略〔1〕复述策略;〔2〕组织策略2.提取策略:〔1〕指通过有方案的操作来获取存储的信息〔2〕在运用提取策略时有明显的年龄差异40整理课件三、学前儿童的遗忘规律〔一〕婴儿期遗忘1、指的是婴儿有记忆表现,但在以后的开展时期内却不能回忆起婴儿期经历的现象。2、这个问题到现在也没有确切的答案。3、弗洛伊德:婴儿期遗忘的根本原因在于,在婴儿期人们会产生强烈的恋母情结,而恋母情结的感受常常是痛苦的,所以与此相关的记忆都受到了压抑,因此无法提取。41整理课件〔二〕学前儿童记忆的回涨1、指学前儿童刚刚学过的知识,你让他马上复述,他可能答复:“不会!〞,但过一会儿自己就背出来了的现象。2、解释〔1〕由于识记复杂材料的过程中产生了抑制的积累作用,因而影响立即回忆的成绩,经过充分休息后,抑制得到解除,因此记忆有所回涨。〔2〕儿童学习复杂而又有趣的材料时,对这些材料的保持是比较零散的,需要一段稳固和开展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加工,因而加强了记忆,出现了记忆回涨。42整理课件〔三〕学前儿童遗忘的原因时间因素是影响学前儿童遗忘的重要因素1、编码失败加工水平理论〔levels-of-processingtheroy〕:学前儿童分析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较弱,因此不能对信息进行深度编码,导致编码失败,无法存储信息。2、贮存衰退衰退理论:在学习新材料时会在大脑中出现记忆痕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痕迹那么会越来越浅,直至最终消失。43整理课件3、信息干扰〔1〕前摄干扰:先学习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干扰〔2〕倒摄干扰:后学习材料对先学习材料的干扰。〔3〕应积极利用儿童早晨和晚上睡觉前的记忆高潮期4、提取失败“舌尖现象〞:我们平时所说的话到嘴边就是想不起来5、动机性遗忘弗洛伊德:我们的记忆系统实际上会对那些令人不愉快的信息进行自我检查,为了保护自我并减少痛苦体验,我们可能会压抑我们的痛苦回忆,不愉快的事件我们更容易遗忘。44整理课件第五节学前儿童想象的开展45整理课件一、想象的功能与作用〔一〕想象的概念与特点1、概念学前儿童的想象是儿童对旧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2、特点〔1〕制约性: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2〕自由性:想象的内容和状态是自由的。〔3〕无限性:想象的内容是不受限制的。46整理课件〔二〕想象的功能与作用1.想象的产生是学前儿童认知开展的标志之一。2.想象是理解的根底。3.想象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儿童通过想象可以渲泄不良情绪、减轻压抑和挫折感、维持心理平衡,进而促进心理健康。47整理课件二、无意想象与有意想象根据想象有无目的,可以将其划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一)无意想象1、在学前儿童的想象中,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2、特征〔1〕没有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3〕以想象过程为满足〔4〕现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48整理课件〔二〕有意想象1、学前儿童的想象,在无意想象的根底上,有意想象开始萌芽并开展起来。2、有意想象在学前儿童晚期表现得更明显,看一个案例49整理课件三、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根据想象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的差异,可以将学前儿童的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一)再造想象1、概念: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2、产生条件〔1〕正确理解与掌握语言及实物标志的意义〔2〕丰富地储存表象材料50整理课件3、特点〔1〕学前儿童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言语描述,或根据外界情境而变化。〔2〕学前儿童想象中的形象多是记忆表象的极简单加工,缺乏新异性。〔3〕实际行动是学前儿童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51整理课件〔二〕创造想象1、概念:创造想象是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去构造新形象的过程。2、产生条件:〔1〕社会实践的要求与个人的创造需要〔2〕表象的积累与储藏〔3〕创造者的积极的思维活动〔4〕原型启发〔5〕灵感52整理课件3、特点:〔1〕最初的创造想象是无意的自由联想。〔2〕创造想象的形象和原型只是略有不同,或者在常见模式的根底上有一点改造。〔3〕想象的情节逐渐丰富。53整理课件四、想象的夸张性〔一〕学前儿童想象夸张性的表现1.夸大事物某个局部或某种特征2.