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物理考前基础冲刺:12近代物理(含答案及解析)_第1页
2021高考物理考前基础冲刺:12近代物理(含答案及解析)_第2页
2021高考物理考前基础冲刺:12近代物理(含答案及解析)_第3页
2021高考物理考前基础冲刺:12近代物理(含答案及解析)_第4页
2021高考物理考前基础冲刺:12近代物理(含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易混易错判断

1.光子和光电子都是实物粒子.(K)

2.只要入射光的强度足够强,就可以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A)

3.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子的频率成正比.(K)

4.光的频率越高,光的粒子性越明显,但仍具有波动性.(±)

5.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工)

6.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发现了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

7.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

8.光子和光电子都是实物粒子。(X)

9.只要入射光的强度足够强,就可以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X)

10.要想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测到光电流,入射光子的能量必须大于金属的逸出功。(J)

11.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子的频率成正比。(X)

12.光的频率越高,光的粒子性越明显,但仍具有波动性。(V)

13.人们认识原子具有复杂结构是从物理学家卢瑟福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开始的。(X)

14.人们认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是从查德威克发现质子开始的。(X)

15.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原子核很小。(J)

16.按照玻尔理论,核外电子均匀分布在各个不连续的轨道上。(X)

17.如果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100个,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一定还剩50个原子核没有衰变。

(X)

18.质能方程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X)

19.卢瑟福做a粒子散射实验时发现a粒子绝大多数穿过只有少数发生大角度偏转.(±)

20.氢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一条一条亮线组成的.(±)

21.氢原子由能量为&的定态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辐射的光子能量为〃v=E,.()

22.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将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

23.发生p衰变时,新核的核电荷数不变.(工)

24.核反应遵循质量数守恒而不是质量守恒;遵循电荷数守恒.(±)

25.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就是能量,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A)

二、选作题

1.(多选)如图所示,用导线把验电器与锌板相连接,当用紫外线照射锌板时,发生的现象是

A.有光子从锌板逸出B.有电子从锌板逸出

C.验电器指针张开一个角度D.锌板带负电

解析:选BC.用紫外线照射锌板时,发生光电效应,有电子从锌板逸出,锌板失去电子带正

电,所以验电器带正电而张开一定南度.故A、D错误,B、C正确.

2.(多选)现用某一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当用某一频率的光入射时,有光电流产生.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入射光的光强变大,饱和光电流变大

B.入射光的频率变高,饱和光电流变大

C.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始终有光电流产生

D.遏止电压的大小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光强无关

解析:选AD.根据光电效应实验得出的结论: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入射光的光强变大,

饱和光电流变大,故A正确,B错误;遏止电压的大小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光强无关,

保持人射光的光强不变,若低于截止频率,则没有光电流产生,故C错误,D正确.

3.(多选)关于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电效应中,金属板向外发射的光电子又可以叫做光子

B.用光照射金属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入射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截止频率

C.对于同种金属而言,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

D.石墨对X射线散射时,部分X射线的散射光波长会变长,这个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

解析:选BD.光电效应中,金属板向外发射的电子叫光电子,光子是光能量子的简称,A错

误;用光照射金属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人射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截止频率,B正确;根据光

电效应方程〃v=Wo+et/c可知,对于同种金属而言(逸出功一样),入射光的频率越大,遏止电压也

越大,即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C错误;在石墨对X射线散射时,部分X射线的散射光

波长会变长的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D正确.

4.(多选)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光子除了具有能量之外还

具有动量,被电子散射的X光子与入射的X光子相比()

A.速度减小B.频率减小

C.波长减小D.能量减小

解析:选BD.光速不变,A错误;光子将一部分能量转移到电子,其能量减小,随之光子的

频率减小、波长变长,B、D正确,C错误.

