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崛起的经济因素_第1页
新加坡崛起的经济因素_第2页
新加坡崛起的经济因素_第3页
新加坡崛起的经济因素_第4页
新加坡崛起的经济因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加坡崛起的经济因素

一、知识与国际形势的关系伟大的民选主义者温斯顿吉尔说:“未来的帝国是精神的帝国。”。”当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消失,知识经济成为21世纪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时,在国际关系领域中,正在崛起一个全新的领域—智缘政治。所谓智缘政治是指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各国视智力资源为国家实力最重要的构成要素,致力于人才的培养和争夺,通过知识的竞争来谋求其在国际关系领域的优势地位。回眸历史,在国际关系领域中始终存在的一个最重要因素是实力。在千百年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知识和土地就像人类进步的双翼,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实力的关键因素,推动着历史的进步。根据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的观点,人类文明可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三个阶段。在农业社会,虽然知识的新发现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革命性的作用,但由于当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主要取决于所获得的自然资源,零星的新知识远远掩盖不了土地所起的作用,因此,土地作为人类生存资源的载体,一直在国际关系的发展历史中扮演着主角。到了工业社会,知识的积累和更新大大地提高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知识一旦转化为生产力,就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和整个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且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深刻的变革,知识对国际关系的作用日益明显。正如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所指出的那样:“后来发明的蒸汽动力和它所大大依靠的煤和金属资源的发展,增强了某些国家的实力,从而相对地减弱了其他国家的实力。”18世纪60年代,英国因为先开产业革命的先例而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和最大殖民帝国,并取代西班牙、葡萄牙登上世界霸主的宝座,它仰仗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称雄世界达数百年之久;19世纪70年代,在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中,美国和德国由于高度重视教育和科学技术,在新的工业技术革命中捷足先登,从此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很快赶法超英,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纵观产业革命以来的200余年的历史,审视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风云变幻,我们不难发现,如果一个国家最先意识到知识的作用并能加以积极地运用,其国力就会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就会随之提高,而漠视者的命运只能是走向衰落。随着人类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迈进,社会发展的动力更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决定国际格局的主要力量将是一个国家占有资源及利用资源的知识和技能。正如托夫勒所言,知识的革命性作用在于它使有限的资源无限化,是最终的替代物。丹尼尔·贝尔也认为后工业社会的中轴就是知识。因此,对知识的争夺将代替以往对土地的争夺,知识的进步使地缘政治逐渐完成它的使命,让新的智缘政治取而代之。在智缘政治时代,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各国致力于科技的角逐。美国经济学家沃伦和布鲁斯在《智力经济》一书中说:财富的真正来源是智力,而不是物质,是人的智力使物质变成有价值的资源。过去以武力、军事力量来衡量国力,现在主要是以智力、科技实力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这种情况下,知识经济成为各国未来发展战略的重点。它们制定发展规划,采取具体措施,设立相关机构,加大资金人才投入,力图抢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夺取下世纪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和主动权。美国大力发展信息等高科技产业,总统亲自抓科技发展工作,其投入的经费和人才都超过其他西方大国的总和;欧盟先后发表《2000年议程》和《走向知识化的欧洲》等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将知识化放在最优先地位”,努力发挥欧盟整体优势,全面推进科教发展;日本不甘落后,针对其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状况,加紧由“技术立国”转向“科技创新立国”。各国都清醒地认识到:知识经济作为未来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作为21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其结果将直接关系到各国在未来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得益于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美国经济增长已进入第10个年头,其国际竞争力已连续8年居全球之首,而其国力增强又有力地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发展,由于这一良性循环,使美国在综合国力方面进一步拉大与其他大国的差距,“一超多强”格局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知识经济的发展不仅加速了大国实力对比变化,而且也为一些经济基础较好、勇于进取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如果他们抓住时机,发展科学教育,调整产业结构就有可能实现跨跃式发展,成为新的知识辐射源和智力资源的丰富区域。