混淆假想与真实〔二〕学前儿童想象夸张的原因1.认知水平的限制2.情绪对想象的影响3.儿童想象在认知中地位的制约4.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54整理课件第六节学前儿童思维的开展55整理课件什么是思维?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恩格斯:“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56整理课件一、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幼儿期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一〕直觉行动思维是指在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特点:1、直观性和行动性直觉行动思维实际是“手和眼的思维〞57整理课件2、初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1〕表意性动作的间接性表意性动作,即是用动作表达意愿。〔2〕工具性动作的概括性A.工具性动作,即按照物体的结构特征和功用来使用物体的动作。B.概括性:对同类物体使用同样的动作。它反映了儿童对于“类〞概念的朦胧意识。58整理课件3、缺乏行动的方案性和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由于直觉行动思维是和感知、行动同步进行的,因此,不能方案自己的行动,也不能预见行动的结果。4、思维的狭隘性直觉行动思维是以儿童的知觉为根底,思维的对象仅仅局限于当前直接感知和相互作用的事物。59整理课件〔二〕具体形象思维是依赖事物的形象或表象以及他们的彼此联系而进行的思维。是幼儿期儿童思维的主要特性。特点:1、具体形象性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2、自我中心性

幼儿在认识事物时,从自己的身体、动作或观念出发,不太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

60整理课件〔三〕抽象逻辑思维1、指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形式进行的思维。2、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3、学前晚期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4、“去自我中心化〞61整理课件二、学前儿童概念的开展概念是思维的根本单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一〕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1、通过实例获得概念通过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各种事物来获得概念——主要方式2、通过语言理解获得概念在较正规的学习中,成人通过讲解的方式帮助儿童掌握概念——以这种方式获得的是科学概念。62整理课件〔二〕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1、学前儿童掌握实物概念的特点幼儿最初掌握的概念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各类事物的名称。2.、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的特点〔1〕学前儿童数概念的萌芽A.辨数B.认数C.点数63整理课件〔2〕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形成及开展掌握数概念需理解A.数的顺序B.数的实际意义C.数的组成林崇德将儿童数概念的形成,分为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四个阶段3、学前儿童掌握科学概念的特点〔1〕科学概念要经过专门的教学才能形成〔2〕幼儿可以学习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但是不必要求幼儿掌握严格的科学概念。64整理课件〔三〕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1、分类法以物体的感知特点为依据分类以物体的功用为依据以物体的本质属性为依据。2、排除法儿童往往根据情景和情感因素而非“类概念〞去排除。3、解释法陈帼眉将幼儿解释概念分为七类型五水平〔1〕不能解释概念水平:“不能理解〞和“原词造句〞〔2〕“具体实例〞水平65整理课件〔3〕“直观特征〞水平〔4〕“根本特征〞水平:“重要属性〞、“实际功用〞、“种属关系〞〔5〕“正确定义“水平4、守恒法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守恒实验演绎过来的一种方法,目的在于了解儿童是否获得某些数学概念,或者所获得的概念是否具有稳定性。66整理课件三、学前儿童判断的开展1、概念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作用,对事物之间或事物与它们的特征之间的肯定或否认性联系的反映。2、分类感知形式的直接判断和抽象形式的间接判断67整理课件特点〔一〕判断形式的间接化学前儿童的判断以直接判断为主,开始向间接判断开展。(二)判断内容的深入化从反映事物的外表联系,向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开展〔三〕判断依据的客观化从以对待生活的态度为依据,向以客观逻辑为依据开展。68整理课件(四)判断论据的明确化