5.(多选)关于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电效应中,金属板向外发射的光电子又可以叫做光子

B.用光照射金属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入射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截止频率

C.对于同种金属而言,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

D.石墨对X射线散射时,部分X射线的散射光波长会变长,这个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

解析:选BD光电效应中,金属板向外发射的电子叫光电子,光子是光量子的简称,A错误;

用光照射金属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人射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截止频率,B正确;根据光电效

应方程/jv=W4)+eUc可知,对于同种金属而言(逸出功一样),入射光的频率越大,遏止电压也越大,

即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C错误:在石墨对X射线散射时,部分X射线的散射光波长会

变长的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D正确。

6.(多选)已知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为玲,则()

A.当用频率为2%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能产生光电子

B.当用频率为2%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合

C.当照射光的频率v大于之时,若v增大,则逸出功增大

D.当照射光的频率v大于%时,若v增大一倍,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一倍

解析:选AB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火,则可知逸出功Wo=〃区,故当用频率为2%的单色光照

射该金属时,一定能产生光电子,且此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j=2hvc—Wo=hvc,故A、

B正确;逸出功由金属自身的性质决定,与照射光的频率无关,故C错误;由光电效应方程反=和

-Wo可知,D错误。

7.如图所示,在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发现用一定频率的A单色2光照

射光电管时,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而用另一频率的8单色光照射时I—O一1不发

生光电效应,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光电管申

11

A.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E1-

B.A光的入射强度大于B光的入射强度

C.A光照射光电管时流过电流表G的电流方向是a流向〃

D.A光照射光电管时流过电流表G的电流大小取决于光照时间的长短

解析:选C由光电效应实脸规律知A、B错误,A光照射光电管时,光电子从阴极射出,光

电子从b流过电流表G到a的,所以电流方向是a流向b,而且流过电流表G的电流大小取决于

光的入射强度,与光照时间的长短无关,故C正确,D错误。

8.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现象。闭合开关S,用频率为u的光照射光电管时发生

了光电效应。图乙是该光电管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反与入射光频率v的关系图像,

图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为3,0),与纵轴的交点坐标为(0,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o\

-b\

TI小卜

普朗克常量为/?=★

断开开关S后,电流表G的示数不为零

仅增加照射光的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增大

保持照射光强度不变,仅提高照射光频率,电流表G的示数保持不变

解析:选B由Ek=/iv-Wb,可知图线的斜率为普朗克常量,即力=*故A错误;断开开关

S后,仍有光电子产生,所以电流表G的示数不为零,故B正确;只有增大入射光的频率,才能

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光的强度无关,故C错误:保持照射光强度不变,仅提高照射光频

率,单个光子的能量增大,而光的强度不变,那么光子数一定减少,发出的光电子数也减少,电流

表G的示数要减小,故D错误。

9、(2020•江西省南昌模拟)如图甲所示是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某同学利用该装置在不同实

验条件下得到了三条光电流/与4、K两极之间的电压以K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图

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光束窗口

甲光

,乙光

-丙光

4%o

A.甲光照射光电管发出光电子的初动能一定小于丙光照射光电管发出光电子的初动能

B.单位时间内甲光照射光电管发出光电子比乙光的少

C.用强度相同的甲、丙光照射该光电管,则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相等

D.对于不同种金属,若照射光频率不变,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金属的逸出功为线性

关系

[解析]当光照射到K极时,如果入射光的频率足够大(大于K极金属的极限频率),就会从K

极发出光电子。当反向电压增加到某一值时,电流表A中电流就会变为零,此时/式中

为表示光电子的最大初速度,e为电子的电荷量,已为遏止电压,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

丙光的最大初动能较大,故丙光的频率较大,但丙光照射光电管发出光电子的初动能不一定比甲光

照射光电管发出光电子的初动能大,所以A错误。对于甲、乙两束频率相同的光来说,入射光越

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所以B错误。对甲、丙两束不同频率的光来说,光强相同

是单位时间内照射到光电管单位面积上的光子的总能量相等,由于丙光的光子频率较高,每个光子

的能量较大,所以单位时间内照射到光电管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就较少,所以单位时间内发出的光

电子数就较少,因此C错误。对于不同金属,若照射光频率不变,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

