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万州区长江二桥北桥头至高铁片区连接道工程(北山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PAGE第9页共16页万州区长江二桥北桥头至高铁片区连接道工程北山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道路部分概述1.1工程概况万州区长江二桥北桥头至高铁片区连接道工程位于万州区天城片区枇杷坪组团与高铁组团内,起于现状万州二桥桥头,往西北方向延伸,通过新建北山隧道和高铁片区规划主干路,与在建站前路工程相交。路线总长4600.76m,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50Km/h,标准路幅宽度35m。北桥头至高铁片区连接道工程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万州二桥北桥头综合交通体系工程:连接长江二桥与北山隧道及周边现状道路,包含全互通立交一座,立交匝道标准横断面宽为7.0米,匝道设计车速为20-30Km/h。(2)北山隧道工程:连接二桥桥头立交与黑龙江路立交,包含隧道一座,其中左线隧道段长3143.316米,右线隧道段长3137.272米,单洞断面宽为14米,单向3车道。(3)黑龙江路立交体系工程:连接北山隧道与站前路立交体系工程,主线长740.755米,城市主干路,标准段路幅宽为35米,设计车速为50Km/h,双向六车道。路段内包含1座喇叭形全互通立交。(4)站前路立交体系工程:连接黑龙江路立交体系工程与在建站前路工程,主线长0.6公里,城市主干路,标准段路幅宽为35米,设计车速为50Km/h,双向六车道。路段内包含1座连接站前路的双向四车道上跨桥。项目设计阶段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以及施工图设计,本次设计为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成果根据项目4个组成部分划分为4个分册,依次为:第一分册二桥北桥头综合交通体系工程、第二分册北山隧道工程、第三分册黑龙江路立交体系工程以及第四分册站前路立交体系工程。本分册为第二分册北山隧道工程。(1)左线K0+096.684-K3+258.963本次设计北山隧道工程左线起于桩号K0+096.684,顺接北桥头综合交通体系工程,由南向北展线,止于桩号K3+258.963,顺接黑龙江路立交工程部分,左线全长3162.279米,左线K0+096.684-K3+240段为隧道段,长3143.316米,K3+240-K3+258.963段为路基段,长18.963米。左线设计车速为50Km/h,单洞断面宽为14米,单向3车道。(2)右线K0+097.834-K3+254.069本次设计北山隧道工程右线起于桩号K0+097.834,顺接北桥头综合交通体系工程,由南向北展线,止于桩号K3+254.069,顺接黑龙江路立交工程部分,左线全长3156.235米,右线K0+097.834-K3+235.106为隧道段,右线隧道段长3137.272米,在K3+235.106-K3+254.069段为路基段,长18.963米。右线设计车速为50Km/h,单洞断面宽为14米,单向3车道。项目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道路工程、隧道工程、结构工程、排洪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电力通信工程、交安工程,施工范围线内为工程量计入范围。1.2设计依据(1)本项目合同;(2)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文件;(3)本项目方案设计成果及审查纪要;(4)本项目初步设计成果及审查纪要;(5)业主提供的项目所在片区相关规划资料;(6)业主提供的道路沿线1:500带状地形图;(7)《万州区长江二桥北桥头至高铁片区连接道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8)相关技术标准(9)现场踏勘资料(10)本工程的高边坡支护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万州区长江二桥北桥头至高铁片区连接道工程高边坡可行性评估报告》(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9.6)1.3设计过程简述本项目于2018年由重庆国际投资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了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于2018年11月取得了万州区发改委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本项目于2019年2月完成方案设计,于2019年4月通过万州区规资局方案审查,取得万州区规资局的方案审查纪要。本项目于2019年5月完成高边坡专项设计,于2019年6月通过高边坡专项方案审查并取得高边坡专项方案可行性评估报告。本项目于2019年8月完成初步设计,于2019年10月通过初步设计审查。1.4对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与北山隧道相关意见)完善道路人行过街系统及无障碍设计、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公交停车港设计。执行情况:按意见完善修改,本道路主线两侧采用人行道、人行下穿通道及交叉口进行人行系统串联,交叉口渠化及公交公交港湾设计图详见相应分册图纸。2、复核本工程交织路段的长度和路幅宽度、站前立交与黑龙江路立交之间的间距、北桥头端做洞口与立交出口匝道分流段起点之间的间距。执行情况:按意见复核,本工程交织段的长度和路幅宽度等满足规范要求,同时采用交通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相配合,做到重复提示、远端提示的方式保证行驶安全。对高边坡支护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意见及执行情况:1、完善边坡破坏模式分析内容;复核边坡岩土参数(土岩界面饱和参数)及稳定性、场地整体稳定性、边坡土体沿土岩界面滑动的可能性、施工阶段临时边坡的稳定性。回复:同意审查意见,详勘报告中补充相关章节及计算。2、核实黑龙江立交段起点区域万师附小滑坡的周界、滑坡体后缘开裂情况、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取值原则及依据、滑坡稳定性分析等内容。回复:根据详勘报告对滑坡的评价及相关结论,为保证结构安全,根据高边坡专项论证意见,本次初步设计提交设计成果已调整隧道出洞口位置,采用暗挖形式穿越石宝1组(万师附小)滑坡地段,整个施工不进入该滑坡范围。初步设计说明对高边坡专项回复中进一步明确该项内容。3、核实场地市政道路及地下管网情况、道路荷载、既有挡墙安全等级、稳定性及安全等级、合理使用年限等状况,充分考虑其与边坡的相互不利影响,严格控制边坡位移。回复:同意审查意见,根据地勘及管探资料,对现状管线施工期有影响的明确采用迁改、悬吊保护等方式,对构筑物等采用地表注浆加固、钢管桩支护等方式减小对起影响,保证结构安全。同时,明确初设后施工前根据第三方评价结论及建议措施对相关保护措施进行调整。4、完善边坡比选方案内容,充分考虑23-23'剖面A匝道的稳定性,A匝道应与支护桩脱开,适当加大支护桩的嵌岩深度,部分桩板挡墙边坡段可考虑桩板挡墙+重力式挡墙方案进行比选;填方边坡的土工格栅可考虑仅配置在道路路面下部区域;完善边坡设计图面及说明表达,边坡剖面应完整反映场地地质信息;完善边坡截排水设计、坡底坡顶安全防护措施内容。