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公式_第1页
等差数列公式_第2页
等差数列公式_第3页
等差数列公式_第4页
等差数列公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享到等差数列求助编辑百科名片等差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1)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或Sn=n(a1+an)/2注意:以上n均属于正整数。目录多项式数列等差数列的基本公式通项公式(第n项)前n项和公式推论等差中项等差数列小故事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r次等差数列一次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的判定一道例题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的基本性质等差数列的特殊性质多项式数列等差数列的基本公式通项公式(第n项)前n项和公式推论等差中项等差数列小故事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r次等差数列一次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的判定一道例题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的基本性质等差数列的特殊性质展开编辑本段多项式数列等差数列是多项式数列的一种简称:A.P(arithmeticprogression)多项式数列:\o"查看图片"

p(n)=b(0)+b(1)*n+...+b(k)*n^k多项式数列的和可以用一个矩阵来转换。令这个转换矩阵为A,做向量b=[b0,b1,...,bk]令向量c=A*b',c就是和公式的向量。和项S(n)=c(1)*n+..+c(k)*n^k+c(k+1)*n^(k+1)。3阶多项式数列的A=A有专门的算法,可以用于matlab中。functionp=leeqi(r)formatratp=zeros(r,r);fork=1:r,w=2:k;p(1,k)=1-sum(p(w,k));forn=2:r-k+1,p(n,n+k-1)=(n+k-2)/n*p(n-1,n+k-2);end等差数列是多项式数列的一次形式b(0)+b(1)*n,在这里把多项式数列的一次形式简称为(一次数列)。一次数列的通项公式为:p(n)=b(0)+b(1)*n;前n项和的公式为:S(n)=[n,n^2]*[1,1/2;0,1/2]*[b(0);b(1)].编辑本段等差数列的基本公式通项公式(第n项)a(n)=a(1)+(n-1)×d,注意:\o"查看图片"

n是正整数即第n项=首项+第n-1项×公差前n项和公式S(n)=n*a(1)+n*(n-1)*d/2或S(n)=n*(a(1)+a(n))/2注意:n是正整数(相当于n个等差中项之和)等差数列前N项求和,实际就是梯形公式的妙用:上底为:a1首项,下底为a1+(n-1)d,高为n.即[a1+a1+(n-1)d]*n/2=a1n+n(n-1)d/2.推论一.从通项公式可以看出,a(n)是n的一次函数(d≠0)或常数函数(d=0),(n,an)排在一条直线上,由前n项和公式知,S(n)是n的二次函数(d≠0)或一次函数(d=0,a1≠0),且常数项为0。二.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类似:p(1)+p(n)=p(2)+p(n-1)=p(3)+p(n-2)=...=p(k)+p(n-k+1)),k∈{1,2,…,n}三.若m,n,p,q∈N*,且m+n=p+q,则有a(m)+a(n)=a(p)+a(q),S(2n-1)=(2n-1)*a(n),S(2n+1)=(2n+1)*a(n+1),S(k),S(2k)-S(k),S(3k)-S(2k),…,S(n)*k-S(n-1)*k…或等差数列,等等。若m+n=2p,则a(m)+a(n)=2*a(p)(对3的证明:p(m)+p(n)=b(0)+b(1)*m+b(0)+b(1)*n=2*b(0)+b(1)*(m+n)p(p)+p(q)=b(0)+b(1)*p+b(0)+b(1)*q=2*b(0)+b(1)*(p+q);因为m+n=p+q,所以p(m)+p(n)=p(p)+p(q))四.