从没有意识到判断的根据,向明确意识到自己的判断根据开展。四、学前儿童推理的开展1、概念推理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根据已有知识推论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是从判断出发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2、分类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69整理课件〔一〕学前儿童推理能力开展的特点1.抽象概括性差2.逻辑性差3.自觉性差〔二〕学前儿童不同类型的推理1、学前儿童的归纳推理〔1〕归纳推理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2〕“转导推理〞70整理课件2、学前儿童的演绎推理〔1〕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三段论〔2〕学前儿童的演绎推理尚处于萌芽状态,很少能到达命题演绎水平。3、学前儿童的类比推理〔1〕类比推理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归纳推理,是对事物或数量之间关系的发现和应用。〔2〕查子秀等人研究说明3—6岁儿童已经具有一定水平的类比推理。71整理课件第七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开展72整理课件什么是言语?言语是人们掌握和使用语言符号的心理活动过程。学前儿童言语的开展主要包括语音的开展、词汇的开展、语法的开展、言语理解的开展和言语表达的开展73整理课件一、学前儿童语音的开展1、幼儿的发音水平在整个学前期逐步提高,幼儿发音的准确率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2、儿童对声母和韵母的掌握程度不同。二、学前儿童词汇的开展〔一〕词汇数量不断增加1、学前期是人的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2、3~6岁幼儿词汇量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直线上升趋势,但词汇量的增长率呈逐步递减趋势。74整理课件〔二〕词汇类别日益扩大1、词的类型〔1〕根据词的类型词可分为:实词、虚词。〔2〕学前儿童一般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实词中最先掌握名词,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3〕对词汇的内容的掌握:从具体的词到抽象性、概括性高的词。75整理课件三、学前儿童语法的开展学前儿童语法结构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模仿成人的语言和日常语言交流来获得。特点:〔一〕由短句开展到长句〔二〕由词汇句开展到完整句〔三〕由陈述句开展到其它句型76整理课件四、学前儿童言语理解的开展言语的根本功能是用于人际交流和沟通。它主要表达在言语的理解和言语的表达两个方面。〔一〕言语理解具有较强的具体形象性1、受思维开展水平的限制,学前儿童常常依靠行动和形象理解事物。2、有关学前儿童绘本阅读的研究说明,在让儿童对绘本中的故事进行复述时,有插图的效果要明显好于无插图的效果。3、年龄越小的学前儿童在言语理解活动中对直观形象性的依赖越大。77整理课件〔二〕言语理解具有较大的外表性1、学前儿童的思维局限,他们还不善于通过事物的外表去发现事物内在的本质2、这个时期的学前儿童常常发生望文生义的现象〔三〕言语理解具有较大的片面性1、学前儿童在理解成人的言语时,先理解其中个别字句、情节或行为,再理解产生的原因及后果,最后才能理解整个故事的思想内容。2、学前儿童对被动句和双重否认句理解障碍较大。78整理课件〔四〕言语理解具有较强的情绪性1、儿童对言语的理解常是不客观的,总是把不自觉地把言语表达的内容往自己身上投射。〔五〕言语理解具有较大的极端性1、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绝对化的特征,不能理解言语所描述的事物的中间状态或相对关系。例如:在儿童看来,不是好人,就是坏人。79整理课件五、学前儿童言语表达的开展〔一〕对话言语的开展特点1、学前儿童最初的言语表达是对话式的。2、学前儿童的对话式言语具有被动性的特征。〔二〕独白言语的开展特点1、独白语言的产生晚于对话言语。2、年龄较大的学前儿童,独白言语逐渐从外部言语过渡到内部言语。〔三〕情境性言语的开展特点1、随着认知开展的逐渐成熟以及言语习得经验的增加,学前儿童的情境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言语逐渐变得较为连贯。