回复:同意专家意见,根据详勘剖面及对周边挡墙的探查情况,在下阶段设计中补充对23-23'剖面A匝道的稳定性,极端不利情况下,对23剖面采用分级抗滑桩,对滑块土体分级支护;同意专家意见,部分填方边坡位于场平高程以上部分采用土工格栅加固处理,下方场平范围考虑强夯的处理方式;同意专家意见,完善本次方案设计说明及图面表达,二桥一侧排水由给排水专业通盘考虑,高铁一侧整体收水排水由排洪工程、排水工程考虑;本次补充截排水设计、坡顶防护网等设计内容。5、完善边坡施工顺序、方法和工艺等要求;强调执行“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加强边坡监测及信息反馈。回复:同意专家意见,在下阶段设计说明中补充并明确临近各构筑物的施工顺序和方法工艺;在本次说明中强调执行“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补充边坡监测及信息反馈内容。6、按渝建发相关文件规定,补充边坡支护桩人工挖孔灌注桩可行性论证报告及专家意见。回复:同意专家意见,补充人工挖孔桩专家论证意见。1.5采用的主要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51286-2018)《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2.工程地质概况(摘录)2.1自然条件重庆万州区长江二桥北桥头至高铁片区连接道工程位于重庆市万州区,根据重庆市气象局气象观测资料,勘察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总时数1000~1200h,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说。气温的垂直分带明显,海拔高程300m以下的沿江河谷区,年平均气温为18.0~18.8℃。年无霜期349天左右。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日最高气温43.0℃(2006年8月15日),日最低气温-1.8℃(1955年1月11日),最大平均日温差11.9℃(1953.7)。降水量、蒸发量:最大年降水量1544.8mm,最小年降水量740.1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82.6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且强度较大,暴雨时有发生;日最大降雨量266.5mm(2007.7.17),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5mm;多年平均蒸发量1138.6mm。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风:全年主导风向以北风为主,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雾日:全年平均雾天日数30~40天,最大年雾天日数148天。拟建万州长江二桥~高铁北站连接道工程场地南侧为长江,勘察区属长江水系。江水自南向北流,长江平均水面坡降0.23‰,河床一般宽500~900m,多年平均流量11308m3/s,三峡库区蓄水前长江在勘察区段多年平均水位107.89m,最低水位99.13m(1979年3月7日),最高水位156.04m(1870年7月12日),常年洪水位133.0m,近30~70年来的最高洪水位为142.12(1918年)。由于三峡库区的蓄水水位上升,其最大洪水位为库区最高水位175m。受三峡水库蓄水影响,本段水位在145与175m间起落;相对水位高差30m。(本段叙述中高程系统为吴淞高程系,对应黄海高程系高程=吴淞高程-1.79m)。拟建工程主线里程K2+020~K2+560段隧道上方有一个抗建水库,水深2~5m,勘察期间水面高程约为403.3m。该水库属于饮用水源,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2.2地形与地貌拟建工程属于渝东平行岭谷区,沿线地形起伏较大,拟建区地貌受构造和岩性控制,地貌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线路起点端地势相对较低,地形较平缓,总体坡角8°~15°,在场地中部为一浅丘,地势较高,地形坡角10°~30°,线路终点端部地势又逐步降低,至终点时,已与现有道路标高一致,地形较平缓,总体坡角5°~8°。全线地面高程159.2~504.3m,相对高差约345.1m。2.3地质构造勘察区位于川东南弧形构造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的次一级构造,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期晚期褶皱运动。地质构造隶属万州向斜西翼(参见图3.2-1)。岩层走向与线路走向小角度斜交,沿线无区域性断层通过。岩层产状:倾向160~170°,岩层较平缓,倾角5~18°,优势产状,165°∠8°。层面结合很差,层面裂隙间距1~3m,层面裂隙闭合,局部充填粘性土,属软弱结构面。2.4地层岩性勘察区出露的岩层为一套强氧化环境下的河湖相碎屑岩沉积建造。由多层砂岩——砂质泥岩不等厚的正向沉积韵律层组成。以紫红色、暗紫红色泥岩和黄灰色、灰色薄至厚层状细粒长石砂岩。出露的地层由上而下依次可分为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4ml)、残坡积粉质粘土层(Q4el+dl)、冲积卵石层(Q4el)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岩层。各层岩土特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Q4)1)素填土(Q4ml):杂色,由块石、粘性土及少量生活垃圾组成,结构稍密,石含量20~55%不等,块石最大粒径可达1200mm,岩块主要岩性为砂岩、泥岩,石质呈中等风化状。块碎石粒径一般20~600mm最大粒径大于1000mm,块碎石含量一般30%~50%,结构稍密~中密,稍湿,堆填年限3~10年,局部1~3年,人工抛填为主,主要分布于居民区及道路下部,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厚度0.5~7.8m,钻探揭露最大厚度可达7.8m。在北滨路局部回填有0~6m的卵石,卵石含量20~40%,粒径10~50mm,稍密。2)粉质粘土(Q4el+dl):残破积,黄褐色,可塑~硬塑。由粘土矿物组成,含少量岩石碎屑,稍有光滑,摇震反应无,干强度中等。一般厚度0~3m,在丘顶及斜坡处较薄,丘坡鞍部及冲沟谷地处厚度较大。3)块石土(Q4col):崩坡积,黄褐色,可塑~硬塑。由粘土矿物夹块石组成,干强度中等,塑性指数从上到下逐步提高。在终点附近块石土一般厚度3~8m,在主线K0+0~K0+640段厚度较大,钻探揭露该区域块石土一般厚度30~55m。4)卵石(Q4al):黄褐色、灰褐色、稍湿~湿,结构稍密~中密,主要由粘性土、细、中沙夹卵石组成,卵石磨圆度较好,以椭圆型为主,粒径30~200mm,含量20~50%不等,级配良好,主要分布于长江边,厚度变化较大。(2)侏罗系中统(J2)1)砂质泥岩:紫色,紫红色,粉砂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属软岩。表层强风化带厚度约1~3m。土、石可挖性类别为软石,土石等级Ⅳ。2)砂岩:灰色,青灰色,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属较软岩,表层强风化带厚度约1~3m。土、石可挖性类别为次坚石,土石等级为Ⅴ级。场地内基岩强风化带厚度1~3.5m,基岩强风化带岩体破碎,风化裂隙发育。2.5地震与地震效应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01]之图A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01]之图B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剪切波速测试成果场地内人工填土剪切波速128~298m/s,为软弱土;块石土剪切波速度3350~367m/s,为中软土;粘土剪切波速151~194m/s;场地内基岩剪切波速大于500m/s。