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历史一模模拟试题_第1页
2022年历史一模模拟试题_第2页
2022年历史一模模拟试题_第3页
2022年历史一模模拟试题_第4页
2022年历史一模模拟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一模考试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注意事项:1.全卷五大题,共37小题,试卷共5页。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交卷时只交答题卡。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有关我国远古居民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磨制石器B.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C.使用耒耜耕地D.制作色彩艳丽的彩陶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地理位置晋姬姓贵族山西卫姬姓贵族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鲁姬姓贵族山东南北齐功臣山东北部一带2.与右图表格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3.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我国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是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4.“一带一路”构想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是A.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B.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C.南北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D.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航路5.隋唐时期,最有利于知识分子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途径是A.建立军功B.努力耕织C.依靠门第出身D.参加科举考试6.毛泽东所称赞的“一代天骄”在历史上的主要功绩是A.统一蒙古B.灭亡西夏 C.建立元朝D.统一中国7.清朝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在边疆地区设立的机构不包括A.西域都护B.驻藏大臣 C.台湾府D.伊犁将军8.《这才是晚清》中记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是孤傲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这里的“大变局”是指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中国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9.李鸿章是晚清一位极重要的官僚,在中国影响很大。以下李鸿章的所作所为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创办轮船招商局C.筹建北洋海军D.签定《马关条约》10.某同学想要利用暑假去参观辛亥首义纪念馆,以了解在辛亥年首先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的具体情况。他应该去的城市是A.广州B.南京C.北京D.武汉11.“九秩惊回首,镰斧开天,革命弄潮,南湖燃起燎原火”“红船一叶破迷蒙,辟地开天气若虹”,这些诗句赞扬的是A.中国同盟会的成立B.武昌起义的爆发C.五四运动的爆发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2.暑假小明和同学模拟“重走长征路”,正确的行程是①遵义②赤水③吴起镇④泸定桥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13.郭沫若在《满江红·卢沟闻警》中写道:“庚子耻,犹未雪。卢沟辱,何时灭?”卢沟辱“指的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南京大屠杀14.湖北省有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市有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它们反映的基本政治制度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一国两制”15.观察右图,厦门华垦火柴厂的改造属于A.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服务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6.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吸取的最主要教训是A.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B.充分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C.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办事D.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年,面对意大利记者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革’这样可怕的事情”时,邓小平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是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加强民主法治建设C.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提出并实践“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因为它A.结束了“文革”内乱B.解决了“文革”遗留的所有问题C.产生了新的领导班子D.完成了党的各条路线的拨乱反正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以“Tchinesearecoming(中国人来了)”作为封面标题,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B.中国参加亚非国际会议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而是袁隆平。”袁隆平的重要贡献是A.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B.率领农民参加人民公社化运动C.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D.带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1.古印度社会有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高高在上的是“婆罗门”和“刹帝利”,而“吠舍”和“首陀罗”社会地位低下,这种制度是A.封建等级制B.中央集权制C.种姓制度D.共和制22.中世纪的德国流行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最有利于A.封建主B.市民阶级C.国王D.教会23.当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国家的象征,但没有实权,是典型的“统而不治”。这种政治体制源于历史上哪一部法律文件A.《神曲》B.《权利法案》C.《人权宣言》D.《独立宣言》24.下图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他笔记中设计的历史人物是初露锋芒初露锋芒→政变夺权→建立帝国→颁布《法典》,对外战争→远征失败,被迫下台A.克伦威尔B.华盛顿C.罗伯斯庇尔D.拿破仑2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A.最终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B.推翻封建专制制度C.打败外国武装干涉D.促进资本主义发展26.“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为此日本明治政府决定A.“废潘治县”加强中央集权B.承认土地买卖C.鼓励发展近代工业D.提倡“文明开化”27.“胜地无须秉烛行,圆珠替月倍分明。何须浪掷金钱买,海上天开不夜城。”出现这一景象最应该感谢的人物是A.哈格里夫斯B.贝多芬C.居里夫人D.爱迪生28.右图邮票纪念的是A.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B.苏联成立C.农业集体化D.中苏建交35周年29.把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会议是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30.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是A.太平洋战争爆发B.莫斯科保卫战C.《联合国家宣言》发表D.攻克柏林战役二、改错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31.中国古代被称为“医圣”的著名医学家是东汉的李时珍。错误:订正: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一举解放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错误:订正:33.佛教产生于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创立者是穆罕默德。错误:订正:三、辨析题(4分)电视新闻中经常讲到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军事集团——北约,它是冷战时期的产物。北约的成立标志着二战后美苏两国之间冷战的正式开始。这种说法正确吗?(1分)清说明理由(3分)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5.古往今来,改革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对历史的影响不言自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摘自司马迁(汉)《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二迁居洛阳的鲜卑族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时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融合,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中华书局)材料三小岗人的包干到户干了一个1979年。这一年,全队粮食总产132370斤,相当于1966年到1970年五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油料总产35200斤,是过去20年产量的总和;饲养生猪135头,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年。23年来,第一次向国家交售粮食29995斤,超过任务的8倍多;交售油料24933斤,超过任务的80多倍;还贷款800元;队里储备粮1500斤、公积金150元;人均收入371元。小岗村获得了一个大丰收年。——摘自《改革从这里起步》(1)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到了中国历史上的2次重要改革,分别是什么?(4分,答案的顺序要根据材料的顺序,不可调换。)(2)根据材料三概括小岗村获得大丰收年的主要原因。(2分)小岗村的做法后来推广到全国农村,形成了什么制度?(2分)(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理解和认识。(2分)36.美国是当今世界头号大国,喜欢在全世界标榜其自由民主的价值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转让的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对这些目标的实现起破坏作用时,人民就有权改变或废除它……

