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戎关故址新考_第1页
定戎关故址新考_第2页
定戎关故址新考_第3页
定戎关故址新考_第4页
定戎关故址新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定戎关故址新考

岑参的诗集有许多地名。近年来,学术界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大致了解了这一点。笔者于一九八四年秋曾步岑参足迹,度陇而西,在甘肃、新疆进行实地考察,再证以文献,对一些地名提出一些材料和看法,或可作为已有说法的补充。1定戎关社区《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诗:“山口月欲出,光照关城楼。”这个“关”,在汉为陇关,在唐为大震关。《元和郡县志》卷二关内道陇州汧源县:“陇山,在县西六十二里。……大震关,在州西六十一里,后周置。汉武帝至此遇雷震,因名。”所谓“县西”,“州西”,实为一事,因为陇州治所就在汧源县,也就是今日陕西省的陇县。陇关为由中土赴西域必经之处,汉晋以来,东土人行役至此,多感慨悲歌。辛氏《三秦记》曾引俗歌一首:“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唐时去河西也必经大震关,安禄山反时,曾派人出大震关往诱河陇将士,被关使郭英又擒斩。岑参赴西域,当然也是要过这个关的。大震关的今址,《中国历史地图集》标于今通关河西,相当于今甘肃清水县百家乡盘龙铺村一带,地在陇山之西,距陇县超过一百里,与《元和志》所载不合。大震关在陇山上,大中六年,陇州防御使薛逵又于其东另筑新关,更名为定戎关。《唐会要》卷八十六载其筑关奏之:“伏以汧源西境,切任故关。昔有隄防,殊无制置,僻在重冈六之上,苟务高深。今移要会之口,实堪控扼。旧绝泉井,远汲河流。今则临水挟山,当川限谷,危墙深堑,克杨营垒之势。伏乞改为定戎关。”薛逵《奏》中确言旧关在汧源县境,不在秦州清水县境。《元和志》卷三十九陇右道秦州清水县载有小陇山,上有分水驿,但是“东去大震关五十里”,与大震关并非一地。今陇县故关乡西拔海两千四百米之关山梁东坡,有地名洪家滩。距山顶约二三百米处,有一小片平地,发现有古城墙残垣,夯土层尚可辨认,另有残砖碎瓦等物。地、县文物部门认为这就是大震关故址。所谓“僻在重冈之上,……旧绝井泉,远汲河流”,与之正相符合。故址距泉流并不太远,说是“远汲”,大约是指发生战事为敌围困时,虽近犹远了。从故关乡西登陇山,要反复渡越一山溪,溪上旧有六桥。在今二桥村发现有古代夯土城墙残垣及城门石墩、旗杆石等物。其地也颇合于薛逵所称“临水挟山,当川限谷”之势,文物部门认为这就是定戎关故址。不过薛逵筑关在天宝后百年,岑参西度陇山时,关城仍在陇山之上。关山梁以东今为林区,但松树不多。岑诗所谓“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风留”,大约唐时山上多松,或者本也树木混杂,夜风吹过,林声如涛,诗人随意名为“松风”罢了。2.妇人地位后置《登凉州尹台寺》诗:“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因从老僧饭,更上夫人台。”尹台寺在何处,今注本只引《晋书·凉武昭王李立盛后尹氏传》,谓西凉李歆不听母尹氏劝阻,为沮渠蒙逊所灭,尹氏虏至姑藏,被沮渠优礼一事,而不言寺的地址。今武威城西北郊外五里,有村名空娘娘台。沮渠蒙逊既礼遇尹夫人,又为子茂虔聘其女为妻,尹夫人乃居此台上,遂有尹夫人台之名。其后北魏又以武威公主妻茂虔,尹氏及女乃迁居酒泉,再迁伊吾托身诸孙,并未终老武威,从岑诗可知唐时台上已有一寺,即名尹台寺,大约就是利用原来尹夫人所居房舍。今日则台与寺俱亡,仅留地名。往访农民,回答说,三十年前台寺皆存,后来寺被拆掉。3.古墙基一部分唐敦煌郡治即今甘肃省敦煌县,在今敦煌县西三里,有古沙州城遗址。据考古发掘,古城东西宽七百余米,南北长一千一百余米。