上覆土层一般3~10m,钻探揭露最大土层厚度为55.6m,场地属I~Ⅲ类场地,为建筑抗震有利地段~一般地段,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25~0.35s。建议对桥梁各墩台按《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进行抗震设防。具体地震效应分段评价见下表。地震效应分段评价一览表里程土层厚度等效剪切波速Vse(m/s)场地类别地段划分特征周期(s)高铁片区主干路工程主线里程K2+944.633~K3+3000>800I有利地段0.25主线里程K3+300~K3+9003~41.5165Ⅱ一般地段0.35主线里程K3+900~K4+2000~3.0165I有利地段0.25主线里程K4+200~K4+3203.0~7.5165Ⅱ一般地段0.35主线里程K4+320~K4+601.0420>800I有利地段0.25站前路上跨桥K0+0~K0+2800.4~2.8165I有利地段0.25K0+280~K0+391.8743.0~35.0165Ⅱ一般地段0.35A匝道3.0~7.5165Ⅱ一般地段0.35B匝道3.0~17165Ⅱ一般地段0.35C匝道3.0~16.6165Ⅱ一般地段0.35D匝道3.0~14.7165Ⅱ一般地段0.35E匝道3.0~35.4165Ⅱ一般地段0.352.6道路分段地质评价2.6.1隧道左线(1)里程K0+000~K0+097.187根据设计高程开挖后,线路左侧与北滨路立交A匝道高程基本一致,不存在边坡问题。道路基底为块石土。其力学强度较低,均匀性较差,不能直接作为隧道持力层,建议进行地基处理后方可作为基础持力层。(2)K0+097.187~K0+640地质条件:该段隧道长542.813m,隧道设计高程214.500~228.950m。本场地地处沟谷缓坡地段,地面高程233.8~297.0m。地表覆土厚度11.0~55.0m,下伏基岩沙溪庙组砂岩、砂质泥岩。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为土层中的空隙性潜水,受大气降水及四周生活用水、管道渗水补给,水量较大。路基评价:本段隧道底板下为基岩及块石土。其中基岩岩体较完整,强度高,力学性能稳定。隧道结构可直接以中风化基岩为路基持力层。但块石土力学强度较低,均匀性较差,不能直接作为隧道持力层,建议进行地基处理后方可作为隧道基础持力层。(3)里程K0+640~K2+850地质条件:该段隧道长2210m,隧道设计高程228.950~289.85m。本场地地处丘陵斜坡,地面高程297.0~504.5m。地表覆土厚度0.6~5.0m,下伏基岩沙溪庙组砂岩、砂质泥岩。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下伏基岩中赋存少量基岩裂隙水,主要存储于砂岩裂隙中。路基评价:本段隧道位于中风化基岩中,岩体较完整,强度高,力学性能稳定。隧道结构可直接以中风化基岩为路基持力层。(4)里程K2+850~K2+K2+950地质条件:该段隧道长100m,隧道设计高程289.85~292.85m。本场地地处丘陵斜坡,地面高程313.4~342.3m。地表覆土厚度0~13.7m,下伏基岩沙溪庙组砂岩、砂质泥岩。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上覆层的孔隙性潜水及下伏基岩中赋存基岩裂隙水。路基评价:本段隧道位于中风化基岩中,岩体较完整,强度高,力学性能稳定。隧道结构可直接以中风化基岩为路基持力层。(5)里程K2+950~K3+040地质条件:该段隧道长100m,隧道设计高程292.85~295.17m。本场地地处丘陵斜坡,地面高程310.2~324.8m。地表覆土厚度0~8.8m,下伏基岩沙溪庙组砂岩、砂质泥岩。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上覆层的孔隙性潜水及下伏基岩中赋存基岩裂隙水。路基评价:本段隧道位于中风化基岩中,岩体较完整,强度高,力学性能稳定。隧道结构可直接以中风化基岩为路基持力层。(6)里程K3+040~K3+080地质条件:该段隧道长40m,隧道设计高程295.17~296.29m。本场地地处丘陵斜坡,地面高程320.0~335.2m。地表覆土厚度2.0~10.0m,下伏基岩沙溪庙组砂岩、砂质泥岩。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上覆层的孔隙性潜水及下伏基岩中赋存基岩裂隙水。路基评价:本段隧道位于中风化基岩中,岩体较完整,强度高,力学性能稳定。隧道结构可直接以中风化基岩为路基持力层。(7)里程K3+080~K3+190地质条件:该段隧道长110m,隧道设计高程296.29~299.37m。本场地地处丘陵斜坡,地面高程330.2~359.8m。地表覆土厚度0~2.0m,下伏基岩沙溪庙组砂岩、砂质泥岩。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下伏基岩中赋存少量基岩裂隙水,主要存储于砂岩裂隙中。路基评价:本段隧道位于中风化基岩中,岩体较完整,强度高,力学性能稳定。隧道结构可直接以中风化基岩为路基持力层。(8)里程K3+190~K3+240地质条件:该段隧道长50m,隧道设计高程299.37~300.77m。本场地地处丘陵斜坡,地面高程312.8~315.9m。地表覆土厚度0~2.0m,下伏基岩沙溪庙组砂岩、砂质泥岩。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上覆层的孔隙性潜水及下伏基岩中赋存基岩裂隙水。建议进洞口仰坡可按土体1:1.75,强风化岩石1:1.25放坡,中风化岩质边坡应设置锚杆挡墙进行支挡或按1:0.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坡面进行防护。无放坡条件时,应采用挡墙进行支挡。路基评价:本段隧道位于中风化基岩中,岩体较完整,强度高,力学性能稳定。隧道结构可直接以中风化基岩为路基持力层。2.6.2隧道右线(1)里程K0+0~K0+097.187根据设计高程开挖后,道路右侧开挖后将形成0~19.2m的岩土混合边坡,其中上部土质边坡高0~11.0m,由于岩土界面平缓,其主要的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圆弧破坏。建议可按1:1.75进行放坡。(2)里程K0+097.187~K0+640地质条件:该段隧道长542.813m,隧道设计高程214.500~228.950m。本场地地处沟谷缓坡地段,地面高程233.8~297.0m。地表覆土厚度11.0~55.0m,下伏基岩沙溪庙组砂岩、砂质泥岩。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为土层中的空隙性潜水,受大气降水及四周生活用水、管道渗水补给,水量较大。路基评价:本段隧道底板下为基岩及块石土。其中基岩岩体较完整,强度高,力学性能稳定。隧道结构可直接以中风化基岩为路基持力层。但块石土力学强度较低,均匀性较差,不能直接作为隧道持力层,建议进行地基处理后方可作为隧道基础持力层。(3)里程K0+640~K2+850地质条件:该段隧道长2210m,隧道设计高程228.950~295.250m。本场地地处丘陵斜坡,地面高程297.0~504.5m。地表覆土厚度0.6~5.0m,下伏基岩沙溪庙组砂岩、砂质泥岩。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下伏基岩中赋存少量基岩裂隙水,主要存储于砂岩裂隙中。路基评价:本段隧道位于中风化基岩中,岩体较完整,强度高,力学性能稳定。隧道结构可直接以中风化基岩为路基持力层。(4)里程K2+850~K2+K2+950地质条件:该段隧道长100m,隧道设计高程289.85~292.85m。本场地地处丘陵斜坡,地面高程313.4~342.3m。