——摘自《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

材料二

各州选举人应具该州众议员选举人所需之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非公民”即黑人——老师注)。并包括须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摘自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材料三“7月4日对于美国的奴隶意味着什么?让我来回答吧。对于长期遭受压迫凌辱的奴隶,7月4日是一年中最最屈辱和残酷的一天。对于他们来说,你们今天的庆祝活动仅是一场欺骗,你们吹嘘的自由只是一种亵渎的放肆……你们所谓的自由平等的高唱更是虚伪至极,是对这些口号本身的嘲弄。”——(美)道格拉斯1854年7月4日在国庆节庆祝大会上的演讲(1)材料一的《独立宣言》发表于什么战争期间?(2分)(2)材料二中美国1787年宪法的规定与《独立宣言》所追求的精神有何差别?(2分)(3)材料三反映美国建国后长期存在什么不合理的制度?(2分)这一制度又是在什么战争期间被废除的?(2分)(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你的感想。(2分)五、综合阅读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10分)37.聂荣臻战地救助日本小姑娘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按照八路军总部的统一部署,晋察冀军区部队在司令员聂荣臻指挥下,向正太铁路东段日军展开攻击。激战一夜之后,全歼了守敌。激战中,井陉煤矿火车站日方副站长加藤清利及其妻在炮火中身亡,遗下两个小女孩,大的五六岁,小的还在襁褓之中,脚跟被炸伤。3团的战士冒着生命危险把她们抢救出来。聂荣臻当即指示将这两个孩子送到军区指挥所。聂荣臻亲手削雪花梨喂给大的小姑娘吃。然后又疼爱地抱起那个正在熟睡的小女孩,让警卫员赶紧抱到村里,设法找正在哺乳期的妇女给孩子喂奶,还指示军区的医生为她治伤。那个大一点的小姑娘则一直跟在聂荣臻身边,常常用小手拽着聂荣臻的裤腿,走到哪里跟到哪里,聂荣臻还和她在指挥所外的土场上合了个影,这张照片后来成了珍贵的历史见证。当时的战事很激烈,照顾两个小孩子有不少困难。经再三考虑,聂荣臻决定找一位最可靠的老乡,把这两名日本孤儿送往石家庄的日军兵营。孩子上路前,他依依不舍地挨个抱起来,摸摸头,以示祝福。临行前,聂荣臻郑重地交给那位老乡一封亲笔信,请其转交日军。信中写道:“此次我军进击正太线,收复东王舍,带来日本弱女二人。其母不幸死于炮火中其父于矿井着火时受重伤,经我救治无效,不幸殒命,余此伶仃孤苦之幼女,一女仅五六龄,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徨无依,情殊可悯。经我收容抚育后,兹特着人送还,请转交其亲属抚养,幸勿使彼辈无辜孤女沦落异域,葬身沟壑而后已。”石家庄日军收到这两个小孩之后,回信表示感谢。事隔40年后的1980年,《解放军报》发表了一篇《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报道。日本《读卖新闻》社奇迹般地找到了当年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才得知那个小的女孩在送回石家庄后在医院里去世,美穗子后来辗转回到了日本。1980年秋,美穗子应聂荣臻邀请来华访问,她眼含热泪,以额触聂荣臻那双温暖的大手,表达她深深的感激之情。美穗子说,一些日本旧军人知道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之后,非常感动和惭愧,更加认识到了侵华战争的罪恶。聂荣臻回答说:“让我们化干戈为玉帛吧!日本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永不兵戎相见。”——摘自新华日报编《永远的丰碑(十六)》请回答:(1)抗日战争中的百团大战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2分)(2)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感悟。(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适当联系实际,行文流畅,字数600字以内。)答题卡一、单项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二、改错题31.错误:订正:32.错误:订正:33.错误:订正:三、辨析题34.四、材料解析题35.(1)(2)(3)36.(1)(2)(3)(4)五、综合阅读题37.(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