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天工开物》的技术思想_第1页
宋应星《天工开物》的技术思想_第2页
宋应星《天工开物》的技术思想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应星《天工开物》的技术思想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综合科学著作。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学图书馆。欧洲科学家称之为“17年前的工艺百科全书”。明朝宋应星(1587-1663)于明崇祯十年(1637)完成初版,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18卷,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包括种植、纺织、熬盐、制糖、制陶、冶铸、制造车船、造纸、采矿、兵器、酿酒等数十个行业领域。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9年止,《天工开物》一书在全世界发行了16个版本,印刷了38次之多。其中,国内(包括大陆和台湾)发行11版,印刷17次;日本发行了4版,印刷20次;欧美发行1版,印刷1次。而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等的摘译本尚未统计入内。《天工开物》一书在一些地方长时期畅销不滞,这在古代科技著作中是少有的。一、天工开物—巧夺天工,开物成务《天工开物》书名取自《易·系辞》中“天工人其代之”及“开物成务”,天工开物这四个字,用“巧夺天工”和“开物成务”两句古成语合并而成。前一成语意思是说,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可以生产出胜过天然形成的精美物品;后一成语的意思是说,如果掌握了事物的规律,就能办成事情。这两句话合并后总的精神是:只要丰富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遵循事物发展规律,辛勤劳动,就能生产制造出生活所需的各种物品,其精美程度胜过天然。宋应星以“天工开物”命名其书,实际上展现的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思想。它强调自然力(天工)与人工的配合、自然界的行为与人类活动的协调,通过技术从自然资源中开发产物,以显出人的主观能动性。《膏液》章指出:“草木之实,其中蕴藏膏液(油脂)而不能自流。假媒水火、凭借木石(木榨与石磨),而后倾注而出焉。此人巧聪明……”正体现了“天工开物”的思想内涵。简言之,这一思想的核心意义是以“天工”补“人工”开万物,或借助于自然力和人力的协调,通过技术从自然界中开发万物。宋应星创造性地借用典故,把《尚书·皋陶谟》中的“天工”和《易·系辞上》中的“开物”,巧妙地复合成“天工开物”四字,来命名自己所撰写的这部专门讲述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其意思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说,本书记载的是人们代替大自然创造万物的奥秘。技术确实是自然界与人类协调的产物,它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赖以沟通的桥梁。只有很好地理解了技术,才能懂得利用“天工”的同时再用“人工”开物,书名正是体现了这种思想。二、生产技术研究《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用技术数据给以定量的解说,同时提出一系列理论概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书中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尤其是机械,更是有详细的记述。首先,在生物学方面,《天工开物》之《乃粒》章中记录了农民培育水稻、大麦新品种的事例,研究了土壤、气候、栽培方法对作物品种变化的影响。《乃服》章中介绍了蚕的变异现象,说明通过人为的努力,可以改变动植物的品种特性,得出了“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的科学见解,与19世纪英国学者达尔文所述几乎相同,把我国古代科学家关于生态变异的认识推进了一步,为人工培育新品种提出了理论根据。在物理学方面,《粹精》章所述的江西水碓,以水力为能源,通过立式主轴带动各机件,同时具有灌田、脱粒及磨面三种功能,是17世纪世界上先进的农用机械。新发现的佚著《论气·气声》篇是论述声学的杰出篇章。宋应星通过对各种音响的具体分析,研究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并提出了声是气波的概念。