地表覆土厚度0~13.7m,下伏基岩沙溪庙组砂岩、砂质泥岩。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上覆层的孔隙性潜水及下伏基岩中赋存基岩裂隙水。路基评价:本段隧道位于中风化基岩中,岩体较完整,强度高,力学性能稳定。隧道结构可直接以中风化基岩为路基持力层。(5)里程K2+950~K3+040地质条件:该段隧道长100m,隧道设计高程292.85~295.17m。本场地地处丘陵斜坡,地面高程310.2~324.8m。地表覆土厚度0~8.8m,下伏基岩沙溪庙组砂岩、砂质泥岩。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上覆层的孔隙性潜水及下伏基岩中赋存基岩裂隙水。路基评价:本段隧道位于中风化基岩中,岩体较完整,强度高,力学性能稳定。隧道结构可直接以中风化基岩为路基持力层。(6)里程K3+040~K3+080地质条件:该段隧道长40m,隧道设计高程295.17~296.29m。本场地地处丘陵斜坡,地面高程320.0~335.2m。地表覆土厚度2.0~10.0m,下伏基岩沙溪庙组砂岩、砂质泥岩。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上覆层的孔隙性潜水及下伏基岩中赋存基岩裂隙水。路基评价:本段隧道位于中风化基岩中,岩体较完整,强度高,力学性能稳定。隧道结构可直接以中风化基岩为路基持力层。(7)里程K3+080~K3+190地质条件:该段隧道长110m,隧道设计高程296.29~299.37m。本场地地处丘陵斜坡,地面高程330.2~359.8m。地表覆土厚度0~2.0m,下伏基岩沙溪庙组砂岩、砂质泥岩。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下伏基岩中赋存少量基岩裂隙水,主要存储于砂岩裂隙中。路基评价:本段隧道位于中风化基岩中,岩体较完整,强度高,力学性能稳定。隧道结构可直接以中风化基岩为路基持力层。(8)里程K3+190~K3+240地质条件:该段隧道长50m,隧道设计高程299.37~300.77m。本场地地处丘陵斜坡,地面高程312.8~315.9m。地表覆土厚度0~2.0m,下伏基岩沙溪庙组砂岩、砂质泥岩。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上覆层的孔隙性潜水及下伏基岩中赋存基岩裂隙水。路基评价:本段隧道位于中风化基岩中,岩体较完整,强度高,力学性能稳定。隧道结构可直接以中风化基岩为路基持力层。2.6.3路基段里程K3+240~K3+300本段为挖方路基段,根据设计高程开挖后,在道路两侧将形成高18~20.9m的岩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主要为砂质泥岩及砂岩,根据赤平投影图7.5-1-1分析:道路左侧边坡倾向与裂隙J1及J2倾向相反,与层面斜交,无不利外倾结构,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边坡类型为Ⅲ类,边坡破裂角:砂岩取45°+θ/2=62°,砂质泥岩取45°+θ/2=60°;边坡等效内摩擦角:砂岩取60°,砂质泥岩取54°。建议可按1:0.75放坡。同时做好坡面防护工作。道路右侧边坡倾向与层面倾向相反,与裂隙J1大角度斜交,但与裂隙J2倾向一致,不利用边坡稳定,其可能的破坏模式为沿着裂隙发生局部掉块。由于裂隙J2倾角大于岩体自身稳定破裂角,边坡类型为Ⅲ类,边坡破裂角:砂岩取45°+θ/2=62°,砂质泥岩取45°+θ/2=60°;边坡等效内摩擦角:砂岩取60°,砂质泥岩取54°。建议可按1:0.75放坡。同时做好坡面防护工作。2.7结论与建议2.7.1结论(1)拟建工程属于渝东平行岭谷区,沿线地形起伏较大,拟建区地貌受构造和岩性控制,地貌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线路起点端地势相对较低,地形较平缓,总体坡角8°~15°,在场地中部为一浅丘,地势较高,地形坡角10°~30°,线路终点端部地势又逐步降低,至终点时,已与现有道路标高一致,地形较平缓,总体坡角5°~8°。,全线地面高程159.2~504.3m,相对高差约345.1m。上覆松散土层有人工填土和块石土及粉质粘土,厚度变化较大,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和砂岩;地质构造隶属万州向斜西翼,勘察区内无断层通过,地质构造简单,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倾向160~170°,倾角5~12°,优势产状,165°∠8°。层面结合很差,层面裂隙间距1~3m,层面裂隙闭合,局部充填粘性土,属软弱结构面。沿线地层层序正常,场地内有枇杷坪危岩、宋家湾~抗家湾危岩、洞子岩危岩、石宝1组(万师附小)滑坡及铲子坝滑坡。其中枇杷坪危岩、宋家湾~抗家湾危岩及洞子岩危岩已进行了整治工作,本段危岩带现状基本稳定,对拟建工程无影响,但在隧道开挖时,宜控制爆破帧数,避免对已治理危岩产生扰动。石宝1组(万师附小)滑坡位于万州区钟鼓楼街道抗建村7组万师附小西侧,铲子坝滑坡位于万州区钟鼓楼街道麻柳村5、6组,根据调查访问及资料搜集,这两个滑坡均为土质滑坡,表现为地面变形开裂。其中铲子坝滑坡在道路回填反压后,处于稳定状态,但石宝1组(万师附小)滑坡在道路开挖后,稳定性将大大降低,有可能沿岩土界面发生整体滑塌,建议在K2+900~K3+080道路右侧修建抗滑桩进行支挡。在对缓坡进行治理后,本场地基本适宜修建万州区长江二桥北桥头至高铁片区连接道工程。(2)拟建万州区长江二桥北桥头至高铁片区连接道工程沿线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其中万州二桥北桥头综合交通体系工程场地为沟槽地带,土层厚度高达50m,成为地表水的汇集场所,地表水排泄不畅易形成地下水,勘察期间钻孔内测得地下水位在236.8~270.3m。北山隧道工程场地为丘陵斜坡地貌,地势高、地表水易于排泄,地下水赋存条件差,地下水贫乏,主要为基岩裂隙水。高铁片区主干路工程场地大部分为斜坡地貌,局部为沟槽。其地下水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其中斜坡地段地下水贫乏,但在K+360~K3+500段为沟槽,四周汇水面积大,成为地表水的汇集场所,该段有两条小水沟,常年流水,水量8L/min,建议本段宜设置排水涵洞,避免雨季时,山水汇集冲刷浸泡路基。(3)拟建万州区长江二桥北桥头至高铁片区连接道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属I~Ⅲ类场地,为建筑抗震一般地段,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25~0.45s。(4)拟建线路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场地土对建筑材料、砼体有微腐蚀性。2.7.2建议(1)拟建立交各匝道路基段位于基岩区或既有道路区内部分可采用在挖填达到设计标高后,直接铺设路床,回填部分应分层碾压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2)拟建立交场地居民区聚集,交通拥挤,建议施工前应组织好道路交通并对施工区进行有效隔离,并应注意出渣车辆及人员交通安全。(3)路基持力层选择:挖方段可采用基岩或处理后的填土可作路基持力层。填方路段应在清除表层耕植土后,以经检验合符规范要求的压实填土作为路基。部分半挖半填地段,应注意持力层性质差异较大带来的不均匀沉降等问题。(4)填土路基基底宜设成逆坡,宜对基础影响范围内的土层进行换填、压实后才能作为路基。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分层填筑,均匀压实,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5)桥墩及桥台建议采用下伏中风化基岩作为基础持力层,桥墩采用桩基础,桥台采用扩展基础或桩基础。