现露出地面者尚残存古墙基一段,高二三米,基部宽约二米,南北走向,当为古沙州西城墙,残墙北端有一墩台,高约六七米,夯土筑成,底部甚大。古敦煌东靠党河,因河水泛滥,冲毁城东半部,清雍正三年又于党河之东另筑新城,古城遂废弃。今古城残垣附近已为房屋,其东南三里许村旁打麦场边尚存有古塔一座,名白马塔,相传为后秦时所建,下埋鸠摩罗什驮经的白马。塔高约十五米,原为土坯筑成,后世又外包以砖。此塔即在原敦煌城南外。4.山在蒲昌之东《经火山》诗:“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火山之得名,就因为山体色赤,《魏书·高昌传》称之为赤石山,岑诗也称之为赤山。《优钵罗花歌》:“白山南,赤山北,其向有花人不识。”赤山,也就是赤石山,也就是火山,今名火焰山。白山,也就是天山,《魏书》称之为贪汗山。不过岑参看见火山在蒲昌之东,恐怕是有问题的。《元和志》四十西州蒲昌县,“西南至州一百八十里。”清萧雄《西疆杂述诗》二吐鲁番:“自辟展而来七十里至连木沁,……再九十里绕出火焰山,为胜全口。……再九十里至吐鲁番城。”辟展,乃蒲昌的维吾尔语音转,今为鄯善县城。唐西州城即今胜金口南之高昌故城,清时两地距离一百六十里,唐里略小,正相符合,但火焰山长九十公里,西尽吐鲁番县境,东抵鄯善县西,并不在其东。火焰山基本上是红土山,间有黄土,少数地方有青黑色岩石露头,称赤石山,名实不副。胜金口千佛洞附近自北而南一水中流,两崖壁立数百米,全是红土,无其他杂质。萧雄说:“胜金口山不甚高,路左遍山红土,并无异处,惟闻雨后山头土热伤赤足。”除末句未能体验外,其余全为实写。但是上午在火山西方远处看山,因不反射阳光,则只见一片灰色山冈,与他山并无不同。而且岑诗中“我来严冬时,……人马尽汗流”的写法,如果不是由于行路过急生热出汗,那就是夸张之辞了。5.银山吾溪中的道路网《银山碛西馆》诗:“银山峡口风似箭,……飒飒胡沙迸人面。”笔者考察路线是自西向东行。焉耆、和硕乃农业地区,一片平川,阡陌相连,北部虽看见山而相距颇远。过和硕后地仍平坦,但以距山渐近,地面全是碎沙石,是戈壁景象。过乌什塔拉不久,即入峡谷中,道路沿乾河床曲折蜿蜓,两旁山崖陡峭。黑色路面越往里破坏越多,及完全消失,汽车全行于河底沙石之上,山也更陡,路也更窄。唐时郭孝恪就是出这条道击败西突厥,擒俘焉耆王的。过榆树沟,峡谷走完。又是黑色路面,沿山坡向下入银山碛中。此碛南北宽约二十里,西部窄而东部宽,库米什附近约宽五十里,再向东则烟雾苍茫,不知远近。碛中不见流水,但南北高而中间低,中部有一乾河床,洼处有地下水处则有小片农田及村庄。库米什扼南北两个峡谷之中,附近又有水源,今日仍为交通枢纽,唐时则为驿馆所在。库米什东北部的峡谷,今名库如克厄孜格,道路艰险更甚。所谓银山道,似乎也应包括这一段。出这段峡谷,沿山坡直下数十至托木逊,就进入吐鲁番盆地了。银山碛由于两山夹峙,东宽西窄,有东北风时自然风力甚大。岑参冬日过此,当然更觉冷风如箭了。6.库尔勒山沙山山《题铁门关楼》诗:“铁关天西涯,极目少行客。关门一小吏,终日对石壁。桥跨千仞危,路盘两崔窄。试登西楼望,一望头欲白。”铁关,又名铁门关,在今新疆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首府库尔勒市东北海都河峡谷中。《新唐书地理志》:“自焉耆西五十里过铁门关,又二十里至于术守捉城。”唐焉耆在今焉耆之南,于术守捉城相当于今库尔勒。《经注河水二》:“敦薨之水(今海都河)自西海(今博斯腾湖)迳尉犁国,……又西出沙山铁关谷。”王先谦校本引董佑诚语:“今博斯腾淖尔南出西流仍为海都河,又西经库尔勒山北,山东接额格尔齐山,今犹以汉名相传曰沙山,在博斯腾淖尔南一百二十里。”名为沙山,其上全为碎石,今库尔勒至焉耆公路即由山顶通过。库尔勒山石浑然整体,远较沙山坚固。海都河自东向西冲破库尔勒山,由峡谷中作大迂回,由西而南,由南而东,由东再向南,出山后又折向西,流过库尔勒市北,再渐转向东南,就是孔雀河了。这一段曲折峡谷就是铁关谷。铁门关虽在谷中,具体地址却有不同看法。黄之弼《新疆考古发掘报告》第三章焉耆地区第五节《铁门关遗址》中,以为铁门关在哈满沟中。该遗址南距库尔勒五十四里,北距焉耆七十六里,从出土文物看,约为公元五世纪时,遗址有二,相距五里,黄氏以为北边乃居住区,南边乃守望区。