=hv-W,知反与金属的逸出功为线性关系,D正确。

[答案]D

10.(多选)(2019•重庆万州模拟)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产生光电效应,其遏止电压■与入射光频

率丫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由图像可知()

A.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vo

B.遏止电压是确定的,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

o

-U

C.入射光的频率为2Vo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D.入射光的频率为3Vo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Mo

解析:选AC当遏止电压为零时,最大初动能为零,则入射光的能量等于逸出功,所以W,

hVK>

—hv0,故选项A正确:根据光电效应方程£km=/?v—Wo和一eUc=0—Ekm得,t/c=~v—~可知

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故选项B错误;从图像

上可知,逸出功卬0=力如。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2vo—Wo=/ivo,故选项C正确;Ekm=h-3vo-

Wo=2hvo,故选项D错误。

11.如图所示是光电管的原理图,已知当有波长为然的光照到阴极K上

B.若将电源极性反接,电路中一定没有光电流产生——i——,

C.若换用波长为九(九>%)的光照射阴极K时,电路中一定没有光电流

D.若换用波长为22(22<2o)的光照射阴极K时,电路中一定有光电流

解析:选D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当光越强时,光电子数目会增多,初始时电

压增加光电流可能会增加,当达到饱和光电流后,再增大电压,光电流不会增大,故A错误;将

电路中电源的极性反接,电子受到电场阻力,到达A极的数目会减小,则电路中电流会减小,甚至

没有电流,故B错误;波长为无(九>%)的光的频率有可能大于极限频率,电路中可能有光电流,故

C错误;波长为生鱼0«)的光的频率一定大于极限频率,电路中一定有光电流,故D正确。

12.(多选)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A.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

B.0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

C.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

D.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

解析:选ACD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故A

正确;p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体现的是p射线的粒子性,故B错误:人们利用慢

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中子衍射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故C正确;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

测物质的微观结构,利用了电子束的衍射现象,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故D正确。

13、(多选)1927年戴维孙和汤姆孙分别完成了电子衍射实验,该实验是荣获诺贝尔奖的重大近

代物理实验之一.如图所示的是该实验装置的简化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窄缝晶体(光栅)

A.亮条纹是电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B.该实验说明物质波理论是正确的

C.该实验再次说明光子具有波动性D.该实验说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

解析:选ABD.亮条纹处到达的电子多,因此概率大,故A正确;该实脸证明电子具有波动

性,但与光子具有波动性无关,从而验证了物质波理论正确性,故B、D正确,C错误,所以选

ABD.

14.(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的波粒二象性学说彻底推翻了麦克斯韦的光的电磁说

B.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暗条纹的地方是光子永远不能到达的地方

C.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大量光子打在光屏上的落点是有规律的,暗纹处落下光子的概率小

D.单个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效果往往表现出波动性

解析:选CD.麦克斯韦根据他的电磁理论,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而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

在,电磁波传播速度跟光速相同,他提出光是一种电磁波,光的波粒二象性学说并没有否定光的电

磁说,故A错误.光波是概率波,其个别光子的行为是随机的,光子到达暗条纹处的概率很小,

但也有光子到达暗条纹处,到达明条纹处的概率很大,故B错误、C正确.光子既具有粒子性也具

有波动性,只是大量的光子波动性比较明显,个别光子粒子性比较明显,故D正确.

15.如图是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当氢原子从〃=4能级跃迁到〃=3能级时,辐射出光子a;从〃=