(6)拟建道路边坡高度较大,边坡需进行支护处理,建议采用坡率法分级放坡,设置边坡平台。有超限高边坡的。应按渝建发[2010]166号文的规定,对超限边坡应完成边坡支护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支护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工作。(7)拟建项目主要为永久边坡,若有放坡条件,可用坡率法放坡,若无放坡条件应采用支档结构进行支档。(8)在龙万州二桥北桥头综合交通体系工程场地内,季节性影响较大,场地地下水较丰富,且地下水水量受大气降水、管网渗漏及江水位控制;在丰水期及雨季施工时,填土厚度较大的桩,成桩难度大大增加,极易发生孔壁垮塌,在施工时应配备必要的排水设备并做好二次成孔或其他加强护壁的预案,确保成桩质量。由于本区属于老居民区,管网破旧且分布复杂,根据重庆工程建设经验,本区域管网必然有破损渗漏。在勘察期间,我院就发现多处管网锈蚀损坏临时采用PVC管连接。因此本区域内地下水除受大气降水影响外,主要受管网渗漏影响。建议施工前对相邻管线进行摸底,对破损严重,影响较大的管网建议进行迁改或保护。(9)在拟建立交及其影响范围内,存在有电力、电信、给排水、燃气等管线设施,局部段修建有高压铁塔、电杆等电力设施,在施工前应先对线路范围内相关设施的进行迁移、改线,对影响范围外的管线设施亦应注意保护。(10)在拟建立交及其影响范围内,建筑物众多,拟建连接道施工对水韵天城、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及枇杷坪社区住宅群有较大影响,建议进行专项安全方案论证,并在施工前对相邻建筑进行摸底,施工中加强对项链建筑的变形监测。(11)方路段应注意持力层性质差异较大带来的不均匀沉降等问题。(12)本次勘察钻孔取样的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按规范要求,分地层、分岩性统计而得,而岩土体不是均质的,存在变异性,且场地岩层倾角较陡,其物理力学性质必然存在一定差异,在施工时,可能会出现岩石强度或低或高的情况,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特提请设计、施工注意,建议在施工时加强持力层取样工作对其进行校核或现场载荷试验确定桩基承载力。(13)地表揭露的结构面难以在深度上准确反映,加强施工阶段的地质工作,以弥补部分地段勘探点未施工的不足;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岩层产状及其抗剪强度的检验。建议加强施工期间的边坡裂隙产状的校核,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确保安全。(14)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渝建发〔2010〕16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的要求,线路沿线超限边坡应进行高边坡支护方案设计的安全专项论证。3道路设计3.1主要技术指标主线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设计值规范值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2计算行车速度km/h50主线40-603道路路幅标准宽度m35(双向六车道)4最小圆曲线半径m左线2000.625≥100右线1999.3755最小缓和曲线长度m/≥456道路纵坡度%最大纵坡3;最小纵坡0.50.3-87纵坡坡段最小长度m左线500≥140右线495.8028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9009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6000≥7009路拱横坡%1.51-210荷载等级汽车:城—A级;人群:3.5kN/m211路面结构设计荷载BZZ-100型标准车12路面结构类型沥青混凝土13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路面结构设计年限为15年;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为20年1514洪水频率100年一遇15抗震烈度抗震设防6度,按抗震规范构造设防16净空m5m3.2道路平面设计(1)左线K0+096.684-K3+258.963本次设计北山隧道工程左线起于桩号K0+096.684,顺接北桥头综合交通体系工程,由南向北展线,止于桩号K3+258.963,顺接黑龙江路立交工程部分,左线全长3162.279米,主线设计车速为50Km/h,双向六车道,左线K0+096.684-K3+240段为隧道段,在K3+240-K3+258.963段为路基段。左线最小圆曲线半径2000.625米,根据规范无需设置缓和曲线及超高加宽。(2)右线K0+097.834-K3+254.069本次设计北山隧道工程右线起于桩号K0+097.834,顺接北桥头综合交通体系工程,由南向北展线,止于桩号K3+254.069,顺接黑龙江路立交工程部分,左线全长3156.235米,主线设计车速为50Km/h,双向六车道,左线K0+097.834-K3+235.106为隧道段,在K3+235.106-K3+254.069段为路基段。右线最小圆曲线半径1999.375米,根据规范无需设置缓和曲线及超高加宽。3.3道路纵断面设计(1)左线K0+096.684-K3+258.963连接道起点以0.5%的下坡顺接万州二桥北桥头综合交通体系,在K0+150处变坡,以0.5%上坡K0+531.667竖曲线半径为10000m。,以2.9%上坡直至K3+258.963顺接黑龙江路立交体系(2)右线K0+097.834-K3+254.069连接道起点以0.5%的下坡顺接万州二桥北桥头综合交通体系,在K0+150处变坡,以0.5%上坡K0+525.756竖曲线半径为10000m。以2.9%上坡直至K3+254.069顺接黑龙江路立交体系。3.4横断面设计主线K0+096.684-K3+240段(隧道段)单洞建筑限界净宽14.0m:14.0m=0.75m检修道+0.5m侧向宽度+3.5m*3车行道+0.75m侧向宽度+1.5m检修道及管沟。(具体布置图详见隧道专业图纸)主线K3+240-K3+258.963段(路基段)标准路幅组成为:46.625米=6米(人行道)+11.5(车行道)+11.625米(中央绿化带)+11.5(车行道)+6米(人行道)。3.5路基设计3.5.1路基概况北山隧道部分主线全长3162.279米,主线设计车速为50Km/h,双向六车道,主线K0+096.684-K3+240段为隧道段,在K3+240-K3+258.963段为路基段。K3+240-K3+258.963段为路基段道,全部是挖方路基,最大挖方高度20.9米,均为岩质边坡,挖方量为26897.105立方米,多余挖方量可用于项目西侧地块场平所需。3.5.2超高加宽方式根据规范要求,本此设计范围内均不需进行超高加宽设计。3.5.3一般路基设计根据地勘报告及现场实际情况,道路原则按放坡处理,每8米一级边坡,两级边坡间留2.0m宽马道。一般填方边坡坡比为1:2。填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坡脚设排水沟。一般挖方边坡岩质边坡坡比按1:0.75,土质以及岩土混合边坡按1:1.75。挖方边坡坡脚设临时边沟,保证施工期间雨水排放,坡顶外5m设截水沟(详见排洪部分),顺地势接入涵洞,排出路基范围。本次设计的K3+240-K3+258.963段为路基段道,全部是挖方路基,最大挖方高度20.9米,均为岩质边坡,1:0.75放坡处理,坡面进行相关防护。道路西侧为开发地块,近期将进行开发建设,为避免投资浪费,应业主要求,西侧填方边坡不做永久性防护处理,道路东侧填方边坡考虑格构防护处理。