80整理课件〔四〕表达技巧的开展特点1、注意策略在言语表达的过程中,儿童常常使用言语暗示、停顿、语气变化等注意策略,引起听话者对其讲述的事件的关注。2、调整策略4岁左右儿童的调整能力有了较好的开展,能根据听者的情况确定语言的内容和形式,并能对自己的言语进行适当调整。81整理课件3、辅助策略〔1〕学前期,儿童能使用诸如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语气强调等方式来辅助和强调其言语表达的内容。〔2〕语气语调这种策略的使用要晚于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策略的使用82整理课件案例分析老师在黑板上点了一个粉笔点,问学生:“这是什么?〞如果学生是幼儿园的小朋友,答案可多了。有的说是小虫子、有的说是米饭粒、有的说是粉笔的宝宝……但是,如果大学的学生,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答复:“就是个是粉笔点。〞如果你是学前儿童的老师,如何培养他们的想象?师生总动员83整理课件令妈妈头疼的彤彤案例描述:2岁的彤彤让妈妈头疼,每次给她穿衣服就是一场战争,因为每次一穿套头的衣服时她都会大闹一番,情绪十分不好,要是经过战争妈妈赢了,如果是外衣,把衣服一旦穿上了彤彤又不让往下脱,这个反响妈妈感到很奇怪。【对点案例】返回84整理课件案例分析:其实,彤彤就是穿衣服的过程中费力儿,还有就是如果是外衣就与皮肤接触的较少了,所以足以看出彤彤的触觉开展的不算好,她可能触觉敏感,建议彤彤多做触觉训练,妈妈多爱抚彤彤,给予她肌肤上的接触,刺激彤彤触觉的开展。返回85整理课件执着的小假设希案例描述:假设希,13个月了,妈妈喜欢带她去大福源超市里的淘气堡玩,每次假设希都会被五颜六色的大积木所吸引,在各种形状的积木中,假设希总是喜欢捡起圆形的积木玩,她特别喜欢玩圆形的积木,一摆弄就会很长时间,妈妈担忧她对别的形状没有认知时机,所以总是用别的形状转移她的注意力,但假设希还是会到众多积木中找到圆形的玩。【对点案例】86整理课件案例分析:婴儿在识别物体时呈现明显的视觉偏好,他们偏好对称的刺激物多于不对称刺激物,所以这是婴儿形状知觉正常的开展过程。另外,生活处处是形状,孩子每天接触和体验中都在学习,所以,妈妈不必有学不到其他形状这样的担忧。返回87整理课件“视崖〞实验吉布森等人设计了著名的“视崖〞实验。研究者在玻璃板下面铺上格子形状的图案,造成一侧看起来是浅滩,另一侧看起来是“悬崖〞的错觉,然后,把6个半月-14个月大的婴儿放在玻璃板的中央部位,这样婴儿一侧看起来是浅滩,另一侧看起来是“悬崖〞。母亲分别在两侧呼唤婴儿,记录婴儿爬的方向。结果发现,大多数婴儿只爬到浅滩,拒绝从深渊的一侧爬向母亲。这说明婴儿此时已经有了深度知觉。【资料贴吧】返回88整理课件注意缺陷多动症

1.定义注意缺陷/多动性障碍,简称ADHD。描述的是那些表现出持续的与年龄不符的注意力不集中及多动—冲动的儿童。2.核心病症〔1〕注意缺陷〔2〕多动〔3〕冲动3.诊断标准目前,国际较为通用的诊断标准有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ICD〕和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两大系统。【资料贴吧】返回

89整理课件长大胡子的王叔叔与戴眼镜的张叔叔案例描述:家庭聚会时,6岁的淘淘总是记不住几位叔叔,妈妈告诉淘淘,长着大胡子的是王叔叔,你舅舅也有胡子,舅舅姓王;带着眼镜的是张叔叔,你爸爸姓张,爸爸也带眼镜…,这下淘淘可都记住了,脸上露出了笑容。案例分析:淘淘这个年龄虽然不太会用记忆策略,但是在成人的引导下可以使用,进而提高记忆效果。这个年龄正是记忆策略发生的关键期,所以淘淘的妈妈很智慧,淘淘以后记忆策略会相对开展的好。【对点案例】返回90整理课件儿童想象的产生的根本条件第一:头脑中要有相当数量的、具有稳定性的加工材料作为想象活动的对象,这些加工材料即表象。离开了表象作根底,任何想象都会变成无根之木、无源于水。第二:要拥有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能力。大约在1.5~2岁,儿童运用内部智力动作加工旧表象的能力才有所萌芽,根本具备了想象的根底。【资料贴吧】返回91整理课件干杯案例描述:2岁的瑶瑶在一次家庭聚餐中看到大人们端酒碰杯觉得很好玩,就拿着自己的小水杯跑到大人的饭桌前,说:“干杯〞,随即假装喝水。这时,大人们发现她的水杯是空的,可是她依然喝得很起劲,逗得大家哄堂大笑。【对点案例】92整理课件案例分析:2岁起,儿童歌想象已经开始开展,他们开始用假想的东西补充代替现实的事物,这标志着儿童思维开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返回93整理课件毛毛画爸爸案例描述:毛毛是一名5岁的女孩,有一次她的绘画经过了这样三个阶段。阶段一:在画画前她说:“我想画爸爸〞。画了爸爸的脸、耳朵、眼睛、嘴,她接着画了座房子,画了棵小树。阶段二:然后她又开始画起了小草和蝴蝶,说:“还画上绿绿的小草,再加上了小蝴蝶。〞阶段三:这时她又突然想起来:“爸爸还没有身体呢,也没画胡子。〞边说边画:“爸爸的个子高高的,可有力气了,胡子扎扎的,总也不刮。〞【对点案例】94整理课件案例分析:毛毛的想象根本上是围绕主题进行的,虽然有时偏离主题,但能够自动回到主题上来,属于有意想象。返回95整理课件三座山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