其他推论①和=(首项+末项)×项数÷2(证明:s(n)=[n,n^2]*[1,1/2;0,1/2]*[b(0);b(1)]=n*b0+1/2*b1*n+1/2*b1*n^2(p(1)+p(n))*n/2=(b(0)+b(1)+b(0)+b(1)*n)*n/2=n*b0+1/2*b1*n+1/2*b1*n^2=s(n))证明原理见高斯算法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证明:(p(n)-p(1))/b(1)+1=(b(0)+b(1)*n-(b(0)+b(1)))/b(1)+1=(b(1)*(n-1))/b(1)+1=n-1+1=n)②首项=2和÷项数-末项③末项=2和÷项数-首项(以上2项为第一个推论的转换)④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上一项为第二个推论的转换)推论3证明若m,n,p,q∈N*,且m+n=p+q,则有a(m)+a(n)=a(p)+a(q)如a(m)+a(n)=a(1)+(m-1)*d+a(1)+(n-1)*d=2*a(1)+(m+n-2)*d同理得,a(p)+a(q)=2*a(1)+(p+q-2)*d又因为m+n=p+q;a(1),d均为常数所以若m,n,p,q∈N*,且m+n=p+q,则有a(m)+a(n)=a(p)+a(q)若m,n,p∈N*,且m+n=2p,则有a(m)+a(n)=2a(p)注:1.常数列不一定成立2.m,p,q,n属于自然数编辑本段等差中项等差中项即等差数列头尾两项的和的一半.但求等差中项不一定要知道头尾两项.等差数列中,等差中项一般设为A(r).当A(m),A(r),A(n)成等差数列时。A(m)+A(n)=2*A(r),所以A(r)为A(m),A(n)的等差中项,且为数列的平均数。并且可以推知n+m=2*r。且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n-m)*d,(类似p(n)=p(m)+(n-m)*b(1),相当容易证明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应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用到等差数列如:在给各种产品的尺寸划分级别时,当其中的最大尺寸与最小尺寸相差不大时,常按等差数列进行分级。若为等差数列,且有a(n)=m,a(m)=n.则a(m+n)=0。其实,中国古代南北朝的张丘建早已在《张丘建算经》提到等差数列了:今有女子不善织布,逐日所织的布以同数递减,初日织五尺,末一日织一尺,计织三十日,问共织几何?书中的解法是:并初、末日织布数,半之,余以乘织讫日数,即得。这相当于给出了S(n)=(a(1)+a(n))/2*n的求和公式编辑本段等差数列小故事高斯是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被誉为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和阿基米德、牛顿并列,同享盛名。高斯1777年4月30日生于不伦瑞克的一个工匠家庭,1855年2月23日卒于格丁根。幼时家境贫困,但聪敏异常,受一贵族资助才进学校受教育。1795~1798年在格丁根大学学习1798年转入黑尔姆施泰特大学,翌年因证明代数基本定理获博士学位。从1807年起担任格丁根大学教授兼格丁根天文台台长直至逝世。高斯7岁那年,父亲送他进了耶卡捷林宁国民小学,读书不久,高斯在数学上就显露出了常人难以比较的天赋,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高斯十岁那年,教师彪特耐尔布置了一道很繁杂的计算题,要求学生把1到100的所有整数加起来,教师刚叙述完题目,高斯即刻把写着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彪特耐尔起初并不在意这一举动,心想这个小家伙又在捣乱,但当他发现全班唯一正确的答案属于高斯时,才大吃一惊。而更使人吃惊的是高斯的算法,他发现:第一个数加最后一个数是101,第二个数加倒数第二个数的和也是101,……共有50对这样的数,用101乘以50得到5050。这种算法是教师未曾教过的计算等级数的方法,高斯的才华使彪特耐尔十分激动,下课后特地向校长汇报,并声称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教高斯的了。