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相关要求如下:填方路段:路床表面以下0~80厘米不低于96%;80~150厘米不低于94%,150厘米以下不低于93%;挖方路段:如开挖后发现其他不良土质均需换填。挖方段土基0~80厘米压实度不小于96%。对开挖出来的耕植土或生活垃圾,不能作为填方路段的填土。填方高度小于80cm及不填不挖路段,原地面以下0~30厘米范围内土的压实度不低于96%。填方路基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50mm,并分层碾压、压实至路床设计标高后,经检测应达到设计要求。当采用细粒土作填料时不得选用液限大于50%的高液限细粒土直接作填料,细粒土填料以重型击实试验为依据,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分层碾压,以压实度为控制指标。填方类型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最小强度(%)路床0~308路基30~805路基80~1504路基>1503填方路堤应保持基底的强度与干燥,应清除修筑范围内的腐殖土、耕种土、松土以及地面杂草、树根并压实,原地面坑洞应进行回填并压实。路基填土严格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执行。填方地段地面自然横坡度大于1:5时,应在斜坡上挖台阶处理,台阶宽度不小于2.0m,并向内倾斜2~4%的坡度,当基岩面上覆盖层较薄时,应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台阶部位应先采用小型机具夯实后再进行分层回填碾压。对于长期积水地段路堤,填筑前均需放(抽)水晒干,清除淤泥并回填透水性材料。在地表水不易疏干、地表排水不畅或地下水丰富地段,还需设置排水盲沟;在地下水出露集中且水量较大时,需设置渗沟,将地下水引出路基影响范围。3.5.4软弱路基设计根据地勘报告本次设计的路基段均为挖方岩质边坡,地质情况较好,不考虑软弱地基处理。3.6路面设计3.6.1设计标准(1)公路自然区划:V2区。沥青路面气候分区:1-3-2夏炎热冬冷湿润。(2)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3)沥青路面设计年限:15年。3.6.2车行道路面结构组合道路面层采用沥青砼,设计标准轴载为100KN,设计采用容许弯沉、容许拉应力控制,基层选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本次设计采用路面结构组合如下:上面层:4cmSBS改性沥青马蹄脂碎石SMA-13中面层: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C下面层: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AC-25CES-2稀浆封层0.6cm基层:18cm6%水泥稳定碎石上底基层:18cm4.0%水泥稳定碎石下底基层:18cm4.0%水泥稳定碎石验收弯沉值层位厚度验收弯沉值上面层420.3中面层521.6下面层723.1基层1825.3上底基层1845下底基层18115.8土基266.2注:以上均要求采用BZZ-100标准车型进行检测。3.6.3人行道铺装人行道透水砖40×20×6cmM7.5水泥砂浆厚2cm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厚15cm3.6.4附属结构中分带路缘石规格:机制青石立式路缘15×40×100cm人行道路缘石规格:机制青石立式路缘15×35×100cm路边石规格:机制青石路边石12×20×100cm树池嵌边石规格:机制青石树池嵌边石10×12×84.95cm3.7道路辅助设施设计3.7.1人行系统设计本道路全线布置人行道,人行道宽6m,在K3+240-K3+258.963路基段道外侧设置人行道已顺接黑龙江立交部分人行系统。3.7.2无障碍设计盲道设计主要为盲人提供便利的出行环境,充分展现了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严格遵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12年联合颁布的《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平面布置根据道路平面图中人行道、人行横道线的设置及各路口的实际情况确定。2.三面坡缘石坡道适用于无设施带或绿化带处的人行道,人行道与缘石间有设施带或绿化带时,设单面坡缘石坡道。3.所有道路交叉路口及路段人行横道均应设置供残疾人通过的缘石坡道,供以手摇三轮车及轮椅为工具的残疾人通过。4.在人行横道与缘石坡道处不得设雨水口,如有冲突,可稍微移动缘石坡道的位置或雨水口的位置以错开。5.缘石坡道处车行道、人行道的路面结构及做法与路段上相同。6.缘石坡道用人行道砖铺砌,路面结构组合与人行道相同,坡面转折处人行道砖须切割齐整。3.7.3盲道设计1.人行道盲道砖强度不小于C30,其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与人行道砖一致。2.人行道盲道宽0.6m,距人行道绿化带路缘净宽0.3m,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宜避开井盖铺设。3.人行道成弧线形路线时,行进盲道应与人行道走向一致。4.距人行横道入口、广场入口等0.3m处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与各入口的宽度应相对应。4施工注意事项4.1路基施工4.1.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每200米左右设置临时水准点一个,并复测平面和高程控制桩(按平面设计桩号布置),据此测出相应道路中心、路面宽度及纵横高程等样桩,控制桩测量精度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及规定。有碍施工的建筑物,渠道均应在施工前拆迁完毕。施工前应开挖临时边沟与附近出水口接通,做好临时排水措施,以利施工期间的积水排泄。4.1.2路基施工(1)道路设计范围内路基施工前应清除地表草皮、树根、淤泥、垃圾和耕作土等,本次设计表土清除厚度按全线清除60cm设计计算。地面横坡如大于1:5时,应挖成宽度不小于1.0米的台阶,台阶表面作向内倾的3%的横坡。(2)路基回填应采用透水性及稳定性较好的土质,禁止采用淤泥、腐质土、膨胀土、垃圾等填筑路基。施工应尽量避开雨季。(3)沿线如有粪坑、坟地、鱼塘、水沟等小范围地质不良结构,施工时应予清除换填。施工时如遇重大不良工程地质情况,应通知建设和设计单位,三方协商处理措施。(4)根据地勘报告以及现场踏勘情况,本道路地表下伏软塑状粉质粘土,上述土层力学性质差,压缩性较大,不宜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需采用挖方中土夹石进行换填处理,换填处理深度详见软基处理设计图,具体做法如下:换填施工前需先按设计深度清除地表种植土、软塑粉质粘土等不良土层,并采用重型压路机对基底做碾压处理,待基底土层不再产生明显轮迹后,采用挖方中土夹石进行回填。回填材料应均匀、密实,不得选用泥岩等遇水易软化岩石,应分层填筑、压实,粒径不大于15cm,分层厚度不应超过30cm,碾压密实度不小于95%。其它事项,应按相关现行规范执行。(5)路槽底面土基回弹模量应不小于35Mpa。对应弯沉值266.2(0.01mm),采用BZZ-100标准车型测试(下同)。(6)路基施工中应严格执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其它事项,应按相关现行行业规范执行。4.1.3路基排水(1)施工期间应有效排除降水和附近地带流入路基的地面水及施工用水。(2)路基施工排水必须合理安排临时排水路线,充分利用沿线已有排水措施,将水引入沟渠中。(3)路基施工中,若地下水影响路基稳定时,应根据情况采取适当降水措施予以疏导处理。(4)道路两侧边沟水可根据现场情况将边沟水引出路基范围外排放,或就近接入道路两侧雨水井及涵洞。