《五金》所述将炼铁炉与炒铁炉串联使用,可实现从生铁直接炼成熟铁的连续生产过程。他改进的用生铁及熟铁合炼成钢的设备原理,成为近代马丁炉的始祖。他在论述金、银、铜的单位体积内重量时,已有了比重的概念;他对金属锌(“倭铅”)的冶炼工艺的论述,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记载;对铜、锌以不同比例配合炼出具有不同性能的合金黄铜的论述,都具有世界性的生产指导意义。《燔石》章所论及的竖井采煤在井下安装巨竹筒以排除瓦斯和巷道支护的技术,以及烧砒石时的安全措施,都值得称道。三、.《天工开物》与西方学术的传播《天工开物》出版后,很快便在福建由书商杨素卿于清初刊行第二版,并被清代官刻大型著作《古今图书集成》(1725)及《授时通考》(1737)广泛摘引。《天工开物》于l7世纪末传入日本,1771年大阪出现了和刻本,从此成为江户时代(1608—l868)日本各界广为重视的读物,刺激了“开物之学”的兴起。20世纪时,此书又被译成现代日语,至今畅销。l8世纪《天工开物》还传到朝鲜,成为李朝(1392—l910)后期实学派学者参引的著作。1830—1840年间,《天工开物》中的《丹青》、《五金》、《乃服》、《彰施》及《杀青》等章还被摘译成法文,接着转译成英文、德文。《乃服》中的养蚕部分被译成意大利文和俄文。英国最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认真阅读儒莲的译著后,也情不自禁地称《天工开物》是“权威著作”,并把中国古代养蚕技术作为论证人工选择和人工变异的例证之一。19世纪上半叶,《天工开物》引起了法兰西学院著名汉学家儒莲的注意,他便陆续翻译介绍《天工开物》,在法国重要的科学刊物上刊登,后转载在英国、德国的科学刊物上。译作一发行,立即引起了欧洲各国农业科学家的关注。此后,这本书不但在法国不胫而走,而且很快就被转译成意大利文和德文以及英文。1964年,有关农业的前四章被译成德文。l966年,《天工开物》全书被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目前,这部书已成为世界科学经典著作在各国流传,并受到高度评价。法国学者儒莲称此书为“技术百科全书”,日本学者三枝博音称其为“中国有代表性的技术书”,英国学者李约瑟把《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称为“中国的阿格里科拉”和“中国的狄德罗”,可见这部书在世界科学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四、整理出版《天工开物》时其书《天工开物》因为清政府的文字狱而被销毁。经过清朝近三百年的统治之后,这本书已经彻底从中国消失。原因在于中国的大量古籍中存在强烈的“华夷之辩”的意识,清朝入关后,为巩固作为异族的统治,消灭汉族主体意识,对中国古籍进行了一次集中清理、检查、修订和销毁,即是通称的对“四库全书”的整理。其中凡被认为对清朝不利的,就进行修改或毁灭。《天工开物》因被认为存在“反满”思想而被销毁。《天工开物》在出版后的多年间沉寂无声,几乎不为国人所知。现存《天工开物》的十几个版本中,外国人的却占了大多数,这在中国古籍中极为罕见。而中国再次单独重印此书,也已经是两百多年后的事了(1929年以日本菅生堂刻本为基础,增补后重印)。直到本世纪20年代,经过丁文江、章鸿钊等数位科学家的努力,才从日本传回几种翻刻本,并在此基础上整理出版了陶湘本等几个版本。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北京图书馆才得到一部由宁波收藏者李庆城捐赠的完整无损的崇祯十年初刻本(国内仅有的一部)。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据以影印出版,才使之重见天日。五、贵州传统介入养殖加工技术研究的意义据专家调查,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巨著《天工开物》所记载的三四百年前流传于民间的100多种工艺技术,其中大部分至今仍存在于民间,但它们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正处于濒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以贵州省为例,中国科技考古学会理事将《天工开物》记载的18类107项传统工艺,与文物工作者近年来在贵州省进行的传统工艺调查结果相对照,发现其中16类59项在贵州尚有保存,占55%。贵州现存很多传统工艺的操作技术、工艺流程、工具器械等,与《天工开物》所记述的基本一致或部分一致,这些仍“活着”的传统工艺包括水碾、植物染料制作、桑蚕和柞蚕加工技术等。然而,掌握这些工艺的人越来越少,许多工艺濒于失传,其中一些已经失传。调查表明,贵州省22类300多种传统工艺项目,有15.6%的项目濒于失传,已知有5.6%的项目已经失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