3能级跃迁到〃=2能级时,辐射出光子b。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nE/eV

A.在真空中光子a的波长大于光子b的波长8---------0

4-------0.85

B.光子b可使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3---------1.51

2---------3.4

C.光子a可能使处于〃=4能级的氢原子电离

1-------13.6

D.大量处于〃=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辐射2种不同谱线

解析:选A氢原子从n=4能级跃迁到”=3能级的能级差小于从〃=3能级跃迁到n=2能级

时的能级差,根据E“「E”=hv知,光子a的能量小于光子b的能量,所以光子a的频率小于光子b

的频率,光子a的波长大于光子b的波长,故A正确;光子b的能量小于基态与任一激发态的能

级差,所以不能被基态的原子吸收,故B错误;根据E,„-E„=hv可求光子a的能量小于〃=4能级

氢原子的电离能,所以不能使处于”=4能级的氢原子电离,C错误;大量处于〃=3能级的氢原子

向低能级跃迂时最多辐射3种不同谱线,故D错误。

16.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4的激发态,

E/eV

当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若干不同频率的光。关于这些光,下列说法正确*0

-0.54

4-0.85

的是()3-1.51

2-3.4

A.最容易发生衍射现象的光是由〃=4能级跃迁到〃=1能级产生的

B.频率最小的光是由〃=2能级跃迁到n=\能级产生的1-13.6

C.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

D.用由〃=2能级跃迁到“=1能级辐射出的光去照射逸出功为6.34eV的金属钳能发生光电

效应

[解析]由〃=4能级跃迁到〃=3能级产生的光,能量最小,波长最长,因此最容易发生衍射

现象,故A错误;由能级差可知能量最小的光频率最小,是由"=4能级跃迁到〃=3能级产生的,

故B错误;大量处于〃=4能级的氢原子能发射"=6种频率的光,故C错误:由“=2能

级跃迁到“=1能级辐射出的光的能量为△E=-3.4eV-(一13.6)eV=10.2eV,大于6.34eV,能使

金属峪自发生光电效应,故D正确。

[答案JD

17.如图是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在一个小铅盒里放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针,它发出

的a粒子从铅盒的小孔射出,形成很细的一束射线,射到金箔上,最后打在荧光屏上产生闪烁的光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金箔

A.该实验是卢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依据

B.该实验证实了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

C.a粒子与原子中的电子碰撞会发生大角度偏转

D.绝大多数的a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

解析:选A卢瑟福根据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选项A正确;卢瑟福

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假设,从而否定了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选项B错误;电子质量

太小,对a粒子的影响不大,选项C错误;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几乎仍沿原方向前进,

选项D错误。

18.(2019•福建省福州市八校联考)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

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卢瑟福用a粒子轰击,N获得反冲核gO,发现了质子

C.查德威克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D.普朗克提出的“光子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解析:选B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选项A错误;卢瑟

福用a粒子轰击苧N获得反冲核Y。,?He+苧N-9O+IH,发现了质子,选项B正确;贝克勒尔发

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选项C错误;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说”成功解

释了光电效应,选项D错误。

19.(2019•安徽省宣城市调研)下列四幅图涉及不同的物理知识,如图所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荧光是

a粒子源《至箝杀那

甲:a粒子散射实验示意图乙:链式反应示意图

丙:氢原子能级示意图丁:汤姆孙气体放电管示意图

A.图甲,卢瑟福通过分析a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B.图乙,用中子轰击铀核使其发生聚变,链式反应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C.图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

D.图丁,汤姆孙通过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内还有复杂结构

解析:选C题图甲:卢瑟福通过分析a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

错误;题图乙:用中子轰击铀核使其发生裂变,裂变反应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故B错误;题图

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故C正确;题

图丁:汤姆孙通过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有一定结构,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内还有复

杂结构,故D错误。

20.如图所示,放射性元素镭衰变过程中释放出a、仇丫三种射线,分别进入匀强电场和匀

强磁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X

x

XXxx

①表示丫射线,③表示a射线

②表示B射线,③表示a射线

④表示a射线,⑤表示丫射线

D.⑤表示B射线,⑥表示a射线

解析:选C丫射线为电磁波,在电场、磁场中均不偏转,故②和⑤表示丫射线,A、B、D

项错;a射线中的a粒子为氮的原子核,带正电,在匀强电场中,沿电场方向偏转,故③表示a射

线,由左手定则可知在句强磁场中a射线向左偏,故④表示a射线,C项对。

21.(多选)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变大

B.P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质子转变为中子时产生的

C.在a、0、丫这三种射线中,丫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a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D.铀核(赞U)衰变为铅核(迎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a衰变和6次B衰变