编辑本段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r次等差数列为什么等差数列的学习中,对公差和首项特别的关注,因为公差和首项可以作为等差数列一切变化的切入点。当我们有更好的切入点后,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抛弃公差和首项。假设一个基En(x)=[1,x,x^2,...,x^k],转换矩阵A为k+1阶方阵,b=[b0,b1,b2,...,bk]。b同En的长度一样(k+1)。b'表示b的转置。当k=1时,我们可以称为一次数列。k=r时,我们可以称为r次数列。(x,k只能取自然数)p(x)=En(x)*b's(x)=x*En(x)*A*b'm+n=p+q(m、n、p、q∈N*)则am+an=ap+aq一次数列的性质1.p1(x),p2(x)均为一次数列,则p1(x)±p2(x)与c*p1(x)±p2(x)(c为非零常数)也是一次数列。p(x)是一次函数,(n,p(x))构成直线。2.p(m)-p(n)=En(m)*b'-En(n)*b'=(En(m)-En(n))*b'=[0,m-n]*b'3.m+n=p+q->p(p)+p(q)=p(m)+p(n)(证明:m+n=p+q->En(m)+En(n)=En(p)+En(q)p(m)+p(n)=En(m)*b'+En(n)*b'=(En(m)+En(n))*b'p(p)+p(q)=(En(p)+En(q))*b'=(En(m)+En(n))*b'=p(m)+p(n))4.从p(x)=En(x)*b'中取出等距离的项,构成一个新数列,此数列仍是一次数列,其一次项系数为k*b(1)(k为取出项数之差),常项系数未知。5.在一次数列中,从第二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末项除外)都是它前后两项的平均数.6.当一次项系数b(1)>0时,数列中的数随项数的增大而增大;当b(1)<0时,数列中的数随项数的减少而减小;b(1)=0时,数列中的数等于一个常数.等差数列的判定1、a(n+1)--a(n)=d(d为常数、n∈N*)[或a(n)--a(n-1)=d,n∈N*,n≥2,d是常数]等价于{a(n)}成等差数列。2、2a(n+1)=a(n)+a(n+2)[n∈N*]等价于{a(n)}成等差数列。3、a(n)=kn+b[k、b为常数,n∈N*]等价于{a(n)}成等差数列。4、S(n)=A(n)^2+B(n)[A、B为常数,A不为0,n∈N*]等价于{a(n)}为等差数列。一道例题1.设p(x)为一次数列,s(7)=7,s(15)=75,t(x)=s(x)/x,求T(x),其中x为自然数[s(7);s(15)]=[7*En(7);15*En(15)]*A*b'=[7;75]->b'=A^-1*[7*En(7);15*En(15)]^-1*[7;75]t(x)=s(x)/x=x*En(x)*A*b'/x=En(x)*A*b'->st(x)=x*En(x)*A^2*b'=x*En(x)*A^2*A^-1*[7*En(7);15*En(15)]^-1=x*En(x)*A*[7*En(7);15*En(15)]^-1*[7;75]=-9/4*x+1/4*x^2(注意:其中st(x)表示t(x)的和)编辑本段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的基本性质⑴数列为等差数列的重要条件是:数列的前n项和S可以写成S=an^2+bn的形式(其中a、b为常数).⑵在等差数列中,当项数为2n(n∈N+)时,S偶-S奇=nd,S奇÷S偶=an÷a(n+1);当项数为(2n-1)(n∈N+)时,S奇—S偶=a中,S奇÷S偶=n÷(n-1).⑶若数列为等差数列,则Sn,S2n-Sn,S3n-S2n,…仍然成等差数列,公差为k^2d.⑷若两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分别是S、T(n为奇数),则=.⑸在等差数列中,S=a,S=b(n>m),则S=(a-b).⑹等差数列中,是n的一次函数,且点(n,)均在直线y=x+(a-)上.⑺记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①若a>0,公差d<0,则当a≥0且a≤0时,S最大;②若a<0,公差d>0,则当a≤0且a≥0时,S最小.[8)若等差数列S(p)=q,S(q)=p,则S(p+q)=-(p+q)编辑本段等差数列的特殊性质在有穷等差数列中,与首末两项距离相等的两项和相等。