但这一遗址在峡谷北端,山体较低缓,且距离又不符。《晋书·焉耆国传》载,沙州刺史杨宣遣张植征西域,焉耆王龙熙“拒战于贲仑城,为植所败。植进屯铁门,未至十余里,熙又率众先要之于遮留谷。……植驰击败之,进据尉犁,熙率群下四万人肉袒降于宣。”张植是从沙州西去鄯善,溯河西北上,入铁关谷,再至焉耆的,晋时这是一条通道,这也是晋法显去焉耆时所走的路线。晋贲仑不知在今何处,遮留谷可能在库尔勒北山口,或者就是哈满沟。今自库尔勒东北行七八里,即进入海都河峡谷。口门处山体较矮,往里去则两岸山崖陡峭,高者可达二三百米。约二十里,河流作大迂回折向东流处,北岸有一处稍空旷,约有半平方公里,今为铁门关镇。溯河北上,经一高峻峡谷,又有一较空旷处。过此又入陡崖峡谷中,出谷后地形开扩,山体变缓,其上有一水坝,建有水电站。水库之北,就是哈满沟。再往上,溯河向东,是塔什店镇,已经出山了。纵观全谷形势,再以方位、距离等度之,唐铁门关应在今铁门镇一带。唐铁门关也是馆驿所在地,岑参有《宿铁关西馆》诗。7.北庭、北庭《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诗:“二庭近西海,六月秋风来。”《岑参集校注》引《资治通鉴》及《新唐书突厥传》,以为二庭乃西突厥之南北二庭。据史书所载,西突厥与东突厥分立后,建南北二庭,“由焉耆西北七日行得南庭,北八日行得北庭”(《新唐书突厥传》)。隋助东突厥启民可汗,西突厥达头可汗兵败奔吐谷浑,其南北庭至此时己亡.后达头孙射匮可汗立,建庭于龟兹北之三弥山,也无所谓南北二庭。西突厥南北二庭存在时间不长,唐时已不存在,地域又偏西,与唐北庭府之得名也无关,所以用来解释岑参的北庭诗是不确切的.明人陈继儒《枕谭》:“唐诗‘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二庭者,沙钵罗可汗建庭于虽合水,谓之南庭;咄陆建牙于镟曷山,谓之北庭,二庭以伊列水为界,所谓南单于、北单于也。近有注《唐音》云“二庭未详,,如此尚未核,何以注为!”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西突厥又分为二部,各建王庭,称南北二庭。但次年咄陆并沙钵罗,再次年咄陆兵败奔吐火罗国,这个南北二庭只存在不足两年,其影响甚小,与骆宾王诗之“二庭”可以说毫无关系了。而且这个分为两部的南北庭,同西突厥统一时的南北庭,不在一个地方,是两件事。《岑参集校注》引《资治通鉴》的一段话,就是贞观十三年西突厥分为两部的二庭。而引《新唐书突厥传》中的一段话,却是西突厥统一时的二庭,时间、地点都不相同,显然是把两者混为一事了。陈继儒把匈奴的南单于、北单于这件东汉时的事,又与贞观年间西突厥分为二部的事也混为一事,当然也是错误的。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冬十月,匈奴分为南北二部,史书称其王为南单于、北单于,二者各有王庭,称南庭、北庭。此二庭在今内、外蒙古境内,与西突厥之南能二庭无关,与西突厥之分为二部之南北二庭更无关。骆宾王《夕次蒲类津》之“二庭归望断”,岑参诗之“二庭近西海”,皆在唐北庭都护府境内,这是西汉车师后王庭所在。汉车师国前王都交河城,故址在今吐鲁番西二十里雅尔湖,当时称南庭。其后王都雾涂谷,故址在今吉木萨南山中,当时称北庭。这个“二庭”不仅时间最早,地域与骆、岑诗也全同。唐太宗贞观二十四年置庭州,武后长安二年改北庭都护府,辖金满县,地点虽从雾涂谷移至山外平川处,而地域则相当。吉木萨,是汉语金满的维族音转。北庭故城在今吉木萨北二十里破城予。骆宾王所路过的浦类津,在今巴里坤县,汉时属车师后王庭地。岑参在北庭任封常清判官,正是车师后王庭之地。所以两人诗中的“二庭”,既非匈奴的南北二庭,也非西突厥的南北二庭,更非西突厥分为二部时的南北二庭,而是汉车师国的南北二庭。唐人用语中,“二庭”虽非指一处,但多为车师及匈奴,很少涉及西突厥。李峤《奉使筑朔方六城率尔而作》诗:“二庭已顿顙,五岭尽来王。”孙逖《为宰相贺突厥来降表》:“万里无事,二庭遂空。”