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复合涂层耐刮伤性的研究_第1页
纳米复合涂层耐刮伤性的研究_第2页
纳米复合涂层耐刮伤性的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纳米复合涂层耐刮伤性的研究

0其他有机涂层材料汽车、家具和其他物体表面的覆盖剂容易被砂、石头、磨损或人为磨损,从而失去光和涂层,从而影响薄膜的外观。因此,耐刮伤性已成为衡量涂层性能的重要指标。目前,采用纳米材料复合技术来提高有机涂层的耐刮伤性已成为研究热点,其中SiO2是采用最为普遍的无机相体系。Leder,等和Bauer,等研究表明,气相白炭黑(实际为纳米SiO2粒子)能改善紫外光固化涂料和溶剂型涂料的耐刮伤性;Frings,等的研究表明,在聚酯/三聚氰胺涂料中引入四乙氧基硅烷(TEOS)预水解物后得到的杂化涂层耐刮伤性能得以提高。毫无疑问,纳米SiO2在提高有机涂层耐刮伤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是由于纳米SiO2相既可以来自纳米SiO2粉体,也可以来自胶体纳米SiO2,还可以来自硅氧烷的水解缩合,因此得到的纳米复合涂层结构形态可以多种多样,到底哪一种形态的涂层耐刮伤性最佳,人们知之甚少。本文以丙烯酸酯聚氨酯涂料作有机相,四乙氧基硅烷作SiO2相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得了不同结构与形态的丙烯酸酯聚氨酯/SiO2纳米复合涂层,探讨了涂层耐刮伤性与其结构和形态之间的关系。1涂层耐刮伤性测试以TEOS作为主要前驱体,通过碱催化溶胶-凝胶工艺制得不同粒径SiO2粒子,用不同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制备不同表面特性的SiO2粒子,通过酸催化溶胶-凝胶工艺制得不同特性的SiO2网络。将制得的胶体SiO2粒子或网络与高固体分丙烯酸树脂混合,再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三聚体固化制得结构和形态各异的丙烯酸酯聚氨酯/SiO2纳米复合涂料。具体制备工艺参见文献。利用透射电镜(TEM)、小角X射线散射(SAXS)等手段表征涂层的结构与形态。文献中报道的涂层耐刮伤性测试方法有多种,包括:汽车刷洗涤法、刮痕法、磨耗法等,本文在JTX-II建筑涂料耐洗刷仪上一次性循环洗刷1000次来测定耐刮伤性。利用洗刷前后的涂层失光率来表征耐刮伤性,由式(1)计算得到。每个样品测试3次后取平均值。失光率越低,涂层耐刮伤性越强。GL=(G0-G1)/G0×100%式(1)式中G0、G1分别为洗涤前后涂层的光泽,由BYK-Gardner雾影光泽仪测定。2结果与讨论2.1不同粒径sio涂层的耐刮伤性SiO2粒子经甲基丙烯酰氧基三甲氧基硅烷(MAPTMS)改性后,再通过原位聚合的方式引入丙烯酸酯聚氨酯涂料中,可以得到粒子完全均匀分散的相形态,为考察涂层中不同SiO2粒子相对涂层耐刮伤的影响提供了方便。图1为洗刷后涂层失光率与SiO2的初级粒径的变化关系。图1表明,涂层的耐刮伤性随着胶体SiO2粒子粒径的增大先减小后又增加。但与纯丙烯酸酯聚氨酯涂层的失光率(44.9%)相比,在15~160nm范围内,SiO2粒径对纳米复合涂层的耐刮伤性没有明显影响。通过改变前驱体TEOS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的物质的量之比得到不同致密度和尺寸的SiO2网络。图2和图3分别为纳米复合涂层中SiO2相特征(以分形维度D和回转半径Rg表示,SAXS方法测定)和失光率与n(TEOS)∶n(MTES)的关系。由图2、3可见,n(TEOS)∶n(MTES)增加,分形维度和回转半径均增大,即SiO2相变得又大又致密,但失光率变化不大。这是由于在SiO2网络特征变化的同时,有机基质与SiO2之间的界面作用强度也在变化造成的。即,在制备SiO2溶胶时,随着TEOS的增加,制得的硅溶胶与有机树脂之间的氢键作用增加,界面作用强度增加,但SiO2致密度增加和相区尺寸增大又分别会导致有机链段在无机相中穿插难度增大和界面作用面积减小,界面作用强度减小。这种界面作用强度一正一反的变化使得涂层的耐刮伤性变化不明显。反过来说,界面作用强度的变化掩盖了相区特征本身对涂层耐刮伤性的影响。2.2涂层的耐刮伤性图4为有机基质与胶体SiO2粒子间相互作用力对丙烯酸酯聚氨酯涂层失光率的影响,图5给出了相应样品的透射电镜照片。图4表明,复合纳米SiO2粒子后,丙烯酸酯聚氨酯涂层的耐刮伤性显著提高,图中同时显示,有机相与纳米SiO2粒子的相互作用力越强,耐刮伤性越佳。从图5可知,尽管US样品的分散性比OS样品差,但US样品的耐刮伤性较好,这表明涂层的耐刮伤性对相互作用的依赖程度比分散性强。为了进一步说明分散性与相互作用对耐刮伤性的影响程度,图5中还给出了另2个样品MS和VS的电镜照片及洗刷前后失光率数据。比较VS和OS样品可以进一步证实界面作用力对耐刮伤性的影响比分散性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未在图2和图3中观察到涂层耐刮伤性随SiO2相区特征变化的原因。但在相同的界面作用力下时,分散性越好,耐刮伤性越佳(样品MS和OS、VS和MAS比较),这是因为在相同无机纳米粒子含量下,有机相无机相之间的相互作用面积大造成的。2.3纳米sio用量对涂层耐刮伤性的影响图6和图7为SiO2粒子质量分数对涂层失光率的影响。图6、7表明,不管SiO2的粒径大小、作用力方式如何,涂层的耐刮伤性均随着SiO2质量分数的增大先下降后又上升。前期的耐刮伤性增大是由于SiO2粒子的增强作用造成的,而后期的耐刮伤性下降则是由于纳米SiO2粒子含量过高,涂层变脆造成的,因为只有硬而韧的涂层才具有较高的耐刮伤性。图6中同时显示,形成共价键作用力的原位聚合法(In-situ)制得的样品耐刮伤性优于共混法样品。对于80nm的SiO2粒子,原位聚合时SiO2最佳用量为5%,共混时最佳用量为7.5%。图7显示,对于190nm的SiO2粒子,在12%时,涂层耐刮伤性达最佳。图8为SiO2网络用量对涂层失光率的影响。由于SiO2网络的胶凝作用,SiO2的最高用量仅设计为12%。由图8可见,在此范围内,耐刮伤性随着SiO2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与相同用量下的二氧化硅粒子相比,引入酸性条件下制备的二氧化硅网络后,涂层的耐刮伤性改善更为明显。这是由于网络结构相对较为疏松,有机链段易穿插进入无机SiO2相,增加了有机相无机相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的。3丙烯酸酯聚氨酯涂层的耐刮伤性本文以TEOS作为主要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形态结构各异的丙烯酸酯聚氨酯/SiO2纳米复合涂层。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纳米SiO2相的引入可以提高丙烯酸酯聚氨酯涂层的耐刮伤性,而且耐刮伤性对有机相与SiO2相之间的界面作用力依赖程度强于SiO2本身的相特征,由此导致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