新加坡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二、教育为立国之本位于马六甲海峡的新加坡是一个国土面积只有639平方公里,资源极其匮乏的城市国家,300万人口是她唯一赖以生存的资源。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时候,英国人留下来的完全是一副烂摊子:律政荒废、经济衰微、社会动荡、人心惶惶。以至于不少权威人士相信:“新加坡单独生存不了”在“孤立无援数年之后,新加坡将陷入严重的困难,会爬着回来——这回是根据马来西亚的条件”但独立30多年来,凭着几代人艰苦不懈的努力,新加坡经济迅速完成了起步、发展、起飞的阶段,走过了工业化国家一、二百年才走完的路程。80年代初就昂首步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建立了以制造、贸易、金融、运输和通讯、旅游五大产业为支柱的多元国民经济体系,成为国际主要交通枢纽、东南亚金融中心,被经合组织称作“较先进的发展中国家”。即使身居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中,1994~1999年仍连续6年以极大的优势保持了世界竞争力第2的排名。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与发展研究院(IMD)发表的《1999年世界竞争力报告》,通过259个衡量标准,结合8个评分项目,并分析47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表现而进行的排名中,美国竞争力排第一,新加坡排第二,其中“政府能力”与“人民素质”两个项目居领先地位。新加坡奇迹举世称奇,过去一直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首”,如今在“沧海横流”中依然保持先锋本色,确实难能可贵。综观独立后新加坡的历史,可以看出他的振兴与发展主要取决于她通过知识的竞争来谋求其在国际关系领域的优势地位。正如报告书指出:新加坡不但保持甚至能增加竞争力,主要是新加坡一直推行以智本经济为主的发展方向。当年,新马分家,新加坡只有“弹丸小岛+200万人口”,她能从没有出路的危险状况中闯出一条新路,靠的就是“智力资源+危机意识”。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世界64%的财富依赖于人力资本,随着“知识”已经取代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80年代以前,新加坡主要是利用它所处的有利地理位置,推动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进入80年代后,主要是利用“高度技术和知识化的头脑”实行既定的发展战略。幅员狭小,资源有限的新加坡由此得出结论:“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经久不衰的优势。”1998年5月在新加坡举行的新加坡—美国商会达成共识:新加坡应该发展以“知识”为本的工业,向以知识为本的新领域进军,使新加坡成为本地区的知识中心。为朝着发展成为以“知识”为本的经济体方向迈进,同年6月,新加坡成立了由公共和私营领域里杰出人才组成的“人力21指导委员会”,90名不同背景的成员利用他们的经验和学识为这个城市国家出谋献策,共同制定全国人力发展架构,引导国家在发展知识经济的竞争中迈入21世纪,这一迈向知识经济的重要举措,充分展示了新加坡今后的发展方向。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它是可再生的,其养成、培植、传播、再创造的最主要的途径就在于教育。新加坡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强化对人民的教育训练,维持世界一流的现代教育,才能发展知识经济,弥补小国寡民的不足。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确立“教育为立国之本”的理念并体现在实际的行动上。一是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1959~1970年为适应当时的经济发展、技术市场和人口增长的要求,其教育经费每年保持在13~14%的中等增长速度;随着经济调整,进入高技能工业发展阶段,政府对教育投入迅速加大,1979~1982年,每年增长23~30%;1997~1998年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即使处于金融风暴之中,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仍激增30%以上,旨在确保新加坡教育维持在世界一流的水平,让青少年更容易吸收新知识,具有创新能力。目前,新加坡对教育的投入已占政府财政支出的20%左右,占GDP的4%。由于政府提供了比较充分的教育机会,全民受教育水平提高较快。目前,新加坡中学后教育的毛入学率均为70%,全国还有10~15%的学生出国留学。二是推行现代教育制度及政策。在新加坡多元文化的国家内,政府兼顾“国际化”策略和民族和谐共处的原则,采取双语制教学政策;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了职业技术教育;为培养出有教养的国民,建设一个优雅、有教养的社会,学校十分注重道德价值观的教育;为提高教育质量,大力提高师资质量。三是以开放的心态办教育。为了主动参与经济科技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进程,站在世界和时代的高度,培养迎接未来挑战的新型人才,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呼吁当地大学把自己定位为“亚洲哈佛和麻省理工”,以配合新加坡成为“东方波士顿”的计划。1997年,在美国众多名校中,只有麻省理工学院与新加坡大学合作,时至今日,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欧洲管理学院等著名高校纷纷携巨资在新加坡设立分校,使新加坡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管理和资讯科技以快捷甚至同步的方式与发达国家接轨。作为获取智力资源的另一种手段,便是利用优惠条件来吸引、争夺别国现有的高科技人才。新加坡重视开发人力资源的又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注重广纳世界精英,大力引进他国顶尖管理人才、工程师、专家,解决经济扩展所带来的人才不足问题。1991年,由李显龙牵头成立的一个经济委员会制定了名为《新加坡:新的起点》的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强调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努力走技术立国的道路。