另外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需要增加涵洞,应及时与设计院及甲方联系。(5)施工中应做好防水、排水措施,以确保开挖后的路床不被水浸泡。4.1.4路基边坡(1)道路两侧边坡施工时应按照设计坡度放坡。若发现设计坡度不能保持边坡稳定,应通知设计院调整坡率。(2)路堤边坡坡脚处可根据现场情况考虑设置片石护脚,以避免雨水冲刷。4.2底基层与基层施工4.2.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碎石应采用粒径大于6cm的卵石或石灰岩轧制,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2%,集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压碎值不大于30%。水泥含量指水泥与干碎石之间的重量百分比,所用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宜选用终凝时间在6小时以上的水泥,可采用32.5号水泥。施工中应控制好含水量,必须集中拌和、拌和均匀、碾压密实,并根据施工时的天气情况做好保湿养生工作,宜采用湿砂进行养生,养生7天后方可施工面层。要求6%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不低于98%,7天饱水抗压强度≥3.5MPa;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不低于97%,7天饱水抗压强度≥2.5MPa。混和料中碎石应符合下表要求层位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5337.531.526.519.09.54.752.360.60.075基层-10090~100-67~9045~6829~5018~388~220~7底基层10050~100-17~1000~50(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须用机械拌和摊铺和辗压。(2)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配料必须准确,摊铺或拌和必须均匀,并应严格掌握厚度,路拱横坡应与面层一致。(3)垫层与基层施工应严格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4.3沥青面层本道路设计采用三层路面结构,其中上面层为4cmSBS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中面层为5cm沥青混凝土AC-16C,下面层为7cm沥青混凝土AC-25C。4.3.1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1)普通沥青采用A级道路石油沥青,沥青标号采用70号,其技术要求如下表:指标单位沥青指标试验法针入度(25℃,5s,100g)0.1mm60~80T0604针入度指数PI-1.5~+1.0T0604软化点(R&B)不小于℃46T060660℃动力粘度不小于Pa·s180T062010℃延度不小于cm15T060515℃延度不小于cm100T0605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2.2T0615闪点不小于℃26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5T0607质量变化不大于%±0.8T0610或T0609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61T0604残留延度(10℃)不小于cm6T0605SBS改性沥青混凝土采用I-D型改性沥青,其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沥青指标试验法针入度(25℃,5s,100g)0.1mm30~60T0604延度5℃,5cm/min不小于cm20T0605软化点TR&B,不小于℃60T0606运动粘度135℃,不大于Pa·s3T0625T0619闪点,不小于℃23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T0607弹性恢复25℃,不小于%75T0662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不大于℃2.5T0661质量变化不大于%±1.0T0610或T0609残留针入度比25℃不小于%65T0604残留延度(5℃)不小于cm15T0605(2)石料粗集料采用玄武岩石料,其质量技术标准应满足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4.8章节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同时细集料及填料应满足4.9章节、4.10章节中的相关规定。(3)混合料的级配及性能指标要求见下表.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要求类型通过下列筛孔(㎜)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1652.30.150.075SMA-1310090~10050~7520~3415~2614~2412~2010~169~158~12SMA-13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试验项目改性SMA-13马歇尔试件尺寸(mm)φ101.6×63.5击实次数(次)双面各击50空隙率(%)3—4矿料间隙率(%)不小于17沥青饱和度(%)75—85稳定度(KN)不小于6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不大于0.1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或浸水飞散试验(%)不大于15浸水残留稳定度(%)不小于80冻融劈裂强度比(%)不小于80动稳定度(次/mm)不小于3000(4)纤维稳定剂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裂性能及使用寿命,在沥青混合料上面层中加入纤维稳定剂材料。纤维稳定剂采用木质素纤维或玄武岩矿物纤维,要求其吸附沥青的能力强,施工分散性好,木质素纤维掺量按沥青混合料总量的质量百分率计0.3%,玄武岩矿物纤维掺量按沥青混合料总量的质量百分率计0.4%,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本次设计建议采用玄武岩纤维。木质素和矿物纤维稳定剂质量技术要求试验项目技术指标试验方法木质素纤维纤维长度≯6mm水溶液用显微镜观察灰分含量18%±5%,无挥发物高温590~650℃燃烧后,测定残礼物PH值7.5±1.0水溶液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吸油率不小于纤维质量的5倍用煤油侵泡后,放在筛上经振敲后称量含水量≯5%(质量百分比)105℃烘箱2小时后,冷却称样玄武岩矿物纤维平均纤维长度≯6mmGB/T14336纤维直径<5µmGB/T10685筛分No.60筛(250µm)通过率大于90%JT/T533-2004No.230筛(63µm)通过率大于60%密度>2.6g/cm3抗拉强度>600MPaGB/T3916弹性模量>55GPa吸湿率<0.5%吸油率≥50%可燃物含量0.1%~1%可燃性明火点不燃燃烧损失<0.5%含水率≯5%(质量百分比)105℃烘箱2小时后,冷却称样4.3.2其他沥青混凝土(AC-16C、AC-25C)(1)基质沥青:采用A级道路石油沥青,沥青标号采用70号。