唐人称突蹶为匈奴,朔方六城是防突厥的,突厥来降等于匈奴来降,所以这个“二庭”由东汉时匈奴的南北二庭而来。常衮《故四镇北庭行营节度使扶风郡王赠司徒马公神道碑铭》:“初公自二庭统甲士三千赴凤翔行在,遂陈灭胡之策。”唐北庭节度使辖伊州、西州、庭州,二庭也就是北庭节度,这里是由汉车师国前后王庭而来。岑诗的“二庭”与此同义。车师前王所都之交河城,唐为交河县,隶西州。西州治所在高昌,本车师前国之高昌壁,晋张骏置高昌郡,北魏时阚伯周为高昌主。唐太宗遣侯君集平高昌,置西州。故城址在今吐鲁番东百里火焰山乡东南,其城墙、街坊、房舍尚可辨认,范围广大,气势雄伟。附近出土汉文文物甚多,因自汉至唐此地通用汉语、汉文,维吾尔族是唐末始进入此地的回鹘的后代。故址北马土买来村居民面貌与双族无异,但语言,生活习惯均已维族化。交河古城在吐鲁番东二十里雅尔胡,其城内街坊保存完好。北庭古城在今吉木萨北二十里,城西半部今为农舍、村庄,仅残留一段城墙。东半部尚有内、外城墙及墩台多处,范围也很广大。惜内部破坏净尽,只有遍地挖掘古物遗留的土坑、土堆。附近唐民汉、回杂处,通行汉语。8.北庭府北社乡里《元和郡县志》卷四十陇右道庭州轮台县:“东至州四十二里。”此处显然有脱漏。《新唐书地理志》北庭大都护府:“自庭州西延城西六十里有沙钵城守捉,又有冯洛守捉,又八十里有耶勒城守捉,又八十里有俱六城守捉,又百里至轮台县。”以上各段之和为三百二十里。《长春真人西游记》:“(龞思马大城)其西三百余里,有县曰轮台。”龞思马即《元史》中的别石巴,意为五城之地,是大唐端(都护)府所在处,在今吉木萨县。此处之“三百余里”与《新唐书》合,耶律楚材《西游录》作“二百里”,疑乃三字之误。北庭府城址今已无可怀疑,但以古笈所载距离不同,轮台在何处,说法不一。或说在阜康,或说在米泉,或说在乌鲁木齐,或说在昌吉。近年来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在米泉,也有直指即米泉县城的。《白雪歌》:“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今米泉县东二十里外,为从天山向北伸展的低缓丘陵,高不过三五十米,土多石少。阜康、昌吉东边为一望平沙,与诗不符。乌鲁木齐东边虽有山,但向里为博格达峰主脉,四季冰封,不可攀越。只有米泉之东虽有山而低缓,冬夏均可通行,今自乌鲁木齐去吉木萨的公路,在米泉东从豁口处进入丘陵,道路虽曲折蜿蜓,而路很少起伏,向北走出丘陵后,折而往东,就是一马平川了。唐时自轮台向南再东南至西州,走今日铁道、公路所经过处,也有道路,地志载有自西州至北庭四百五十里,自西州至轮台五百四十里。但武判官归京大约还须到都护府去一下,所以自轮台向东,再到北庭府,然后才正式起程。不过岑参送武判官出轮台东门后,不久就“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了,今米泉离东山二十余里,恐怕是难以看见雪上蹄印的。因此唐轮台应在今米泉之东,距山不远处。萧雄《听园西疆杂述诗》卷四古碛轮台:“古轮台,在北路阜康县西六十里,今设里沟驿处也,跨博格达山之麓,势踞高坡,远能眺望。……坡东而来,乱山丛杂,穿走深沟。下坡西上,始有平原沃土,庐舍相望,三十里至古牧地,再四十里至新疆省城。”萧雄所说里沟驿今不知在何处,其方位距离,约在今乌吉公路所经大草滩附近,西距米泉约四十里,在丘陵地带中间。要之,唐轮台在今米泉县东,此点是可以确定的。9.勃达岭和虾德科多为北廷川大沙漠《轮台歌》:“四边伐鼓雪海勇,三军大呼阴山动。”雪海何所指,难以定论,不过也只有两个可能,一是指大雪后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二是指北庭南边连绵的天山雪峰。史传所说雪海,乃一专用地名,指今阿克苏西北中亚细亚的阿克西腊克雪山。《大唐西域记》:“跋禄迦国……西北行三百余里,度石碛至凌山。……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释迦方志》所载与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