解析:选CD半衰期的时间与元素的物理状态无关,若使某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

期不变,故A错误。。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时产生的,故B错误。在

a、0、丫这三种射线中,丫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a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故C正确。铀核(瑾U)

衰变为铅核(赞Pb)的过程中,每经过一次a衰变质子数少2,质量数少4;而每经过一次B衰变质

子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由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可知要经过8次a衰变和6次B衰变,故D

正确。

22.(多选严C发生放射性衰变成为MN,半衰期约5700年.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

与12c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IK的比例持续减小.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14c

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5700年

B.I2C、I3C、14c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14c衰变为"N的过程中放出P射线

D.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14c的衰变

解析:选AC.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根据半衰期的定义知

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5700年,选项A正确.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选项B

错误.me的衰变方程为甘C-苧N+-Ye,所以此衰变过程放出0射线,选项C正确.放射性元素的半

衰期与核内部自身因素有关,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选项D错误.

23.(多选)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

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赫兹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

B.查德威克用a粒子轰击甲N获得反冲核90,发现了中子

C.贝可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D.卢瑟福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解析:选AC.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选

项A正确;卢瑟福用a粒子轰击号N,获得反冲核90,发现了质子,选项B错误;贝可勒尔发现

的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选项C正确;卢瑟福通过对a粒子散射实验的研

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选项D错误.

24、(多选)(2019•湖北省襄阳市调研)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遭U核发生a衰变,产生一个未知粒

子X,它们在磁场中的运动径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核反应方程为避U—瑞X+?He

B.a粒子和粒子X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时转动方向相同

C.轨迹1、2分别是a粒子、X粒子的运动径迹

D.a粒子、X粒子运动径迹半径之比为45:1

[解析1显然选项A中核反应方程正确,A正确;受U核静止,根据动量守恒可知a粒子和X

新核速度方向相反,又都带正电,则转动方向相同,选项B正确:根据动量守恒可知a粒子和X

新核的动量大小p相等,由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半径公式式=俞可知轨道半径R与其所带电荷量

成反比,半径之比为45:1,选项C错误,D正确。

[答案]ABD

25.铀原子核既可发生衰变,也可发生裂变.其衰变方程为锣U-翎Th+X,裂变方程为赞U

+An-Y+^Kr+3jn,其中黄U、6n>丫、黑Kr的质量分别为m\>牝、加、〃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

速度为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燮U发生的是p衰变

B.丫原子核中含有56个中子

C.若提高温度,燮U的半衰期将会变小

D.黄U裂变时释放的能量为(如一2"四一,"3-

解析:选D.根据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知X为氯原子核,黄U发生的是a

衰变,故A错误;丫的质量数:4=235+1-89-3=144,电荷数:Z=92—36=56,由原子核的

组成特点可知,丫原子核中含有56个质子,中子数为:144-56=88个,故B错误;半衰期与温

度、压强等外界因素无关,故C错误;由于核裂变的过程中释放能量,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得:

AE=^mc2=(mi-2wi2—my—n?4)c2,故D正确.

26.(2019•广西桂林市、贺州市联考)下列关于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赞U一钾Th+,He是铀核的裂变

B.田+田THe+而是核聚变反应

C.核反应召Al+?He-秋P+X中的X是质子

D.卢瑟福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He+>^N-gO+,n

解析:选B燮Uf翎Th+yHe是衰变方程,选项A错误;汨+汨fyHe+而是核聚变反应,

选项B正确;核反应WAl+?Hef《gP+X中的X质量数为1,电荷数为零,则X是中子,选项C错

误: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是:?He+,Nf9O+IH,选项D错误。

27.(多选)(2017・江苏高考)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曲线如图所示。根据该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A.?He核的结合能约为14MeV

B?He核比§Li核更稳定

C.两个田核结合成?He核时释放能量

D.赞U核中核子的平均结合能比瑞Kr核中的大

解析:选BC由题图可知,?He的比结合能为7MeV,因此它的结合能为7MeVX4=28MeV,

A项错误;比结合能越大,表明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