其技术要求如下表:指标单位沥青指标试验法针入度(25℃,5s,100g)0.1mm60~80T0604针入度指数PI-1.5~1.0T0604软化点(R&B)不小于℃46T060660℃动力粘度不小于Pa·s180T062010℃延度不小于cm15T060515℃延度不小于cm100T0605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2.2T0615闪点不小于℃26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5T0607质量变化不大于%±0.8T0610或T0609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61T0604残留延度(10℃)不小于cm6T0605(2)粗集料:采用的卵石须大型反击式碎石机轧制。为减少粉尘的排出量,建议在轧制石屑及碎石时,应调整碎石机,尽可能减少粉尘的产量。轧好的碎石应分开堆放,并做好防尘处理,保持碎石清洁。具体质量技术要求见下表:指标单位技术要求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8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60吸水率,不大于%2.0坚固性,不大于%12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15其中粒径大于9.5㎜,不大于%12其中粒径小于9.5㎜,不大于%18水洗法<0.075㎜颗粒含量,不大于%1软石含量,不大于%3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级41个破碎面颗粒含量,不小于%1002个或2个以上破碎面颗粒含量,不小于%90(3)细集料: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具体质量技术要求见下表: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50坚固性(>0.3㎜部分),不小于%12含泥量(<0.075㎜的含量),不大于%3砂当量,不小于%60亚甲蓝值,不大于g/㎏25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30(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的含量的百分数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用于0~4.75㎜)或亚甲蓝值(适用于0~2.36㎜和0~0.15㎜))(4)填料:矿粉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后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的从矿粉仓流出。具体质量技术要求详见下表: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表观密度,不小于t/m32.50含水量,不大于%1粒度范围<0.6㎜<0.15㎜<0.075㎜%10090~10075~100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塑性指数<4(5)抗剥落剂:为保证沥青与集料间粘结力,提高抗水损害能力,要求掺加抗剥落剂,抗剥落剂应采用:性能优良、稳定、持久、且施工易于操作,加入后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不低于4级。沥青抗剥落剂,建议其掺量为沥青重量的0.4%。沥青中加入抗剥落剂后,应进行一定程度老化(薄膜烘箱中加热96小时,有条件可在压力老化仪PAV中进行)然后进行粘附性试验,经过初期老化后的混合料须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6)混合料的级配及性能指标要求见下表: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要求类型通过下列筛孔(㎜)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1652.30.150.075AC-16C10090~10076~9260~8034~6220~3813~369~267~185~144~8AC-25C10090~10075~9065~8357~7645~6524~4016~4212~338~245~174~133~7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试验项目AC-16CAC-25C击实次数(次)双面各击75双面各击75稳定度(KN)不小于88流值(mm)1.5—41.5—4空隙率VV(%)90mm以内空隙率VV(%)90mm以下4—63—64—63—6沥青饱和度(%)65—7555—70矿料间隙率(%)不小于13.512残留稳定度(48h)(%)不小于8080冻融劈裂强度比(%)不小于7575动稳定度(次/mm)不小于10001000马歇尔试验密实度(%)9797(7)抗滑技术指标:横向力系数SFC60≥54,构造深度TD(mm)≥0.55。(8)关键性筛孔通过率AC-16C:关键性筛孔2.36(mm)通过率<38%AC-25C:关键性筛孔4.75(mm)通过率<40%4.3.3施工要求及质量控制(1)应进行场地硬化,材料分级堆放,对进场材料抽检其均匀性及质量指标是否符合要求。(2)均要求采用拌和机拌和,自动打印每盘的拌和记录,每天1次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抽提试验及浸水马歇尔试验,每天检测的矿料级配与生产设计标准的级配的差应控制在:0.075mm±2%,≤2.36mm±5%,≥4.75mm±6%,如有偏差应及时调整级配。(3)摊铺:局部坑凼处治,可采用人工摊铺,段落较长时内、外车道挖补应采用摊铺机摊铺。(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8高考化学三月(二轮)课外自练(七)及答案
- 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紫金港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前测英语试题2
- 安徽省宣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理数试题
- 2024年B2B社媒营销研究报告
- 婚庆策划中介居间合同样本
- 4S店装修项目合同模板
- 2023-2024学年全国小学四年级上信息与技术仁爱版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展馆工程施工合同范本
- 2024年宁夏客运丛业资格证考试
- 即食型金针菇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三校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 有机肥PPT课件
-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中医诊治指南.
- 《论六家要旨》原文与翻译
- 营销总监绩效考核表(完整版)
- 灌浆平洞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
- 房屋修缮工程施工方案(完整版)
- 我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
- 派尔科化工材料(启东)有限公司年产75500吨年合成材料搬迁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 IQ测试题和答案
- 6课题研究工作计划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