并且等于首末两项之和;特别的,若项数为奇数,还等于中间项的2倍,即,a(1)+a(n)=a(2)+a(n-1)=a(3)+a(n-2)=···=2*a中例:数列:1,3,5,7,9,11中a(1)+a(6)=12;a(2)+a(5)=12;a(3)+a(4)=12;即,在有穷等差数列中,与首末两项距离相等的两项和相等。并且等于首末两项之和。数列:1,3,5,7,9中a(1)+a(5)=10;a(2)+a(4)=10;a(3)=5=[a(1)+a(5)]/2=[a(2)+a(4)]/2=10/2=5;即,若项数为奇数,和等于中间项的2倍,另见,等差中项.素数与等差数列的关系.设等差数列为:A+BN,A为等差数列的首项,B为等差数列的公差。素数与等差数列的关系具体内容为:内容一,A能够被B整除时,那么,该等差数列的每一项,都能够被B整除;内容二,我们将B分解为几个素数的乘积,如果说,A能够被B所分解出来的1个或几个素数整除,那么,该等差数列的每一项,都能够被这1个或这几个素数整除;,内容三,如果首项A,不能够被公差B或者公差B分解出来的素数整除,那么,该等差数列的每一项,都不能够被公差B或者分解出来的素数整除;内容四,如果说,公差不能够被素数S整除,那么,该等差数列的S个连续项中,必然有一个项被素数S整除,S个连续项分别除以素数S,其余数分别为:1,2,3,4,……S-1,0。余数的排列是循环排列,循环项以S个连续项为一个循环周期;周期内余数的排列顺序与公差和素数S有关,相同的公差和素数S,余数的循环排列是相同的。等差数列的乘、除法首先,说一个乘法原理:在A*B中,如果A、B都不能被C整除,那么A*B之积,同样不能被C整除。根据该原理,按照上面《素数与等差数列的关系》内容三,如果两个公差相同的等差数列,首项都不能被公差或者公差分解出来的素因子整除时,那么,这两个等差数列的任何一项都不能被公差或者公差分解出来的素因子整除;这两个等差数列之间,数列A中的任何一个项与数列B中的任何一个项的乘积,数列A中的任何一个项与数列A中的任何一个项的乘积,数列B中的任何一个项与数列B中任何一个项的乘积,都不能被公差或者公差分解出来的素因子整除。我们令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两个等差数列的首项分别为A、B。组成两个等差数列A+DN,B+DN。令A*B/D余数为C,那么,(A+DN)*(B+DN)的乘积,必然在等差数列C+DN之中;反过来,当(C/A)/D余数为B时,那么,等差数列C+DN数列中的数,如果能够被A+DN数列中的数整除时,其商必然在等差数列B+DN之中。举例说明:我们以公差30的等差数列为例,在30内不能被30以及30分解出来的素因子2,3,5分别整除的数有1,7,11,13,17,19,23,29.它们之间的乘法余数表为:00,01,07,11,13,17,19,23,2901,01,07,07,19,11,11,17,01,13,13,01,23,19,17,17,29,07,11,19,19,19,13,29,07,23,01,23,23,11,13,29,01,17,19,29,29,23,19,17,13,11,07,01.从该表看:它们的余数排列关系是一一对应的,当然,你用其它公差如6,210,2310等,不能被它们分解出来的所有素因子整除的数之间的乘积,除以公差的余数排列关系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我们从该表查对应关系,如13*17/30余11,表明:等差数列(13+30N)*(17+30N′)的积,必然在等差数列11+30N数列之中;反过来,当11+30N等差数列中的数,如果能够被等差数列13+30N中的数整除,其商必然在等差数列17+30N之中。等差数列除以合数的余数1、当合数是由单个素因子组成时,如由单个素因子3组成的合数9,27,81等,等差数列的公差能够被该单个素因子整除时,该等差数列除以合数的余数为:9/3=3个,27/3=9个,81/3=27个循环排列。具体余数为该等差数列的首项/素因子的余数+素因子*L所得。如首项/3余1,其余数为1+3L,例如等差数列1+30N数列除以合数9余数按1,4,7进行循环;如首项/3余0,其余数为0+3L,例如等差数列3+30N数列除以合数9的余数按3,6,0进行循环。2、当公差能被合数整时,该等差数列除以合数的余数,为等差数列的首项除以该合数的余数。如等差数列3+30N的数除以合数15的余数,都为首项的3/15的余数3。3、当等差数列的公差能够被合数分解出现的部分素因子整除。(1)、单素因子:其余数个数与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