为此,新加坡政府采取了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实施“策略性人力技术转变计划”,另一方面,尽量向海外技术人才敞开大门。通过改革移民政策,为一些高科技人才,特别是来自亚洲诸国的优秀人才落户新加坡大开方便之门;通过新加坡国际基金会建立起人才俱乐部,网罗国际优秀人才;通过建立高科技研究所和国际领先的实验室,为高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居住条件,这些高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教育费用一般由原住国及其本人负担,新加坡采取了“欲将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凭借一部分的优惠政策便将各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收割而去。难怪新加坡人力部长李文显多次强调在人才引进方面一定要全力以赴,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最近在香港的一次演讲中提到“我们必须使亚洲像美国一样对人才有吸引力。我们要建立一个人才的硅谷”。这种“人才进口”、“智力流入”极大地有利于新加坡维持或扩展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新加坡人力素质连续5年蝉联世界第一。由美国商业及经济风险调查机构调查,评出新加坡人力素质为82分,比第二名瑞士76分和第三名日本74分,高出6~8分。在智缘政治时代,发展知识经济,提高人力素质,这两句时髦话屡屡见之于新加坡的报端,耳闻于新加坡官员的言谈话语。新加坡政府以实际行动采取了迈向知识经济的一系列重要举措,展示了这一城市国家今后的经济发展方向。新加坡的发展再一次证明了“在信息时代,拥有广阔的疆土和传统意义上的富饶的自然资源的国家并不能成为强国,拥有丰富知识的‘小’国也能成为世界霸主”三、机遇取时机遇与挑战智缘政治的兴起对中国来说机遇挑战兼有,机遇大于挑战。中国应抓住机遇,加大力度发展知识经济,跟上知识经济的时代潮流,使中国在未来世界格局中处于较有利地位。1.确立中国的战略方针知识经济的崛起,源自于以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迅猛发展为标志的科技革命。对于发达国家,知识经济是其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对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则是新的机遇与挑战。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世界科技的发展速度将大大提高,从技术革命到产业革命的周期将大大缩短。发展中国家通过学习别国技术和经验赶上发达国家的难度将增加,“后发优势”的作用将减弱。美国贝尔实验室前总裁伊恩·罗斯博士在《美国的衰退与国家技术政策》一文中说:“一个落后的国家可以从无到有地发展高技术产业,一个先进的国家也可以从有到无地丧失高技术产业。”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和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中国应该确立自己的战略方针。一是牢牢地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只有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才能促使生产力按几何数量增殖,才能使战略目标的实现有可靠的保证;二是努力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只有确立以创新为基本的指导思想,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三是在这新旧文明撞击的变革时刻,不仅要养成与之相适应的意识,而且必须调整发展战略,要注重在科学的决策观念和高技术的决策手段基础上,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2.强化知识公民的社会身份,大力开发人才资源知识经济的发展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而人才是智力资源的载体,因此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知识经济的命脉。如果能充分使用智力资源并不断进行投资,这笔财富就会越积越多,反之,闲置和浪费这笔财富,它就会流到竞争对手那边,这不仅削弱了我国的国力,而且增加了流入国的国力。因此,大力开发知识人才资源,造就有利于知识人才大量涌现且能充分实现其价值的体制和社会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首先,必须在全社会重新确认知识分子的重要价值。在智缘政治时代,知识分子已成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独立发挥作用,并发挥着主导作用的社会经济力量,这一新的经济力量将成为“承担未来经济伟大使命的指针,拯救民族工业的指针,解决社会矛盾的指针,财富与责任的指针。”这是“科教兴国”策略得以存在并发生作用的基础。其次,必须努力提高整个社会的人才素质,大力开发人才资源。要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并充分调动现有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可以通过人才的招聘、流动、交流制度和高额奖励制度,使人才资源的潜力转化为实力。再次,还必须形成一整套防止人才外流和吸引人才回归的政策和法规。从国际间人才流动趋势看,人才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从发达国家流向最发达国家。人才流失的原因是流出国的推力效应和流入国的吸引效益,国际上称为人才运动的“推拉定理”。根据人才运动规律,应积极地采取以吸引为主的政策,用民族凝聚力、事业追求心及优越的归属感,争取智力回流。3.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上,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处于中心的地位。各国都把教育看作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振兴国家经济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是取得权力的基础,教育是取得知识的方式,占有知识的人是科学家,技术人员和专业分子”。因此,通过教育提高整个社会的人才素质,通过提高每个人的潜在能力来提高整个国家的竞争力是今天社会的当务之急。根据我国目前科技进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